《文心雕龙·情采》中的“情”“采”关系新解
论《文心雕龙 情采》中“情”与“采”之关系
《 心雕 龙 》艺 术体 系宏 大严 谨 , 《 文 序志 》篇对 此 体 系有 “ ”也被 提到 了重要 位 置上 。刘勰分 别用 《 采 孝经 》和 《 道
过概说 , “ 剖情 析采 ,笼 圈条贯 ”是下 篇 的提 纲。 “ 如果说 《 神 德经 》作 为正反 例 , 《 经 》法则 为 “ 孝 丧言 不文 ” ,可见君 子平 美 道德 思 》至 《 定势 》五篇所 论述 的 内容 ,如 艺术 构思 的方法 、风格 体 常 的言 论是 很 讲 究 文 采 的 ;老 子 认 为 “ 言 不信 ” ,但 《 制的确 立等都是 关于 ‘ 剖情 析采 ’的根 本 问题 ,即 《 总术 》篇所 经 》的精妙 文字 正反 证 了这一 观 点 ,如其 中多有 以生动 形象 的例
说的 ‘ 务先大体 ’,从 《 律 》至 《 字 》七篇 主要论 述修 辞技 证 阐述抽象 问题 的 ,多用 韵语 及对偶 排 比等 。 “ 声 炼 采”不 能忽视 , 巧 的问题 ,是 ‘ 剖情析 采 ’的具体 方法 ,那 么 , 在 《 处 定势 》和 前提 正如孔 子所 言 “ 以足志 ,文 以足 言” ,是 为了更好 的服务 言
进行探讨 。
一
想在 后代 常被认 为是 纯讲 内容 ,如 自居 易理 论上 提出 “ 根情 、苗
一
言 、华 声 、实义 ” ,而在 实际创 作 与评论 中贯彻 的是 内容 至上 的 维 观念 。尤 其 是韩柳 古 文运动 中 “ 以载道 ”等 观念都将 重点 文 《 文心 雕 龙 》文艺 观 深 受儒 家 思 想影 响 。孔子 提 出 “ 达 辞 而 已 矣 ” ,但也 提 出 “ 欲信 ,辞 欲 巧 ” 、 “ 之无 文 ,行 而 放 在 内容上 。刘 勰则 克服 了这 一偏 狭 ,真正 做到 了内容 与形式并 情 言
简析《文心雕龙》之《情采》篇
简析《文心雕龙》之《情采》篇摘要:《文心雕龙》的《情采》篇主要论述了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情”指思想内容,“采”指作品的文采形式。
“情”与“采”相互影响,互相依存,文采以优美的形式对情感进行物化。
关键词:情、采、二度转换《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它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面最重要的、最系统的一部著作。
全书共十卷,五十篇,分上、下两部,包括四个重要方面。
从《原道》至《辨骚》的五篇是全书的纲领,从《明师》到《书记》的二十篇,以“论文序笔”为中心,对各类作家、作品进行分析研究。
从《神思》到《物色》的二十篇以“剖情析采”为中心,主要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时序》《才略》《知音》《程器》主要是关于文学史论和批评鉴赏论。
《文心雕龙》注重客观事物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能把文学兴衰的原因同社会环境、政治条件、时代变迁联系起来。
《情采》是《文心雕龙》的第三十一篇,主要论述了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齐梁时期,形式主义文风风靡一时。
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中提到:“舍人处齐梁之世,其时文体方趋于縟丽,以藻饰相高,文胜志衰,是以不得无救正之术。
此篇旨归,即在挽尔日之颓风,令循其本,故其所讥独在采溢于情,而于浅露朴陋之文未遑多责,盖揉曲木者未有不过其直者也。
”1黄侃认为《情采》的写作是因为当时文坛之风不正,多偏重文采的绚烂,而忽视情感的表达,属于“为文造情”,所以作品大都缺乏实在的情感内容。
为了挽救这种衰败的文风,刘勰严厉地批评了那种“为文而造情”的作品,提出刘勰提出“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的观点,即“情、理”是作品的经,“文、辞”是作品的纬,这对文艺作品内容与形式的主从关系的看法,无疑是正确的。
在此前提下,作者也不忽视艺术形式的重要性。
郭锡良对《情采》评价道:“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在当时追求辞藻华丽,忽视思想内容的文风盛行的情况下,《文心雕龙》强调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并重。
《文心雕龙·情采》篇中“情”与“采”
在《 情采 》 篇 中, 刘勰 对“ 情” 、 “ 采” 的 内涵 未进行 明
确 阐述 , 我们 无 法 给 这两 个 概 念 下 一 个定 义 。刘 勰 把 “ 创 作论” 的内容概括 为 “ 剖 情 析采 ” , 而 且专 设 《 情采》 篇论 “ 情” 与“ 采” 的关 系 。可 见 , 刘勰《 情 采》 篇 名 中使 用“ 情” 和“ 采” 两词 , 与《 文心 雕 龙 》 其 它篇 次 中使 用 的
摘
要 :《 文心雕龙 .情 采》 篇, “ 情” 与“ 采” 的范畴相 当于今天 所谓 的 内容和 形 式的范 畴。 但不 完全 等
于 内容和形 式的范畴 。“ 情” 的范畴包 括“ 情” 、 “ 理”、 “ 意” 、 “ 义”、 “ 志”、 “旨” 等。“ 采” 的范畴 的包括 “ 辞” 、 “ 文”、 “ 言” 、声律 、 对偶、 夸饰等修辞方 法。
第 7卷第 4期
Vo 1 . 7。 N o . 4
长
安
学
刊
2 0 1 6年 l 0月
Oc t .。 2 01 6
Ch a n g a n Xu e Ka n
《 文心雕龙 ・ 情采》 篇 中“ 情" 与“ 采" 的范 畴界定
李长庚
( 陕西 省委党校 文史部 陕西西 安 7 1 0 0 6 1)
的一种 反映。
“ 义” , 要义 . 也 属于“ 情” 的范畴 。我们所说 的“ 断章 取义 ” 。 “ 随 时 取 义 ”中 的 义 都 含 有 思 想 内 容 的 意 思 。
两词 , 含义不尽相 同 , 两个概 念有着 特殊 的语境 和 涵义 。 古代 , 人 们思 想意 识 没有 “ 内容 ” 、 “ 形式” 的概念 . 但是 人 们习惯于 对事 物进行 “ 一分 为 二 ” 的认识 。刘勰 也 已 经 具有把文章 分为 内在 因素 和 外在 形式 的 意识 . 如“ 内
浅析《文心雕龙·情采篇》
当 时 “ 情 之 制 日疏 , 文 之 篇 愈 体 逐 盛 ” 的 形式 主 义 的创 作 风 气 发 己
之 议论 , 调“ 强 为情 而造 文 ” 强 调 , “ 志 为本 ” 反 对 “ 文 而 造 情 ” 述 , 为 , 反 对 “ 驰 夸 饰 , 声 钓 世 ” 提 出 苟 鬻 , 了 “ 者文之经”“ 辞结采” 情 、联 的 审美论 。 文 章 主 要 包 含 以 下 方 面 的 内 容:
在 《 采 》 中 , 者 在 继 承 情 篇 作 基 础 上 超 越 了前 人 的 成 果 ,成 就 了 自己 犀 利 而 独 到 的 见 解 ,又 辅 以 批 评 家 公 正 客 观 的 眼 光 ,针 对
“ ” “ ” 为 一 种 动 态 的 过 情 到 采 作
程 。即 “ ” 情 的产 生 有 一个 过 程 , 从 “ ” 唤 “ ”并赋 予以“ ” 情 呼 采 , 采 也 是 一 个 过 程 。 提 出 情 感 的两 度转 换 说 。另 外 , 人 认 为 , 情 ” 释 有 “ 当 为 诚 信 的 “ ” 指 人 内 心 真 实 的 诚 , 心 意 状 态 ,即 作 家 临 文 时 的 真情
“ ” 采 。
与 形 式
首先 要明确的是 “ ” 采” 情 “ 概
质文并重的整体思想是 没有异议
其次 ,刘勰认 为文章 的思想
学 理 论 的 专 著 , 文 心 雕 龙 》 体 例 《 周 详 , 旨精 深 。书 中不 仅 有 对文 论
学 பைடு நூலகம் 基 本 原 则 的论 述 和 对 各 种 文
体 的 渊 源 和 流 变 的 阐 明 ,更 有 对 文 学 创 作 中 的艺 术 规律 和 方 法 的 揭 示 , 全 书 的精 华 所 在 。而情 采 为 说 ,关 于 文 学 创 作 中 内 容 和 形 式
《文心雕龙·情采》篇旨浅论
《文心雕龙·情采》篇旨浅论摘要】《文心雕龙·情采》篇主要对思想感情和文采在文章中的地位以及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进行了精辟的论述,认为文学创作的根本任务是"为情而造文",文章必须表达蓄积在胸的真实的愤激之情,同时,也肯定了华美言辞的必要性,强调"情"与"采"的相辅相成、交融契合。
我们应该剔除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关键词】《文心雕龙·情采》思想感情文采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3)10-068-02《情采》篇是刘勰《文心雕龙》中深受学人关注的文论作品,关于这篇文论的写作主旨,历来说法不一,从已见到的前人论述来看,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以为这是一篇专门批评齐梁华糜文风的作品。
持这种观点的证据是文中的"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等几句话。
《文心雕龙辑注》纪昀评语说:"因情以敷采,故曰情采。
齐梁文胜而质亡,故彦和痛陈其弊。
"此后,黄侃《文心雕龙札记》又对此说作了进一步的发挥,他说:舍人处齐梁之世,其时文体方趋缛丽,以藻饰相高,文胜质衰,是以不得无救正之术,此篇旨归,即在换尔日之颓风,令循其本,故所讥独在采溢于情,而于浅露朴陋之文未遑多责,该揉曲木者未有不过其直者也。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情采》篇讲了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现当代的大多数学者都持此观点。
郭绍虞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就说,本篇"着重论述了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认为论文中的"'情'即'质','采'即'文',分别指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而言。
""归根到底,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因此,"这是刘勰文学思想的要点之一,它贯串《文心雕龙》全书,散见于各篇内。
【《文心雕龙》释意】(三十一)文采与情志
【《文心雕龙》释意】(三十一)文采与情志第三十一章文采与情志(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第三十一》)亘古至今,无论圣贤还是达人,他们书写文字或日常言语流传下来的篇籍,都可以笼统称为“文章”。
单从字形出处上讲,不管是文还是章,都是指他们本身具备了色彩斑斓的符号印记。
所以说,凡是由字词章句所构筑的“文章”,必然已经具备了赏心悦目的绚烂色彩。
水性阴柔,一旦风吹草动,虚静的水面,即刻泛起细微的涟漪。
树干阳刚,但凡遭受敲打创击,它那远端的花萼,随即便会伴随轻微的颤抖。
文采与文章的关系,恰似波纹与水面一样,亦如花朵与树干一般,由此知彼,交相呼应。
虎豹外皮,一旦去掉毛色,便和狗羊的一般,没有了多少差别。
犀牛皮毛,尽管单调无色,却因为稀缺珍贵,需要刷上漆料,使其醒目获得倍加爱惜。
与此雷同,优良的文章篇籍,也需要依傍辞藻色彩的魅力,得以显现质地品性的奇特。
一篇文章,无论叙述的情志灵动,还是描绘的气象万千,亦无论剖析的是思想轨迹,还是勾画的为道德理想,若要达到彪炳千古的目标,又怎能够离开了文采飞扬的不同凡响呢?追溯以往那些依傍文章而立世扬名,并达到功利目的者。
根究其中所以然,基本都离不开如下三个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决胜因素:一是形式上,文章必定存在“五色”变化;二是声韵上,文采一定包含“五音”韵致;三是情志上,文理必须拥有“五性”品德。
那么何谓文章的“五色”?《左傳·桓公二年》上讲:“火龙黼黻,昭其文也。
”其大意是说,官员服饰上的火龙色彩图案,就是他们身份地位的符号。
因此,文章也具备“青、黄、赤、白、黑”五彩斑斓。
之所以如此,不仅是追求形式上的璀璨耀眼,更重要的是依此显示出来其内在质量的优美丰富。
何谓文章的“五音”呢?上古代的《韶乐》和《夏歌》,将“宫、商、角、微、羽”五种音韵,必须调节达到和谐一致程度,才能保证产生悦耳动听的声音。
同样,文章的字词文句,从发音节律的强弱到字词多少的照应,于阅读浏览之际,唯有给人一种既有阴阳顿挫而又有和谐委婉的韵律文采,才会获得足够高的文学艺术成就。
_文心凋龙_情采篇简析
亦应在道德之中;以讽其上,正是《风》《雅》之文。“择 所以饰言,辩丽本于情性”。
源于泾渭之流,按辔于邪正之路”,何尝又不是在为文思索
有此因由,所以老聃并无文饰,顺任自然,五千言依精
中,寻一条通往德性之路,在对德探求中,觅一方文思之 妙非凡,言简意赅。西风古道,大漠孤烟,春花秋月,把酒
源。立文,修德,取性情亦取性灵。而无德,文章便是再纯 南山……便是历来诗词名句的用字,亦非皆得金粉修饰的华 9
檀”,却直率性灵、平淡自然因诗人所投注之感情,而别有 要求他们修养“情性”,锻炼“淑姿”,修身养性,才能
一番意味——言中之景,言外之情——而情又为景带来一种 “依情驭辞”,写出文质符称的作品来。
非言辞润色可相比的美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真
另外,刘勰从文情关系的角度对两种不同的文学创作道
情的文章自然动人。“情思”到处,“文采”自达;“采溢 路进行了甄别:一种是《诗经》以来“为情而造文”的优良
一 “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 《离骚》哉!固已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岂去圣之 未远,而楚人之多才乎?”刘勰开篇就肯定了屈原作《离 骚》的成功。然后对前人评议《离骚》的得失,加以审定。 “辨”即辨别,辩解,主要是辨班固的观点。班固认为屈 原:“露才扬己,忿怼沉江;羿、浇二姚,与左氏不合;昆 仑悬圃,非经义所载”。班固认为屈原与危害楚国的小人争 斗是“露才扬己”,被襄王放逐,为此怨忿,自沉汨罗江, 死不得所。在《离骚》中,羿、浇、二姚本是艺术的虚构,
显现出的形式和内容兼美的一种状态。
作,正确的文学创作道路,是首先确立内容,然后造文施
三、情采并举
采,使内容与形式密切配合,写成文质兼备的理想作品。
刘勰在这一篇里,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创作态度问题, “言以文远,诚哉斯验。心术既形,英华乃赡”,刘勰告诉
_文心雕龙_中_情_的美学内涵
文学研究《文心雕龙》中“情”的美学内涵3杜绣琳(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辽宁鞍山114007) 摘要:在《文心雕龙》中“情”是一个重要的范畴,它贯穿创作论、文体论、鉴赏论的始终。
学界大都从情与采的关系来讨论其在《文心雕龙》中的重要意义,而对“情”自身所具有的美学内涵有所忽视。
本文主要从“情”所蕴含的生命美、理性美和形式美来解读其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所具备的美学内涵。
关键词:《文心雕龙》;情;美学内涵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06)05-0049-04 根据《文心雕龙新书通检》载:“情”字在《文心雕龙》全书出现达一百多次,这说明“情”是刘勰所用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概念,它的美学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事实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所说的“情者文之经”,是中国古人对文学本质认识的一个重大进步。
在此之前一直是“诗言志”主宰着中国文学的创作和鉴赏,虽然“志”的内涵有很大一部分和“情”的内涵是重合的,但“志”中客观的成分、儒家经学的成分以及集体意念的成分太多,而对“情”的提出和肯定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儒家经学对文学的束缚,而且对主观的精神世界和个人性情在文学中的表现加以强调,这就更接近于文学的本质了。
童庆炳先生认为,从曹丕在他的《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气为主”和“诗赋欲丽”的说法,到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的新见,再到刘勰在《文心雕龙》提出的“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可以说是中国诗论基本上从道德教化的工具论,到抒发个人情感的审美论的转折过程〔1〕。
“情采”篇是强调诗“缘情”的审美论的成熟,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笔者认为刘勰的伟大贡献不仅在于使“诗缘情”的审美本质论得到完善,他还对“情”的美学内涵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定。
一、情的生命美内涵中国古代文学及其理论对生命美是极为重视的,作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文学理论专著的《文心雕龙》,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美学理念就是生命美。
情采论 简析
“情采论”简析《情采》在《文心雕龙》中列为第31篇,主要是论述文学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指情理,指文章的思想内容;采,指文章的修辞,亦即文章的形式。
刘勰所讲的“文采”,跟时人存在看法上的差异,他主张在精理秀气的基础上讲究对偶、声律、辞藻,并指出单单追求对偶、声律、辞藻会造成“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所谓“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就是说情理好比文章的经线,文辞犹如思想的纬线,情理是主,文辞是次,只有经线放正了,然后纬线才能织得好,只有思想明确了文辞才会有的放矢。
所以他主张情采结合,应根据思想感情来选择体裁,确定音律,运用辞藻,从而成为情采并茂的作品。
他认为内容是文章的根本,内容确立后,才能用适当的形式来表现。
抛开内容,只讲形式,是无价值可言的。
形式依附于内容,内容又有赖于形式去表现。
主张“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
《文心雕龙·情采》论述的是文章的“情”与“采”不可偏废,内容要有真情实感,而形式要美。
《情采》着重说明思想内容决定表现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是针对当时文坛上盛行的为文而造情,靠辞藻来掩饰内容的空虚等不良现象才提出。
他反对用辞藻来涂饰,提倡文章要回到本色上去。
但这并不是说文章只要有“情”就是优秀,就能流传,文章的“采”也是很必要的,但“采”要基于“情”的基础上。
刘勰的“情采论”到今天仍然使用,无论是小说、诗歌、散文还是戏剧,就连应用性文体,都需要情和采的并融。
就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古代应用文的名篇。
它之所以能够传颂千古,感染一代又一代读者,是和文章中所蕴含着的真切情感密切相关的。
在《前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后主刘禅的告诫,言词恳切,体现出作者的赤诚之心。
《后出师表》同样写得情真意切,激励人心,特别是他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忠君报国之情,更是催人泪下。
试想,如果诸葛亮以“公事公办”的态度,仅靠理性来分析、陈述,而不带有任何情感因素,那么《出师表》的效用和感染力必定会大打折扣。
《文心雕龙·情采篇》释文
,
_
,
。
;
、
、
,
。
文心 雕 龙 情采篇 究 对偶 声律 辞 藻的散 行的 白描 文 字才具 有语言 的 自然美 的特性 《 情采 》对 当 时文人 们滥用 辞藻 片 面追求文 采的 浮靡 之 风痛下针 贬 主张文 章要情 采结合 以情 为主 《 情采 》紧 扣文学 作 品 的社会意 义及其创 作规律 针 对当 时文质 不附 的现状展开论 述 在论 述 过程 中多 用贴切 生 动的 比喻 把 抽象的原 则和 道 理说得 具体 形象 具有很 强的说 服力 文论 的本身 就是 对所 提主张 的具体 实践和 最 好 的注脚 《 8 章 作者 为 谁? 孝 经 》 儒家 经 典 之一 共 1 孝经 》 垂 典 丧言不 文 见 《 情 采 》《 各说不一 相 较之 下 以 孔门后学 所 作 为 合理 论述封建孝道 宣 传 宗法思 想 汉 代 列 为 七经 之 一 今 《 孝经郑 十三 经 注 疏 》 本 系 唐 玄 宗 注 宋 邢 疏 清 皮 锡 瑞 另 有 《 ( 玄 ) 注疏 》二卷 刘耙 主张写 作应 征于圣 《 》 宗于经 把 孝经 作 为圣 经之一 引 为典 范 《 孝 经 丧亲 》 孝子之 丧亲也 … … 言不文 (说话 时 孝经 》垂 典 丧 言不文 出 自 《 不要人 为地夸饰 和 讲求文 采 垂 留传 下来 典 合 于法 度的话 丧 言 哀悼 父 母的话 《 中有这 么一条训 示和规定 人 们在居丧 期 间说 话应该 老老实 实诚诚 恳恳有 啥说啥 孝经 》 要说 出 自己 的 真 实思想 感 情 不做 作 不润 饰 必 须质朴 严实 才合规 范 道理 很简 单 对 于先辈 的辞世 心情 自 然 沉重 难受 有 不尽的 哀痛和 思念 说 话时 应直抒胸 臆 没 任何 必要去讲 究对偶 声 律 辞藻之 类 的文 采 此 时再去讲 究这些 东西 就体现 不 出父母辞 世后 无 限哀痛 和思念 的 感情 感情是 虚 假的 那就 不是 孝子所应 有 的举 止 刘 姆 引经 据 典 旨在强调 说话行 文都应 该表达 真 实 思想感情 的正 确 主张 老 子 疾伪 故称 美言不 信 见 《 情 采 》 老子 ( 生卒年不 详 ) 春秋著 名 思想家 道 家创始人 一 说 为老腆 姓 李 名耳 字伯 阳 楚 国 苦县厉 乡曲仁 里 (今 河南鹿 邑县 老子 》 又 名 《 道 德经 》 近 东 ) 人 曾任周 王朝史官 晚年见周 室 日趋没 落 乃退 隐著 《 年来 关于他 的时代及老 耽 李 耳 老彭 太 史檐 老 莱子诸人 究竟是 否一 人 颇有 争议 郭沫若等 认为 即 使 《 老 子 》 成书于 战 国 但 书 中基 本思 想仍是春 秋 时代老子 的 思 想 老 子主张绝 圣弃智 清静无 为 幻 想倒退到 结绳 而 治 的 小 国寡 民 社 会 但 他反对 统治 阶级的横征暴 敛 民之饥 以 其上 良税之 多 并看到 了人 民的力 量 民不 ? 畏死 奈何以 死惧 之 在哲学 上 他具有朴素的辩 证法 思想 认 为 有无相 生 难 易相 成 长短 相形 高下相 倾 祸兮 福所 倚 福兮祸 所伏 事物都 是相 互依存 转化 的 老 子是我 国古代有高超 智慧 的思想 家 其学 说对后 世影 响很 大 司马迁 陶渊 明 李 白 苏 轼等著名文学 家 都曾程度 不 同地 受过他 的影 响 刘樱 在 《 情采 》 章指 出 老子 疾 伪 故称 美言 不 信 意 思是说 对于 不真 实的东 西 对于 虚假 的东西 老子是 非常憎 恶 的 原话见 《 老子 八 十 一章 》 信 言不 美 美 言 不信 刘溉 列举此 言 的 目的在于 反对人 们写 浮华的文 章 倡导 写真情 实感 的文 章 庄周云 9 约前 2 8 6 年 ) 战 国著 辩雕万物 见 《 情采 》 庄周 即庄子 ( 约 前 3 6 — 《 名 思想家 杰 出散 文 家 道 家代 表 人物 生平事迹不 甚 详 据 史记 》 所 载 仅知其为 宋 国蒙 ( 今河南商丘县 ) 人 曾为蒙 漆 园吏 与梁惠 王齐宣 王 同时 他对 各家 学说无不 由绳 曾经 著书 十余 万言 他的哲学 思想 和政 治观点通 过 寓言 涉 猎 但以 老子 之言 当作护 故事或故事人 物的对 话方式表现 出来 他生在 一 个社 会矛盾极 其尖 锐复杂 的 时代 情愿 过着贫苦的生活 庄子 的思想基 本上是 消极 的 他认为 一 切事物 经 常在变化 着 人 对这 从 因此 他主 张 无为 放弃 生活 中的一切 斗争 又 认为 种变化是无可奈何 的 只 郁及 一 切事物都是相对 的 要 求人 们在无是 非 无 得失 无荣 辱 的虚 无 境界 中逍 遥漫 游 从 而形 成战国时期没落 的 悲观绝 望 的奴隶 主 阶级 的 思 想体 系 主 观 唯心主 义 这 种哲
论《文心雕龙8226;情采》中“情”与“采”之关系
论《文心雕龙•情采》中“情”与“采”之关系摘要:关于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先秦以儒、道两家为主体形成两大对立观点:儒家以内容为主导,内容与形式并重;道家则重神轻形,崇尚自然,反对人为。
南朝刘勰受当时盛行的玄学思想影响,对儒、道、佛三家思想进行融合提炼,对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进行更加圆融完备的论述,对后代文学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情与采;关系;阐发与论证;创作《文心雕龙》艺术体系宏大严谨,《序志》篇对此体系有过概说,“剖情析采,笼圈条贯”是下篇的提纲。
“如果说《神思》至《定势》五篇所论述的内容,如艺术构思的方法、风格体制的确立等都是关于‘剖情析采’的根本问题,即《总术》篇所说的‘务先大体’,从《声律》至《炼字》七篇主要论述修辞技巧的问题,是‘剖情析采’的具体方法,那么,处在《定势》和《声律》之间的《情采》和《熔裁》两篇则是‘剖情’与‘析采’、‘熔意’与‘裁辞’相兼,因而在创作论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情采》篇是对“情”与“采”关系的专门论述。
本文就情与采之关系、对这一关系的论证以及如何处理这两大关系进行探讨。
一、情采并重、以情为根基的基本观点《文心雕龙》文艺观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孔子提出“辞达而已矣”,但也提出“情欲信,辞欲巧”、“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孟子提出了“以意逆志”说。
儒家总体特征是“以内容为主导,形式与内容并重”。
刘勰继承了这一思想内容,直接借用了“文”“质”这一对概念,并且化用了子贡“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犹犬羊之�”进行论述,将文质关系表述为“文附质也”、“质待文也”,即文依附于质才存在,质借助于文得到更好的体现。
“文”分三种,具体到“情文”,也就是文章,“文”的根基在于“性”,及各种感情。
于是很自然地,文质关系转换为情采关系。
文质关系与情采关系是一致的,所以情采关系可表述为:采附情也、情待采也。
“情”是《文心雕龙》中频繁出现的词,如《熔裁》篇“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体性》篇“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可见情应兼指“情理”。
_文心雕龙_情采_辨疑
[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白建忠,男,内蒙古察右前旗人,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文心雕龙・情采》辨疑○白建忠(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摘 要] 刘勰《情采》篇论述“情”与“采”的关系,它们属于今人所说的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这一范畴。
《情采》篇中的“情”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感性层面的情感因素,一是理性层面的思想因素,这两层含义彼此之间并不排斥,而是相互融合成一个整体。
《情采》篇中的“采”指“文采”,其具体内涵有三点:有韵之文的对偶、声律、辞藻;经书等散行文的文采;作品中作家思想感情的色彩。
《体性》篇提出“因内而符外”的观点,《情采》篇又提出“言与志反”的看法,这里看似相互抵牾,其实并不矛盾,因为刘勰又认为由文辞窥测作者的性情,只能得其大端而已。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情; 采; 虚述人外中图分类号:I 20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08)05-0001-03一、《情采》篇的主旨黄侃先生《文心雕龙札记》云:“此篇(《情采》篇);归,即在挽尔日之颓风,令循其本,故所讥独在采滥于情,而于浅露朴陋之文未遑多责,盖揉曲木者未有不过其直者也。
”[1]112如黄氏所言,齐梁文风,文胜而质亡,故而刘勰《情采》篇痛陈其弊,云:“后之作者, 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
”[2]“ 滥忽真”的结果是“心理愈翳”、“翠纶桂饵,反所以失鱼”,或者“言隐荣华”,即作者真实的思想感情被繁缛、浮华、隐晦的文辞所掩盖。
黄氏又认为,刘勰“所讥独在采滥于情”,而对“浅露朴陋之文”未加指责,这种挽救颓废文风的做法未免矫枉过直。
刘永济先生《文心雕龙校释》对黄侃所论提出质疑,其云:“舍人但讥浮伪晦昧之失,未呵浅露朴陋之过者,固为当时立言,所重在乎救弊,而学者要能举一反三。
黄氏札记指为矫枉过直,岂知言哉?”[3]117刘氏认为刘勰立言,“所重在乎救弊”,他虽然没有批评“浅露朴陋”之文,但学者要能举一反三,因此黄氏所论非知言耳。
8情采
一、情采在文心雕龙中的作用1、《情采》篇作为《文心雕龙》中重要一篇,历来研读者众,但未能尽善。
本文通过细读,再加阐释,踵事增华。
认为此篇上承《原道》,明确了‘立文之道‛,主要论述了‚文质‛观念,深入分析了诗赋文章的‚情采‛关系,感叹‚真宰弗存,翩其反矣‛。
刘腮此文所言,积淀有很强的人文思想和文化蕴含,把握此文精义要旨,对当下文学创作及为人处世具有指导意义。
2、‚情采‛是《文心雕龙》畅论创作时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文论范畴。
刘腮在《情采》篇主要想解决的是一个‚情采‛的‘度‛的问题。
其实,刘腮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既重‚情‛又重‚采‛的时代,这从同时期陆机、沈约、三萧等人的文论思想表述中可以体认到。
刘腮本人也是如此,他不仅在《情采》篇中强调‚采‛的必要,而且从他对《铭裁》《声》《章》《丽》《夸》诸篇的论析也可见出;对‘,清‛也是如此,如截情采》中,他标示‘,清文‛,创造性地提出‚文质附于性情‛论断,显然将‚性情‛放在比‚文质‛更根本、更重要的地位。
又说‘辩丽本乎情性‛‘,清文之经‛等等。
另外,在《原道》《明》《乐》《诊》《体》《物》等篇中也有例证,如说:‘诗者,持也,持人情性o’’不能不说刘腮很为重‚情‛。
刘勰所想明晰的是‚为情造文‛原则,批判了当时‚为文造情‛行为,主张‚情文相生‛,文章华美基于真情表达,乃有感而发,不是矫情伪饰,更不是玩弄文字游戏。
他深究情文关系,指出情文先后,乃诗赋之别。
上溯《风》《雅》,诗人之作,先情后文,要约写真;赋体新盛,诸子之徒,非有疾痛,夸张铺饰,强为之文,是以辞繁意滥,失文根本。
后之来者,非能明晰文体之别,将作赋之习性带入诗歌创作中,竞巧尚丽,故刘腮在《明诗》《诊》篇中予以条辩。
刘腮认为西晋以来如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等作家,诗文繁褥,气力柔弱,乃‚远弃风雅,近师辞赋,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日盛‛;东晋文人,寄形山水,窥情风景之上,或耽于玄释而不理世务,或心存魏却虚述人外。
刘腮痛疾时风,倡导文章应‘依情待实‛‘述为本‛,其‘调和情采‛举措,意在救时文之弊,表现出其在文学方面执守的素朴的文化修养和崇高的人格追求。
《文心雕龙·情采》篇旨新探
The New Explanation of Emotion and Luscious
Literature by Liu Xie
作者: 墨白
作者机构: 大连大学人文学院,辽宁大连116622
出版物刊名: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页码: 36-38页
主题词: 《文心雕龙·情采》 文学内容 文学形式 文学创作 作者情感 篇旨
摘要:本文认为,<文心雕龙·情采>篇论述的"情采"关系,并不等于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而是作家创作情感的"诚伪"与作品文辞的"华实"二者的关系.作者提出的创作主张是"以情驭辞",要求作家的创作要怀有真诚的情感来自然为文,反对竞逐新奇地夸饰文辞.作者通过"情采"关系的论述,意在矫正文坛上浮丽的风气,建立朴实刚健的文风.。
《文心雕龙情采篇》原文、翻译及赏析
《文心雕龙情采篇》原文、翻译及赏析《情采》是《文心雕龙》的第三十一篇,主要是论述文学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本篇是针对当时“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的创作风气而发的。
文心雕龙情采篇原文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
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
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镂心鸟迹之中,织辞鱼网之上,其为彪炳,缛采名矣。
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
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性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
《孝经》垂典,丧言不文;故知君子常言,未尝质也。
老子疾伪,故称“美言不信”,而五千精妙,则非弃美矣。
庄周云“辩雕万物”,谓藻饰也。
韩非云“艳乎辩说”,谓绮丽也。
绮丽以艳说,藻饰以辩雕,文辞之变,于斯极矣。
研味《孝》、《老》,则知文质附乎性情;详览《庄》、《韩》,则见华实过乎淫侈。
若择源于泾渭之流,按辔于邪正之路,亦可以驭文采矣。
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
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
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
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
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
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
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
真宰弗存,翩其反矣。
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
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
言与志反,文岂足征?是以联辞结采,将欲明理,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
固知翠纶桂饵,反所以失鱼。
“言隐荣华”,殆谓此也。
是以“衣锦褧衣”,恶文太章;贲象穷白,贵乎反本。
夫能设模以位理,拟地以置心,心定而后结音,理正而后攡藻,使文不灭质,博不溺心,正采耀乎朱蓝,间色屏于红紫,乃可谓雕琢其章,彬彬君子矣。
非采不美——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探析
非采不美——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探析
岳爱华
【期刊名称】《安康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22)2
【摘要】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着眼于"采",明确地将"情""采"熔铸成"情采"这一独立的美学范畴.从哲学角度看,刘勰认为"采"与"情"同样出于天道自然,肯定了"采"是文章的本质属性;从魏晋文学现实语境看,刘勰看到了情采两伤的文学现实,并在致力于追求"正采"的努力中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情采"观.
【总页数】3页(P43-44,51)
【作者】岳爱华
【作者单位】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河北,承德,06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文心雕龙·情采》中的"情""采"关系新解 [J], 胡言会
2.刘勰《文心雕龙》之"伏采"说 [J], 陈允锋
3.情采:真情之采——《文心雕龙·情采》题旨再探 [J], 赖一郎
4.《文心雕龙·情采》中的"情" "采"关系新解 [J], 胡言会;郭梅
5.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的文学创作观 [J], 郑晓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心雕龙》“情采”范畴释论
《文心雕龙》“情采”范畴释论
王少良
【期刊名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情采”论是《文心雕龙》文学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之一,它集中体现
于《情采》篇的论述之中,但全书的论文思想都以其为贯穿。
学界有观点认为“情采”关系等于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关系,这种理解与《情采》篇内容有一定偏离。
按《情采》篇本文,刘勰依“情采”论文,是以阐明作家创作的真诚为文、以情驭辞为主旨。
刘勰提出作家应怀有真诚的情感,反对竞逐新奇地夸饰文辞,这是“原道”和“宗经”思想在创作论中的具体体现。
“情采”在《文心雕龙》中是贯通全书的一条主线,具有创作原则和批评标准的双重意义,刘勰通过“情采”关系的论述,意在矫正文坛上浮艳的风气,建立朴实刚健的文风。
【总页数】7页(P86-92)
【作者】王少良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 4013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09
【相关文献】
1.刘勰“情采”范畴释论 [J], 石恪
2.释"体要"——《文心雕龙》"体要"范畴之重构 [J], 陈博涵
3.情采:真情之采——《文心雕龙·情采》题旨再探 [J], 赖一郎
4.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理论范畴“比兴”的译释研究 [J], 戴文静
5.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理论范畴"比兴"的译释研究 [J], 戴文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 ” 即是 “ 采 之道 ” 立 ?诚 如 有 的 学 者所 言 ,刘 勰
论家的重视 ,20 年 5 白建忠博士所发表的 《 08 月 < 文心 雕龙 ・ 采 >辨 疑 》一 文¨】 情 ,即为最 新 的研 究 成果 ,颇 具 启 发 性 。但 笔 者 认 为 此 文 在 努力 突破 传 统 理 念 的 同时 ,对 一 些 关 键 问 题 的 阐 释并 没有 真正 打 破 思 维 上 的 樊 篱 ,这种 试 图 突 破 而不 能成 功 的 现 象 形 成 了 当 下 对 “ 采 ” 篇 的 解 读 困境 。 情 基 于 此 ,本 文 将 在 尊 重 文 本 ,细读 原 文 的基 础 上
本 体观 的体 现 。这一研 究有利 于澄 清 当下的种 种误 读 。
【 键词] 情 采 ;关 系 ;文质 ;情 性本 体 关
【 中图分类 号] 0 I 6 2 【 文献标 识码 】 A 【 编 号]6 4 3 5 ( 0 0) 2 0 0 — 4 文章 17 -6 2 2 1 0 — 05 0 “ ”字 联 用或 通 用 , “ 含 两 个 层 面 的意 思 :一 志 包
“ 采 ”篇 的误读 情
白建 忠博 士 主要 阐述 了三 个 问题 。其 一 ,
“ 采 ” 篇 的 主 旨 ;其 二 “ ”与 “ ” 的 内涵 ; 情 情 采
其 三 ,后 人 对 “ 咏 皋 壤 ” 与 “ 述 人 外 ” 的 理 泛 虚
用 字准 确而 讲究 ,这 难 道仅仅 为 了避免 同 义词 的重
解。本文仅就前两个相关 问题展开辨疑 。白建忠 认 为 , “ 采 ” 篇 中 的 “ ” 常 常 与 “ ” 或 情 情 理
【 稿 日期]0 9 1- 1刘勰所说的 “ 立文之道”有三种 ,即 形 文 、声文 、情 文 ,而得 出 “ ” 的内涵 即为此 三 采
[ 简介】 作者 胡言会 (99 ) 17一 ,男,安徽全椒人 ,川北 医学院人文社科学 院讲 师,四川大学文 学与新 闻学院博士 生,主要 从事马克 恩主 义文论研 究;郭梅 ,女 ,川北 医学院人文社科 学院副教授 。
6
口 长 江师 范 学院 学报
个 方 面 ,就 简化 了刘勰 对 “ 采” 的理解 。 “ ”与 采
乐 。使德成 于 内 ,而 文见乎 外 ……而其 为人也 亦成 矣 。 J 则把 孔 子 对言 谈举 止 的强调 转 化 为对 ” 朱蔫 内在 道德修 养 的强调 ,这 与宋代理 学 家们把文 质 向 道 德修 养方 面 的发挥是 一致 的 ,从 而把 质理解 为 内
素 ,这两层含义彼此之 间并不排斥, 融合成一 而是 个整体 。 ”在他看来 , “ ”是属于内容的诸多 因 情 素之一 ,不能狭隘地把 “ 情”与内容相等同,这样 他 就将 “ ” 的 内涵 在 前人 的基 础 上进 行 了拓展 ; 情 那 么何 为 “ ” 呢 ?他认 为 “ ” 指 “ 采 ” 采 采 文 ,其 具 体 内涵 有 三点 :有 韵 之文 的对偶 、声 律 、辞 藻 ; 经 书 等 散 行 文 的文 采 ;作 品 中作 家 思 想 感 情 的色 彩 。不赞 成把 “ 文采 ” 的具体 内容缩 小 为对 偶 、声 律 、辞 藻 ,这 也 在 一 定程 度 上 拓 展 了传 统 的 理解 。 不难看 出,白建忠的突破是在传统 的维度 内进行 , 将 “ 情采”篇的关键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向前推进一 步 ,具有 积极 意义 。不 过 ,这种 渐进 推进 的 方式并 不能 根本 上解 决种 种疑 点 ,他 的解 释并不 能 有效 解 决 “ 情采 ”篇 所提 出 的问题 ,相 反产 生 了很 多矛盾 与症 结 。兹举 三个 主要 问题 。 其 一 , “ 贤 书辞 ,总称 ‘ 章 ’ 圣 文 ,非 采 而
《文 心 雕 龙 》作 为 我 国 一 部 “ 大 而 虑 周 ” 体
的 文学 理 论 著 作 ,探 讨 了很 多 重 要 的 文 艺 理 论 问
是 感 性 层 面 的情 感 因素 ,一 是理 性 层 面 的思 想 因
题 , “ 采 ”篇 无 疑 是 其 中重 要 的 一 篇 ,备 受 文 情
长江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 2 6卷 第 2期
Vo .6 1 2 N02 .
21 0 0年 3月
Ma . 2 0 r 01
J u a f n teNoma nv ri o r l gz r lU iest n o Ya y
口古 代 文学
《 文心雕龙 ・ 》中的 “ “ 情采 情” 采”关系新解
回归 意 义 原 点 ,对 “ 采 ”篇 的关 键 词 作 新 的 阐 情
释和探讨 ,以解开 “ 情采 ”篇的一些迷雾和疑团。 例 如 “ ”究 竟 如何 理解 ,它 与 “ ” “ ”存 采 文 、 质 在 何种 关 系 ; “ ”的 内涵 又是 什 么 ,它 与 “ ” 情 质
是 否存 在 同一 性 的关 系 ; “ 质论 ” 和 “ 采论 ” 文 情 呈现 怎样 的关 系等 。
胡 言会 l ,郭 梅 ,
( . 医学 院 1 川北 人文社科学院 ,四川 南充 6 7 0 ;2四川大学 30 0 . 文学 与新 闻学院 ,四川 成都 606 10 4)
[ 摘
要] 学界对 “ 情”与 “ 采”范畴的论析 并没有 因 《 文心雕龙 》研究的深化而清晰起来,
相反矛盾与分歧逐渐增 多。因此,还原其主要 范畴的应有之义,回归刘勰论述的意义原点,成为 深化 “ 情采”篇研 究的重要理路 。文章着重从文本 出 ,重新审视范畴之 间的联 系与 区别,认为 发 “ ” 非 “ , “ ” 与 “ ”是 “ ” 的 两个 维度 ; “ ” 非 “ ” “ ”是 刘勰 “ 采 文” 文 质 采 情 质 , 情 情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