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知识梳理(一)(1)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文言文阅读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一)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课后对点集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1~2题。
晋平公射平公射不死,使竖襄搏之,失.。
公怒,拘将杀之。
叔向闻之,夕见平公。
君告之。
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以封于晋。
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
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
”君忸怩,乃趣.赦之。
(节选自《国语》)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使竖襄搏之,失.失:失去了时机B.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嗣:继承C.是扬.吾君之耻者也扬:宣扬D.勿令远.闻远:远方的人E.君忸怩,乃趣.赦之趣:通“促”,赶快答案 A解析A项,读“yì”,通“佚”,逃跑、飞走。
参考译文:晋平公射,受伤没死,便派竖襄去捕捉这只受了伤的,飞走了。
晋平公很生气,叫人把竖襄拘禁起来准备杀掉。
大夫叔向得知此事,连夜赶去朝见晋平公。
晋平公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叔向。
叔向说:“您一定要杀掉这个人!以往,我国的先祖唐叔在徒林那个地方猎取犀牛,一箭就射死了,剥掉犀牛皮做成一副大铠甲,正由于他老人家射术高超,得以受封于晋。
您现在继承先祖唐叔的王位,一只没射死,叫他捉又没捉到,这简直是在宣扬你不光彩的行为。
你务必赶紧杀掉这个人,别让这事张扬开去。
”晋君听了,显得很难为情的样子,便叫人快去赦免了竖襄。
人有卖骏马者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节选自《战国策》)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比.三旦立市( )A.比较B.等到C.接连D.并列②还.而视之( )A.通“环”,绕着B.回来C.归还D.还要③去.而顾之( )A.到……去B.追赶C.除掉D.离开答案 ①C ②A ③D 参考译文:有个卖骏马的人,一连三个早上让马站在集市上,却没有人能识别出它是一匹好马。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梳理课件:必修上册 劝学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_君__子__的__天__性__(_同__一__般__人__)_没__有__差__别__,__不__过__是__善__于__借__助__外__物__罢__了__。__(_得_ _分_点__:__生__、__假__、__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_蚯__蚓__没__有__锋__利__的__爪__牙__、__强__健__的__筋__骨__,___却__能__向__上__吃__泥__土__,__向__下__饮__地_ _下_的__泉__水__,__是__因__为__它__用__心__专__一__。__(_得__分__点__:__用__心__、__一__,__定__语__后__置__句__)______
(第3段)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①( 踮起脚后跟)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 而呼,声非加疾②( 劲疾 )也,而闻者彰③( 清楚 )。假舆马者,非利足④ ( 善于奔走 )也,而致⑤( 到达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⑦( 因为心思 )一也。蟹六跪而二 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说明:少数重要词语出现在“重点梳理”中,不再作填空处理,其他篇 目均这样编排)
记忆导图
1.通假字
重点梳理
例句
本字及意义
①木直中绳, 以为轮 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有”同“又”,复、再;“暴”同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曝”,晒
< 单 篇 梳 理 1>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 文言实词
例[2020Ⅱ卷]
高考文言文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
去/民有惊出与卒遇/ 语言的建构与应用 缚以为盗/民讼诸府/ 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 文化的传承与继承
/安中廉知之/按得冤
状/即出民/抵吏罪/ 文言翻译能力
开封巡逻的士卒晚上捉拿
境之间,稍得休息。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合肥,逖
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
, 王敦与刘刁构隙,
。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节选自《通鉴纪事
本末·祖逖北伐》)
123456789
【2021·新高考Ⅱ卷】
(1)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语境推断
祖逖没有回复这封信,却听任双方往来贸易,获取十倍的利润。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
因
。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
者反报楚王,
。
联想迁移法
弭口无言
满口胡言
闭嘴不说话
广从六里 方圆六里 广/从 “从”通“纵”
纵横六里
联想迁移法、通假推断法
【2022全国甲卷】
(1)楚王不听,日:“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不听从,说:“我的事已经办好了,你还是闭嘴不要 多说,就等待我等好事吧。”
将多义项的句子与平时在课文中所学的类似的句子进行比较、 辨析,通过回忆与对比,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在语法功能上应该 具有相同特性。
1、外延的变化
类型二 古今异义词
类型
词义 扩大
典例
河:专指黄河,“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唐开始泛指一切江河,“黄河远上白云间”“国破山河在”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教材文言文点线面必修上册(一) 整合迁移1 古今同形异义双含答案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教材文言文点线面必修上册(一) 整合迁移1 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与动词活用含答案整合迁移1 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与动词活用一、连点成线,基础整合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B.⎩⎪⎨⎪⎧ 冰,水为.之圣人之所以为.圣 C.⎩⎪⎨⎪⎧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句读之不知.D.⎩⎪⎨⎪⎧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及,比得上”。
A 项又,再/恢复。
B 项凝结/成为。
C 项同“智”,见识/知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①蚓无爪牙..之利 ②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④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⑤曰师曰弟子云者.. ⑥古之学者..必有师 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⑧吾从而..师之 A .①②④⑦⑧B .②③⑤⑥⑧C .①③④⑥⑧D .②④⑥⑦⑧答案 C解析 ①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党羽。
③古义:不一定。
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④古义:托身,藏身。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⑥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⑧古义:从,跟从;而,并且。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答案 C解析 C 项均为名词作状语,每天。
A 项名词作动词,低于/名词作状语,向下。
B 项形容词,与“大”相对/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
D 项形容词作名词,高处/形容词作动词,抬高。
【人教版】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品教材梳理(72页,含答案)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新课标语文·专用文言文知识梳理(一) [必修1]知识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行李之往,共.其乏困( )2.失其所与,不知.( )3.无能为也已.( )4.秦伯说.(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_____________之往2.行李..今义:出门带的包裹古义:________________3.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__之力不及此4.微夫人..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2.许公曰:“……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杂然相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3.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4.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越国以鄙.远( )3.既东封.郑( )4.与郑人盟.( )5.既东.封郑( )6.越国以鄙远.(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夫晋,何厌之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寡人之过也。
高考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高中语文1—6册)
高考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对于高考文言文是个重要题型,易失分也易拉开分值距离。
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起来看看吧。
知识梳理知识点1.人物传记类型文章的特点:所选的人物传记文言文,其选文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并且文体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
而选文主要出自《史记》《汉书》《后汉书》《新五代史》《新唐书》《晋书》《资治通鉴》《元史》《明史》等。
知识点2.人物传记文言文需明确的几个问题:一是人物: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哪些人?二是职官: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
要搞清楚他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三是事件: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孝义?勤学?清廉?爱民?抗上?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四是品格:文本的主人公多为正派人物,而题目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
知识点3.传记类文言文涉及的文化常识:(1)官吏选拔的术语①世袭制:亦称世卿世禄制,它是一种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的制度。
②荐举、征辟制:是根据皇帝诏令所规定的科目,由中央或地方的高级官员,通过考察向中央推荐士人或下级官吏的选官制度。
也可叫做察举,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东汉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此外,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过秦论》文言知识梳理
使……变弱
依仗
凭借 护城河
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可靠的 精锐
盘诘查问
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
坚固的城池
名词作动词,称帝称王
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
不同的风俗,此指边远地区 窗户
门扇开关的枢轴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译文:_秦__孝__公__占___据__坚__固__的__崤___山__和__函__谷___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式特点:_定__语__后__置__句___,__“__崤__函___”__的__定__语___“__固__”__后___置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译文:_是__子___孙__做__帝__王___的__万__代__的___基__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式特点:_判__断___句__,__“__也___”__表__判__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译文:况__且__天___下__不__是__变___小__变__弱__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式特点:_判__断___句__,__“__非___”__表__否__定__判___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5.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敲扑:行刑用的棍杖,短的叫“敲”,长的叫“
扑”。]( √)
必修上册之《登泰山记》(导学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经典篇目梳理(全国通用)
2025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上册文言文《登泰山记》教师版[复习重点]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阴”“阳”“数”三字及次常用字“限”“稍”。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题解】作者姚鼐【nài】,桐城人,清代散文家。
①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jǐ】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译】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
山南面山谷中的水都流入汶水,山北面山谷中的水都流入济水。
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泰山之阳:阳,山之南、水之北。
其阴:阴,山之北、水之南。
阳谷皆入汶: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
当其南北分者:当,在(某处)。
其,那。
古长城也:古长城,古代的长城,指春秋战国时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分界。
词类活用:汶水西流/济水东流(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判断句: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分析】第一段点出了泰山的地理环境:山南有汶水西流,山北济水东去,十分壮观——“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横亘在阳谷与阴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接着点出泰山最高点日观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yǐng】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译】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界限,到了泰安。
这个月的丁未日,(我)与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从南面的山脚登山。
四十五里,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必修1-2) 文言文知识总结(共103张PPT)
(3)见 (4)顾
见. 陵之耻:被 图穷而匕首见. : 通“现”,显露 秦王必喜而善见. 臣:接见 顾. 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 顾. 笑武阳:回头看 三顾. 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鸿门宴》
(5)军
沛公军. 霸上: 驻扎,驻军 为击破沛公军. :军队 沛公已去,间至军. 中:军营
(6)谢
·
《荆轲刺秦王》
((((5678))))秦厚愿唯之遗举大·遇秦国王·将王为命军宠内之,臣臣:希可中,望谓庶比·深子诸矣蒙侯:嘉之:列对赠:待送并列 (9)愿·大王少假. 借. 之,使毕使于前:宽容、原谅 (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 而起,绝袖:身子向上起 (11)秦王复击轲,被. 八创:遭受
《鸿门宴》
《荆轲刺秦王》
(8)樊於期乃前. 曰:名词作动词,上前 (9)使使以闻. 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10)皆白. 衣. 冠.以送之:名词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 (11)乃朝. 服:名词作动词,穿上朝服 (12)函. 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13)太子迟. 之:意动用法,以……为迟 (14)群臣怪. 之:意动用法,以……为奇怪 (15)则秦未可亲. :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
“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 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 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 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 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 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 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
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 向. 立,瞋目视项 王 为,者头?发”上张指良,曰目:. 眦“. 尽沛裂公。之参项. 乘王. 樊按哙剑者而也跽·。曰:”“项客王何曰: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一、考查形式多以选择、简答的形式考查。
一般考查实词、虚词、文言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筛选概括信息、翻译等。
二、知识讲解(一)五类常考实词1.通假字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1)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例:《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2)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
例:《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的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
“早”是本字,“蚤”是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3)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例:《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字是古字,“授”是今字。
2.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引申义为“方向、方法、道理”。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
3.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语。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大致包括词意扩大、词意缩小、词意转移、词意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1)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指“整个中国”。
(2)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复习)精编
2021/6/29
子犯请击之,公 曰:“不可。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因人之 力而敝之,不仁;失 其所与,不知;以乱 易整,不武。吾其还 也。”亦去之。
2021/6/29
之:代指秦军
微:如果没有 夫人:那人
及:达到 因:依靠
而:却
敝:损害
所与:所亲附的人。所+动
二城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 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2021/6/29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 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 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 孙、杨孙戍之,乃还。
• 那晋国怎么会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 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 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 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灭掉郑 国,只会)损害秦国,使晋国得到好 处,希望您好好考虑一下吧!”秦伯 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
佚之狐( yì )
使杞(qǐ )子、逢(páng)孙戍( shù)之
2021/6/29
课文串讲
以:因为
于:对
晋侯、秦伯围郑, 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介宾短语后置,译: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 对晋文公无礼)
于楚也。晋军函陵, (贰:对……有贰心)
秦军氾南。
军:驻扎。
名→动
2021/6/29
• 晋侯、秦伯围郑,以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
不能早用子,今急而 能够及早重用您,现在急
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难的时候来求您,这是我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 过错啊。然而(可是),郑
焉。” 许之。
国灭亡了,对您也有不利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卷(1)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卷(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季羔为卫之士师,刖人之足。
俄而卫有乱,季羔逃之。
刖者守门焉,谓季羔曰:“彼有缺。
”季羔曰:“君子不逾。
”又曰:“彼有窦。
”季羔曰:“君子不隧。
”又曰:“于此有室。
”季羔乃入焉。
既而追者罢,季羔将去,谓刖者曰:“吾不能亏主之法而亲刖子之足,今吾在难,此正子之报怨之时,而逃我者三,何(节选自《孔子家语·致思》,略删减)材料二:子夏问孔子曰:“颜回之为人奚若?”子曰:“回之仁,贤于丘也。
”曰:“子贡之为人奚若?”子曰:“赐之辩,贤于丘也。
”曰:“子路之为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贤于丘也。
”曰:“子张之为人奚若?”子曰:“师之庄,贤于丘也。
”子夏避席而问曰:“然则四子者何为事夫子?”曰:“居!吾语汝。
夫回能仁而不能反,赐能辩而不能讷,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
兼四子之有以易吾,吾弗许也。
此其所以事吾而不贰也。
”(节选自《列子·仲尼篇》)1.材料一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曩者A君治臣B以法令C先人D后臣E欲F臣之G免也H臣知之2.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报怨,指报复仇怨,其中“报”与“捷报频传”的“报”意思不同。
B.私,意谓偏向,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私”词义不同。
C.居,意谓坐下,与“居则曰:‘不吾知也’”中的“居”词义不同。
D.贰,意谓背叛,有二心,与“且贰于楚也”中的“贰”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羔对犯罪的守门人施行了刖刑,后季羔临难,守门人令他钻狗洞为难他。
B.守门人认为,季羔审理他的案件时既做到了公正执法,又做到了心存不忍。
C.季羔临危不越墙,不钻洞,斯文体面地脱离了险境,律己示人有君子之风。
D.孔子点评学生时赞其所长,亦不避其短,重视学生的德才发展和为人处世。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劝学(必修上册)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素材
劝学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荀子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①,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伴读] ①稷下学宫是齐国君主在国都附近建造的学宫。
“祭酒”指的便是稷下学宫之长,相当于现在的“校长”。
荀子五十岁游齐,曾三为稷下学宫祭酒。
祭酒是学宫的最高长官。
三为祭酒可见其主持稷下学宫时间之长。
②稷下学宫是齐国专设的求学讲学的机构,老师来自全国各地,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要求学生受业求学是祭酒考虑的重要问题。
另外,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人必须经过外界改造才能变得有礼。
为此,荀子写下了著名的传世之作《劝学篇》。
[伴读] ②他是稷下学宫的最后一位大师了。
荀子的思想主张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他批判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
荀子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说,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物皆可改变,能“知明而行无过矣”。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天下既“法”治又兼用“礼”治。
③[伴读] ③荀子强调礼法并治,难怪一位大儒,却培养出两位法家——韩非和李斯。
1.记字音①輮.(róu)②中.规(zhòng)③虽有.(yòu)槁暴.(pù)④就砺.(lì)⑤知.明(zhì)⑥须臾.(yú)⑦跂.而望(qǐ)⑧舆.马(yú)⑨舟楫.(jí)⑩生.非异(xìng)⑪跬.步(kuǐ)⑫骐骥..(qí jì)⑬驽.马(nǔ)⑭锲.(qiè)⑮金石可镂.(lòu)⑯爪.牙(zhǎo)⑰埃.土(āi)⑱二螯.(áo)2.通假字(1).以为轮“”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2)虽有.槁暴“有”同“又”(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见识(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性3.一词多义(1)疾①声非加疾.也(疾劲)②问之民所疾.苦(痛苦,忧患)③君有疾.在腠理(小病)④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妒忌)⑤疾.风知劲草(急剧而猛烈)(2)假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③无从假.书以观(借)④汉人未可假.大兵权(给予,授予)(3)绝①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④佛印绝.类弥勒(极,最)⑤斩尽杀绝.(尽,完)⑥天柱折,地维绝.(断,断绝)(4)强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②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④如此则荆吴之势强.(强盛)⑤此人凶强.侠气(强横)⑥强.不知以为知(勉强)4.古今异义(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古义: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义:品格高尚的人(2)以为..轮古义:把它做成今义:认为(3)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神(4)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牙齿今义:比喻帮凶、走狗(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寄居存生今义:把思想感情放在某人某事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知识梳理知识细梳理《诗经》两首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氓之蚩蚩..()2.匪.来贸丝()3.于.嗟女兮()4.犹可说.也()5.隰则有泮.()6.岁亦莫.止()7.彼尔.维何()8..()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氓.之蚩蚩今义:流氓古义:________________ 2.泣涕.涟涟今义:鼻涕古义:________________ 3.总角之宴.今义:宴会古义:________________ 4.三.岁食贫今义:确数,三古义:________________ 5.薇亦作止.今义:停止古义:________________ 6..棘今义:孔穴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2.将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3.言既见复关,载笑载言.()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夙.兴夜.寐()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骚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偭规矩而改错.()2.忳郁邑.余侘傺兮()3.何方圜.之能周兮()4.延伫乎吾将反.()5.进不入以离.尤兮()6.芳菲菲其弥章.()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怨灵修之浩荡..兮今义:水势大古义:________________2.固时俗之工巧..兮今义:技艺巧妙古义:________________3.偭规矩而改错..今义:改正错误古义:________________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今义:经济情况不好古义:________________5.自前世..而固然今义:前生古义:________________6.高余冠之岌岌..兮今义:形容十分危险古义:________________7.长余佩之陆离..今义:形容色彩繁杂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修退将复修.吾初服()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乃重修.岳阳楼()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鸷鸟之不群.兮()2.驰椒.丘且焉止息()3.步.余马于兰皋兮()4.屈.心而抑.志兮()5.伏清白以死.直兮()6.回.朕车以复路兮()7.忽反顾以游.目兮()8.驰.椒丘且焉止息()9.哀.民生之多艰()10.亦余心之所善.兮()11.伏清白以死直.兮()12.高.余冠之岌岌兮()13.固前圣之所厚.()14.长.余佩之陆离()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謇朝谇而夕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雀东南飞并序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槌.床便大怒()2.箱帘.六七十()3.蒲苇纫.如丝()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君家妇难为..今义:使别人为难古义:________________2.何乃太区区..今义:形容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古义:________________3.汝岂得自由..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古义:________________4.可怜..体无比今义:值得怜悯古义:________________5.本自无教训..今义:训斥古义:________________ 6.处分..适兄意今义:对犯错的人做出处罚决定古义:________________7.便利..此月内今义:方便古义:________________8.卿可去成婚..今义:结婚古义:________________9.蹑履相逢迎..今义: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古义:________________10.人事..不可量今义:关于人员的录用、奖惩等工作古义:________________11.叶叶相交通..今义: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意何意.致不厚()吾意.久怀忿()处分适兄意.()2.适始适.还家门()处分适.兄意()适.得府君书()3.见相见.常日稀()渐见.愁煎迫()项伯即入见.沛公()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孔雀东南..飞()2.卿当日.胜贵()3.仕宦..于台阁()4.何敢助妇语.()5.以此下.心意()6.交广市.鲑珍()7.足以荣.汝身()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三首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契阔谈.()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同心..而离居今义:齐心古义:________________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今义:几何学古义:________________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今义:回家的念头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遗采之欲遗.谁()小学而大遗.()始访其遗.踪()深追先帝遗.诏()2.故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君安与项伯有故.()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3.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列坐其次..今义:居于次一等的古义:________________2.俯察品类..之盛今义:物品的种类古义:________________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今义:低头抬头古义:________________4.所以..游目骋怀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________________ 5.信.可乐也今义:指书信古义:________________6.亦将有感于斯文..今义:文雅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引引.以为流觞曲水()将军夜引.弓()相如引.车避匿()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引.赵使者蔺相如()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2.是是.日也,天朗气清()敢不唯命是.听()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觉今是.而昨非()3.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4.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不期.而遇()良马期.乎千里()5.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家贫,无从致.书以观()6.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初一交战,操军引次.江北()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死生亦大.矣()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4.足以极.视听之娱()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其欣于所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山川相缪.()3.举酒属.客()4.举匏樽以相属.()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白露..横江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义:________________2.凌万顷之茫然..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3.徘徊..之间..于斗牛徘徊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古义:________________斗牛今义:一种竞技方式古义:________________4.望美人..兮天一方今义:美貌的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之哀吾生之.须臾()顷之.,烟炎张天()耳得之.而为声()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2.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3.于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歌.窈窕之章()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3.侣.鱼虾而友.麋鹿()4.正.襟危坐()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7.不知东方之既白.()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