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教案

10.3 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对处于液体中的物体做受力分析,通过对物体受力分析得知其运动状态。

(2)清楚物体上浮、下沉是一种过程,漂浮、悬浮是物体在液体中处于静止的状态。

(3)知道判断物体浮沉条件的方法:比较物体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

(4)能用浮力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5)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浮沉现象,理解浮沉条件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是分析各种浮沉现象的基础,所以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及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要弄清浮沉条件,关键是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本节课要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鸡蛋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变化,并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要应用浮沉条件去解释轮船、潜水艇、飞艇和气球的原理,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因此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四、教具鸡蛋、盐、纯净水、透明盛液筒、橡皮泥、密度计、塑料瓶、试管五、新课1、情景引入(约2-3分钟)用浮沉子“小鱼”上下游动游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视频展示:万吨巨轮浮在海面上,它受到浮力的作用了吗?3、实验感知:实心的铁块,放到水面上后,它将怎样?4、设疑:用钢铁铸造的万吨巨轮能够浮在水面,而小铁块却会沉入底?物体的沉与浮于什么相关呢?让学生讨论,针对回答点拨。

1、漂浮、悬浮、下沉演示实验:将三个乒乓球浸没在水中(一个充满橡皮泥;一个有部分橡皮泥,用蜡封住;一个中空),松手后出现什么现象?分析讨论问: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那几个力的作用?他们的施力物体是谁?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由它们共同决定。

⑴当浮F=G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将处在什状态?⑵当浮F>G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在什么状态?⑶当浮F<G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在什么状态?点拨1:悬浮:物体完全进入液体中,可以静止在液体内部任意地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这一节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示意图,引导学生探究物体浮沉的奥秘,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密度、压强等基础知识,对物体浮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加深对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物体的浮沉条件。

2.如何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密度、压强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物体会在液体中浮沉?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浮沉与物体受到的浮力有关。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浮沉条件,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为什么轮船能浮在水面?为什么潜水艇能下潜和上浮?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浮沉条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阿基米德原理、密度计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集体备课教案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集体备课教案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集体备课教案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应该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引导。

因此,我在设计这一节课时,力求将教学内容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设置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物理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即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

2. 培养孩子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物理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现象找出物体的浮沉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沉实验器材(包括不同密度的物体、液体、称重仪器等)。

2. 学具:每个孩子一份实验套件,包括小船、小球、液体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讲解一个关于小船载货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到浮沉现象。

2. 实验操作: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浮沉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 讨论交流: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

5. 应用拓展: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关于浮沉的应用场景。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现象,找出物体的浮沉规律。

活动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分析实验数据,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孩子们的表现都非常积极,他们通过实验操作,找到了物体的浮沉规律。

但在实验数据的分析上,部分孩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孩子们学会分析数据,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拓展延伸: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在家中进行一次关于浮沉的实验,并将实验过程和发现记录下来,下次课堂分享。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设计出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在本节课《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中,我采用了实践探究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物理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他们发现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物理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物理学的乐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浮球、泡沫板、塑料尺等)、投影仪、电脑。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色纸。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物体浮沉的现象,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 实验探究: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3. 讨论交流:孩子们分享实验结果,共同探讨物体的浮沉条件。

4. 知识讲解: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物体的浮沉条件。

5. 应用拓展: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浮力应用实例,如制作一个简易的浮力秤。

6. 成果展示: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认真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通过实验探究,他们基本掌握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浮力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由力的关系转化成密度的关系。

四、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3.浮力的计算方法:(1)压力差法F浮= F向上-F向下(2)称重法F浮= G物-F拉(3)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二)情景导入假设手拿一物体浸没在水里,当手拿开后物体将会有几种可能性?将一颗鸡蛋放入提前调配好的盐水中让其悬浮,这是怎么回事了?学生回答后有教师引导给出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的概念。

(三)进行新课1.上浮、漂浮、悬浮和下沉上浮:物体正在向上运动,可能完全浸没,也可能部分浸没。

漂浮:物体液面处,部分体积浸没。

上浮的最终状态是漂浮。

悬浮:物体液面以下,完全浸没,可以在液面以下任何位置。

下沉:物体正在向下运动可能完全浸入,也可能部分浸入,最终状态是沉在水底。

在水里,许多东西能浮在水面,比如乒乓球、木块,石蜡等;也有许多东西沉到水底,比如石头、硬币、橡皮等;那么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2.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学生讨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但是为什么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物体要下沉呢?提示:上浮和下沉即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那么就要考虑物体的受力情况。

让学生画出浸没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原理。

(2).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物体的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兴趣和提高学生思维方法的变化与灵活水平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的应用原理
【教学难点】
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
【课前准备】
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一起看这两幅图片,巨大的轮船可以漂浮在海面上,为什么小小的铁块会
沉入水中呢?
同学们:想一想,物体的浮沉由什么决定的呢?
二、复习巩固
师: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一起复习一下,物体浸在液体中都受什么方向的力的作用?
生: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
师:我们对浮力、重力进行受力分析,判断什么时候物体上浮、悬浮、下沉?
生:F浮 > G时,竖直向上运动
F浮=G时,二力平衡
F浮 < G时,竖直向下运动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同继续上节课的知识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三、新课教学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1、完全浸入液体内的物体的受力分析:
(1)F浮> G时,竖直向上运动上升到液面呈漂浮状态,F浮逐渐减少到F浮=G。

八年级物理下册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名师优秀教案执教者:xx时间:20xx年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目标与技能⒈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⒉了解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方法与过程学会应用收集资料和问题讨论的方法认识浮力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相关内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⒈通过浮力在科技方面的实例,体会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⒉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物体浮沉的判断方法及其应用。

五、教学用具密度计、大量筒、水、盐水、潜水艇的挂图、小瓶子(带瓶盖)、大烧杯六、教学内容㈠引入新课请同学们猜想小药瓶放在水中是上浮还是下沉。

物体的浮沉现象把木块和铁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木块上浮,铁块下沉。

物体的这种浮沉现象还有许多,如图7—25所示。

㈡新课内容⒈实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的浮与沉究竟取决与什么?这个问题自然地让我们会想到物体在液体中的受里情况,因为只有力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因此,沿着这个思路来制定下面的计划。

⑴图10.2-1所示为实验探究计划中所需要的实验器材。

⑵按照表中的要求完成实验,并填写观察的结果。

实验序号实验方法观察小瓶运动情况小瓶受力情况分析1 把盖上盖子的空小瓶浸没与水中,再松手2 把装满水井盖上盖子的小瓶,浸没与水中,再松手⑶你有何种方法使小瓶既不上浮,也不下沉,即静止在水中。

这种现象称为悬浮。

分析并比较小瓶悬浮时的受力情况。

请把你实验探究的结论填写在下面的方框中。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与它所受到的力和力的大小。

当力大于力时,物体上浮;当力小于力时,物体下沉;当力等于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

⒉浮沉条件的应用⑴密度计密度计(图10.3-9)是测量液体密度的工具。

⑵盐水选种(3)轮船(4)潜水艇潜水艇漂浮、下潜和上浮的原理示意图。

(5)热气球㈢课堂练习1.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决定于液体所受的____力和____力的大小。

2. 当物体所受的重力____浮力时,物体下沉;当物体所受的重力____浮力时,物体上浮;当物体所受的重力____浮力时,物体漂浮。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

当物体所受的浮力大于等于其重力时,物体将浮在液体表面;当物体所受的浮力小于其重力时,物体将沉入液体底部。

2. 物体的浮沉应用:物体的浮沉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潜水艇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浮沉条件的实验探究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浮力计、物体、液体等)、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船舶、救生圈、潜水艇等浮沉现象,引发学生对浮沉条件的思考。

2. 浮沉条件的实验探究:(1)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浮沉条件的运用:(1)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2)引导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解决问题。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浮沉条件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 重力:浮在液体表面浮力 < 重力:沉入液体底部2. 物体的浮沉应用船舶、救生圈、潜水艇等七、作业设计1. 请用浮沉条件解释下列现象:(1)为什么轮船能浮在水面?(2)为什么木块能浮在水面上?(3)为什么铁块会沉入水底?2.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并运用浮沉条件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刻理解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物体浮沉条件的科学实验课程,旨在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物体浮沉的基本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浮沉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水、盐。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笔记本,一支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解浮力的概念,通过浮力计的演示,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浮力。

2. 实验1: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2:向水中加入盐,再次让孩子们进行实验,观察物体浮沉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4. 讲解:根据实验结果,讲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5. 练习:让孩子们根据所学内容,自己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浮沉条件。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理解并掌握物体浮沉的条件。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浮沉条件。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带回家,与家长分享。

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也能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同时,我还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更多的浮沉现象,并尝试解释。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孩子们对物体浮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在实验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学习科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的设计和执行实验是这堂课的核心,孩子们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浮沉现象。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教材分析本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是在学习了《浮力》,知道浮力的产生及其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浮沉的条件,知道物体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是如何改变浮力或重力,来实现浮沉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就在我身边,初步学会用浮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学生已经掌握基础知识较扎实,已经学习了系统的力学基础知识,刚学过浮力产生的原因及阿基米德原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知识面广,学习习惯较好,自学能力较强。

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应用实验归纳总结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随着实验的总结、拓展,真正发挥了学生的正常思维潜能,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搜集整理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设计思路根据浮力知识的教学分解,本节教学的知识要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浮沉条件的应用。

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算大,但贯穿在从如何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去理解浮力的应用事例这个分析过程要求较高,是进行本节教学的关键,为此,本节教学的策略设计是:从观察、分析、比较物体的浮沉情况→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受力条件和密度条件)→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理解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选种诸方面的应用)。

四、教学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六、教学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七、教学仪器:烧杯、水、体积相同的蜡块和铁块、两个铁罐子、沙子、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流程:(一)新课引入[演示]:1.出示铁块和蜡块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

2.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蜡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

[现象]:铁块沉入杯底而蜡块上浮最终浮在水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第一课时||,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

从这节课教材的地位来看||,它是学生运用浮力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浮力知识在这节课中得以升华与拓展||。

本节课是建立在上一节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乒乓球在清水和盐水中的浮沉现象;通过简单的受力分析让学生加深对物体浮沉现象的认识||,知道物体在不同状态下对应的浮力与重力大小关系||,从而得出物体浮沉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出改变物体浮沉两种的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讲授可以帮助学生弄清楚轮船、潜水艇、气球与飞艇的工作原理||。

二、学情分析由于这节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受力分析、二力平衡、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等相关知识||。

虽然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常见的物体的浮沉现象有了大致了解||,但是毕竟没有经过系统学习||,难免会有一些潜在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意识||,比如:物体的浮沉状态究竟有哪些?物体浮沉条件是怎样的?是不是重的物体就一定会下沉||,而轻的物体就一定会上浮等等||。

而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一直困扰着学生||。

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较多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活动||,如:让他们多动手实验||,多观察现象||,留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真正帮助学生纠正认知上的错误||,理解他们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决定的;(2)知道F浮<G||,F浮>G||,F浮=G这三个表达式的含义||。

能综合运用阿基米德原理、二力平衡等知识来讨论浮沉条件||。

八年级物理下册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会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
②.知道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或重力的大小可以控制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画力的示意图分析得到物体上浮、下沉的条件。
②、通过公式的推导得到物体的上浮、下沉、漂浮以及悬浮与被浸在的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物体浮沉条件的研究扩宽自己的知识面。
②通过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浮沉研究提升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浮沉现象及探究物体物体浮沉的条件。
2、会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轮源自、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难点
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并探究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浮力概念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展开的,可与前面的内容构成了完整的浮力的知识体系。本节知识将浮力、重力、二力平衡、密度等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是力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另外,物体的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物理学的重要性,激发对科学知识的求知兴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
1、知识回顾:
2、推进新课
展现:学习目标
物体的浮沉条件自学指导(一)
列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三种运动上浮、悬浮和下沉,利用实验的演
示引导学生知道上浮的最终结果是漂浮,下沉的最终结果是沉底,而悬浮是一个相对静止的状态。并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浮力应用自学指导(二)
动动脑探究得出利用空心的办法,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讲解轮船的工作原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刻理解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课程,旨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和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探索和互动合作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善于探索和合作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重力计、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铁块、塑料球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实验盒,内含浮力计、重力计、不同材质的物体、记录本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一个物体在水中浮起来的现象,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 实践操作: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他们可以自由探索,尝试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等,观察浮沉情况的变化。

3. 分享交流:每组孩子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够浮起来,有些物体则下沉。

引导他们发现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4. 生活应用:让孩子们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如船只在水中浮起来、气球在空中飘浮等,并解释原因。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操作和探索,我发现孩子们对物体的浮沉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勇于尝试和探索。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内容是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浮沉条件的定义和判断方法,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浮力有一定的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定义和判断方法,能够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难点:如何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如何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浮沉条件。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船舶的浮沉,引发学生对浮沉条件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浮沉条件的定义和判断方法,让学生对浮沉条件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巩固学生对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的设计、潜水艇的工作原理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复习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设计一堂有趣的课程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

在本次课程中,我将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为主题,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复习和巩固这一知识点。

一、设计意图本次课程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实践,观察和分析物体的浮沉现象,引导他们理解浮沉条件的应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理解浮沉现象的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浮沉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模型、实验器材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记本、彩笔等。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讲解一个关于物体浮沉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简要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让学生对浮沉现象有一个基本的理解。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浮沉条件。

5. 课后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物体浮沉条件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浮沉条件。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学生的实验结果和练习情况,反思教学效果,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浮沉现象的原理和应用,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课外活动,如参观实验室、观看相关视频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操作的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我安排了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的浮沉现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2.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和应用。通过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与交流
案例中强调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合作交流中,学生能够共享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物体浮沉的条件及其应用。
2.强调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3.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小结
1.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2.设计一个简单的浮沉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分析。
3.撰写一篇关于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论文,字数不限。
4.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的情境创设
本教学案例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实例为切入点,紧密联系课本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过展示轮船、热气球等浮沉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5.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严谨、细致的重要性。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水中漂浮等,引发学生对物体浮沉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各种浮沉实例,如轮船、热气球、潜水艇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物体浮沉的基本原理,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概念解释物体浮沉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本节课主要介绍物体的浮沉条件,包括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浮沉条件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公式板书。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浮力计、物体、液体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轮船、救生圈等浮力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即当物体所受浮力大于等于其重力时,物体浮在液体表面;当物体所受浮力小于其重力时,物体沉入液体底部。

3. 实例分析:分析轮船、救生圈等实例,让学生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验证浮沉条件。

5. 随堂练习:出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 = G排物体的浮沉条件:1. F浮≥ G,物体浮在液体表面2. F浮 < G,物体沉入液体底部应用实例:轮船、救生圈等七、作业设计1. 请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答案:轮船的设计使其空心,增大了排水体积,从而增大了所受浮力,使其能够浮在水面上。

2. 请计算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中浸没时的浮力。

答案:F浮= ρ水gV排= 1.0×10^3 kg/m^3 × 10 N/kg ×2×10^3 m^3 = 20N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 能够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水、容器。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解浮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物体的浮沉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实验一: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二:让学生使用浮力计测量物体的浮力,并与物体的重力进行比较,得出浮沉条件。

4.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5. 应用练习:给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解释。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活动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是否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不同液体对物体浮沉的影响,探究浮沉条件的适用范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一的设计:我选择了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这个实验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观地了解物体的浮沉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浮沉条件。

在实验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密度等因素对浮沉现象的影响,以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浮沉条件。

2. 浮力计的使用:我让学生使用浮力计测量物体的浮力,并与物体的重力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浮沉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原理。

3.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物体的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的应用。

难点: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的应用。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橙子、土豆、西红柿、塑料袋。

学生用:烧杯、水、盐、牙膏皮、西红柿、纸杯、气球、铁钉、小瓶、泡沫、酒精灯、塑料袋。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为什么钢铁做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钢铁做
成的潜水艇能在水中上浮和下潜呢?
引出课题: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

)
【议一议】为什么土豆排开水的体积比橙子大,它反下沉
:通过学生猜测和亲身感受引起认知冲
悬浮的瓶子、下沉
【归纳总结】师生共同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比较浮力与物质重力的关系
上浮F浮>G物漂浮F浮= G物
悬浮F浮= G物
下沉F浮< G物
【做一做】请将泡沫、木块、牙膏皮、小瓶、小西红柿、铁块放入水中,上浮的物体有哪些,下沉的有哪些?并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改变浮沉条件的方既为下面浮沉条件的应用作铺垫,又锻炼了学生的思
实际是用什么来衡量船的运载能力的?——引出排水量,追问:什么是排水量?
【以问求答】1.工作原理: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浮力等于重力的原理制成的。

2.刻度特点:上小下大,刻度间隔不均匀。

.潜水艇
【合作探究】你能改变玻璃瓶的浮沉状态吗?
【播放动画】潜水艇的沉浮观察、思考、回答。

分组实验:先观察实验器材潜水艇模型,再合作实验。

交流方法:
潜水艇在水下行驶过程中,它受到的浮下潜时向水舱中,潜水艇逐渐变
上浮时,就用压缩空气将水舱中的水排
,从而上浮。

潜水艇的潜水和
【反馈训练】某潜水艇从水面上10m处一直下潜到深的过程中,潜水艇受到水的压强将_____,浮力将;从长江潜行到东海浮力将____。

.气球和飞艇
过渡:在空气中能实现浮沉吗?
【设置情境】出示一薄塑料袋,展开释放,塑料袋下落;用嘴吹起塑料袋释放,塑料袋下落。

【想想议议】
.要使充了氦气、升到空中的气球落回地面,可采用什么办法?
请解释这样打捞沉船的道理? )躺在“死海”里看书,这是什么原因呢?
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及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从物理走向生活。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上浮F 浮>G 物 漂浮 F 浮 = G 物
悬浮F 浮=G 物
下沉F 浮<G 物 最终沉底 二.应用
1.轮船:把物体作为“空心”的办法来增大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货物的总重
来实现漂浮。

2.密度计
3.水艇:依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在水中的浮沉。

4.气球和飞艇:ρ气<ρ空气,使它受到的F 浮>G 物而升空。

【教学反思】
一、教案的“亮点”
1、本节课教学设计思想是源于生活、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引发冲突,动手实践、体验探究,学以致用。

2.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展开教学,实验器材充分、目的明确,能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得到了锻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提升对知识的认识,真正发挥了学生的正常思维潜能,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培养了学生探究意识、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由于对学生自主动手实验学习能力信心不足,仍不敢对学生全面放手,教师在学生
自主探究实验活动中时时不放心,这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部分学生教学的参与度不够,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比较弱,要多鼓励学生,对于学生的困难,给予及时的辅导。

2、活动和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所以活动和实验要注意其有效性和可参与性,还要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和交流的时间,也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附件1 【课堂检测】
1、排水量为一百吨的轮船在河水中航行,满载时船及所装的货物共重 N 受到河水的浮力是 N.如果河水密度为ρ水= 1.0×103kg/m3,船排开河水的体积是m3。

(g=10N/Kg)
2、将一支密度计分别放入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如图所
示。

若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ρ甲、ρ乙,静止时密度计所受浮力分
别为F甲、F乙,则ρ甲ρ乙F甲F乙。

3、某潜水艇从长江潜行(在水面下航行)到东海某地执行任务. 若它悬浮在江面下所受重力、浮力分别为G1、F1,悬浮在海面下所受重力、浮力分别为G2、F2,则:G1___ G2,F1___ F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浮力等于重力,一定悬浮
B.浮力等于重力,一定漂浮
C.物体在水中上浮,在没有露出水面之前浮力不变
D.在水中匀速下沉的物体重力大于浮力
附件2【作业思考题】
1、曹冲称象运用了的方法,巧妙地测出了大象的体重。

他运用的与浮力有关的知识:(1);(2) _____。

2、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浸没在水中。

甲上
浮、乙悬浮、丙下沉,在甲露出水面之前,关于它们所受浮力的说法正
确的是()
A.甲受到的浮力大
B.乙受到的浮力大
C.丙受到的浮力大
D.甲、乙、丙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3、如图所示,潜艇甲和渔船乙均由河里驶入海中。

它们所受到的浮力变化情况是( )
A.甲、乙均不变
B.甲不变,乙变大
C.甲变大,乙不变
D.甲、乙均变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