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科举以八股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洪武元年(1368),诏开科举,对制度、文体都有 了明确要求。成化年间,经王鏊、谢迁、章懋等人提倡,八 股文更为兴盛,并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 八股文每篇文章均按一定的格式、字数由破题、承题、 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破题是 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 之。起讲为议论的开始,首二字用“意谓”、“若曰”、 “以为”、“且夫”、“尝思”等开端。“入手”为起讲后 入手之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以中股 为全篇重心。在这四股中,每股又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 合共八股,故名八股文。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所论内 容主要据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不得自由发挥、越雷池一 步。
“八股”二字,现在已几乎成为“陈 腐旧套”、“滥调子”的代称。其实 “八股”是一种文章形式的名称,它本 身并无善恶之可言。只是被明清统治者 用它来做为约束士子思想的工具,同时 他们又在这种文章形式中加上些繁琐而 苛刻的要求。由积弊而引起了这种文体 的不适,以致为时人、后人所不耻。
Biblioteka Baidu
新文化运动兴起,八股作为封建旧文化象征之 一,受到猛烈打击,此后可以说是"臭名远扬"…… 时值今日,我们这一代,恍惚中还有"八股"这样一 个名称,在脑中晃了晃,大致知道"八股"是贬义的 东西,很坏的东西。但确切地要说出"八股"是什么 东西,恐怕我们十有八九不知。只因五四后,很少 有人,甚至几乎没人再谈八股,这是原因之一;另 外,据说自清废科举后以后,八股文再也不曾出现, 并且明清两代五百年间所有八股文选本以及八股文 参考书忽然间都销声匿迹(《四库全书》只收录明 朝的八股文一集作为标本),事实上,我们这一代 见过八股文的确实屈指可数。
一篇八股文的字数,顺治时定为550字,康熙 时增为650字,后又改为700字。八股文注意章法与 格调,本来是说理的古体散文,而能与骈体辞赋合 流,构成一种新的文体,在文学史上自有其地位。 但从教育的角度而言,作为考试的文体,八股文从 内容到形式都很死板,无自由发挥的余地。不仅使 士人的思想受到极大的束缚,而且败坏学风。 自采用八股文考试后,学校教育的重心就是教 学生读八股、写八股,史学、算学、天文学等科根 本无人问津。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曾说,八股的 害处等于秦始皇焚书,而它对人才的摧残比坑儒还 要严重。从而阻挡了中国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使中 国近代科学落后于西方。
八股文与科举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时所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 又叫制义、制艺、时艺、时文(相对古文而言)、八 比文等。因为它要求文章中必须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 字,一共八部分,所以叫八股文。“股”是对偶的意 思。 八股文的渊源,一般认为八股文滥觞于北宋,王 安石变法,认为唐代以诗赋取士,浮华不切实用,乃 改试经义,从《五经》和《论语》《孟子》中出题, 文体与议论文相仿,原为提倡严正,以纠时弊,结构 并无定式,不强求对仗排偶,不完全禁止引证比喻。 元代科举,多从《四书》中出题,内容以朱熹集注为 准。
顾炎武:“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 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馀人也。”(《日知录·拟题》) 《儒林外史》第一回,“不数年间,吴王削平祸乱,定鼎 应天,天下一统,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洪武四年……礼 部议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经’‘四书’八股文, 王冕指与秦老看,到:‘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 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 《红楼梦》第七十三回,“更有时文 一道,因平素深误 此道,原非圣贤之制撰,焉能阐发圣贤之微奥,不过作后人 饵名钓禄之阶。”(贾宝玉)
八股文从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以后, 中国历朝统治者都想方设法加强这种制度。到了明 朝,统治者已经不满足于统治经济、政治、军事、 连人们的思想也要加以严格控制。八股文就产生在 这样的历史条件之下。 明清两代,八股文是几乎所有官私学校的必修 课。从童试到乡试、会试都要用它。不会写八股文, 就无法通过科举考试,就难以做官。而八股文的惟 一用途,即在于应付科举,此外毫无实用价值。明 清时期许多有识之士,均对八股文深恶痛绝。它最 后终于被废弃,应该说是历史的必然。 此后,一直 沿用下来,直到戊戌变法后,1905年才随着科举考 试的停止而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