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古诗两首2
沭阳县四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2 古诗两首教案2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
(1)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
“一愣”代表什么?“一亮”又说明什么?
(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
姑娘茫然的眼睛里透露的讯息是什么?“命令道”让你体会到什么?
(3)“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摇着轮椅,想阻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
在教学中我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地球家园的美好,对地球母亲的亲切,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少具有视觉震撼力的图片和触目惊心的数据统计,学生从中了解了我们面临的十分严重的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自然产生了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
课文中引用的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因为预设学生在理解“太可爱”与“太易碎”中会偏向于后者,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就努力让学生体会地球母亲的“可爱”。从多媒体课件中丰富的自然资源图片,美得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从文本,从生活实际,从课件图片去充分感受地球母亲的美丽可爱以及她的慷慨无私.正是有了这样的感情积淀,在后文的教学中通过理解“不加节制”“滥用”“随意破坏”等重点词语才更强烈地对比出,人类是多么地自私,多么地贪婪,让学生意识到,如果“不加节制"地“随意毁坏"资源,可爱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
2.谁来读诗题?
认读“聿”字.
齐读诗题,读懂了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题目的?
3。提到陆游,大家应该不会陌生,他是()代著名的()诗人。之前,我们积累过他写的哪些诗?还记得吗?选一首背一背,好吗?希望你的背诵能传递出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传递出陆游作这首诗的心情、愿望.(生背诵)
4。那么陆游想用《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告诉他的儿子什么呢?我们又能从中明白什么道理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首诗。
22课古诗两首第2课时
同学们,听说你们很爱看书,我想考考你们,我说几句名言名句,你们说出作者。好吗?(出示幻灯片)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简介作者-朱熹
3、出示学习目标四、出示自学提示
1.自学古诗自学要求:
(1)看看图画,读读全诗;
借景一鉴开共徘徊
喻理清如许活水来
分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
说一说
找出有关文字来读一读。
交流
说一说
写一写
说一说
综
合
训
练
题
二、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
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拓展
提升
题
三、你还能举出一些跟这些诗相似的说理诗吗?(学生回答)
苏轼《题西林壁》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叶绍翁《游园不值》
陆游《游山西村》教学具来自准备自制的PPT课件
视屏材料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二次
备课
当
堂
检
测
题
基础
检
测
题
一、《观书有感》是———代诗人-----所作,主要写了——————,看起来与诗题无关,其实诗人借——-说明————。
(3)引导学生理解一、二句诗意
“鉴”是个生字,遇到生字,不理解,我们要查查字典。
出示字典中的字条:①镜子(古代用铜制成)。②照。③观看,审察。
你认为应该选哪条意思?为什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字解)
3.运用“连、调、添”等方法,把诗意连起来说说。先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听。
4.谁能读好这首诗?(配乐朗读)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2 古诗两首》(2)
单元七主备人李宝升执教人李宝升课时第2课时课题22 古诗两首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想象《观书有感》描绘的景象。
2.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教学要点重点: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预案个性设计一、复习导入有感情地吟诵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二、学习《观书有感》1、按要求自学a.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b.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c.记下不懂的问题。
2.交流自学情况。
(1)配乐范读。
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而准确理解一些词语。
鉴:镜子。
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
渠:它,指方塘。
如许:如此。
理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
边读边理解边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看图,听录音,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2)学生自由练读。
(读中领悟: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些清澈那样,人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变得更加聪明)(3)指名读后练习背诵。
(4)积累忆诵:劝学的词语或名言其他古诗句三、学习本课生字。
1.记忆字形,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聿”“鉴”“徘徊”这几个字的。
你认为哪个容易写错,给大家提示一下。
2.练习正确书写。
四、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由学生推荐课外自学的古诗。
3.收集的成语、名言、古诗。
准备张贴向全班同学推荐古诗。
板书设计观书有感(宋代)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池水清澈读书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不断地读书使人__________ 评价与反思。
《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课件(共22张PPT)
关注细节:选择具有细节的材料,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可以选择一些自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己亲身经历的小故事、场景等,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和中心思想。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背景。
公开课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总结技巧(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小学升初引中导的学作生文回选忆材技已巧学如过下的:关于送别的古诗,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二首》 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深入挖掘介:绍对《于送小元学二升初使中安的西学》生的来背说景,选和择作自者己王熟维悉的的材生料平非,常引重导要学。生可以进从入家学庭习、情境。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这是一杯
的酒 。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qì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唐】岑参
渭城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3月6日
下课! 同学们再见!
2024 课件
公开课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总结技巧(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引导学生理解《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感受诗人送别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深情厚谊。 小学升初培中养的学作生文的选文材学技鉴巧赏如能下力:和朗读能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 22 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2 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教材简解《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目标预设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注释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讲出具体的事例体现自己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涵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读语言凝练,对仗工整的古诗读诗能使人灵秀。
古诗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诗中美的因素,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主动学习,品味古诗,深入其中,吸取营养,探索真谛,让学生的心灵真正充实、灵秀起来。
1、赋材料以生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它特别需要指教者的创造性加工,赋予材料人文性,使之走向学习者。
在教学伊始,先让学生介绍陆游,然后补充介绍陆游写这首诗的情况,此时,《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不只是纸上的几行黑字,而是幻化成了一幅幅活的画,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他们愿意与文本进行对话。
2、还课堂给学生,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
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应互交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设计思路读语言凝练,对仗工整的古诗读诗能使人灵秀。
古诗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诗中美的因素,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主动学习,品味古诗,深入其中,吸取营养,探索真谛,让学生的心灵真正充实、灵秀起来。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古诗两首
欣赏
通过欣赏歌曲走进新课。
二、朗读课文
导语:诗歌重在朗读和品味,有的同学已迫不及待,下面同淡们的自由朗读,扫清诗中的文字障碍。
1、学生自由读
2、字词检测
敕勒川 ( )
天似 ( )
穹庐( )
笼盖 ( )
见牛羊( )
3、学生再读
4、找两名学生读
每名学生读完之后,由学生点评,说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并由点评的学生再读。
四、指导书写
野、茫
野:提示横撇后是一笔点。
茫:上下结构,下半部分又由两部分组成,千万别写成左右结构。
示范写。
观看示范
书写字头
板书设计
敕勒歌
阴山下
天 野
吹 低 见
教学反思
第一首故事引导学生去感知诗人大胆而夸张的想象,第二首古诗通过比喻感受草原的一望无际,无比广阔的景象。两首古诗均配有插图,鼓励学生反复的观察插图,借助插图去理解“危楼”“似穹庐”等比较抽象的词语,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
④小结: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辰,这是一种不可能实 现的幻想,却形象地表现出了楼之高。多么奇特的想象啊!
(二)学习第三、四句。
1.教师引导:“站在这么美妙的地方,李白本该高声吟 诵一番,可是他却…..…”教师出示第三、四句,学习生字 “恐”“惊”,读准后鼻音,理解字义后说说诗句的意思。
2.指导朗读。李白是个很浪漫的诗人,他相信九天之上 就是天宫,天宫中住着许多神仙,所以他“不敢高声语,恐惊 天上人”。怎么读才不会惊扰到他们呢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 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点
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6上22《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之《观书有感》教学反思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名篇《观书有感》紧扣读书的话题,以司空见惯的事物——方塘设喻,匠心独运,将写景和明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象地说明了人要不断学习,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充满睿智的道理。
全诗文质兼美,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性,不愧为大家手笔。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教者心绪颇不宁静,可谓得失参半。
1.成功之处:《观书有感》这首诗字面意思不难理解,重点在于怎样引导学生从描述的景象中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读书道理,特别是弄清一二两句究竟写什么,弄清一二两句和三四两句的关系,弄清明写和实写的关系。
在教学时,我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运用多种方法品读诗句,想象诗人描绘的景象中暗藏哪些玄机,深入理解体会作者宁静淡泊的心境,并通过讨论明确了诗的内容是要我们“多读书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学生能按教者的预设提出“题目是《观书有感》,为什么诗中却没有提到读书?它和读书有着怎样的联系呢?”的问题。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教学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狠抓关键词,兼顾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重点拨,轻灌输,让学生整体把握诗句的意思,学生学得轻松灵活。
如“鉴”字的教学从音形义三方面着手,训练很到位,学生理得透,记得牢。
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什么样的水才算活水?”和“如果没有活水,方塘会怎么样”的话题巧妙发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既积累了词语,又进行了语文学科和科学学科的整合和衔接,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拓展延伸部分先总结一下什么叫说理诗,然后以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为例,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开拓了学生视野,对学生的诗歌阅读富有指导意义。
2.不足之处:教学中扶放结合做得不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略少,“学“和“练”的环节上花的功夫不够;要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的时间; 要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理越辩越明,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
拓展延伸部分的补充诗句浮于表面,读得不够。
六年级语文上册22古诗两首教案苏教版(new)
22 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3.感受古诗的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明白从读书中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1.能解释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2。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意境的优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明白从读书中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课时两课时1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①读了这两句,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想到了谁?]诗意: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而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能有所成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3[②读了这两句,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想到了哪些名言?]4诗意: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1知识点详解2①书籍资料浩如烟海,做学问必须日积月累,在年轻时就要肯下工夫,不能妄想一蹴而就,轻易成功。
这两句可以让我们想到凿壁借光的匡衡、牛角挂书的李密、悬梁刺股的苏秦、孙敬……3②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深刻地阐述了知与行的关系,启示我们,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陶行知4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
——费尔巴哈理论是军官,实践是士兵。
——达·芬奇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5[③这两句只是在写方塘吗?]诗意:半亩方方的池塘像一面镜子似的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观书有感,诗人有何感想?]诗意: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是因为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1。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
能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4。
感受古诗的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一诵读古诗,导入课文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同学们在课外又积累了哪些?请同学们先来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5③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古诗两首》详解
这样才能真正有学问。
B: 看插图想象:作为一位年长的父亲,陆游心里可能想到了什 么才对子聿说这番话的?他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对子聿说呢?
C:结合对诗句的理解,你们小组准备为大家介绍哪位古人做学 问的故事呢?
读书学习。 诗中指做学 问的意思。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1.丢失; 2.漏掉 ; 3.余,留 ; 4.死人留下的 ;
无遗力
始
成
少壮工夫老始成。 2. 我会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
3.我从前一句体会到学习要做到
,从
后一句体会到学习还要做到
,这
样才能有所成就。
1.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终
绝
绝知
躬
绝知此事要躬行。 2.我会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
3.我从前一句体会到光有
还不行,
从后一句体会到学习还得注重
课外链接
纸上谈兵
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熟读兵书,议论军事,头头
是道,滔滔不绝,连他的父亲也难不住他。当时不少人都夸 奖他,可是赵奢却不以为然。他告诫儿子要多务实际,可是 赵括并没放在心上。
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国派老将廉颇去长平抵挡。廉颇 采取修筑工事坚持防守的方法,使秦军得不到作战的机会。
这时秦国使用了反奸计,派人到赵国散布谣言,挑拨赵
诺贝尔的一生是不知疲倦、勇于奉献、努
力学习和工作的一生,更是光荣而伟大的一生。 他共获得200多项技术发明专利。在五大洲的20 多个国家建立了100多个公司和工厂。以他名字 命名的和平、经济学、文学、物理学、化学、 以及生理学及医学这6个奖项是世界上最高的科 学奖。
有关实践的名句: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朱熹 2、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
22《古诗两首-2》教学PPT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
的理学家、教育家。字元晦,号晦
庵。博极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等有较大贡献。 在哲学上,集理学之大成,建 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
学派。有《朱文公文集》。
初感诗文。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对比阅读。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观书有感》和《登鹳雀楼》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诗人由此联想到了什 么? 3.质疑,解疑。
4.图文结合,谈谈自己的感受。
品诗意。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鉴:镜子。 徘徊:来回移动。
品诗意。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鉴:镜子。 徘徊:来回移动。
悟诗理。
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为什么诗中却没有
提到读书?观塘和读书有着怎样的联系?
池水清澈
使人睿智
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
不断读书,不断汲取
悟诗理。
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为什么诗中却没有
提到读书?观塘和读书有着怎样的联系?
池水清澈
使人睿智
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
不断读书,不断汲取
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 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 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半亩方塘像镜子一样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全被它 反映出来。
品诗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渠:它,这里指方塘。清如许:这样的清澈。为:因为。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古诗两首》课件
1.从陆游的诗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2.《观书有感》写的是池塘里的水,可是却用了“观
书有感”作题目,这是为什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冬夜读书示①子聿②
(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③无遗力, 纸上得来终⑦觉浅,
④少壮工夫⑤老始⑥成。
绝知⑧此事要躬行。⑨
①示:指示、训示的意思。
②子聿:陆游的幼子。
③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④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⑤工夫:时间。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理解品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这两句诗语重心长,以慈父严师的口吻举古人
做学问之例,指出他们做学问都是不遗余力、全心
全意的。其言外之意是教导儿子抓紧时间读书求知,
坚持不懈,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 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冬夜读书示①子聿②
(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③无遗力,
纸上得来终⑦觉浅, ⑥始:才。 ⑦终:到底、毕竟。
④少壮工夫⑤老始成。
绝知⑧此事要躬行。⑨
⑧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⑨躬行:亲自实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而青少年时代花的工
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能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到的 知识终归还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其中的道理, 必须亲自去实践才行。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理解品析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起句写半亩大的一块方形池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 次句写倒映在池塘中的天光、云影一起晃动闪烁,愈 发显出“方塘”的水色清澈澄净。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片断赏析(通用13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片断赏析(通用13篇)2022-12-15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片断赏析(通用13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片断赏析篇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苏教版第十一册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是写由读书而生发的感想,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观书有感》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
诗中不仅写了池塘的美丽景色,还通过看到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池塘,池塘中的水才会如此清澈这一现象,联想到了“人的心智,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这一深刻的道理。
这两首都是哲理诗。
我决定教这两首诗都采用“三读”的方法。
三读,即“会读”、“读懂”、“读通”。
1、会读。
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诗文,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读懂。
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感知诗意,然后小组交流,提出不懂的问题,统一在班级里交流。
3、读通。
细细品味古诗,能读懂没一个词,每一句话。
然后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为读通全文做好一切准备。
“三读”的方法,由自由到统一,再到自由,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这种学习方式,即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上,我们尊重学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地学会变为主动地会学,效果不错。
下面,我摘录课堂精彩片段。
一、《观书有感》师:我们理解了这首古诗的意思,你能说出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呢?生:诗中描写了一方有源源不断活水注入的清澈见底的池塘的景象。
师:诗中描写了一方有源源不断活水注入的清澈见底的池塘的景象,而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
课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是朱熹读书的感受是什么?这样看来古诗写的内容与题目不相符呀!其实不然,朱熹这样的描写就是他的读书感受,只是借这样的景象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22 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
哪些人少壮工夫老始成?
• • • • • •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老年才名动全国; 李时珍从小立志 晚年才编成《本草纲目》; 谈迁——从小立志 晚年才编写成《国榷》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 • • •
•
纸上得来() ()终 觉 ()浅 绝知:透彻理解 此事:书上的知识(这些知识) 躬行:亲自实践
巩固练习(填空):
• 这首诗告诉人们,做学问一定 要有 ( )和( )的精神, 一个既有 ( ),又有 ( )的人,才是真正 有学问的人。
巩固练习(填空):
• 这首诗告诉人们,做学问一定 要有 (孜孜不倦)和(持之以 恒)的精神,一个既有 (书本 知识),又有 (实践经验)的 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
• • •
简断编残字欲无, 吾儿不负乃翁书。 绝胜锁向朱门里, 整整牙签饱蠹鱼。
• 牙签即牙骨制成的签牌,系在书卷旁作为标识。因 而“牙签”、“签轴”都成为书籍的代称。 • 蠹鱼:读dù ,意思是吃书的虫子。
下课
诗词概述
• 朝代:【南宋】 • 作者:【陆游】 • 体裁:【七言绝句】
冬夜读书示子聿 • 古人学问无遗力, • 少壮工夫老始成。 • 纸上得来终觉浅, • 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
• 示:教导。 • 子聿(yù ):陆游的小儿子。 • 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 意思。 •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 点保留,不遗余力。 • 少壮:青少年时代。 • 功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开始。
22 古诗两首
作者简介
• 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 诗篇,有着爱国的赤子之心。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片断赏析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片断赏析引言《古诗两首》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第22课,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欣赏两首历史悠久、优美动人的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对《古诗两首》片断进行赏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首诗。
诗一:《静夜思》诗歌赏析作者: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中国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短诗。
这首诗以简洁的词句,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只有4个短句,每句都是五言绝句。
首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生动地描绘了月亮明亮的光芒,给人以霜冻的感觉。
第二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反复出现的明月两个字,呼应了诗题,也强调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意境《静夜思》以短小精悍的字句表达了诗人在夜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月光照在床前,使诗人忍不住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这时他又不由自主地低下头,怀念起远方的家乡。
整首诗凝结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美好回忆的回味,给人一种寂静而又温馨的感觉。
这首诗所营造出的诗情画意,给人以宁静、安逸的感觉。
读者在享受静夜的美好的同时,也被唤起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二:《登鹳雀楼》诗歌赏析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景色,并以此为引子,表达了人们追求进步、不断超越的精神追求。
诗中的第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把读者带到了壮丽的山水之间,给人以广阔和开阔之感。
第二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表达了人们追求进取、向上的精神。
诗中的“千里目”象征着远大的目标,而“更上一层楼”则表示追求不断超越、不断进步的愿望。
诗歌意境《登鹳雀楼》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水景色,表达了人们追求进展、不断超越的精神追求。
诗中的画面使人感到壮丽与广袤,给人一种豁达和激励的感觉。
这首诗鼓舞人心,勉励人们要永不满足于现状,要不断超越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2课 古诗两首《夜宿山寺》课件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你会背吗?
• • • •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 “诗仙”之称。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 《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恐惊天上人
• 天上人:神仙。 • 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
想一想
• 李白为什么“恐惊天上人”而不是担心惊 动“地上人”呢?
• 《夜宿山寺》这首诗描写了山寺最大的特 点是什么呢?
•
高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 试着背一背
• 百尺, • 手可 。 • 不敢 , • 天上人。
夜宿山寺
• 危楼高百尺, • 手可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 2、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再
见
yè sù shān sì 夜 宿 山 寺
时间:夜 晚 地点:山 寺
李白夜晚住在山上 的寺庙中。
读一读
•夜宿 •百尺 •恐怕 山寺 星辰 惊动 危楼 不敢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危楼高百尺
• 危:1.危险 2.损害 3.高 • 危楼:高楼。 在本诗中指的是 很高的寺庙。 • 这座寺庙很高,好像有一百尺 那么高啊!
想一想 • • • • • 桃花潭水深千尺 桃花潭的水真的有千尺那么深吗? 危楼高百尺 山上的寺庙真的有百尺那么高吗? 诗人用了夸张 的手法
•手可摘星辰
星辰
星辰
星辰
手可摘星辰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反思课文22 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苏教版.doc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定远县朱湾小学刘俊益一、设计思路《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本诗的教学有三大版块组成:一是诵读积累;二是感悟领会;三是拓展延伸。
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了读准字音、感知诗意、理解诗句的过程,最后引导学生探讨陆游为什么要写《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读书是怎样地不遗余力?在讨论中,学生学会了一种受益终生的读书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FT标:能借助注释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讲出具体的事例体现口己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涵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四、教学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冬夜读书示子聿》ppt.学生简短表演。
六、教学过程(一)、《示儿》导入。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拜访一位熟人,他就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前面我们学习了他的《示儿》,同学们能有感情的背给老师听听嘛(学生齐背古诗)。
这首诗他是以一个爱国形象出现,今天他将以一个新的形象出现在我们而前。
他今天给我们带来一首教子诗。
教师简介陆游并揭题。
(ppt展示课题)(二)、自主学习,共同探讨,理解诗句内涵。
1.出示图片,情境解题。
教师旁白,指引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看表演。
2.解题。
(1)学生一起说题目《冬夜读书示子聿》,师板书。
ppt展示古诗内容。
(2)讨论:图片中的小孩叫什么名字?学生回答,师强调聿的读音。
回忆观看的表演,翻译诗题。
“冬夜”点明了什么?“示”可作什么理解?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示”解释为教育。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
学了这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第一、二行概括写出了读书学习应 从小做起,持之以恒。以慈父严师 的口吻举古人之例,指出他们做学 问都是不遗余力、全心全意的,只 有年少立志并发奋学习,到年老时 才能有所成。
第三、四行深刻地阐述了“知” 与“行”的关系。 从书本上学到 的知识,一定要通过亲自实践, 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爱国激情昂扬的战斗气息,在思想上、艺术上 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
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
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
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朱熹
5.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
而不学。
——朱熹
6.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朱熹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学
家、教育家、哲学家,是 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 又一位大思想家。他的一
生中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都有 不同程度的贡献。他的诗用鲜明的形 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
学问:读书学习,有作学问的意思。 遗:保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一点儿也不 保留。(竭尽全力)
古人作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 青壮年时肯下工夫到老才能有 所成就。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终:到底,毕竟。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亲自。 躬行:亲自实践。
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是肤浅的, 要想彻底了解一些事物,就要亲自 实践。
22.古古诗诗两两首首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感悟《观书有感》蕴含的道理。
【知识链接】
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萨迪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学习流程】
环节一:自学
1.读准、读通、读熟《观书有感》全诗。
2.在自己的学习笔记本上认真抄写全诗两遍。
3.搜集朱熹的资料,并选择重点内容制作成“人物卡片”。
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鉴:徘徊:
句意:
⑵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渠:为:
句意:
环节四:达标
1.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观书有感》全诗,再默写下来。
2.《观书有感》是代著名理学家写的。这首诗用的手法,说明只有才能使心智的道理。
3.写出与读书有关的成语:
4.摘记并背诵两句启示我们要好好读书的格言警句。
①
②
环节五:反思
【教法、学法指导】
(教师备课及学生笔记栏)
4.运用释、补、调的方法连词成句说说诗题及每句诗的意思,再把每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环节二:合作
1.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全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
【温馨提示】: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使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断地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使人
快乐课堂“自学、合作、展示、达标、反思”五环节教学模式
六年级语文学科预习展示课课型导学案
学生
授课教师
郭康琴
授课时间
编号
6041
课题
22《古诗两首》
课时
第二课时
主备人
郭康琴
审核人
审批人
【学习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做到诗中3个生字能识会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观书有感》全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借助插图,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感悟《观书有感》蕴含的道理。
。
2.这首诗快学完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环节三:展示
1.小组略加排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进行朗读展示,展示后适时进行评点,再全班进行朗诵;
2.根据“书写正确、规范、美观,行款整齐”的要求小组内展评抄写作业,并评出小组“书写之星”;
3.小组内交流“人物卡片——朱熹”;
4.先小组内讨论交流重点词及句子的意思,并完成下面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