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

合集下载

高考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

高考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
以动衬静 分类: 以静衬动 动静结合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 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 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 大,从石上流过,汩汩有声,以动衬静, 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答案】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了凭栏捻 花、放花无语两个细节。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到伤 春的感情变化。
7、正侧结合
侧面描写是诗歌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 即用对其他事物的描绘来烘托所要着力表 现的对象,从而使这一对象的特点更加鲜 明突出,这种方法也叫侧面烘托,它往往 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在正面描写的基础上 加以运用。它的好处就在于能调动读者的 想象和联想能力,对所要表现的主体事物 进行再创造。
答题步骤:(一)指出手法 (二)具体分析 (三)点明作用(意境或感情、效果等)
正面描写
1、空间顺序
• 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 等。 • 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 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 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 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 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 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6、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对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言行 举止、神情意态、心理活动、生活环境等方面的 典型情节的描写。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它 可以更加具体、生动、鲜明地反映人或物的外在 特征及其内在本质,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强 化作品的主题,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诗人对诗中 的人物或环境的某一特征作细致的、具体的描写, 往往可以收到“见微知著”的效果。
一、相关知识要点复习:

古诗表达技巧之描写(写景)手法1718

古诗表达技巧之描写(写景)手法1718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 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 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后两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 象。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 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 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 去蕊花,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 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 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 的幸福欢乐。
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 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 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 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 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 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衬托出人物 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2、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指眼 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 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 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 某种思想感情。
虚实结合
实写:
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虚写:
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 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1、幻想的神怪世界和梦境 2、设想的未来之境 3、回忆的过去情景 4、由此及彼的联想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诗中调动了哪些感觉?

七.全景与特写景: 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结合 (点面结合)
“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 “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诗人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 体物,还写周围的联系物、背景, 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 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 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 里长。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有人说第三句是全诗的转关,你是怎样理解的?说 说你的理由。
〖试题透视〗本诗用细腻而含蓄的笔触,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 妙变化,耐人寻味。问题是“第三句是全诗的转关”,就必须弄清楚从什么 转达什么上来。诗中有两个明显的词语,第一句中的“不曾愁”,第四句中 的“悔”。找准了这两个感情基调,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愁用舟载,这是否合乎逻辑?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作简要 的赏析。
〖试题透视〗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 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 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 人非”。下片从远处谈起。这位女词人是最喜爱游山玩水的,想借游览 以排遣凄楚的心情,有泛舟双溪的想法。她的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 深了,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已经又预料到愁重 舟轻,不能承载了。结果呢,还是一个人坐在家里发愁罢了。
〖参考答案〗第三句是全诗的转关。女主人公由开始的“不曾愁”到 “悔”的心理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忽见陌头杨柳色”。女主人公触景生 情,看到陌头杨柳色(春色),联想到千里之外的夫婿,自身的孤独寂寞、 对夫婿的思念和担忧,一时涌上心头, 自然而然产生“悔”的心理活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寓情于景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 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 烈的感情。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 的神态和情思。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 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01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01

细节
细节描写是指对生活中细微而又具 体的言行举止、神情意态、心理活动、 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典型情节的描写。一 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细节之于诗, 如秋波之于佳人,其审美意义全在于含 情脉脉的暗示。
阅读本诗,试分析怎样表现主题的。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本诗从触觉、视觉、听
古代诗歌鉴赏之
描写手法鉴赏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描写手法; 2.学会分析古代诗歌常用描写手法。 二、重点难点: 1.学会分析古代诗歌运用的描写手法 三、知识积累
描写手法 方法+角度 主要有:
白描、工笔、细节、【衬托(正衬、反衬)烘托】、 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正侧结合、 曲笔、抑扬结合 +点面结合;视、听、味、触觉结合;远近;上下; 时空。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 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 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ǎn):持取,捻弄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答案】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了凭栏捻 花、放花无语两个细节。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到伤 春的感情变化。 【命题者给出的参考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 是:细节描写。写动作细节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 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 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 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 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 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 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 托一事物,称反衬。常见的反衬有以动 衬静、以乐景衬哀情。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现技巧、艺术技巧这些概念大同小异,可以归结为都是手法的运用。

而表现手法又可以细分为:描写手法、描写角度、修辞手法和抒情手法四类。

只要我们掌握了每一个分类中的具体手法,构建起表现手法的知识体系,考点自然就明了,考试中的表现手法题型就迎刃而解。

一.描写手法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例:(散文)“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

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

”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

(诗歌)“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

2.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

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

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3、烘托: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

属于侧面描写。

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备考: 表达技巧专题--描写手法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备考: 表达技巧专题--描写手法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备考:表达技巧专题--描写手法描写手法【虚实结合】含义: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作用:①让读者从虚中想象实,从实中体会虚,激发想象,增强吸引力;②丰富诗歌内容,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增强表现力。

例句赏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前两联写实。

诗人初闻蜀中大地“收蓟北”,禁不住“涕泪满衣裳”。

他回头看看与自己一同饱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她们哪里还有愁云?遂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

后两联写虚。

我们“放歌”、“纵酒”共庆失土的收复;我们焕发青春,与年少的儿女作伴还乡,告别流离失所的生活。

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乡。

虚实结合,大大拓展了诗歌外延,表现了诗人乍闻胜利消息时的喜极心情和急欲赶路返乡的强烈愿望,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动静结合】含义: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同时做动态和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作用:①突出事物特征,将对象表现得活泼有致;②增强画面的动感,营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意境;③凸显语言表达的艺术性,使句子灵活多变,富于诗意;④烘托作者的某种心境和情绪。

例句赏析: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动静结合,相互映衬。

诗中末句对大鱼跃出的“动”态描写,更衬托出前三句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的“静”态美,一静一动,富有诗意。

抒发了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正侧结合】含义:正侧结合是古代诗文中写人、写物常用的一种手法。

“正“指的是正面描写,“侧”指的是侧面描写。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归纳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归纳

古代诗歌常用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称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方法等。

知识点一、修辞手法▲1.比喻。

比喻就是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刘禹锡的《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将君山比作青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2.拟人。

如刘攽的《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3.夸张。

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又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白发因愁而长,长达三千丈,该是多么深重的愁思!以此写愁,奇特至极。

4.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语言简练、含蓄、别致。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人用“绿肥”“红瘦”指代绿叶、红花。

5.象征。

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如以松柏象征坚贞。

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

《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又如以兰花象征高尚。

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

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6.双关表面是一个事物,实际上还暗指另外的含义。

古人送别折柳就是希望对方留下来,就是双关修辞。

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与“情”同音,是谐音双关。

7.设问。

如阿鲁威的《双调,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鉴赏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

鉴赏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

2、对比
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生查子〃元夕 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 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 湿春衫袖。
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 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 出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悲伤情怀。
课内自练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6、色彩的渲染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此诗写景极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作具体的赏析。
参考答案: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 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 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7、点面结合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课外练习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卷Ⅰ)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 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4、抑扬结合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 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 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此诗用了何种艺术手法来描写少妇的什么情感?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 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 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 怨”的主题。
试简析词中刻画主人公形象的手法。
【答案】诗人通过描写主人公闲逗鸳鸯、揉搓杏

诗歌表现手法描写手法

诗歌表现手法描写手法

诗歌表现手法描写手法一、诗歌表现手法传统表现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诗歌的表现手法其事而直言之也。

”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其中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

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

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

”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

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诗歌鉴赏之艺术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之艺术表现手法

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叙述: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用记叙的方式写自己早年抗金的往事,与现在形成对比。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景物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虚实结合。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维《入若耶溪》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杜甫《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陇西行四首(其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面,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

这一虚一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

抒情: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托物言志。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不借助任何物,直接抒发情感。

如《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中“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一)表达方式:诗词中运用叙述、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主要有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远、近、高、低按顺序,绘声绘色、声色并茂。

通过听觉、视觉、嗅觉等多种渠道多角度描摹。

①、动静结合在写景状物的诗文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再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②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再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③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戴俊:诗歌表达技巧——描写手法

戴俊:诗歌表达技巧——描写手法

虚与实: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
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 有据为实,假托为虚; 客观为实,主观为虚; 具体为实,隐者为虚; 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当前为实,未来是虚; 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辨虚实
1、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夜 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 言,惟有泪千行” 。
七.动和静
动静是指对事物、景物作 动态、静态的描写,包括 动静结合, 以静写动(化动为静), 以动写静(化静为动)、 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等,后 者往往和衬托相关。
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 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 ,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 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 山中的宁静。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 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动写静,用花落、月出、鸟鸣的动,反衬出了春涧的幽静。
(七)动静结合
(1)动静结合:它不同于以动衬静,以动衬静
属于衬托中的反衬,动静结合则是诗人协调动静两 种事物状态关系的手段。动静兼写,相互映衬,从 而构成一种和谐而有生机的情趣。如: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此诗一、二两句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景物,三、四两句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动态之美。全诗动 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在众多的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有以下几种:(一)比喻作用:1.形象具体可感。

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2.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

例子:“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刘禹锡《望洞庭》)分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二)比拟作用:1.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

2.突出作者的情感。

例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 (林逋《山园小梅》)分析: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借代作用: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引人联想。

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分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四)夸张作用: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分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五)反复作用:1.音节舒缓和谐,朗朗上口。

2.强调主题,形成气势,突出情感。

3.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

例如: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3.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六)对比作用:1.以强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征。

2.强化作者思想感情。

例如: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七)隐语(谐音)、双关作用1.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2.使语言含蓄、风趣,令人回味。

例如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分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专家解析:渲染,烘托等的区别

专家解析:渲染,烘托等的区别
第三句为心含理义猜:测1雪表大层,依意据思是第四句; 第 雪四的句间从接听反觉映的,角而2度并隐,非含直时的闻接意折感竹受思声。、暗情示感雪大、。观这点四句全都是对
2“时闻折竹声”的含义应该诗多重的,你能够从中想到什么? 一是雪大,而使竹子被折断;二是夜静,才可以“闻”到这细 小的响动;三是作者夜不能寐,. 心情的孤寂苦闷可见一斑。
答题思路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 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 骤二)。
•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 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 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 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感情?
3移情 4谐音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
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
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
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虚实结合
3反衬(孤独) 2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3反。衬宫、女对如比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 出农家劳动的繁忙
耐寒;对比,用桃李对比 对。比两物不分主次
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作 者托物言志,表达了坚持 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

14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描写手法

14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描写手法
1.烘托与衬托 烘托:是用一个(或多个)事物暗示另一个事物,只写一个 (或多个)事物,但目的是写另一个事物。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 月白”,写观众的反应,写周围景色,目的是写琵琶女高超 的演奏技艺。 衬托是两种事物都要写,一个为主,一个为次,“次”对 “主”起陪衬作用。
【应用体验】
试指出下面诗句所用的手法是衬托还是对比。 ①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谢亭送别》) ____衬_托__(反__衬_)____ ②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 __对__比__ ③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___衬__托_(_正_衬__) ____
表达技巧 第2节:表达方式
明确 概念
表达技巧 表达特色 艺术特色 艺术手法 写作特点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
表达方式
记叙 议论 说明 描写
抒情
记叙角度 记叙详略 记叙方法 情节技巧
描写角度
描写手法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第一人称插叙 补叙 平叙
悬念 抑扬 照应 伏笔 对比 衬托 铺垫 突转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3、以动衬静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4、动静结合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应用体验】 说出下面这首诗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点面结合
何为“点”?何为“面”?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
【应用体验】
(3)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 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 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 什么样的情感?
解题思路: 先分析细节的具体内容,再结合诗句分析 为什么会有这个细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情感。 答案示例: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 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 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 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 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最后想补说一句,白描,有别于细描。细 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 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 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 、夸张等修辞手法。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 ,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四)、细节描写
6
表达技巧题的提问方式
(一)直接型 (2016山东卷)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 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小角度设题 (2017天津卷)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大角度设题 (2017浙江卷)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 小角度设题 (2018浙江卷)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 ,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小角度设题 (二)综合型: (2017新课标I卷)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 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大角度设题 (2014课标1)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 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大角度设题
作者自己被贬他乡,且在“垂死病中”,当听到挚 友遭贬消息时,竟“惊坐起”。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细 节,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表 达了对朋友命运的深切关怀,道尽了友情的真谛,情 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元、白二人友谊之深 ,于此清晰可见。白居易在江州读诗后,深受感动。 他在给元稹的信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 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与微之书》)
四、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 论、抒情、说明。
1、正侧面描写
2、白描
描 写 表 达 方 式
3、动静结合 4、细节描写 5、虚实结合 6、点面结合
有时候还要考虑描写角度的变化: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时空:远近、高低、俯仰、上下、早晚、古今、 抒 间 四季等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情 接 托物言志 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绘形、 抒 绘声、绘色) 用典抒情 情
色彩:冷暖、明暗 借古讽今
(一)“点面结合”: “点”指是的对个别人或物的细致刻画;(特 写镜头) “面”指的是全场情景的总的概括的描绘。 (广镜头) “点面结合”:既要描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 主要人物。
例: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好事近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鉴赏表达技巧; 评价情感
一、考点分析:“表达技巧”是诗人
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所采用的各种 手法。“表达技巧”有时与“艺术特色”“艺 术手法(技巧)”“表现手法”等概念是同义 词。
“表达技巧”既是高频考点,也是考查
难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二、学情分析:
1、概念很模糊,不知考什么;
2、知道考什么,不知写什么; 3、知道写什么,不知怎么写。
三四两句,又用工笔勾勒分写局部之景,画面渐渐收拢、移 近,突出了“小市”、“孤城”两个特写镜头。“孤城”指惠州 城,宋代时惠州商业繁盛,诗人另有《西溪》一诗描绘当地市集 的盛况说:“市散争归桥纳纳,橹摇不进水潭潭。利倾小海鱼盐 集,味入他村酒茗甘。百里源流千里势,惠州城下有江南。”
(三)白描
1、什么是白描
2015
全国卷II 全国卷I 2014 全国卷II 全国卷I 2013 全国卷II
鉴赏表达技巧; 评价情感 鉴赏表达技巧; 评价情感
《阮郎归(春风吹雨)》 无名氏
《韩山店梦觉作》韦庄 唐·绝句 01 02 03 04 /《宿渔家》郭震 宋·绝句 《鹊桥仙(华灯纵博 学)》 陆游 《慈云雪后书事二首》 (其一)朱熹 宋·词 宋·律诗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 田家 聂夷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 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 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 ,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然而,在 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 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 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全诗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 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用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课前一句话:每一个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019届高三语文总复习
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年份 卷别
全国卷I 2017 全国卷II 全国卷III 全国卷I 2016 全国卷II 全国卷III 全国卷I
题目·作者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 《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金陵望汉江》李白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节选)杜甫 《内宴奉诏作》曹翰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 岑参 《残春旅社》 韩
其中,风定钓丝闲是一个点,上下新月,水 天一色是面,点面结合是为了使描写立体化。
(二)工笔 工笔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重细 部的描绘人、物。 文学作品中指用工整细密的笔法来描绘人、物 ,也就是用细腻的笔触,精细地描绘人、物外貌 和生活场景,使人或景物的形象生动逼真,给读 者一种呼之欲出之感。 运用工笔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浓墨重彩, 着意刻画,入微地再现事物特征。一般较多地运 用比喻,象征,反复,排比等多种手法融入于诗 歌之中。
如柳永《雨霖铃》上片末几句与过片几句——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 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里两用点染手法。“去去”——走了又走,越 走越远,这是点出正意,但“去去”比较模糊抽象, 因此再连用三样景物加以渲染——“千里烟波”、“ 霭沉沉”、“楚天阔”,从而把“去去”化为具体的 情景,通过这些渲染生动地状写渺茫的前途和黯淡的 情怀。过片,先点出离别 冷落的滋味,再以途中杨柳 垂岸、晓风吹拂、残月朦胧等景物反复渲染“伤离别 ”的情意,形象地托出离人的孤单和相思之苦。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 ”“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 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 乡之情。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 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
细节描写,就是文学作品中最有情趣、最耐 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或写人物的 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 场景中的一瞬。 成功的细节描写,对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抒发感情,充实作品内容,表现主题,都有 很重要的作用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熟记术语 2、联系课内诗词,学会同类归纳,迁移运用。 3、探究高考设题题型,寻求答题启示。 4、认真审题,从题干中得到提示。 5、读懂诗歌,利用关键词来判断表达技巧。
6、综合运用四大类表达技巧来判断,尽可能全面答题, 不漏要点。 7、规范答题步骤,要有分点意识,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争取印象分。
7
7、规范答题步骤:
(点)① 指出技巧: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技巧。
(析)② 分析技巧:结合诗句分析如何运用了
这种技巧 ,要联系具体的字词或语句做一个 详细的解说,如把什么比喻成什么。或者以什 么和什么进行对比……
(评)③ 点明效果:此技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答题格式:先概括,后分析
如《孔雀东南飞》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 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 流纨素,耳著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 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练习: 春归 唐庚 东风定何物? 所至辄苍然。 小市花间合,孤城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江色带新年。 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注:作于唐庚贬惠期间
朝代·体裁 题材
宋·律诗 宋·律诗 唐·律诗 唐·古诗 唐·古诗 宋·律诗 唐·律诗 唐·律诗 宋·词 即事抒怀诗 怀人送别诗 即事抒情诗 写景抒怀诗 状物赠友诗 言志抒怀诗 边塞征战诗 写景抒怀诗 爱情闺怨诗 羁旅思乡诗 写景抒情诗 托物言志诗
考点
鉴赏表达技巧; 评价情感; 鉴赏诗歌语言
鉴赏表达技巧; 评价情感; 鉴赏语言形象
2、“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 (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 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 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 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 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不过 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 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 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 画。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 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 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 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 ,使读者如见其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