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五)岳麓版选修1

合集下载

岳麓版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第2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岳麓版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第2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2011年12月25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访问中国,使节往来历来是外交活动的主要形式,日本第一次向隋朝派遣使者的时间是()A.601年B.603年C.605年D.607年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史料记载日本第一次遣隋使到隋朝是607年。

2.大化改新前的背景不.包括()A.国家体制日趋完备B.皇权专制受到威胁C.政局动荡不安D.改革派势力组建了新政权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

日本在3世纪由大和国完成了统一,但国家体制仍极不完备。

天皇仅仅是氏族联盟的首领,没有绝对的权威。

故A项错误。

3.大化改新时期,日本把全国土地收归国有的举措是()A.公地公民制度B.班田收授法C.租庸调制D.神衹官制度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判断即可。

4.大化改新跳跃式地实现了日本历史上一次重大飞跃,这里“飞跃”的实质是() A.建立了天皇制度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打破了氏族豪族的特权D.确立了封建社会制度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较各选项,A、B、C三项的飞跃仅限于制度的完备或斗争的胜利,而D项涉及到社会制度的演进,故选D项。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请回答:据材料比较,日本大化改新后政治体制与唐朝政治体制的共同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需根据材料“三省六部制”和“二官八省制”的分工及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归纳概括。

答案: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日本的二官八省体制都体现了分工合作、互相牵制的特点。

一、选择题1.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40年来,中日两国多次互派使团访问,在历史上访问使团往往负有不同的历史使命,日本遣唐使团()①首先是外交使团②也是贸易代表团③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④主要目的是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选A。

①②是遣唐使团的性质,③④分别是其作用及目的。

2.关于遣唐使对日本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传播了唐朝的先进科技B.促进了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C.加强了中日两国政府之间的交流D.归国后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解析:选D。

2021-2022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检测:第二单元第7课忽必烈改制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检测:第二单元第7课忽必烈改制 Word版含解析

其次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7课忽必烈改制1.元世祖忽必烈1260年即汗位,建年号“中统”。

这一年号体现着忽必烈()A.称雄四方的野心B.问鼎中原的决心C.对汉文化的仰慕D.游牧民族的胸怀解析:“中统”意在强调新政权位居中朝正统、“天下一家”的地位,也表明他以中原文明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改革的决心。

答案:C2.下列对元朝“汉法”与“旧俗”斗争结果的生疏,不正确的是()A.先进文化必将战胜落后的文化B.社会进步是在不断斗争中前进的C.“汉法”与“旧俗”的性质相同D.落后的民族必将被先进的民族所同化解析:“汉法”代表中原先进文化,“旧俗”代表蒙古社会落后的习俗文化,前者是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后者是建立在奴隶社会和游牧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两者性质不同,故选C。

A、B、D说法均正确。

答案:C3.下列元朝中心机构及其职权连线正确的有()①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②枢密院——总领全国军事③御史台——纠察百官④宣政院——行使宰相职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元代宣政院是管理宗教和西藏事务的,故④错误,①②③符合史实,B 符合题意。

答案:B4.下列属于忽必烈当政时的史实的是()①登基颁布《即位诏》②在中心设置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三大系统③建立指导农业生产的行政机构④命令编成《农桑辑要》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学问的把握力量。

所给四项内容均符合史实,故A项正确。

答案:A5.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主要是指()①继承和推广了秦汉的郡县制度②加强了中心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奠定了今日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④巩固和进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的分析、理解力量。

行省制度的建立,适应了元政府管理空前宽广疆域的需要,从而巩固和进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行省直接隶属于中书省,和中心关系亲密,是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进一步进展;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奠定了今日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测试卷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A.宗法制B.三公九卿制C.皇帝制D.郡国并行制2.孔子死后,弟子们为其服丧3年。

与这一行为密切相关的是( )A.分封制B.礼乐制度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3.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的结合来强化王权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制定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4.《元史·百官志》载:“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

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

”据材料可知,元行省()A.最初是中央派出机构B.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C.削弱了中央集权D.辖区广阔且权力较大5.颁布“推恩令”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

下面对于“推恩令”的正确的说法是()A.废除封国制度B.将封国改为郡县C.将诸侯王与郡守平列D.增加封国数量、削弱封国实力6.下列史料中反映清朝统治者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的是()A. “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B. “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C. “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D. “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7.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9月14—21日,各机关奏事文书1660件,也就是说,朱元璋每天要处理207件文件。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内阁地位提高B.废除丞相是失误的C.君主专制加强D.明代社会问题严重8.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这个方针是()A. 区域合作B. “另起炉灶”C. 反对霸权主义D. “求同存异”【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故D项正确区域合作是在20世纪80、9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另起炉灶”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反对霸权主义明细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2.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尽管中日之间经济往来和民间交流一直存在但政治上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处于不正常的敌对状态影响当时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取消日本在华特权B. 日本追随美国C. 朝鲜问题D. “文化大革命”【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追随美国孤立中国是影响当时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影响中日邦交的因素与中国取消日本在华特权无关故排除A朝鲜问题出现时中日邦交就已经处于不正常状态故排除C“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是国内问题与中日邦交无关故排除D故选B3.下列所示图示中能够准确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是()A.B.C.D.【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格局”可知当时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是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故B正确AC具有片面性故AC错误D不符合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故D错误故选B4.“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一主张能够于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写入《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并被亚非国家广泛接受主要得益于中国提出()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B. “另起炉灶”的方针C. “一边倒”的方针D. “求同存异”的方针【答案】D【解析】公报指出一切国家都有权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受外来的干涉这与选项中“求同存异”相一致故D正确 ABC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不符合题意5.有专家认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美国领导下的单极格局这是美国一直凭借其“超强”的地位而谋求的二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希望的多极化格局对其最准确的解读是()A. 世界格局朝“一超独霸”发展B. 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C. 经济全球化导致了政治多极化D. 政治多极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答案】B【解析】对材料关键信息“单极格局”“多极化格局”分析可知“最准确的解读”必须体现这两个信息故B正确“一超独霸”是美国谋求的单极格局与材料信息和史实不符故A错误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政治多极化”只能体现绝大多数国家的希望并不能反映美国谋求的单极格局故D错误故选B6.冷战期间中国对外战略大约每十年调整一次 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两条线”、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以来“独立自主” (张小明《冷战时期新中国的四次对外战略抉择》)“一条线”主要是指()A. 与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B. 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广泛外交关系C. 以联合国为中心积极开展多边外交D. 与美日等国家外交关系恢复正常化【答案】D【解析】根据时间信息“70年代” 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成就可知“一条线”主要是指与美日等国家外交关系恢复正常化故D项正确A项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B项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C项是新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7.英国议会于2017年3月13日投票通过“脱欧”法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已签署“脱欧”法案并授权首相特雷莎•梅启动“脱欧”程序对这一事件分析错误的是()A. 英国作为欧盟创始国缺乏大国担当B. 欧洲走向联合的道路曲折而漫长C. 英国可能错失了借助欧盟发展的时机D. 欧盟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被削弱【答案】A【解析】英国“脱欧”说明英国注重维护国家利益但并不能说明英国缺乏大国担当且英国不是欧共体的创始国故A分析错误符合题意故A正确英国“脱欧”说明欧洲一体化的道路曲折而漫长故B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当今世界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英国“脱欧” 失去了欧盟的支持可能错失了借助欧盟发展的时机故C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脱欧”使欧盟力量削弱降低了欧盟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故D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8.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兄弟之声”、“伙伴之声”、“敌人之声”B. “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C. “伙伴之声”、“兄弟之声”、“敌人之声”D. “兄弟之声”、“敌人之声”、“伙伴之声”【答案】D【解析】9.早期研究马歇尔计划的学者大多把它看作美国式慷慨的范例而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不少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与战后欧洲崛起的联系并不密切此外有欧洲社会主义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经济帝国主义的表现这说明马歇尔计划()A. 遏制了苏联全球扩张步伐B. 有助于欧洲经济的复兴C. 在史学界未形成历史定论D. 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手段【答案】C【解析】A项中“遏制了”说法绝对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排除有助于欧洲经济的复兴与材料中“不少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与战后欧洲崛起的联系并不密切”不符故排除B依据材料“早期研究马歇尔计划的学者大多把它看作美国式慷慨的范例”“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不少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与战后欧洲崛起的联系并不密切”“有欧洲社会主义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经济帝国主义的表现”可以得出马歇尔计划在史学界未形成历史定论 C项符合题意美国称霸世界的手段只符合“有欧洲社会主义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经济帝国主义的表现” 理解片面排除D故选C10. 2016年6月英国“脱欧”沉重打击了面临欧元、难民、恐怖袭击等诸多危机的欧盟欧洲一体化遭遇重大危机欧洲一体化开始于()A.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B.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建立C.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D.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答案】C【解析】11.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主张在苏美接触的同时欧洲国家应在诸如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同苏联相互交流和接触这样可把“铁幕”一块一块地撕碎这一主张()A. 体现了欧洲外交独立自主的愿望B. 是西欧各国共同的外交政策理念C. 反映了法国战后一贯的外交政策D. 宣告了欧、美、日鼎力局面的形成【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戴高乐主张欧洲应独立与苏联进行接触、交流这体现了欧洲在经济复兴后外交独立自主的愿望 A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是“共同的外交政策理念” B项错误法国是战后初期冷战政策的受益者和支持者 C项错误材料不能得出“宣告了欧、美、日鼎力局面的形成” D项错误故选A12.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主张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 这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戴高乐主义”的提出表明()A. 法国反对欧洲体化B. 法国对美国霸权的挑战C. 法国与美国矛盾重重D. 欧洲奉行独立自主政策【答案】D【解析】13.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有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A. 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B. 1949年中国全国解放时C. 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D. 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美苏对抗是全球性的既是国家利益的争夺也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材料中“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说明苏联解体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D14.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举行多次谈判达成了中英两国互派代办的建立半外交关系的协议随后在英方邀请下中国还组织代表团对英进行了贸易访问这一活动反映出当时我国外交方针()A. 由一边倒转向多边领域B.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C. 以平等互利为基本准则D. 跳出了意识形态的范畴【答案】B【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坚持一边倒政策的前提下又同英国建立了半外交关系体现了外交方针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中英两国的外交活动没有体现多边外交领域 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英两国开展外交活动的过程没有涉及谈判的具体内容体现不出平等互利的基本准则 C项错误“半外交关系”说明还没有完全跳出意识形态的范畴 D项错误故选B15.据统计 1960年中国粮食净出口265.4万吨主要出口对象为苏联、东欧 1961年从西方国家进口粮食445.5万吨这一转变体现了我国()A. 产业结构的优化B. 外交政策的剧变C. 经济体制的转型D. 发展战略的调整【答案】B【解析】“1960年中国粮食净出口265.4万吨主要出口对象为苏联、东欧 1961年从西方国家进口粮食445.5万吨”主要是由于中苏关系恶化故B正确ACD均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6.图中细长的树干代表战争中受到严重摧残的欧洲在夹板的护持下已复苏、开花图中的夹板代表的是()A. 马歇尔计划B. 杜鲁门主义C. 经济互助委员会D. 欧洲共同体【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细长的树干代表战争中受到严重摧残的欧洲在夹板的护持下已复苏、开花”和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各国经济受到很大破坏 1947年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通过帮助欧洲各国恢复经济来达到控制欧洲、遏制苏联的目的在马歇尔计划作用下欧洲经济慢慢复苏由此可知图中的夹板代表的是指马歇尔计划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5分共计90分)17.(1)材料一中“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两例论证该观点并分析美苏关系起伏变化的根本原因17.(2)根据材料二指出战后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并分析原因17.(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表现出更加负责的特质”的含义并分析世界可能构筑起相对均衡的国际政治格局的条件【答案】(1)亚洲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欧洲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的修筑原因美苏两国综合国力的变化【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从亚洲、欧洲角度各举两例即可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是美苏两国在不同时期综合国力的变化【答案】(2)态度由孤立主义到支持欧洲一体化原因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遏制苏联和防止德国的复仇主义的危险实现战后大国霸权的需要美国自建国以来的救世主情结和自信所致减轻西欧对美国的依赖成为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帮手为达到解放“东欧” 增强资本主义阵营实力的目的【解析】(2)从“长期以来美国的孤立主义盛行”与“二战后不久……积极支持欧洲联合”可知态度从孤立主义到支持欧洲一体化原因从“二战后苏联的实力与日俱增”“有利于美国的国家安全”“美国实现大国霸权采取‘借力’的方式”“美国人自认为肩负着由上帝安排的拯救全人类的使命”“以达到‘解放’东欧的目的”等材料中分析作答【答案】(3)含义当今世界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条件各国在处理分歧时应求大同、存小异实现利益共享各国领导人均衡政治理念的增强国际和平与民主势力的壮大各国、特别是各重要国家综合国力的均衡增长【解析】(3)通过“政治均衡与政治失衡都以新的形式出现”可知是多极化趋势条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18.(1)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世界”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18.(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60至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表现并根据所学知识列举“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的具体表现18.(3)简述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对当时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因素【答案】(1)原因社会制度的对抗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建立【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它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而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所谓‘两极’ 是指因制度性裂变而形成的两大国家集团各有一个支配性的力量中心”可知原因为社会制度的对抗和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标志是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答案】(2)变化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表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或中国的振兴)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出现【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它们开始作为一支重要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新兴民族国家日益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发展力量其次体现在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可以得出变化为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现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或中国的振兴)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出现【答案】(3)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因素大国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解析】(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关于筹备新的联盟条约的谈判已经进入死胡同各共和国退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客观进程和成立独立国家联盟已经成为现实”可知影响为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素为大国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比较图一、图二、图三提取其中任意两项有关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变迁的信息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这些信息进行说明【答案】示例信息1 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由对立转变为合作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一度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孤立改革开放后通过招商引资、加人世贸组织等行为我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经济的联系与合作信息2 中国由融入世界市场到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经历了初期的改革与调整逐步融入世界市场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不仅加强了与世贸组织成员、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等国际组织的合作而且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解析】解答本题可以从图片中描绘的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找出三幅图片提供的信息并结合国内外环境进行解读20.如图,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图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图二周恩来在万隆会议婢毗长母图三:毛泽东会见尼克松行图四:联合国安理会6个常住理事国百脑会唔请回答:(4)根据图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个实例来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答案】(3)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了《中美上海公报》影响:中美邦交开始走向正常化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6分)(4)①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②90年代以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③)2001年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了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解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活动其中第一问主要考查了新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影响;第二问主要考查了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第三问主要考查了70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21.(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方面所取得的外交成就21.(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拓“新型国际关系”的特点及具体表现21.(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当代价值【答案】政策一边倒成就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解析】【答案】特点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开展全方位外交合作共赢表现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解析】【答案】当代价值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稳定的环境有利于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解析】22.(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50至7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范围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时期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22.(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答案】(1)变化提出时主要强调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关系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逐步推广到处理相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从而适用于处理一切国家之间的关系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美国试图缓和并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美国企图利用相关原则限制和谴责苏联霸权的扩张【解析】(1)根据材料“中国首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始时更多强调的是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1956年11月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时指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样就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扩大到处理相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从而成为适应于处理世界上一切国家之间关系的准则”分析变化即可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社会背景可知尼克松时期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美国试图缓和并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美国企图利用相关原则限制和谴责苏联霸权的扩张【答案】(2)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承认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承认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优选]高中历史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岳麓版选修2v8

[优选]高中历史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岳麓版选修2v8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故近日之治,莫贵乎崇尚自由,自由则物各得其所致……太平之盛,可不期而自至。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现共和。

”2.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3.20世纪初,某乡绅赋《新年杂咏》一诗:“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斗喧阗,宜春帖子多新样,大半三民对五权。

”该诗反映了()A.西方文化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B.孙中山民主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C.守旧势力对近代文化的抵触D.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被动摇4.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A.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C.实行总统制D.实行责任内阁制5.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

下列关于这三种思想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6.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

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上上签”。

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

岳麓版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第1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岳麓版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第1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在爱琴文明(前30~前12世纪)与荷马时代(前11~前9世纪),希腊各邦普遍实行的是()A.君主制B.贵族政治C.民主制D.寡头制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在希腊城邦进入贵族政治时代以前的爱琴文明和荷马时代,实行的是君主制。

2.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的改革,其要解决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是()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解析:选A。

梭伦改革前的主要社会矛盾是由贵族侵吞平民的土地造成的,因此A项为正确答案。

3.克里斯提尼改革中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A.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行政选区B.抽签选举组成“五百人议事会”C.陶片放逐法D.设立“十将军委员会”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抽签选举是由运气或“神意”决定的,虽然随意,但是机会均等,最公平。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4.在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公民大会B.陪审法庭C.五百人议事会D.十将军委员会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在伯里克利时期,公民大会及五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成为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执行机构。

5.我国史学界对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是“梭伦说”,认为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一种是“克里斯提尼说”,认为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

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在于能够自圆其说。

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

答案:同意第一种观点。

理由:梭伦改革的斗争矛头指向贵族寡头政治,开始确立自由、民主、平等的原则,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由此而成为最高权力机关与最高司法机关;实行法治而非人治。

同意第二种观点。

理由:用10个新的地区部落代替4个传统的血缘部落,肃清了氏族制度残余;“五百人议事会”起到监督或控制政府的作用;“十将军委员会”加强了军队的民主性;“陶片放逐法”对贵族政治中的危害民主政治者形成威慑。

岳麓版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岳麓版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

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A.开展世俗教育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C.自由探讨真理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解析:选B。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中世纪”“教皇”,中世纪的欧洲处于教皇和教会的神权独裁统治下,世俗教育、自由探讨真理、学术研究都受到严格限制,当时欧洲只有一门学问,那就是神学。

“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是个形象的说法,就是希望巴黎大学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故选B项。

2.马丁·路德认为人们惟一信仰的神圣权威应该是()A.《九十五条论纲》B.《圣经》C.耶稣D.教皇、教会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A项“《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D项“教皇、教会”是马丁·路德反对的;B、C两项相比较,符合题意的是B项“《圣经》”。

3.下列对中世纪西欧天主教会的表述,错误的是()A.人们大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国家的臣民,又是教会的子民B.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他们利用各种手段聚敛钱财C.14、15世纪的天主教会得到了西欧各国王权的积极拥护D.德国被称为“教皇的奶牛”,是因为它受教会压榨最严重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中世纪时的天主教会是西欧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因而不可能得到各国王权的积极拥护。

4.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A.教权高于王权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解析:选C。

材料重点突出了世俗权力是凌驾于一切权力之上的权力。

5.加尔文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同步测试-学习文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同步测试-学习文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某历史学习小组为探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查阅了大量资料,其中符合这一主题的资料有①工业革命的影响②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共产党宣言》④俄国十月革命A. ①②③④B.C. ①②③D. ①③④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共同纲领》的发表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发表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发表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 巴黎公社成立B. 第一国际成立C. 《共产党宣言》发表D. 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召开4.伟大的人物往往有共同的辉煌。

下面的革命理论与实践属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完成的是①“正义者同盟”的改组②写作《共产党宣言》③支持并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④创办“民主派机关报”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5.某历史学习小组为探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其中符合这一主题的资料有()①工业革命的影响②空想社会主义理论③《共产党宣言》④《国际歌》的诞生A. ①②③④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③④6.19世纪中期,工人开始走上“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这条“阳光大道”指的是A. 封建主义B. 资本主义C. 社会主义D. 修正主义7.马克思、恩格斯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时说:“他们总还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A. 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B.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 明确指出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D.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8.1848年2月,“共产主义同盟者”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③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④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9.“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新教材适用)高中历史综合测评选择性必修1

(新教材适用)高中历史综合测评选择性必修1

综合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期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度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礼仪与政治完全分离B.国家管理制度化C.从人治到法治D.为民主政治奠基,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郡县制、官僚制度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可知“现代化”的内涵是指秦朝国家管理制度化,故B项正确;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仍然属于人治,故C项错误;秦朝建立的制度是为专制统治服务的,故D项错误。

2.某同学在研究元朝的某一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无论是作为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抑或作为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其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事镇遏的色彩,一直非常浓厚。

”该同学研究的政治制度( )A.拥有大权,不受中央节制B.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C.使得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使得君主专制空前强化3.论及古代雅典城邦制度时,有学者认为,雅典无法扩张自己,如果它扩张,其公民就无法集合参加公民大会,但如果不扩张,当强大的君主政体联合起来,它就会成为受害者,这说明古代雅典城邦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下列选项中能够正确反映这一认识的是( )A.城邦制度仅适用于小国寡民B.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C.公民权建立在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D.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享有很大的权力,其公民就无法集合参加公民大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邦制度仅适用于小国寡民,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但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

4.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测试题班别_____姓名_____一、选择题:(每题一分)1.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A.神权色彩B.血缘色彩C.平等色彩D.民主色彩2.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其中“封建政治”是()A.封邦建国B.宗法世袭制C.礼乐制度D.封建社会3.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敌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4.分封制的主体是()A.殷商旧族B.殷商降族C.古老方国D.同姓亲族5.《礼》曰:“宗人集有事,族人皆侍。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据此可以说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C.“国”与“家”的结合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6.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缶:古代的一种乐器)表演,再现了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

礼乐制度是在西周形成和完备起来的。

《礼记》中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

礼者,天地秩序也。

”从中可以看出( )①礼乐制和分封制、宗法制共同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②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宗旨③礼乐文明仅存于奴隶社会④礼乐制是了解西周社会的窗口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

御史大夫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周昌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原因是()A.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威权B.坚守御史大夫谏议之责C.维护传统宗法继承制度D.根除影响汉政权稳定的隐患8.《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9.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2:第五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2:第五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卷)下图是一幅驳斥清末“民智未开”观点的漫画。

它试图传达的观念是()A.反满兴汉B.官逼民反C.政治民主D.暴力革命解析:选C。

本题考查清末的社会思潮,旨在考查学生综合解读漫画信息的能力。

漫画中的文字“政府视百姓之程度低,百姓视政府之程度更低”,反映了百姓与清政府之间的尖锐对立;题干中的“民智未开”观点源自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这一观点事实上是保皇派和清政府阻碍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的借口。

据此可知正确答案为C项。

2.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

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

该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解析:选A。

从称呼的变化反映了中国人由轻视、敌视西方到重视西方的过程,这实质上是中国人对西方认识逐步深入的结果。

3.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B.科学C.西学D.民权解析:选D。

由材料可知,梁启超反对君主专制,“民贼政体”即封建专制政体,在这种政体之下,人民毫无权力可言,即没有民权。

4.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腐败,有人预测它必将被一个新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

取代清王朝的是民主共和国而非新的封建王朝的因素有()①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②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③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④清政府实施的各项改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清朝末年中国所处的时代背景。

当时世界历史的潮流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配人教版)第5单元测评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配人教版)第5单元测评

第五单元测评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下表为关于中国货币起源的记载(部分),表明()A.史前货币材质杂乱B.尚需考古材料加以证明C.反映远古商品经济发达D.体现最早的手工业水平2.西汉立国之初,听民私铸钱币,遂有将铅、铁等掺入铜钱内铸作“伪金”者。

公元前144年, 汉景帝颁行《铸钱伪黄金弃市律》,禁止民间私铸货币,只准郡国铸币。

这一转变()A.反映国家指导思想发生转变B.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迅速膨胀C.推动经济政策发生根本改变D.有利于铸币权逐步收归中央3.西晋和东晋政权面临着政治上与经济上的双重压力,在长达近一个半世纪的时期内未曾铸造铜钱。

但在民间,汉五铢钱和各种旧钱并行,且盗铸铜钱现象严重。

这表明当时()A.庶族掌控铸币实权B.民间力量制约皇权C.商品经济仍具活力D.抑商观念上下背离4.中唐以来,唐政府始则禁用铜器,以谋增加钱之数量;继则维持绢帛之货币地位,以谋补助钱量之不足;再次则限制蓄钱,以谋钱之流通于市面。

这些举措旨在()A.满足商业发展的需求B.放松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C.推动货币制度的改革D.挽救日渐凋敝的社会经济5.据记载,清末中国使用的货币中,外国银元占39.38%,中国银元占7.16%,中国银角占10.74%,中国铜钱占11.7%,中国钞票占11.4%,外国钞票占14.32%,其他货币占5.3%。

这种现象表明()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B.晚清的中国货币多元化C.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加剧D.近代经济转型道路艰巨6.1949年,四川边远县份多已拒用金圆券,而由各商家自制票证。

还有以废弃的法币,写上数目,加上号章,当作现钞,流通使用,也有以物易物的。

材料说明()A.外来资本冲击了金融秩序B.西南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C.四川民众的民主意识增强D.金融措施引发了市场混乱7.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

除买卖金银和汇票、票据贴现以及存贷款和发行可流通期票外,还负责向驻扎在国外的英国军队转送政府提供的资金,成为服务政府的金融机构。

高中岳麓版历史选修1 第1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PPT

高中岳麓版历史选修1 第1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PPT

不同点
性质
阶级基础 奴隶主性质的改革
封建化的改革
特点
贯穿“中庸”原则,具有 消灭了专横的豪族,改
不彻底性
革比较彻底
栏目导航
是奴隶制经济发展的产 是由于国内政局动荡,
不同点 推动因素 物,也是小国寡民这一城 改革派学习唐朝先进文
邦体制的产物
化的结果
栏目导航
开辟了雅典的民主政治道 使日本实现了社会转
不同点 结果 路,是奴隶制下的奴隶主 型,由奴隶社会飞跃到
民主
封建社会
①都是古代世界史上著名的改革
相同点 ②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动荡局面
③都取得了成功
栏目导航
[即时演练]
1.公元前 6-前 5 世纪的雅典改革与公元 7 世纪的日本改革的共同
点是( )
A.向先进邻国学习
B.鼓励发展工商业
C.逐步确立民主政治 D.打击了氏族贵族
栏目导航
栏目导航
3.改革由于涉及利益的重新分配,从来就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需要 改革家具有超人的胆识和谋略。
4.历史上有成功的改革,值得我们推崇和表彰;历史上也有失败的 改革,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对改革者及其行为进行贬损。无论成败,历史 的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汲取。
栏目导航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
单元小结与测评
栏目导航
主题时空 线 索串联
栏目导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栏目导航
A.平民 B.梭伦改革 C.伯里克利改革 D. 遣唐使 E.大化改新
[自我填充]
栏目导航
主题发展 历程纵览
栏目导航
一、梭伦改革和大化改新的异同

2020-2021历史岳麓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

2020-2021历史岳麓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

(时间: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批判〞的“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作了广泛深入的揭露和批判,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以宣传和示范方法来实现其主张。

这种“批判〞的“主义〞是()A.人文主义B.自由主义C.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解析:选C。

此题考察知识再现和材料解读才能。

根据信息“19世纪的欧洲……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作了广泛深入的揭露和批判〞“以宣传和示范方法来实现其主张〞,可知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2.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声明:“共产主义就是要最坚决地打破过去传下来的所有制关系;所以,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开展进程中要坚决地打破过去传下来的各种观念。

〞这说明()A.共产主义是最好的消费关系B.过去的所有制从未起过积极作用C.表达了无产阶级斗争的彻底性D.号召全世界无产者结合起来解析:选C。

从题干材料中的“坚决地〞可以看出,?共产党宣言?要求无产阶级斗争要具有革命的彻底性,打破传统的,建立新的,应选C项。

A、B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皆排除;D项从题干中无法表达,排除。

3.马克思说巴黎公社革命“不过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其含义是指() A.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是由于消费关系阻碍了消费力的开展B.巴黎公社革命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D.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尔性解析:选D。

巴黎公社革命“不过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说明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具有自发性和偶尔性。

4.马克思曾说:“每当资产阶级的奴隶和被压迫者起来对抗主子的时候,这种制度的文明和正义就显示出自己真正的凶残面目。

〞以下事件符合此评价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巴黎公社革命C.南京大屠杀D.二月革命解析:选B。

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才能。

材料讲的是资产阶级对革命的镇压,只有B符合题意。

岳麓版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第17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岳麓版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第17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针对() A.“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B.平反冤假错案问题C.“两个凡是”问题D.“以阶级斗争为纲”解析:选C。

“两个凡是”所包含的内容是当时对“真理”的评判标准,即一切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不利于思想解放,所以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自然是针对“两个凡是”。

2.揭开了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序幕的是()A.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农村开始实行生产责任制解析:选C。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序幕。

3.(2012·山东潍坊高二阶段检测)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相同点是()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深化了改革开放C.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D.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了改革开放,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B、C、D都不是两者的共同点,从作用上看,两者都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所以应选A。

4.下列不.符合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形势的是()A.对任何腐败分子都要彻底查处,严惩不贷B.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建设工作要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C.腐败问题主要是经济问题,不涉及政治稳定问题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加强党风建设指明了方向解析:选C。

腐败问题主要是经济问题,但是经济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政治稳定和社会的发展。

5.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的彼此合作宽容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溢美称谓,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提出了一系列关系到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前途的重要论断,明确回答了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五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

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五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

2013年高中历史电子题库第五单元单元检测评估(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2年2月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64周年,其诞生的最基本的条件是( )A.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B.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C.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D.马克思、恩格斯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保持密切联系解析:选C。

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四个选项本身都是正确的,但题干中的关键字是“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工业革命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更加充分地暴露出来,这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经济根源,也是最基本的条件。

2.某西方学者评论说:“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

……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

”该学者评论的是( )A.科学社会主义B.新三民主义C.启蒙运动D.空想社会主义解析:选D。

根据材料“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可知应选D项。

A、B、C三项都有社会变革的方案,并且付诸了实践。

3.1872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再版序言中写到“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导致“纲领有些地方已经过时”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C.纲领有些地方是错误的D.工人运动的发展解析:选A。

首先理解根本原因的含义是众多因素中起支配作用的因素,往往要从经济方面,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方面考虑。

1872年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各国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故马克思认为“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

”4.某课题组在研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的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

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共产党宣言》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巴黎公社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权D.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解析:选D。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陈旭麓文集》中阐述了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途径其中提到“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 以下符合这一论点的史实是()A. 民国之于清朝B. 义和团运动之于戊戌变法C. “预备立宪”之于戊戌变法D. 戊戌变法之于洋务运动【答案】D【解析】本题需要理清选择项中各个要素的关系所选应该符合题干要求的新与新的递嬗 BC意思恰好相反排除结合知可知民国取代清朝属于新的取代旧的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体现了这种变化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沦陷后两江总督何桂清恐战火北延主动派下属去与英、法等国领事联络宣布“粤事应归粤办上海华夷并无嫌隙应当照常贸易”咸丰帝在给何桂清的上谕中也认为“上海华夷既无嫌隙自应照旧通商” 这说明当时()A. 中央集权被削弱B. 地方官员主动适应国际外交C. 地方自主性增强D. 清政府缺乏现代国家观念【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地方遇事依旧要上报、服从中央故AC项错误根据材料“上海华夷既无嫌隙自应照旧通商”可知清政府从官员到皇帝都没有认识到英法侵略者的本质缺乏近代民族国家的观念故D项正确 B项错误故选D3.1903年有国人周游欧洲记下某国见闻“虽工业不闻于世界而已骏骏(迅疾)乎商业时代矣” 朝廷“欲使人迷信宗教……而不复生行政改良之思想” 对“足开启民智”的小说“禁之甚严” 符合此特征的国家是()A. 英国B. 法国C. 俄国D. 德国【答案】C【解析】”虽工业不闻于世界而已骏骏(迅疾)乎商业时代矣“与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进入了资本主义阶段相符“欲使人迷信宗教…而不复生行政改良之思想”“禁之甚严”与俄国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封建农奴制残余相符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4.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之前曾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句话表明()A. 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奴B. 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C. 沙皇认识到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D. 亚历山大倾向于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答案】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是农奴制激化社会矛盾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故B正确改革的目的是巩固沙皇统治故A错误沙皇的主观目的是巩固统治不可能认识到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故C错误亚历山大作为封建沙皇也不可能倾向于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故D错误故选B5.立宪派认为应力求从中国传统政体和文化中寻找宪政的根据甚至认为中国旧章本来就是立宪的“周官言宪法传称监于成宪仲尼损益四代之制以垂万世之宪” 由此可知立宪派()A. 主张西学中源说B. 质疑西方宪政制度C. 意在减少立宪阻力D. 力促中西民主结合【答案】C【解析】“力求从中国传统政体和文化中寻找宪政的根据”表明立宪派意在减少立宪阻力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6.据统计 1960年~1970年间日本的工业生产年均增长16% 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3% 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战后日本经济可以用“奇迹”这个词描述对此判断正确的是()A. 得益于战后美国对日本一贯的扶植B. 日本政府推行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C. 日本崛起导致世界格局出现根本性变化D. 日本借此完全摆脱了美国的外交控制【答案】B【解析】A项为干扰选项美国的扶持为日本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不是日本创造“奇迹”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此时日本自身的政策调整和发展故排除B项是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的根本原因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政府致力于新产业的培育与开发指导、调节新型工业的发展如先后通过各项法律的制定不仅调整了产业结构确立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向而且使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对国内经济生活的调整达到了落实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故正确C项“根本”说法错误排除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7.如图所评价的历史事件应是()A. 彼得一世改革B.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C. 明治维新D. 清末新政【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材料说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8.晚清官员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中写道“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对这段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 披露了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本原因B. 变法触动了广大中下层市民的利益C. 变法阻力主要来自清廷冗滥官员D. 一些变法措施客观上阻碍变法推进【答案】D【解析】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故A错误戊戌变法主要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故B错误材料只是表明戊戌变法裁汰冗官冗员的措施增加了维新变法的阻力不能体现变法阻力主要来自冗官故C错误材料“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反映的是戊戌变法裁汰冗官冗员的措施增加了维新变法的阻力阻碍了变法的推进故D符合题意故选D9.下列有关阿里在工业方面的改革与洋务运动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B. 重点发展军用工业C.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D. 采取官办方式【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阿里改革与洋务运动都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并采取官办方式故BCD项符合两者的相同点但不合题意重点发展民用工业与阿里改革和洋务运动不符故A项正确故选A10.《大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日本确立了()A. 地主阶级专政B. 资产阶级专政C. 无产阶级专政D. 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答案】D【解析】《大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日本确立了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有关铁路政策的变化以及铁路国有化的社会背景11.(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日两国的铁路政策中对待民族资本的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变化明治初期计划借用外资“官设官营” 后来允许鼓励私人投资铁路日俄战争后铁路国有化社会背景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把铁路当作对外扩张的工具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既解决了国家修建铁路的资金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对铁路的国有化需求【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可把明治政府的铁路建设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提取每一阶段的政策即可“社会背景”日本的铁路国有化开始于20世纪初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日本由于适时调整了政策经济飞速发展同时积极对外扩张【答案】(2)清政府压制侵吞民族资本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产阶级与清政府矛盾激化引发保路运动间接地支援了武昌起义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明治政府大力扶植保护民族资本促进了日本的铁路建设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2)通过材料一的内容可以得出明治政府对待民族资本是“扶植”的通过材料二的内容可以得出清政府对待民族资本是“压制”的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两种不同政策的影响12.(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孔学“政治化”和皇权“理论化”的具体表现12.(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对待孔学的态度概述陈独秀等人批判“孔教”的历史背景【答案】(1)孔学“政治化”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皇权“理论化”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的提出【解析】(1)结合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理论进行分析可得出孔学“政治化”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皇权“理论化”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的提出【答案】(2)态度革新、改造和利用背景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传播了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解析】(2)第一小问结合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托古改制”的特点进行分析可得出其对孔学的态度是改造和利用第二小问结合新文化运动兴起了历史背景和辛亥革命的影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可归纳出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传播了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掀起尊孔复古逆流13.(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土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13.(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答案】作用前期作为推动领导力量后期为阻碍反对势力原因前期在武士阶级中地位低下俸禄微博接触西方思想反对幕府后期明治维新改革的深入触及到中下级武士的利益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被取消难以适应向近代社会转变生存艰难【解析】作用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下级武土在明治维新前期主要体现为领导力量主要和武士地位低下接触西方思想有关根据材料“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可知体现的是后期成为反动力量主要是因为改革触及武士的利益及社会转型的影响【答案】保障了明治政府的稳定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解析】意义根据材料“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递渐消亡”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需要从维护政府稳定、推进改革及发展资本主义等方面进行分析14.(1)材料一中“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和“训练阵法”分别是指什么?材料二史学家对阿里纷纷各抒己见有人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 “当之无愧的现代埃及之父” 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十足的暴君”14.(2)材料二中对阿里的评说纷纷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说明理由【答案】(1)“灭弄权之骁骑” 加强中央集权压制马木路克势力.“招土通商” 向西方学习聘请外国技师创办近代工厂.“训练阵法” 改革军事加强军事训练.【解析】(1)本小问的含义主要考查阿里改革的背景和内容.依据所学可知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后仍重用马木路克使埃及的大权落入到残暴的马木路克手中.为此阿里采取措施消灭了马木路克势力结束了割据巩固了统治为进一步改革创造了条件.故“弄权之骁骑”指的是马木路克势力.结合阿里改革的内容可知“招土通商”是指向西方学习聘请外国技师创办近代工厂“训练阵法”是指改革军事加强军事训练.【答案】(2)肯定态度理由如下结束了埃及的长期混乱局面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建立了近代工业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推迟了被列强侵略的进程等.否定态度理由如下对外扩张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对其他国家是一场奴役和掠夺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垄断国家政权等.认为片面态度理由一方面结束了埃及的长期混乱局面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建立了近代工业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推迟了被列强侵略的进程等另一方面对外扩张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对其他国家是一场奴役和掠夺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垄断国家政权等.【解析】(2)第一小问的看待属于开放型题可以肯定也可否定也可认为片面的.第二小问的理由如肯定理由可从阿里改革的积极影响进行说明如否定理由可从阿里改革的消极影响进行说明如认为片面理由可从阿里改革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说明.。

【师说】2015-2016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习题:1《走向民主政治》.doc

【师说】2015-2016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习题:1《走向民主政治》.doc

1. 走向民主政治一、选择题1.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的()A.雅典自由民B.雅典贵族C.雅典执政官D.雅典平民【解析】通过题干信息可知梭伦针对的是“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结合梭伦改革前的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可知其指的是雅典贵族。

【答案】 B2.雅典贵族政治的主要局限性是()A.实行终身任职制B.缺少民众的监督和有效制约C.财产资格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D.战神山议事会缺乏决策权【解析】本题考查雅典的贵族制。

由于贵族制是少数贵族集体统治,公民大会没有实权,致使缺少民众的监督和有效制约,贵族随意妄为,侵夺平民的财产和权益。

【答案】 B3.梭伦改革前夕,雅典贵族进行了一场辩论,下列说法符合当时社会现状的是() A.辩论背景:平民反抗激烈,贵族统治危机B.辩论各方:奴隶主贵族、工商业奴隶主、下层平民C.辩论内容:是否海外贸易D.辩论结果:取消了贵族专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辩论是在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贵族统治危机的前提下进行的,故A正确。

【答案】 A4.在梭伦改革的措施中,为民主制打下坚实的阶级基础的是()A.颁布“解负令”B.废除债务奴隶制C.鼓励发展工商业D.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发展工商业,有利于获得人身自由的平民阶级的稳定,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

【答案】 C5.2012年奥运会在伦敦举行,奥运精神世代传承,产生奥运精神的雅典对人类政治文明影响最深远的是()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B.召开公民大会,让公民参与城邦事务C.建立陪审法庭制度D.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

雅典公民大会与现代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处,是古代和近代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可以看出公民大会对西方乃至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五)岳麓版选修1(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著名专栏作家马丁·雅克曾在《卫报》发表了题为《如果20世纪止于1989年,那么21世纪则始于1978年》的文章,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

材料二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抉择——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如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见下图)。

材料三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1)材料一中所述观点产生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4分)(2)材料二预示着中国即将实行什么经济体制?(2分)(3)材料三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什么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4分)(4)简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影响。

(5分)【解析】本题以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1978年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忆以及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关基础知识的理解。

解答本题要先分析材料一的主题信息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工作重心的转移;材料二的主题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材料三的主题是经济体制改革。

审清题意,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答案】(1)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

转变方向: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4)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效益显著提高;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有了大幅度提高,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政府特别重视农村多边经营各环节——乡镇企业的发展,截至1985年乡镇除数量之外,所有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增减少的趋势,特别是1984年急剧增加。

但是,每个企业的职工平均人数,1983年时减少30人左右,到1984年时减少8人,1985年时又减少5人。

乡镇企业的主要行业,除了纺织外,还有食品加工、矿山采掘、肥料、农具、农药等多种类型,其中主要的行业有25种以上。

——摘编自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材料二长期以来,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格局,使农村单纯搞农业,城市搞工业,这种做法使城乡羞距进一步扩大。

而乡镇企业既接受了城市的辐射,又扩大向城市反射,开创“城中有我,我中有城”的局面,……对于中国的乡镇企业,英国路透社说,“中国在乡镇工厂利用剩余劳动力的办法,在发展中国家是独树一帜”。

——摘编自应佳洁《乡镇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乡镇企业的特点。

(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乡镇企业的意义。

(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乡镇企业的发展……特别是1984年急剧增加”得到发展速度快;根据材料一“每一个企业的职工平均人数,1983年时减少30人左右,到1984年时减少8人,1985年时又减少5人”得出企业规模小、人数少;根据材料一“乡镇企业的主要行业……等多种类型,其中主要的行业有25种以上”得出涉及的行业类型多;根据材料一“还有食品加工、矿山采掘、肥料、农具、农药等多种类型”可知很多商品是针对农村市而生产的,得出产品主要而向农村。

第(2)问,根据材料二“使农村单纯搞农业”,城市搞工业,这种做法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而乡镇企业既接受了城市的辐射,又扩大向城市反射,开创“城中有我,我中有城”的局面”;得出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多差距;根据材料二“中国在乡镇镇工厂利用剩余劳动力的办法,在发展中国家是独树一帜”得出吸纳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结合所学乡镇企业得出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调整了农村经济结构。

【答案】(1)特点:发展速度快;企业规模小、人数少;涉及的行业类型多;产品主要面向农村。

(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7分)(2)历史意义: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多差距;吸纳了农村大理剩余劳动力;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进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调整了农村经济结构。

(一点2分,四点8分)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大转折。

这个历史性的大转折,色括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大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转变,等等。

因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发生的事情,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变动。

“解放思想”和“民主”,是这一政治变动的主题词。

正由于有了这一重大的政治变动,才有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新华网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共十八大报告(1)“解放思想”和“民主”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词,在全会上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4分)(2)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大转折。

根据材料一,概括“大转折”的表现。

(7分)(3)根据材料二回答,“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是什么?(4分)【解析】第(1)问要正确答出思想路线的具体内容。

第(2)(3)问的答案来自材料本身,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答案】(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转变。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建立便于地主阶级发展的新制度,进而确立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材料二人们说:“这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年代。

”30多年前从安徽小岗村开始的改革。

开始,人们以为就是一个落实生产责任制的问题,但实践很快就告诉我们,这是一场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深刻革命。

农民的生产经营有了自主权,人民公社制废除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这一切来得那么突然,又那么合乎逻辑。

——倪迅《改革开放:重大而关键的抉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是怎样“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的?并列举商鞅建立了哪些便于地主阶级发展的“新制度”。

(7分)(2)30多年前开始的中国农村改革的理念与商鞅变法的经济改革有什么相似点?在土地制度和经济政策上有什么不同?(8分)【解析】第(1)问再现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即可。

第(2)问“相似点”应从两次改革所起的作用来入手分析,“不同”应紧紧抓住“土地制度”和“经济政策”这两个角度比较。

【答案】(1)措施:废井田;废除“世卿世禄制”;规定贵族没有军功者,要剥夺其贵族身份。

新制度: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制度;重农抑商政策;军功爵制;严密的户籍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2)相似: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努力发展农业生产。

不同:土地制度,当今坚持土地公有制,商鞅确立土地私有制。

经济政策,当今农业与工业并重,农村改革为城市改革奠定基础;商鞅重农抑商。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初经济发展,与赋税政策的调整密切相关。

顺治和康熙时,编订《赋役全书》,改进纳税制度。

康熙五十年(1711年),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固定丁税,稳定了全国的丁税负担。

雍正元年(1723年),制定摊丁入亩政策,将丁税平均分摊于地亩之内,变成了单一的土地税。

——戴逸《清史》材料二改革30多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废除人民公社,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国情的农村经济体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农村中党的建设、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完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主义事业加速发展。

农村改革的伟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积累了经验。

——李文《当代中国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初赋税政策发生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变化产生的影响。

(6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农村体制改革的特点。

与材料一相比,两次改革的根本目的有何不同?(9分)【解析】第(1)问中“变化”应由材料一的内容进行概括,“影响”应从税种变化的角度分析。

第(2)问中“特点”应结合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如“废除人民公社”“农村市场”“基层民主选举”来归纳。

“目的”应结合代表的阶级利益来回答。

【答案】(1)变化:税种简化;征税标准发生变化。

影响:削弱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生产;缓和了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

(2)特点:改革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发展生产与调整结构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经济改革和民主改革相结合。

不同:前者维护封建统治;后者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年来,我国90多万个村委会都建立起以村委会选举为特征的村民自治制度,《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已深入人心。

据报道,1998年11月,某行政村村民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本村在进行换届选举过程中,存在着没有选民证、没有选票而且是等额选举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

经有关部门查证核实,随即宣布选举无效。

经重新选举,村民选出了大家拥戴的村委会。

材料二胡锦涛同志说:“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坚决查处一个。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已向社会公布。

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标志着党内监督工作从此进入规范化、制度化阶段。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2)材料二中胡锦涛同志这样说的原因何在?(6分)(3)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公布说明了什么?(3分)【解析】第(1)问,材料一叙述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第(2)问,胡锦涛同志阐述了反对腐败的重要性及其措施。

【答案】(1)①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就显著,但仍存在着有法不依,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行为。

②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③有关部门依法行政,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做到了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