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伤寒论》中桂枝配甘草的意义

合集下载

浅谈甘草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浅谈甘草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19卷第14期 189 浅谈甘草在《伤寒论》中的应用朴虎(吉林图们市人民医院,吉林 延边 133100)摘要: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味甘性平,乃临床寻熟习用之品,可通行十二经,可有效调和药性,解毒效果显著,因此在多种中药处方中具有较高的应用率。

相关研究表明,甘草在具有调和药性的同时,还具有解毒祛邪、止咳化痰的功效,在复方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即君、臣、佐、使之不同药物配伍之间的应用(七情和合)。

为深入研究其药理性质,本文着重分析其在《伤寒论》中的应用效果,探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甘草;伤寒论;中医;解毒;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222.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14.131本文引用格式:朴虎.浅谈甘草在《伤寒论》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4):189.0 引言《伤寒论》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中医学著作,乃东汉名医张仲景所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

同时在《神农本草经》中,对甘草已有记录如下:“甘草,上品也,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解毒、金创肿,久服轻身延年”。

可见在我国悠久的中医历史中,甘草的应用古而有之。

《伤寒论》所记载的113方中,涉及到甘草的药方高达70余方,且在君、臣、佐、使中均有应用,其治可谓博矣。

综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伤寒论》中对甘草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故本文针对《伤寒论》对甘草应用的特色,分析其对现代医学研究的影响与意义,探析其应用效果。

1 甘草之功效甘草性平,不仅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药材,也是一类十分有效的食材,因其具有较高的医用价值,因此多见于药材制备中,现代多种药物均具有甘草的成分。

但甘草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其本身可用于辅药,具有调和诸药的效果。

在临床用药中,其临床功效主要包括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等,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防治肿瘤的效果;同时可有效调和诸药,用于心悸气短、脾胃虚弱、倦怠乏力等多种方面;外用价值较高,可应用于痈肿疮毒的过程中,缓解药物毒性与烈性。

浅析《伤寒论》桂枝的配伍应运

浅析《伤寒论》桂枝的配伍应运
痛, 用 之 为 臣 。吴 谦 《医宗 金 鉴 》 : 名 日桂 枝 汤 者 , 君 以桂 枝 也 。桂 枝 辛 温 , 辛 能发散 , 温 通 卫 阳 。芍
3 桂枝 配附子 : 温 阳通径 , 祛风散寒
在《 伤寒论》 第1 7 4条 : 伤寒八九 1 3, 风湿相博 ,
身体疼烦 , 不能 自 转侧 , 不呕不渴 , 脉浮虚而涩者 , 桂
阳, 疏风散寒 , 芍药酸苦 微寒 , 敛 阴和 营, 二者等量 配伍 , 一辛一酸 , 一散一 敛 , 一开一合 , 于解表 中寓
敛汗养阴之意 , 和 营 中有 调 卫 散 邪 之 功 , 二 者 用 量
草缓脾 , 和中益气 , 能调不 足之 阳。然则二 物之为 方, 收阴补 阳之为用也。许宏 《 金镜 内台方议》 : 汗 者心之液 , 汗出太多 , 则心液不足 , 故心下悸而按也。
枝 附子汤 主 之 。桂 枝 附子汤 主要 治疗 阳 虚痹症 偏 于
寒者 , 病以疼痛剧烈为特点 , 桂枝温阳散寒 , 附子温 壮 阳气 , 驱 逐寒 湿 , 二 者 相 用 振奋 阳气 , 驱 散 风 寒 湿
邪 。成无 忌 《 注解 伤寒论 》 : 风在 表 者 , 散 以桂 枝 、 甘 草之 辛甘 ; 湿 在经 者 , 逐 以附子 之 辛 热 。许 宏 《 金 镜
太 阳中风 证 , 治 以桂 枝 汤 。 方 中桂 枝 辛 温 , 温 经 通
甘合化 , 温 通心 阳, 成无 己《 注解伤 寒论 》 : 桂枝 之 辛, 走肺而益气 ; 甘 草之甘 , 走脾而缓 中, 方有执《 伤 寒论条变》 : 汗多则血伤 , 血伤则 心虚 , 心虚则 动惕
而悸 …… 。桂 枝 走 阴 , 敛液宅心, 能 固 疏慢 之 表 , 甘

浅论桂枝在《伤寒论》中的配伍及现代临床应用

浅论桂枝在《伤寒论》中的配伍及现代临床应用

二药合用 ,一 温一凉 ,一 汗双解 。诸 药 配伍 ,一是 寒热 并
用 ,表里 同治 ,侧重于 “ 于在表者 ,汗而发之 ” ;二 是发 中
又能活血 ;桂枝味辛 通 阳 ,温可 助热 ,甘 能补虚 ,亦入 血
分 ,二者相伍补中有行 ,行 中有补 ,气血兼容 ,动静互补 ,
既 可 活 血 ,又 可 温 经 散 寒 。
者 ,大 青 龙 汤 主 之 ” ,方 中石 膏 性 质 寒 凉 ,清 热 泻火 ,善 治
之 心悸证 。原 文 “ 发汗 过 多 ,其人 又 手 自冒心 ,心 下 悸 , 欲得按者 ,桂枝甘草汤主之 ” ,方 中桂枝 甘草相伍 ,辛甘化
合 ,温通 为用 ,构成 治疗心 阳虚损 的基本方 。
1 . 6 桂枝配附子
桂枝配 附子 ,温 经助阳 ,散寒止痛 。用
于卫 阳不足 ,风寒 湿邪侵袭体表之证 。原文 “ 伤寒 八九 日,
风湿相搏 ,身体疼 烦 ,不 能 自转侧 ,不呕 不渴 ,脉 浮而 涩
者 ,桂 枝 附 子 汤 主 之 ” 。方 中桂 附 为 伍 ,振 奋 卫 阳 ,使 风 湿
骨节疼痛 ,恶风无汗者而 喘 ,麻黄 汤主之 ” 。方 中麻黄偏 入
肺经气分 ,辛开苦 泄 ,专于 发汗而散 寒邪 ,桂 枝则偏 人 心 经 ,辛甘温煦 ,透达 营卫 ,能解 肌祛 风 ,二者 配合 既入卫
又入营 ,共奏发汗解表 ,温散风寒 之功。 1 . 2 桂枝配芍药 桂枝配芍药 ,解 肌发表 ,调和 营卫 ,用 于 中风表虚 证 。原 文 “ 太 阳中 风 ,阳浮 而 阴 弱 ,阳 浮者 ,
在 张仲景 的 《 伤寒论》 1 1 2首方剂 中冠 以桂枝的处方有 2 4 个 ,在 7 0味中药 中,桂枝的使用次数高达 4 3 次, 仅 次于甘草。桂枝及其组方 已 广 泛使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现仅对其在 《 伤寒论》 中的配伍及现代应用加以解析 , 翼希 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

桂枝甘草汤实验报告

桂枝甘草汤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桂枝甘草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由桂枝和甘草两味药组成,具有温阳补心、调和脾胃的功效。

在现代医学中,该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血管疾病。

本实验旨在探讨桂枝甘草汤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00-220g,由我国某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 实验分组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桂枝甘草汤组。

3. 模型制备模型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氯化钡溶液(0.1g/kg)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桂枝甘草汤组大鼠给予桂枝甘草汤灌胃,剂量为5g/kg。

4. 实验指标(1)心脏功能指标:通过心脏超声检测大鼠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FS)。

(2)心肌损伤指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

(3)心脏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脏组织形态学变化。

5.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三、实验结果1. 心脏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LVESD、LVEDD、LVEF和FS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桂枝甘草汤组大鼠LVESD、LVEDD、LVEF和FS均显著升高(P<0.05)。

2. 心肌损伤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LDH和CK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桂枝甘草汤组大鼠LDH和CK活性显著降低(P<0.05)。

3. 心脏组织病理学观察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间隙增大,心肌纤维断裂;桂枝甘草汤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整齐,细胞间隙缩小,心肌纤维断裂程度减轻。

桂枝甘草配伍治疗心律失常浅析

桂枝甘草配伍治疗心律失常浅析
心 律 失 常 浅 析
谢 凌鹏 袁 立霞 周 楚莹 杨 满妹 韦 玉婷 郑玉 珊 ( 南方 医科 大 学 中医药 学院 , 广 东广 州 5 1 0 5 1 5 )


“ 桂枝一 甘草” 配伍 是 《 伤 寒论 》 中用 药频 次 最 高 的 药对 , 在・ 临床 上 治疗 心 律 失 常 的 各 方 中常 常 可 见桂 枝 甘 草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2 — 3 9 7 X( 2 0 1 5 ) 0 4 — 0 0 5 7 — 0 2 中 图 分 类 号 R 2 5 9 . 4 1 4
“ 桂枝 一 甘草 ” 药 对 出 自《 伤寒 论》 , 也 是 张仲 景 用 药 频 次最 高 的 两味 药 。据 统计 , 张 仲景将 “ 桂枝一 甘草 ” 药对入方共 5 8次 ( 重复者不计 ) , 其中《 伤 寒 论》 3 7次 , 《 金 匮要 略》 3 0 n 。桂 枝 味 辛 温 , 善 温经
【 8 】 李玲 , 马瑜红 , 黄川锋 , 等. 附子 与 半 夏 预 处 理 对缺 血 再 灌
注损 伤 大 鼠心 功 能 和 心肌 超 微 结构 的影 响 .时珍 国 医国
药, 2 0 1 4, 2 5( 2) : 3 2 5
学报 , 2 0 1 1 , 3 2 ( 7 ) : 1 5 2 6 【 1 6 】 张鲁 , 李遇 伯 , 李利 新 . 制 川 鸟与 法半 夏 不 同比 例 配 伍 组 合 对 鸟 头 类 生 物碱 的影 响 . 中草 药 , 2 0 1 3 , 4 4 ( 6 ) : 6 8 l
[ 1 0 】 赵华 , 李新莉. 半 夏 与 鸟 头 配 伍 对 小 鼠毒 性 作 用 的 实验
研究. 长 春 中 医药 大 学 学报 , 2 0 1 2 , 2 8 ( 1 ) : l 7 【 1 1 】 李玲 , 马瑜红 , 欧 阳静 萍 . 附子 配伍 半夏 对 大 鼠影 响 的 实

对《伤寒论》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的研究运用分析

对《伤寒论》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的研究运用分析

对《伤寒论》中“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的研究运用分析【摘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中,临床主要应用在心律失常、心血管神经症等疾病的治疗中,副作用较少,本文针对此汤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关键词】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心律失常;心血管神经症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为中药方剂,具有温补心阳,安神的功效。

对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的配伍,有医者对其进行论述,在《注解伤寒论》中,有辛甘发散,桂枝、甘草辛甘,可去散经中火邪,而《伤寒贯珠集》中有甘草复心阳之气的作用,牡蛎有安烦乱之神的功效,《古方选注》中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重于龙的固涩。

龙骨、牡蛎属阴,需籍桂枝,甘草之清阳,收敛浮越之火[1]。

本文针对该组方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1方剂分析《伤寒论.辨太阳病症脉证并治中第六》中有关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的记载,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有“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的说法,本汤剂主要应用在治疗乏力、心胸憋闷、精神萎靡方面,有学者针对次方及进行了配伍,其中龙牡抑亢阳下交于阴,桂枝启阴气上交于阳,此汤为阴阳平衡汤剂,还有学者认为桂枝具有温入心通阳的功效,与甘草结合可以辛温化气,阳气化生下,必阳复职而能主内外,龙牡重镇安神[2]。

1.药理分析中药的药理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目前,有学者研究,桂枝属于挥发油类,性味辛甘,同时对温通心阳与和畅心气有显著作用,主要成分为桂皮醛,具有抑菌、抗过敏、利尿和抗肿瘤、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甘草味道甘平,具有补养心气和补中益气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次酸具有抗炎症、抗肿瘤和改善心肌缺血的效果,甘草黄酮具有抗自由基、抗衰老等作用,甘草多糖有调节机体免疫、防止骨关节炎的作用,甘草甜素有抗过敏、免疫调节的作用。

生龙骨味道甘平,归心肾经,有镇静和安神的作用,现代药理显示其具有抗抑郁,镇静安神的作用,同时,龙骨水煎液能够延长自由活动大鼠的总睡眠时间或缩短戊巴比妥小鼠入睡时间并延长睡眠时间,安神的作用显著。

灵活运用桂村甘草汤治疗心阳不足中气受损

灵活运用桂村甘草汤治疗心阳不足中气受损

桂村甘草汤的应用一、什么是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就是由桂枝与甘草二味药合起来所组成的中药方剂。

在这两味药中,桂枝有着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的作用,当然桂枝亦有解半表半里的作用,但就桂枝甘草汤来说,桂枝只在本方中起着温通胸阳的作用;甘草,在本方中应该是经过炙炒而使用的,故而甘草在本方中是起着补中益气的作用。

由此看来,桂枝甘草汤,就是用来治疗心阳不足中气受损的主要方剂。

二、桂枝甘草汤的来历桂枝甘草汤,虽然说只有二味组成,可它是仲景先生在《伤寒论》中的一个名方。

它是仲景先生在《伤寒论》中论及太阳病的兼变症时所谈及的太阳经虚寒证时所拟列的一个方剂。

其原文是这样说:“发汗太多,病人手交叉覆盖在胸部,心下跳动不安,而欲得按捺的,用桂枝甘草汤主治。

”这就是说,在太阳病的发病与治疗过程中,由于误治或者延治导致发汗过多而损伤心脏的阳气,对此应该采用桂枝甘草汤的论治。

我们知道,太阳病,由于邪在肌表,汗之要有尺度,不可发汗过多。

这是因为,汗乃心之液,由蒸化津液而成,即所谓“阳加于阴谓之汗”。

然而过汗必然损伤心阳,心阳损伤,心脏必定失去阳气的庇护,故心中悸动不宁,而欲得按捺,借叉手冒心之按,以安定心悸之症,此乃外有所护,则内有所持之故也,亦即虚则喜按之意。

治用桂枝甘草汤补益心阳。

但本症在临床所见也常伴有“胸闷不适以及怕冷”的症状。

然而从原文分析可以看出,“发汗过多”是叙述病因的;“叉手自冒心”是叙述病症的;“心下悸欲得按”是叙述病情的;“桂枝甘草汤”是叙述治法方药的。

这正如钱天来名家所说:阳本受气于胸中,故腹中为气之海,上通于心肺而为呼吸,位处心胸之间,发汗过多,则阳气散亡,气海空虚,所以叉手自冒覆其心胸,而心下觉惕惕悸动也。

凡病之实者,皆不可按,按之则或满、或痛而不欲受也。

此以误汗亡阳,心胸真气空虚而悸动,故欲得按也。

这就是桂枝甘草汤的来历。

三、桂枝甘草汤的功能、组成、所治病机、临床应用桂枝甘草汤:补益心阳。

伤寒论里面桂枝的使用原理

伤寒论里面桂枝的使用原理

伤寒论里面桂枝的使用原理
桂枝为常用的中药之一,在《伤寒论》中有重要应用,主要用于辅助治疗外感表证的风寒病症。

《伤寒论》认为,外感风寒病是由于外邪入侵人体经脉所致。

此时人体正气存有余热,与邪形成表里对立。

桂枝入络,有升阳散寒的功效,可以活血周流,助阳气上升,逐渐散寒除表,从而达到治疗风寒表证的目的。

在《伤寒论》相关论述中,桂枝运用于以下几类情况:
1. 寒证较重时,与芍药、生姜等混合,共奏温通阳气,散寒止痛的作用。

2. 伤寒初起,采用桂枝汤以散寒除表。

3. 阳气受损时,与人参、黄芪等补益阳气,共奏益气升阳的功效。

4. 气机郁滞时,与枳实等습湿藥配伍,可宽胸理气。

5. 正气消退时,与大枣、甘草等健脾益气,共奏扶正固表之效。

6. 外感表证已解但遗留腰膝酸软时,与独活、秦艽等同用,可温通经络,达到腰膝强健的目的。

《伤寒论》对桂枝运用于辅助治疗外感表证提供了系统指导,其Individualizsed 易行体质,辨治精确,充分体现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合理应用桂枝与其他药物的配伍方略,对治疗多种风寒表证疾病有重要价值。

伤寒论——桂枝甘草汤

伤寒论——桂枝甘草汤

伤寒论——桂枝甘草汤《伤寒论》桂枝甘草汤原文:第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组成】桂枝四两(12g)甘草二两(6g)【用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现代用法:水煎顿服)。

【功效】温通心阳。

【主治】心阳虚证。

心悸气短,动辄尤甚,自觉心中空虚,欲得手按,脉虚无力。

【配方解析】本方证乃由发汗过多,损伤心阳所致。

心阳虚衰,宣通血脉之力弱,血脉不充,则见心悸气短,脉虚无力;动则气耗,诸症加重。

心中空虚,欲得手按,属心阳亏虚之证。

故治宜温通心阳以定悸。

方中桂枝辛甘温,入心经,振奋心阳,温通经脉,为君药;甘草甘温,益心气,为佐药。

二药相合,辛甘化阳,益心通脉,使阳气乃生,心阳得复,诸证自愈。

《伤寒附翼》云:“此补心之峻剂也。

桂枝本营分药,得甘草则内补营气而养血,从甘也。

此方用桂枝为君,独任甘草为佐,以补心之阳,则汗出多者,不至于亡阳矣。

”《绛雪园古方选注》云:“桂枝合甘草,是辛从甘化,为阳中有阴,故治胸中阳气欲失。

且桂枝轻扬走表,佐以甘草留恋中宫,载还阳气,仍寓言一表一里之义,故得以外止汗而内除烦。

”【临床应用】1.用方要点:本方是温补心阳,治疗心悸的基础方。

临证以心悸气短,脉虚无力为用方要点。

2.临证加减:心悸怔忡以心阳虚为主,桂枝用量大于甘草,若心阴阳两虚,则应适当加大甘草用量。

若心阳虚损,心神浮越,烦躁惊悸者,加龙骨、牡蛎重镇安神,为“桂甘龙牡汤”。

3.现代应用:常用于心律失常、原发性低血压、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等属心阳虚者。

心律失常:桂枝甘草汤既能用于慢性心律失常,也能用于快速性心律失常。

气阴两虚者合生脉散使用;属阳气虚弱者合麻黄附子细辛汤使用。

亦可使用桂甘龙牡汤加减。

原发性低血压:桂甘草汤用治原发性低血压,气虚者加黄芪、人参、白术;血虚者加当归、地黄;阴虚者加五味子、麦门冬;阳虚者加肉桂、附子。

若小便频数加桑螵蛸、金樱子补肾缩尿;大便溏薄加肉豆蔻、补骨脂涩肠止泻;腰膝酸软加牛膝、杜仲、续断以补肾强腰。

《伤寒论》重点方剂解读与应用

《伤寒论》重点方剂解读与应用

《伤寒论》重点方剂解读与应用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之一,讲述了伤寒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措施。

方剂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理解和应用《伤寒论》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伤寒论》中的一些重点方剂的解读与应用:
1. 桂枝汤:桂枝汤是《伤寒论》中最重要的方剂之一,由桂枝、芍药、甘草和生姜组成。

它主要用于治疗表寒里热的发热、头痛、恶寒、身体酸疼等症状。

该方剂适用于伤寒病、太阳中风、阳明病等。

2. 甘露饮:甘露饮由甘草、葛根、芍药、桔梗、鱼腥草、板蓝根等组成,用于治疗伤寒病的表虚热症状,如高热、口渴、汗多等。

它通常用于治疗太阳病、少阳病等。

3. 五苓散:五苓散由茯苓、白术、泽泻、猪苓、橘红组成,主要用于治疗伤寒后的湿阻症状,如脘腹胀满、呕吐、泄泻等。

它适用于伤寒后的湿热证、温病等。

4. 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由黄精、茯苓、白术、猪苓、炒白术、泽泻组成,主要用于治疗伤寒后的气阴两虚症状,如神疲乏力、气短、口干等。

它适用于伤寒后的虚热证、温病等。

5. 茵陈蒿饮:茵陈蒿饮由茵陈、蒿草、泽泻、车前子、车前叶、木通等组成,主要用于治疗伤寒病的湿热证状,如脾胃不和、便秘、小便浑浊等。

它适用于湿热内蕴的伤寒病、温病等。

以上是《伤寒论》中的一些重点方剂的解读与应用。

在临床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方剂,并结合辨证论治的理论进行治疗。

方剂的应用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个性化处理。

经方对药桂枝甘草主治“气上冲”之探析

经方对药桂枝甘草主治“气上冲”之探析

经方对药桂枝甘草主治“气上冲”之探析桂枝甘草对药是治疗气上冲的经典对药,气上冲的程度不同,其症状表现不同,桂枝甘草药量比例亦不尽相同。

本文通过对经方中含有桂枝甘草对药的方剂进行梳理,其主要围绕桂枝甘草对药主治气上冲展开,探析经方中桂枝甘草对药配伍的应用规律。

标签:经方;对药;桂枝甘草;气上冲經方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著作中所记载之方,对药即固定配伍应用的两味药或仅含两味药的方剂,起相互协同、制约或促进的作用[1]。

桂枝甘草两药合用的经方多达50余方,是仲景书中应用频次最高的对药,独立成方首见于《伤寒论》第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方中桂枝四两,甘草二两,本方是平冲定悸的基础方,亦是治疗气上冲的经典对药。

经方大家胡希恕言桂枝甘草汤治气上冲力专[2],桂枝甘草汤作为对药在不同经方有着不同的症状表现,且由于气上冲的缓急、病位等表现出来的症状不同,桂枝与甘草药量比例亦不尽相同。

因此本综述从气上冲角度出发,依据胡希恕先生的理论体系,探析经方中桂枝甘草对药配伍的应用规律。

1 气上冲的机理与表现气上冲是患者自觉气从少腹上冲心,抵嗓至咽喉,有呼吸困难之适感[3]。

在经方中已明确提到气上冲症状,如“其气上冲者”、“气上冲胸”、“气从少腹上冲胸咽”等。

《素问·评热病论》曰;“人所以汗出者……汗者,精气也。

”这说明人之所以汗出,是由于饮食,谷气化生精气后才能为汗。

机体对抗外邪,邪气交争于骨肉,身体本能想以发汗之法把外邪从上体部驱之体外,若没把病邪解除,就会出现太阳病之“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表证,若此时用汗、吐、下法,人体机能亢盛予误治之药以回击,坚持了原来的欲汗机制,气上冲即此回击的证候,正是反应机体能否保持原来的抗病机制[5]。

气上冲的表现多样,隐藏在仲景书的不同条文中。

如“太阳病,外证未去,不可下也,下之为逆。

”都说明表证仍在者,不可误下,若误下后甚不可再发汗。

千古名方“桂枝甘草汤”

千古名方“桂枝甘草汤”

千古名方“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组成:桂枝25克,甘草12克方证:发汗过多而心下悸或耳聋者,以叉手自冒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表现。

应用: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等。

发汗过多所致的不寐证。

原文:A.《伤寒论》64条:“发汗过多,其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 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

顿服。

B.《伤寒论》75条:“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

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

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C.《伤寒论》211条:“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D.《伤寒论》24条:“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析疑:桂枝甘草汤由桂枝、炙甘草两味药组成,这两味药中,桂枝有着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的作用,当然桂枝亦有解半表半里的作用,但就桂枝甘草汤来说,桂枝在本方中主要起着温通胸阳的作用;炙甘草在本方中是起着补中益气的作用。

64条,叉手自冒心,“冒“,手不欲离心状,呼应后文“欲得按”因何欲得按?因心下悸,水饮上冲也有心下悸,欲得按者定虚实,桂枝甘草汤主之。

75条,两耳聋无闻,以重发汗,重,读(zhong),过重、过大,重(chong)发汗古人习惯用词“复发汗”。

虚故如此,津液(阳气)虚。

211条,谵语,阳明结实,热扰心神。

短与促均为缩短之意,如后服小“促“其间。

但脉促为阵线收缩,尚能强而争而抗之,脉短则相对,津血虚竭,无力相抗。

24条,发汗太多,兼营卫不和,致痉。

此四条均为发汗致津虚亡阳,亡至心脉者心下虚悸,亡至九窍者,九窍不用,亡至肠胃者,为燥实,亡至四末者,为痉。

此四者亡津液之主要表现,或可同现。

至于为何有此不同,无须深究。

若临床中怀疑病人津虚,可结合此四个方向考察,则津虚不难辨。

加减与化裁:加减化裁气虚短气者,加人参或西洋参、黄芪以益气补虚;阳虚恶寒者,加干姜、附子以温阳散寒;血虚头晕目眩者,加龙眼肉、当归以滋补阴血;怔忡者,加远志、酸枣仁以安神定志;夹郁热心烦者,加茯苓、知母以清心除烦安神。

伤寒论 配药精简

伤寒论 配药精简

伤寒论配药精简
《伤寒论》中的配药通常都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来进行的,因此并没有固定的配方。

然而,在《伤寒论》中,有一些常见的药物组合和配伍原则,这些可以作为参考。

以下是一些在《伤寒论》中常见的药物组合和配伍原则:
1. 麻黄与桂枝:麻黄和桂枝是《伤寒论》中最常用的药物组合之一。

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而桂枝则具有温通经脉、解肌发表的功效。

两者合用,可以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2. 芍药与甘草:芍药和甘草是《伤寒论》中常用的药物组合之一。

芍药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功效,而甘草则具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的功效。

两者合用,可以增强养血止痛的作用。

3. 柴胡与黄芩:柴胡和黄芩是《伤寒论》中常用的药物组合之一。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和解退热的作用,而黄芩则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

两者合用,可以增强疏肝清热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伤寒论》中的配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来进行调整,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组合时,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不要自行随意调整药物用量和组合。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

如有需要,请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

治发汗多心悸--桂枝甘草汤--读《伤寒论》第64条

治发汗多心悸--桂枝甘草汤--读《伤寒论》第64条

治发汗多⼼悸--桂枝⽢草汤--读《伤寒论》第64条 原⽂64:发汗过多,其⼈叉⼿⾃冒⼼,⼼下悸,欲得按者,桂枝⽢草汤主之。

桂枝⽢草汤:
桂枝四两(去⽪),⽢草⼆两(炙)
上⼆味,以⽔三升,煮取⼀升,去滓,顿服。

 胡希恕讲解:夺汗者亡⾎,发汗过多,⾎不⾜以养⼼则悸,汗多出于上体部,上下体液骤然失调,导致急剧的⽓上冲出现,此时患者不得不交叉其⼿按冒于⼼部,抵制其⼼下的冲悸,对于这种情况,宜⽤桂枝⽢草汤来治。

本条提⽰发汗过多,因致剧烈⽓冲⼼悸的证治。

前15条有下之后,其⽓上冲者,可与桂枝汤的论述,后第65、67、117等条有“发汗后,其⼈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草⼤枣汤主之”、“若吐、若下后,⼼下逆满,⽓上冲胸,起则头眩,茯苓桂枝⽩术⽢草汤主之”。

“⽓从少腹上冲者……与桂枝加桂汤”的论述,都是在强调⾗桂枝的适应证,这便是,桂枝适⽤于不论是汗、吐、下等各种误治造成的津液⼤伤,⽓上冲是重要的特征。

⽽⼀些⼈误于桂枝⾟温发汗,认为津伤后阴虚不能再⽤桂枝,因⽽不会⽤桂枝,甚则不能真正理解《伤寒论》。

本⽅为桂枝汤的简化⽅,虽解外作⽤较逊于原⽅,但加重⼆物的⽤量,降冲镇悸⽽缓急迫,则⼜远⾮原⽅所及。

备注:
1、凡因虚⽽⽓上冲者,桂枝均为主药。

2、所谓⽓上冲者,其实就是汗、吐、下等各种误治造成的津液⼤伤。

3、桂枝⽢草汤的主要作⽤是降冲镇悸。

4、此仍是复轴⾏轮之法,桂枝、⽢草均是扶阳补中之药。

《伤寒论》中治疗心慌心悸的高效经方-桂枝甘草汤

《伤寒论》中治疗心慌心悸的高效经方-桂枝甘草汤

《伤寒论》中治疗心慌心悸的高效经方-桂枝甘草汤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察色按脉先辩阴阳,辨病位及病性,强调辩证准确或者缩短辩证准确的过程。

桂枝甘草汤:《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清·黄元御说:“冒者,覆也。

”指出“冒心”即以手覆胸前之意,他在《伤寒悬解》中云:“汗亡心液,火泻神虚,故叉手自冒其心。

”说明此为心液受损之象。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言:“发汗过多亡阳也。

阳受气于胸中,胸中阳气不足,故病叉手自冒心。

”表明此为阳气不足之证,诸多医家较为赞同此种观点。

清·钱天来进一步解释:“阳本受气于胸中,故膻中为气之海……发汗过多,则阳气散亡,气海空虚。

”(《伤寒溯源集》),他认为胸中为阳气来源之根本,发汗伤阳后,使胸中阳气亡散,不能温煦胸中,而至心悸。

清·曹颖甫则不以为然,他在《伤寒发微》中言:“水气凌心为悸,伤寒金匮之通例也。

发汗过多,虚其心阳,水气乘虚上僭,则心下悸欲得按。

”认为阳虚为心悸之本,此外,定有水气之邪上逆。

总之,桂枝甘草汤所主乃心阳虚之心悸。

此方成方简单,仅由桂枝、甘草二药成方,但其搭配确为精妙。

清·王子接在《绛雪园古方选注》中言:“桂枝清扬走表,佐以甘草留恋中宫,载还阳气,仍寓一表一里之义,故得以外止汗而内除烦。

”指出桂枝、甘草二药表里一统,止悸而复止汗,王子接寓本方“桂枝汤中取二味成方,便另有精蕴,勿以平淡而忽之。

”作为桂枝汤类方,本方组成简单而效不凡,其中桂枝走表而通阳,甘草走里而固中,二药共奏温阳定悸之效。

另外,汉代及以前桂枝、肉桂并无特殊分别,皆统称为桂(《神农本草经》中有牡桂、菌桂之称,但非桂枝、肉桂之别,后案:汉代桂枝实为肉桂树的枝上皮)。

现在中药教材将桂枝归为解表药,肉桂归为温里药,可见其性确有所偏。

桂枝甘草汤,是《伤寒论》里的经方。其基本组成,就是桂枝,炙甘草。温补心阳

桂枝甘草汤,是《伤寒论》里的经方。其基本组成,就是桂枝,炙甘草。温补心阳

桂枝甘草汤,是《伤寒论》里的经方。

其基本组成,就是桂
枝,炙甘草。

温补心阳
心阳不足,身体温煦失常,所以患者就手脚发凉、身体畏寒怕冷。

心阳不足。

心神被冻得直哆嗦,你说人还怎么睡觉啊?她肯定睡不着。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温补患者的心阳。

怎么温补心阳?医家用到的,其实是桂枝甘草汤的加减。

桂枝甘草汤,是《伤寒论》里的经方。

其基本组成,就是桂枝,炙甘草。

它本来是治啥的?就是说,一个人伤寒感冒了,医家给他发汗。

结果,发汗太厉害了,导致阳气随津液外泄而不足,于是出现心悸、气短、脉数不静等心阳不足的表现。

这个时候,用桂枝甘草汤。

其中,桂枝可以温通心阳,炙甘草补脾益气,生化心中气血。

因此,此方的要义,就在于温补心阳。

它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阳不足证,有治疗效果。

上文医案里的患者,显然就是心阳不足,那好,用桂枝甘草汤最合适。

桂枝、甘草

桂枝、甘草

桂枝、甘草桂枝、甘草,是著名的经方药对。

* 配伍意义& 桂枝辛温,桂枝气薄升浮,能温经通脉,配甘草后,以甘草内守之功,使桂枝不至于过于走散,又以甘草益气之效,可以使阳气振作。

& 甘草,甘、平,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储气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甘草配桂枝,功擅温通心阳;桂枝甘草相配有《内经》“辛甘发散为阳”之义。

桂枝之温,甘草之补,温补结合,温通阳气很好,不仅助阳,可以通阳,桂枝、甘草也就形成了温通阳气的一种基本结构。

桂枝、甘草是经方中常用的配伍组合,两者配伍,辛甘化阳,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是著名的经方药对。

* 配伍用量比例& 该药对,亦可独立成方,即《伤寒论》上的,桂枝甘草汤。

为温补心阳的总方。

桂枝12克,甘草6克,& 桂枝汤中,甘草之甘,桂枝之温,温补结合,可以补充阳气了。

桂枝9克,甘草6克。

&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以复心阳之气;牡蛎、龙骨,以安烦乱之神。

桂枝一两,甘草二两。

& 小建中汤中,桂枝甘草相配,温中以饴糖为君药,善于培补中气。

桂枝9克,甘草6克& 桃核承气汤中,桂枝甘草相配主要作用,通阳气以活血。

甘草护胃安中,缓诸药之峻烈。

桂枝6克,甘草12克& 温经汤中,桂草相配是通中有补。

桂枝6克,甘草6克仲景方中,桂枝甘草同用的方剂很多,由于各方的配伍,君臣佐使的重点药物不同,但终不失“辛甘相合,阳气乃生”之意,以助力其它药物充分发挥功效。

同时甘草又有制约其它药物峻烈之性、及毒性的功用。

(笔记者整理归纳网上资料,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欢迎置疑。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伤寒论》中桂枝配甘草的意义
作者:宋绍英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7期
关键词:《伤寒论》;桂枝;甘草;配伍应用
桂枝与甘草均是《伤寒论》中应用较多的药,二者单独使用时用途各异,运用之灵,用法之妙,给我辈在临床用药时以指导。

现就二者相伍在《伤寒论》中的临床应用,并适当联系《金匮要略》浅析如下。

1、经方释义
桂枝辛甘温,甘草甘平,桂枝、甘草相配有《内经》“辛甘发散为阳”之义。

桂枝、甘草相配既可以温通阳气,又可以温振阳气。

桂枝气薄升浮,能温经通脉,配甘草后,以甘草内守之功,使桂枝不致于过于走散;又以甘草益气之效,可以使阳气振作。

桂枝、甘草相配温通阳气、温振阳气之功效是多方面的,《伤寒论》中常用此药对组方。

1.1 宣通卫气,祛散风寒卫阳被遏是太阳病中风证与太阳病伤寒证的共同病机,所以桂枝汤、麻黄汤中均有桂枝温通卫阳,祛风解肌,甘草补中益气,二者相配辛甘化阳,作用于体表,宣通卫气,祛散风寒,发汗解肌。

1.2 通阳化气,缓急止痛如甘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中桂枝温经通阳化气,祛风散寒,甘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二者相伍作用于肌肉筋骨,化阳气,阳气盛,津得行而风湿除,经络通,风寒湿痹痛自止。

1.3 益气温中,除寒止痛如小建中汤中以桂枝温中散寒,甘草温建中州,补脾益肾,二者相伍作用于中焦,温土化阳以除寒凝,则腹痛自止,取其温振脾胃阳气,所以称为建中。

茯苓甘草汤中桂枝、甘草作用于胃,《金匮要略》中的苓桂术甘汤中桂枝、甘草作用于脾,温通脾胃阳气,以化痰饮水气。

1.4 逐水通阳,宣肺平喘小青龙汤及《金匮要略》泽漆汤中桂枝通阳化气利水,甘草和中益气,二者相伍作用于肺,均是宣通肺气以化肺中之痰饮。

1.5 温振心阳,通利血脉桂枝辛甘温,入心助阳,炙甘草甘平,有补心气、振心阳之功,两药同用,功擅温通心阳。

此为张仲景所创温心阳之母方,乃开辛甘化阳法之先河。

该药对适用于心气虚寒证。

如见心动悸,有空虚感,按之较安,有时气上冲于心,少寐,舌质淡白,苔净,脉小数等。

心主脉,藏神,心居上主火,心阳不足,鼓脉之力不及,藏神之能失谧,肾水上凌,而成此证,用此药对甚为合拍。

桂枝甘草汤即用此药对成方,不用加味,就桂枝、甘草
2味,大量顿服,可以温振心阳,治疗阳气虚、心悸欲按之证。

另外炙甘草汤方中以桂枝、甘草辛甘化阳,使心阳盛而血行得畅,心悸得除。

心肾不交时,则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及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重用炙甘草以资中焦,而交通心肾,治心神浮躁。

炙甘草汤中加用养血滋阴之药,起养心复脉的作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中龙骨、牡蛎重镇,起宁心安神的作用。

桂枝加桂汤中桂枝、甘草振奋心阳,外助阳散寒,内平冲降气,适用于心阳虚奔豚证。

1.6 宣阳行气,通经活血桃核承气汤中桂枝、甘草相伍主要作用于血脉,宣通阳气以活血。

《金匮要略》温经汤中桂枝、甘草作用与桃核承气汤相近,而其作用部位为胞宫。

由此可见,桂枝、甘草相配一是通中有补,宣通而不耗散;二是全身性的,不局限于一脏一腑。

2、现代研究
桂枝的有效成分桂皮醛有中枢性及末梢性扩张血管的作用,能增强血液循环;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各种黄酮及甘草糖苷等,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应激和抗病能力[2]。

这些药理作用可能是桂枝甘草汤温振阳气功效的基础。

临床侧重于益心气、通心阳之功效的研究,此药对剂量,桂枝以5~10 g为宜,炙甘草以3~5 g为宜。

运用治疗心阳虚而见心悸、怔忡时应以桂枝为主,桂枝用量大于甘草;若见心阳心阴俱虚时,每以甘草为主,甘草用量适当加大,方能收到较好疗效。

王秋等[1]进行了桂枝、甘草配伍(桂枝甘草汤)抗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实验研究。

根据中医理论心主血脉,心阳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认为桂枝通过配伍甘草,使心阳振奋,从而有助于血脉的通畅,即甘草加强了桂枝温经通脉作用。

实验证明,桂枝甘草汤在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对抗大鼠血栓形成作用方面,确实优于桂枝单味。

现代研究证明,桂枝确有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甘草中的甘草黄酮、甘草酸、甘草次酸具有较强的抗心律失常作用[2]。

3、结语
《伤寒论》为中医辨证之经典,方剂中不止桂枝甘草一个药对,据统计其中药对不下百种,中药药对不同于单味中药,但又是中药学学术的升华;中药药对不同于方剂学,但又是方剂学的基础,是若干方剂的母方,是组成方剂的基本要素。

掌握药对,便掌握了处方用药及制定方剂的要领与核心。

中药药对又不同于治法学,但有些治法学的内容,由此启悟而得。

临床医生若掌握这些内容,无疑能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王秋,王占石.桂枝甘草汤温经通脉的药效学研究[J].中医药研究,2002,18(5):41-42.
[2]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0-31,217-2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