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7.1示范教案(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1课时)1

合集下载

[实用参考]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doc

[实用参考]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doc

课题名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让学生掌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含义,原因,以及意义并且能够知晓按劳分配的地位(2).让学生掌握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之间的辩证关系且明了如何通过收入分配来促进社会公平2.过程与方法(1)教师通过课堂的讲授以及演示,让学生学习教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再进一步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借助这种思维方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通过尝试小组自主讨论,让学生掌握小组讨论的要领技巧,不仅在小组自主讨论中激发出智慧的火花,且将这种小组自主讨论的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社会主义国家下分配制度的优越性,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了解,进而让更多的青年学生投入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中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中,按劳分配为主体产生的原因,特别是直接原因(2)多种分配方式中的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3)收入分配公平与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以及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2.教学难点(1)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中的按劳分配为主体产生的原因以及地位(2)如何促进我国的收入分配公平即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三.学情分析此批学生是刚从初级中学进入高级中学学习,其心智正在成长,并且在这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迅速,好奇心比较强,学习能力也逐渐增强,并且在初级中学的思想品德教材中也有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章节,在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章节中关于我国的分配制度有简单的概述,进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学习时能够迅速掌握知识点,把握要领,但同时也要教师加强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入学习,学习到知识的精髓。

四.教法与学法1.教学法(1)讲解法: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对某些重难点,教师需要耐心地讲解,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弄懂知识点从而使初学者掌握这些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例举小吴一家不同收入分配的案例并且进行分析探讨,请学生回答最终得出答案,此种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演示法教师通过演示社会主义的中国发展历史的一些图片以及国民参与社会分配的某些事例等待,让学生感受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优越性以及要完善的部分五.教学工具《经济生活》教材备课本粉笔黑板粉笔擦案例演示稿投影仪电脑六.教学过程(课时为一课时四十X五分钟,学生思考时间为5分钟)1.课程导入(5分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壮大的今天,人们巧妙地将社会财富比作一块大蛋糕,我国人民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就是为了将这块蛋糕做大做好,当然人们不仅仅重视蛋糕的制作,同时人们也关心着蛋糕的切分,蛋糕的分配状况如何既取决于社会财富增加的数量同时也取决于财富的分配方式,实行怎样的分配方式,怎样的分配制度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切身利益。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设计法政学院09思政5班黄嘉宝学号:2009644523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2、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3、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4、懂得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5、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和作用;6、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7、理解我国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1、能准确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的理解能力;2、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的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领悟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正确性;2、培养树立合法收入观念,积极维护正当的个人利益,增强劳动所得光荣的意识,反对不劳而获的思想;3、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分配制度及其必然性;按劳分配的含义、必然性、意义。

2、教学难点:其他分配方式的形式;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三、教法学法1、教法:讲授法、讨论法2、学法: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如果我们把社会财富比作一个蛋糕,那么“做蛋糕”与“分蛋糕”就是社会所面临的两个最基本的问题,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

“蛋糕”分的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极性。

在第二单元,我们已经把“蛋糕”做出来了,那么第三单元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分这个“蛋糕”。

师:这个蛋糕肯定不是随便乱分的。

它要遵循一定的分配制度。

那这个分配制度是什么呢?生: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师:对,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8页。

讲授新课:我国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我们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分配制度呢?他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请一个学生来回答)生:略师: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直接取决于它的基本经济制度,)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呢?生: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师:没错,我们用一个“关系式”来表示一下。

高中政治 7.1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 7.1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个人消费品的主要分配方式;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以及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经济条件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根本性质的能力;能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教学难点] 按劳分配以外的几种分配方式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性的总体状况是决定我国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教学方法] 以目标教学法为主,辅之以问题教学法、导读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请两个或三个家庭收入方式不同的学生谈谈家庭收入情况。

通过两位同学的介绍,引导其思考:在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的来源有多种,为什么?进入本课学习: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板书)(媒体展示本课学习目标)1.在我国现阶段,主要存在着哪几种分配方式?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有何客观必然性?(学生按照教学目标自学教材)在我国现阶段,主要存在着哪几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和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收入。

上述几种分配方式可分为哪几类?可分为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两类。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理解按劳分配的含义,要注意两点:一是“范围”:公有制。

按劳分配的要求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

在其它所有制关系下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

高中思想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人教版)《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题。

财富分配包括个人参与收入分配和国家参与收入分配两个方面,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参与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社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财富是如何分配以及分配好财富的意义。

二、学习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情景模拟李雷的咨询】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及必要性和意义,更充分的理解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能力目标:通过【情景模拟李雷的咨询】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正确的对待我国国情,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情景模拟李雷的咨询】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三、教学实现手段1、教学手段:多媒体2、教学方法:关键词讲解、比较、情景模拟、探究与合作、评议四、教学过程1、经济活动的四大环节是什么?有何关系?2、我国现阶段实行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五、情景模拟【主题情景】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先锋咨询公司”帮助顾客李雷解答他的困惑之工资分配【情景问题一】我每天和王鹏一样的劳动,为什么我的工资与他的还有差别?情景模拟李雷高中毕业后被一家服装公司录用,成为一名普通的服装包装工人,该公司是一家公有制企业,拥有管理人员、设计人员以及包装工等人员,下面是李雷的工资单姓名基本工资(元)考勤奖(元)奖金(元)总额(元)1500 300 300 2100 王鹏(包装工人)1500 250 100 1850 李雷(包装工人)注:奖金是根据产品的合格率分为三个等级,合格率为 100奖300,合格率为95奖200,合格率为50为100,李雷当月请假为5 天。

问题:我每天和王鹏一样的劳动,为什么我的工资与他的还有差别?【情景问题二】在公有制企业中,大家共同劳动,都是企业的主人,可不可以按需分配?为什么?【情景问题三】当今社会更提倡公平、和谐。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按劳分配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按劳分配的定义和原理。

2. 讲解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分析我国分配制度的特点。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按劳分配的定义和原理,分析我国分配制度的特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按劳分配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分配制度的重要性。

2. 讲解按劳分配的定义和原理:解释按劳分配的含义,阐述其合理性和公平性。

3. 分析我国分配制度的特点:介绍我国分配制度的背景和发展,强调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主体地位。

4.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按劳分配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效果。

5.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引导学生思考未来分配制度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按劳分配的原则和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按劳分配的原则和标准。

2. 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评价按劳分配的实际操作。

教学内容:1. 讲解按劳分配的原则和标准。

2. 分析按劳分配的实际操作和评价。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按劳分配的原则和标准,分析实际操作和评价。

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按劳分配的实际操作和评价,分享彼此的观点。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步骤:1. 复习引言课的内容:回顾按劳分配的概念和意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按劳分配的原则和标准:阐述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介绍衡量劳动量和质量的标准。

3. 分析按劳分配的实际操作:通过具体案例或情景模拟,让学生了解按劳分配的实际操作过程。

4. 评价按劳分配的实际效果:让学生分析按劳分配的优点和不足,评价其在不同领域的适用性。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按劳分配的实际操作和评价,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设计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

(2)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

(3)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4)懂得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和作用。

(5)了解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内容。

(6)理解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的意义。

2.能力目标(1)提高准确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的能力。

(2)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提高对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的积极意义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信念,增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

(难点)(2)实际并理解按劳分配为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重点)(3)理解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

(难点)(4)区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不同种类。

(重点)(5)识记并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重点)三、课前准备1.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1)识记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内容。

(2)识记并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

(3)识记并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4)知道按劳分配的地位。

(5)识记并理解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

(6)识记并会区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种类。

(7)识记并理解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意义。

2.教师设计并制作配套PPT一份四、教学过程〖导入〗1.旧题回顾:用事实说明建立合理分配制度的重要性。

(PPT1)材料华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华为有9万多员工持有股分,创始人任正非也只有1.4%的股份,2017年员工人均年收入为77.94万元......问:根据材料,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华为的成功的因素。

答案:企业要建立健全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

华为通过员工持股以及较高的薪酬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7.1示范教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1课时)1

7.1示范教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1课时)1

7.1示范教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1课时)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单元规划如果说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谁来生产”的问题,那么,本单元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将要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本单元讲了三个问题:个人收入的分配、国家收入的分配、征税和纳税。

第七课分析了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和必要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生产的发展要优先,不同群体的利益要协调。

这样一来,个人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提高了。

第八课,国家也是要收入的,国家办大事需要花钱,这就是财政,即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其意义十分重大。

那么,国家怎样取得收入呢?这正是第九课所要回答的问题。

在这一课,介绍了税收的特征、种类、公民纳税的义务。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一、阐释我国实行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二、说明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三、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四、通过本单元上述内容的探究,在感受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的同时,树立以劳动创造、自觉依法纳税为荣的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的关系。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七课时):课节课时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七课)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课时兼顾效率与公平一课时国家收入的分配(第八课)财政收入与支出一课时财政的巨大作用一课时征税和纳税(第九课)税收及其种类一课时依法纳税一课时综合探究讲求效率维护公平一课时第七课,一个人的消费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入水平,而收入主要是劳动创造、“分配”而来的。

“怎么分”与每个劳动者息息相关。

第一节“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析了“按劳分配”的必要性、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及其社会意义。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案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案

第一课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案新课标基本要求: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过程:王某一家五口人,月收入32000元。

其中王某的父亲是国有企业的工程师,月收入8000元,王某的母亲是外商独资企业的技术员,月收入6000元。

王某是小私营企业的老板,月收入9000元。

王某的妻子是一家外资企业的会计,月收入5000元,王某的妹妹开了一个小商店,月收入4000元。

问题: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2.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主要是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的。

板书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材料第58页中《美丽的山村》的材料,思考在我国的集体经济中我们实行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在我国的集体经济中,我们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

同样,在我国的公有制经济中,我们也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那么什么是按劳分配呢?(学生各抒己见)板书1、按劳分配的含义。

讲述: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高一上学期政治教学设计:必修一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高一上学期政治教学设计:必修一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及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确立的必然性。

2、能力目标:(1)联系实际,认识我国的分配制度。

(2)通过对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的分析,锻炼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认识我国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难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探究法、讨论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法、讲授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经济活动的四个基本环节?承上启下,第一、二单元学习的是生产、交换和消费,第三单元我们开始学习分配。

如果把国民收入比作一块蛋糕的话,我们既要把蛋糕做大,还要把它切好。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二)推进新课1.检查并展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成果(课前已经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勾画本框主要知识点,并且根据自己的画出知识结构图)2.尝试着以热播电视剧为载体,创设三个问题情景,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贯穿进去,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合作,主动探究来得出结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

情景探究一:还是象牙山,旧貌换新颜自从王大拿、王木生父子俩投资象牙山村以后,才几年工夫,这里就成了拥有固定资产10亿元,集体固定资产人均100万元的富裕村。

该村为从收入分配制度上防止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富贵病”,他们实行了工资制,以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年老的村民享受退休金,村民享受公费医疗,学生和儿童公费入学入托,全村都住上了别墅式楼房。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此外,我还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分配制度的小论文,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和思考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意义,为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价值观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结合时事政治,让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分配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2.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分配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按劳分配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体现?
-你认为如何改进我国的分配制度,以实现社会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5.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以下书籍或文章,以拓宽知识视野。
-《中国分配制度变迁研究》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
-《公平与效率:分配制度改革的权衡》
1.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同分配方式。
2.分析各种分配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对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影响。
3.探讨我国分配制度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我会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确保讨论效果。
(四)课堂练习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含义及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副本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副本

分配内容:个人消费品 分配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过渡:为什么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呢? 按需分配和平均分配是否行得通? (通过讨论按需分配和平均分配来强调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3)按劳分配的原因 必要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前提;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物质基础; 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直接原因。 重要性: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技,提高技能;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过渡:我国除了按劳分配,还有什么分配方式?引入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二、多种分配方式(板书) 1、按生产要素分配 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2、具体形式: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土地 (进一步具体讲解按各种生产要素分配) 过渡:通过联想集团的分配方式更进一步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方式。 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从联想集团实例总结) (1)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2)体现了国 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有利于让一切能够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人民,促进生产力的发 展。 (总结如何判定某种收入所属的分配方式?) 【课堂小结】 劳动创造财富,知识成就未来,让我们用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丰富的 知识、 卓越的技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课堂检测 】通过李家大哥一家的收入来巩固知识点。 1、材料中哪些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为什么? 2、经营快餐店的收入、炒股收入分别属于什么分配方式? 3、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4、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 【作业布置】理解记忆、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辅助手段 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 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视频“分粥”来 引入今天的课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 存。 【讲授新课】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板书) 自主学习: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还记得吗? 分配方式由什么来决定?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意义如何? 除了按劳分配,还有哪些分配方式?有什么意义? 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及实行原因(学生看书总结)(板书)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根本原因: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 (2)直接原因:由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3)重要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过渡:通过海尔集团变革分配制度的实例来探究按劳分配 2、按劳分配(板书) (1)地位:主体、基本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实行范围:公有制范围内 分配尺度:劳动

示范教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1课时)

示范教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1课时)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单元规划如果说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谁来生产”的问题,那么,本单元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将要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本单元讲了三个问题:个人收入的分配、国家收入的分配、征税和纳税。

第七课分析了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和必要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生产的发展要优先,不同群体的利益要协调。

这样一来,个人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提高了。

第八课,国家也是要收入的,国家办大事需要花钱,这就是财政,即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其意义十分重大。

那么,国家怎样取得收入呢?这正是第九课所要回答的问题。

在这一课,介绍了税收的特征、种类、公民纳税的义务。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一、阐释我国实行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二、说明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三、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四、通过本单元上述内容的探究,在感受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的同时,树立以劳动创造、自觉依法纳税为荣的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的关系。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七课时):课节课时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七课)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课时兼顾效率与公平一课时国家收入的分配(第八课)财政收入与支出一课时财政的巨大作用一课时征税和纳税(第九课)税收及其种类一课时依法纳税一课时综合探究讲求效率维护公平一课时第七课,一个人的消费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入水平,而收入主要是劳动创造、“分配”而来的。

“怎么分”与每个劳动者息息相关。

第一节“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析了“按劳分配”的必要性、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及其社会意义。

7.1示范教案(按劳分配为主体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_第1课时)1 (修复的)

7.1示范教案(按劳分配为主体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_第1课时)1 (修复的)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能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

能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能力方面:(1)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

(2)了解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在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及与同学、老师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与人交往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区分几种具体的分配方式,尤其是区分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三、教学与学法主要采用讨论法、活动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手段,结合比较法、分析归纳法的学法指导,意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学生已经预习教材内容,对我国的分配制度以及各种分配方式有初步的了解,并制定了一份关于自己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的调查表格,包括了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有什么特点、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收入方式有什么优点等。

2、教师利用对学生家庭的调查制作学生家庭成员收入情况数据表,与教材内容及学生的问题进行整合,结合国家政策法规导入新课。

(二)情境导入电视剧《乡村爱情》资料:如今,象牙山的能人们在发家致富的路上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村主任长贵已经调到县水利局工作,除了工资以外,奖金和补贴也不少。

双休日,他还要在谢大脚的超市里帮忙,两口子虽然累点儿,可钱也不少赚。

赵玉田和刘英承包了村里的100亩地种花,兼营鲜花的运输和销售。

王小蒙的豆制品加工厂越办越红火,已经在附近几个村开了三四个连锁店,一下解决了几十个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镇长亲自为她颁发了“带头致富先进个人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单元规划 如果说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谁来生产” 的问题,那么,本单元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将要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本单元讲了三个问题:个人收入的分配、国家收入的分配、征税和纳税。第七课分析 了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和必要性,提出了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生产的发展要优先,不同群体的 利益要协调。这样一来,个人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提高了。第八课,国家也是要收入的, 国家办大事需要花钱,这就是财政,即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其意义十分重大。那么,国家 怎样取得收入呢?这正是第九课所要回答的问题。在这一课,介绍了税收的特征、种类、 公民纳税的义务。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一、阐释我国实行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 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二、说明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对大众生 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三、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税收是财政 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四、通过本单元上述内容的探究,在 感受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的同时,树立以劳动创造、自觉依法 纳税为荣的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的关系。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七课时):
济、政治、文化、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第九课由两个部分内容组成:一是阐述了税收的基本特征和种类,着重讲解了目前我
国影响最大的两个税种的相关知识;二是从“依法纳税”的角度,分析了纳税人与负税人
这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提出“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点击了现实生活中
违反税法的四种常见现象,教育公民要积极关注国家的税收工作,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财政收入与支出
一课时
(第八课)
财政的巨大作用
一课时
征税和纳税
税收及其种类
一课时
(第九课)
依法纳税
一课时
综合探究
讲求效率 维护公平
一课时
第七课,一个人的消费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入水平,而收入主要是劳动
创造、“分配”而来的。“怎么分”与每个劳动者息息相关。第一节“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分析了“按劳分配”的必要性、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及其社会意义。第二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从容说课 社会财富好比是一块大蛋糕,把蛋糕做大,靠的是劳动创造;而切分蛋糕则是一门学 问。毕竟是“众口难调”,因而要想分得合心合意、合理合情,不依据一定的制度,不坚持 一定的原则是难以办到的。那么对“收入”,我们将按什么标准去分配呢?怎样的分配制度 才体现了国情,尊重了劳动呢?怎样分配才既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又能使人们具有 不断奋进、改变落后的持续动力呢?这就是第七课所要回答的问题。这一课以“个人收入 怎样科学合理、合法地分配”这个问题为主线,分析了“按劳分配”的必要性和多种分配 方式特别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教材辅助文部分链接了相关材料,说明了“共同富裕”的意义,“按需分配”和“平均主义” 不仅不符合国情,而且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分析各种分配现 象中理解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与劳动者的积极性、创 造性的发挥密切联系,与国家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 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效率优先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讨论式教学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43m1m“-”J520Gm01m24“492k-Z(1)g2L3-”3060@k%3-g“/1”7mD2%BJ/Tg0d1-ZP318¬-A_2"o70)Xc0?y258z6n”217 NE)
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6.能使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坚持效率优先、兼
节“兼顾效率与公平”,解析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涵义,提出坚持这一原则的基本
要求。
第八课从国家行使职能需要雄厚的财力这个话题展开,阐述了财政收入及其构成、财
政支出及其用途,说明财政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这是第一节的主体内容。第二节
“财政的巨大作用”从国家办大事、人民生活要提高这两个角度,具体地解析了财政在经
三维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与要求、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效率 的含义、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意义。 3.理解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4.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涵义,为什么坚持效率优先,如何坚持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 5.通过教学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
本单元在最后照例给学生安排了综合探究活动。本次综合探究的主题是:讲求效率
维护公平。 一、提出了与“效率”和“公平”相关知识、能力和觉悟三个方面的目标。 二、建议同学们采取调查收集、分组讨论、双方辩论、提出见解等活动形式去探究。
三、提供了三则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拓展同学们的思维,提高同学们在具体情境中思
43m1m“-”J520Gm01m24“492k-Z(1)g2L3-”3060@k%3-g“/1”7mD2%BJ/Tg0d1-ZP318¬-A_2"o70)Xc0?y258z6n”217 NE)


课 时
个人收入的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
一课时
(第七课)
方式并存
兼顾效率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平
一课时
国家收入的分配
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则,某炉具厂收入分配不公,差距悬殊造成了人心不稳、效益下滑,意在说明
“效率优先”有必要,“兼顾公平”不可丢。第二则,冯村的承包经营前后大变样,说明公 平不等于“平均主义”,告诉我们“村子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第三则,梨树沟的变化, 说明“救济”虽好,不如“开发”,效率与公平应当在开发中实现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