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化学学习论

合集下载

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有关, 一般低温时焓变影响为主,高温时,熵变为主,而温
度影响的大小要视△H、△S的具体数值而定。
△S
∆H<0
∆H>0
∆S>0
所有温度下
∆S>0
高温下
反应自发进行 反应自发进行
△H
∆H<0
∆H>0
∆S<0
低温下 反应自发进行
∆S<0
所有温度下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解决问题
科学家设计的第一步反应: TiO2(s)+2Cl2(g)=TiCl4(l)+O2(g)
(2) 与物质的量有关:物质的量越大,分子数越多,熵值越大。 (3) 不同物质熵值间的关系:物质的组成越复杂,其熵值越大,一般 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相同时,一个分子中的原子数目越多,其混乱度越 大,熵值也越大。
思考交流
-10℃时,液态水就会自动结冰成为固态,10℃ 的冰也能自动变成水。你能从焓变和熵变两个角度分 析一下它们能够自发进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吗?
在用来判断过程的方向时,就称为熵判据。 即混乱度趋于增加△S>0,有自发进行倾向。
知识呈现
有序
由有序变为无序 无序
知识呈现
熵的大小规律
(1) 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对于同一种物质,等物质的量的该物质 其熵值(混乱度)大小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由于气态分子比液态的 分子中的间隔要大,而液态分子比固态分子的间隔要大,所以, S(g)>S(l)>S(s), 即气态>液态>固态。
△H=+161.9KJ/mol,△S=-38.4J/(mol·K) 不能自发反应。
另一个方案:科学家们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想出来另外一 个方案:向二氧化钛与氯气的反应体系中加入石墨, TiO2(s)+2Cl2(g)+2C(石墨)=TiCl4(l)+2CO(g) ΔH=-59.1kJ·mol-1,△S=141.0J·mol-1·K-1。

《化学教学论》课程考试大纲

《化学教学论》课程考试大纲

《化学教学论》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二、学时50学时三、适用专业化学教育四、考试的目的了解学生对化学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考核学生从师技能的掌握程度。

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

五、课程学习的基础学生具有化学专业知识,且具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基础。

六、考试的内容范围从事化学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七、考试方法期末闭卷笔试占70%,口试占20%,平时占10%。

八、对试题的要求1.题型比例客观性试题约占50%,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概念题等。

主观性试题约占50%,包括简答题、论述题等。

2.难度等级分为较易、中等、较难三个等级,大致比例为20:60:20。

九、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教材:《化学教学论》,刘知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各种有关化学教育的书刊等。

十、考试的具体内容第一章绪论知识点:1.本课程开设的时间2.本课程开设目的、任务3.本课程的特点4.本课程的结构考核目标知识:本课程开设的时间;开设的目的、任务;本课程的特点。

第二章中学化学学习论知识点:1.学习的类型2.中学化学学习中的迁移3.练习4.影响学习的因素5.中学化学的学习原则、方法考核目标:知识:学习的一般分类、学习的方式、迁移、迁移的分类、迁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过程、练习、中学化学学习的水平。

理解:化学学习的类型与过程、影响迁移的因素、练习的方法、中学化学学习的原则、方法。

简单应用:布卢姆对学习类型的分类、促进迁移的方法。

综合应用:奥苏伯尔对学习类型的分类、影响学习的因素。

第三章逻辑思维方法和科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知识点:1.逻辑思维方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2.科学方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考核目标:知识:类比、演绎、实验和实验条件控制的方法、资料和事实的处理方法、科学抽象方法、模型方法、假说方法。

理解:比较、分类、归纳。

简单应用:分类的应用、演绎的应用、观察方法。

综合应用:比较的应用、归纳的应用。

(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章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与方式

(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章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与方式

2.认知同化理论
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经验存在着三种关系:

当学生原有的知识 经验在包容程度和 概括水平上高于新 知识时,原有知识 是上位的,新知识 是原有知识的下位 知识。

当新知识在包容和 概括程度上高于原 有的知识经验时, 新知识是原有知识 经验的上位概念, 这时新知识的学习 称为上位学习,它 是一种注重归纳方 法的学习。
(二)化学实验能力 (三)化学记忆能力
四、认知风格
• 当我们的教学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风格时,学 生就容易理解。当学生不能很好掌握所教内容 时,其原因有可能是学生的认知风格与教师的 教学思路不匹配。这时不妨换一种讲解思路, 比如将整体型思路换成序列型思路,将言语型 描述换成表象型表征,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与教 师的思维达成共振和一致,化解教学难点。
第二章
第五初节 中读化书与学笔方学记式习过程
第一节
认识学习过程
一、学习过程
关于学习过程的相关理论,即学习论,流派众 多,这里介绍的是被中学化学老师广为熟知的三 种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 受外在的知 (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其一是学生对当前 信息的理解是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超越所提供的新信 息而进行的建构;其二是对已有知识经验的运用不是简单 的提取和套用,还需要依据具体实例对已有经验作出适当 的调整和改造。 (3)学生的建构是多元化的,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 物的理解, 不同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学生之间的合作可以 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提高的需要而产生 的认可需要而产生
的自我提高内驱力。 的附属内驱力。这

化学教学论ppt课件

化学教学论ppt课件
方法
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行动研究、反思实践等,通过 这些方法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化学教育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意义
化学教育研究有助于推动化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化 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方法
化学教育研究的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案例研究等,通过这 些方法揭示化学教育教学的本质和规律,为化学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古代的化学教育主要 寓于自然哲学之中, 缺乏独立的学科体系 。
形成阶段
近代以来,随着化学 科学的发展和化学教 育的普及,化学教学 论逐渐形成并发展。
发展阶段
20世纪以来,化学教 学论经历了从经验总 结到理论构建的发展 过程,形成了较为完 善的学科体系。
深化阶段
当前,化学教学论正 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 遇,需要进一步深化 研究,探索新的教学 模式和方法。
化学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观察法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等进行评价。
测验法
通过笔试、口试等方式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化学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的看 法和意见。
化学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统计分析技术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评价数据进行 处理和分析,得出客观的评价结 果。
04
化学学习理论与学习方式
化学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01
02
03
知识建构观
化学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 构化学知识的过程,强调 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
社会互动观
化学学习是社会互动的过 程,学习者在与他人、环 境的互动中建构和理解化 学知识。
情境认知观

化学学习理论与实践课件

化学学习理论与实践课件
(2)表现在对自己以及教师、同学和集体的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有 虚心或骄傲、自负;自尊、自信或自卑;严于律己或放任自己;关心他人、 关心集体或自私自利;喜欢交流、讨论或不喜欢交流,讨论;喜欢合作或 不爱合作等等。
(3)意志特征。表现为意志的自觉性、自制性、果断性和坚毅性等。
(4)情绪特征。表现为受情绪感染、支配的程度;情绪受意志控制的程度; 情绪反应的快慢、表现的强弱;情绪的稳定性、持久性;主导性境等等。
情绪:带有冲动性、有较明显的外部表现、强度较大的情感 通常称为情绪。
两者区别:情绪表现一般不稳定,带有情境性。当某种情境 消失时,情绪立即随之减弱或消失。情感与情绪相比,较为 稳定,是比较本质的东西,是人对现实事物的比较稳定的态 度。
2.情感对化学学习的影响: (1)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 (2)调控化学学习活动,影响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3)影响化学学习能力的发挥和化学学习方法的效用 (4)影响学习者的思想情操、心理品质和全面发展
维持系统 主要由情感、情绪、意志等因素组成,具有维 持、调节、稳定、增力等作用
定型系统 主要由气质、性格、认知风格等因素组成,形 成学习主体在化学学习方面的个性特征
引导系统
主要由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因素组 成,在最高层次上指导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在化学学习中发挥作用,是高级调节系统
(一)化学学习需要 1.在化学学习中,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主要有: (1)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需要
图表 1初中生各种化学学习动机的比较
(2)重点中学和一般中学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差别主要是崇 高理想动机和义务动机水平不同。
(3)学生性别、家长职业对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形成没有显 著影响,但化学教师却有较显著的影响。

化学教学论第二章PPT课件

化学教学论第二章PPT课件
围绕核心问题和关键概念,组织相关的教学 内容。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化学原理和应用,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02
01
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化 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04
03
教学内容的优化
A
更新教学内容
及时关注化学学科的最新发展,更新教学内容 ,保持与时俱进。
整合教学资源
优点
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 交流与合作。
缺点
讨论过程可能偏离主题,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和调控。
应用策略
选择合适的讨论主题,确保学生有话可说;营造宽松的讨 论氛围,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及时总结讨论结果,引 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方法 ,包括PPT、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化学实践活动, 如化学竞赛、科研项目等,提高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联系生活实际
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 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 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践意 识。
创新性原则
1 2 3
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教学内容也应不 断更新和完善,及时引入新的科研成果和前沿知 识。
案例三
03
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其动手
能力和实验技能。
大学化学教学实践案例
案例一
无机化学教学实践。通过讲解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掌握 无机化学知识体系。
案例二
有机化学教学实践。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探究有机化学 中的反应机理和合成方法。

大一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大一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大一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个必修的学科。

在大一的化学课程中,第二章是一个重要的章节,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子结构。

下面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对大家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一、化学的概念和分类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包括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个方面。

无机化学主要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如无机酸、无机盐等;有机化学则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组成、性质和变化。

二、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表示法的一种形式,在方程式中,反应物位于左边,生成物位于右边。

化学计量是指在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通过化学计量,可以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进而推导出它们的质量比例。

三、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它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元素和化合物都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四、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则绕核运动。

质子的电荷为正,中子的电荷为零,电子的电荷为负。

根据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元素可以分为不同的同位素。

五、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由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组成的一种表格。

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看出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趋势。

元素周期表按照周期数和主族进行划分,不同周期和主族的元素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价态。

六、化学键和分子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与化学键的种类和强度有关。

七、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

氧化是指一个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一个物质获得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一个重要的反应类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高二化学各章节的学习方法:化学创造学习

高二化学各章节的学习方法:化学创造学习

高二化学各章节的学习方法:化学创造学习引言化学作为一门复杂的学科,对于高中生而言,常常被认为是一门难以理解的学科之一。

然而,通过采用创造性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高二化学各章节的学习方法,特别聚焦于化学创造学习方法。

什么是化学创造学习?化学创造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积极参与和实际操作的学习方法。

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原理和现象。

这种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思维。

化学创造学习方法在高二化学各章节中的应用第一章: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基础,通过化学创造学习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地探索各种化学反应,并通过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推断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此外,学生还可以设计自己的实验来验证和观察不同反应条件下的结果,并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的变化。

第二章:化学键和化合物的性质在学习化学键和化合物的性质时,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模拟实验的方式,研究不同种类和结构的化合物的性质,并观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学生可以使用化学创造学习方法,设计实验来探索化合物的性质,并通过结果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第三章: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类的学习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类时,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模拟实验,深入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性质。

通过使用化学创造学习方法,学生可以设计实验来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变化,并进一步理解盐类的性质和应用。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时,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研究不同物质的氧化还原性质,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推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机制。

通过采用化学创造学习方法,学生可以设计实验来观察和验证氧化还原反应的变化,并探索电化学的应用和原理。

第五章: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在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时,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推断有机反应的机理。

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学知识与化学学习原则

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学知识与化学学习原则

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学知识与化学学习原则引言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必修二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注的是碳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

有机化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内容繁多、复杂。

因此,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有机化学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学习原则。

本文将从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出发,介绍高中化学必修二中的有机化学知识和一些有机化学学习的原则。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机化学研究的是碳元素化合物,包括碳与氢、氧、氮等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碳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是因为碳元素具有四个价电子,可以形成多个共价键,且能与不同的元素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

有机化合物通常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是生物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机化学的核心原理之一是碳元素的四价性。

根据碳元素的四价性,我们可以预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在有机化学中,我们通常使用结构公式来表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其中包括线性结构、分支结构、环状结构等。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其结构有关,通过对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预测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二中的有机化学知识烃类烃类是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根据烃类分子中碳原子间的连接方式,可以将烃类分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两类。

•饱和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只有单键。

–菌类: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并且分子中只有一个碳原子。

–烷烃: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并且分子中有多个碳原子。

•不饱和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有多重键。

–烯烃:分子中有一个碳碳双键。

–炔烃:分子中有一个碳碳三键。

卤代烃卤代烃是由烃类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而成的化合物。

卤代烃可以分为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等。

醇类醇类是含有羟基(-OH)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

醇类可以按照羟基所连接的碳原子数目进行命名。

•一元醇:羟基连接在一元碳上。

•二元醇:羟基连接在二元碳上。

•多元醇:羟基连接在多元碳上。

醛类和酮类醛类和酮类是含有羰基(>C=O)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章_化学课程论

第二章_化学课程论

“必修+选修”是最常见的课程模式。
中国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必修/选修模式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验基础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必修 模块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化学 1
化学 2
选修 模块
化 学 与 生 活
化 学 与 技 术
化 学 反 应 原 理
有 机 化 学 基 础
物 质 结 构 与 性 质
69.8
25.2 19 13.5 13.2




有69.8%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 35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关于学生作业的调查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84.3
41.1 17.9 6.4 4.6 3.7 3.5
为主 与思考 理信息 习讨论 性作业 文报告 记忆 读书 习 集整 小组学 实践 撰写论 练 搜
校长与教师认为教材中体现得较好的目标(%)
教材中体现得较好的目标 基础知识与技能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长(%) 74 46 19 17 15
教师(%)
62 33 17 12 11 8 3
政治信念
动手能力
公德
美的感受与技能 劳动态度与技能
3
3 3 2
自主创造 搜集利用信息 健康
4
4 3
29
1
教师之间经常谈论的教学话题
孔颖达:“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
也”。
朱喜:“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
大作功夫”。
3
2.课程的含义及其制约因素
狭义课程
课程标准
狭义课程
教科书
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中学化学学习论(精)

中学化学学习论(精)

② 概念同化 ⅰ 定义:是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学习者利
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来理解新概念。 属于典型的接受学习
ⅱ 特点 在教学中相当多的概念是以此种方式形成的 形式的概念更为精确
ⅲ 学习模式 a. 搞清与新概念有关的旧知识的意义
b. 搞清几个概念的联合的意义
c. 建立新的概念 d. 分化新旧概念 e. 将新的概念固定在原有知识结构中的适当位置
通过复习、联系是知识得 到巩固
2、化学技能学习
智力技能 (1)分类
操作能力
化学用语的使用、化学计算、 记笔记、写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操作,分子模型的 装化
(2) 过程
① 认知阶段 讲解、示范
了解要领
② 分解阶段 分步、分次
③ 定位阶段 定位规范 ④ 自动化阶段 多次实验
熟练 自动化
3、解决化学问题学习
题的能力。
4、分析:区分和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 (1)分析成分 (2)分析相互关系 (3)分析组合的原理 5、综合:把零散的知识结合在一起,解决较为
复杂的问题 。 (1)产生一个计划 (2)产生一种独特的信息 (3)引出一组抽象的关系
6、评价:学习者根据己有的知识,能根据内部的目 标或依据进行判断或根据外部的标准或依 据来进行判断。
(二)应用 分析习题、设计习题、分析学生学习水平。 (三)说明 1、第一级目标 记忆力、另外五级与其它能力有关 2、前三级目标简单,但不一定容易 3、分类有时有争议
三、奥苏伯尔对学习类型的分类
(一)分类:
根据学习进 接受学习 行的方式 发现学习
学习
代表学习 概念形成 有意义学习 概念学习
概念同化
根据学习内容
产生的原因: (1)知识本身的限制 (2) 学生缺乏自我批判的精神,满足于事实的记忆;

化学学习论

化学学习论

化学学习论一、自主学习的方法及对化学课堂教学的启示(1)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a: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b:对自己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c:对自己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反馈性、调节性、迁移性、有效性等特征。

(2)自主学习:强调个体独立、主动、自觉、自我负责的学习,强调对学习的自我定向、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与被动学习相对。

(3)首先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如果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就鼓励个体开展探究性学习;如果个体研究还不足以解决问题,就开展小组或集体合作的探究学习,直至把问题解决(可以试一试)。

(4)自主学习能促进学习成绩,可能与它能够促进个体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有关。

其次,自主学习是发展天才能力的需要。

天才儿童喜欢个别化的学习,喜欢老师对自己的学习较少监控,能够意识并弥补自己的错误。

2、自主学习的方法及对化学课堂教学的启示(1)、确定学习目标学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学习应达到什么标准,以及如何达到这些标准。

(2)、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制定了学习目标和编写自学提纲后,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提纲的要求对课本进行自主学习。

(3)、自学检查自学检查的目的是检验学生自学课本或自学提纲的情况,为组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重点讲解做准备。

自学检查的关键是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

因此主要涉及到如下内容:①学生的学习目标哪些已经完成,哪些没有完成?(练习正确与否?)②如学习目标没有达到,有几种表现形式?③学生没有达到学习目标的原因何在?④差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困难在哪里?(4)、组织讨论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讨论一般从讲义练习题着手为好,判断谁对谁错,学生就有话可说。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讨论习题做对的道理以及做错的原因。

一般说来,正确运用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策略才能做对练习题。

容易作错的地方,也就是学生困难的地方。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知识点

第三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冰心《冰心》1、反应熵变与反应进行方向(1)熵:物质的一个状态函数,用来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符号为S。

单位:J··。

(2)体系趋向于有序转变为无序,导致体系的熵增加,这叫做熵增原理,也是反应方向的判断依据。

(3)同一物质,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固态时最小。

即S(g)>S (l)>S(s)(4)方程式中气体计量数增大的方向就是熵增的方向。

2、反应方向判断依据在温度。

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判断依据为:反应能自发进行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注意:(1)为负,为正时,任何温度反应都能自发进行(2)为正,为负时,任务温度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习题一】(2018春•集宁区校级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熵增大的反应一定可自发进行B.熵减小的反应一定可自发进行C.△H<0的反应可能自发进行D.△H>0的反应不可能自发进行【考点】焓变和熵变.【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化学反应是否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S<0;【解答】解:A、熵增大△S>0,当△H>0的反应,在低温下可能是非自发进行;在高温下可以是自发进行,故A错误;B、熵减小的反应△S<0,当△H>0的反应,一定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故B错误;C、△H<0的反应,△S>0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故C正确;D、△H>0的反应,△S>0,高温下反应可能自发进行,故D错误;故选:C。

【习题二】(2017秋•平顶山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B.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C.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由于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D.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考点】焓变和熵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H-T△S<0的反应能够自发进行,△H-T△S>0的反应不能够自发进行,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决定于焓变和熵变两个因素,缺一不可,据此分析.【解答】解:△H-T△S<0的反应能够自发进行,△H-T△S>0的反应不能够自发进行,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决定于焓变和熵变两个因素,缺一不可,A、放热的熵减的反应在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故A错误;B、自发反应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够实现,故B正确;C、反能否自发进行,决定于焓变和熵变两个因素,缺一不可,故C错误;D、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决定于焓变和熵变两个因素,缺一不可,故D错误;故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化学学习或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与局限性
答:仅就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在化学学习或教学中的作用。

斯金纳对学习过程的解释与巴甫洛夫和华生是一致的,认为学习是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的过程。

不同的是,他把学习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关于“强化”,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积极的行为,比如认真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教师都可以通过语言鼓励或者物质鼓励等正强化方式予以肯定,并使这种行为得以延续。

而不好的行为,比如懒散,上课违纪,不交作业,可以采取小的惩罚方式使这种行为得以结束。

关于“强化的安排”,可分为连续强化,即每一次正确反应之后都给予强化,间歇强化,即并不是每一次正确反应之后都给予强化。

一、对习得速度的影响,一般来说,如果最初学习时予以连续强化的话,习得的速度就会比较快些。

如果最初学习时使用间歇强化,学习就会困难些,速度也就慢些。

比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时,争取步骤是:“写、拆、删、查”,按照这四个步骤依次专项训练,最后把四个步骤连贯起来,学习效果最好。

二、对消退速度的影响。

一般而言,首先连续强化安排比间歇强化安排习得的速度要快一些,但在不给强化后,导致消退的速度也会更快一些。

其次,固定强化安排比变化强化安排引起的习得速度要快些,但在没有强化时,引起的消退速度也更快些。

最后,在比例模型安排中强化次数与反应次数的比例高,反应速度要比比例低快些,但在不给强化后,消退速度相应地也要快一些。

如离子反应书写原则的掌握,在新课学习时,通过强化训练,学生书写原则已很熟悉,下次上课时,学生写离子方程式时会发现学生遗忘程度大于电解质概念的遗忘程度。

斯金纳在桑代克的效果律和巴甫洛夫的强化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强化学说,使强化理论能够解释人的许多态度和行为。

从本质上说,斯金纳企图用操作性强化理论来解释人类所有的学习行为,认为只要分析强化的效果并依此设计控制强化程序,就可以塑造和去除人的任何行为,这未免使人怀疑这一结论的合理性了。

“因为人的认识与情感,思维与行动、个性特征与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复杂性和微妙性程序,决非用‘强化物’这把‘万能钥匙’所能开启的。


瑕不掩瑜,斯金纳经过延伸和发展而构建的强化程序早已被承认并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社会情境,如心理治疗、问题儿童的处理、课堂管理等方面,斯金纳用操作性条件作用解释了人类所有学习包括行为动作、学术活动和社会关系等。

强化理论尤其对学校教育中促使学生行为的变化与改善方面价值更大,它能指导我们恰当地运用奖励和惩罚,正确地培养和矫正学生的道德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