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

合集下载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完整课件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完整课件

新生儿期心理发展特点
无条件反射
新生儿具有一些与生俱来 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 射、抓握反射等。
感知觉发展
新生儿的感知觉进一步发 展,能够通过视觉、听觉、 触觉等感知外界事物。
情绪表达
新生儿能够通过面部表情、 声音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 绪状态。
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 遗传因素:遗传基因对胎儿和新生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父母的心理特质可能遗传给孩子。 • 环境因素:母体内的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都会对胎儿和新生儿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 营养因素:母体在孕期的营养状况对胎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胎儿发育迟缓。 • 干预措施:提供适宜的环境刺激、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进行科学的胎教和早教等,有助于促进胎儿和新生儿心理发展。
参考书目
《儿童发展心理学》、《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成年发展心理学》等。
02
胎儿期与新生儿期心理发展
胎儿期心理发展特点
01
02
03
感知觉发展
胎儿在母体内便开始发展 感知觉,如听觉、触觉等, 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记忆能力
胎儿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 能够记住在母体内经历的 刺激和事件。
情感发展
胎儿能够感受到母体的情 绪变化,并对此作出相应 的反应。
情感复杂性的增加
随着生活经历和人生阅历的丰富,中年人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复杂 和深沉。
对自我和生活的重新审视
中年人开始对自我和生活进行重新审视,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寻求更深层次的心理满足。
中年危机及其应对方法
寻求社会支持
自我反思与心理调适
通过自我反思和心理调适,重新 认识自我和生活,寻找新的生活 目标和意义。
认知变化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1.生理发展:生理发展是指身体各系统和器官在婴儿期到成年期逐渐成熟和发展的过程。

这包括身高、体重、大脑发育、性征和运动技巧等方面的发展。

2.感知和认知: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关系到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理解和思考能力。

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就能感知和识别声音,并逐渐发展出对颜色、形状和物体的认知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也逐渐提高。

3.社会和情感发展:社会和情感发展主要关注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体验的变化。

婴儿最初对社交互动和情感表达还比较原始,随着成长,他们能够建立亲密的关系、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4.语言和交流发展:语言和交流发展是指个体从简单的声音和手势表达到能够使用语言来交流和理解的过程。

婴儿从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发展出语言的能力,逐渐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

5.性别和身份发展:性别和身份发展是指个体对自己性别和性别角色的认同和理解。

儿童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随着成长,他们逐渐形成性别角色和性别身份。

6.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发展心理学着重研究遗传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的种族、性别、身高等特征,而环境因素则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文化和生活经历等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7.受众和个体差异: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变化和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发展轨迹,因此个体之间可能在发展速度、认知能力、社交技能等方面存在差异。

8.社会化和身份认同: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和适应规范、价值观和社会角色的过程。

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

9.网络和数字时代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儿童和青少年在网络和数字世界中的发展也成为研究的重点。

研究者关注个体在网络中的人际交往、学习和社交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发展。

10.跨文化发展:跨文化发展研究关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个体发展的异同。

研究者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数据和文化差异,来分析文化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概述

发展心理学概述

一、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科学。

发展心理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①动物心理学,又叫比较心理学;②民族心理学;③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即个体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是个体从受精卵到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具体地说,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1)两个主要部分:①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②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等。

人格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

(2)四个有关的方面: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①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②生理因素的发展;③动作和活动的发展;④言语的发展。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毕生发展现象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个体从受精卵到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的实践服务。

具体而言:描述个体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揭示和测量个别差异;揭示个体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提出指导个体发展的具体方法等。

(三)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有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者根据研究的时间、范围、被试、研究人员以及研究设备等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

主要的研究方法如下:1.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优点:同时研究较大样本,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样本,成本低,费用少。

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不同年龄儿童心理的发展水平。

缺点:缺少系统连续性,不能揭示同一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难以确定因果关系;取样程序较复杂。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过程中心理发展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儿童的同伴关系:是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儿童之间特别是同龄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它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

3、依恋:婴儿与主要抚养着(通常是母亲)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4、性别认同: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或者女的认知和接受,即理解性别。

5、社会化: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

6、年龄特征: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或本质特征(表示有一定的性质)。

7、角色采择: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

8、学习障碍:是指一个异质群体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运用上有明显的困难和障碍。

9、爱情:男女间一方对另一方所产生的爱慕恋念的感情10、心理发展: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步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1、简述婴儿依恋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到3个月)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个月到6个月)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到2岁)第四阶段,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2、简述幼儿同伴关系/交往的作用:首先,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其次,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再者,同伴还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此外,同伴还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个来源。

3、小学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1)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

儿童逐步减轻对他人评价的依赖性,独立地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在不断发展。

(2)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3)小学儿童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值得注意的是,直到小学高年级,儿童进行抽象评价和内心世界的评价的仍然不多。

发展心理学概述

发展心理学概述

发展心理学概述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发展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心理发展。

个体从出生到衰亡整个过程的心理发展,这是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范围。

2.心理发展的性质(1)心理发展的整体性(2)心理发展的社会性(3)心理发展的活动性(4)心理发展的规律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两个加速期(婴幼儿期,少年期)3.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1)描述(2)解释(3)预测(4)控制4.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发展的过程,简称发展性(心理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特点。

5.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1)横向研究: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又称为横向比较研究。

(2)纵向研究: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设计方式,也称为纵向跟踪研究。

(3)纵横交叉研究:先横向再纵向6.心理发展的动因(1)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高尔顿):心理发展是受遗传因素决定的,环境(包括教育)只起一个引发的作用,最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因素的自我显现而已。

(2)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华生):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否认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3)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二因素论):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两者是各自孤立存在的因素。

(4)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的;榜样示范作用和观察模仿学习在发展心理学中得到广泛认同。

(5)文化历史论(维果茨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由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决定的;心理的实质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701)维果茨基将心理机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类是高级心理机能。

2)对心理机能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标志归纳为四个指标:一是随意化,二是概括-抽象化,三是整体化,四是个性化。

发展心理学概述

发展心理学概述

发展心理学概述引言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不同阶段的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学科。

它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儿童发展、青少年发展、成年发展和老年发展等。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生理、认知、情感、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本文将概述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实践应用。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在时间上的变化,主要研究人类从婴儿期到成年期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发展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包括:1. 发展发展是指个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所经历的变化。

发展可以分为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了解这些发展过程中的模式和机制。

2. 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着连续性和阶段性的两种观点。

连续性观点认为发展是平稳和连续的过程,个体在不同阶段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而阶段性观点认为发展是由一系列离散的阶段所组成的,每个阶段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

3. 自然与社会因素发展心理学研究中认为发展是由自然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自然因素包括基因、生理发育和生物学过程,而社会因素则包括家庭、学校、同伴和文化等环境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主要依据一些基本理论来解释和预测个体的发展。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理论: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理论认为孩子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

他提出了四个发展阶段: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这一理论对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2. 爱因斯坦的社会发展理论爱因斯坦的理论强调了社会互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他提出了“近发展区域”这个概念,指出个体在与能力比自己强的人互动时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3.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理论认为人的认知发展是通过社会和文化交互来实现的,个体通过与更有经验的人互动,逐渐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发展心理学的实践应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有着广泛的实践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婴幼儿教育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为婴幼儿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发展心理学,又叫年龄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的年龄特征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过程)的发展的年龄特征(认知年龄特征),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社会性年龄特征),如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

2、发展心理学涉及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①关于遗传和环境(含教育)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②关于心理发展的外因和内因问题;③关于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即连续性和阶段性);④关键期(受洛伦兹的“印刻现象”的启发)。

3、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82年,德国普莱尔《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

4、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被称为“青少年之父”。

5、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最先提出要追求人的心理发展全貌,而不是满足于孤立地研究儿童心理,并与1927年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1、佛洛依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把力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器期(3~6岁),这一早期的亲子依恋被佛洛依德描述为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因此这一时期又叫恋母情结的阶段;潜伏期(6~11岁);青春期(11岁或13岁开始),又称心理断乳期,女孩约从11岁,男孩约从13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人格渐成说):在《儿童期与社会》这本书里,他提出了人的八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建立了自己的发展理论。

第一阶段为婴儿期,是从出生到2岁,其发展任务是基本信任对不信任;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从2岁到4岁,自主对羞怯、疑虑;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从4岁到7岁,主动性内疚感;第四阶段为学龄期,从7岁到12岁,勤奋对自我;第五阶段为青年期,从12岁到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从18岁到25岁,亲密对孤独;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从25岁到50岁,繁殖对停滞;第八阶段为老年期(成年晚期),从50岁到死亡,自我综合对绝望。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一、发展心理学概述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生命开始到死亡过程中心理发展变化的一门科学。

它主要研究从生命的诞生到死亡,人类的行为、思维、感情、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规律。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变化,同时也涉及到成人和老年人的变化。

二、发展心理学的意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于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人的成长过程,了解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把握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变化和转折点,以便更好地促进个体健康成长。

同时,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也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指导,尤其是对教育、医疗、社会工作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发展心理学的里程碑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孩子的认知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孩子的认知发展经历了从直觉到逻辑思维的发展历程,最终达到成熟的逻辑思维阶段。

2. 弗洛伊德的精神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和欲望决定了人的行为,这些欲望和冲动可以被内化为人格的一部分,从而构成了个性和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层次分为基本生理需求层次、安全需求层次、社交需求层次、尊重需求层次和自我实现需求层次,这些需求的满足是人成功和幸福的关键。

四、如何促进个体的发展1. 丰富的学习体验孩子的认知和行为能力是通过学习和体验获得的。

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体验,带领孩子了解世界,在不断的探索中发展自己的认知和情感能力。

2. 关注个体差异每个人的发展都是独特和个性化的,需要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3. 建立正面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个体的发展,并帮助个体建立自信心和价值观。

教育者、家长和朋友等人际关系的搭建对于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塑造积极的生活态度积极的生活态度可以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支持,帮助个体建立自我认知和信仰,使其更好地适应生活并实现自己的梦想。

通过培养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个体可以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从婴儿期到老年期发展演变的学科,旨在揭示人类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发展规律。

它涉及广泛的领域,如儿童心理、社会心理、教育心理、老年心理等。

不断地探索和了解心理发展规律,从而为社会、家庭、教育等方面提供相应的依据,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必备学科之一。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在揭示人类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发展规律方面,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婴儿期及早期发展婴儿期及早期发展是发展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主要关注婴幼儿的认知和语言、感知和运动、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规律。

比如,在认知领域,研究婴儿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受信息的处理、表达和记忆能力的发展;在语言方面,研究婴幼儿语言掌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发展规律。

2. 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揭示现代教育中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为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例如,研究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等方面的问题。

3. 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是指在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对外界环境从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逐渐适应和规范化的过程。

因此,社会发展也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例如,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发展规律,分析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探索人与群体互动的内在机制等。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是一门非常繁琐、复杂的学科,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常规性观察常规性观察指的是通过对儿童的自发行为进行观察,对儿童的认知、语言、情感和社会行为方面的发展变化进行记录和分析。

常规性观察一般利用观察、实验和问卷调查等方法,重视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2.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又被称为实验室研究,它是一种有目的的控制变量的方法,科学家或研究团队会将儿童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设定实验和对照变量来研究某个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第一篇: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的心理发展。

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个体心理发展规律。

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1.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心理发展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察,也叫追踪研究。

纵向研究是了解心理在时间上的实际变化。

2.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

3.纵向与横断相结合的研究。

3、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访谈法和临床法4、传统的气质类型划分: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5、少年期心理发展特征: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这个年龄阶段,大体相当于初中时期。

由于这个期间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

其主要特点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成熟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

6、少年期出现的心理矛盾现象有: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2.心理断乳与希望在精神上得到父母的支持和保护的矛盾;3.心理闭锁性与需要理解、交流的矛盾;4.要求独立自主与依赖之间的矛盾;5.自以为是与常常出现自卑感之间的矛盾等。

由于心身发展上的不平衡,少期儿童会感受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顺利解决,或者较长期间承受困扰,就可能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行为表现等方面出现种种问题,甚至容易出现某些心身症状。

如支气管喘息、心脏神经症、肠道运动失调、神经性食欲不振、不安神经症、强迫神经症、口吃以及厌学、失足行为乃至自杀等。

7、反抗期:儿童在反抗期中的反抗,主要是指依赖与自主之间的纠葛,以及由于对立而造成的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

这种状态的延续阶段就是反抗期。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概念与性质:三个方面一一种系、种族、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四个性质——整体性、社会性、活动性、规律性。

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性包括: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既有个性也有共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两个发展加速期)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横向、纵向、纵横交叉研究设计,心理发展的动因包括:、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一一遗传决定论人的能力得自遗传。

创始人:高尔顿研究方法:谱系调查法•“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1•心理发展是受遗传因素决定的。

2•心理发展过程只是这些先天因素的自然显现。

3环境(包括教育)只起一个引发的作用,最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因素的自我显现而已。

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一一环境决定论。

论创始人:华生1•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2.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3.否认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三、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一一二因素论1•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2.把遗传和环境视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同等成分;看作是两种各自孤立存在的因素3.企图揭示各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

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一一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1.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的。

2.学习的方式?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3.榜样示范作用和观察模仿学习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一一文化一历史理论创立柠:崔只校前苏段】1.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由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决定的。

2•心理的实质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以个体的发育成熟为前提、要以一定的心理机能发展为条件。

六、认知发展论-皮亚杰1.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2.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3. 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 ALPSYCHOLOGY,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广义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指个体发展心理学,即研究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各个时期的心理现象,按年龄阶段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分支。

1简介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描述心理发展现象,揭示心理发展规律。

心理发展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方面,广义的心理发展是指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的心理发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对象是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这些年龄阶段包含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等时期。

[1]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而言:心理发展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包括动物心理学或称做比较心理学)、心理的种族发展(包括民族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等)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而言:心理发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日语作“发达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之一。

主要是研究人类随着年龄的增长时在发展过程的心理转变。

这当中包括了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差异、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以及当儿童有心理障碍时应当如何处理。

心理学考研大纲——发展心理学

心理学考研大纲——发展心理学

一、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1.横断设计2.纵向设计3.聚合交叉设计4.双生子设计(三)发展心理学的历史l.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 2.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l.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3.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5. 生态系统理论(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1.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4.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三、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 (一)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1.遗传与基因2.生命的开始(二)胎儿的发展与先天素质1.胎儿的发育2.新生儿反射四、婴儿心理发展(一) 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婴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二) 婴儿动的发展1.动作发展的规律2.动作发展的顺序3.影响动作发展的因素(三) 婴儿言语的发展1. 言语发展理论2. 词汇的获得3. 语法的获得(四) 婴儿心理过程的发展1.婴儿感觉的发展2.婴儿知觉的发展(五)婴儿气质的发展1.婴儿气质类型学说2.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六)婴儿社会性的发展1.婴儿的情绪发展2.婴儿的依恋3.早期同伴交往五、幼儿心理发展(一)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幼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二)幼儿的游戏1.游戏理论2.游戏种类及其发展(三)幼儿言语的发展1.词汇的发展2.句子的发展3.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四)幼儿认知的发展1.记忆的发展2.思维的发展3. 心理理论(五)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1.幼儿道德认知发展2.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3.性别角色的社会化4.同伴关系六、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一) 童年期儿童的学习(二) 童年期儿童言语的发展1.书面言语的发展2.内部言语的发展(三)童年期儿童认知的发展1.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2.元认知及其发展(四)童年期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1.自我意识发展2.社会认知与交往技能3.道德发展七、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一) 生理发育l.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2.第二性征与性成熟(二)认知发展l.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2.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三)自我发展1.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 2.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四)社会性发展1.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2.反社会行为(五)情绪1.青少年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2.常见情绪困扰八、成年期心理发展(一)成人期发展任务理论(二)认知发展1.成人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 2.认知老化的主要理论(三)人格发展l.自我发展理论2.稳定性与可变性(四)临终心理。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D.velopment Pscychology〕心理学分支学科之一。

是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系统研究是指从种系的角度或动物演化的过程来研究,也就是研究动物心理如何值化到人的心理.人的心理又如何从原始人的心理演化到现代人的心理。

这方面的学科研究有动物心理学或称比较心理学。

个体研究一般指从人类个体的胚胎期开始一直到衰老的全过程,探讨个体心理如何从简单、低级的水平向复杂、高级的水平发展的规律。

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就是研究这一过程中各阶段的学科。

简章之,发展心理学的目标主要是两个:一是了解人类发展中共同的心理规律和各年龄阶段所具有的独特的心理规律;二是对发展的规律性和由年龄差异引起的心理差异作出解释。

从本义上来说,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体整个一生中行为变化的,虽然在逻辑上应当把重点均匀地放在生命的所有各个阶段的发展上,但长期以来大多数研究主要针对婴儿与儿童、因此,有种看法认为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即指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历史回忆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W.普赖尔出版了《儿童立心理》一书,以观察和描述的方法系统地描述了儿童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开了发展心理学研究之先河,系统的发展心理学研究始于本世纪初。

美国心理学家G.S.霍尔可称为儿童心理科学研究的真正半边天奠基人。

他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首次运用新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对儿用的行为、态度、兴趣作了广泛系统的调查研究,试图了解"儿童心、智"的内容,从而描述发展的程序和速度。

此外,法国的A.比纳为鉴别智能低常儿立创立了智力量表为客观地评定智能个体差异奠定了基础;美国的A.格塞尔对婴幼儿进行长期的观察研究,做出详细记录,制订出婴幼儿发育常模,为鉴定婴幼儿的发育水平提供了依据,行为主义创始J.B.华生根据他的刺激一反应〔S-R〕理论客观地研究了儿童许多行为的形成,提出了"环境决定论"思想,并作了许多情绪方面的条件反射实验。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第一节发展心理学概述第一单元个体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个体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的部分。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人的一生经过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各个阶段;个体的心理在不同阶段之间和各个阶段之内都不断地发展变化。

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个体心理发展规律。

本章内容是狭义的个体发展心理学。

二、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发展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历程。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20世纪中期以前,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被称为儿童心理学。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也经过一个准备和形成的过程.1.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在中世纪时期儿童并未被作为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来对待,只被视为“小大人”。

文艺复兴以后人本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们以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提出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基本教育观念,认为在儿童教育中要以“儿童的天性”为依据,应遵循“自然的法则”的教育思想。

这些教育观念和思想直接推动了对儿童发展和儿童心理特点的研究。

随后,福禄贝尔(P.Forebel)、达尔文等不仅继承了上述思想,还采用观察法、传记法等进行了实际研究,写出了儿童心理学早期的研究成果(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

这些思想和研究都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普莱尔(W.Preyer)。

普莱尔是德国的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他用观察法,跟踪研究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并于1882年发表了他的《儿童心理》一书。

这是第一本较系统的儿童心理学着作,被公认为是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着作。

3.儿童心理学的演变与发展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儿童心理学的问世和演变是与自然科学和社会历史的发展紧密相关的,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诞生之后,西方儿童心理学又经历着一个演变和发展的历程。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年龄特征的研究:1、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或本质特征(表示有一定的性质)。

2、在一定的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可以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3、心理现象是复杂的,所以心理发展既指心理整体的综合发展,又指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

尽管生理、言语、活动、认知和人格的发展存在着内在一致性,但也存在着各自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

诞生:1882年,德国生理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发展: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9世纪后期之前为准备时期;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增新时期。

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有一个演变过程,1、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2、精神分析学派荣格:最早研究成年期心理——成人心理学之父;3、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其研究。

霍林沃斯——最先提出研究人的心理发展全貌,1927年,《发展心理学概论》,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

古迪纳夫——1935《发展心理学》一般认为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为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埃里克森的发展渐成说有着自己的特色,可以说他的发展过程不是一维的纵向发展观——一个阶段不发展,另一个阶段就不能到来,而是多维的,每个阶段实际上不存在发展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的方向问题,即发展方向有好有坏,这种发展的好坏在横向维度上两极之间。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一、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和心理发展阶段说人格结构:1、本我:即原我。

指原始、本能的自己,包括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单选:1. 4个月以后的婴儿对熟悉的人比对不熟悉 的人有更多的微笑,这种笑的反应属于( )。 (A)条件反射性的笑 (B)有选择性的社会微笑 (C)自发性微笑 (D)无选择性的社会微笑 【 答案 】B 多选:2.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包括( (A)上下原则 (B)头尾原则 (C)近远原则 (D)大小原则 )。
青年期
中年期 老年期
17、18岁-35岁
35-60岁 69岁以后
身心成熟、进入社会、恋爱结婚
生理成熟、心理稳定 衰退与毕生发展



单选:1.艾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C)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D)形成角色同一性,避免角色混乱 【 答案 】 C 单选:2.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A)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 (B)能够运用语言符号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 (C)获得了守恒概念 (D)思维具有可逆性 【 答案 】A
两个加速期:1是婴幼期,2少年期(青春发育期)
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
理论
代表 人物
观点 1、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遗传决定论
高尔 顿
2、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 3、环境作用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 1、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环境决定论
华生
2、片面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发展巾的作 用 3、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个性和社会性 发展
发展中的正常现象
多选:1.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 (A)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B)思维的实用性日益突出 (C)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D)二元论思维开始萌芽 【 答案 】 AC

发展心理学(图表)

发展心理学(图表)

发展心理学(图表)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1概述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的科学,它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基础理论学科。

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概念和性质1.心理发展的内涵1)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2)心理的种族发展——民族心理学3)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狭义的心理发展)2.心理发展的性质1)整体性,把握两个要点:a、质的规定性;b、各种心理过程的互动作用2)社会性3)活动性:对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皮亚杰)活动内化过程表现为概括化、言语化、简约化和超越化。

2、特殊性心理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即发展性),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特点二、研究的设计方式1、横向研究设计优点:1)适用性;2)时效性缺点:1)人为联结性;2)组群效应2、纵向研究设计优点:1)系统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2)揭示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缺点:1)时效性差;2)被试容易流失3)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3、纵横交叉研究设计可以将两种设计方式的优缺点取长补短。

三、研究方法的新趋势四种趋势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一、遗传因素论观点及代表人物高尔顿二、环境因素论观点及代表人物华生三、遗传与环境二因素论观点四、社会学习理论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班都拉)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五、社会文化因素论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茨基)心理机能发展的四个指标;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教学的略前性原则及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2个前提和条件)六、主客体相互作用论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是心理发展的源泉(皮亚杰)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主要表现3个;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4个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1、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4个阶段的划分及主要特点P2042、人格发展阶段(埃里克森)8个阶段的划分及主要发展任务及良好人格品质(心理社会危机)第五单元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名词解释6个B—简答5道C—论述2个D—实验设计与程序应用
A
1.P3 发展、发展心理学
发展指的是个体从受孕(父亲的精子与母亲的卵子结合形成新的生命)到死亡的过程中,连续性和系统的变化。

发展心理学:旨在鉴别和解释个体跨时间的连续性和变化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

2.P29 序列设计、微观发生设计
序列设计:在几个月或几年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群的被试进行反复研究的一种设计。

微观发生设计:发展变化发生时,对儿童进行短时间的密集观察,以探查变化出现的原因和过程。

3.P91 行为遗传学
行为遗传学:关于基因型怎样与环境交互作用来决定像智力、人格和心理健康这样的属性的科学研究。

4.P93 遗传力系数
遗传力系数:对一种特质可由遗传因素解释的程度的数字估计,范围在0.00—1.00之间。

5.P361 前语言阶段
前语言阶段:儿童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之前的时期。

6.P364 命名爆炸
婴儿在18—24个月之间,单词的学习速度显著增长,每周可能增加10—20个新
单词,这种词汇量的迅速增长被称为命名爆炸。

7.P397 气质
气质:个体对环境事件的情感和行为反应模式的特征,包括活动水平、易怒性、恐惧性和社交性等方面。

8.P407、P409 陌生人焦虑、分离焦虑
陌生人焦虑:婴幼儿在陌生人接近时表现出的恐惧和戒备反应。

分离焦虑:婴幼儿在同依恋对象分离时表现出来的恐惧和戒备反应。

9.P233 延迟模仿
延迟模仿:模仿过去某个时间点看到的行为的能力。

10.P329 弗林效应
弗林效应:在整个20世纪,人类的智商分数出现了系统性的提高。

11.P483 “青春期时间”效应
“青春期时间”效应:一项研究发现,即那些较晚进入青春期的个体在视觉/空间任务上较那些早熟的个体有更好的表现。

B
1.P62 人类发展研究主题是什么
天性与教养:天性与教养的作用不是绝对的,会因所讨论的具体发展领域的不同而不同。

而且,人类所有的复杂特质,如智力、气质和人格,都是生物遗传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我们不要过多的考虑遗传和环境的对立,而应更多的去考虑二者是如何交织在一起促进人的发展变化的。

主动与被动:这一论题超越了对儿童的自觉选择与行为的考虑,也就是说,只要儿童的任何方面对其所处环境产生了影响时,发展学家就认为他们在发展中是
主动的。

连续性与阶段性:在这个问题上,一端是连续论者,他们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累加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逐渐的、连续的,没有突然的变化。

与此相对的是阶段论者,他们将人的成熟之路描述为一系列突然的变化,每一次都把个体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级的机能水平。

连续性与阶段性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发展变化从本质上说是量变还是质变。

量变是指程度或数量上的变化。

质变是指形态或性质上的变化,个体在一些方面和以前有了质的不同。

连续论者一般认为,个体的发展变化本质上是一种量变的过程,阶段论者则认为发展变化是质变的结果。

阶段论者宣称我们的进步是通过发展阶段完成的,每个阶段都是生命中的独特阶段,以特定的一组能力、情感、动机和行为的整合模式为特征。

发展的整体性:引起发展科学家关注的最后一个话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整体的过程。

即人类发展的不同方面是否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早期观点更倾向于它们不相关联,而现在大多数的科学家采纳整体性的观点,相信发展的各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的。

2.P155 研究婴儿感知觉经验的方法
视觉偏好法:研究者给婴儿同时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一个更感兴趣。

习惯化方法:指的是反复呈现刺激物,使得个体对刺激物越来越熟悉,直到不再对刺激物做出反应。

诱发电位法:给儿童呈现一种刺激,记录他们看到刺激时脑电波的变化。

高振幅吮吸法:让婴儿吮吸一个里面镶嵌有电路的特殊奶嘴,研究者通过分析婴儿吮吸动作,研究他们对被感知环境的反应。

3.P187 神经系统可塑性:经验作用
早期经验在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没有获得适当刺激的神经元将退化,体现了“用进废退”的原则。

可以通过给个体提供一个具有各种各样丰富刺激的环境,来促进未成熟的、具有可塑性的大脑神经元发展。

早期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脑的具体结构。

4.P229 皮亚杰的同化图式?
同化是儿童利用已有的图式——关于这个世界的模式,试图解释新经验的过程。

然而,真正新奇的事物、事件和体验很难用已有图式去解释。

而顺应作为同化的补充,是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来理解新经验的过程。

皮亚杰认为,同化与顺应共同作用,促进认知的发展。

但是,同化和顺应并不总是同时发生,同化那些与已有图式不一致的经验,最终会导致认知冲突,从而促使有机体顺应这些经验。

最终的结果是适应,即认知结构和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

5.P282 模糊痕迹理论
布莱内德和雷纳提出了模糊痕迹理论用来解释心理活动的实质。

他们认为,儿童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存在明显的发展性差异。

模糊痕迹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记忆内容的表征是一个连续体,是从逐字逐句的完全表征到模糊的只保留重要内容的要点表征,后者不包括精细的细节。

该理论指出,简单表征或模糊痕迹并不比完全表征效果差。

模糊痕迹理论在描述儿童信息编码和使用过程中的发展性差异方面是很有启示意义的。

6.P317 三元论,多元智力理论
斯滕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强调智力行为的三个方面,即情境、经验和信息加工技能。

情境成分:斯滕伯格认为聪明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为发生的情境。

他指出,聪明的人能够很好的适应环境,或者去改造环境,使环境适应自己。

经验成分:斯滕伯格认为,从个体对新异任务做出的反应,就可以看出他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问题独特的洞察力。

在日常生活中,经验智力反映的是自动化加工,或是随着练习的增加,个体信息加工效率增长。

总之,三元智力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有关智力特征的观点。

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该理论认为,人至少拥有7种不同的智力,之后,他又推测出了第八种和第九种智力。

他并不认为这九种能力就代表了一个人的全部智力。

每一种能力都是独立存在的,每一种能力都遵循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并且与相应的脑区相联系。

7.P410 依恋安全性的测量
对1—2岁婴儿与其父母和其他照顾者依恋安全性的测量,现在通过的技术是安斯沃斯提出的陌生情境测验。

陌生情境测验包括了8个连续的情境,模拟了:自然情景下,有玩具时照料者/婴儿的互动;暂时和照料者分离,陌生人的进入;重聚。

对儿童在这些场景中的反应——探索行为,对陌生人和分离的反应,尤其是同亲密陪伴者重聚时的反应——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将依恋划分为四种类型:安全型依恋,抗拒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组织混乱/方向混乱型依恋。

8.P449 青少年四种认同水平
认同感混乱:这一类个体对认同问题不做思考或无法解决,对将来的生活方向未能澄清。

认同感早闭:这类个体获得了自我认同感,但是在认同感的获得过程中并未经历在寻求最合适的自己时应该体验的危机。

认同感延缓:这类个体经历了艾里克森所说的认同感危机,正在主动提出生活价值的问题并寻求答案。

认同感达成:获得认同感的个体通过自身的付出,确立了特定的目标、信仰、价值观的承诺,解决了认同问题。

9.P343 创造力因素
创造力代表一种能激发新想法和产生创新性解决方案的能力,所得到的产品不单纯是新颖或者超乎寻常,而且是与情境相适应,并被他人认为是有价值的。

斯滕伯格和陆伯特认为,创造力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或者说是受多重影响的,具体说,是由六种不同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组成的:智力因素,知识,认知风格,个性特征,动机,支持性的环境。

C
P510 控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方法
1.创造非攻击性的环境:创造能将冲突发生的可能性最小化的游戏场所,是减少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对于活动剧烈的游戏要提供充足的空
间,这样有助于减少冲撞、拥挤、牵绊等偶然事件的发生,避免事件升级为敌意冲突。

2.消除攻击的回馈:通过找出并消除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强化性结果,鼓励儿童选择实现个人目标的其他方式,父母和老师可以减少主动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率。

不匹配反应技术,能够迅速增加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并能相应地减少敌意行为。

而如果成人在控制儿童攻击行为的同时,能强化与攻击不相容的合作助人行为,那么隔离技术会成为控制儿童敌意最有效的方法。

3.社会认知干预:那些攻击性高的青少年,特别是反应型攻击水平比较高的青少年,可以从社会认知干预中获益。

这种干预的作用在于:调节其愤怒情绪;提高共情能力和观点采择能力,从而减少对同伴的敌意归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