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我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我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一、引言预算管理是国家财政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国家财政收支管理和资源配置的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财政体制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也不断创新和优化。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形成的,在国家不断推进行政改革的同时,预算管理制度得到了贯彻和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体系构建、特点和优势、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等方面展开探讨。
二、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体系构建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等环节,构建了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
1. 预算编制我国的预算编制是按年度制定的,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的预算编制。
中央预算编制主要由财政部负责,地方预算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财政部门负责,编制标准和程序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
预算编制的过程包括政府部门或单位对自身业务工作的需求、资源预算、政府主管部门的规划方案、上级主管部门的指标等基础上编制预算方案并进行讨论和修改,最终经过审议和批准成为国家的预算。
2. 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是指政府根据预算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实施国家预算的一系列活动,包括预算资金的调配、使用和绩效评价等。
预算执行的主要职能是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保障预算的严格执行。
3. 预算监督预算监督是指对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主要包括财政监督、审计监督、人大监督和社会监督等。
其中,财政监督主要是指财政部门对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审计监督主要是指审计部门对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
以上三个环节构成了我国的预算管理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为我国的预算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
1. 预算制度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在法律之上,预算法、财政法以及其他相关财政法律法规对预算管理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一、单项选择题1.在政治行为中,()追求选票极大化A. 政府部门B. 特殊利益集团C. 投票者D. 政治家2.只以新预算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为依据确定公共收支计划指标,而不考虑以前的公共收支状况的预算编制方法是()A. 单式预算B. 增量预算C. 零基预算D. 复式预算3.按照公共产品受益范围的标准,应由地方政府负责提供的公共产品是()A. 国防B. 消防C. 外交D. 航空4.依据马斯格雷夫的税收划分原则,以下应由地方政府征收的税种是()A. 所得税B. 财产税C. 关税D. 增值税5.美国预算收支起止的有效期限是()A. 1 月1 日—12月31 日B. 当年7 月1日—次年6月30 日C. 当年4 月1 日—次年3月31 日D. 当年10 月1日—次年9月30 日6.以下属于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有()A. 征收个人所得税B.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C. 消除外部性D. 控制货币供应量7.中央政府须承担的支出责任是()A. 国际贸易B. 市政建设C. 公共绿地D. 地方性公共交通8.《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自()年施行A. 1994B. 1995C. 1986D. 19969.《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于()年通过30A. 1994B. 1995C. 1986D. 199610.国家预算的执行机构由()和职能机构组成A. 国务院B. 省政府C. 各级人民政府D. 各级人大11.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是()A. 统一领导B. 分级管理C. 统收统支D.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12.整个国有资产管理重点是()A. 有形资产B. 无形资产C. 经营性国有资产D.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13.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属于()A. 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体制B. 对地方实行多种形式的财政包干体制C. 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D. 以中央集权为主,适当下放财权的体制14.各级预(决)算应由同级()审查批准A. 人民政府B. 财政部门C. 税务部门D. 人民代表大会15.国家预算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是按照下列哪种形式分类的()A. 预算的内容B. 预算的组织形式C. 预算的实施过程D. 预算收支指标16.地方各级政府预算调整的审批机关是()A. 本级财政部门B. 上级财政部门C. 本级人大常委会D. 上级人大常委会17.我国预算收支起止的有效期限是()A. 1 月1 日—12月31 日B. 当年7 月1日—次年6月30 日C. 当年4 月1 日—次年3月31 日D. 当年10 月1日—次年9月30 日18.各级政府应当按本级政府预算支出额的多大比例设置预备费()A. 10%—15%B. 5%—10%C. 3%—5%D. 1%—3%19.下达编制下一年预算草案指示的是()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国务院C. 财政部D. 中国人民银行20.中央决算的审查和批准机关是()A. 财政部B. 国务院C. 全国人大常委D. 全国人大21.预算外资金属于()A. 信贷资金B. 集中性资金C. 单位自有资金D. 财政性资金22.地方各级政府预算草案的批准机关是()A. 本级财政部门B. 本级人大C. 上级人大D. 上级财政部门23.我国预算资金的出纳机构是()A. 财政部门B. 海关C. 税务部门D. 国库24.我国县级以上的国库经理机构一般是()A. 工商银行B. 农业银行C. 中国银行D. 中国人民银行25.具体负责预算组织实施的机关是()A. 税务机关B. 财政部门C. 海关D. 人大常委26.下列资金中属于预算外资金的是()A. 增值税收入B. 国企税后留用资金C. 乡镇自筹资金和统筹资金D. 债务收入27.预算外资金的所有权属于()31A. 单位B. 主管部门C. 财政部门D. 国家28.按国家预算计划指标的确定方法不同,可将国家预算分为增量预算与()A. 单式预算B. 零基预算C. 复式预算D. 绩效预算29.我国预算编报程序实行()A. 一上一下B. 二上一下C. 二上二下D. 三上二下30.国家预算由中央预算和()组成A. 省总预算B. 市总预算C. 自治区总预算D. 地方总预算二、多项选择题(错选、漏选不得分。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内容及其实质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内容及其实质我国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在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过程中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管理原则。
它的内容包括预算编制制度、预算执行制度、预算监督制度以及绩效管理制度等。
其实质是为了保证国家财政收支平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使用效益,以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制度体系。
预算编制制度是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环节之一。
它包括预算编制范围、程序、原则和方法等的规定,并由财政部门负责统一指导和管理。
预算编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的规划和确定、政府债务管理等。
它的目的是确保预算收入规模与支出规模相匹配,实现财政收支的平衡和稳定。
预算执行制度是指预算经过批准后,各部门按照预算数开展财政活动的一系列制度。
它包括预算控制、预算调整、资金管理和支出审批等环节。
预算执行制度的核心是预算控制,即通过控制预算执行进度、执行规模、执行方式等,以确保财政活动与预算计划相一致。
预算调整是指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的预算额度、项目和结构的调整。
预算监督制度是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它包括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检查,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和反馈,以及预算执行责任人的追究。
预算监督制度的核心是审计制度和财政监察制度。
审计制度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确保财政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财政监察制度通过监察机构对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监察,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纪律问题。
绩效管理制度是指将绩效考核与财政预算相结合,通过对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推动干部队伍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它包括预算绩效指标的确定和评价体系的建立。
绩效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具有指导性和激励性的绩效评价体系,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财政使用效益。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实现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使用。
通过对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等一系列制度环节的规定和实施,确保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
《财政学》国家预算制度(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
一、分析我国四个预算的总体比较,一般公共预算是支柱,税收税收其主要的收入来源。
二、我国政府预算的组成我国《预算法》规定:“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1)一般公共预算,是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2)政府性基金预算,是指政府通过向社会征收基金、收费,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管理原则是: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根据《2018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确定的收支范围,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的基金共43项。
按收入来源划分,向社会征收的基金31项,包括铁路建设基金、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港口建设费、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等。
其他收入来源的基金12项,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彩票公益金、政府住房基金等。
按收入归属划分,属于中央收入的基金9项,属于地方收入的基金20项,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的基金14项。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按照当年预算收入规模安排,不列赤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主要包括从国家出资企业取得的利润、股利、股息和国有产权(股权)转让收入、清算收入等,支出主要用于对国有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弥补一些国有企业的改革成本等。
我国2008年开始实施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4)社会保险预算,是指政府通过社会保险缴费、政府公共预算安排等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收支预算。
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规范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
2010年,纳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报范围的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等五项社会保险基金。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三 国家预算原则
1. 2. 3. 4. 5. 公开性 完整性 可靠性 统一性 年度性
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 建设
一、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 二、编制部门预算 三、政府采购制度 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 (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 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
复式预算 优点:有利于国家职能的分离,有利于提 高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有利于进行宏观 调控和决策。 缺点:预算编制较为复杂
2 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 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指财政收支 计划指标是在以前财政 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 财政年度的经济社会发 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 定的。 零基预算指财政收支 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 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 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 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 支状况。
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五、“收支两条线”管理
六、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政府支出分类改革 根据政府管理和编制部门预算的要求,统 一按支出功能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 “类”— 综合反映政府职能活动 “款”— 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 的某一方面的工作 “项”— 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发 生的具体支出事项
-
二 国家预算级次及预算管理权限 国家预算一般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 一级政府的总预算包括本级财政收支和汇 总的下一级政府的总预算。 我国是按照一级政权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 预算级次。
中央; 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自治州; 县、市辖区、不设区的市; 乡、民族乡、镇
《预算法》对预算管理职权的规定——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预算、决算的审批 权;预算、决算的监督权;对预算、决算 方面不适当的决定的撤销权。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预算执行的 监督权;预算调整方案的审批权;根据授 权,对决算进行审批;对预算、决算方面 不适当的决定的撤销权。
国家预算及其管理体制
*原则*
国家在各级政府之间划分预算收支,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使用财政资源,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了促进各 级地方政府理财的积极性,促进各地 经济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必须承认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及效益差别,明确 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对社会公 平的要求。
规定着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从形式上看,国家预算就是按一定的 标准将财政收入和支出分门别类地排 列,可以使人们清楚地了解政府的财 政收支活动的特定表格。 从内容看,国家预算的编制是政府对 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国家预算的执 行是财政资金的筹措和使用过程。
*分类*
它是将国家的全部财政收支汇集编 单式 入一个总预算之内,形成一个收支 预算 项目安排对照表。 是将国家的全部财政收支按其经济 复式 性质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 预算 算,从而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 支对照表。
*执行*
预算执行是整个预算工作程
序的重要环节。收入入库、支 出拨付以及预算调整,都必须 按照法律和有关规定的程序进 行。各级预算由本级政府组织 执行,具体工作由本级财政部 门负责。
*调整*
预算调整 是预算执行的一项 重要程序。预算调整是指经过批 准的国家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 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 使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使举借债 务的数额增加的部分改变。预算 调整必须经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
1.
2.
科学地界定中央与地方的事 权和财权 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转 移支付制度
*改革与完善*
3.
4.
5.
进一步完善省以下国家预算 管理体制 税费改革--规范预算外资 金(详见第6章) 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 -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
*改革与完善*
第十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优点:抛开其它的影响。
缺点:要求过高,国家计算机联网需达 到一定水平,信息收集要快,办公人员 效率要高。
三、国家预算的组成
(一)从国家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域划分看:
国家预算
中央预算 地方预算
省(直辖市、自治区)
市(设区的市)
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
乡
(二)从国家预算收支管理范围看:
本级政府预算
总预算 下级总预算 单位预算
(三)预算外资金的范围:
1.地方财政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2.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四)预算外资金的特点:
1.财政性; 2.专用性: 3.分散性:
二、预算外资金的主要表现形式
行政性收费 事业性收费 (一)行政性收费:是指国家机关及其 授权单位在行使国家管理职能中依法收取 的费用,其实质是国家意志和权威的一种 体现。
(二)按计划指标的确定方法分类:
1.增量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
是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 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 我国现阶段的预算方法采用增量预算。 优点:可把各个年度预算相互联系起来, 便于比较分析。 缺点:如果上一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指标 不合理,则易造成浪费。
2.零基预算:
四、国家预算的原则
• 1、公开性 • 2、可靠性 • 3、完整性 • 4、统一性 • 5、年度性
§10-2
国家预算的程序
一、预算的编制
1.编制预算草案:由财政部门部署。 2.报国务院核定:
二、预算的批准
1.各级地方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批; 2.中央预算及国家预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审批。
三、预算的执行
动中,为甄别、界定、认证、许可被管理人的某方 面事实、行为或身份特征,而通过颁发证照形式所 收取的费用。 如各种许可证费、证书执照费、登记注册费等。
浅谈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浅谈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管理体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财政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政府来说,预算管理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经济的运行情况,还包括如何科学规划各项经济建设、如何合理安排社会资源等,因此必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管理体制,从而使预算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首先,加强全面预算管理需要逐步实现政府财务的透明化。
政府的各项预算支出、绩效指标、资产负债表等财务信息必须向社会公开,这不仅能够加强政府的财务管理,更能够让社会监督其支出。
透明化还有助于减少腐败和浪费,提升政府部门的管理水平,促进政府的廉洁、诚信和高效。
其次,预算管理体制的完善也是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一环。
预算管理体制主要包含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和预算评估等环节,如果每个环节都能够得到完善,预算管理的效力才能真正得到发挥。
在预算编制方面,要通过建立一个合理的编制机制,实现各部门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避免重复或过度预算。
在预算执行方面,要严格控制开支,遵循科学规划和高效执行,确保公共财政的稳定和安全。
在预算监督和评估方面,要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监督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动态评估各项预算执行的效果,并及时加以改进和调整。
最后,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还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积极推进预算管理的现代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普及,政府预算管理要采用新技术手段,如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等,实现预算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等;同时,加强人员素质培训,提高各部门员工的财务管理能力,在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及评估各环节中,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质量。
综上所述,要想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实现政府财务的透明化,完善预算管理体制,并推进预算管理的现代化。
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现政府财政管理的目标,更好地利用财政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预算管理是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体现。
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制度
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制度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制度是指国家对财政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该制度的实施,旨在保障国家财政收支的合理性、公平性和透明度,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制度的核心环节。
我国的预算编制采取“中央统筹、地方自负”的原则,即中央政府对全国的财政收支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而地方政府则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自主编制和执行预算。
此外,我国还实行了“三公经费”和“车辆购置税”等预算编制制度,以规范政府部门的财政支出。
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
我国的预算执行主要包括预算控制、预算调整和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等方面。
其中,预算控制是指对各级政府部门的财政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以确保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预算调整则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更,以保证预算执行的顺利进行。
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则是指对各级政府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以确保预算执行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保障国家财政收支的合理性和公平性,避免财政资源的浪费和滥用,从而提高财政资源的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促进政府部门的改革和创新,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提升,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总之,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制度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预算管理制度,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5章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3)不利于预算管理制度的全面改革,比 如,编制部门预算和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 改革要求与国库支付制度相互配套,如果 仍实行分散支付制度,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政府采购和编制部门预算。
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内容
(四)按预算支出分类汇总依据的不同分类: 功能预算与部门预算
(1)功能预算:是一种不分组织单位和开 支对象,而是按照政府的概括目标或职能 对开支进行分类的预算方法。
★优点:便于了解政府在行使各项职能方 面的财政支出是多少。
★缺点:部门没有一本完整的预算,各部 门预算只反映预算内收支,不反映预算外 资金,这就很难全面、准确地反映各部门 财政收支状况。
(二)深化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措施
中央预算
国家预算 地方预算
省治县、旗)预算 乡(民族乡、镇)预算
本级预算
各部门单位预算
各级主管部门所属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汇编
一 级 总 预 算
下级总预算
二、国家预算的分类
(一)按预算编制的形式分类:
(1)单式预算:是将政府全部财政收支汇集编入 一个总预算内,形成一个收支项目安排对照表。
(2)可靠性: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 运用科学的方法,依据充分,资料确定, 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任意编造。
(3)完整性:该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 反映在预算中,不得造假账、预算外另列预算。 国家允许的预算外收支,也应在预算中有所反映。
(4)统一性:尽管各级政府都设有各级财政部门, 也有相应的预算,但这些预算都是国家预算的组 成部分,所有地方政府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 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这就要求设立统一的预 算科目,每个科目都要严格按统一的口径、程度 计算和填列。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_第一节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和内容_制度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_第一节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和内容_制度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第一节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和内容一、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各级之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部分,被称为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它的实质是要解决中央政府和省级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预算资金支配权和管理权.即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在预算资金分配上的集中和分散,在预算管理上的集权和分权的关系.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包括:确定预算管理的主体和级次,一般是一级政权构成一级预算管理主体;确定预算收支划分的原则和方法;明确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沿革统收统支的预算管理体制这是一种高度集中的预算管理体制,是建国初期和国家经济恢复时期实行的,它的主要特点是:地方收入全部上缴中央,地方所需要的支出由中央拨款解决.这种办法对解决解放初期经济困难,促进国民经济恢复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财力高度集中,地方积极性受到影响,所以,从”一五”以后就很少采取这种预算体制了. 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预算管理体制.从1953年到1978年基本上实行这种预算体制.属于以中央预算集中为主,适当给地方下放财权的类型.它的主要特点是:主要财权和财力集中在中央,地方预算收支指标由中央确定和下达,但地方有一定的机动权,并实行了收支挂钩的办法,地方政府增收节支可以适当地留一部分给地方.这一时期各不同年限实施的具体形式有:划分收支,分级管理,以收定支,五年不变;总额分成,一年一变;定收定支,收支包干,保证上缴,节余留用,一年一定;收支挂钩,总额分成,等.三、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预算的管理体制这一体制从1980年到1993年这段时期实行的.这一体制俗称”分灶吃饭”或”财政包干”体制,是我国预算管理体制一次重大改革.它的主要特点是:1. 变过去全国”一灶吃饭”为”分灶吃饭”,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由过去中央一家平衡,改为各地自求平衡;2. 各项财政支出不再由中央各部门为口下达,均由”快快”统筹安排,调剂余缺;3.包干比例和补助数额由一年一定改为五年不变. “分灶吃饭”体制的实施,大大增强了中央和地方财权的与事权的统一性,大大增强了地方权责利结合程度,更好地调动了地方当家理财,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但在实施中,这种体制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①造成财力偏于分散,削弱了中央财政宏观调控能力;②造成地方重复建设、盲目建设趋向,影响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③加重了中央财政收支平衡的困难.所以,这种财政包干体制进一步改革势在必行.中国分税制改革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预算体制,是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确定的预算体制.所谓分税制就是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预算收入,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财权财力的一种预算管理体制.或者说,就是分税、分权、分征、分管为主要特征的预算体制.我国1994年进行分税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有:按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的事权,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范围.根据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中央和地方税收返还额以1993年为基年核定.建立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享改革.1994年分税制中企业所得税是按隶属关系划分的,个人所得税则划归为地方收入.按隶属关系划分企业所得税是非常不合理的,也不符合国外一般做法.容易造成各级政府只管所属的那些企业,形成对所属企业的干预.个人所得税是一种增长潜力极大的税种,也是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应逐步划归中央征收.所以2001年国务院作出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享改革的决定.二、中国分税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思路中国现行分税制,在划分各级政府事权的基础上划分各级政府支出范围;将收入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设置了中央和地方税务机构.分税制基本上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状况,在实际运行的十多年中,对协调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规范的分税制相比,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分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事权划分不清晰,事权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有些地方存在重复错位和事权下移的问题.二是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不够科学,不尽合理.三是地方税体系不健全,缺乏主体税种.四是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不规范.中国现行分税制改革的主要方向要尽量减少共享税税种,将省以下分税制进行到底,逐步向完全的分税制过渡.为此,必须改革完善以下几项工作:1. 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范围;2. 进一步对税种的调整和税种的划分;3. 要建立完善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以”因素法”作为中央对地方进行转移支付的依据;4. 要强化税制调节功能,促进公平分配.。
预算管理体制名词解释
预算管理体制名词解释
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国家、企业等组织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预算编制、审核、执行、监控和评估的制度安排。
预算管理体制对于组织运作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实践中可以帮助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有效控制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预算管理体制中的一些关键名词:
1. 预算编制:指制定预算计划书、预算方案等一系列预算制度文件的过程。
在编制预算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经济形势等,以及组织自身的现实情况,如财务状况、市场地位、企业文化等。
2. 预算审核:指对预算编制结果进行审核和审批的过程。
预算审核的目的是保证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避免出现计划和执行不相符的情况,减少预算决策中的风险。
3. 预算执行:指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预算计划进行执行的过程。
预算执行需要进一步规定预算细则和预算实施方法,确保预算得到有效实施,达到既定的预算目标。
4. 预算监控:指对预算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的过程。
预算监控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和困难,保证预算执行的稳定和有序。
5. 预算评估:指对预算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的过程。
预算评估的目的是检验预算目标的实现程度,发现预算决策不足之处,进一步优化预算管理体制,促进组织长期发展。
综上所述,预算管理体制是一套完备的预算管理规章制度,它不仅对公司的预算编制、审核、执行和评估起到指导作用,也是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的必要管理手段。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 述
第四节 中国分税制改革
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内容 (一)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 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
财政管理体制
预算管理体制 税收管理体制 投资管理体制 国有事业单位财务体制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3、坚持“统一分配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 原则。划分税种不仅要考虑中央与地方 的收入分配,还必须考虑税收对经济发 展和社会分配的调节作用。
4、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分税制改革既要借鉴国外经验,又要从 本国实际出发。
二、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划分
1、中央事权:国家安全、外交、中央国家 运转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 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须的支出、 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
2、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 要税种划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增值税地方分享25%;海洋石油 资源税作为中央税,其余作为地 方固定收入;证券交易税地方分 享50%。
证券交易印花税:1997年5月,地方分 享比例20%,1998年6月降为12%, 2000年降为9%,2001年为6%, 2002年为3%。
(B)实际上实行的是总额分成。
地区 比例 地区 比例 地区 比例 上海 76.45 天津 60.54 江苏 60 辽宁 48.92 浙江 45 山东 41 安徽 19.9 河南 19 湖南 11
沈阳 25
大连 25 重庆 23.3
地区 比例
北京 50.54
河北 31
哈尔 35 滨 武汉 13.9
(C)该体制的问题:收入较多、上交比 例大的地区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不高, 个别地区甚至出现收入下降的情况。
[知识]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
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管理体制是确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各级预算管理的职责权限和预算收支范围的一项根本制度,它是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政管理体制主要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事业行政财务管理体制、以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制等。
财政管理体制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和财务管理体制等;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仅指预算管理体制。
在实际工作中,讲财政体制时,一般是指预算管理体制。
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各级政府之间的收支划分。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进行过多次改革,总体上是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由高度集中管理体制,到逐步实行多种形式的分级管理体制。
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1994年起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
由于国家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预算管理体制所进行的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收支范围和管理权限的划分,对国家财政以至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占有重要地位。
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查批准、执行和监督。
我国有关预算管理的法律主要有宪法、地方组织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预算法、审计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等。
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行使编制和执行国家预算的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审查批准国家预算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审查批准预算调整方案和监督国家预算执行的职权。
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在预算审查监督中的职责、审查方法和程序。
预算法明确了人大、政府、财政部门以及各有关部门、单位在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决算审查中的职责、作用和操作程序。
审计法规定了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审计的对象、内容以及职权和程序。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提出,要加强对中央预算的审查监督,并将有关人大进行预算审查监督的条文具体化,明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在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中的具体职责、任务和有关工作程序。
第十章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
第一节 国家(政府)预算
一、政府预算概念 政府预算是国家及其财政发展到
一定阶段而形成的一个新范畴, 是经立法程序批准的政府年度财 政收支计划。 它反映着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 和政策,体现了一定时期内的政 府施政方针和所要达到的政治、 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政府预算的理解
一 般
收 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行政单位预算 入 外资金、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
预 算
支 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支出、挖潜改造和科 出 技三项费用、各项事业费、社会保障支出及其他支出。
基 金
收 入
部门按国家规定取得的基金收入,如水利部门的水利 建设基金、电力部门的电力基金、铁路部门的铁路建 设基金等。
1、预算管理体制法律关系; 2、预算程序法律关系; 3、预算监督法律关系; 4、预算实体法律关系。
三、预算法的基本原则 ➢ 1、合法性原则。即政府预算草案的提出、审批、执行、追加追减、审
计以及决算等全过程始终处于法律的约束与规范之下。《宪法》的第 62条、第67条、第89条、第99条和1995年开始实施的《预算法》。 ➢ 2、透明原则。即预算的内容,预算的编制、通过及变化、执行与监管 等情况必须通过法定程序进行,并及时为公众所知悉。 ➢ 3、权责统一原则。即预算主体的权利或权力与义务或责任要一致,不 能只使用权利或权力而不履行义务或承担职责。 四、预算法的地位与立法 ➢ 1、预算法的地位:预算法是宏观调控法之财政法的子法律部门,具有 相当重要的法律地位。 ➢ 2、预算法的立法:1995年《预算法》、《国家金库条例》
三、政府预算类别
(一)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1、单式预算是传统的预算组织形
第三章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一般地说, 各级政府有什么 样的行政权力 (事权),就应 当有相应的财 权,以便从财力 上保证各级政府 实现其职能。
政府间职责的划分
(1)中央(联邦)政府应承担提供全国性公共产品的职责, 地方性的公共产品则应由地方政府负责提供
(2)具有效益外溢性的公共产品可由中央(联邦)政府提供, 或者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提供
(3)宏观经济调控的职责只能由中央(联邦)政府来承担, 地方政府不能从事对经济宏观调控
(4)收入公平分配和提供社会福利的职责主要应由中央(联 邦)政府来负责
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
分税制,即中央(联邦) 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收入划分 要按照税种来进行。
政府间税种划分遵循的原则: (1)税源广大的税种应划给中 央(联邦)政府
第三章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国家预算 预算管理体制
第一节 国家预算
什么是国家预算 我国的国家预算体系
一、什么是国家预算
国家预算是国家的财政收 支计划,它是以收支一览 表的形式表现的、具有法 律地位的文件,是国家财 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
国家预算的特点
国家预算是政府某一财政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 国家预算要经过一国的立法机构批准才能正式生
R为1994年税收返还基数;C为消费税收入;V为增值税收入;S为 1993年中央对地方的下划收入。
Rn=Rn-1+ Rn-1×0.3×(C+75%V)n – (C+75%V)n-1/(C+75%V)n-1
Rn=Rn-1×(1+0.3rn)
Rn 为1994年以后的第n年的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Rn-1 为第n年 的前一年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 rn为第n年的“两税”增长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⑶ 把中央对地方进行规范化的转移支付作为平 衡算 自治区预算
直辖市预算
国家预算程序
预算的 预算的 预算的 国家
编制
审批
执行
决算
管理ppt
11
我国国家预算体系的组成级次具体包括:
(
)
A.中央预算 B.省(自治区)预算
C.市(县)级预算 D.乡级预算 算
E.村级预
管理ppt
12
1 国家预算体系
国家预算体系是指国家预算体系的组成环 节。
预算外资金改革:
A 重新界定预算外资金范围,将部分预算外资 金纳入预算内管理
B严格控制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规模
C建立预算外资金收支预算,决算制度
D严格规定预算外资金使用范围
E 积极稳妥的推进税费改革
管理ppt
21
二、税费改革
以税为主、费为辅 我国收费现状:征收混乱;使用混乱。 黄宗羲定律 改革方法:
A.公开性
B.可靠性
D.统一性
E.年度性
C.计划性
管理ppt
5
三、国家预算的分类
按国家预算的技术组织形式不同 单式预算:把政府全部预算收支加以汇集,财政
收支计划通过统一表格反应;
复式预算:把全部预算收入、支出按照性质不 同,分别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衡收支表。
管理ppt
6
管理ppt
7
按国家预算内容不同
二、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
分税制的含义
1
分税制,是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按税
种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这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政府间收入分配
体制,是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市场经济原则和公
共财政理论而建立起来的。
1994年1月1日期分税制改革
管理ppt
25
了解
2、分税制的基本特点
⑴ 在各级政府的收入划分上,以分级分税为特 征;
零基预算:一切从计划起点开始,每个项目在系统 地评价和审查所有计划项目和活动的基础上编制预 算。
✓ 优点:改进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花钱不当或方 法不妥的地方,用更好、更有效的方案替代, 能有效消除增量预算存在的弊端。
增量预算
管理ppt
8
增量预算是指以基期的业务量水平和成本费用 消耗水平为编制预算的基础,根据企业预算期 的经营目标和实际情况,结合市场竞争态势, 通过对基期的指标数值进行增减调整而确定预 算期的指标数值方法。
先清理、后规范; 一清、二转、三改、四留
改革设想:
开征新税种 并入现有税种
管理ppt
22
第三节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
管理ppt
23
一、建国后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历程
1949——1952,“统收统支” 1953——1979,“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1980——1993,财政包干
管理ppt
24
3、预算调整
3、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管理ppt
15
4)决算
决算是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反映年度国家 预算收支的最终结果,也是一国政治、经济活 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通过编制国家决算, 可以分析研究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积累预算统 计资料,总结预算工作经验,从而使下年度预 算建立在更加可靠的基础上,使预算管理水平 得到提高。
财政部认真审核各部门和地区上报的预算草案,然后汇
总成国家预算草案,报送国务院审批。
管理ppt
14
2)预算审批 国务院对国家预算草案进行审查通过后,再将
其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审议批准通过后, 就成为正式的国家预算。 3)预算执行
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中的主要职责
1、预算收入执行
2、预算支出执行
1)预算的编制
根据财政部下达的预算控制指标,各部门和地区根据自 身的经济状况,提出预算建议数,上报财政部。
财政部依据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参照各地区上报
的预算建议数,拟定预算收支指标,报经国务院批准后 下达。
各地区和部门根据国务院下达的预算收支指标,依据本 地区和部门的具体情况,编制预算草案,上报财政部。
第四章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管理ppt
1
第一节 国家预算概述
管理ppt
2
一、国家预算的内涵
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 也叫政府预算。
国家预算是国家基本财政计划 国家预算是重要立法文件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财政政策工具
管理ppt
3
二、国家预算原则
➢ 公开性:在立法权力机构审议通过后向全体公 众公布;
➢ 可靠性:真实可靠,严格区分,尽量准确; ➢ 完整性:包括政府从事的所有财政收入和支出,
全面反映政府财政活动和职能范围; ➢ 统一性:各级统一,预算科目统一,计算方法
统一; 年度性:按照法定预算年度编制预算。预算年
度是预算收支起止的有效期限,通常为一年。
管理ppt
4
编制国家预算的原则有:
(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各级政府
B.国务院 D.财政部
管理ppt
18
五、我国近年的预算改革
复式预算的完善 编制部门预算 推行零基预算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管理ppt
19
第二节 预算外资金与税费改革
管理ppt
20
一、预算外资金
1特征
财政性 专用型 分散性 2 预算外资金的历史与现状
(一)五级预算组成体系
为使财权与事权相统一,设立中央预算, 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市(自治州)预 算,县(自治县、市辖区、旗)预算、乡(镇) 预算等五个级次。这五个级次的预算,除中央 预算外,其他四个级次的预算又称为地方预算。 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共同组成国家预算。
管理ppt
13
2 预算程序
预算程序主要由预算的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 国家决算构成。
管理ppt
16
( )是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反映年度国家预
算收支的最终结果,也是一国政治、经济活动 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
A.国家预算
B.单式预算
C.国家决算
D.复式预算
我国国家预算体系是与国家政权机构和行政区域
相一致的,原则上要求有一级政权应建立一级
预算。
()
管理ppt
17
国家预算的审批权由哪一机构行使: ( )
增量预算以过去的成本费用为基础,主张 不需要在预期内容上作较大的调整。
管理ppt
9
单式预算把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 源和支出性质,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 算,从而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 ()
管理ppt
10
四、国家预算的体系与程序
国家预算的体系
中央预算
国家
省级预算—市级预算—县级预算—乡镇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