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的性质与特征

合集下载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读书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读书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读书笔记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有好几种研究方法。

方法一,基于研究的目标或目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护展知识;应用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当下的际的问题。

人们对使用“基础”和“应用”研究这二个术语产生了一些误解(略)。

“行动研究”可视为应用研究的一种,强调对基层的日常问题的解决。

它很少关心研究结果是否对教育情境具有普遍适用性,它研究的人群常常也很小。

在方案设计和方法论方面,行动研究不如其他教育研究方法的要求苛刻,研究通常是整个群体参与。

前一段时间,对行动研究呈有二段时间有过比较连续的思考,第一段时间,假期学习时,老师主要介绍了行动研究方法,当时给我的印象似乎是我们所能做的教育技术研究都属于且只适合运用行动研究,回想起来,理解某一种研究方法,最好能把它与其它研究方法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才能更好地理解;第二段时间是学习“基于设计的研究”期间,在二者的比较阅读中(还很粗略),对二种研究方法有了稍稍深刻的理解,设计研究,关注的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强调设计,而行动研究关注的是更具体情境中的特定问题,较少关心研究结果的普遍性。

按另一老师的观点,设计研究相比于行动研究,是更为规范的研究。

方法二,基于研究方法,一般方法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克莱斯万的一种定义方法,定性研究(研究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而不是用数字和量度),定量研究(研究是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的,而不是用语言文字)(P14~17有待研究进程中反复理解)。

作者还建议:在方法论上,把它们视为连续体是有益的,各种方法论在连续体中的位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参照图1.4 “教育中定性—定量研究的连续性特征”,我现在所做的研究,前期工作(访谈基础上提炼决策要素、设计教学决策工作模型阶段)倾向于定性研究,后期的实验阶段可能倾向于定量研究(应该是定量和定性的结合,还有待于清晰)。

定性研究主要包括历史研究、人种学研究;定量研究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袁振国主译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袁振国主译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袁振国主译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一、研究的经验本质二、研究的系统过程三、教育研究的效度(结果的精确性和推广性)四、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可重复性)五、研究范式的多样性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分类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的不同)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不同)三、一般研究方法第三节理论的作用第四节研究过程中的活动一、确定研究问题二、收集资料三、分析四、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一、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二、假设与问题的陈述三、假设的种类和形式第三章查阅文献第一节文献检索第二节查阅文献活动一、信息来源二、图书馆三、期刊文献四、索引和摘要五、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六、元分析报告七、《教育研究评论》八、论文九、辞书第三节运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第四节为文献综述选择研究资料第五节筛选和总结信息一、摘要或小结二、组织信息第六节解释和利用信息一、批判性阅读二、写综述三、参考文献四、准备文献目录第四章交流研究成果第一节研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一、问题的确定二、文献综述三、方法或步骤四、研究的意义五、研究计划的其他部分第二节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一、导言,包括对问题的陈述二、文献综述三、方法或步骤第三节研究报告的其他部分一、摘要二、参考文献和文献目录三、附录第四节研究报告的通稿第五节会议论文指南第六节在论文委员会上的论文答辩第五章评价研究报告第一节报告中的错误和缺点的类型第二节对研究报告主要部分的评价一、绪论二、文献综述三、方法或步骤四、结果五、结论、建议和启示第三节评价报告时的总体印象第四节期刊的审稿过程一、提出的审稿意见二、发表标准第五节对研究计划的评价第六章定量研究的研究设计第一节研究设计的目的第二节控制变异的概念第三节良好设计的特征一、排除偏差二、避免混淆三、控制无关变量四、检验假设时统计的精确性第七章实验研究第一节实验设计的含义一、实验变量二、“被试”一词的使用第二节好的实验设计的标准一、实验效度二、实验效度的干扰因素第三节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略)第四节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略)第五节所罗门四组设计(略)第六节因素设计第七节重复测量设计第八节对实验结果的解释第九节随机性和代表性第八章准实验研究第一节效度问题第二节仅施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第三节前测—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第四节时间系列设计一、单组时间系列设计(无控制组)二、多组时间系列设计(有控制组)三、时间系列设计的变型(增加观测次数或插入多次实验处理)第五节单一被试设计一、A-B设计(内在效度最差)二、A-B-A设计第六节行动研究与准实验研究第九章非实验性定量研究第一节非实验性定量研究:范围和描述一、事后追溯研究二、调查研究第二节调查设计一、纵向设计二、横向设计第三节调查研究方法论第四节问卷调查一、题目的编制二、题目的格式三、附信四、问卷的格式(应吸引人、易懂)五、提高回答率的方法六、鉴别不回答的原因七、不完全的和可能不真实的回答八、网络调查第五节访谈调查一、访谈题目二、访谈的进行三、错误的潜在原因四、电话访谈第十章定性研究的研究设计第一节定性研究的认识论第二节研究设计的组成一、工作设计二、工作假设三、资料收集四、资料分析和解释五、编码六、撰写结果——深描第三节定性研究的设计类型第四节透视定性研究第五节定性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第六节技术在定性研究中的运用一、定性研究中计算机软件的功能二、定性研究中的计算机软件第十一章历史研究第一节历史研究的价值第二节历史研究中的信息来源第三节历史研究的方法论一、确定研究问题二、收集和评价原始资料三、综合信息四、分析、解释、形成结论第四节历史研究中的定量方法第五节对历史研究报告的评论第十二章人种学研究第一节教育人种学的性质一、现象学特征二、整体和全局的视角第二节人种学研究的概念图式第三节人种学研究的过程一、确定研究的现象二、确定对象三、假设的生成四、收集资料五、分析六、得出结论第四节教育人种学研究举例第五节人种学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一、信度二、效度第六节人种学研究的作用第十三章混合法、建模法和德尔菲法第一节混合法一、混合法举例:准实验和调查二、混合法的优势第二节建模法一、建模的步骤二、建模法举例三、建模法总结第三节德尔菲法一、德尔菲法的过程二、德尔菲法的变式三、德尔菲法举例四、使用德尔菲法时需要考虑的问题第十四章抽样设计第一节随机样本的概念一、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二、随机数字表的运用三、运用计算机进行抽样四、抽样误差与抽样偏差第二节抽样设计的原则第三节分层随机抽样第四节整群抽样第五节系统抽样第六节确定随机抽样样本容量的注意事项第七节有目的抽样一、全面抽样二、最大差异抽样三、极端个案抽样四、典型个案抽样五、同质抽样六、有目的抽样的其他变式.七、目的样本的样本容量第十五章测量与数据收集第一节测量的概念一、测量量表的种类二、测量的信度三、评估信度的经验性方法四、各种类型测验的预期信度系数五、测量的效度第二节教育研究中变量的测量第三节用于测量的测验和问卷一、学业和技能方面的成就测验二、态度测验三、能力倾向测验四、等级量表五、观察系统第四节到哪里寻找测验信息第五节计分和数据整理一、数据编码二、数据文件举例第十六章数据分析:描述统计第一节统计数值的多种含义第二节分布一、描述分数的分布二、标准分(z分数)第三节相关——一种关系的量数一、相关的应用二、不同的相关系数第四节计算机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第十七章数据分析:推断统计第一节推断统计的应用背景第二节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一、假设检验和抽样分布二、建立置信区间——继续前例三、假设检验中可能的错误第三节通过统计量推断参数:综述第四节参数分析一、t分布——另一种抽样分布二、方差分析第五节非参数分析第六节相关分析第七节选择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第八节对统计分析的评论第九节元分析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经验的、系统的、有效的、可靠的、多种形式的。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 高等教育出版社袁振国主编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 高等教育出版社袁振国主编

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经验的、系统的、有效的、可靠的、多种形式的。

一、研究的经验本质二、研究的系统过程步骤: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三、教育研究的效度(结果的精确性和推广性)1、内在效度:结果可以被精确解释的范围。

2、外在效度:结果能被推广的人群、情境和条件。

四、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可重复性)1、内在信度: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2、外在信度: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

五、研究范式的多样性1、实证主义者——目的是为了找到因果关系2、后实证主义者——目的是剔除对结果的其他可能的阐释3、建构主义者——从数据中通过验证来形成理论4、变革主义者——认为社会建构受种族、文化、经济等其他因素影响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分类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的不同)1、基础研究:指向具有普遍性,目的是扩展知识2、应用研究:指向特定的问题,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的问题。

行动研究:应用研究的一种,强调对基层的日常问题的解决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不同)1、定性研究:从属于自然主义的范式;采取整体的方式阐释自然情境;主要依靠叙事性的描述,旨在理解社会现象。

2、定量研究:根源于实证主义;强调事实、关系和原因;主要依靠统计结果,旨在确定关系、影响及原因。

三、一般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包含实验变量,受研究者人为操纵;参与者随机指定2、准实验研究:包含实验变量,受研究者人为操纵;参与者被“自然”分配3、非实验性定量研究:没有实验变量;多是调查研究4、历史研究:研究过去的问题、现象、运动等5、人种学研究:对特定情况下的教育的制度、过程和现象提供科学的描述第三节理论的作用1、概念:是一个命题或一系列命题,我们试图借用它们以系统的方式来解释一些现象。

2、作用:为研究提供框架,它可以(通过概括)被用于综合和解释研究结果。

第四节研究过程中的活动一、确定研究问题二、收集资料三、分析四、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 研究问题的选择涉及阅读、讨论、概念化,通常,它是一个与问题相关的因素被考虑时不断迫近问题的过程。

教育研究导论知识点

教育研究导论知识点

教育研究导论复习一、性质研究与量化研究性质研究:质性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形成理论,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质性研究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整体的、深入的、层层相扣的研究,它通过揭示事物内涵认识事物。

质性研究是一个从实际观察的资料中发现共性问题的过程,属于探索性和叙述性的研究。

质性研究具有整体性,深入探索事物的内涵和实质,而不只截取某一个片段,质性研究为非干预性研究,质性研究关注特定的现象和社会情景,其目的是深入了解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和真实状况,但不对此作预测和改变。

特点:(1)自然情况作为资料的直接来源(2)研究是描述性的(3)不只是关心结果和结论,更主要的是关心发生、发展的过程(4)倾向于进行归纳分析然后得到结论(5)意义是质性研究最关心的基本点量化研究:定量研究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特点:1.宏观研究,大范围的统计调查;2.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3.人的某些特质(身体、知识技能);4. 检验并完善理论假设;5.(研究工具和资料收集标准化,可以)较准确的估计研究信度和效度。

6.(通过随机抽样可以)得到有代表性的数据和普适性研究结果。

二者关系:共同点:摈弃臆想,注重经验研究不论是定量研究还是质性研究,都是经验研究。

不同点:研究的立场、角度和侧重点不同。

二、研究过程的序列三、研究的问题有哪些?已有公认结论的问题;永恒的问题;新发现的问题;个人兴趣指向的问题;工作中的问题。

四、选题的原则1.价值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明确性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5.兴趣原则6.自我涉入原则7.可行性原则8.伦理道德原则五、理论界定的实行要点1.以理论自觉的态度介入研究:形成一种自觉地把理论纳入研究、自觉地以理论神圣庄严和超越的态度时刻审视着研究的意识。

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

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

第一节 教育研究的对象
(六)教育问题的二难性 教育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悬而未决的 二难教育问题。 (七)教育问题的开放性 教育是一个开放系统,所产生的教育 问题也具有开放性。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性质

一、已有的观点 过去人们习惯于采用二分法对一种 研究的性质进行归类: 1.从学科属性上将其归于自然科学研 究或社会科学研究。 2.从研究对象上将其归于价值研究或 事实研究。 3.从研究功能上将其归于发展理论研 究或解决实践研究。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性质
教育研究的目的包括着事实、价值 和行为三方面,既要说明是什么,又要 解释为什么,还要讲出如何做,具有综 合性。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性质
2.动态性。它关注人作用下的事物的 转化。包括多方面、多形态、多事态、 多主体、多时态的多重多次转化。其复 杂程度是任何物质形态间和任何精神形 态间的转化所不能比拟的。
第一章
教育研究的一般原理
本章学习内容


一、教育研究的对象 二、教育研究的性质 三、教育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 教育研究的对象

一、教育研究的对象 (一)已有的观点 1.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 2.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3.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包括实 践形态的存在与理论形态的存在两个方 面,即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
第一节 教育研究的对象
(二)我们的观点 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研究者所意 识到或预见到了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以及教育研究者探究教育 问题时所特有的学科视角、研究指向, 是教育研究区别于其他研究的特质所在。
第一节 教育研究的对象

二、教育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一)教育问题的复杂性 由于教育问题来自教育这一复杂的人 为事物,使得任何一个教育问题的提出 及其解决都被纠结在复杂的因果关系之 中。

试论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对象、性质、特点、目标

试论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对象、性质、特点、目标

试论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对象、性质、特点、目标摘要:近几年,中小学教师做研究的热情高涨,成效显著。

本文重点探讨了中小教育研究的对象、性质和特点,以促进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及专业成长。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研究对象性质特点据统计,我国目前在各级各类教研部门中,专门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教研员已超过10万人。

从省级开始,地、县、校,从上到下形成了四级完整的教研体系网络。

[1]同时,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已经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主体,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对象纵观国内外关于教育研究方面的著作,教育研究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人。

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研究的对象当然包括人;第二,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这是受前苏联的影响;第三,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第四,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

他的形态分为三大类型,一是“教育活动型存在”,包括一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人类实践活动;二是“教育观念型存在”,是指各种在教育认识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教育的意见、思想、观点、理论、学科等;三是“教育研究反思型存在”,是对教育研究活动及其教育学科本身发展性问题的研究产物;第五,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对人的身心产生影响的教育活动;第六,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等等。

对教育研究对象有如此多的观点,说明了教育研究对象的多面性、复杂性、重要性,发展性。

随着教育学的发展以及对教育研究对象认识的深入,华东师范大学杨小微教授等学者认为教育研究的基本对象是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指一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人类实践活动,包括:一是有关教育现象的意见、观点、思想、理论等,称为“教育意识活动”;二是为培养“人”而所从事的实践活动,如教学活动、管理活动、教研活动等称为“教育存在活动”。

[2]作为中小学教师,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教育研究的性质是什么——兼与王洪才教授商榷

教育研究的性质是什么——兼与王洪才教授商榷
服 的教 育学 ” ?是 不 是 “ 对 各 种知 识 进 行 研 究 , 不 就 无 从奢 谈 教 育 研 究 ” ?是 不 是 从 “ 识 的 繁 杂 多 样 知 性 ” 以推 导 出“ 可 教育 研 究 的方法 必然 呈现 出 多样性 和综合 性 ” ?对 这些 问题 的回答 , 决定 于我 们 如何看 待 教育 研究 的性 质 。没 有对 教育 研究 性质 的 准确把 握 , 何对 教育 研 究 价值 的 反思 、 问 , 何 对 教育 任 追 任 学学术 价值 、 科地 位 的建 构 , 只 能是“ 学 都 奢谈 ” !
维普资讯
第 2卷 第 3期 20 0 6年 6月
教 育 学 报
J ur a1 o n 0fEdu ton u es ca i aI Stdi
V o12, . No. 3
J n 2 0 u.06
教 育 研 究 的性 质 是 什 么
性 问题 。这是教 育 学 学 科 发 展 不 断 受 到批 评 , 育 教 研 究者 在 理论 与实 践 的双重 诘难 下 , 自己最 感 困惑 “ 和最感 头痛 的事 情 ” 的根 本 原 因 。教 育 学 知 识 作 为

对教 育研 究特 殊 性 的追 问
人 类知 识 体 系的组 成 部 分 , 了具 有 与 其 他 学 科 知 除 识 相通 的共性 之 外 , 有 其 知 识 的特 性 。这 种 特 性 还
了解 之外 , 不能 促 进 、 并 唤起 教 育 学 的学 科 认 同 , 也 不能 得 到其他 学 科 的 理 解 , 不 能 获得 教 育 学 在 人 更 文学 科 体 系当 中的应 有地 位 。
研究 方法 的独 立性 , 教育 理论 体 系 的完 善 性 角 度 从 出发 , 不能 为教 育 研 究 的 价值 与地 位 作 出合 理 的 并

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

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

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
教育科学研究是一门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其主要特征包括多元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多元性。

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因此,教育科学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工具,如实证研究、实地观察、问卷调查等,以全面、多角度地了解和解决教育问题。

同时,教育科学研究还需要兼顾不同层面和不同领域的教育问题,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职业教育等,以满足不同需求和实践的要求。

教育科学研究具有科学性。

教育科学研究需要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规范,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研究者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制定合理的研究假设和研究设计,采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此外,教育科学研究还需要关注研究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以保证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和实用性。

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实践性。

教育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进教育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教育科学研究需要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教育中,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者需要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进行实地调研和实验研究,不断验证和改进研究成果,以提高教育实践的效果和质量。

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多元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者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和工具,关注不同层面和领域的教育问题,遵循科学的研究规范,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教育中,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是为了改善教育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

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

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

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实证性、系统性和应用性。

首先,教育科学研究具有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教育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科学方法和科学原则进行,采用科学手段进行观测、实验、统计等数据收集和分析,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研究者应该从科学的角度审视教育现象,根据实验和调查数据得出科学结论,避免主观偏见和主观臆断。

其次,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实证性。

实证性是指教育科学研究要依据实际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基于实证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

研究者应该采用真实的教育实际情境作为研究背景,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研究、调查问卷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对教育现象进行真实可信的描述和解释。

再次,教育科学研究具有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教育科学研究应该以系统的理论框架为基础,将教育领域的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从整体和综合的角度来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

研究者应该将教育科学研究纳入到教育发展的整体框架中,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形成教育科学的理论体系,推动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

最后,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应用性。

应用性是指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并对教育实践产生指导作用。

研究者应该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科学研究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要关注实际问题,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综上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实证性、系统性和应用性。

教育科学研究的科学性体现在遵循科学方法和原则;实证性体现在依据实际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系统性体现在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研究视角;应用性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教育研究的特征及意义

教育研究的特征及意义

教育研究的特征及意义一、教育研究的本体论特征(一)从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来看,研究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使得客体反映到人的观念中时已经融入了人的已有观念。

在研究操作过程中,研究主体不论在研究行为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遵循着伦理性原则,注重对研究对象的保护。

教育研究涉及到人的发展与价值实现的问题,其目的就是要协调人与外界的关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整个教育研究的过程不仅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前景,还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但是,这里的以人为本并不是人类中心主义,也并不像普罗泰戈那所言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万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万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一点必须明晰,否则,教育研究在认识论上就会犯主观主义的错误,研究结论也会带有个人主观意志的成分。

(二)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建立在近代哲学基础上的教育研究不可避免地受“主客二分”和理性独断等思维方式的影响,加之近代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用于自然科学研究的实证主义研究方式强加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我国的教育研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实证主义的影响。

实证主义范式下的教育研究在本体论上认为,教育问题与教育现象是完全客观存在的,可以将其视为空气、树木等客观事实以做抽离式的研究。

“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将教育问题完全独立于研究主体之外,主张主体与客体截然分开,研究客体完全客观化。

在认识论上,实证主义主张研究主体能够完全客观地感知对象,对对象的认识不能掺杂任何价值观念,事实与价值相互独立,从而导致教育研究主体的“缺场”,教育研究最后的结论是获得教育的一般规律,建构规律性的教育学知识。

在这种认识论与本体论的主导下,教育研究方法论难逃唯科学主义的困境。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了以“主客二分”和理性独断思维方式为旨向的哲学流派,将教育研究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为我们彻底改变“主客二分”的主客体关系这一观点提供了哲学基础。

在教育研究中倡导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要体现为强调教育研究主体的“在场”与研究客体的非客观性。

(完整版)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重点

(完整版)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重点

各章节重点难点4个要点)1、教育研究的类型(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一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王子论断。

她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创新性原则: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教育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生新的认识,文人们提供新的知识。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

(4)伦理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身心伤害。

3、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6个)(1)选题阶段(2)研究设计阶段(3)搜集资料阶段(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6)总结与评价阶段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4个)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实验研究方法(前试验、准实验、真实验)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内容分析法(定量))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5个要点)(一)选题的主要来源1、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者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二)选题的基本要求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新颖表现在:(1)课题内容是前人未涉及或者探讨不深入的(2)课题研究角度不同与以往研究(3)研究方法上有创新之处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三)教育研究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1)研究假设是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是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结论或答案(2)自变量=刺激变量=输入变量=实验处理,事实严重对实验对象发生影响的因素和实验对象在这些影响下发生变化的因素。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知识点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教育研究的性质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客观性、系统性、创造性教育研究是特殊的科学研究:伦理性、复杂性、全员性教育研究的效度:教育研究的有效性,指结论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和结论的普遍性。

内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

外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

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先决条件,内在信度指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外在信度指的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

信度是效度的前提。

三、教育研究的类型1、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按研究的目的与功能分类)基础研究:旨在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应用研究:旨在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发展研究:旨在提出能够直接使用的教育产品。

基础研究的结果是构建理论,应用研究的结果是解决问题,开发研究的结果是教育产品。

(按教育研究的性质或使用的手段分类),也被称为教育研究的两种不同“范式”。

即“自然主义范式”和“实证主义范式”。

两者的区别在于研究的侧重点、资料的性质及资料分析的方法上。

▪定性研究:▪是从人文科学中推衍出来的,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研究活动。

▪特性: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直接来源。

定性研究是描述性的(用文字而不是数据)定性研究关心的是过程。

定性研究最关心的事情是“理解教育现象”定量研究:▪也称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主要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运用数学工具作定量化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作出解释。

▪特点:▪主要用数字和量表来描述现象▪研究结果的客观真实性▪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可检验性▪所获认识的确定性和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定性研究:适合小样本、个案研究,研究深入细致,关注过程,自然情境。

不适合大范围研究,费时费工,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2013年第二讲教育研究性质、特点及范式、准则

2013年第二讲教育研究性质、特点及范式、准则




教育研究就是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的实施及 方法、技术的运用,来认识教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 供有价值、可信赖的知识,它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 问题,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 教育研究是关于事理的研究,即探究人所做事情的行 事依据和有效性、合理性的研究。 作为行事依据的研究,可称作基本理论研究; 作为有效性和合理性改进的研究,可称作应用研究。
和解释主义一样,批判理论也认为主体和客体 不可分离,但和解释主义不同的是,它不认为 主体只是在互动关系中了解和认识客体,而认 为由于主客体双方都有可能受到社会不公正意 识形态的压抑,研究应该是一个主客体共同演 化成长,摆脱虚假意识,达到知识领悟的过程。
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它肯定“理解”的意义和 价值,但又不至于此,而要以批判的反省来代 替生命经验(可能是错误意识形态)的重构 (reproduction)。
(3)累积效应(初值敏感性)。也就是所谓的 “蝴蝶效应”,指在复杂系统运行过程中,如 果起始状态有一点改变,那么随着系统的演化, 这种变化就会迅速累计和放大,最终导致系统 行为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敏感性使得我们不 可能对系统做出精确的长期预测。 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 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范式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 础和实践规范。范式是从事某一科学 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 行为方式,主要指被科学研究群体所 公认的一套有关该科学的基本概念、 原理、规范及基本方法和工具。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共同的基本理论、观 念和方法;共同的信念;某种自然观(包括形 而上学假定)。 范式的基本原则可以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 论三个层次表现出来,分别回答的是“世界是 什么?”、“主客体的关系”和“研究方法的 理论体系”这三个问题。 这些理论和原则对特定的科学家共同体起规范 的作用,协调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以及他们的行 为方式。

教育研究导论知识点

教育研究导论知识点

教育研究导论复习一、性质研究与量化研究性质研究:质性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形成理论,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质性研究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整体的、深入的、层层相扣的研究,它通过揭示事物内涵认识事物。

质性研究是一个从实际观察的资料中发现共性问题的过程,属于探索性和叙述性的研究。

质性研究具有整体性,深入探索事物的内涵和实质,而不只截取某一个片段,质性研究为非干预性研究,质性研究关注特定的现象和社会情景,其目的是深入了解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和真实状况,但不对此作预测和改变。

特点:(1)自然情况作为资料的直接来源(2)研究是描述性的(3)不只是关心结果和结论,更主要的是关心发生、发展的过程(4)倾向于进行归纳分析然后得到结论(5)意义是质性研究最关心的基本点量化研究:定量研究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特点:1.宏观研究,大范围的统计调查;2.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3.人的某些特质(身体、知识技能);4. 检验并完善理论假设;5.(研究工具和资料收集标准化,可以)较准确的估计研究信度和效度。

6.(通过随机抽样可以)得到有代表性的数据和普适性研究结果。

二者关系:共同点:摈弃臆想,注重经验研究不论是定量研究还是质性研究,都是经验研究。

不同点:研究的立场、角度和侧重点不同。

二、研究过程的序列三、研究的问题有哪些?已有公认结论的问题;永恒的问题;新发现的问题;个人兴趣指向的问题;工作中的问题。

四、选题的原则1.价值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明确性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5.兴趣原则6.自我涉入原则7.可行性原则8.伦理道德原则五、理论界定的实行要点1.以理论自觉的态度介入研究:形成一种自觉地把理论纳入研究、自觉地以理论神圣庄严和超越的态度时刻审视着研究的意识。

学校教育研究的特点有

学校教育研究的特点有

学校教育研究的特点有很多,这些特点反映了学校教育研究的本质和特殊性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学校教育研究的特点。

一、学校教育研究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学校教育研究是针对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而展开的,研究者需要通过实地调查、实验和观察等方法来获取数据和素材。

因此,它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研究成果往往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教育管理和教育政策等方面。

二、学校教育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学校教育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它需要依托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和研究学生、教师、家长、组织结构、教育政策等方面的问题。

三、学校教育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性学校教育研究既需要建立科学的理论模型,也需要对实际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因此理论与实践是相互作用的。

通过实践不断地验证和完善理论,并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学校教育研究可以不断推进教育的发展。

四、学校教育研究具有数据分析的技术性学校教育研究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因此需要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

这方面包括统计分析、因果关系分析、模型建立等技术,研究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五、学校教育研究具有对文化的敏感性学校教育涉及到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学校教育研究需要对这些文化的变迁和价值观的影响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因此,在学校教育研究中,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很强,需要不断地对文化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

六、学校教育研究具有实证研究的倾向学校教育研究需要建立可靠和有效的研究体系,因此实证研究是其主要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通过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和解释数据、检验假设等过程来验证研究结论的有效性。

总之,学校教育研究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多学科交叉性、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性、数据分析的技术性、对文化的敏感性和实证研究的倾向等多方面的特点。

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这些特点,推动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

《教育研究的性质》课件

《教育研究的性质》课件

3 推动教育改革
教育研究为创新教育模式 和政策提供依据。
III. 教育研究的目标
1
政策制定
2
提供相关数据和研究成果,为教பைடு நூலகம்政策
的制定提供支持和建议。
3
理论建构
通过研究和实证,为教育领域构建可靠 的理论框架。
实践改进
通过对教育实践的研究,改进教学方法 和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
IV. 教育研究的方法
1 定量研究
使用统计分析等方法,量化教育现象和关系,得出客观结论。
2 定性研究
使用深度访谈、观察等方法,研究个体经验和意义,得出深入理解。
3 行动研究
教师和学校参与自身实践的研究,提高教育实践的有效性。
V. 教育研究的价值
提高教育质量 推动教育创新 帮助学生发展
为教育政策提供依据 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提供决策支持
VI. 教育研究的基本流程
1
问题提出
明确研究问题和目的。
设计研究
2
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样本。
3
数据收集
采集和整理研究所需数据。
数据分析
4
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5
结果解读
解读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成果转化
6
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措施和政策建议。
VII. 教育研究的实践意义
1 改进教学
教育研究为教师提供优质 教学实践的指导。
2 提高学生学习成果
教育研究为优化学习环境 和方法提供支持。
价值
教育研究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数据和证据,以 支持教育政策和实践的改进。
II. 教育研究的面向对象
学习者
教育研究关注学习者的认知、情 感和行为,并探索优化学习过程 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

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
有些问题是哲学的,可讨论不可研究。如“高
eated中观w历而ith史定有A课 。些sp是问os题开e.一值Sl门得Eidv还研easl究是ufoa,两rti.o门但Nn”不EoTn,可l3y要操..5依作C据。lie不如nt同涉P的及ro价到fil值测e 5.2.0 量隐私Co的p问yr题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研究的可靠性是指信度。即研 究的前后的一致性及研究能在多大 程度上重复。内在信度是指在给定 的条件下,资料的收集、分析和解 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如对教 师的行为进行Ev研alua究tio,n o几nly个. 观察者看 eated待wi同th A一sp教ose师.Sl的ide表s fo现r .N时E,T 3能.5 C达lie成nt 一Pro致file 5.2.0 的意C见op吗yrig?ht外200在4-2信01度1 A是spo指se一Pty个Lt独d. 立 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 下重复研究,结果是否前后一致。 信度和效度共同构成了研究的可靠
假设的种 类和形式
Evaluation only. 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定向假设:示意结果有一
定的趋向的假设。如:“初中 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数与 社会协调指Ev标alu分atio数n o存nly在. 负相关”
Evaluation only. 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假设是可检验的。
• 假设应简洁明了。
假设最忌空泛不具体。如:“聪 明的学生对学校的态度好。”“聪 明、态度、好”这些词语是空泛的。 换种陈述:“lQ测量分数排在前25% 的学生在X---Y----Z态度测试中的 平均分比那些测量分数在同类中排 在后75%的学生要高”。或“初一年 级学生,lQ测量分数与态度得分之 间存在正相关”。包括了变量的操 作定义——学习能力和对学校的态
的 • 研究应是可靠的 性 • 研究可能有多种形式 质
经验的结果必然具有某种
信息的形式,如测试的分数、实 地记录 、咨询问题的答案。研 究是组织这些资料,从资料中产 生假设,验证假设等。
研究的系统过程包括:
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 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内在效度是指结果可被精 确解释的程度(范围),外在 效度是指结果可被推广的人、 情境、条件,即结论准确的 解释性和结论的普遍性.
*初中学生辍学的研究。
*对学生能力丧失的学生的学 校环境进行人种学研究,以确 定辍学的因素。
*学校环境中的什么因素与正 常学习能力丧失的初中学生的 辍学有关?
*学习成绩与教学技术的研 究*.关于3种教学技术对高中低年
级学生学科成绩影响的研究.
* 3种不同的教学是否对高中 低年级学生的学科成绩产生不 同的影响.
*学习能力:在斯福坦一比奈智力量
中的分数
*科研能力:衣阿华基本技能测试
科学测量的分数 发散思维:砖的用途的测试的分数 *概念理解能力 :要求准确理解5个
概念的时间
假设与问题的 陈述
假设是对问题答案的一 种推测。具有四条标准:
• 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 间的期望的关系。
• 应有是否值得检验的理由, 理由是否有理论或事实依 据。
称名 无顺序的测量,指出有 中学的类型:
量表 几个范畴
公立,私立
顺序 量表
等距 量表
比率 量表
有顺序的测量,指出测 学生对学校的
量范畴的不同并能按顺 态度:赞扬、中
序排列
性、讨厌。
有顺序的测量并表现为 成绩测量的标
等距变化
准分数
含有零点、统一单位 高度
操作性定义
为了成功地测量,必 须有加工或操作过程,这 样的定义称为操作性定义。 是关于如何或用什么办法 来测量变量的描述。例如:
研究的可靠性是指信度。即研 究的前后的一致性及研究能在多大 程度上重复。内在信度是指在给定 的条件下,资料的收集、分析和解 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如对教 师的行为进行研究,几个观察者看 待同一教师的表现时,能达成一致 的意见吗?外在信度是指一个独立 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 下重复研究,结果是否前后一致。 信度和效度共同构成了研究的可靠
研究问题的选择
“研究的问题应具有实践的或理论的意 义。”“小学生穿步鞋的比率和学生成绩的关系”, 没有理论框架因而没有意义.
有些问题是哲 观而定。
有些问题值得研究,但不可操作。如涉及到测 量隐私的问题。
有些问题有价值而操作上违背教育规律。如 “恐惧对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
假 设:
• 对不同阅读成绩的学生,用方案A教阅读成绩 的平均增加分数和用B方案教的平均增加分数 之间没有差异。
• 按原有的阅读成绩,对得分在后30%的学生用 方案A数,其得分平均增分大于用方案B教的 平均增分。
假设的种 类和形式
定向假设:示意结果有一 定的趋向的假设。如:“初中 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数与 社会协调指标分数存在负相关”
选择假设:示意结果包括 了所有的可能。如:“一年级 女生的阅读水平不等于男生的 阅读水平。”
研究问题的分析综合
问题的陈述:
在学校C中,A、B两种 阅读方案对三年级学生阅 读成绩的影响的研究。
问题应是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并可操作的。
研究问题的陈述
问题的陈述必须为研究提供足够的 焦点和方向,问题陈述有两种形式,即叙 述和问题形式,最忌宽泛。例如:
*小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研究。
*发散思维的得分与5年级学生持点间 关系的研究。 *5年级学生发散思维得分与一般智力 测量分数的关系是什么?与阅读成绩测 量分数的关系是什么?与动作灵巧测量 分数的关系是什么?
※“不同的学校地理分布影响 初一年级学生对学校态度研究。” 自变量—学校地理分布:城市,新 区,乡村。因变量—学生对学校态 度的各项指标分数。
※“不同材料对概念理解的影 响的研究”自变量—不同材料:图 片,语音。因变量—理解概念所用 时间。
作为可测 量的变量
有四种不同水平的测量量表
量表
条件
例子
*高中指导教师的职责。
*对延庆县高中指导教师活动的调查。
*指导教师的非指导活动占了他工作时间的比 率是多少?
学生感受到的高中指导教师的主要优点是什 么?
学生感受到的高中指导教师的主要弱点是什 么?
高中指导教师自己感到应主要从事什么活动?
常量和变量
常量是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相 同的特征或条件。
变量是一个研究中不同的个体体现出的 特征和条件。如:“两种教学方法对初一年 级学生语文成绩的影响”。初一年级学生是 常量,两种教学方法实施后,测量得分是一 个变量,因为不可能每个学生的分数都一样。 两种教学方法也是个变量,初一年级的所有 学生都会随机分配到两种方法教学的组里去。
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可以测量的变 量,如学科的成绩。自变量 是个分类变量,它对研究的 个体进行分类。一般认为自 变量导致因变量。研究者试 图从自变量出发解释因变量。 例:
“在日常的教育 系统中,如果我们的 学生没有被要求参加 某种形式的研究的话, 他便不能取得长足的 进步。”
“对于研究活动,人们寄予这样一 种内在的期望:研究预示着改进.”
“学校的决策是以经验、专家的 意见和研究成果的综合为依据 的。” “完美无缺的研究似乎还未曾有 过.”

育 • 研究是经验的 研 • 研究是系统的 究 • 研究应是有效的
研究形式的多样性是指研究 的多种分类系统。基础研究是指 为扩展知识的研究;应用研究是 指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行动 研究是应用研究的一种,如数学 教师研究本班学生做书后作业和 布置附加作业两种方式那个更好; 定量和定性的研究,前者包括实 验研究,调查研究,定性研究包 括历史研究和人种学研究。
二.研究问题的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