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因素辨识培训教案

合集下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防范措施及职业卫生教育培训通用课件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防范措施及职业卫生教育培训通用课件

什么是危险源?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 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 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安全与危险是相对概念
安全: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 承受危险的伤害。指健康与平安,
或免除了危害、伤害或损失。
本质安全: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 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本质安全有两大功能: 失误——安全功能,即操作者即使操作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策划
划分作业活动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LEC法是一种常用的定性评价法。 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
D=LE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策划
一、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 二、职业病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四、职业卫生健康相关视频
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
职业病危害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 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 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 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十、其它职业病
构成职业病,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
u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u 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u 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 u 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二、前期预防
(一)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职业卫生要求 1、有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5、 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

危害因素辨识培训

危害因素辨识培训

2.环境因素 采光不良或有害光照;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 压力过高或过低;湿度不 当; 给排水不良; 外部噪声;自然危害因素(风、雨、雷、电、野兽、地形等)。
雷雨袭击站库 清罐现场杂乱无通道 地面塌陷
严寒施工
学习交流PPT
11
危害因素辨识
常见表现形式—环境因素(环保)
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与环境发生相互 作用的要素。不良的环境因素是危害因素的一种表现形式。
危害因素辨识:识别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 人的不安全行为 • 物的不安全状态 • 环境不良因素 • 管理的缺陷
风险: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 身伤害或健康损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
学习交流PPT
5
培训内容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的意义 危害因素和风险定义 危害因素辨识 风险评价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教育培训不到位 发生火灾,才培训应急器材使劳用动安排不合理
学习交流PPT
10
危害因素辨识
常见表现形式—环境不良条件
1. 作业场所 没有确保通路;工作场所间隔不足;机械、装置、用具、日常用品配置的缺陷; 物体 放置的位置不当; 物体堆积方式不当;对意外的摆动防范不够;信号缺陷(没有或不 当);标志缺陷(没有或不当)。
学习交流PPT
17
风险评价
风险等级划分(R=ESP)
分数值 风险级别
学习交流PPT
6
危害因素辨识
危害因素的常见表现形式
➢ 人的不安全行为 ➢ 物的不安全状态 ➢ 管理缺陷 ➢ 环境不良条件
学习交流PPT
7
危害因素辨识
常见表现形式—人的不安全行为

《危害因素识别培训》课件

《危害因素识别培训》课件
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 2.8 接近危险场所,如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装置,进入吊装范
围,进入危险有害场所等。 2.9 某些不安全习惯,如用手代替工具,抄近道,作弄人等。 2.10误动作,错误开关启停等。
《危害因素识别培训》
一、危害辨识的基础知识
(四)危害因素辨识应关注的内容: 3. 环境的缺陷: 3.1 作业场所 • ——没有确保通路;——工作场所间隔不足;——机械、装置、
2.危害因素的描述:
2.1危害因素描述的重点在于:明确产生风险的根源和状态。 2.1.1即发生该风险的根源(原因)在哪,造成该风险的各类不安全状
态在哪。 2.1.2考虑到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缺陷、管理的
缺陷等几方面内容。 3.举例:换盘根
• 人的不安全行为:压力未泄净,更换盘根时用手抓光杆。 • 物的不安全状态:二级盘根有缺陷,刹车锁销失效。 • 环境的缺陷:现场光线不好,巡检线路有障碍、滑湿等。 • 管理的缺陷:安排新上岗人员更换盘根,夜间或雷雨天安排换盘根,要
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伤害、灼烫、高处坠落、坍 塌、中毒和窒息。 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中暑、冻伤、噪声聋、 其他等 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资源消耗或浪 费、能源消耗或浪费、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破坏。
《危害因素识别培训》
一、危害辨识的基础知识
(四)危害因素辨识应关注的内容: 1. 物的不安全状态: 1.1 设备设施工作场所 1.1.1 设计设计不良:强度不够,稳定性不好,密封不良,应力集中,
《危害因素识别培训》
HSE管理知识专项培训
危害因素辨识
《危害因素识别培训》
主要内容
一、危害辨识的基础知识 二、危害辨识的管理程序 三、危害辨识的具体工作

危害因素辨识培训

危害因素辨识培训

强,才能取得应有的风险控制效果。
38
4. 危害和后果
主要危害后果的描述比较简单,也应有一定的顺序。
一般把最容易发生的事故放在最前面,由最初发生的事 故引发的次生事故依次排列,其他不易发生的事故附在 后面。 如发生火灾事件再发生中过毒事件的事故,主要危 害后果排序为“1.火灾;2.中毒”;若在处理中毒事件 时发生火灾事故,主要危害后果排序为“1.中毒;2.火
梯子倾倒、砸伤、摔伤
垮塌、摔伤 产生恐慌、摔伤 梯子垮塌、摔伤 踏空、摔伤 踏空、摔伤 摔伤、砸伤
背对梯子
身体探出过大 3 换灯泡 站在最上两级 过度用力
失足、摔伤
失衡、摔伤 站不稳、摔伤 中心偏离、摔伤
带电作业
触电
40
开展危害因素辨识活动的建议
保证危害因素辨识活动的效果——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危害因素辨识不是哪一个人或部门的事,是涉及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 和自己人身安全的大事; 特别是岗位员工,每天在作业现场与设备、设施打交道,最清楚现场 的不安全因素在哪里; 各专业人员与岗位员工要密切配合,共同辨识、查找身边的危险因素; 集思广益、互帮互学、发动全员参与,提高主人翁意识,变“要我安
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等
30
危害因素辨识提示表(示例)
1 人身危害 1.1 电气:工具、机器、电缆 1.2 放射: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微波,激光 1.3 震动:手、手臂或身体震动 1.4 机械:撞击,挤压、切割,刺穿,摩擦 1.5 因绊倒或打滑而跌倒 1.6 从脚手架、平台或梯子上跌落
1.7 温度:接触极高或极低的温度 …… 2 化学危害:粉尘,气体,蒸汽,固体,液体
或疾病的概率和后果的尺度,是危险事件发生的
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职业病危害培训教案

职业病危害培训教案

职业病危害培训教案一、引言1.1 教案目的:(1)提高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了解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

(3)掌握职业病识别和紧急处理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企业所有员工1.3 教学方式:讲授、案例分析、互动讨论二、职业病概念及分类2.1 职业病的定义:(1)职业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生产性毒物、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职业病是国家法定的疾病范畴。

2.2 职业病的分类:(1)尘肺病:矽肺、煤工尘肺等(2)中毒性疾病:铅中毒、汞中毒等(3)职业性传染病:艾滋病、肺结核等(4)物理性职业病:噪声聋、振动病等(5)职业性眼病:化学性眼部损伤、白内障等三、职业病危害因素3.1 生产性毒物:(1)气态毒物:铅烟、汞蒸气等(2)粉尘:矽尘、煤尘等(3)蒸汽和气体:苯、甲醛等3.2 生产性有害因素:(1)噪声:机械设备、生产线等产生的噪声(2)振动:机械设备、交通工具等产生的振动(3)辐射:紫外线、X射线等3.3 生物因素:(1)细菌:炭疽杆菌、鼠疫杆菌等(2)病毒: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等(3)寄生虫:疟原虫、血吸虫等四、职业病防护措施4.1 个人防护:(1)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防毒面具等(2)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发现疾病及时治疗4.2 工艺改进:(1)采用无毒或低毒原料替代有毒原料(2)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有害物质排放4.3 环境控制:(1)加强通风排毒、净化装置(2)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线五、职业病识别与紧急处理5.1 职业病识别:(1)掌握职业病的主要临床表现(2)了解职业病的诊断流程和机构5.2 职业病紧急处理:(1)发现职业病疑似病例,立即报告上级(2)及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3)配合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和取证(本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六、职业病法律法规与政策6.1 国家职业病防治法:(1)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宗旨和适用范围(2)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责任(3)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6.2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1)职业病诊断机构的设立与职责(2)职业病鉴定程序与机构(3)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法律效力6.3 职业病防治措施:(1)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要求(2)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3)职业病防护培训和教育七、职业病案例分析7.1 案例一:尘肺病案例(1)案例背景及患者经历(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3)预防与控制措施7.2 案例二:化学中毒案例(1)案例背景及患者经历(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3)预防与控制措施7.3 案例三:噪声聋案例(1)案例背景及患者经历(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3)预防与控制措施八、职业病防护设施与操作规程8.1 职业病防护设施:(1)通风排毒系统(2)防尘、防毒、防噪声设备(3)个人防护装备8.2 操作规程:(1)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程(2)职业病防护设施的使用与维护(3)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九、职业病防护培训与教育9.1 职业病防护培训:(1)新员工入职培训(2)定期职业病防护知识培训(3)专项培训:特定危害因素的防护知识9.2 职业病教育:(1)企业内部宣传栏、讲座等形式(2)倡导健康生活方式(3)提高员工自我防护意识(1)回顾职业病危害培训的重点内容(2)强调职业病防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0.2 考核:(1)理论知识考核:测试卷形式(2)实践操作考核:模拟场景演练(3)考核结果反馈与奖惩机制(本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危害因素辨识培训课件PPT 2014

危害因素辨识培训课件PPT 2014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

名词解释
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财 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的根源、状态 或行为,或其组合。
根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 量或危险物质。
状态——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破坏或失效 的各种因素。
危害因素包括:健康危害因素、安全危害因素、环境因素。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暴露在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作业条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险性评价法---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例子)
某单位有10名旋转设备的操作工人,平均每人 每天加工10件工件,工人装卸工件时应戴手套,加工工 件时禁止带手套。但是,一位工人戴着手套装上工件以 后,忘记了摘下手套便启动了旋转设备。在这种情况下, 请评价此项作业危险性大小? L取值(0.1-10) E取值(0.5-10)C取值(1100)
危害因素包括:健康危害因素、安全危害因素、环境因素。
能量载体分类
能量载体应至少包括以下几类: d) 强声载体:柴油发电机、泵机组等; e) 强光载体:电焊弧光、紫外线等; f) 高温载体:火炉、喷灯、电炉、高温气体(固 体、液体)等; g) 低温载体:低温金属物、冷源等; h) 压力载体:高压管道、高压管汇、高压轮胎、 各类气瓶等。
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控制对于企业员工而言,是福利,而不是负担。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目的意义
方针的有效手段和具体体现;
是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是真正实现“三不伤害”,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

职业卫生培训教案

职业卫生培训教案

职业卫生培训教案的实施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
不断改进培训方式方 法
包括培训内容、时间安排、培训根据员工反馈和效果评估进
方式等
行调整
落实各项培训内容
确保培训内容贴近实际工作 情况
职业卫生培训教案的反馈
员工反馈意见
01 收集员工对培训内容的评价和建议
效果评估
02 对培训效果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
持续改进
03 根据反馈和评估结果不断改进培训方案
职业卫生培训的重要性
保护员工健康 减少职业病发生率
企业遵守法规 维护员工权益
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工伤事故发生
职业卫生培训的内容
职业病的基本知识 了解职业病的病因和症状
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学习如何避免职业危害
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及 作用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
认识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危 了解相关法规要求 害程度
监测职业病发生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加强法律法规执行 提升职业健康保障水平
员工健康教育 增强健康意识和防范能力
职业病的防治法 律法规
职业病的防治法律法规涉及《职业病防治法》、 《工伤保险条例》、《职业卫生管理条例》、 《职业病诊断标准》等相关法规,旨在保障员 工职业健康权益。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
个人防护措施
03 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保障员工健康
定期监测 检测员工健康状况
建立应急预案 处理突发职业危害事件
提供培训 教育员工有关危害防范知识
● 04
第四章 职业卫生监测及检测
职业卫生监测的 含义
职业卫生监测是指通过监测员工接触的职业危 害因素水平和工作场所的卫生情况来保障员工 健康。监测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潜在的 危害因素,并评估工作场所的卫生状况,为制 定有效的职业病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危害因素辨识培训课件

危害因素辨识培训课件

共七部分
第一部分 定 义 第二部分 危害因素辨识的流程 第三部分 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 第四部分 危害因素评价的方法 第五部分 危害因素风险控制方法 第六部分 风险辨识和评价的应用 第七部分 其他要求
第一部分 定
危害因素: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财产损失、 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的根源、状态或行 为,或其组合 。
第二部分 危害因素辨识的流程
确定评价标准或准则
长城钻探的相关程序要求,识别出的危害因素 分级: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
形成危害因素基本信息表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形成本部门或班组的的危害 因素清单,公司层面或车间、项目部危害因素基本 信息表 。应有评价小组人员签字。
共七部分
第一部分 定 义 第二部分 危害因素辨识的流程 第三部分 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 第四部分 危害因素评价的方法 第五部分 危害因素风险控制方法 第六部分 风险辨识和评价的应用 第七部分 其他要求
第二部分 危害因素辨识的流程
培训与基层调查:
首先对危害辨识人员进行基本知识培训,以基 层单位或班组岗位为基本单元,根据本单位或班组 岗位的生产、服务的过程,逐点进行识别,可以采 用调查表的形式,集思广益,尽量全面,宁泛勿缺。
组建评价小组
评价小组应包括单位主管领导、安全员、技术 人员、班组长或有经验的生产骨干等,必要时包括 领域内的专家。
细菌、病菌、真菌、致害动物、植物 例如:蚊虫叮咬
第三部分 危害因素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方法
2、人的因素 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 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听力、视力等)
其他生理、心理性危害因素 如:员工身体有病,带病上岗,高血压症上二层台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教学设计及教案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教学设计及教案

《化工安全技术》教案H (健康)是指人身体上没有疾病,在心理上保持一种完好的状态;S (安全)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健康、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E (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

HSE管理体系是按:规划(plan)—实施(do)—验证(check)—改进(action)运行模式来建立的,即PDCA 模式。

二、任务实施1.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和分析方法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制定防范措施的方法,有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其中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包括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法。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见有工作(岗位)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预危害性分析法(PH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FMEA)、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故障树分析法(FTA)等等。

在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与危险评价过程中,应对如下主要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

①厂址;②厂区平面布局;③建(构)筑物;④生产工艺过程;⑤生产设备、装置;⑥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危害作业部位;⑦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2.工作(岗位)危害分析法(JHA)具体工作步骤3.安全检查表分析(SCL)具体工作步骤工作(岗位)危害分析法,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害。

安全检查表分析是一种经验的分析危害的方法,由分析人员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生产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危害,查找有无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要让大家认识到:1.直观性危险辨识——作为一种工作方法相对简单、职工群众易掌握、便于参与的危险辨识组织形式。

2.逻辑性危险辨识——是以设备设施、工器具、作业环境以及相关日常作业行为为主要对象,在分析查找并确定其事故模式、事故类别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判断和逻辑推理,定性分析诱发事故的充分条件,进而查找这些充分条件的诱发因素,并制定根本性防范措施的组织形式。

《危害因素识别培训》课件

《危害因素识别培训》课件

总结
改进措施 针对学员的反馈意见和存在的问题,对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改进;
加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结合,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水平。
展望
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拓展应用领域;
不断更新危害因素识别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公众 。
THANKS
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管理。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
介绍了危害因素识别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讲解了常见的危害因素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总结
提供了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
培训效果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和反馈意见,了解到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满意度 ;
总结
• 发现学员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危害因素识别培训》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培训介绍 • 危害因素识别基础知识 • 常见危害因素识别 • 危害因素识别实践操作 • 危害因素识别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培训介绍
培训目标
掌握危害因素识别的 基本方法
了解如何预防和控制 各类事故的发生
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 辨识能力
培训内容
生物性危害因素
细菌
如食品中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可能导 致食物中毒。
寄生虫
如弓形虫、蛔虫等,可能通过食物、水源等 方式进入人体。
病毒
如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可能通过空气、 接触等方式传播。
霉菌
某些霉菌产生的毒素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如黄曲霉素等。
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
工作压力
长期工作压力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如 焦虑、抑郁等。

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培训教材

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培训教材

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培训教材一、前言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是现代企事业单位必备的管理能力之一。

拓宽员工的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意识,提高他们在工作中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对于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材旨在帮助企事业单位组织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使员工深入了解危害辨识和风险防控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相关技能,并能够在工作中主动识别潜在的危害和风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的基本概念1. 危害辨识:指对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危害进行分析和识别的过程。

包括对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各种潜在危害的认知和评估。

2. 风险防控: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降低或消除危险和风险,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

三、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的原则1.预防原则:重在预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的发生和风险的产生,避免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2.综合防控原则: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达到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的最佳效果。

3.合理评估原则:对危害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估,确保风险的控制措施合理可行。

4.全员参与原则: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是全员参与的工作,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防控。

四、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的流程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的具体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危害:对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危害进行识别和分析,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人为性等各种因素。

2.评估风险:对已确定的危害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危害程度的评估和可能性的评估,以确定潜在风险的大小和可能性。

3.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4.实施控制措施:将制定的控制措施付诸实施,并进行监管和检查,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5.持续改进:定期对已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五、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的培训方法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的培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理论学习、案例分享、实地考察、演练等。

职业危害培训教案

职业危害培训教案

一、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及其危害1、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是无色略带酸臭味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52,易溶于水,常积聚于巷道的底部和下山的掘进头。

CO2不助燃也不能供人呼吸,有微毒,对呼吸有刺激作用,肺部含量增加会使血液酸度变大,刺激呼吸中枢。

当浓度达5%时,使人呼吸困难、耳鸣;达到10%时使人头昏昏迷;达到20%~25%时会使人快速死亡。

矿井最高允许浓度为0.5% 。

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有机物的氧化;人员的呼吸;煤和岩石的缓慢氧化,以及矿井水与碳酸性岩石的分解作用;爆破工作;矿内火灾;煤炭自燃;瓦斯、煤尘爆炸均能产生大量的CO2。

此外,有的煤层或岩层能长期连续放出CO2甚至在极短时间内大量喷出粉煤(岩)和CO2,造成严重的破坏性事故。

2、一氧化碳(CO)CO是无色、无嗅、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67,几乎不溶于水。

但易溶于氨水,与酸、碱不起反应,只能被活性炭少量吸附。

在空气中燃烧呈蓝色火馅,当与空气混合达到12.5%~80%时具有爆炸性煤矿井下的CO多存在于采空区、密闭巷道等处。

爆破作业、煤炭自燃、发生火灾或瓦斯、煤尘爆炸都能生成CO,往往造成人员中毒死亡。

CO是一种对血液、神经有害的毒物。

CO随空气吸入体内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并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大200~300倍,而解离速度又比氧与血红蛋白慢3600倍。

一般下CO中毒的程度取决于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含量越多,机体缺氧越严重,中毒程度也越重。

煤矿井下,劳动强度大,高温、高湿和其他有毒、有害物同时存在,会使中毒的程度加重。

井下CO最高允许浓度为0.0024%。

3、硫化氢(HS)进入体内的H2S在肺泡内很快就被血液吸收,氧化成无毒的硫盐,但未被氧化的H2S则发生毒害作用。

H2S也很容易溶于黏膜表面的水分中,与钠离子结合成硫化钠,对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可引起眼炎及呼吸道炎症,甚至肺水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害因素辨识培训教案
根据上级公司 HSE 管理体系建设要求,为了更好的管控我公司各车间存在的危害因素,达到预防事故、消减风险、提高各车间风险管理小组成员识别危 害因素,规范制定风险管控及消减措施的目的,特举办本次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主要有以下内容:
1、危害因素培训要求; 2、危害因素的概念; 3、危害因素辨识方法; 4、危害因素辨识记录表格及填写要求;
1、危害因素培训要求
危害因素辨识监控是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 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以此,上级公司提出了危害因素辨识,就是要把生产现场存在的危险 因素找出来,加以控制,我公司也进行了相应的工作,但经过前一段时间危害因素辨识的收集整理,发现部分车间的基层管理人员, 特别是各车间主持危害因素辨识的部分班组长,经过本质安全管理建设后还不能准确掌握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不能独立组织进行车 间或班组成员进行危害因素辨识,为此举办本次培训活动。


2、危害因素的概念
危害因素的概念是建设 HSE 管理体系提出来的,但并不是新概念,危害因素其实就是本质安全管理中的危险源,危险源的定义是可能造成人 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它具有破坏性、潜在性,复杂性、多变性、可知性、可预 控性。

危险源失控后果就可能造成事故,也就是管控表中的后果及其影响。


3、危害因素辨识的相关内容
1 危害因素识别的范围
覆盖公司所有部门、车间的生产活动、产品及服务过程。

至少包括:
a)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和外来访问者)的活动; c)作业场所内的设备、设施(包括外界提供的设备、设施); d)以往活动的遗留问题,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以及在煤化工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人员、作业环境和条件 等方面发生变更的情况。

e) 生产过程识别活动应包括: 1) 生产准备阶段(人、机、料、法、环进场和临时设施建设)的各项活动; 2) 产品采购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化学品、油品以及其它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废弃活动,包括相 关方使用的物资); 3) 生活区域的各项活动(相关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包括进入作业现场的相关方人员的活动); 4) 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阶段的各项活动(宜按作业流程或工序进行辨识); 5) 设备、设施的采购、安装、使用、维护、报废等所有运行活动(包括相关方使用的设备、设施); 6) 产品交工验收或维修服务中的各项活动; 7) 不同工种和岗位操作过程中的各项活动; 8) 确定的其他计划外的任务。

9) 项目实施前工作前安全分析。

f)事故和潜在的紧急情况,包括来自:


1) 煤化工产品或材料的包装或储存缺陷; 2) 结构失效; 3) 天气、地球物理及其它外部自然灾害; 4) 恶意破坏和违反操作规程; 5) 火灾和爆炸; 6) 冲击与撞击; 7) 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 8) 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 9) 人机工程因素(比如作业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等); 10) 设备的腐蚀;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露。

2 工作任务辨识法还应从人、机、料、法、环五方面辨识危害因素。

2.1 人员的危害因素: a) 操作不安全性(误操作、不规范操作、违章操作); b) 现场指挥的不安全性(指挥失误、违章指挥); c) 失职(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任务); d) 决策失误;


e) 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工作(带病工作、酒后工作、疲劳工作等); f) 工作中心理异常(过度兴奋或紧张、焦虑、冒险心理等); g) 人员的其他危害因素。

2.2 机的危害因素: a) 没有按规定配备必需的设备; b) 设备选型不符合要求; c) 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 d) 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 e) 设备保护不齐全、有效; f) 防护设施不齐全、完好; g) 设备警示标识不齐全、清晰、正确,设置位置不合理;机的其他危害因素。

2.3 料的危害因素: 料的危害因素主要指采购的材料或使用新材料带来的危害,具体是指:采购的有毒有害的化工原料跑冒滴漏及 存储、使用、运输过程中和管理不善所带来的对人身的危害。

2.4 法的危害因素: a) 管理疏漏、不符合实际;


b) 工艺、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不符合要求; c) 贯彻学习不到位; d) 未根据风险评估及本单位生产计划编制应急预案,预案不完善、不合理所带来的危害。

2.5 环境的危害因素: a) 工作地点温度、湿度、粉尘、噪声、有毒气体浓度等超过规定; b) 工作地点照明不足; c) 工作地点风量(风速)不符合规定; d) 土建设计缺陷;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 e) 路面质量差,标识不齐全、不正确; f) 供电线路布置不合理; g) 作业区域警示标志及避灾线路设置位置不齐全、不合理; h) 其他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3 在进行危害因素识别时,应充分考虑由上述根源可能产生的后果: a)人身伤害、死亡(包括割伤、挫伤、擦伤、肢体损伤等); b)疾病(如头痛、呼吸困难、失明、皮肤病、癌症、肢体损伤等); c)财产损失;


d)工作环境破坏; e)水、空气、土壤、地下水及噪音污染; f)资源枯竭。

4 识别方法 风险识别以事故预防、控制和减少事故发生为指导思想,采用现场观察、查阅资料、座谈、安全检查表、工 作安全分析和工艺危害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涉及到的全部危害因素进行识别。

a) 现场观察:对作业活动、设备运转或系统活动进行现场观测,分析人员、工艺、设备运转存在的危害因 素; b)查阅资料:通过查阅有关事件、事故、职业病记录和台帐,从中发现存在的危害因素;同行业企业危害因 素识别结果应是重要的参考资料; c)重点岗位检查表:系统剖析,确定检查项目,按顺序编制表格,以提问或现场观察等方式确定检查项目的 状况,确定危害因素; d)座谈:召集安全监督人员、专业人员、生产现场作业人员,集思广益、讨论分析作业活动或设备运转过程 中存在的危害因素。

5 风险评价 5.1 危害因素的风险分析


根据工作程序各个步骤中辨识出的危害因素,描述出各种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风险及其后果,确定事故类型。


5.2 确定风险等级
利用风险矩阵法对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危害因素的风险等级。

风险的大小由风险值来衡量,风险值等于事
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乘积。

具体的衡量方式和赋值方法见风险矩阵表。

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可
将风险分为 5 个等级(见附录 A)
6 按风险导致事故类型可分为:
1)火灾事故风险、
2)爆炸事故风险、
3)机械事故风险、
4)电气事故风险、
5)中毒事故风险、
6)灼烫事故风险、
7)运输事故风险、
8)其他事故风险;
按风险来源分类可分为:人员的风险、机(物)的风险、环境的风险、管理的风险。


附录 A
风险矩阵表


风险 矩阵
6
中等风险 (Ⅲ级)
12
一般
5
10
风险
(Ⅱ
4
8
级)
3
6
重大风险 (Ⅳ级)
18
24
15
20
12
16
9
12
特别重大风险 (Ⅴ级)
30
36
有效类别 A
赋值 6
可能造成的损失
人员伤害程度及范围
由于伤害估算的损失 (元)
多人死亡
500 万以上
25
30 B
5
一人死亡
100 万到 500 万之间
20
24 C
4
多人受严重伤害
4 万到 100 万
15
18 D
3
一人受严重伤害
1 万到 4 万
22
4
6
8
低风
险 (Ⅰ
11
2
3
4
级)
10
12 E
5
6F
2
一人受到伤害,需要急 2000 到 1 万
救;或多人受轻微伤害
1
一人受轻微伤害
0 到 2000
L 1 不可能 估计从不 发生
1/100 年
K 2
很少 10 年 以 上可能发 生一次 1/40 年
J 3 低可能 10 年 内 可能发 生一次 1/10 年
I 4 可能发生 5 年内可 能发生一 次 1/5 年
H 5 能发生 每年可能 发生一次
1/1 年
G 6 有时发生 1 年内能 发 生 10 次或以上
 10/1 年
有效类别 赋值
发生的可能性 发生可能性的衡 量(发生频率)
发生频率量化
风险值 30-36 18-25 9-16 3-8 1-2
风险等级划分 风险等级
特别重大风险 重大风险 中等风险 一般风险 低风险
备注 Ⅴ级 Ⅳ级 Ⅲ级 Ⅱ级 Ⅰ级


危害因素管控表的填写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