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语文教学法

合集下载

古诗词“1+X”教学策略探究——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忆江南》为例

古诗词“1+X”教学策略探究——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忆江南》为例

与之前的教材相比,统编语文教材强调“中国化”与“经典性”,大幅增加了古诗文的内容。

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132篇,占课文总数的30%。

然而,这对学生丰富文化底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针对这一问题,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了“1+X”的教学模式。

他指出,“实施‘1+X’的办法,即每讲一课(主要指精读课),就附加若干篇同类或者相关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读”[1]。

这种教学模式,立足于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重向课外阅读延伸,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运用“1+X”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呢?本文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日积月累”板块中的《忆江南》为例,谈谈笔者的实践与思考。

一、古诗词“1+X”阅读文本的选择温儒敏教授指出,“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

如果只是精读精讲,反复操练,没有激发阅读兴趣,也没有较多阅读量和阅读面,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写作能力是不可能提升的。

扩大阅读量,这是改革的方向”[2]。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可以利用教材里的古诗词作为例子来教读,再从教材外选择一组古诗词作为“X”来进行群文阅读。

从教材中的“1”链接到教材外的“X”,这就让教师拥有了“编者”的身份,有了选择教学内容的自由。

但“X”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则受教师的阅读视野、阅读品位和教育理念的影响,这也考验了教师的专业功底和素养。

我们不妨从三个方面来考虑这一问题:一是围绕某一主题选择相关的古诗词,二是选择同一作者的相关作品,三是根据古诗词的表达方式选择。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中的《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在年轻时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写《忆江南》时,白居易已离开苏州多年,但苏杭的秀丽风景、人情冷暖都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作者抑制不住内心的怀念,写下了《忆江南三首》。

统编教材中选的是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浅谈小学语文“1+x”多文本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1+x”多文本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1+x”多文本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1+x”多文本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以往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继承和延伸,又具有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意义和价值。

在小学“1+x”多文本阅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精细化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学习基础。

一、精读与扫读相结合。

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精读和扫读相结合,即先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抓住文中主要内容或重要信息,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进入精读环节,深入挖掘文章语言运用,发现生动形象的描写和深邃思想的表达等内容。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二、多元文本交叉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多种不同类型的文本,如诗歌、小说、散文、新闻等,引导学生对这些不同文本进行交叉阅读,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和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三、激发情感共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体验和情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让学生从阅读中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如喜怒哀乐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共鸣,增强学生对阅读的欲望和热爱。

四、贴近生活实际。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阅读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阅读的依据和思想,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阅读教学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并积极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启发思维和创造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思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言外之意,挖掘文章含蓄的思想,唤醒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创造力,使学生具备独立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1+x”多文本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应该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情实际进行灵活运用,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达到既有益于学生学习又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小学低年级“1+X”阅读教学的几点做法

小学低年级“1+X”阅读教学的几点做法

小学低年级“1+X”阅读教学的几点做法全国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全国统编教材与语文学科素养”讲座中建议中小学采取“1+X”的办法,在利用好统编教材以外,同时关注自由阅读,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规定宽泛的书目范围,鼓励学生课后根据兴趣自由挑选,进行个性化阅读。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正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最好时机,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落实1+x阅读教学,现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咬定课本“1”不放松所谓“1”,指部编教材的任一一篇文章、一个议题、一个单元主题,或是一个读写结合点,“1”是根本,“1”是基础,在低年级教学中,根据不同课型,咬定课本“1”不放松,显得尤为重要。

1.识字教学重方法。

小学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是教学的重点,在4册教材中,每册教材都编排了识字单元,一篇文章,教会学生一种识字方法,如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以儿歌形式编排的字族文识字,短短3句儿歌,全文要求认识12个生字,其中“清、情、请、晴、睛”5个生字,紧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不光轻松认识了这5个生字,更了解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本单元的前一篇课文《姓氏歌》不光引导学生认识本课出现的相关姓氏的字,更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结合本班老师同学,亲人伙伴,认识更多有关姓氏的字。

后一篇《猜字谜》则教会学生编字谜识字,一文一法,指导学生学会了儿歌识字、字族识字、编字谜识字、生活中识字以及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这些常用的识字方法,为低段识字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课文教学重朗读。

《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阅读教学提出明确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为落实这一标准,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的语文要素为“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在教学《开满鲜花的小路》一文时,由课题入手,通过提问“这是一条开满什么的小路?这是开满鲜花的哪儿?”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表意重点读出不同的重音,在朗读中,使学生认识到,同一句话,重音部分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

“1+X课程”体系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教学的意义

“1+X课程”体系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教学的意义

“1+X课程”体系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教学的意义作者:李小红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02期摘要: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关键点,“1+X课程”体系对其有着深远的意义,要多层次高效应用“1+X课程”体系,优化创新语文阅读教与学,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层次化地引领班级学生进行高效语文阅读实践,在知识积累、情感获取中实时发展语文阅读能力,为实现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1+X课程”体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化,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已成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面临的重大任务。

教师要深化把握“1+X课程”体系内涵、特征等,结合课程教学中呈现的问题,巧用“1+X课程”体系,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两大层面融合中科学引领、指导班级不同层次学生有效阅读,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知识层次,为更深层次地学习奠定基础,客观呈现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中“1+X课程”体系的重要价值。

一、“1+X课程”体系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以往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课程单一化,以语文课程为核心,各方面问题不断显现,“1+X课程”体系有着难以比拟的优越性,强调语文和英语、数学等学科之间的协调统一,在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方面有着深远的价值意义。

在“1+X课程”体系中,“1”就是深化整合作用下的基础课程,是国家教育部门在新课标背景下明确要求的教育课程内容,以基础性教育课程为核心,“X课程”是关键所在,以“1”课程为基点,结合学生各方面情况、个性化客观需求及学校发展特色开设的特色化课程。

“1”、“X”二者并不是简单化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最终教学成果远远高于一般性的教学成果,“1+X课程”体系在教与学层次提升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

二、“1+X课程”体系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教学的意义1.改变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1+X课程”体系不局限于教材内容,强调各层次学生在课外获取重要的知识,注重课堂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入新鲜血液,改变以往语阅读教学现状的同时灵活度、开放度二者明显提高。

基于语文教材群文阅读的“1+X”教学建模

基于语文教材群文阅读的“1+X”教学建模

基于语文教材群文阅读的“1+X”教学建模张国儒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在提到为什么要提倡阅读教学的“1 +X”时说:“所谓‘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读,读不懂也没关系,慢慢就弄懂了。

这就是为了增加阅读量,改变全是精读精讲而且处处指向写作的那种教学习惯。

”这段话传达了两个方面的信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改变教师的教学习惯。

温儒敏先生可说是为“课外阅读课内化”指明了方向,需要进一步推进的是探寻具体的实施路径。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以议题学习为任务驱动,通过多个文本的交互作用,实现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其阅读行为和过程高度契合阅读教学“1 +X”精神。

从某种程度上讲,群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建构乃至实践探索,为基于语文统编教材的阅读教学“1+X”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一、什么是“1”?温儒敏先生的讲话中,“1”就是一篇课文,“X”就是课外文章。

那么,群文阅读视域下的“1+X”教学中的“1”是什么?“X”又是什么?当然,群文阅读视域下的“1+X”教学仍然立足于统编教材,统编教材始终都是核心关键、中心线索、阅读主体和生发根基。

总体上讲,统编教材就是“1”,“X”则是以统编教材为基础生发出来的带有课程性质的课外读物。

具体上讲,则需要出入统编教材内外进行探讨。

据此,不妨首先梳理一下“1”在统编教材内外都有哪些表现形式。

1.“1”可以是一组群文中的某个文本。

例如议题“鲁迅笔下的儿童”下的文本《狂人日记(片段)》《孤独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社戏》《故乡(片段)》《示众》《白光》中的任何一个。

又如议题“情节反转的模式”下的文本《项链》《警察与赞美诗》《池塘灯影》《文艺评论家和部长》《安恩与奶牛》《河豚子》《窗》中的任何一个。

2.“1”可以是自成体系的某个阅读课程中的一个议题。

例如“建筑之美——说明的实与虚”“不一样的青春”“袁珂神话之再创想象”“苦难中的超越——苏轼在黄州”,等等。

小学语文“1+X”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1+X”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1+X”模式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出现了一种被称为“1+X”模式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一些改革实践,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着重探讨了“1+X”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我们需要了解“1+X”模式的含义。

所谓“1+X”,其中的“1”指的是学习核心知识和技能,而“X”则代表了学科研究、跨学科拓展等方面的拓展学习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1+X”模式旨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1+X”模式中,首先要明确定义语文核心知识和技能。

这包括课文内容、语法知识、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学习。

通过明确核心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也有助于教师有重点地进行教学,确保学生学会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除了核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X”部分的拓展学习内容。

通过拓展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跨学科的文学作品,结合历史、地理、科学等知识进行探究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1+X”模式的实践中,教师是非常关键的角色。

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还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提高。

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适应“1+X”模式下的教学需求。

除了教师的角色,家长和社会也需要给予支持。

家长可以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与教师配合,共同关心孩子的学习进步。

社会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平台,为学生的拓展学习提供更多可能性和机会。

在实践“1+X”模式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挑战和困难。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拓展学习资源不足、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学校管理部门、教师、家长、社会各界等的协同配合,共同解决。

构建群文阅读教学体系 促进高阶思维深度发展——《新课程语文1+X群文阅读》(三、四年级)教学指导

构建群文阅读教学体系 促进高阶思维深度发展——《新课程语文1+X群文阅读》(三、四年级)教学指导

关注丨专题•理论与实践视角下的群文阅读辽宁教育|2021年第2期(上半月)丨教研构建群文阅读教学体系促进高阶思维深度发展—《新课酲语文U X群文阅读》(三、四年级)教学指导解迎峰(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摘要:与统编教材的单篇教学相比,群文阅读教材体系下的群文阅读学习更多地关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更能体现深度学习的特点。

通过抓住比较阅读、整合阅读、读写结合三个关键点,群文阅读教学将最终促进学生阅读力、思维力和表达力的综合提升。

根据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关键点,群文阅读能力检测应主要检测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整合阅读能力和读写结合能力。

关键词:比较阅读;整合阅读;读写结合;高阶思维近年来,群文阅读课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因其实现了由“读懂一篇”到“读通一类”的重大突 破,成为统编教材背景下的“1+X”教学领域最有力 的代表。

随着群文阅读教学理论建设的逐渐完善和 群文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构建与统编教 材同步序列发展的群文阅读教学体系就显得越来越 迫切。

由辽宁省教育学院和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共 同开发的《新课程语文l+x群文阅读》是一套具有辽 宁地方特色的群文阅读教材。

师生该如何使用好这 一阅读教材?本文结合该教材的编排内容,对三、四 年级的阅读提出一些建议。

_、《新课程语文1+X群文阅读》的编排特点(一)用一组文章共同落实一个要素三年级上册群文教材共12个单元,四年级上册 共有11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议题。

前8个单元中,有的议题指向统编教材对应单元的人文主题,有的直接指向阅读要素,但在阅读要素的要求上,二者又 有明显区别。

如统编教材第一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指的是课文中有 特色的、不熟悉的、自己感兴趣的词句;而群文教材 第一单元的议题是“有意思的拟人”,这是从有新鲜 感的句子具体到特别的句式和修辞,是对统编教材 阅读要素的深化。

统编教材是用一组单篇落实一个单元的语文要 素,每个单篇承载的教学任务和侧重点各不相同;群 文教材的单元是用一组文章共同落实一个要素。

基于核心素养的1+X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省课题申报活页)

基于核心素养的1+X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省课题申报活页)
本课题制定研究目标时,遵循了系统论的原则,即整个课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目标构成课题的要素,内部又自成一个小的系统,将1+X课堂教学的各个内在要素统一起来,并通过与外在环境相互联系发挥其整体功能。
研究内容 :
1.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1+X阅读模式的调查研究。
(1)围绕师生开设1+X阅读的教学研究如:课外阅读情况,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执行能力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建立的学校1+X阅读的教学资源库,让本校教师在实施中走进1+X阅读模式,共同开发阅读课程资源,进而形成学校课程特色。
2.通过本课题研究,形成1+X阅读教学模式的教师指导体系,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3.通过本课题研究,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形成有效的1+X阅读评价体系。
结合各学校实际,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组成员的认真分析,细致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通过理论研究,提高老师认识,增强研究信心,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深化提供保证。
(3)实施阶段二——行动研究阶段(2020.9——2020.1)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观察记录各子课题组教学现状,分析实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期举行基于核心素养的1+X阅读教学研讨活动,及时总结,不断优化研究。筛选资料,总结经验,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4.基于核心素养的1+X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1)对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的辅助媒体,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过程,对课堂教学中师生言语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筛选、提炼各类有效策略并加以验证分析;
(2)探究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方法,重点探究优化1+X阅读教学的策略。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1+X”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1+X”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42TeachersJToda,<_“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1+X”群文阅读教学初探◎蔡金标“1+X”群文阅读是温儒敏教授针对统编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提出的一种新的阅读教学建议。

它指的是在教学精读课文时*可以结合本单元的略读课文*或者增加几篇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在大量的自读自悟中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这是一种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目的的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学生的课i 课外阅读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量,纠正语文教学中学生读书、不读书的弊病,为学生阅读。

余文森教授主张的“读思达”教学法,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三种,提倡以学生学习为本位*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堂真正落实。

本文基于“读思达”教学法的理论内涵,探“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

一、精心组合群文素材,唤醒学生阅读原力师大版的教材*统编语文教材在阅读课程的设置上更注重课外阅读的延伸,甚至在教材中增加了不少课外阅读资料,从而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因此,教师应立足统编教材,对阅读学*精心筛选群文素材,优化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以提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可以“体裁”为思路组织群文内容。

群文阅读教学以同一体裁为议题确定选文组合时*自由度大*因而也是教师们平时比较常用的议题。

笔者经常选用多种文类的文本*让学生在同一体裁中领略群文阅读的。

如以“有趣的童谣”“有趣的儿童诗%“小故事大道理”“寓言长着一张不一样的脸”等为议题的群文阅读课*就是让学生在学了相关的课文后*再连续读多篇一个体裁的作品,从中去了解童谣、诗歌、故事、寓言等文体特点。

可以“作家%为思路开展群文整合教学。

通过把同一作家的文章整合在一起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走近该作家,了解该作家的写作风格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增进学生对该作家的作品的理解。

如教学《北京的春节》时*可以把《济南的冬天》《想北平》《我的母亲》《养花》《猫》等老舍的其他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自己去读,从中了解老舍作品写景优美动人、充满诗情画意*叙事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忆人情感真挚、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风格)可以“表达方式%为思路进行习作指导。

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 1+X”群文阅读的实践研究摘要:“1+X”群文阅读是近年来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者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多文本阅读的过程。

通过群文阅读的展开实施,促使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积累阅读经验,进而实现学生阅读水平、思维水平地大幅度提高。

本文就“1+X”群文阅读的内涵及其意义展开论述,提出了几点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实践策略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向纵深发展下,群文阅读已经被广泛运用于语文课堂中,为语文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渠道,群文阅读是一种较为新颖的阅读教育理念,其与单篇阅读、整本书阅读共同组建成了小学语文阅读体系。

在“1+X”群文阅读体系中,教师要重视组合文本的选择,充分结合教材的特点,通过采取相同作者、相同体裁的文章的方法,提升组合选文质量,并结合“群议”手段,促使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实现多项能力的形成。

一、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的意义分析“1+X”群文阅读的内涵在于群文整合,其根本内涵在于讲解一篇课文的过程中整合其余若干文章,要想实现语文课程中群文阅读的梯度性展开,就需要正确把握“1”的内涵所在和“X”的外延方向及内容,从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入手实现群文阅读的有效展开。

就实效性而言,“1+X”群文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有效手段,同样是帮助学生深度思考、理解文本的关键途径,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能够通过多重器官的共同作用思考、分析、揣摩文章,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对文本思想、含义进行深层次思考,既有助于记忆、背诵,也能帮助学生仔细揣摩、深度思考,全面促进学生注意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提升。

此外,相对于和传统的阅读体系,“1+X”群文阅读更倾向于以单篇为突破口循序渐进地走向深度探究,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尝试更多地阅读方法,这些方法包括默读、略读及跳读等,在多重的阅读训练中,帮助学生逐步把握阅读技巧,实现真实阅读及深度阅读。

基于统编教材简析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策略

基于统编教材简析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策略

基于统编教材简析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策略关键信息项:1、群文阅读的目标与意义2、统编教材的特点与要求3、 1+X 群文阅读的模式与方法4、阅读材料的选择与组织5、教学实施的步骤与策略6、评价与反馈机制11 群文阅读的目标与意义111 明确通过 1+X 群文阅读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包括阅读速度、理解深度、批判性思维等。

112 阐述群文阅读对于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113 强调群文阅读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自主阅读习惯的积极作用。

12 统编教材的特点与要求121 分析统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包括单元主题、课文类型等。

122 研究统编教材对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和指导方向。

123 探讨如何将群文阅读与统编教材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

13 1+X 群文阅读的模式与方法131 解释“1+X”的含义,即一篇精读课文带多篇拓展阅读文章。

132 介绍多种群文阅读的组织模式,如以主题为线索、以作者为线索、以文体为线索等。

133 分享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的方法,如比较阅读、整合阅读、探究阅读等。

14 阅读材料的选择与组织141 提出选择阅读材料的原则,如相关性、多样性、适宜性等。

142 列举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材料来源,如经典文学作品、优秀报刊杂志、网络资源等。

143 说明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对阅读材料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整合。

15 教学实施的步骤与策略151 规划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步骤,包括导入、阅读指导、讨论交流、总结归纳等。

152 阐述在每个教学步骤中教师应采取的策略和方法,如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何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等。

153 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16 评价与反馈机制161 制定群文阅读教学的评价指标,如阅读量、阅读速度、理解程度、思维能力等。

162 介绍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如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

163 说明如何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1+X”阅读教学路径探析——以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1+X”阅读教学路径探析——以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

摘要: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提倡的“1+X ”阅读观念,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忽视。

为此,文章以统编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具体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灵活使用教材、搭建“1+X ”阅读教学路径,即通过将课后拓展阅读提前布置预习、课中链接与“1”相关的阅读内容、课后布置基于“X ”的阅读训练题等方式,或激发兴趣、拓宽视野,或引领学生深层次阅读文本,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爱阅读、会阅读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统编教材;“1+X ”阅读;教学路径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884(2021)02-0017-03收稿日期:2020-11-26作者简介:郑晓玲,女,福建省宁德市民族中学高级教师。

为了改变语文课读书少甚至不怎么读书的状况,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构建了由“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和“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同时提倡“1+X ”的阅读观念。

整套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共计有54篇课文推荐了课外阅读,推荐阅读篇目达101篇(本)。

“1+X ”中的课外推荐阅读“X ”通常被安排在课后的“积累拓展”一栏,在实际教学中是否被重视?据调查了解,尽管统编教材已经上过一轮,但不少教师对待“X ”的方法,仍然以课后推荐阅读为主,缺乏对学生系统的具体的阅读方法指导。

叶圣陶指出:“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

”[1]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

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做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师就必须“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巧用、活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真正落实“1+X ”阅读方法的指导。

笔者对统编七年级语文教材“1+X ”阅读教学的路径试作探析。

一、明确“1+X ”阅读教学的目标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

”[2]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将新知识“X ”与原有认知结构“1”建立起联系,由此产生的“1+X ”阅读就是有意义的学习了。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1+x”古诗文教学探究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1+x”古诗文教学探究

70基础教育论坛J I C H U J I A O Y U L U N T A N(下旬刊)教材教法2020 年第9期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1+x”古诗文教学探究章 纪(江苏省如东县岔河镇岔河小学)“1+x”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启动和推广,既有利于学生对“1”语篇内容更好地学习、理解与深化,还有利于在“x”作品的类比阅读下,通过“求同与求异”活动,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凡是“例子”作品,具有经典性或精髓性特质,不仅具有普遍意义上的指令性和引领性,而且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优质资源和实际支撑。

就小学语文古诗文而言,如何在核心素养引领下更好地开展“1+x”阅读教学活动呢?在全面把握教材采体系基础上认真地选好“1”所谓“1+x”阅读模式,相似于“多文本阅读”。

其中“1”是“主题(窗口)语篇”,承担以范例教学法让学生学习“举一反三”的重任;“x”指在“1”议题导向下,把一篇以上的文艺作品集中起来,开展“1+x”阅读活动。

要想在这种阅读教学中有效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必须全面而又系统地把握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

比如,在本学期或本学年里,在某一学段甚至整个小学阶段中,儿童必须学习或选择学习的古诗文有哪些?对于开展“1+x”模式下的课内外阅读来说,认真把握好“1”这个窗口语篇,既是首要又是基础。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总结与反思,在开学之初把教材中的古诗文进行罗列、梳理和分类,并且根据学情科学合理地把握“1+x”阅读教学的“火候”。

本着“鱼渔兼授”原则引导儿童努力地寻找“x”中国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西方前贤亦云:“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就“1+x”阅读来说,如果选择并确立“1”主要在于教师的话,我们完全可把寻找“x”任务交给小学生去完成。

如人教版部编本三(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文,是唐代诗人王维通过对重阳节家乡“插茱萸登高”风俗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思乡与怀情”。

浅谈小学语文“1+x”多文本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1+x”多文本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

DOI:10.19392/j.cnki.1671 7341.202009056浅谈小学语文“1+x”多文本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张卫红 徐艳丽新华区乐福小学 河南平顶山 467000摘 要:纵观目前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传统的小学语文“单篇精读”阅读课型的教学实效性不够强,语文教学幸福指数低,多数教师采用的课堂教学策略较少,缺乏与学生多层次的交流,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较弱。

基于以上教学现象,我们通过巧设议题,激发期待的阅读策略;内容整合,掌握连结的阅读策略;深度思维,掌握提问的阅读策略;方法多样,掌握节奏的阅读策略等四个方面对“1+x”多文本阅读课堂进行探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

关键词:“1+X”;多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1+X”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即一节课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内或课外阅读的文章。

此课型对教师而言,是通过“1+X”多文本阅读实现对课文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再学习,以多文本阅读教学促进课堂阅读教学改革。

一是可以增强教师课程整合能力;二是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三是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益;对于学生而言,通过“1+X”多文本阅读的方法引领,在阅读素养方面应该有四个层级的提升。

一是阅读素养的增值(应用与创意)。

二是阅读能力的升华(评价与反思)。

三是阅读思维的进阶(比较与整合);四是阅读习惯的养成(辨识与提取)。

那么怎样更有效地进行“1+x”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一、巧设议题,激发期待的阅读策略所谓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讨论的话题。

一组选文中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话题。

一个好的议题既能唤起学生的阅读体验,又能激发学生共同阅读、分享的兴趣。

如《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夸父追日》这三篇课文都是神话体裁的文章,在对这三篇文章进行组文时,我们可以选择它们内容的共同点,每篇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个神话人物“大禹”“愚公”“夸父”,那么,可以把这组多文本的议题定为“了不起的神话人物”。

如何用统编语文教材完成“1+X”群文阅读教学

如何用统编语文教材完成“1+X”群文阅读教学

如何用统编语文教材完成“1+X”群文阅读教学“1+X”群文阅读模式是对阅读方式的创新,这种阅读模式在单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之间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填补了长期以来学校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空白,形成了立体式阅读。

“1+X”阅读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思维训练,“1+X”阅读模式不是泛泛的多读,也不是单纯追求形式的多样化;它主要落脚于思维训练,是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但怎样才能用好它、使之真正落地于实际教学,这是语文老师们普遍反映的难题。

对此,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倪文锦,在第九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活动上,就如何用好统编教材的“1”,完成“1+X”群文阅读教学,给出了若干建议。

阅读素养影响学生未来生涯目前,全世界的基础教育发展都在进行转向,基础教育原来都是知识本位的,现在开始向核心素养转向。

也就是说,我们的育人目标、培养方向都要朝着培养核心素养发展,而阅读素养又是学生核心素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认为,一个人阅读素养的高低与他整个生涯发展有密切联系。

因为学习除了亲身实践,主要就是通过大量信息的输入,通过语言文字特别是文字的记载等途径来吸收。

所以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差、阅读素养低,将对生涯发展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我认为,“1+x”群文阅读模式是对阅读方式的创新,这种阅读模式是为学生在单篇课文的阅读和整本书的阅读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填补了学生多文本阅读的空白,这是一项填补空白的改革。

群文阅读不等于阅读群文。

“1+X”模式倡导多文本的比较、分析、整合和反思,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加阅读积累,更重要的是打破思维的定势,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增进阅读素养。

统编教材总编温儒敏教授明确地提出“1+X”模式,在他主持编写的教材中,每一篇课文后面都附加若干篇同类或者相关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读。

温儒敏提出,单篇课文的阅读同多文本的群文阅读以及整本书阅读是可以并存的。

在课堂教学环节,囿于时间的原因,教师无法将整本书阅读放在课内,但教师可以在单篇课文教学之外,适当地开展一些群文阅读。

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1+X教学群文组合线索实践分析经验分析

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1+X教学群文组合线索实践分析经验分析

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1+X"教学群文组合线索实践分析经验分析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初中语文教学也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在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1+X”教学群文组合方法也应运而生。

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部编版教学群文组合线索的实践和经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文本互补,对比阅读,创新教学方式,归纳教材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为有关的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1+X"教学;群文组合线索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因为这些是语文学科能力提升的基础。

随着教学形式的不断创新,“1+X”教学方式逐渐为初中语文教师关注与应用,1+X群文组合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广泛涉猎,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和写作素材,还可以使学生对教材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以此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

一、初中语文“1+X”教学群文组合线索的重要性文在初中语教学中,“1+X”的教学方法是指先讲述一篇课文,然后用更多有关的课外阅读文章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自主阅读大量的文章,增加阅读量,拓宽涉猎的广度与深度,以改变处处都精讲,分析过于精细冗余的教学模式。

“1+X”中的1是指一篇教材内的文章,而X是指与这篇课文有关联的课外阅读文章或课内其他课文,X中的文章要围绕着一篇教材课文展开。

应用这种群文阅读的方式,不仅可以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结合起来,提取整合形成一个体系,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自主探究实践,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乐趣,一改过去只进行课内课文阅读学习的索然无味。

二、“1+X”教学群文组合线索在初中语文中的实践方法(一)实现文本互相补充,完善群文阅读体系在“1+X”群文教学组合中,应该从课文出发,选择大量有关的课文,可以是主题相近,可以是表达了相近的思想感情,可以是有相似的情节。

课后“1+X”阅读教学研究——以统编版《回忆我的母亲》为例

课后“1+X”阅读教学研究——以统编版《回忆我的母亲》为例

课后“1+X”阅读教学研究——以统编版《回忆我的母亲》为例发布时间:2021-06-23T11:08:26.66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6期作者:曾佳艳[导读]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注重课外阅读,在课文后推荐相关阅读篇目,采用“1+X”的方式,在学完一篇课文后推荐若干课外阅读篇目,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并将其纳入课程体系。

曾佳艳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省合肥市 230601摘要: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注重课外阅读,在课文后推荐相关阅读篇目,采用“1+X”的方式,在学完一篇课文后推荐若干课外阅读篇目,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并将其纳入课程体系。

本文拟以统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为例,从确立议题,搭建支架,学习阅读“1”的质,拓展阅读“X”的量三个方面出发,对课后“1+X”阅读教学进行探索。

关键词:课后“1+X”阅读;教学研究;《回忆我的母亲》引言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根据“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在课后“积累拓展”板块采用“1+X”的方式,在一篇课文(“1”)后推荐若干文章或书籍(“X”),建构阅读任务,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体系,使之成为教材有机组成部分。

课后“1+X”的教学方式旨在阅读教学产生厚积薄发的作用,然而,在真正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对教材编写意图理解不到位、教学课时紧张、缺乏有效的评价检测机制使得“X”形同虚设。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后推荐阅读篇目“X”,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选择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议题,沟通课内外的联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确立议题,搭建支架课后“1+X”阅读教学的起点是确定议题,只有议题拟定了,其他文本的组织就有了着力点,这非常考验教师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与提炼水平,确定整堂课程的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第一,关注单元学习目标和《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编写意图”。

《回忆我的母亲》属统编教材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读课文,该单元“单元导读”提示的学习重点包括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

统编版教材视域下“1+X”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

统编版教材视域下“1+X”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

2022 . 1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上坝镇下坝学校赵婷统编版教材视域下“1+X ”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为落实课标,新教材力图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建议教师采取“1+X ”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

其中的“1”是指统编版教材的课文,“X ”是指跟这个“1”相匹配的课外文章。

实施“1+X ”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单元目标、课文特点来选择和提炼“1”,基于“1”的教学需要选取“X ”。

一、“1”的选择与确定统编版教材重新确定了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重视落实那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

教材虽然以单元来组文,但即便一个单元内的课文,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参考统编版教材教师用书所建议的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系列,在“1”的确定中努力做到“一课一得”。

这样说来,“1+X ”中的这个“1”就不仅仅是狭隘的一篇课文,它还可以是课文的一个知识训练点,也可以是有关课文主题的一个探究性问题,还可以是有关课文写作技巧、作者风格等方面的一个议题。

教学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一文时,教师以“故事中的小英雄”为议题引出课外阅读材料《鸡毛信》《夜莺的歌声》。

这里,“故事中的小英雄”就是根据《小英雄雨来(节选)》这篇课文的核心教学目标选择的议题,是“1+X ”中的“1”,《鸡毛信》《夜莺的歌声》则是依据“故事中的小英雄”这个议题引申出来的配合“1”的阅读材料,是“1+X ”中的“X ”。

譬如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编者以“动物朋友”为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猫》《母鸡》《白鹅》。

教学《猫》一文时,教师把老舍先生的《猫》作为“1”引出课后阅读材料“X ”———夏丏尊的《猫》与周而复的《猫》,让学生展开比较阅读;在教学《母鸡》时,把文中“欲扬先抑”的写作特点作为“1”,引出“X ”———《可爱的草塘》;教学《白鹅》时,则是把“反语的运用”作为“1”,引出“X ”———《藤野先生》(片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