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2016年中考八大题型典中典专题复习试题(七)综合探究问题
【初中数学】初中数学2016年中考八大题型典中典专题复习(8份)-通用3
【初中数学】初中数学2016年中考八大题型典中典专题复习(8份)-通用3专题复习(二)——规律猜想问题题型概述给出一列数字、等式或者一组图形,通过观察、分析、猜想、探索归纳其规律的一类题目就是规律与猜想的探究性试题,这类问题要求大家都有较为敏锐的观察思考、分析、推理、演绎、归纳能力,从具体、特殊的事实中探究其存在的规律,把潜在的表面现象中的本质挖掘出来,是一种发现、创新。
题型例析类型1:数字规律数字变化类的问题,一般在解答时先从数阵前面简单的情形入手,通过观察同一行、同一列的数据排列关系,同时注意这个数据艘所在行数序号之间有何深层次的变化规律,发现这个规律问题就等于解决了。
【例题】(2015•山东泰安,第18题3分)下面每个表格中的四个数都是按相同规律填写的:根据此规律确定x的值为()【变式练习】(1)(2015湖北荆州第10题3分)把所有正奇数从小到大排列,并按如下规律分组:(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现有等式A m=(i,j)表示正奇数m是第i组第j个数(从左往右数),如A7=(2,3),则A2015=()A.(31,50)B.(32,47)C.(33,46)D.(34,42)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分析:先计算出2015是第1008个数,然后判断第1008个数在第几组,再判断是这一组的第几个数即可.解答:解:2015是第=1008个数,设2015在第n组,则1+3+5+7+…+(2n﹣1)≥1008,即≥1008,解得:n≥,当n=31时,1+3+5+7+…+61=961;当n=32时,1+3+5+7+…+63=1024;故第1008个数在第32组,第1024个数为:2×1024﹣1=2047,第32组的第一个数为:2×962﹣1=1923,则2015是(+1)=47个数.故A2015=(32,47).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找出数字之间的运算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2)(2015•甘肃武威,第18题3分)古希腊数学家把数1,3,6,10,15,21,…叫做三角形数,其中1是第一个三角形数,3是第2个三角形数,6是第3个三角形数,…依此类推,那么第9个三角形数是,2016是第个三角形数.考点:数字的变化类.专题:规律型:分析:根据所给的数据发现:第n个三角形数是1+2+3+…+n,由此代入分别求得答案即可.解答:第9个三角形数是1+2+3+4+5+6+7+8+9=45,1+2+3+4+…+n=2016,n(n+1)=4032,解得:n=63.故答案为:45,63.点评:此题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找出数字之间的运算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类型2:图形规律对于图形的问题,要注意仔细观察,找到图形之间能够相互循环的关键点,然后把每一个循环组看作一个整体再来研究就可以了。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数学探究性题目七例(含答案)
数学探究性题目七例1.时钟上的数学我们每个同学家里都有大大小小的钟,绝大部分钟都有时针、分针、秒针,时时刻刻都可以听到它们不停的“滴答、滴答”走动的声音,当然他们的走动有快有慢,秒针最快,时针最慢,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它们之间的一些数学关系?为了使问题简单起见,我们假设所讨论的时钟只有时针和分针。
问题:在一天之内时针和分针重合多少次?每次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时候两针互相垂直?什么时候两针在一条直线上?如果时针和分针交换它还能表示某一时刻的时间么?希望大家在解决以上问题之后讨论一下是否还有其他有趣的问题。
2.揭穿转摊的骗术在车站,码头附近有时会看到一些碰运气、赌输赢的地摊,这些地摊大多引诱来往过路旅客,用骗术骗取他们的钱财。
转摊就是其中之一。
摊主在一个固定的圆盘上划出若干扇形区域,并顺次标上号码1,2,3,4,5,6,。
,在每一奇数扇区上放上值钱的物品,如名酒,中华香烟等,而在每一个偶数区域上放着廉价的物品,如糖块,小食品等。
圆盘中心安装一根可以转动的轴,轴的顶端有一根悬臂,臂端吊一根线,线头上系一根针。
你如果付给摊主一元钱,就可以随便转动一次,当悬臂停止转动时,针就停在某一区域,按照摊主制订的规则,这一格上的数是几,就从下一格起,按顺时针方向数出几,最后数到哪一格,那一格中的物品就归你,例如:当针指向“6”时,就要从“7”数起,顺时针方向数出“6”,最后应该数到“12”这一格。
参加这种赌博的人认为,圆盘中奇数、偶数格占一半,输赢得机会各占一半,于是就去碰碰运气,然而,不管转多少次,最后总是数到偶数区域中,你只能用自己的很多钱换来几粒糖果等廉价物品。
为什么大家的“运气”都这样不好,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开这个迷吗?类似的还有1.音乐教室里有7排座位,每排7把椅子,每把椅子上坐一名学生,教师每月都要将座位调换一次,张明同学提出建议:每次交换时,每一名同学都必须与她相邻(前、后、左、右)的某一个同学交换位置,以示公平。
【初中数学】初中数学2016年中考八大题型典中典专题复习(8份) 通用2
专题复习(三)——方案设计问题题型概述方案设计型问题是通过设置一个实际问题情景,给出若干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要求,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技能和方法,进行设计和操作,寻求恰当的解决方案,有时也给出几个不同的解决方案,要求判断哪个方案较优。
它包括测量方案设计、作图方案设计和经济类方案设计等。
题型例析类型1:利用方程、不等式(组)进行方案设计这类问题往往列方程组或不等式(组)解应用题,但是列方程的关键又是找出题目中存在的的等量关系或不等式关系;对于设计方案题一般要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求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或者符合要求的解)。
【例题】(2015·四川甘孜、阿坝,第26题8分)一水果经销商购进了A,B两种水果各10箱,分配给他的甲、乙两个零售店(分别简称甲店、乙店)销售,预计每箱水果的盈利情况如下表:(1)如果甲、乙两店各配货10箱,其中A种水果两店各5箱,B种水果两店各5箱,请你计算出经销商能盈利多少元?(2)在甲、乙两店各配货10箱(按整箱配送),且保证乙店盈利不小于100元的条件下,请你设计出使水果经销商盈利最大的配货方案,并求出最大盈利为多少?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分析:(1)经销商能盈利=水果箱数×每箱水果的盈利;(2)设甲店配A种水果x箱,分别表示出配给乙店的A水果,B水果的箱数,根据盈利不小于110元,列不等式求解,进一步利用经销商盈利=A种水果甲店盈利×x+B种水果甲店盈利×(10﹣x)+A种水果乙店盈利×(10﹣x)+B种水果甲店盈利×x;列出函数解析式利用函数性质求得答案即可.解答:(1)经销商能盈利=5×11+5×17+5×9+5×13=5×50=250;(2)设甲店配A种水果x箱,则甲店配B种水果(10﹣x)箱,乙店配A种水果(10﹣x)箱,乙店配B种水果10﹣(10﹣x)=x箱.∵9×(10﹣x)+13x≥100,∴x≥2,经销商盈利为w=11x+17•(10﹣x)+9•(10﹣x)+13x=﹣2x+260.∵﹣2<0,∴w随x增大而减小,∴当x=3时,w值最大.甲店配A种水果3箱,B种水果7箱.乙店配A种水果7箱,B种水果3箱.最大盈利:﹣2×3+260=254(元).点评:此题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运用,一次函数的实际运用,找出题目蕴含的不等关系与等量关系解决问题.【变式练习】(2015•四川泸州,第21题7分)某小区为了绿化环境,计划分两次购进A、B两种花草,第一次分别购进A、B两种花草30棵和15棵,共花费675元;第二次分别购进A、B两种花草12棵和5棵。
初中数学2016年中考:初中数学2016年中考八大题型典中典专题复习总结-阅读理解问题
专题复习—阅读理解问题题型概述阅读理解型问题一般都是先提供一个解题思路,或介绍一种解题方法,或展示一个数学结论的推导过程等文字或图表材料,然后要求大家自主探索,理解其内容,思想方法,把握本质,解答试题中提出的问题,对于这类题求解步骤是“阅读—分析—理解—创新应用”,其关键的是理解材料的作用和用意,一般是启发你如何解决问题或为了解决问题为你提供工具及素材,因此这种试题是考查大家随机应变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题型例析类型1:新定义运算型对于这种新定义型问题解答需要深刻理解新定义运算法则和运算过程,将新定义运算转化为熟悉的加减乘除等运算。
【例题】.(2015·湖北省武汉市,第15题3分)定义运算“*”,规定x *y =ax 2+by ,其中a 、b 为常数,且1*2=5,2*1=6,则2*3=_________10【解析】由题意知,⎩⎨⎧=+=+6452a b a b ,所以⎩⎨⎧==21a b ,所以x ※y=x 2+2y,所以2※3=22+2×3=10.新定义翻译:新定义的实质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从而确定常数值,最后转化为求代数式的值.本题以新定义的形式出现,使简单问题新颖化,能很好的考查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变式练习】(2015•甘肃天水,第10题,4分)定义运算:a ⊗b=a (1﹣b ).下面给出了关于这种运算的几种结论:①2⊗(﹣2)=6,②a ⊗b=b ⊗a ,③若a+b=0,则(a ⊗a )+(b ⊗b )=2ab ,④若a ⊗b=0,则a=0或b=1,其中结论正确的序号是( ) A .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考点: 整式的混合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专题: 新定义.分析: 各项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解答: 解:根据题意得:2⊗(﹣2)=2×(1+2)=6,选项①正确; a ⊗b=a (1﹣b )=a ﹣ab ,b ⊗a=b (1﹣a )=b ﹣ab ,不一定相等,选项②错误; (a ⊗a )+(b ⊗b )=a (1﹣a )+b (1﹣b )=a+b ﹣a 2﹣b 2≠2ab,选项③错误; 若a ⊗b=a (1﹣b )=0,则a=0或b=1,选项④正确, 故选A点评: 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以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类型2:学习应用型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要理解阅读材料中解题方法及其存在的规律性;二是熟练把握相关的知识。
初中数学2016年中考八大题型典中典:初中数学2016年中考八大题型典中典专题复习(八)动态变化问题
专题复习(八)——动态变化问题题型概述动态型问题一般是指以几何知识和图形为背景,渗透运动变化观点的一类试题,常见的运动对象有点动、线动和面动;其运动形式而言就是平移、旋转、翻折和滚动等。
动态型试题其特点是集几何、代数知识于一体,数形结合,有较强的综合性,题目灵活,多变,动中有静,动静结合,能够在运动变化中发展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解答动态型试题的策略是:(1)动中求静,即在运动变化中探索问题中的不变性;(2)动静互化,抓住静的瞬间。
找到导致图形或者变化规律发生改变的特殊时刻,同时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寻找不变性及其变化规律。
题型例析类型1:动点问题(1)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属于动态几何问题,因动点而产生的相似三角形,充分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其多边形的知识点,结合分类讨论等多种数学思想,将“动”中某些特殊时刻看成“静”,并在其静态下把问题解决。
【例题】(2015•酒泉第10题3分)如图,矩形ABCD中,AB=3,BC=5,点P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点P与点B、C都不重合),现将△PCD沿直线PD折叠,使点C落到点F处;过点P作∠BPF的角平分线交AB于点E.设BP=x,BE=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B.C.D.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分析:证明△BPE∽△CDP,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求得y与x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函数的性质即可作出判断.解答:∵∠CPD=∠FPD,∠BPE=∠FPE,又∵∠CPD+∠FPD+∠BPE+∠FPE=180°,∴∠CPD+∠BPE=90°,又∵直角△BPE中,∠BPE+∠BEP=90°,∴∠BEP=∠CPD,又∵∠B=∠C,∴△BPE∽△CDP,∴,即,则y=﹣x2+,y是x的二次函数,且开口向下.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求函数的解析式,就是把自变量当作已知数值,然后求函数变量y的值,即求线段长的问题,正确证明△BPE∽△CDP是关键.【变式练习】(2015•内蒙古呼伦贝尔兴安盟,第12题3分)如图:把△ABC沿AB边平移到△A′B′C′的位置,它们的重叠部分(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C面积的一半,若AB=,则此三角形移动的距离AA′是()A.﹣1 B.C. 1 D.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移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利用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先求出A′B,再求AA′就可以了.解答:解:设BC与A′C′交于点E,由平移的性质知,AC∥A′C′∴△BEA′∽△BCA∴S△BEA′:S△BCA=A′B2:AB2=1:2∵AB=∴A′B=1∴AA′=AB﹣A′B=﹣1故选A.点评:本题利用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平移的性质:①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②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2)因动点产生的特殊三角形问题:这类问题主要产生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无论是哪种三角形,都需要进行分类讨论(要注意关注这方面的讨论),等腰三角形可按哪条是底边(或者哪个角是底角)等作为分类标准,直角三角形则按哪条边是斜边(或者哪个角是直角)作为分类标准。
中考几何综合探究练习题
中考几何综合探究练习题中考几何综合探究练习题几何学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中考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几何综合是中考几何学的一项重要考点,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几何知识和解题技巧。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些中考几何综合练习题。
1. 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E为BC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到F点,使得EF=EB。
求证:AF⊥BF。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正方形的性质来解答这个问题。
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我们可以猜测AF⊥BF。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几何推理来证明这一点。
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由于E为BC的中点,所以BE=EC=a/2。
又由于EF=EB=a/2,所以EF=EB=EC,即三角形EFC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连接AF和BF,我们需要证明AF⊥BF。
假设AF⊥BF不成立,即AF和BF不垂直。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反证法来证明这个假设的错误。
假设AF和BF不垂直,那么它们一定存在一个交点G。
由于三角形EF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FG=FC=EF=a/2。
又因为三角形AFG和BFG有共边FG,所以它们的另外两边也相等,即AG=BG。
由于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AG和BG也应该互相垂直。
但是,由我们的假设可知,AF和BF不垂直,所以AG和BG也不垂直。
这与我们的假设矛盾,所以假设AF⊥BF不成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E为BC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到F点,使得EF=EB,则AF⊥BF。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4)、B(6,8)、C(9,6)是一个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点D在平面上,且满足AD=BC。
求证:四边形ABCD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三角形ABC和四边形ABCD的点的位置来猜测ABCD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证明这一点。
点A(3,4)、B(6,8)、C(9,6)是一个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我们可以计算出它们的边长AB、BC和AC的长度。
初中数学16年中考八大题型典中典:初中数学16年中考八大题型
初中数学2016年中考八大题型典中典:初中数学2016年中考八大题型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专题复习——图形操作问题题型概述操作题是当今中考命题的热点,在今后仍是大趋势,是数形结合的拓展和深化,它有助于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这类问题的解答,首先要求大家积极的参与操作、实验、观察、猜想、探索、发现结论全过程,有效提高解答操作试题的能力。
题型例析类型1:网格与画图结合图形找准关键性格点,需要对网格有深刻理解,同时结合相关几何知识画出图形。
【例题】如图,已知△ABC,∠C=Rt∠,AC用直尺和圆规,作出点D的位置;连结AD,若∠B=37°,求∠CAD的度数. 【答案】解:作图如下:∵△ABC中,∠C=Rt∠,∠B=37°,∴∠BAC=53°. ∵AD=BD,∴,∠B=∠BAD=37°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下载|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CAD=∠BAC?∠BAD=16°. 【考点】尺规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因为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因此,点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BC 的交点,据此作图即可. 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AC,根据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求出∠BAD,从而作差求得∠CAD的度数. 【变式练习】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按如下步骤作图:第一步,分别以点A、D为圆心,以大于AD的长为半径在AD两侧作弧,交于两点M、N;第二步,连接MN分别交AB、AC于点E、F;第三步,连接DE、DF.若BD=6,AF=4,CD=3,则BE的长是A.2 B.4 C.6D.8 考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作图—基本作图.. 分析:根据已知得出MN是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推出AE=DE,AF=DF,求出DE∥AC,DF∥AE,得出四边形AEDF 是菱形,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AE=DE=DF=AF,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出=,代入求出即可.解答:∵根据作法可知:MN 是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AE=DE,AF=DF,∴∠EAD=∠EDA,∵AD平分∠BAC,∴∠BAD=∠CAD,∴∠EDA=∠CAD,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下载|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DE∥AC,同理DF∥AE,∴四边形AEDF是菱形,∴AE=DE=DF=AF,∵AF=4,∴AE=DE=DF=AF=4,∵DE∥AC,∴=,∵BD=6,AE=4,CD=3,∴=,∴BE=8,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能根据定理四边形AEDF是菱形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一组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类型2:折叠与翻转问题折叠问题是一种常见题型,折叠前后的两个图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也就是说折叠变换就是全等变换,把握住这些常识性的知识点再来解题就很容易了。
初中数学2016年中考八大题型典中典:初中数学2016年中考八大题型典中典专题复习(四)开放研究问题分解
专题复习(四)——开放研究问题题型概述开放研究型问题是相对于条件和结论明确的封闭试题而言的,是能引起同学们产生联想,并会自然而然的往深处想的一种试题类型,简单来说就是答案不唯一的,解题的方向不确定,条件或者结论不止一种情况的试题,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对问题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审视,尽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开放性的试题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条件开放性、结论开放性、选择开放型、综合开放型。
题型例析类型1:条件开放性解决这种类型的开放性问题的一般思路是:由已知的结论反思题目应具备怎样的条件,即从题目的结论出发,结合图形挖掘条件,逆向追索,逐步探寻。
【例题】(2015•广东梅州,第12题,3分)已知:△ABC中,点E是AB边的中点,点F在AC边上,若以A,E, 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则需要增加的一个条件是.(写出一个即可)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开放型.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或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进行解答;由于没有确定三角形相似的对应角,故应分类讨论.解答:解:分两种情况:①∵△AEF∽△ABC,∴AE:AB=AF:AC,即1:2=AF:AC,∴AF=AC;②∵△AFE∽△ACB,∴∠AFE=∠ABC.∴要使以A、E、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则AF=AC或∠AFE=∠ABC.故答案为:AF=AC 或∠AFE=∠ABC.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找出对应的角和边.【变式练习】(2014•齐齐哈尔,13题3分)如图,已知△ABC中,AB=AC,点D、E在BC上,要使△ABD ≌ACE,则只需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是BD=CE .(只填一个即可)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开放型分析:此题是一道开放型的题目,答案不唯一,如BD=CE,根据SAS推出即可;也可以∠BAD=∠CAE等.解答:BD=CE,理由是:∵AB=AC,∴∠B=∠C,在△ABD和△ACE中,,∴△ABD≌△ACE(SAS),故答案为:BD=C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题目比较好,难度适中.类型2:结论开放性所谓结论性开放题就是给出问题的条件,让解题者根据条件找寻相应的结论,且符合条件的结论往往呈现出多样化,这类问题就是结论的开放性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综合探究问题
综合探究问题探索是一种重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人们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手段,非常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探索问题包括从实践中探索、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存在性探索、动态探索等等•一般在各地中考都以压轴题形式出现•题型之一实践操作型综合探究问题例1 (2013 •日照)问题背景:如图a,点A, B在直线I的同侧,要在直线I上找一点C,使AC与BC的距离之和最小,我们可以作出点B关于直线I的对称点B',连接AB与直线I交于点C,则点C即为所求.(1)实践运用:如图b,已知。
O的直径CD为4,点A在。
O上,/ ACD=30,B为弧AD的中点,P为直径CD上一动点,则BP+AP勺最小值为.⑵知识拓展:如图c,在Rt△ ABC中, AB=1Q / BAC=45,/ 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 E, F分别是线段AD和AB上的动点,求BE+EF勺最小值,并写出解答过程•【思路点拨】首先要深刻理解图a中的方法、过程、结论;由此在图b, c中分别找到点B关于CD AD的对称点B',在图b中,AB'与CD的交点就是点P的位置,所不同的是要灵活运用圆周角与圆心角关系及圆的对称性来找到相关角的度数,这样易得到其最小值;在图c中,由于点F是动态的,因此要根据“垂线段最短”这⑵如图c,在斜边AC上截取AB =AB,连接BB . v AD平分/ BAC •••点B与点B'关于直线AD对称.过点B'作B‘ F丄AB,垂足为F,交AD于E,贝V线段B‘ F的长即为所求• 在Rt △AFB'中,v/ BAC=45 ,AB' =AB=10 二B‘ F=AB • sin45° =AB- sin 45 ° =10X_Z=5 2 . 即BE+EF的最小值为5 . 2 .2方法归纳:本例是将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运用到解决不同情景下的类似问题,这类题充分体现了实践性、探究性,其解答思路的突破点是紧扣题中交代的思想方法,结合不同情景中对应知识来解决问题•1. (2013 •盐城)实践操作如图,△ ABC是直角三角形,/ ACB=90,利用直尺和圆规按下列要求作图,并在图中标明相应的字母.(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1)作/ 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O⑵以O为圆心,OC为半径作圆.综合运用在你所作的图中,(1)AB与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 ;(直接写出答案)\⑵若AC=5 BC=12求O O的半径.2. (2014 •江西)如图1,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点E在AB边上(不与点A, B 重合),点F在BC边上(不与点B, C重合).第一次操作:将线段EF绕点F顺时针旋转,当点E落在正方形上时,记为点G;第二次操作:将线段FG绕点G顺时针旋转,当点F落在正方形上时,记为点H;依此操作下去…(1)图2中的△ EFD是经过两次操作后得到的,其形状为_________ ,求此时线段EF 的长;(2)若经过三次操作可得到四边形EFGH.①请判断四边形EFGH的形状为____________ ,此时此刻AE与BF的数量关系是 __________ ;②以①中的结论为前提,设AE的长为X,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及面积y的取值范围.3. (2014 •潍坊)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 E、F分别为BC CD的中点,连接AE BF,交点为G.(1)求证:AE! BF;⑵将厶BCF沿BF对折,得到△ BPF(如图2),延长FP交BA的延长线于点Q,求sin / BQP的值;⑶将厶ABE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边AB正好落在AE上,得到△ AHM如图3), 若AM和BF相交于点N,当正方形ABCD勺面积为4时,求四边形GHM的面积.题型之二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性问题例2 (2014 •内江)如图,在△ ABC中, D是BC边上的点(不与点B、C重合),连接AD.问题引入:(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1,当点D是BC边上的中点时,S A ABD:S“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点D是BC边上任意一点时,S ABD : S A ABC=(用图中已有线段表示).探索研究:⑵如图2,在厶ABC中,O是线段AD上一点(不与点A、D重合),连接BO CQ试猜想S A BOC与S A ABC之比应该等于图中哪两条线段之比,并说明理由.拓展应用:⑶如图3,O是线段AD上一点(不与点A、D重合),连接BO并延长交AC于点F,连接CO并延长交AB于点E.试猜想OD+OE +°^的值,并说明理由.AD CE BF【思路点拨】(1)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时,面积比等于底边的比;(2)当两个三角形底边相等时,面积之比等于高之比;⑶利用⑵中的结论即可解决【解答】(1)1 : 2; BD : BC.(2) 猜想圧 BOC 与 S ^ABC 之比应该等于OD : AD.理由:如图,分别过 O A 作BC 的垂线OE AF,垂足为E 、F.则OE/ AF.二OD : AD= OE : AF.11 1 1••• S BOC = — • BC- OE S A BC • AF , S A BOC : S AABC = (— • BC* OE): (— • BC* AF)2 2 2 2=OE : AF = OD : AD.⑶猜想O D +OE +OF 的值是1.理由:由⑵知:AD CE BFOD+ OE + OF = S VBOC + S VBOA + S VAOC = ^/BOC ^/BOASVAOC= S VABC =[AD CE BF S VABC S VABC SVABC ^/ABCSVABC方法归纳: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是一般的认知过程,重在分析特殊情况时解决 问题的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一般性的问题 •这类问题一般前两问是后面问题的铺垫,其解决方法也是后问的模板•21. (2014 •咸宁)如图1,P(m, n)是抛物线y= —-1上任意一点, 4 与x 轴平行的直线,过点 P 作直线PH U I ,垂足为H.【探究】(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当0时,0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H= __________ ;当4时,0圧 _____________l 是过点(0,PH= _________ ;【证明】(2) 对任意m n,猜想OP与PH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应用】2⑶如图2,已知线段AB=6,端点A, B在抛物线y= —-1上滑动,求A, B两点到直4线I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2. (2013 •武汉)已知四边形ABCD中, E, F分别是AB, AD边上的点,DE与CF相交于点G.(1) 如图1,若四边形ABCD是矩形,且DEICF,DE AD求证:二——;CF CD⑵如图2,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试探究:当/ B与/ EGC满足什么关系时,使得匹二竺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CF CD⑶如图3,若BA=BC=6 DA=DC=8 / BAD=90 , DEICF,请直接写出匹的值.CF3. (2013 •烟台)已知,点P是直角三角形ABC斜边AB上一动点(不与A B重合),分别过点A,B向直线CP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Q为斜边AB的中点.(1)如图1,当点P与点Q重合时,AE与BF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 , QE与QF的数量关系是 ___________ ;⑵如图2,当点P在线段AB上不与点Q重合时,试判断QE与QF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⑶如图3,当点P在线段BA(或AB)的延长线上时,此时(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画出图形并给予证明.4. (2013 •绥化)已知,在△ ABC中,/ BAC=90,/ ABC=45,点D为直线BC上动点(点D不与点B,C重合).以AD为边作正方形ADEF连接CF.(1)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时,求证:CF+CD=B;(2)如图2,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其他条件不变,请直接写出CF, BC,CD三条线段之间的关系;⑶如图3,当点D在线段BC的反向延长线上时,且点A,F分别在直线BC的两侧,其他条件不变• ①请直接写出CF, BC CD三条线段之间的关系;②若正方形ADEF的边长为2-迈,对角线AE DF相交于点0,连接0C,求0C的长题型之三存在性探究问题第1课时探究单个图形的形状2例3 (2014 •内江)如图,抛物线y = ax+bx+c经过点A(-3 , 0)、C(0, 4),点B 在抛物线上,CB// X轴.且AB平分/ CAO.(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线段AB上有一动点P,过P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Q,求线段PQ的最大值;(3)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厶ABM是以AB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先根据A C两点坐标求出AC的长,再根据AB平分/ CAO CB// X 轴,求出B点坐标,然后根据A、B、C三点坐标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先求出AB所在直线的解析式,用含X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出P、Q两点的坐标,然后建立线段PQ的长度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即可求出PQ的最大值;(3)先假设存在,则分A点为直角顶点和B点为直角顶点两种情况.【解答】(1)T A(-3,0)、C(0,4),••• AO5,c=4.••• AB 平分/ CAO •••/ CAB=Z BAO. T CB// X轴,/-Z CBA=Z BAO 二/ CAB=Z 3b5CBA •/ AO BO 5,•/ B(5,4). 再将A(-3,0)、B(5,4)代入y = ax2+bx+4,b得••• y= -1X2+5X+4.6 6⑵如图,b -.213 1 2 5P(x ,丄x+3) , Q(x, -1X2+5X+4),2 2 6 6则PQ= - -x2+5x+4-( -x+3) = - -(x-1) 2+8. 当x=1 时,PQ最大,且最大值为8 .6 6 2 2 6 3 3 (3) 存在点M使厶ABM是以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如图,易知,抛物线对称轴为x=.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D,交BC于点E,过点A作AM丄AB,交对称轴于点M,过点B作BF U x轴于点H.••• / BAH+/ DAW90 °, / M+ / DAM=90 °, /• Z M二/ BAH.A △ADM M △BHA, A 矩二卫^. ...「^二D^,解得DM=11,A M (,-11 ). 再过点B作BM丄AB,交BH AH 4 3 5对称轴于点M.同理可得,/ M二Z CBA.又TZ CBA=Z BAO,./ M二Z BAO..A MEB^A AHB,即BE = EM2BH AH••• 5 2.5二EM2,解得EM=5,「. DM=5+4=9.二M (,9 ).4 3 5•••存在点M (,-11 )、M (, 9)使厶ABM是以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方法归纳:对于单个图形形状的存在性判断,先假设图形形状存在,然后根据图形的特殊性来求出存在的条件(即要求的点的坐标).当图形的形状无法确定唯一时,还要注意分类,如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直角三角形中直角顶点的位置等1. (2014 •湖州)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是坐标原点,抛物线y=-x +bx+c(c>0)的顶点为D,与y轴的交点为C,过点C作AC// x轴交抛物线于点A, 在AC延长线上取点B,使BC= - AC 连接OA OB BD和AD.2(1) 若点A的坐标是(-4,4).①求b,c的值;②试判断四边形AOBD勺形状,并说明理由;(2) 是否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四边形AOBD是矩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点A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 (2014 •济宁)如图,抛物线y=-x +bx+c与x轴交于A(5,0)、B(-1,0)两点,过点 4A作直线AC丄x轴,交直线y=2x于点C.(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点A关于直线y=2x的对称点A的坐标,判定点否在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3)点P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线段CA于点M,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四边形PACM!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 (2014 •德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的坐标是(4,0),并且OA=OC=4QB动点P在过A, B, C三点的抛物线上.(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 是否存在点P,使得△ ACP是以A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⑶过动点P作PE垂直于y轴于点E,交直线AC于点D,过点D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F,连接EF,当线段EF的长度最短时,求出点P的坐标.4. (2014 •兰州)如图,抛物线y二--x2+mx+n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2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D,已知A(-1 , 0) , C(0, 2).(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⑵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厶PCD是以C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 点E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E作x轴的垂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F,当点E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CDBF勺面积最大?求出四边形CDBF勺最大面积及此时E 点的坐标.第 2 课时探究两个图形的关系2例4 (2013 •凉山)如图,抛物线y=ax-2ax+c(a丰0)交x轴于A B两点,A点坐标为(3 , 0),与y轴交于点C(0, 4),以OG OA为边作矩形OADC交抛物线于点G.(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 抛物线的对称轴I在边OA不包括O A两点)上平行移动,分别交x轴于点E, 交CD于点F,交AC于点M交抛物线于点P,若点M的横坐标为m,请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PM的长.⑶在⑵的条件下,连接PC,则在CD上方的抛物线部分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以P、C、F为顶点的三角形和△ AEM相似?若存在,求出此时m的值,并直接判断△ PCM 勺形状;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 根据待定系数法即可确定抛物线的解析式;(2) 先根据待定系数法确定直线AC的解析式,再求出点P、点M的纵坐标,问题即可解决;⑶需分情况讨论,①若△ PF3A AEM此时△ PCM是直角三角形,且/ PCM=90 ;②若△ PF3A MEA此时△ PCM是等腰三角形,且PC=CM在这两种情况下分别求出m的值.【解答】(1) ••• C(0, 4), A(3, 0)在抛物线y=ax2-2ax+c(a 丰0) 上,43,-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C 4,解得a9a 6a c 0.c4.(2)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 y=kx+b(k 丰 0),y=-4x 2+8x+4.3 3 v A(3,0),C(0,4)在直线 AC 上,••• 3k bb 4. 40,解得k 3,二直线AC 的解析式为b 4.y=- 4x+4.3••• M(m - 4m+4),P(m, - 4m i +8m+4). v 点 P 在 M 的上方,3 33即 PM=-4m+4m( 0<m<3 .3二PM=-⑶①若△PF3A AEM 此时△ PCM 是直角三角形,且/ PCM=90,则更二£1,即 AE MEPF AECF ME又•••△ AEWA AOC 二 A E =ME ,即歴二空OA OC ME OCOA 3 v PF 二PE-EF 二土 m+8m+4-4=-4m+8m CF=OE=m3333PFCF OC 4 4 2 8 m m3 3m即 m=^ ;16PF FC②若△ PFS A MEA 此时△ PCM 是等腰三角形,且PC=CM 则工 =FC ME AE,即 HMEFC AE由①得2A 二些=3OC ME 4••°C = 4. •••圧=°2=3.同理,PF=-- n i +- m CF=OE=mOA 3 FC OA 3 3 34i 8m m 43「= 4,即m=1综上可得,存在这样的点 P 使厶PFC 与△ AEM 相似.m3当口二23时,△ PCM 为直角三角形;当 m=1时,△ PCM 为等腰三角形.方法归纳:对于两个图形的关系(全等或相似)的存在性探究,先假设全等或相似关系存在,然后利用全等或相似的性质求出存在的条件(要求的点的坐标).当全等或相似的对应关系未确定时,还要从对应关系的计/(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工0)经过A(-1 , 0) , B(4 , 0) , C(0, 2)三点.—上_. (2)E为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E使以A、B、E为顶点的三O' 角形与△ COB相似?若存在,试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 若将直线BC平移,使其经过点A,且与抛物线相交于点D,连接BD,试求出/ BDA的度数.2.(2014 •丽水)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坐标为(2 , 4),直线x=2与2 ______________x轴相交于点B,连接OA抛物线y=x从点O沿OA方向平移,与直线x=2交于点P, 顶点M 到A点时停止移动.(1)求线段OA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2)设抛物线顶点M的横坐标为m,①用m的代数式表示点P的坐标;②当m为何值时,线段PB最短;⑶当线段PB最短时,相应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0,使厶QMA勺面积与△ PMA勺面积相等,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题型之四动态探究问题第1 课时动点问题例5 (2013 •呼和浩特)如图,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6,0)、B(-2,0)和点C(0,-8).(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设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为M,若点K为x轴上的动点,当厶KCM勺周长最小时,点K的坐标为;(3)连接AC,有两动点P、Q同时从点O出发,其中点P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OAC按A- C的路线运动,点Q以每秒8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OCA按C-A的路线运动,当P、Q两点相遇时,它们都停止运动.设P、Q同时从点O出发t秒时,△ OPQ勺面积为S.①请问P、Q两点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PQ// OC若存在,请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请求出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③设S o是②中函数S的最大值,直接写出S o的值.【思路点拨】(1)根据题意,可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x-6),将点C(0,-8)代入求出a即可;⑵作C关于x轴的对称点C',连接C M与x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K.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 C M的解析式,令y=0即可得K的坐标;(3) ①先假设存在,根据PQ/ 0C求出t的值,然后在t的取值范围内检验;②分0冬t < 1、1<t < 2、2<t < 24三种情况分别求出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11③分别求出②问中每个解析式的最大值,再作比较【解答】(1)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x-6) ,••图象过点C(0,-8),Aa • 2 • (-6)=-8 ,解得a=-.3•••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 x2- 8 x-8.3 3⑵作C关于x轴的对称点C,连接C M与x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的K点.设y C M=kx+b,将C (0,8)与M(2,- 32),代入求得直线C M的解析式为y二-迢x+8.3 3 ••• K(6,0).7⑶①不存在PQ// OC.理由:若PQ/ OC贝y点p、Q分别在线段OA CA上.此时1<t<2. ••• PQ// OC二△ APQAOC 二竺=AQ.AO AC••• AP=6-3t,AQ=18-8t,二^J1=^_81,解得t= 8 . 又T t= - >2,不满足1<t<2,6 10 3 3•••不存在PQ// OC.②分情况讨论如下:情况1:当P、Q分别在线段OAOC上时,0G < 1,则S=- OPOQ』2 22X 3t • 8t,即S=12t ;则S=2°P.EQ=2X3t X T,即$=嘗2+驛;悄况?情况3:当P、Q都在AC上时,2<t <仝.作OF! AC,垂足为F,则11OF=24.5此时S=1QP・ OF」X (24-11t)2 2 X 24,即S=-132 t+288 555情况2:当P、Q分别在OA CA上时, 1<t < 2.作QEL OA 垂足为 E. 悄况I③ S 0=243.(提示:当0冬t < 1时,t=1时,S 最大=12;20 当1<t < 2时,t= 9时,S 最大二竺;8 20当2<t < 24时,S 的最大值不超过24 ./• S o =243.)11 5 20方法归纳:对确定了速度的动点问题,无论是单动点题型还是多动点题型,重点是 抓住决定整道题的关键动点,将动点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或函数问题来解决,解决 动点问题需要注意分段和线段长度的表达 •1. (2014 •宿迁)如图,在直角梯形 ABCD 中, AB// DC / ABC=90,AB=8cm, BC=4cm CD=5 cm 动点P 从点B 幵始沿折线BC-CD-DA 以 1 cm/s 的速度运动到点 A.设点P 运2动的时间为t(s) ,△ PAB 的面积为S(cm).(1) 当t=2时,求S 的值;(2) 当点P 在边DA 上运动时,求S 关于t 的函数表达式;⑶当S=12时,求t 的值.2. (2014 •烟台)在正方形ABCD 中,动点E ,F 分别从D, C 两点同时出发,以相同的 速12t 2(0 t 1), 48 2 108 S= t 2 t(1 t 25 5 132 288 24 t (2 t — 5 5 1寂汕: 综上所述,度在直线DC CB上移动.(1)如图1,当点E自D向C,点F自C向B移动时,连接AE和DF,交于点P,请你写出AE 与D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⑵如图2,当点E, F分别移动到边DC CB的延长线上时,连接AE和DF (1)的结论还成立吗?(请直接回答“是”或“否”,不需证明)⑶如图3,当E、F分别在CD BC的延长线上移动时,连接AE和DF, (1)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⑷如图4,当E、F分别在DC CB上移动时,连接AE和DF交于点P,由于点EF的移动,使得点P也随之运动,请你画出点P的运动路径的草图,若AD= 2,试求出线段CP的最小值.3. (2014 •福州)如图1,点0在线段AB上,AO=2 0B=1, 0C为射线,且/ BOC=60,动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出发,沿射线OC做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t=-秒时,则OP二,S A ABP=;2⑵当A ABP是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⑶如图2,当AP二AB寸,过点A作AQ// BP,并使得/ QOP== B,求证:AQ- BP=3.4. (2014 •武汉)如图1, Rt△ ABC中,/ ACB=90 , AC=6 cm BC=8 cm 动点P从点B出发,在BA边上以每秒5 cm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在CB 边上以每秒4 cm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0 v t v 2),连接PQ.(1)若厶BPQ与△ ABC相似,求t的值;⑵如图2,连接AQ CP,若AQLCP,求t的值;⑶试证明:PQ的中点在厶ABC的一条中位线上.第2课时动线问题例6如图,直线I的解析式为y=-x+4,它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 B两点.平行于直线I 的直线m从原点0出发,沿x轴的正方形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它与x轴,y 轴分别相交于M, N两点,设运动时间为t秒(0<t < 4).(1)求A, B两点的坐标;⑵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MO啲面积S ;⑶以MN为对角线作矩形OMPN记厶MPN^A OAB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①当2<t < 4时,试探究S2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在直线m的运动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S2为A OAE面积的—?16【思路点拨】要解答本题必须注意如下几点:①ON=OMOA=OBON OM要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易得S与t的关系式;②当2v t < 4时,点P在A OAB的外面,PF,PE要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③当S2等于△ OAB面积的-时,要弄清点M落在OA的16中点的左边还是右边•【解答】(1)当x=0 时,y=4;当y=0 时,x=4. /• A(4,0),B(0,4).OM OA 1 1 2⑵••• MIN/ AB ••• OM=OA=1. ••• OM=ON二t「.S二丄OM ON』t .ON OB 2 2⑶如图,①当2<t <4时,易知点P在厶OAB勺外面,则点P的坐标为(t,t),F(t ,4-t),E(4-t,t),则PF=PE=|t-(4-t)|=2t-4. /. S s=S △MPI-S△PEF=S△OM-S△1 2 1 1 2 1 1 2PEF=l t2-丄PE • PFJ t2-丄(2t-4)(2t-4)=- -12+8t-8.2 2 2 2 2②当0<t < 2 时,s=」t2,由S2=— S^OAB,得2 16-t2=—X - X 4X 4=5 .解得「=- '、5<0, t2=、_5>2,两个都不合题意,舍去;2 16 2 2当2<t < 4时,由题意,得S2=- 312+8t-8= 5 .解得13=3, 14=Z . 综上得,当t=-或2 23 33时,SOAB面积的仝.16方法归纳:解答此类题先要画出各个关键时刻的图形,再由“动”变“静”设法分别求解•用分类思想画图的方法在解动态几何题中非常有效,它可帮助我们理清思路,突破难点. 1. (2014 •兰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 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平行于对角线BD的直线I从O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运动到直线I与正方形没有交点为止.设直线I扫过正方形OBCD勺面积为S,直线l 运动的时间为t (秒),下列能反映S与t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2. (改编)如图,已知点A(6 V,0),B(0,6),经过A, B的直线l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下作匀速平移运动,与此同时,点P从点B出发,在直线l上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直线l向右下方向作匀速运动.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秒.(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点P的坐标;⑵过O作OCLAB于C,问:t为何值时,以P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直线OC相切?3. (2014 •衡阳)如图,直线AB与x轴相交于点A(-4 , 0),与y轴相交于点B(0, 3),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直线AB向点B移动,同时,将直线y=3x 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上平移,交OA于点C,交OB于点D,设运动时间4为t(0<t<5)秒.(1)证明: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ACDF总是平行四边形;⑵当t取何值时,四边形ACDP为菱形?请指出此时以点D为圆心、OD长为半径的圆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第3课时动形问题例7 (2014 •重庆A卷)已知,如图1,在矩形ABCD中, AB= 5,AD=20,AE±BD,3垂足是E.点F是点E关于AB的对称点,连接AF、BF.(1) 求AE和BE的长;(2) 若将A ABF沿着射线BD方向平移,设平移的距离为m(平移距离指点B沿BD方向所经过的线段长度),当点F分别平移到线段AB AD上时,直接写出相应的m的值;⑶如图2,将厶ABF绕点B顺时针旋转一个角a (0 ° <a <180° ),记旋转中的△ ABFA BF',在旋转过程中,设A F所在的直线与直线AD交于点P,与直线BD 交于点Q.是否存在这样的P、Q两点,使△ DPQ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此时DQ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直接利用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求出AE BE的长;⑵过F 点作BD 的平行线,交 AB 于G 点,交AD 于H 点,FG 的长度是F 点平移到AB 的距离,FH 的长度是F 点平移到AD 的距离.⑶ △ ABF 在绕点B 旋转的过程中,A F 与BD 所在直线的交点有可能在 BD 上,也 有可能在BD 的延长线上.画出不同时刻的图形,结合△ DPQ 为等腰三角形,即可求 出DQ 的长.【解答】(1) T AB=5,AD=20 , A BD= AB 2—AD 2 二竺.3 3••• S △ ABD = -AB • AD=1 BD • AE. A - X 5 X 20 = 1 X 空 AE ,即 AE=4. A 2 2 2 3 2 3BE=AB 2 AE 2 =、52 42 =3.⑵ 过F 点作BD 的平行线,交 AB 于G 点,交AD 于H 点.••• FG=FB=BE,A 当点F 在线段AB 上时,m=3图1中,过点F 作FML DA 交其延长 线于M,作FI 丄AB 交AB 于I.由面积关系及勾股定理可求FI=MA=12 ,MF= 16 ,GI= 95 5 5 些二 世 ,可知MH 二AH+A M=.MF AH AM 15A FH= MH 2 MF 2=^.即点F 在线段AD 上时,m 」6.3 3⑶ 存在.理由如下: ①若点Q 在线段BD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则/ Q=Z 1, 则有/ 2=Z 1+Z Q=2Z Q / 3二/4+Z Q, / 3二/2, / 4+Z Q=2Z Q, 4二/ Q, A A Q=A B=5,F ' Q=A F +A‘ Q=9.在 Rt △ BF‘ Q 中,F Q+F ' B 2二BQ,,AG=MF-GI= 7 . 5閘4••• 92+32=( 25 +DQ:解得DQ=3 10 - 25或DQ=-3.10 -空(舍);3 3 3②若点Q在线段BD上时,如图 4. / 1=2 2=24,:/ 1 = 2 3,二/ 3=2 4,:/ 3=25+Z A , 2 A =2 CBD,2 3=2 5+2 CBD=/ A BQ, /-2 4=2 A BQ, A A' Q=A B=5,二F‘ Q=5-4=1. /• BQ=3212= . 10./• DQ=BD-BQ25- 10. 综上所述,DQ的长为3.10- 25或25 - ^ 10 .3 3 3方法归纳:图形的运动变换主要有平移、旋转和翻折这三种基本变换,运用这几种全等变换的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21. (2014 •资阳)如图,已知抛物线y=ax +bx+c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A (3,0 ),与y 轴的交点为B ( 0,3 ),其顶点为C,对称轴为x=1.(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已知点M为y轴上的一个动点,当△ ABM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点M的坐标;(3)将厶AOB沿x轴向右平移m个单位长度(0<m<3得到另一个三角形,将所得的三角形与△ ABC重叠部分的面积记为S,用m的代数式表示S.2. (2013 •娄底)如图,在△ ABC 中,2 B=45°, BC=5 高AD=4,矩形EFPQ的一边QP 在BC边上,E, F分别在AB AC上, AD交EF于点H.(1)求证:如二圧;AD BC⑵设EF二x,当x为何值时,矩形EFPQ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⑶当矩形EFPQ的面积最大时,该矩形EFPQ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DA匀速向上运动(当矩形的边PQ到达A点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矩形EFPQ与△ 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3. (2013 •重庆)已知,在矩形ABCD中, E为BC边上一点,AE! DE AB=12, BE=16 F 为线段BE上一点,EF=7,连接AF.如图1,现有一张硬质纸片△ GMN / NGM=90,NG=6 MG=8斜边MN与边BC在同一直线上,点N与点E重合,点G在线段DE上. 如图2,^ GMN 从图1的位置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EB向点B匀速移动,同时,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AD向点D匀速移动,点Q为直线GN与线段AE的交点,连接PQ.当点N到达终点B时,△ GMN和点P同时停止运动. 设运动时间为t 秒,解答下列问题:(1)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点G在线段AE上时,求t的值;(2)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点P,使厶APQ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设△ GMN t^ AEF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请直接写出S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综合探究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综合探究问题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综合探究问题探索是一种重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人们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手段,非常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探索问题包括从实践中探索、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存在性探索、动态探索等等.一般在各地中考都以压轴题形式出现.题型之一实践操作型综合探究问题例1 (2013·日照)问题背景:如图a,点A,B在直线l的同侧,要在直线l上找一点C,使AC与BC的距离之和最小,我们可以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连接AB′与直线l交于点C,则点C即为所求.(1)实践运用:如图b,已知⊙O的直径CD为4,点A在⊙O上,∠ACD=30°,B为弧AD的中点,P为直径CD上一动点,则BP+AP的最小值为 .(2)知识拓展:如图c,在Rt△ABC中,AB=10,∠BAC=45°,∠BAC的平分线交B C于点D,E,F分别是线段AD和AB上的动点,求BE+EF的最小值,并写出解答过程.【思路点拨】首先要深刻理解图a中的方法、过程、结论;由此在图b,c中分别找到点B关于CD,AD的对称点B′,在图b中,AB′与CD的交点就是点P的位置,所不同的是要灵活运用圆周角与圆心角关系及圆的对称性来找到相关角的度数,这样易得到其最小值;在图c中,由于点F是动态的,因此要根据“垂线段最短”这一公理来解决问题. 【解答】(1)22.(2)如图c,在斜边AC上截取AB′=AB,连接BB′. ∵AD平分∠BAC,∴点B与点B′关于直线AD对称. 过点B′作B′F⊥AB,垂足为F,交AD于E, 则线段B′F的长即为所求. 在Rt△AFB′中,∵∠BAC=45°,AB′=AB=10,∴B′F=AB′·sin45°=AB·sin 45°=10×22=52. 即BE+EF的最小值为52.方法归纳:本例是将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运用到解决不同情景下的类似问题,这类题充分体现了实践性、探究性,其解答思路的突破点是紧扣题中交代的思想方法,结合不同情景中对应知识来解决问题.1.(2013·盐城)实践操作如图,△ABC是直角三角形,∠ACB=90°,利用直尺和圆规按下列要求作图,并在图中标明相应的字母.(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1)作∠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O;(2)以O为圆心,OC为半径作圆.综合运用在你所作的图中,(1)AB与⊙O的位置关系是;(直接写出答案)(2)若AC=5,BC=12,求⊙O的半径.2.(2014·江西)如图1,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点E在AB边上(不与点A,B 重合),点F在BC边上(不与点B,C重合).第一次操作:将线段EF绕点F顺时针旋转,当点E落在正方形上时,记为点G;第二次操作:将线段FG绕点G顺时针旋转,当点F落在正方形上时,记为点H;依此操作下去…(1)图2中的△EFD是经过两次操作后得到的,其形状为,求此时线段EF的长;(2)若经过三次操作可得到四边形EFGH.①请判断四边形EFGH的形状为,此时此刻AE与BF的数量关系是;②以①中的结论为前提,设AE的长为x,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及面积y的取值范围.3.(2014·潍坊)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BC、CD的中点,连接AE、BF,交点为G.(1)求证:AE⊥BF;(2)将△BCF沿BF对折,得到△BPF(如图2),延长FP交BA的延长线于点Q,求sin∠BQP的值;(3)将△ABE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边AB正好落在AE上,得到△AHM(如图3),若AM和BF相交于点N,当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4时,求四边形GHMN的面积.题型之二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性问题例2 (2014·内江)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点(不与点B、C重合),连接AD.问题引入:(1)如图1,当点D是BC边上的中点时,S△ABD ∶S△ABC=;当点D是BC边上任意一点时,S△ABD ∶S△ABC= (用图中已有线段表示).探索研究:(2)如图2,在△ABC中,O是线段AD上一点(不与点A、D重合),连接BO、CO,试猜想S△BOC 与S△ABC之比应该等于图中哪两条线段之比,并说明理由.拓展应用:(3)如图3,O是线段AD上一点(不与点A、D重合),连接BO并延长交AC于点F,连接CO并延长交AB于点E.试猜想ODAD+OECE+OFBF的值,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时,面积比等于底边的比;(2)当两个三角形底边相等时,面积之比等于高之比;(3)利用(2)中的结论即可解决.【解答】(1)1∶2;BD∶BC.(2)猜想S△BOC 与S△ABC之比应该等于OD∶AD.理由:如图,分别过O、A作BC的垂线OE、AF,垂足为E、F.则OE∥AF. ∴OD∶AD=OE∶AF.∴S△BOC =12·BC·OE,S△ABC=12·BC·AF,∴S△BOC∶S△ABC=(12·BC·OE)∶(12·BC·AF)=OE∶AF=OD∶AD.(3)猜想ODAD+OECE+OFBF的值是1. 理由:由(2)知:OD AD +OECE+OFBF=BOCABCSS+BOAABCSS+AOCABCSS=BOC BOA AOCABCS S SS++=ABCABCSS=1.方法归纳: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是一般的认知过程,重在分析特殊情况时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一般性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前两问是后面问题的铺垫,其解决方法也是后问的模板.1.(2014·咸宁)如图1,P(m,n)是抛物线y=24x-1上任意一点,l是过点(0,-2)且与x轴平行的直线,过点P作直线PH⊥l,垂足为H.【探究】(1)填空:当m=0时,OP=,PH=;当m=4时,OP =,PH=;【证明】(2)对任意m,n,猜想OP与PH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应用】(3)如图2,已知线段AB=6,端点A,B在抛物线y=24x-1上滑动,求A,B两点到直线l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2.(2013·武汉)已知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边上的点,DE与CF相交于点G.(1)如图1,若四边形ABCD是矩形,且DE⊥CF,求证:DECF=ADCD;(2)如图2,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试探究:当∠B与∠EGC满足什么关系时,使得DECF=ADCD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3,若BA=BC=6,DA=DC=8,∠BAD=90°,DE⊥CF,请直接写出DECF的值.3.(2013·烟台)已知,点P是直角三角形ABC斜边AB上一动点(不与A,B重合),分别过点A,B向直线CP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Q为斜边AB的中点.(1)如图1,当点P与点Q重合时,AE与BF的位置关系是,QE与QF的数量关系是;(2)如图2,当点P在线段AB上不与点Q重合时,试判断QE与QF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3)如图3,当点P在线段BA(或AB)的延长线上时,此时(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画出图形并给予证明.4.(2013·绥化)已知,在△ABC中,∠BAC=90°,∠ABC=45°,点D为直线BC上一动点(点D不与点B,C重合).以AD为边作正方形ADEF,连接CF.(1)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时,求证:CF+CD=BC;(2)如图2,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其他条件不变,请直接写出CF,BC,CD三条线段之间的关系;(3)如图3,当点D在线段BC的反向延长线上时,且点A,F分别在直线BC的两侧,其他条件不变.①请直接写出CF,BC,CD三条线段之间的关系;②若正方形ADEF的边长为22,对角线AE,DF相交于点O,连接OC,求OC的长度.题型之三存在性探究问题第1课时探究单个图形的形状例3 (2014·内江)如图,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3,0)、C(0,4),点B 在抛物线上,CB∥x轴.且AB平分∠CAO.(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线段AB上有一动点P,过P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Q,求线段PQ的最大值;(3)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ABM是以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先根据A、C两点坐标求出AC的长,再根据AB平分∠CAO,CB∥x 轴,求出B点坐标,然后根据A、B、C三点坐标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先求出AB所在直线的解析式,用含x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出P、Q两点的坐标,然后建立线段PQ的长度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即可求出PQ的最大值;(3)先假设存在,则分A点为直角顶点和B点为直角顶点两种情况.【解答】(1)∵A(-3,0)、C(0,4),∴AC=5,c=4.∵AB 平分∠CAO ,∴∠CAB =∠BAO. ∵CB ∥x 轴, ∴∠CBA =∠BAO , ∴∠CAB =∠CBA ,∴AC =BC =5,∴B(5,4). 再将A(-3,0)、B(5,4)代入y =ax 2+bx+4,得934,2550.a b a b -=-⎧⎨+=⎩解得1,65.6a b ⎧=-⎪⎪⎨⎪=⎪⎩∴y =-16x 2+56x+4. (2)如图,设AB 的解析式为y =kx+b ,把A(-3,0)、B(5,4)代入,得03,45.k b k b =-+⎧⎨=+⎩解得1,23.2k b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12x+32.可设P(x ,12x+32),Q(x ,-16x 2+56x+4),则PQ =-16x 2+56x+4-(12x+32)=-16(x-1)2+83. 当x=1时,PQ 最大,且最大值为83.(3)存在点M ,使△ABM 是以AB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 如图,易知,抛物线对称轴为x=.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 轴于点D,交BC 于点E ,过点A 作AM 1⊥AB ,交对称轴于点M 1,过点B 作BH ⊥x 轴于点H.∵∠BAH+∠DAM1=90°,∠M1+∠DAM1=90°, ∴∠M1=∠BAH.∴△ADM1∽△BHA,∴AD BH =1DMAH.∴3 2.54+=135DM+,解得DM1=11, ∴M1(,-11). 再过点B作BM2⊥AB,交对称轴于点M2.同理可得,∠M2=∠CBA. 又∵∠CBA=∠BAO,∴∠M2=∠BAO.∴△M2EB∽△AHB,即BE BH =2 EM AH.∴5 2.54-=235EM+,解得EM2=5,∴DM2=5+4=9. ∴M2(,9).∴存在点M1(,-11)、M2(,9)使△ABM是以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方法归纳:对于单个图形形状的存在性判断,先假设图形形状存在,然后根据图形的特殊性来求出存在的条件(即要求的点的坐标).当图形的形状无法确定唯一时,还要注意分类,如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直角三角形中直角顶点的位置等.1.(2014·湖州)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是坐标原点,抛物线y=-x2+bx+c(c>0)的顶点为D,与y轴的交点为C,过点C作AC∥x轴交抛物线于点A,在AC延长线上取点B,使BC= 12AC,连接OA,OB,BD和AD.(1)若点A的坐标是(-4,4).①求b,c的值;②试判断四边形AOB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是否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四边形AOBD是矩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点A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014·济宁)如图,抛物线y=14x2+bx+c与x轴交于A(5,0)、B(-1,0)两点,过点A作直线AC⊥x轴,交直线y=2x于点C.(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点A关于直线y=2x的对称点A′的坐标,判定点A′是否在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3)点P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线段CA′于点M,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四边形PACM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2014·德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的坐标是(4,0),并且OA=OC=4OB,动点P在过A,B,C三点的抛物线上.(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是否存在点P,使得△ACP是以A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过动点P作PE垂直于y轴于点E,交直线AC于点D,过点D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F,连接EF,当线段EF的长度最短时,求出点P的坐标.4.(2014·兰州)如图,抛物线y=-12x2+mx+n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D,已知A(-1,0),C(0,2).(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CD是以C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E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E作x轴的垂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F,当点E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CDBF的面积最大求出四边形CDBF的最大面积及此时E点的坐标.第2课时探究两个图形的关系例4 (2013·凉山)如图,抛物线y=ax2-2ax+c(a≠0)交x轴于A、B两点,A点坐标为(3,0),与y轴交于点C(0,4),以OC、OA为边作矩形OADC交抛物线于点G.(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抛物线的对称轴l在边OA(不包括O、A两点)上平行移动,分别交x轴于点E,交CD于点F,交AC于点M,交抛物线于点P,若点M的横坐标为m,请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PM的长.(3)在(2)的条件下,连接PC,则在CD上方的抛物线部分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以P、C、F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EM相似若存在,求出此时m的值,并直接判断△PCM的形状;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根据待定系数法即可确定抛物线的解析式;(2)先根据待定系数法确定直线AC的解析式,再求出点P、点M的纵坐标,问题即可解决;(3)需分情况讨论,①若△PFC∽△AEM,此时△PCM是直角三角形,且∠PCM=90°;②若△PFC∽△MEA,此时△PCM是等腰三角形,且PC=CM,在这两种情况下分别求出m的值.【解答】(1)∵C(0,4),A(3,0)在抛物线y=ax2-2ax+c(a≠0)上,∴4,960.ca a c=⎧⎨-+=⎩解得4,34.ac⎧=-⎪⎨⎪=⎩∴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43x2+83x+4.(2)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k≠0),∵A(3,0),C(0,4)在直线AC上,∴30,4.k bb+=⎧⎨=⎩解得4,34.kb⎧=-⎪⎨⎪=⎩∴直线AC的解析式为y=-43x+4.∴M(m,-43m+4),P(m,-43m2+83m+4).∵点P在M的上方,∴PM=-43m2+83m+4-(-4 3m+4),即PM=-43m2+4m(0<m<3).(3)①若△PFC∽△AEM,此时△PCM是直角三角形,且∠PCM=90°,则PFAE=CFME,即PFCF=AEME.又∵△AEM∽△AOC,∴AEOA=MEOC,即AEME=OAOC,∴PFCF=OAOC=34.∵PF=PE-EF=-43m2+83m+4-4=-43m2+83m,CF=OE=m,∴24833m mm-+=34,即m=2316;②若△PFC∽△MEA,此时△PCM是等腰三角形,且PC=CM,则PFME=FCAE,即PF FC =ME AE.由①得OAOC=AEME=34,∴OCOA=43.∴PFFC=OCOA=43.同理,PF=-43m2+83m,CF=OE=m,∴24833m mm-+=43,即m=1.综上可得,存在这样的点P使△PFC与△AEM相似.当m=2316时,△PCM为直角三角形;当m=1时,△PCM为等腰三角形.方法归纳:对于两个图形的关系(全等或相似)的存在性探究,先假设全等或相似关系存在,然后利用全等或相似的性质求出存在的条件(要求的点的坐标).当全等或相似的对应关系未确定时,还要从对应关系的角度去分类讨论.1.(2014·威海)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a≠0)经过A(-1,0),B(4,0),C(0,2)三点.(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E为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E使以A、B、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OB相似若存在,试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将直线BC平移,使其经过点A,且与抛物线相交于点D,连接BD,试求出∠BDA的度数.2.(2014·丽水)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坐标为(2,4),直线x=2与x轴相交于点B,连接OA,抛物线y=x2从点O沿OA方向平移,与直线x=2交于点P,顶点M到A点时停止移动.(1)求线段OA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2)设抛物线顶点M的横坐标为m,①用m的代数式表示点P的坐标;②当m为何值时,线段PB最短;(3)当线段PB最短时,相应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QMA的面积与△PMA的面积相等,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题型之四动态探究问题第1课时动点问题例5 (2013·呼和浩特)如图,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6,0)、B(-2,0)和点C(0,-8).(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设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为M,若点K为x轴上的动点,当△KCM的周长最小时,点K的坐标为;(3)连接AC,有两动点P、Q同时从点O出发,其中点P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OAC按O→A→C的路线运动,点Q以每秒8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OCA 按O→C→A的路线运动,当P、Q两点相遇时,它们都停止运动.设P、Q同时从点O出发t秒时,△OPQ的面积为S.①请问P、Q两点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PQ∥OC,若存在,请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请求出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③设S0是②中函数S的最大值,直接写出S的值.【思路点拨】(1)根据题意,可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x-6),将点C(0,-8)代入求出a即可;(2)作C关于x轴的对称点C′,连接C′M与x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K.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C′M的解析式,令y=0即可得K的坐标;(3)①先假设存在,根据PQ∥OC求出t的值,然后在t的取值范围内检验;②分0≤t≤1、1<t≤2、2<t≤2411三种情况分别求出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③分别求出②问中每个解析式的最大值,再作比较.【解答】(1)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x-6),∵图象过点C(0,-8),∴a·2·(-6)=-8,解得a=2 3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3x2-83x-8.(2)作C关于x轴的对称点C′,连接C′M与x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的K点.设yC′M =kx+b,将C′(0,8)与M(2,-323),代入求得直线C′M的解析式为y=-283x+8.∴K(67,0).(3)①不存在PQ∥OC.理由:若PQ∥OC,则点P、Q分别在线段OA、CA上.此时1<t<2. ∵PQ∥OC,∴△APQ∽△AOC,∴APAO=AQAC.∵AP=6-3t,AQ=18-8t,∴636t-=18810t-,解得t=83. 又∵t=83>2,不满足1<t<2,∴不存在PQ∥OC.②分情况讨论如下:情况1:当P、Q分别在线段OA、OC上时,0≤t≤1,则S=12OP·OQ=12×3t·8t,即S=12t2;情况2:当P、Q分别在OA、CA上时,1<t≤2.作QE⊥OA,垂足为E.则S=12OP·EQ=12×3t×72325t-,即S=-485t2+1085t;情况3:当P 、Q都在AC上时,2<t≤2411.作OF⊥AC,垂足为F,则OF=24 5.此时S=12QP·OF=12×(24-11t)×245,即S=-1325t+2885.综上所述,S=2212(01),48108(12),5513228824(2).5511t tt t tt t⎧⎪≤≤⎪⎪-+<≤⎨⎪⎪-+<≤⎪⎩③S0=24320. (提示:当0≤t≤1时,t=1时,S最大=12;当1<t≤2时,t=98时,S最大=24320;当2<t≤2411时,S的最大值不超过245. ∴S=24320.)方法归纳:对确定了速度的动点问题,无论是单动点题型还是多动点题型,重点是抓住决定整道题的关键动点,将动点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或函数问题来解决,解决动点问题需要注意分段和线段长度的表达.1.(2014·宿迁)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DC,∠ABC=90°,AB=8 cm,BC=4 cm,CD=5 cm.动点P从点B开始沿折线BC-CD-DA以1 cm/s的速度运动到点A.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s),△PAB的面积为S(cm2).(1)当t=2时,求S的值;(2)当点P在边DA上运动时,求S关于t的函数表达式;(3)当S=12时,求t的值.2.(2014·烟台)在正方形ABCD中,动点E,F分别从D,C两点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在直线DC,CB上移动.(1)如图1,当点E自D向C,点F自C向B移动时,连接AE和DF,交于点P,请你写出AE与D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当点E,F分别移动到边DC,CB的延长线上时,连接AE和DF,(1)的结论还成立吗(请直接回答“是”或“否”,不需证明)(3)如图3,当E、F分别在CD、BC的延长线上移动时,连接AE和DF,(1)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4)如图4,当E、F分别在DC、CB上移动时,连接AE和DF交于点P,由于点EF的移动,使得点P也随之运动,请你画出点P的运动路径的草图,若AD=2,试求出线段CP的最小值.3.(2014·福州)如图1,点O在线段AB上,AO=2,OB=1,OC为射线,且∠BOC=60°,动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出发,沿射线OC做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t=12秒时,则OP= ,S△ABP= ;(2)当△ABP是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3)如图2,当AP=AB时,过点A作AQ∥BP,并使得∠QOP=∠B,求证:AQ·BP=3.4.(2014·武汉)如图1,Rt△ABC中,∠ACB=90°,AC=6 cm,BC=8 cm,动点P从点B出发,在BA边上以每秒5 cm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在CB边上以每秒4 cm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0<t<2),连接PQ.(1)若△BPQ与△ABC相似,求t的值;(2)如图2,连接AQ,CP,若AQ⊥CP,求t的值;(3)试证明:PQ的中点在△ABC的一条中位线上.第2课时动线问题例6 如图,直线l的解析式为y=-x+4,它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平行于直线l的直线m从原点O出发,沿x轴的正方形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它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M,N两点,设运动时间为t秒(0<t≤4).(1)求A,B两点的坐标;(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MON的面积S1;(3)以MN为对角线作矩形OMPN,记△MPN和△OAB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2.①当2<t≤4时,试探究S2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在直线m的运动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S2为△OAB面积的516【思路点拨】要解答本题必须注意如下几点:①ON=OM,OA=OB,ON,OM要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易得S1与t的关系式;②当2<t≤4时,点P在△OAB的外面,PF,PE要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③当S2等于△OAB面积的516时,要弄清点M落在OA的中点的左边还是右边.【解答】(1)当x=0时,y=4;当y=0时,x=4. ∴A(4,0),B(0,4).(2)∵MN∥AB,∴OMON=OAOB=1.∴OM=ON=t.∴S1=12OM·ON=12t2.(3)如图,①当2<t≤4时,易知点P在△OAB的外面,则点P的坐标为(t,t),F(t,4-t),E(4-t,t),则PF=PE=|t-(4-t)|=2t-4. ∴S2=S△MPN-S△PEF=S△OMN-S△PEF=12t2-12PE·PF=12t2-12(2t-4)(2t-4)=-12t2+8t-8.②当0<t≤2时,S2=12t2,由S2=516S△OAB,得1 2t2=516×12×4×4=52.解得t15,t25,两个都不合题意,舍去;当2<t≤4时,由题意,得S2=-32t2+8t-8=52.解得t3=3,t4=73. 综上得,当t=73或3时,S2为△OAB面积的516.方法归纳:解答此类题先要画出各个关键时刻的图形,再由“动”变“静”设法分别求解.用分类思想画图的方法在解动态几何题中非常有效,它可帮助我们理清思路,突破难点.1.(2014·兰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平行于对角线BD的直线l从O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运动到直线l与正方形没有交点为止.设直线l扫过正方形OBCD的面积为S,直线l运动的时间为t(秒),下列能反映S与t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2.(改编)如图,已知点A(6,经过A,B的直线l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下作匀速平移运动,与此同时,点P从点B出发,在直线l上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直线l向右下方向作匀速运动.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秒.(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点P的坐标;(2)过O作OC⊥AB于C,问:t为何值时,以P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直线OC相切3.(2014·衡阳)如图,直线AB与x轴相交于点A(-4,0),与y轴相交于点B(0,3),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直线AB向点B移动,同时,将直线y=34x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上平移,交OA于点C,交OB于点D,设运动时间为t(0<t<5)秒.(1)证明: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ACDP总是平行四边形;(2)当t取何值时,四边形ACDP为菱形请指出此时以点D为圆心、OD长为半径的圆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第3课时动形问题例7 (2014·重庆A卷)已知,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5,AD=203,AE⊥BD,垂足是E.点F是点E关于AB的对称点,连接AF、BF.(1)求AE和BE的长;(2)若将△ABF沿着射线BD方向平移,设平移的距离为m(平移距离指点B沿BD方向所经过的线段长度),当点F分别平移到线段AB、AD上时,直接写出相应的m的值;(3)如图2,将△ABF绕点B顺时针旋转一个角α(0°<α<180°),记旋转中的△ABF为△A′BF′,在旋转过程中,设A′F′所在的直线与直线AD交于点P,与直线BD交于点Q.是否存在这样的P、Q两点,使△DPQ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此时DQ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直接利用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求出AE、BE的长;(2)过F点作BD的平行线,交AB于G点,交AD于H点,FG的长度是F点平移到AB 的距离,FH的长度是F点平移到AD的距离.(3)△ABF在绕点B旋转的过程中,A′F′与BD所在直线的交点有可能在BD上,也有可能在BD的延长线上.画出不同时刻的图形,结合△DPQ为等腰三角形,即可求出DQ的长.【解答】(1)∵AB=5,AD=203,∴BD=22AB AD+=253.∵S△ABD =12AB·AD=12BD·AE.∴12×5×203=12×253AE,即AE=4.∴BE=22AB AE-=2254-=3.(2)过F点作BD的平行线,交AB于G点,交AD于H点.∵ FG=FB=BE,∴当点F在线段AB上时,m=3;图1中,过点F作FM⊥DA,交其延长线于M,作FI⊥AB交AB于I.由面积关系及勾股定理可求FI=MA=125,MF=165,GI=95,AG=MF-GI=75. 由AG MF =AHAH AM+,可知MH=AH+AM=6415.∴FH=22MH MF+=163. 即点F在线段AD上时,m=163.(3)存在.理由如下:①若点Q在线段BD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则∠Q=∠1,则有∠2=∠1+∠Q=2∠Q,∠3=∠4+∠Q,∠3=∠2,∠4+∠Q=2∠Q,∴∠4=∠Q,∴A′Q=A′B=5,F′Q=A′F′+A′Q=9. 在Rt△BF′Q中,F′Q2+F′B2=BQ2,∴92+32=(253+DQ)2,解得DQ=310-253或DQ=-310-253(舍);②若点Q 在线段BD 上时,如图4.∠1=∠2=∠4,∵∠1=∠3,∴∠3=∠4,∵∠3=∠5+∠A ′,∠A ′=∠CBD,∠3=∠5+∠CBD=∠A ′BQ, ∴∠4=∠A ′BQ,∴A ′Q=A ′B=5, ∴F ′Q=5-4=1.∴BQ=∴DQ=BD-BQ=253综上所述,DQ 的长为3253或253 方法归纳:图形的运动变换主要有平移、旋转和翻折这三种基本变换,运用这几种全等变换的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014·资阳)如图,已知抛物线y=ax 2+bx+c 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A (3,0),与y 轴的交点为B (0,3),其顶点为C ,对称轴为x=1.(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已知点M 为y 轴上的一个动点,当△ABM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点M 的坐标;(3)将△AOB 沿x 轴向右平移m 个单位长度(0<m<3)得到另一个三角形,将所得的三角形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记为S ,用m 的代数式表示S.2.(2013·娄底)如图,在△ABC 中,∠B=45°,BC=5,高AD=4,矩形EFPQ 的一边QP 在BC 边上,E ,F 分别在AB ,AC 上,AD 交EF 于点H.(1)求证:AH AD =EF BC; (2)设EF=x ,当x 为何值时,矩形EFPQ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3)当矩形EFPQ的面积最大时,该矩形EFPQ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DA匀速向上运动(当矩形的边PQ到达A点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矩形EFPQ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3.(2013·重庆)已知,在矩形ABCD中,E为BC边上一点,AE⊥DE,AB=12,BE=16,F为线段BE上一点,EF=7,连接AF.如图1,现有一张硬质纸片△GMN,∠NGM=90°,NG=6,MG=8,斜边MN与边BC在同一直线上,点N与点E重合,点G在线段DE上.如图2,△GMN从图1的位置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EB向点B 匀速移动,同时,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AD向点D匀速移动,点Q为直线GN与线段AE的交点,连接PQ.当点N到达终点B时,△GMN和点P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解答下列问题:(1)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点G在线段AE上时,求t的值;(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点P,使△APQ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设△GMN与△AEF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请直接写出S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探究型问题(含详细参考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探究型问题一、中考专题诠释探究型问题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条件或无明确的结论,需要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一类问题.根据其特征大致可分为:条件探究型、结论探究型、规律探究型和存在性探究型等四类.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由于探究型试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大,综合性较强,灵活选择方法的要求较高,再加上题意新颖,构思精巧,具有相当的深度和难度,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首先对于基础知识一定要复习全面,并力求扎实牢靠;其次是要加强对解答这类试题的练习,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因果联系,选择合适的解题途径完成最后的解答.由于题型新颖、综合性强、结构独特等,此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并无固定模式或套路,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利用特殊值(特殊点、特殊数量、特殊线段、特殊位置等)进行归纳、概括,从特殊到一般,从而得出规律.2.反演推理法(反证法),即假设结论成立,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看是推导出矛盾还是能与已知条件一致.3.分类讨论法.当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惟一确定,难以统一解答时,则需要按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分门别类加以讨论求解,将不同结论综合归纳得出正确结果.4.类比猜想法.即由一个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类比猜想出另一个类似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并加以严密的论证.以上所述并不能全面概括此类命题的解题策略,因而具体操作时,应更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综合运用.三、中考考点精讲考点一:动态探索型:此类问题结论明确,而需探究发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例1 (2015•自贡)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AB=4,∠BAD=120°,△AEF为正三角形,点E、F分别在菱形的边BC、CD上滑动,且E、F不与B、C、D重合.(1)证明不论E、F在BC、CD上如何滑动,总有BE=CF;(2)当点E、F在BC、CD上滑动时,分别探讨四边形AECF 和△CEF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这个定值;如果变化,求出最大(或最小)值.考点:菱形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初中数学中考八大题型典中典专题复习试题阅读理解问题
专题复习(五)——阅读理解问题类型1:新定义运算型定义运算“*”,规定x *y =ax 2+by ,其中a 、b 为常数,且1*2=5,2*1=6,则2*3=_________ 【变式练习】定义运算:a ⊗b=a (1﹣b ).下面给出了关于这种运算的几种结论:①2⊗(﹣2)=6,②a ⊗b=b ⊗a ,③若a+b=0,则(a ⊗a )+(b ⊗b )=2ab ,④若a ⊗b=0,则a=0或b=1,其中结论正确的序号是( )A .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类型2:学习应用型我们把两条中线互相垂直的三角形称为“中垂三角形”.例如图1,图2,图3中,AF ,BE 是△ABC 的中线, AF ⊥BE , 垂足为P .像△ABC 这样的三角形均为“中垂三角形”.设BC =a ,AC b =,AB c =. 特例探索(1)如图1,当∠ABE =45°,c =22时,a = ,b = ; 如图2,当∠ABE =30°,c =4时, a = ,b = ;45°30°图3图2图1CEFBCEFAPCEF BPAB PA归纳证明(2)请你观察(1)中的计算结果,猜想,,a b c 222三者之间的关系,用等式表示出来,并利用图3证明你发现的关系式;拓展应用(3)如图4,在□ABCD 中,点E ,F ,G 分别是AD ,BC ,CD 的中点,BE ⊥EG , AD =25,AB =3. 求AF 的长.FBEGCD A【变式练习】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有两个实数根,且其中一个根为另一个根的2倍,则称这样的方程为“倍根方程”,以下关于倍根方程的说法,正确的是(写出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 ①方程x 2﹣x ﹣2=0是倍根方程.②若(x ﹣2)(mx+n )=0是倍根方程,则4m 2+5mn+n 2=0;③若点(p ,q )在反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上,则关于x 的方程px 2+3x+q=0的倍根方程;④若方程ax 2+bx+c=0是倍根方程,且相异两点M (1+t ,s ),N (4﹣t ,s )都在抛物线y=ax 2+bx+c 上,则方程ax 2+bx+c=0的一个根为54. 类型3:新概念阅读型对于两个不相等的实数a 、b ,我们规定符号Max {a ,b }表示a 、b 中的较大值,如:Max {2,4}=4,按照这个规定,方程{}x x x x Max 12,+=-的解为( ).(A )21- (B )22- (C )2121-+或 (D )121-+或 【变式练习】类比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等邻边四边形”. (1)概念理解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添加一个条件使得四边形ABCD是“等邻边四边形”.请写出你添加的一个条件.(2)问题探究①小红猜想:对角线互相平分的“等邻边四边形”是菱形.她的猜想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初中数学2016年中考八大题型典中典专题复习试题(一)数学思想问题
专题复习(一)数学思想方法问题类型1:整体思想)因式分解:2(2)16(2)x x x ---= 。
(2)已知2-=+b a ,求代数式a b a b a 2)2()1(2+++-的值.【变式练习】(1)若4a ﹣2b=2π,则2a ﹣b+π= 2π .(2)已知a 2﹣a ﹣1=0,则a 3﹣a 2﹣a+2015= 2015 .类型2:分类讨论思想(1)代数问题中的分类讨论自学下面材料后,解答问题。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叫分式不等式。
如:01-x 3x 2 01x 2-x <;>++等 。
那么如何求出它们的解集呢?根据我们学过的有理数除法法则可知: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其字母表达式为: (1)若a >0 ,b >0 ,则b a >0;若a <0 ,b <0,则b a>0; (2)若a >0 ,b <0 ,则b a <0 ;若a <0,b >0 ,则b a<0。
反之:(1)若b a >0则⎩⎨⎧⎩⎨⎧0b 0a 0b 0a <<或>> (2)若b a<0 ,则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根据上述规律,求不等式012x >+-x 的解集。
【变式练习】南海地质勘探队在南沙群岛的一小岛发现很有价值的A,B两种矿石,A矿石大约565吨,B矿石大约500吨,上报公司,要一次性将两种矿石运往冶炼厂,需要不同型号的甲、乙两种货船共30艘,甲货船每艘运费1000元,乙货船每艘运费1200元.(1)设运送这些矿石的总费用为y元,若使用甲货船x艘,请写出y和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如果甲货船最多可装A矿石20吨和B矿石15吨,乙货船最多可装A矿石15吨和B矿石25吨,装矿石时按此要求安排甲、乙两种货船,共有几种安排方案?哪种安排方案运(2)几何问题中的分类讨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动点C在x轴上,若以A、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为()A.2B.3C.4D.5【变式练习】如图,在菱形ABCD中,M,N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MP⊥AB交边CD于点P,连接NM,NP.(1)若∠B=60°,这时点P与点C重合,则∠NMP= 30 度;(2)求证:NM=NP;(3)当△NPC为等腰三角形时,求∠B的度数.类型3:转化思想解方程组.【变式练习】已知AC,EC分别是四边形ABCD和EFDG的对角线,点E在△ABC内,∠CAE+∠CBE=90°.(1)如图①,当四边形ABCD和EFCG均为正方形时,连接BF.(i)求证:△CAE∽△CBF;(ii)若BE=1,AE=2,求CE的长;(2)如图②,当四边形ABCD和EFCG均为矩形,且==k时,若BE=1,AE=2,CE=3,求k的值;(3)如图③,当四边形ABCD和EFCG均为菱形,且∠DAB=∠GEF=45°时,设BE=m,AE=n,CE=p,试探究m,n,p三者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解答过程)类型4:数形结合思想在底面直径为2cm,高为3cm的圆柱体侧面上,用一条无弹性的丝带从A至C按如图所示的圈数缠绕,则丝带的最短长度为cm.(结果保留π)【变式练习】如图,PA,PB分别与⊙O相切于A,B两点,∠ACB=60°.(1)求∠P的度数;(2)若⊙O的半径长为4cm,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类型5:方程函数思想如图,AB是⊙O的直径,CD与⊙O相切于点C,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D,DE⊥AD 且与AC的延长线交于点E.(1)求证:DC=DE;(2)若tan∠CAB=,AB=3,求BD的长.某农业观光园计划将一块面积为900m2的圆圃分成A,B,C三个区域,分别种植甲、乙、丙三种花卉,且每平方米栽种甲3株或乙6株或丙12株.已知B区域面积是A区域面积的2倍.设A区域面积为x(m2).(1)求该园圃栽种的花卉总株数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2)若三种花卉共栽种6600株,则A,B,C三个区域的面积分别是多少?(3)若三种花卉的单价(都是整数)之和为45元,且差价均不超过10元,在(2)的前提下,全部栽种共需84000元.请写出甲、乙、丙三种花卉中,种植面积最大的花卉总价.类型6:类比思想问题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点P为AB上一点,∠DPC=∠A=∠B=90°,求证:AD •BC=AP•BP.(2)探究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点P为AB上一点,当∠DPC=∠A=∠B=θ时,上述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说明理由.(3)应用请利用(1)(2)获得的经验解决问题:如图3,在△ABD中,AB=6,AD=BD=5,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点A 出了,沿边AB向点B运动,且满足∠DPC=∠A,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以D为圆心,以DC为半径的圆与AB相切时,求t的值.已知直线m∥n,点C是直线m上一点,点D是直线n上一点,CD与直线m、n 不垂直,点P为线段CD的中点.(1)操作发现:直线l⊥m,l⊥n,垂足分别为A、B,当点A与点C重合时(如图①所示),连接PB,请直接写出线段PA与PB的数量关系:PA=PB .(2)猜想证明:在图①的情况下,把直线l向上平移到如图②的位置,试问(1)中的PA与PB的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延伸探究:在图②的情况下,把直线l绕点A旋转,使得∠APB=90°(如图③所示),若两平行线m、n之间的距离为2k.求证:PA•PB=k•AB.跟踪检测:1.方程的根为.2.某农业观光园计划将一块面积为900m2的圆圃分成A,B,C三个区域,分别种植甲、乙、丙三种花卉,且每平方米栽种甲3株或乙6株或丙12株.已知B区域面积是A区域面积的2倍.设A区域面积为x(m2).(1)求该园圃栽种的花卉总株数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2)若三种花卉共栽种6600株,则A,B,C三个区域的面积分别是多少?(3)若三种花卉的单价(都是整数)之和为45元,且差价均不超过10元,在(2)的前提下,全部栽种共需84000元.请写出甲、乙、丙三种花卉中,种植面积最大的花卉总价.3.某家电销售商城电冰箱的销售价为每台2100元,空调的销售价为每台1750元,每台电冰箱的进价比每台空调的进价多400元,商城用80000元购进电冰箱的数量与用64000元购进空调的数量相等.(1)求每台电冰箱与空调的进价分别是多少?(2)现在商城准备一次购进这两种家电共100台,设购进电冰箱x台,这100台家电的销售总利润为y元,要求购进空调数量不超过电冰箱数量的2倍,总利润不低于13000元,请分析合理的方案共有多少种?并确定获利最大的方案以及最大利润;(3)实际进货时,厂家对电冰箱出厂价下调k(0<k<100)元,若商店保持这两种家电的售价不变,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及(2)问中条件,设计出使这100台家电销售总利润最大的进货方案.4.如图1,矩形ABCD的两条边在坐标轴上,点D与坐标原点O重合,且AD=8,AB=6.如图2,矩形ABCD沿OB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同时点P 从A点出发也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矩形ABCD的边AB经过点B向点C 运动,当点P到达点C时,矩形ABCD和点P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1)当t=5时,请直接写出点D、点P的坐标;(2)当点P在线段AB或线段BC上运动时,求出△PBD的面积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t的取值范围;(3)点P在线段AB或线段BC上运动时,作PE⊥x轴,垂足为点E,当△PEO 与△BCD相似时,求出相应的t值.5.问题:如图(1),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EAF=45°,试判断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发现证明】小聪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G,从而发现EF=BE+FD,请你利用图(1)证明上述结论.【类比引申】如图(2),四边形ABCD中,∠BAD≠90°,AB=AD,∠B+∠D=180°,点E、F分别在边BC、CD上,则当∠EAF与∠BAD满足∠BAD=2∠EAF关系时,仍有EF=BE+FD.【探究应用】如图(3),在某公园的同一水平面上,四条通道围成四边形ABCD.已知AB=AD=80米,∠B=60°,∠ADC=120°,∠BAD=150°,道路BC、CD上分别有景点E、F,且AE⊥AD,DF=40(﹣1)米,现要在E、F之间修一条笔直道路,求这条道路EF的长(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1.41,=1.73)。
2016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和训练七数学探索与开放问题班级 姓名专题透析:数学探.docx
2016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和训练七:数学探索与开放问题班级: _________ 姓名:编制:赵化中学郑宗平专题透析:数学探索与开放问题是近年来新课标背景下中考中数学的常考题型,多在压轴题中出现, 考查题型虽以解答题为主,但也有部分设计为选择题、填空题,多是几何与函数结合、规律探索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开放的形式来考查•探索性的解答题除与函数结合外,还通常以几何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为背景考查探索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等;开放性的问题分为条件开放和结论开放两种情况,这类题能较好的考查同学们的数学个性品质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典例精析:例1.在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一道题目:如图①,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2, P为边BC 延长线上的一点,E为DP的中点,DP的垂直平分线交DC于M,交力〃的延长线于N. 当CP = 6时,EM 与EV的比值是多少?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过£作直线平行于BC交DC、如5于F、G,DF DF如图②,则可得:——•因为DE = EP,所以DF = PC.可求出FC EP可求得EM和EN的比值.(1).请按照小明的思路写出求解的过程;(2).小东又对此题作了进一步探究,得出了DP = MN的结论•你认为小东的这个结论正确吗?如果正确,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分析:(1).本问主要仿照阅读材料所点拨的思路,通过转移比例即可使问题得以解决;⑵.本问是一个探索结论的题,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可以得出DP、MN分别所在的ADPC竺△MNH ,所以问题即可解决.略解:(1).如图②,过点E作直线平行于BC交DC、AB分别于点F、G,则:— = ——,GF = BC= 12 ; DE = EP :. DF = FCFC EP EN EG:.EF=-CP=-X6=3, EG = GF + EF = I2 + 3=I52 2.EM EF _ 3 _ 1** BV ~ EG~ 75~5(2).正确.证明:如图③,作MH // BC交AB于点则MH = CB = CD,ZMHN = 90°.・・• ZDCP = 180z - 90c = 90°・•・ ZDCP =乙MHNT 乙MNH =乙CMN = ADME = 90° - ZCDP, ZDPC = 90° - ZCDP・•・ ZDPC = ZMNH・•・ 4 DPC却4 MNH :. DP = MN点评:本例的⑴问主要运用数学的转化思想,通过比例之间的转移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本例的⑵问可以视作是一个存在性的探索题,在思想时可以先假设其存在的情况下思考证明线段相等的路子有哪些,然后破题切入.例2.如图,用两段等长的铁丝恰好可以分別围成一个正五边形和一个正六边形,其中正五边形的边长为(H+/7)C〃,正六边形的边长为(X2+2X)的总长.分析:本题抓住“等长的铁丝”实际上就是两个正多边形的周长相等,由此利用方程思想可以求出兀的值,从而使问题可以获得解决.略解:由已知可得,正五边形的周长为5(戏+ /7)幼?,正六边形的周长为6(x2+2x)cm. 因为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周长相等,所以5(X2+17)=6(X2 + 2x)整理得,+ /2兀—<85 = 0,配方(兀+6『=/2/,解得:X J=5,X2=-17(舍去)故正五边形的周长为5X(52+/7)=2/0(CZ7?)又因为两段铁丝等长,所以这两段铁丝的总长为420c加.答:两段铁丝的总长为420cmA □ O O •- 师生互动练习:1.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放在止多边形的边上,按照这样的规律围下去,则第«是大于0的整数)个图形需要黑色棋子的个数是•2.列图形是由同样大小的棋子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其。
中考数学重难题型突破之题型七 综合实践题
题型七综合实践题例1.【问题情境】已知Rt△ABC中,∠BAC=90°,AB=AC,点E是线段A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C重合),以CE为一边作Rt△DCE,使∠DCE=90°,且CD=CA.沿CA方向平移△CDE,使点C移动到点A,得到△ABF.过点F作FG⊥BC,交线段BC于点G,连接DG、EG.【深入探究】(1)如图①,当点E在线段AC上时,小文猜想GC=GF,请你帮他证明这一结论;(2)如图②,当点E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且CE<CA时,猜想线段DG与EG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拓展应用】(3)如图③,将(2)中的“CE<CA”改为“CE>CA”,若设∠CDE=α,请用含α的式子表示∠CGE的度数(直接回答即可,不必证明).第1题图例2.在正方形ABCD中,BD是一条对角线,点P在直线CD上(不与点C、D重合),连接AP,平移△ADP,使点D 移动到点C,得到△BCQ,过点Q作QH⊥BD于H,连接AH,PH.【问题发现】(1)如图①,若点P在线段CD上,AH与PH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位置关系是________;【拓展探究】(2)如图②,若点P在线段CD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否则说明理由;【解决问题】(3)若点P在线段DC的延长线上,且∠AHQ=120°,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请直接写出DP的长度.第2题图例3.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点O为AB中点,点P为直线BC上的动点(不与点B、点C重合),连接OC、OP,将线段OP绕点P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PQ,连接BQ.(1)如图①,当点P在线段BC上时,请直接写出线段BQ与CP的数量关系;(2)如图②,当点P在CB延长线上时,(1)中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③,当点P在BC延长线上时,若∠BPO=45°,AC=6,请直接写出BQ的长.第3题图例4.已知正方形ABCD,点E在直线AD上(不与点A、D重合),连接BE,作EF⊥BE,且EF=BE,过点F作FG⊥BC,交直线BC于点G.(1)如图①,当点E在边AD上,点G在边BC的延长线上时,求证:AB+AE=BG;(2)如图②,当点E在边DA的延长线上,点G在边BC上时,FG交AD于点H,试猜想AB、AE与BG的关系,并加以证明;(3)如图③,当点E 在边AD 的延长线上,点G 在边BC 上时,FG 交AD 于点N ,请直接写出线段AB 、AE 、BG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图① 图② 图③第4题图例5.如图,△ABC 中,AB =BC ,BD ⊥AC 于点D ,∠F AC =12∠ABC ,且∠F AC 在AC 下方,点P ,Q 分别是射线BD ,射线AF 上的动点,且点P 不与点B 重合,点Q 不与点A 重合,连接CQ ,过点P 作PE ⊥CQ 于点E ,连接DE .(1)若∠ABC =60°,BP =AQ .①如图①,当点P 在线段BD 上运动时,请直接写出线段DE 和线段AQ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②如图②,当点P 运动到线段BD 的延长线上时,试判断①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2)若∠ABC =2α≠60°,请直接写出当线段BP 和线段AQ 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能使(1)中①的结论仍然成立(用含α的三角函数表示).第5题图例6.已知,△ABC 为直角三角形,∠ACB =90°,点P 是射线CB 上一点(点P 不与点B 、C 重合),线段AP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Q ,连接QB 交射线AC 于点M .(1)如图①,当AC =BC ,点P 在线段CB 上时,线段PB ,CM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2)如图②,当AC =BC ,点P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③,若AC BC =52,点P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CM =2,AP =13,求△ABP 的面积.第6题图例7.如图,等边△ABC 中,点D ,E ,F 分别为边AB ,AC ,BC 的中点,M 为直线BC 上一动点,△DMN 为等边三角形.(1)如图①,当点M 在点B 左侧时,请你判断EN 与M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2)如图②,当点M 在线段BC 上时,其他条件不变,(1)的结论中EN 与MF 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②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若点M 在点C 右侧时,请你在图③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判断(1)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第7题图例8.已知,在矩形ABCD中,BC=2AB,点M为AD边的中点,连接BD,点P是对角线BD上的动点,连接AP,以点P为顶点作∠EPF=90°,PE交AB边于点E,PF交AD边于点F.(1)发现问题如图①,当点P运动过程中∠PBA与∠P AB互余时,线段BE、MF与AB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2)解决问题如图②,当点P运动过程中∠PBA与∠P AB相等时,请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在(2)的条件下,连接EF并延长EF,交直线BD于点G,若BE∶AF=2∶3,EF=85,求DG的长.第8题图例9.如图①,在等腰Rt△ABC和等腰Rt△EDB中,AC=BC,DE=BD,∠ACB=∠EDB=90°,P为AE的中点.(1)观察猜想连接PC、PD,则线段PC与P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数量关系是________;(2)探究证明如图②,当点E在线段AB上运动时,其他条件不变,作EF⊥BC于F,连接PF,试判断△PC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在点E的运动过程中,当△PCF是等边三角形时,直接写出△ACB与△EDB的两直角边之比.第9题图例10.已知在△ABC 中,AB 边上的动点D 由A 向B 运动(与A ,B 不重合),点E 与点D 同时出发,由点C 沿BC 的延长线方向运动(E 不与C 重合),连接DE 交AC 于F ,点H 是线段AF 上一点.(1)初步尝试如图①,若△ABC 是等边三角形,DH ⊥AC ,且点D ,E 的运动速度相等,过点D 作DG ∥BC 交AC 于点G ,则GH 与AH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GF 与FC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ACHF的值是________;(2)类比探究如图②,若在△ABC 中,∠ABC =90°,∠ADH =∠A =30°,且点D ,E 的运动速度之比是3∶1,求ACHF 的值;(3)延伸拓展如图③,若在△ABC 中,AB =AC ,∠ADH =∠A =36°,记BCAB =m ,且点D ,E 的运动速度相等,试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ACHF.(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解答过程)第10题图题型七综合实践题例1.【问题情境】已知Rt△ABC中,∠BAC=90°,AB=AC,点E是线段A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C重合),以CE为一边作Rt△DCE,使∠DCE=90°,且CD=CA.沿CA方向平移△CDE,使点C移动到点A,得到△ABF.过点F作FG⊥BC,交线段BC于点G,连接DG、EG.【深入探究】(1)如图①,当点E在线段AC上时,小文猜想GC=GF,请你帮他证明这一结论;(2)如图②,当点E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且CE<CA时,猜想线段DG与EG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拓展应用】(3)如图③,将(2)中的“CE<CA”改为“CE>CA”,若设∠CDE=α,请用含α的式子表示∠CGE的度数(直接回答即可,不必证明).第1题图【答案】(1)证明:∵在Rt△BAC中,∠BAC=90°,AB=AC,∴∠BCA=∠ABC=45°,∵FG⊥BC,∴∠FGC=90°,∴∠GFC=90°-∠GCF=45°,∴∠GFC=∠GCF,∴GC=GF;(2)解:DG=EG,DG⊥EG;证明:同(1)可证GC=GF,∵∠DCE=90°,∠BCA=45°,∴∠DCG=45°,∵∠GFC=45°,∴∠DCG=∠EFG,∵△CDE平移得到△ABF,∴CE=AF,∴CE+CF=AF+CF,即EF=AC,∵AC=CD,∴EF=CD,∴△DCG≌△EFG(SAS),∴DG=EG,∠DGC=∠EGF,∴∠DGC-∠EGC=∠EGF-∠EGC,即∠DGE=∠CGF=90°,∴DG⊥EG;(3)解:∠CGE=180°-α.例2.在正方形ABCD中,BD是一条对角线,点P在直线CD上(不与点C、D重合),连接AP,平移△ADP,使点D 移动到点C,得到△BCQ,过点Q作QH⊥BD于H,连接AH,PH.【问题发现】(1)如图①,若点P在线段CD上,AH与PH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位置关系是________;【拓展探究】(2)如图②,若点P在线段CD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否则说明理由;【解决问题】(3)若点P在线段DC的延长线上,且∠AHQ=120°,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请直接写出DP的长度.第2题图【答案】解:(1)AH=PH,AH⊥PH;【解法提示】如解图①,连接HC,第2题解图①∵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DC=45°,又∵QH⊥BD,∴△DH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HD =HQ ,∠HDP =∠HQC =45°, 由平移的性质可知DP =CQ ,在△HDP 和△HQC 中,⎩⎪⎨⎪⎧HD =HQ ∠HDP =∠HQC DP =QC ,∴△HDP ≌△HQC .∴HP =HC ,∠DHP =∠QHC .根据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得到HA =HC ,∠AHD =∠CHD , ∴∠AHP =∠AHD +∠DHP =∠CHD +∠QHC =90°,即AH ⊥PH . ∴HA =HP ,AH ⊥PH . (2)(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理由如下:如解图②,连接HC ,第2题解图②∵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BDC =45°, 又∵QH ⊥BD ,∴△DH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HDP =∠HQC =135°,HD =HQ ,由平移的性质可知DP =CQ , 在△HDP 和△HQC 中,⎩⎪⎨⎪⎧HD =HQ ∠HDP =∠HQC PD =CQ ,∴△HDP ≌△HQC (SAS), ∴HP =HC ,∠DHP =∠QHC ,根据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得到HA =HC ,∠AHD =∠CHD , ∴∠AHP =∠AHD -∠DHP =∠CHD -∠CHQ =90°, ∴HA =HP ,AH ⊥PH ; (3)DP =2 3.【解法提示】由(1)知,AH =PH ,AH ⊥PH , ∴∠HP A =45°,∵∠AHQ =120°,∴∠PHQ =120°-90°=30°.∴∠PHD =∠QHD -∠PHQ =60°,∠AHB =∠CHB =∠AHP -∠PHD =30°, ∴∠CHP =∠CHB =∠AHB =30°, ∴∠CPH =180°-∠CHP 2=75°,∴∠APD =∠CPH -∠APH =30°,在Rt △ADP 中,AD =2, ∴DP =2tan ∠APD=2 3.例3.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 =30°,点O 为AB 中点,点P 为直线BC 上的动点(不与点B 、点C 重合),连接OC 、OP ,将线段OP 绕点P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PQ ,连接BQ .(1)如图①,当点P 在线段BC 上时,请直接写出线段BQ 与CP 的数量关系;(2)如图②,当点P 在CB 延长线上时,(1)中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③,当点P 在BC 延长线上时,若∠BPO =45°,AC =6,请直接写出BQ 的长.第3题图【答案】解:(1)CP =BQ;【解法提示】如解图①,连接OQ ,第3题解图①由旋转可知,PQ =OP ,∠OPQ =60°, ∴△POQ 是等边三角形,∴OP =OQ ,∠POQ =60°, 在Rt △ABC 中,O 是AB 中点, ∴OC =OA =OB ,∴∠BOC =2∠A =60°=∠POQ , ∴∠COP =∠BOQ ,在△COP 和△BOQ 中,⎩⎪⎨⎪⎧OC =OB ∠COP =∠BOQ ,OP =OQ∴△COP ≌△BOQ (SAS), ∴CP =BQ ; (2)成立,理由如下: 如解图②,连接OQ ,图②由旋转知PQ =OP ,∠OPQ =60°, ∴△POQ 是等边三角形, ∴OP =OQ ,∠POQ =60°, ∵在Rt △ABC 中,O 是AB 中点, ∴OC =OA =OB ,∴∠BOC =2∠A =60°=∠POQ ,∴∠COP =∠BOQ , 在△COP 和△BOQ 中,⎩⎪⎨⎪⎧OC =OB ∠COP =∠BOQ ,OP =OQ∴△COP ≌△BOQ (SAS), ∴CP =BQ ; (3)BQ =6-22. 【解法提示】在Rt △ABC 中,∠A =30°,AC =6, ∴BC =AC ·tan A =2,如解图③,过点O 作OH ⊥BC 于点H ,第3题解图③∴∠OHB =90°=∠BCA ,∴OH ∥AC , ∵O 是AB 中点,∴CH =12BC =22,OH =12AC =62,∵∠BPO =45°,∠OHP =90°, ∴∠BPO =∠POH ,∴PH =OH =62, ∴CP =PH -CH =62-22=6-22, 连接OQ ,同(1)的方法得,BQ =CP =6-22. 例4.已知正方形ABCD ,点E 在直线AD 上(不与点A 、D 重合),连接BE ,作EF ⊥BE ,且EF =BE ,过点F 作FG ⊥BC ,交直线BC 于点G .(1)如图①,当点E 在边AD 上,点G 在边BC 的延长线上时,求证:AB +AE =BG ;(2)如图②,当点E 在边DA 的延长线上,点G 在边BC 上时,FG 交AD 于点H ,试猜想AB 、AE 与BG 的关系,并加以证明;(3)如图③,当点E 在边AD 的延长线上,点G 在边BC 上时,FG 交AD 于点N ,请直接写出线段AB 、AE 、BG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图① 图② 图③第4题图【答案】(1)证明:如解图,延长AD 交GF 的延长线于点M ,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第4题解图∴∠A =90°,∠ABC =90°, 又∵FG ⊥BC ,∴四边形ABGM 是矩形, ∴AM =BG ,∵∠A =90°,EF ⊥BE ,∠M =90°, ∴∠AEB =∠MFE ,在△ABE 和△MEF 中,⎩⎪⎨⎪⎧∠A =∠M ∠AEB =∠MFE EB =EF ,∴△ABE ≌△MEF (AAS), ∴AB =EM ,∵AM =AE +EM =AE +AB , ∴AB +AE =BG ; (2)AB -AE =BG ;证明:∵∠FEH +∠BEA =90°, ∠BEA +∠ABE =90°, ∴∠FEH =∠ABE ,在△ABE 和△HEF 中,⎩⎪⎨⎪⎧∠BAE =∠EHF ∠ABE =∠HEF BE =EF ,∴△ABE ≌△HEF (AAS),∴EH =AB ,EH -AE =AB -AE =AH , ∵四边形ABGH 是矩形, ∴AH =BG ,∴AB -AE =BG ; (3)AE =AB +BG .【解法提示】由(2)得△ABE ≌△NEF , ∴NE =AB ,∵AN +NE =AN +AB =AE ,BG =AN , ∴AE =AB +BG .例5.如图,△ABC 中,AB =BC ,BD ⊥AC 于点D ,∠F AC =12∠ABC ,且∠F AC 在AC 下方,点P ,Q 分别是射线BD ,射线AF 上的动点,且点P 不与点B 重合,点Q 不与点A 重合,连接CQ ,过点P 作PE ⊥CQ 于点E ,连接DE .(1)若∠ABC =60°,BP =AQ .①如图①,当点P 在线段BD 上运动时,请直接写出线段DE 和线段AQ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②如图②,当点P 运动到线段BD 的延长线上时,试判断①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2)若∠ABC =2α≠60°,请直接写出当线段BP 和线段AQ 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能使(1)中①的结论仍然成立(用含α的三角函数表示).第5题图【答案】解:(1)①DE =12AQ ,DE ∥AQ ;②成立;【解法提示】如解图①,连接PC 、PQ ,第5题解图①∵BA =BC ,∠ABC =60°, ∴△ABC 是等边三角形, ∴BC =AC ,∵BC =AC ,∠F AC =∠PBC =30°,AQ =BP , ∴△AQC ≌△BPC (SAS), ∴QC =PC ,∠ACQ =∠BCP ,∴∠ACQ +∠ACP =∠BCP +∠ACP =60°, ∴△PCQ 是等边三角形, 又PE ⊥QC ,∴E 为QC 的中点,∵AB =BC ,BD ⊥AC ,∴D 为AC 的中点, ∴DE =12AQ ,DE ∥AQ ;②成立.理由如下: 如解图②,连接PC 、PQ .第5题解图②∵BA =BC ,∠ABC =60°,∴△ABC 是等边三角形,∴BC =AC , ∵BC =AC ,∠F AC =∠PBC =30°,AQ =BP , ∴△AQC ≌△BPC (SAS), ∴QC =PC ,∠ACQ =∠BCP , ∴∠PCQ =∠BCA =60°, ∴△PCQ 是等边三角形,又∵PE ⊥QC ,∴E 为QC 的中点, ∵AB =BC ,BD ⊥AC ,∴D 为AC 的中点, ∴DE =12AQ ,DE ∥AQ ;第5题解图③(2)如解图③,连接PC ,取PC 中点M ,连接MD 、ME ,设PE 与AC 交点为N ,∵∠PDC =90°, ∴MD =12PC ,同理ME =12PC ,即MP =MC =MD =ME ,∴P 、D 、E 、C 四点共圆,∴∠NCE =∠NPD ,∠EDC =∠NPC , ∵DE ∥AQ ,∴∠QAC =∠EDC , 又∠QAC =∠PBC , ∴∠NPC =∠PBC ,∵∠EPD +∠NPC =∠PBC +∠BCP , ∴∠EPD =∠BCP , ∴∠NCE =∠BCP .由∠NCE =∠BCP ,∠QAC =∠PBC ,得△QAC ∽△PBC , ∴AQ BP =AC BC =2DC BC =2sin ∠DBC =2sin ∠ABC 2, 即AQBP=2sin α. 例6.已知,△ABC 为直角三角形,∠ACB =90°,点P 是射线CB 上一点(点P 不与点B 、C 重合),线段AP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Q ,连接QB 交射线AC 于点M .(1)如图①,当AC =BC ,点P 在线段CB 上时,线段PB ,CM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2)如图②,当AC =BC ,点P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③,若AC BC =52,点P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CM =2,AP =13,求△ABP 的面积.第6题图【答案】解:(1)PB =2CM ;【解法提示】如解图①,过点Q 作QD ⊥AC 于点D ,第6题解图①QE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AQ 是由AP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 ∴AP =AQ ,且∠P AQ =90°,∴∠P AC +∠QAD =90°,又∠P AC +∠APC =90°, ∴∠QAD =∠APC , ∴△ACP ≌△QDA (AAS), ∴AC =QD =CE ,又∵△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C =BC =EC ,即点C 为BE 的中点, ∴CM =12QE ,即QE =2CM ,连接AE ,∵AC =CE =BC , ∴△AB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E =AB ,∵∠BAE =∠P AQ =90°,∴∠BAP =∠EAQ , 又∵AP =AQ ,∴△APB ≌△AQE (SAS), ∴BP =QE =2CM , ∴PB =2CM ;(2)(1)中的结论PB =2CM 仍然成立;证明:如解图②所示,过点Q 作QG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G ,过点A 作AF ⊥QG 交QG 的延长线于点F .第6题解图②∵AQ 是由AP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 ∴AP =AQ ,且∠P AQ =90°,∴∠P AC +∠CAQ =90°, 又∵∠QAF +∠CAQ =90°, ∴∠P AC =∠QAF , ∴△P AC ≌△QAF (AAS), ∴AC =AF ,∴四边形AFGC 为正方形,∴CG =AC =BC ,即C 为BG 的中点, ∴QG =2CM ,连接AG 可得,△ABG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B =AG ,∠P AB +∠BAQ =∠QAG +∠BAQ =90°, ∴∠P AB =∠QAG , ∴△P AB ≌△QAG (SAS), ∴PB =QG =2CM , ∴PB =2CM ;(3) 如解图③所示,过点Q 作QH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H .第6题解图③由题知,AC BC =52,设AC =5a ,BC =2a ,由(2)知,△ACP ≌△QHA ,∴QH =AC =5a , 又∵△BCM ∽△QHM , ∴BC QH =CM MH, ∴2a 5a =2MH,∴MH =5, 又∵AP =AQ =13,∴在Rt △AHQ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QH 2+AH 2=AQ 2, ∴(5a )2+(5a +2+5)2=132, 化简得:5a 2+7a -12=0,即(a -1)(5a +12)=0, 解得:a 1=1,a 2=-125(舍),∴BC =2,AH =CP =12,AC =5, ∴BP =PC -BC =12-2=10, ∴S △ABP =12BP ·AC =12×10×5=25.例7.如图,等边△ABC 中,点D ,E ,F 分别为边AB ,AC ,BC 的中点,M 为直线BC 上一动点,△DMN 为等边三角形.(1)如图①,当点M 在点B 左侧时,请你判断EN 与M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2)如图②,当点M 在线段BC 上时,其他条件不变,(1)的结论中EN 与MF 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②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若点M 在点C 右侧时,请你在图③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判断(1)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第7题图【答案】解:(1)EN =MF ;【解法提示】如解图①,连接DE 、DF , ∵D 、E 、F 是等边△ABC 三边中点,∴△DEF 是等边三角形,∴DE =DF ,∠EDF =60°, ∵△DMN 为等边三角形,∴DM =DN ,∠MDN =60°, ∴∠MDF =∠NDE =60°+∠NDF , ∴△DMF ≌△DNE (SAS),∴EN =MF .图① 图②第7题解图(2)成立.证明:如解图②,连接DE 、DF 和EF ,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AC =BC . 又∵D ,E ,F 是三边的中点, ∴DE ,DF ,EF 为三角形的中位线, ∴DE =DF =EF ,∠FDE =60°.又∵∠MDF +∠FDN =60°, ∠NDE +∠FDN =60°, ∴∠MDF =∠NDE .在△DMF 和△DNE 中,⎩⎪⎨⎪⎧DF =DE ,∠MDF =∠NDE ,DM =DN ,∴△DMF ≌△DNE (SAS),∴EN =FM ; (3)画出图形如解图③,第7题解图③MF 与EN 相等的结论仍然成立(或EN =MF 成立). 【解法提示】如解图④,连接DE 、EF 、DF .第7题解图④∵D 、E 、F 分别为AB 、AC 、BC 的中点,且△ABC 是等边三角形,∴△DEF 是等边三角形, ∴DE =DF ,∠EDF =60°. ∵△DMN 是等边三角形, ∴DM =DN ,∠MDN =60°,∴∠MDF +∠MDE =∠MDE +∠NDE ,∴∠MDF =∠NDE , ∴△MDF ≌△NDE (SAS), ∴MF =NE .例8.已知,在矩形ABCD 中,BC =2AB ,点M 为AD 边的中点,连接BD ,点P 是对角线BD 上的动点,连接AP ,以点P 为顶点作∠EPF =90°,PE 交AB 边于点E ,PF 交AD 边于点F .(1)发现问题如图①,当点P 运动过程中∠PBA 与∠P AB 互余时,线段BE 、MF 与AB 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 (2)解决问题如图②,当点P 运动过程中∠PBA 与∠P AB 相等时,请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在(2)的条件下,连接EF 并延长EF ,交直线BD 于点G ,若BE ∶AF =2∶3,EF =85,求DG 的长.第8题图【答案】解:(1)BE -12MF =12AB ;【解法提示】如解图①,取AB 的中点N ,连接PN 、PM .第8题解图①∵∠PBA 与∠P AB 互余, ∴∠PBA +∠P AB =90°, ∴∠APB =90°, ∴∠APD =90°,∵N 是AB 的中点,M 是AD 的中点,∴PN =BN =AN =12AB ,AM =DM =PM =12AD ,∴∠NAP =∠NP A ,∠MAP =∠MP A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BAD =90°,AB =CD ,AD =BC . ∵BC =2AB , ∴AD =2AB , ∴AB AD =12, 而∠NAP +∠MAP =∠BAD =90°, ∴∠NP A +∠MP A =90°,即∠NPM =90°. ∵∠EPF =90°, ∴∠NPM =∠EPF ,∴∠NPM -∠EPM =∠EPF -∠EPM , ∴∠NPE =∠MPF .∵∠ABP +∠BAP =90°,∠BAP +∠DAP =90°, ∴∠ABP =∠DAP . ∵PN =BN ,AM =PM ,∴∠ABP =∠BPN ,∠DAP =∠MP A , ∴∠ENP =∠FMP , ∴△PNE ∽△PMF , ∴NE MF =PN PM =12AB12AD =12. ∴NE =12MF ,∵BE -NE =BN , ∴BE -12MF =BN ,又∵BN =12AB ,∴BE -12MF =12AB .(2)不成立;理由如下:如解图②,取AB 的中点N ,连接PN 、PM ,第8题解图②∵四边形ABCD是矩形,∴∠BAD=∠ABC=90°,AB=CD,AD=BC,AD∥BC,∴∠ADB=∠CBD,∵∠PBA=∠P AB,∴P A=PB,∵N是AB的中点,∴PN⊥AB,∴∠ANP=90°,∵∠P AB+∠P AD=90°,∠PBA+∠PBC=90°,∴∠P AD=∠PBC,∴∠P AD=∠PDA,∴P A=PD.∵M是AD的中点,∴PM⊥AD,∴∠PMA=90°,∴四边形PMAN是矩形,∴∠NPM=90°,AN=PM,PN=AM.∵∠EPF=90°,∴∠NPM=∠EPF,∴∠NPM-∠EPM=∠EPF-∠EPM,∴∠NPE=∠MPF.∵∠PNE=∠PMF=90°,∴△PNE∽△PMF,∴NEMF=PNPM=12AD12AB.∵AD =2AB , ∴NE =2MF . ∵BE -NE =BN , ∴BE -2MF =BN , ∵N 是AB 的中点, ∴BN =12AB ,∴BE -2MF =12AB ,故(1)中结论不成立;(4) 如解图③,延长CD 交FG 于点H ,设BE =2a ,则AF =3a .第8题解图③∵BE -2MF =12AB ,∴BE -2(AF -AM )=12AB .∵AM =AB ,∴2a -2(3a -AB )=12AB ,∴AB =83a ,∴AD =163a ,AE =23a ,FD =73a .∵AE 2+AF 2=EF 2, ∴(23a )2+(3a )2=(85)2, 解得a 1=3,a 2=-3(舍去).∴AE =2,BE =6,AF =9,DF =7,BD =8 5. ∵HD ∥AB , ∴△AEF ∽△DHF , ∴DH AE =DF AF , ∴DH 2=79,∴DH =149.∵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B ∥CD ,即HD ∥BE . ∴△GDH ∽△GBE , ∴DG BG =DH BE, ∴DGDG +85=1496, ∴DG =1455.例9.如图①,在等腰Rt △ABC 和等腰Rt △EDB 中,AC =BC ,DE =BD ,∠ACB =∠EDB =90°,P 为AE 的中点. (1)观察猜想连接PC 、PD ,则线段PC 与PD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数量关系是________; (2)探究证明如图②,当点E 在线段AB 上运动时,其他条件不变,作EF ⊥BC 于F ,连接PF ,试判断△PC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在点E 的运动过程中,当△PCF 是等边三角形时,直接写出△ACB 与△EDB 的两直角边之比.第9题图【答案】解:(1)PC ⊥PD ,PC =PD ;【解法提示】如解图①,过点E 作EF ⊥BC 于F ,过点P 作PH ⊥BC 于H ,连接PF ,第9题解图①易得四边形EFBD 是正方形, ∴EF =ED ,∠DEB =∠FEB =45°,∴∠PEF =∠PED =135°, 在△PEF 和△PED 中, ⎩⎪⎨⎪⎧EF =ED ∠PEF =∠PED PE =PE, ∴△PEF ≌△PED (SAS), ∴PF =PD ,∠EPF =∠EPD , ∵AC ∥PH ∥EF ,点P 为AE 的中点, ∴点H 是FC 的中点, ∴CH =HF ,又PH ⊥BC ,∴PC =PF ,故△PCF 是等腰三角形,∴∠CPH =∠FPH , ∴PC =PD ;∵∠HPB =∠HPF +∠EPF =45°,∴∠CPD =∠CPH +∠HPF +∠EPF +∠EPD =2(∠HPF +∠EPF )=90°, ∴PC ⊥PD .(2)△PCF 为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如解图②,过点P 作PH ⊥BC 于点H ,第9题解图②则AC ∥PH ∥EF , ∵P 为AE 的中点,∴点H 是FC 的中点,∴CH =HF , 又PH ⊥BC , ∴PC =PF ,∴△PCF 为等腰三角形; (3)3+2.【解法提示】如解图③,过点E 作EF ⊥BC 于点F ,过点P 作PH ⊥BC 于点H ,由(1)知,四边形BDEF 为正方形,设EF =BF =BD =x ,HF =y ,第9题解图③∵△PCF 是等边三角形, ∴PH =3y , ∵PH ∥EF , ∴△BEF ∽△BPH , ∴EF PH =BF BH ,即x 3y =x x +y, 解得y =3+12x , ∴BC =x +2y =(3+2)x , ∴BC BD =(3+2)x x=3+2. ∴△ACB 与△EDB 的两直角边之比为3+2.例10.已知在△ABC 中,AB 边上的动点D 由A 向B 运动(与A ,B 不重合),点E 与点D 同时出发,由点C 沿BC 的延长线方向运动(E 不与C 重合),连接DE 交AC 于F ,点H 是线段AF 上一点.(1)初步尝试如图①,若△ABC 是等边三角形,DH ⊥AC ,且点D ,E 的运动速度相等,过点D 作DG ∥BC 交AC 于点G ,则GH 与AH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GF 与FC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ACHF的值是________;(2)类比探究如图②,若在△ABC 中,∠ABC =90°,∠ADH =∠A =30°,且点D ,E 的运动速度之比是3∶1,求ACHF 的值;(3)延伸拓展如图③,若在△ABC 中,AB =AC ,∠ADH =∠A =36°,记BCAB =m ,且点D ,E 的运动速度相等,试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ACHF.(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解答过程)第10题图【答案】解:(1)GH =AH ,GF =FC ,2; 【解法提示】∵DG ∥BC , ∴∠ADG =∠B ,∠AGD =∠ACB ,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 =∠B =∠ACB =60°, ∴∠ADG =∠AGD =∠A ,∴△ADG 是等边三角形,∴GD =AD =CE , ∵DH ⊥AC ,∴GH =AH , ∵DG ∥BC ,∴∠GDF =∠CEF ,∠DGF =∠ECF , 在△GDF 和△CEF 中, ∵⎩⎪⎨⎪⎧∠GDF =∠CEF GD =CE ∠DGF =∠ECF , ∴△GDF ≌△CEF (ASA), ∴GF =CF ,∴GH +GF =AH +CF ,即HF =12AC ,∴ACHF=2. (2)如解图①,过点D 作DG ∥BC ,交AC 于点G ,第10题解图①则∠ADG =∠B =90°,∵∠A =∠ADH =30°,∴∠HGD =∠HDG =60°, ∴△DHG 是等边三角形, ∴AH =GH =GD ,AD =3GD , 根据题意得AD =3CE ,∴GD =CE ,∵DG ∥BC ,∴∠GDF =∠CEF ,∠DGF =∠ECF , 在△GDF 和△CEF 中,∵⎩⎪⎨⎪⎧∠GDF =∠CEF GD =CE ∠DGF =∠ECF ,∴△GDF ≌△CEF (ASA), ∴GF =CF ,∴GH +GF =AH +CF , 即HF =12AC ,∴ACHF =2;(3)AC HF =m +1m. 【解法提示】如解图②,过点D 作DG ∥BC ,交AC 于点G ,第10题解图②则∠ADG =∠B ,∠AGD =∠ACB ,AD =EC , ∵AB =AC ,∠A =36°,∴∠ACB =∠B =∠ADG =∠AGD =72°, ∵∠ADH =∠A =36°,∴AH =DH ,∠DHG =72°=∠AGD , ∴DG =DH =AH ,∴△ADG ∽△ABC ,△ADG ∽△DGH ,∴△DGH ∽△ABC ,∴GH DG =BC AB =DG AD =m ,∴GHAH =m ,∵DG ∥BC ,∴△DFG ∽△EFC ,∴GF FC =DGCE,第 31 页 共 31 页 又∵CE =AD ,∴DG CE =DG AD =m ,∴GF FC =DG CE=m , ∴GH +GF AH +FC =HF AH +FC =m ,∴AH +FC HF =1m , ∴AC HF =AH +FC +HF HF =1m +1=m +1m.。
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八章 综合与探究综合测试题
综合与探究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小明玩一种的游戏,每次挪动珠子的颗数与对应所得的分数如下表:挪动珠子数(颗)23456……对应所得分数(分)26122030……当对应所得分数为A. 8颗B. 12颗C. 15颗D. 20颗2.设二次函数y=x2+bx+c,当x≤1时,总有y≥0,当1≤x≤3时,总有y≤0,那么c的取值范围是(B)A. c=3B. c≥3C. 1≤c≤3D. c≤33.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在透明胶片上的▱ABCD,点A的坐标是(0,2).现将这张胶片平移,使点A落在点A′(5,-1)处,则此平移可以是(B)(第3题图)A. 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B. 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C. 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C. 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4.园林队在某公园进行绿化,中间休息了一段时间.已知绿化面积S(m2)与工作时间t(h)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休息后园林队每小时绿化面积为(B)(第4题图)A. 40 m2B. 50 m2C. 80 m2D. 100 m2解:根据图象可得,休息后园林队2 h绿化面积为160-60=100(m2),∴每小时绿化面积为100÷2=50(m2).故选B.5.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点E在CB延长线上,连结ED交AB于点F,AF=x(0.2≤x≤0.8),CE=y.则在下面函数图象中,大致能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是(C)(第5题图)解:根据题意知,BF =1-x ,BE =y -1,且△EFB ∽△EDC , 则BF CD =BE CE ,即1-x 1=y -1y , ∴y =1x(0.2≤x ≤0.8),该函数图象是位于第一象限的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部分.选项A ,D 的图象都是直线的一部分,选项B 的图象是抛物线的一部分,选项C 的图象是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部分. 故选C.6.设min{x ,y }表示x ,y 两个数中的最小值,例如min{0,2}=0,min{12,8}=8,则y =min{2x ,x +2}可以表示为(A )A. y =⎩⎪⎨⎪⎧2x (x <2),x +2(x ≥2)B. y =⎩⎪⎨⎪⎧x +2(x <2),2x (x ≥2) C. y =2x D. y =x +2解:根据已知,在没有给出x 的取值范围时,不能确定2x 和x +2的大小,所以不能直接表示为C :y =2x ,D :y =x +2.当x <2时,可得x +x <x +2,即2x <x +2,可表示为y =2x . 当x ≥2时,可得x +x ≥x +2,即2x ≥x +2,可表示为y =x +2. 故选A.7.给出定义:设一条直线与一条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且这条直线与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不平行,就称直线与抛物线相切,这条直线是抛物线的切线.有下列命题: ①直线y =0是抛物线y =14x 2的切线;②直线x =-2与抛物线y =14x 2相切于点(-2,1);③直线y =x +b 与抛物线y =14x 2相切,则相切于点(2,1);④若直线y =kx -2与抛物线y =14x 2相切,则实数k = 2.其中正确的命题是(B ) A. ①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③④解:∵直线y =0是x 轴,抛物线y =14x 2的顶点在x 轴上,∴直线y =0是抛物线y =14x 2的切线,故①正确;∵抛物线y =14x 2的顶点在x 轴上,开口向上,直线x =-2与y 轴平行,∴直线x =-2与抛物线y =14x 2相交,故②错误;∵直线y =x +b 与抛物线y =14x 2相切,∴14x 2-x -b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Δ=1+b =0,解得b =-1,把b =-1代入14x 2-x -b =0得x =2,把x =2代入抛物线表达式可知y =1,∴直线y =x +b 与抛物线y =14x 2相切,则相切于点(2,1),故③正确;∵直线y =kx -2与抛物线y =14x 2 相切,∴14x 2=kx -2,即14x 2-kx +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Δ=k2-2=0,解得k =±2,故④错误.故选B.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分别截取OA 、OB ,使OA =OB ;再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以大于12AB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C . 若点C 的坐标为(m -1,2n ),则m 与n 的关系为(B )(第8题图)A. m +2n =1B. m -2n =1C. 2n -m =1D. n -2m =19.如图,△AOB 为等腰三角形,顶点A 的坐标为(2,5),底边OB 在x 轴上.将△AOB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得△A ′O ′B ,点A 的对应点A ′在x 轴上,则点O ′的坐标为(C )A. ⎝ ⎛⎭⎪⎫203,103B. ⎝ ⎛⎭⎪⎫163,453C. ⎝ ⎛⎭⎪⎫203,453 D. ⎝ ⎛⎭⎪⎫163,43(第9题图) (第10题图)10.如图,已知AB =10,点C ,D 在线段AB 上且AC =DB =2.P 是线段CD 上的动点,分别以AP ,PB 为边在线段AB 的同侧作等边△AEP 和等边△PFB ,连结EF ,设EF 的中点为G ,当点P 从点C 运动到点D 时,则点G 移动路径的长为(B ) A. 2 B. 3 C. 4 D. 5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如图,双曲线y =k x(k >0)与⊙O 在第一象限内交于P ,Q 两点,分别过P ,Q 两点向x 轴和y 轴作垂线,已知点P 的坐标为(1,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4__.(第11题图)解:∵⊙O 在第一象限关于y =x 对称,y =k x(k >0)也关于y =x 对称,P 点坐标是(1,3),∴点Q 的坐标是(3,1),∴S 阴影=1×3+1×3-2×1×1=4.12.对正方形ABCD 进行分割,如图①,其中E ,F 分别是BC ,CD 的中点,M ,N ,G 分别是OB ,OD ,EF 的中点,沿分化线可以剪出一副“七巧板”,用这些部件可以拼出很多图案,图②就是用其中6块拼出的“飞机”.若△GOM 的面积为1,则“飞机”的面积为__14__.(第12题图)解:由“飞机”的图形可知,“飞机”由2个面积为1的三角形,2个面积为4的三角形,1个面积为2的平行四边形,1个面积为2的正方形组成,故“飞机”的面积为1×2+4×2+2+2=14. 故答案为14.13.阅读下列方法:为了找出序列3,8,15,24,35,48,…的规律,我们有一种“因式分解法”.如下表:项 1 2 3 4 5 6 … n值3815243548…分解因式:1×3 1×8 1×15 1×24 1×35 1×48 2×4 3×5 2×12 5×7 2×24 4×6 3×16 4×12 6×8因此,我们得到第n 项是n (n +2),请你利用上述方法,说出序列:0,5,12,21,32,45,…的第n 项是(n -1)(n +3).14.老师给出一个y 关于x 的函数,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指出这个函数的一个性质:甲:函数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乙:函数图象经过第一象限;丙:当x <2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丁:当x <2时y >0.已知这四位同学叙述都正确.请写出满足上述所有性质的一个函数y =(x -2)2+1.15.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经过原点,且与y 轴正半轴所夹的锐角为60°,过点A (0,1)作y 轴的垂线交直线l 于点B ,过点B 作直线l 的垂线交y 轴于点A 1,以A 1B ,BA 为邻边作▱ABA 1C 1;过点A 1作y 轴的垂线交直线l 于点B 1,过点B 1作直线l 的垂线交y 轴于点A 2,以A 2B 1,B 1A 1为邻边做▱A 1B 1A 2C 2,…;按此作法继续下去,则点C n 的坐标是(-4n -13,4n).(第15题图)16.如图是装有三个小轮的手拉车在“爬”楼梯时的侧面示意图,定长的轮架杆OA ,OB ,OC 抽象为线段,有OA =OB =OC ,且∠AOB =120°,折线NG -GH -HE -EF 表示楼梯,GH ,EF 是水平线,NG ,HE 是铅直线,半径相等的小轮子⊙A ,⊙B 与楼梯两边都相切,且AO ∥GH . (1)如图①,若点H 在线段OB 上,则BH OH的值是__3__.(2)如果一级楼梯的高度HE =(83+2) cm ,点H 到线段OB 的距离d 满足条件d ≤3 cm ,那么小轮子半径r 的取值范围是_(11-33)_cm ≤r ≤8_cm .(第16题图)解:(1)如解图①,设⊙B 与HE 相切于点P ,连结BP 并延长,作OL ⊥BP 于点L ,交GH 于点M ,(第16题图解①)∴∠BPH =∠HPL =90°. ∵AO ∥GH , ∴BL ∥AO ∥GH . ∵∠AOB =120°, ∴∠OBL =60°.在Rt △BPH 中,HP =3BP =3r , ∴ML =HP =3r , OM =r . ∵BL ∥GH . ∴BH OH =ML OM =3r r=3, 故答案为 3.(2)作HD ⊥OB ,设P 为切点,连结BP ,PH 的延长线交BD 延长线为点L ,(第16题图解②)∴∠LDH =∠LPB =90°, ∴△LDH ∽△LPB , ∴DL PL =DH PB. ∵AO ∥PB ,∠AOD =120°, ∴∠B =60°, ∴∠BLP =30°,∴DL =3DH ,LH =2DH . ∵HE =(83+2) cm ∴HP =83+2-r ,PL =HP +LH =83+2-r +2DH , ∴3DH2DH +83+2-r =DHr,解得DH =3+12r -43-1. ∵0 cm ≤DH ≤3 cm , ∴0≤3+12r -43-1≤3, 解得(11-33) cm ≤r ≤8 cm. 故答案为(11-33) cm ≤r ≤8 cm. 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共66分)17.(本题6分)游泳池常需进行换水清洗,图中的折线表示的是游泳池换水清洗过程“排水——清洗——灌水”中水量y (m 3)与时间t (min)之间的函数关系.(第17题图)(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求整个换水清洗过程水量y (m 3)关于时间t (min)的函数表达式. (2)问:排水、清洗、灌水各花多少时间? 解:(1)排水阶段:设表达式为y =kt +b , 图象经过(0,1500),(25,1000),则⎩⎪⎨⎪⎧b =1500,25k +b =1000,解得⎩⎪⎨⎪⎧k =-20,b =1500. 故排水阶段表达式为y =-20t +1500.清洗阶段:y =0,灌水阶段:设表达式为y =at +c , 图象经过(195,1000),(95,0),则⎩⎪⎨⎪⎧195a +c =1000,95a +c =0,解得⎩⎪⎨⎪⎧a =10,c =-950, 故灌水阶段表达式为y =10t -950.(2)∵排水阶段表达式为y =-20t +1500; ∴y =0时,0=-20t +1500,解得t =75, 则排水时间为75 min ,清洗时间为:95-75=20(min),∵根据图象可以得出游泳池蓄水量为1500(m 3), ∴1500=10t -950,解得t =245,故灌水所用时间为:245-95=150(min).18.(本题6分)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 中,AB =8 cm ,AD =6 cm ,按下列步骤进行裁剪和拼图:(第18题图)第一步:如图①,在线段AD 上任意取一点E ,沿EB ,EC 剪下一个三角形纸片EBC (余下部分不再使用). 第二步:如图②,沿三角形EBC 的中位线GH 将纸片剪成两部分,并在线段GH 上任意取一点M ,线段BC 上任意取一点N ,沿MN 将梯形纸片GBCH 剪成两部分;第三步:如图③,将MN 左侧纸片绕点G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使线段GB 与GE 重合,将MN 右侧纸片绕点H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80°,使线段HC 与HE 重合,拼成一个与三角形纸片EBC 面积相等的四边形纸片.则拼成的这个四边形纸片的周长的最小值为多少?最大值为多少? (注:裁剪和拼图过程均无缝且不重叠.)解:通过操作,我们可以看到最后所得的四边形纸片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上下两条边的长度等于原来矩形的边AD =6,左右两边的长等于线段MN 的长,当MN 垂直于BC 时,其长度最短,等于原来矩形的边AB 的一半,此时MN =4,于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的最小值为2×(6+4)=20;当点E 与点A 重合,点M 与点G 重合,点N 与点C 重合时,线段MN 最长,此时MN =42+62=213,此时,这个四边形的周长最大,其值为2×(6+213)=12+413. 19.(本题6分)给出下列命题:命题1:点(1,1)是直线y =x 与双曲线y =1x的一个交点;命题2:点(2,4)是直线y =2x 与双曲线y =8x的一个交点;命题3:点(3,9)是直线y =3x 与双曲线y =27x的一个交点;……(1)请观察上面命题,猜想出命题n (n 是正整数). (2)证明你猜想的命题n 是正确的.解:命题n: 点(n , n 2) 是直线y =nx 与双曲线y =n 3x的一个交点(是正整数).(2)把⎩⎪⎨⎪⎧x =n ,y =n2代入y =nx ,左边=n 2,右边=n ·n =n 2,∵左边=右边, ∴点(n ,n 2)在直线y =nx 上.同理可证:点(n ,n 2)在双曲线y =n 3x上,∴点(n ,n 2)是直线y =nx 与双曲线y =n 3x的一个交点,命题正确.20.(本题8分)在Rt △POQ 中,OP =OQ =4,M 是PQ 的中点,将一把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点M 处,以M 为旋转中心,旋转三角尺,三角尺的两直角边与△POQ 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A ,B .(第20题图)(1)求证:MA =MB .(2)连结AB ,探究:在旋转三角尺的过程中,△AOB 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证明:连结OM ,如解图.(第20题图解) ∵OP =OQ ,∴△OP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OM ⊥PQ ,∠P =∠Q =45°. ∵M 是斜边PQ 的中点,∴MO =MQ ,∠MOA =∠MQB =45°.∵∠AMO +∠OMB =90°,∠OMB +∠BMQ =90°. ∴∠AMO =∠BMQ . 在△AMO 与△BMQ 中, ∵⎩⎪⎨⎪⎧∠MOA =∠MQB ,MO =MQ ,∠AMO =∠BMQ ,∴△AMO ≌△BMQ . ∴MA =MB .(2)由(1)知△AMO ≌△BMQ ,∴AO =BQ . 设AO =x ,则OB =4-x ,AO +OB =4.在Rt △OAB 中,AB =OA 2+OB 2=x 2+(4-x )2=2(x -2)2+8. ∴当x =2时,AB 最小,其最小值为22,∴△AOB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22+4.21.(本题8分)对某一个函数,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实数M >0,对于任意的函数值y ,都满足-M ≤y ≤M ,则称这个函数是有界函数.在所有满足条件的M 中,其最小值称为这个函数的边界值.例如,下图中的函数是有界函数,其边界值是1.(1)分别判断函数y =1x(x > 0)和y =x +1(-4 < x ≤ 2)是不是有界函数?若是有界函数,求边界值.(2)若函数y =-x +1(a ≤ x ≤ b ,b > a )的边界值是2,且这个函数的最大值也是2,求b 的取值范围.(3)将函数y =x 2(-1≤x ≤m ,m ≥0)的图象向下平移m 个单位,得到的函数的边界值是t ,当m 在什么范围时,满足34≤t ≤1?(第21题图)解:(1)y =1x(x >0)不是有界函数,y =x +1(-4<x ≤2)是有界函数,边界值为3. (2)∵y =-x +1中y 随x 增大而减小, 当x =a 时,y =-a +1=2,∴a =-1. 当x =b 时,y =-b +1,∴⎩⎪⎨⎪⎧-2≤-b +1≤2,b >a , ∴-1<b ≤3.(3)若m >1,函数向下平移m 个单位后,x =0时,函数值小于-1,此时函数的边界t ≥1,与题意不符,故m ≤1.当x =-1时,y =1,即过点(-1,1). 当x =0时,y 最小=0,即过原点(0,0).将点(-1,1),(0,0)都向下平移m 个单位,得 (-1,1-m ),(0,-m ), ∴34≤1-m ≤1或-1≤-m ≤-34, ∴0≤m ≤14或34≤m ≤1.22.(本题10分)我们把正六边形的顶点及其对称中心称作如图①所示基本图的特征点,显然这样的基本图共有7个特征点,将此基本图不断复制并平移,使得相邻两个基本图的一边重合,这样得到图②,图③,…(第22题图)(1)观察以上图形并完成下表:图形的名称基本图的个数特征点的个数① 1 7 ② 2 12 ③ 3 17 ④ 4 __22__ ………猜想:在图中,特征点的个数为__5n +2__(用n 表示);(2)如图,将图放在直角坐标系中,设其中第一个基本图的对称中心O 1的坐标为(x 1,2),则x 1=__3__;图的对称中心的横坐标为__20133__.(第22题图)解:(1)由题意,可知图①中特征点有7个; 图②中特征点有12个,12=7+5×1; 图③中特征点有17个,17=7+5×2; ∴图④中特征点有7+5×3=22个;由以上猜想:在图中,特征点的个数为:7+5(n -1)=5n +2.(第22题图解)(2)如解图,过点O 1作O 1M ⊥y 轴于点M ,又∵正六边形的中心角360°6=60°,O 1C =O 1B =O 1A =2,∴∠BO 1M =30°,∴O 1M =O 1B ·cos∠BO 1M =2×32=3, ∴x 1= 3.由题意,可得图②的对称中心的横坐标为12(23×2)=23,图③的对称中心的横坐标为12(23×3)=33,图④的对称中心的横坐标为12(23×4)=43,… ∴图的对称中心的横坐标为12(23×2013)=2013 3.故答案为22,5n +2;3,2013 3. 23.(本题10分)操作发现:(1)如图,矩形ABCD 中,E 是AD 的中点,将△ABE 沿BE 折叠后得到△GBE ,且点G 在矩行ABCD 内部.小明将BG 延长交DC 于点F ,认为GF =DF ,你同意吗?说明理由.(第23题图)问题解决:(2)保持(1)中的条件不变,若DC =2DF ,求AD AB 的值.类比探求:(3)保持(1)中条件不变,若DC =nDF ,求AD AB 的值.解:(1)同意.理由:连结EF ,则∠EGF =∠D =90°,EG =AE =ED ,EF =EF .∴Rt△EGF ≌Rt△EDF .∴GF =DF .(2)由(1)知,GF =DF .设DF =x ,BC =y ,则有GF =x ,AD =y .∵DC =2DF ,∴CF =x ,DC =AB =BG =2x .∴BF =BG +GF =3x . 在Rt△BCF 中,BC 2+CF 2=BF 2,即y 2+x 2=(3x )2.∴y =22x .∴AD AB =y 2x= 2. (3)由(1)知,GF =DF .设DF =x ,BC =y ,则有GF =x ,AD =y .∵DC =n ·DF ,∴DC =AB =BG =nx .∴CF =(n -1)x ,BF =BG +GF =(n +1)x .在Rt△BCF 中,BC 2+CF 2=BF 2,即y 2+[(n -1)x ]2 =[(n +1)x ]2.∴y =2nx .∴AD AB =y nx =2n n (或2n). 24.(本题12分)如图,抛物线y =ax 2+c (a ≠0)与y 轴交于点A ,与x 轴交于B ,C 两点(点C 在x 轴正半轴上),△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面积为4.现将抛物线沿BA 方向平移,平移后的抛物线过点C 时,与x 轴的另一交点为E ,其顶点为F ,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为H .(1)求a ,c 的值.(2)连结OF ,试判断△OEF 是否为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3)现将一足够大的三角尺的直角顶点Q 放在射线AF 或射线HF 上,一直角边始终过点E ,另一直角边与y 轴相交于点P .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 ,使以点P ,Q ,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POE 全等?若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第24题图)解:(1)∵△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A =12BC . 又∵△ABC 的面积=12BC ·OA =4,即OA 2=4, ∴OA =2(负值舍去),∴点A (0,2),B (-2,0),C (2,0),∴c =2,∴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 =ax 2+2,有4a +2=0,解得a =-12, ∴a =-12,c =2. (2)△OEF 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点A (0,2),B (-2,0),∴直线AB 的函数表达式为y =x +2.又∵平移后的抛物线顶点F 在射线BA 上,∴设顶点F 的坐标为(m ,m +2),∴平移后的抛物线函数表达式为y =-12(x -m )2+m +2. ∵抛物线过点C (2,0),∴-12(2-m )2+m +2=0,解得m 1=0(舍去),m 2=6, ∴平移后的抛物线函数表达式为y =-12(x -6)2+8,即y =-12x 2+6x -10. 当y =0时,-12x 2+6x -10=0,解得x 1=2,x 2=10, ∴点E (10,0),OE =10,易得顶点F (6,8),OH =6,FH =8,∴OF =OH 2+FH 2=62+82=10.又∵EF =FH 2+HE 2=82+42=45,∴OE =OF ,即△OEF 为等腰三角形.(3)点Q 的位置分两种情形.情形一、点Q 在射线HF 上.当点P 在x 轴上方时,如解图①.(第24题图解①)由于△PQE≌△POE,∴QE=OE=10.在Rt△QHE中,QH=QE2-HE2=102-42=84=221,∴点Q(6,221).当点P在x轴下方时,如解图②,有PQ=OE=10,(第24题图解②)过点P作PK⊥HF于点K,则有PK=6,在Rt△PQK中,QK=PQ2-PK2=102-62=8.∵∠PQE=90°,∴∠PQK+∠HQE=90°.∵∠HQE+∠HEQ=90°,∴∠PQK=∠HEQ.又∵∠PKQ=∠QHE=90°,∴△PKQ∽△QHE,∴PKQH=QKHE,即6QH=错误!,解得QH=3,∴点Q(6,3).情形二、点Q在射线AF上.当PQ=OE=10时,如解图③,有QE=PO,∴四边形POEQ为矩形,∴点Q的横坐标为10,当x=10时,y=x+2=12,∴点Q(10,12).当QE=OE=10时,如解图④.过点Q作QM⊥y轴于点M,过点E作x轴的垂线交QM于点N.(第24题图解)设点Q的坐标为(x,x+2),∴MQ=x,QN=10-x,EN=x+2.在Rt△QEN中,有QE2=QN2+EN2,即102=(10-x)2+(x+2)2,解得x=4±14. 当x=4+14时,如解图④,y=x+2=6+14,∴点Q(4+14,6+14),当x=4-14时,如解图⑤,y=x+2=6-14,∴Q(4-14,6-14).(第24题图解⑤)综上所述,存在点Q1(6,221),Q2(6,3),Q3(10,12),Q4(4+14,6+14),Q5(4-14,6-14),使以P,Q,E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POE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七)——综合探究问题
类型1:实践性综合探索问题
已知直线m∥n,点C是直线m上一点,点D是直线n上一点,CD与直线m、n 不垂直,点P为线段CD的中点.
(1)操作发现:直线l⊥m,l⊥n,垂足分别为A、B,当点A与点C重合时(如图①所示),连接PB,请直接写出线段PA与PB的数量关系:.
(2)猜想证明:在图①的情况下,把直线l向上平移到如图②的位置,试问(1)中的PA与PB的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延伸探究:在图②的情况下,把直线l绕点A旋转,使得∠APB=90°(如图③所示),若两平行线m、n之间的距离为2k.求证:PA•PB=k•AB.
【变式练习】
问题背景:已知在△ABC中,AB边上的动点D由A向B运动(与A,B不重合),点E与点D同时出发,由点C沿BC的延长线方向运动(E不与C重合),连结DE 交AC于点F,点H是线段AF上一点
(1)初步尝试:如图1,若△ABC是等边三角形,DH⊥AC,且点D,E的运动速度相等,求证:HF=AH+CF
小王同学发现可以由以下两种思路解决此问题:
思路一:过点D作DG∥BC,交AC于点G,先证GH=AH,再证GF=CF,从而证得结论成立.
思路二:过点E作EM⊥AC,交AC的延长线于点M,先证CM=AH,再证HF=MF,从而证得结论成立.
请你任选一种思路,完整地书写本小题的证明过程(如用两种方法作答,则以第一种方法评分)
(2)类比探究:如图2,若在△ABC中,∠ABC=90°,∠ADH=∠BAC=30°,且点D,
E的运动速度之比是:1,求的值.
(3)延伸拓展:如图3,若在△ABC中,AB=AC,∠ADH=∠BAC=36°,记=m,
且点D、E的运动速度相等,试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解答过程).
类型2: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性问题
已知E,F分别为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的点,AF,DE相交于点G,当E,F 分别为边BC,CD的中点时,有:①AF=DE;②AF⊥DE成立.
试探究下列问题:
(1)如图1,若点E不是边BC的中点,F不是边CD的中点,且CE=DF,上述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请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不需要证明)(2)如图2,若点E,F分别在CB的延长线和DC的延长线上,且CE=DF,此时,上述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3,在(2)的基础上,连接AE和BF,若点M,N,P,Q分别为AE,EF,FD,AD的中点,请判断四边形MNPQ是“矩形、菱形、正方形”中的哪一种,并证明你的结论.
【变式练习】
如图1所示,在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GEF中,点B、C、G在同一条直线上,M 是线段AE的中点,DM的延长线交EF于点N,连接FM,易证:DM=FM,DM⊥FM (无需写证明过程)
(1)如图2,当点B、C、F在同一条直线上,DM的延长线交EG于点N,其余条件不变,试探究线段DM与FM有怎样的关系?请写出猜想,并给予证明;
(2)如图3,当点E、B、C在同一条直线上,DM的延长线交CE的延长线于点N,其余条件不变,探究线段DM与FM有怎样的关系?请直接写出猜想.
类型3:以函数为载体的存在性探索问题
如图,直线y=﹣x+3与x轴交于点C,与y轴交于点B,抛物线y=ax2+x+c经过B、C两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点E是直线BC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当△BEC面积最大时,请求出点E的坐标和△BEC面积的最大值?
(3)在(2)的结论下,过点E作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BC于点M,连接AM,点Q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动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P、Q、A、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变式练习】
如图,经过点C(0,﹣4)的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相交于A(﹣2,0),B两点.
(1)a 0,b2﹣4ac 0(填“>”或“<”);
(2)若该抛物线关于直线x=2对称,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3)在(2)的条件下,连接AC,E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E作AC的平行线交x轴于点F.是否存在这样的点E,使得以A,C,E,F为顶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满足条件的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类型4:几何题中的存在性探索问题
定义:底与腰的比是的等腰三角形叫做黄金等腰三角形.
如图,已知△ABC中,AB=BC,∠C=36°,BA
1平分∠ABC交AC于A
1
.
(1)证明:AB2=AA
1
•AC;
(2)探究:△ABC是否为黄金等腰三角形?请说明理由;(提示:此处不妨设AC=1)
(3)应用:已知AC=a,作A
1B
1
∥AB交BC于B
1
,B
1
A
2
平分∠A
1
B
1
C交AC于A
2
,作
A
2B
2
∥AB交B
2
,B
2
A
3
平分∠A
2
B
2
C交AC于A
3
,作A
3
B
3
∥AB交BC于B
3
,…,依此规
律操作下去,用含a,n的代数式表示A
n﹣1A
n
.(n为大于1的整数,直接回答,
不必说明理由)
【变式练习】
如图1,在△ABC中,∠ACB=90°,AC=BC,∠EAC=90°,点M为射线AE上任意一点(不与A重合),连接CM,将线段CM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CN,直线NB分别交直线CM、射线AE于点F、D.
(1)直接写出∠NDE的度数;
(2)如图2、图3,当∠EAC为锐角或钝角时,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选取其中一种情况加以证明;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4,若∠EAC=15°,∠ACM=60°,直线CM与AB交于G,BD=,其他条件不变,求线段AM的长.
跟踪检测:
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cm,E、F、G、H分别是AB、BC、CD、DA上的动点,且AE=BF=CG=DH.
(1)求证: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2)判断直线EG是否经过一个定点,并说明理由;
(3)求四边形EFGH面积的最小值.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bx+c,经过A(0,﹣4),B(x
1
,
0),C(x
2,0)三点,且|x
2
﹣x
1
|=5.
(1)求b,c的值;
(2)在抛物线上求一点D,使得四边形BDCE是以BC为对角线的菱形;
(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四边形BPOH是以OB为对角线的菱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并判断这个菱形是否为正方形?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在Rt△PMN中,∠MPN=90°.(1)如图1,若点P与点O重合且PM⊥AD、PN⊥AB,分别交AD、AB于点E、F,请直接写出PE与PF的数量关系;
(2)将图1中的Rt△PMN绕点O顺时针旋转角度α(0°<α<45°).
①如图2,在旋转过程中(1)中的结论依然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②如图2,在旋转过程中,当∠DOM=15°时,连接EF,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请直接写出线段EF的长;
③如图3,旋转后,若Rt△PMN的顶点P在线段OB上移动(不与点O、B重合),当BD=3BP时,猜想此时PE与PF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当BD=m•BP时,请直接写出PE与PF的数量关系.
4.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一个锐角等于60°的菱形纸片,小芳同学将一个三角形纸片的一个顶点与该菱形顶点D重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三角形纸片,使它的两边分别交CB、BA(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E、F,∠EDF=60°,当CE=AF时,如图1小芳同学得出的结论是DE=DF.
(1)继续旋转三角形纸片,当CE≠AF时,如图2小芳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再次旋转三角形纸片,当点E、F分别在CB、BA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请直接写出DE与DF的数量关系;
(3)连EF,若△DEF的面积为y,CE=x,求y与x的关系式,并指出当x为何值时,y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5.如图,已知经过点D(2,﹣)的抛物线y=(x+1)(x﹣3)(m为常数,且m>0)与x轴交于点A、B(点A位于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
(1)填空:m的值为,点A的坐标为;
(2)根据下列描述,用尺规完成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连接AD,在x轴上方作射线AE,使∠BAE=∠BAD,过点D作x轴的垂线交射线AE于点E;(3)动点M、N分别在射线AB、AE上,求ME+MN的最小值;
(4)t是过点A平行于y轴的直线,P是抛物线上一点,过点P作l的垂线,垂足为点G,请你探究:是否存在点P,使以P、G、A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D 相似?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