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苏教版必修一《地球与地图》教案

高中地理苏教版必修一《地球与地图》教案

高中地理苏教版必修一《地球与地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图的基本概念;2. 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规律;3. 理解地图的基本元素和绘制方法;4. 能够运用地图解答地理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地球的基本构造;2.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规律。

三、教学难点1.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规律的深入理解;2. 地图的基本元素和绘制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苏教版必修一《地球与地图》;2. 工具: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地球仪,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地球和地图的深入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地球的基本构造(15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地球的基本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以及地球的内部构造对地球表面形态和地理现象的影响。

3.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规律(2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生动的比喻,讲解地球的形状为近似椭球体,地球的周长和直径的测量方法,并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由此造成的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现象。

学生可以进行实际测量和模拟实验,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4. 地图的基本元素和绘制方法(30分钟)介绍地图的基本元素,包括比例尺、方位角、图例等,并通过实例讲解地图的绘制方法,如等经纬度网绘制、等高线绘制等。

鼓励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地图,提高他们的地图阅读和绘制能力。

5. 运用地图解答地理问题(25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和实地考察,指导学生运用地图解答地理问题,如找出某个地点的经纬度、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和方位等。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讨论,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6. 归纳总结(5分钟)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地球和地图的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和实践任务,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地图、绘制地图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地球和地图教案(一)

地球和地图教案(一)

第一讲地球和地图第1课时地球基础知识【学习要求】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了解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重点】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学习过程】主干知识梳理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经纬网(1)列表比较经纬线的基本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特征经线纬线形状半圆圆长度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南北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互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同一经线圈上两条经线度数和为180°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间隔任意相邻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任意相邻两条纬线间的间隔相等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经度纬度经度划分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划分180°由赤道(0°纬线)向南、向北各划分90°分布规律东经度向东度数增大;西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东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北极点为90°N;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南极点为90°S2)几条重要的经线和纬线①重要经线: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经度界线;20°W经线和160°E经线是东西半球划分界线。

②重要纬线:赤道(0°纬线)是南北半球划分界线;23°26′是热带和温带界线;66°34′纬线是温带和寒带划分界线;30°纬线是低、中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

经纬网的具体应用1.类型:2.应用(1)定“方向”基本思路:①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关系。

②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也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断方位时,既要判断两点间的东西方向,又要判断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基本方法:①确定南北方向: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地球与地图教案

地球与地图教案

地球与地图教案教案标题:地球与地图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 掌握地球上的大洲和海洋的位置和名称。

3. 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和使用方法。

4. 学会使用地图进行定位和导航。

教学重点:1. 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 大洲和海洋的位置和名称。

3. 地图的基本要素和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和幻灯片。

2. 地球仪和世界地图。

3. 学生练习册和地图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使用教学投影仪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并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各个大洲和海洋。

2. 提问:你能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名称吗?二、讲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征(15分钟)1. 使用地球仪向学生展示地球的基本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

2. 介绍地球的特征,如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特征如何影响地图的制作和使用。

三、学习大洲和海洋的位置和名称(15分钟)1. 使用地球仪和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各个大洲和海洋的位置和名称。

2. 学生跟随教师的指示,用手指或笔指出地球仪上的各个大洲和海洋,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四、介绍地图的基本要素和使用方法(15分钟)1. 讲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如比例尺、方位角、图例和经纬度等。

2. 使用幻灯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并解释如何使用地图进行定位和导航。

3. 分发学生练习册和地图练习题,让学生根据地图上的要素进行实践操作。

五、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和地图练习题上的任务,巩固对地球和地图的理解。

2. 教师巡视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回顾课堂内容,让学生总结地球和地图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2. 进行课堂小结,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使用互联网资源或图书馆资料,进一步了解地球和地图的相关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和地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在教案撰写过程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地球与地图的相关知识。

高三地理地球与地图(教案)

高三地理地球与地图(教案)
大小与范围、 内容
的关系
图幅相同
比例尺越大,图上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相同实地范围
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大,反映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越小,反映的内容越简略
缩放
计算
①原比例尺放大到n 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原比例尺放大 n 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
A.一直向东 B.先东北再东南 C.一直向西 D.先东南再东北
【答案】2.B 3.C 4.B
【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
1.本题应当熟记经纬线的特点,能够在经纬网上进行应用。设向正东方、正西方前进200千米经过的经度数分别为a,b,向正南、正北方向前进200千米经过的纬度数分别为c、d。根据两纬线间的经线段长度相等,可以推断c=d,即某人在南北方向上前进200千米,经过的纬度数相同;根据两经线间的纬线段长度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递减,可以推断由M点向正东方前进200千米,比在最南部纬线上向正西方前进200千米,经过的经度数多,即a>b,所以最终位置应该在M点的正东方,故答案B正确。
(2)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就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3)自南向北数值增大为北纬,数值减小则为南纬。
(4)同一经线上纬度相隔l°,其间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因此,在同一经线上的两点相隔的纬度数,大致等于其直线距离除以111千米得到的商。
2. 经度的判断
考点精讲 2 地图三要素
方向
一般情况
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
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高一地理《第1章 地球与地图》教案

高一地理《第1章 地球与地图》教案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发言稿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在地球仪上认识地轴、南极和北极、经线和纬线,比较经线和纬线的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等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数据变化规律,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地球上五带的纬度划分,认识高、中、低纬度,根据经纬网判读某地点经纬度位置的方法,根据某地的经纬度位置判读(或标注)某地点的方法。

根据生活实际需要选择常用地图的方法,在指定地图上查找所需地理信息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数据变化规律,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2)掌握地球上五带的纬度划分,认识高、中、低纬度。

(3)掌握在平面图或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比例尺量算的方法。

理解等幅地图中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

(4)掌握在指向标地图上判读两点间的方向(方位)的方法。

(5)掌握在经纬网地图(不含极地投影地图)上判读两点间的方向(方位)的方法。

(6)掌握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进行等高线值、等高距的判读的方法。

(7)了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山地、盆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地形或局部地形判读的方法。

(8)理解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

2.能力目标(1)掌握根据经纬网判读某地点经纬度位置的方法,根据某地的经纬度位置判读某地点的方法(3)掌握根据生活实际需要选择常用地图的方法,在指定地图上查找所需地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感,加强对地图作用的认识,激发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1.根据经纬网判读某地点经纬度位置,根据某地的经纬度位置判读某地点2.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实地距离之间的关系。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一)教法分析1.实际操作法学生动手绘制经纬网,再现基础知识2.练习教学法通过课堂练习检查复习效果(二)学法分析1.自主学习课前复习本节主要内容2.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地球和地图教学设计

地球和地图教学设计

地球和地图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球和地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和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教学难点】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教学方法】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等。

【课前准备】教师:教学地球仪,多媒体课件,乒乓球,篮球。

学生:搜集证明地球形状的资料,做一只带桅杆的纸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可能都提出过这些问题:地球究竟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我们怎样认识和了解地球?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共同讨论有关地球的话题。

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给我们带来了光与热;而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又可见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给漆黑的大地洒下一片银光。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什么形状呢?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形状的呢?(通过问题引起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师板书]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播放课件]地球卫星照片。

[教师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学生回答]是一个球体。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但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之谜。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播放课件]教材图1.1中①天圆地方,②天如斗笠。

初一地理教学视频新初一全科视频课,简单学习网全部免费听广告初一地理教学视频一线教师,同步课本知识讲解,预习复习,一站满足查看详情配音:文字解释见教材第2页。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

“地球与地图”教课方案课标要求教课大纲领求广东考试说明的内容认识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认识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认识地球运动的基本信息。

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绘地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绘地球的大小。

球的大小。

一、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 认识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绘地球的大小。

”,对标准的掌握须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辨识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区分。

2.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质地理问题。

3.地方时、区时实时差的计算和应用。

二、教材剖析《考试说明》提到文理科基础地理考试内容还包含与高中地理必修内容有关的《整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有关内容。

而地球、地图又是基础中的基础,这些内容贯串于高中必修内容的一直,因此紧紧掌握这部分内容才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了坚固的基础,这是基本的地理修养。

此外处理信息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是地图的延长,因此在这一课里也简单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内容三、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①、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②、东、西半球的区分,南、北半球的区分,高、中、低纬的区分。

③、娴熟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质地理问题。

④、理解地球上的时区的区分,地方时、区时实时差的计算和应用,日界限,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演示指引下, 经过读图、比较、推理、议论争辩等学习活动, 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育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 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四、教课要点1.正确辨识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区分。

2.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质地理问题。

3.地方时、区时实时差的计算和应用。

五、教课过程( 设计 )第一课时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2.地球的均匀半径是、赤道千米,赤道周长约的不规则球体。

千米。

高中地理人教版《地球与地图》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地球与地图》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地球与地图》教案该教案旨在对高中地理人教版《地球与地图》教材进行系统化教学规划,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球与地图的相关知识内容。

教案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引入活动、知识讲解、综合应用和拓展延伸。

一、引入活动
1. 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一段关于地球与地图的精彩视频,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 提出引导性问题,如"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人们将地球图形展示在地图上?",引导学生思考与地球与地图相关的问题。

二、知识讲解
1. 介绍地球的基本属性,包括形状、大小、自转和公转等内容,并配以图示进行解释。

2. 解读地球的地理分区,包括大洲、大洋和地理带等,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空间结构。

3. 讲解地图的制作方法,包括地图投影和地图符号等,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制作原理。

4. 解读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如水系、地貌和经纬线等,帮助学生掌握地图的阅读技巧。

三、综合应用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地球与地图知识,设计一张地图展示自己所在城市的地理特征。

2. 开展实地考察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和指南针等工具,在校园
内进行地理定位和导航练习,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实践能力。

四、拓展延伸
1. 引导学生查阅相关地理材料,扩展对地球与地图的了解,并结合
现实案例进行深入讨论。

2. 组织学生进行地球与地图的创作活动,鼓励学生绘制独特的地图
作品,展示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创意。

通过以上教学方案的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地球与地图的相关
知识,培养地理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
认知水平。

高中地理《地球仪与地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地球仪与地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地球仪与地图》(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考纲要求,要求学生明确地球的大小,经纬网的地理意义,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的相对位置、距离。

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二、教学设计思路
充分利用地球仪展示经纬网的相关特点,解决考试中不会读经纬网图、不会定位等问题。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一课时)
少千米?
2、甲和乙分别向东和向北走,保持方向不变,都能回到起点吗?学生集体思考,分
析问题,并总结原

进一步明
确东西关
系的相对
性,南北
关系的绝
对性。

PPT 出示合作探究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确定M、N 两点的地理坐标。

(2)若某人从M 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 千米,则其最终位置位于M 点的什么方向?
(3)图中甲、乙、丙三个区域的图上面积相等,请比较三者实际范围的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

1、小组站立讨
论。

2、判断经纬度
说出坐标。

3、明确两条经
线间的距离,
由赤道向两极
递减。

打破课堂
布局,利。

用图来分
析经纬网
的特点利
用合作的
形式,加
大学习效
率。

探究小结学生根据总结了解
经纬线的特点
明确本节
的重点内
容是经纬
观察经纬网图,观察图片,分析经
习题巩固课堂总结。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人教版教案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人教版教案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人教版教案标题: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人教版教案 - “地球与地图”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培养其地理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方法,学生将能够掌握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的运动、地球的三维结构以及地图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技巧。

教案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公转等;2. 掌握地球的三维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3. 理解地图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技巧,包括地图的分类、比例尺、图例等;4. 发展地理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抽象思考和解决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时间: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并询问他们对地球和地图有哪些了解。

二、概念解释和讨论(时间:15分钟)1. 解释和讨论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地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2. 解释和讨论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公转等,并通过图示或模型帮助学生理解。

三、实践探究(时间:30分钟)1. 制作简易地球仪:引导学生使用现有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帮助他们加深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

2. 地球的三维结构:使用PPT或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地球的三维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

学生可以参与制作分层模型,以便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结构。

四、小组合作活动(时间:2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使用地图册或互联网等资源,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国家或地区进行研究。

2. 每个小组制作一份小型地图展示,包括地图的绘制、比例尺的标注和图例的制作。

小组成员分享他们的工作成果并交流彼此的发现。

五、知识总结和评估(时间:10分钟)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关键信息和概念,并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测验,以评估他们对本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拓展延伸(时间:可选)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材料,如地球影像资料的分析和解读,进一步挖掘地球与地图的更深层次的知识。

高中地理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高中地理大单元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地球与地图2. 自然地理环境3. 人文地理环境4. 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研究方法5. 地理学科的发展与应用三、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法:通过提出问题、观察实践、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地球与地图a. 通过观看地球仪、地图等实物,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结构和运动规律。

b.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经纬度、地理坐标等概念,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坐标系统。

c. 进行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的真实情况,加深对地球与地图的理解。

2. 自然地理环境a. 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地理等内容。

b. 进行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水文地理现象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c.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 人文地理环境a. 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不同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包括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等内容。

b.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不同地区的居民,了解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文化特点等。

c. 进行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研究方法a. 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高中地理教案:地球与地图

高中地理教案:地球与地图

地球与地图一、地图三要素 1.地图上的方向(1)在多数地图上,一般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

(2)在带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

指向标箭头指示的是北方,与之相反的方向是南方,作指向标的垂线,可表示东西方向。

(3)在带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地图上的比例尺 (1)定义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用公式表示就是: 比例尺=实地距离图上距离(2)表示方式①直线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例如:②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成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③数字式:用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可表示为1∶10000000或100000001或一千万分之一。

(3)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通常所说的比例尺的大与小,是指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间比值的大与小。

比值越大,比例尺就越大;比值越小,比例尺就越小。

一般来说,在地图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区域范围越小,地图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区域范围越大,地图内容越简略。

3.地图的图例和注记图例是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表示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4)比例尺的放大与缩小 A .比例尺的缩放将比例尺放大到原来的n 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 将比例尺缩小到原来的1/n, 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将比例尺放大了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将比例尺缩小了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B.比例尺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1放大到原比例尺N倍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N平方2 缩小到原比例尺1/N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1/N平方二、等高线与地形图1.海拔和相对高度地面上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又叫绝对高度。

高二地理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

高二地理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

《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知识梳理形状:两极、赤道的椭圆形球体大小:平均半径 km,周长km(坐地日行里)地图:等值线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全套)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全套)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全套)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全套)一、教学目标1. 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思维方法。

2. 了解地球的基本地理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地球的运动和地球上的自然环境。

3. 理解地球上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特征:- 属于太阳系的一部分;-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2. 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的变化。

3. 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大气环境;- 水环境;- 陆地环境。

4.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农业活动与自然环境;- 工业活动与自然环境;- 城市活动与自然环境。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地球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特征(40分钟)1. 导入:通过观看地球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地球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入地球的概念:给出地球的定义和地球与太阳系的关系。

3.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介绍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以及地球的尺寸和地球由内核、地幔和地壳组成的结构。

4. 概念讲解:讲解地球的平均直径、周长、面积等概念。

5. 小结与作业布置:总结地球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特征,并布置学生自主研究地球的相关知识。

第二课时: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40分钟)1. 前导讨论:复前一节课地球的基本概念,引出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的话题。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讲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概念,以及自转的影响。

3.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的变化:介绍地球的倾斜对季节的影响,以及不同季节的特点。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

5. 小结与作业布置:总结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的内容,并布置学生完成相关练题。

第三课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40分钟)1. 课堂导入:通过观看影片和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思考。

2. 大气环境:介绍大气环境的组成、分布和功能,以及不同层次的大气特点。

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地理的大单元教学。

地理学科是一门涉及自然、人文、经济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本单元将围绕“地球与地图”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教学任务包括: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如比例尺、方向、地形图等;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理现象;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类型等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经过初中地理的学习,他们对地理学科已有一定的了解,但高中地理的知识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提高,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态度差异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地理情感态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图的构成、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正确阅读和使用地图。

(2)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理解它们对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四季变化等的影响。

(3)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及分布,认识我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4)学会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进行简单的地理信息分析和处理,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5)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地理知识。

(2)运用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查找资料、总结归纳、提出问题等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地理、探索地理奥秘的精神。

(2)通过地理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高中地理说课稿范文封面

高中地理说课稿范文封面

高中地理说课稿范文封面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次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球与地图”单元,具体课题为“地图的基本知识与应用”。

本单元位于高中地理教材的起始部分,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性内容。

通过对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应用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地图的阅读、解读和使用技能,为后续地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地图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元素,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识别和使用常见的地图符号。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应用价值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图的定义、分类、基本元素;比例尺的概念及其计算;地图符号的识别与应用。

2. 教学难点:地图比例尺的计算和实际应用;地图符号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通过提问、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图实例,利用实物地图和地图软件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不同类型地图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地图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地图的重要性。

2. 讲授新知- 定义地图:地图是地球表面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图形表示。

- 地图分类:根据地图的内容、形式和用途进行分类。

- 地图基本元素:比例尺、地图符号、注记等。

- 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讲解比例尺的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比例尺的计算练习。

3. 实践操作- 分发实物地图,让学生识别地图上的比例尺、地图符号和注记。

- 利用地图软件进行地图符号的匹配游戏,加深记忆。

高中地理说课稿流程

高中地理说课稿流程

高中地理说课稿流程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一个单元——“地球与地图”。

这个单元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课后作业六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说课。

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影响;掌握地图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用途;学会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方法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介绍地球的形态、自转和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地图的基本知识:讲解地图的定义、分类、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基本概念。

3. 地图的阅读与使用:教授如何阅读地图、获取地图信息以及地图的实际应用。

4. 地图的制作与解析:指导学生如何制作简单的地图,并能够解析地图中的地理信息。

三、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单元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实验教学: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运动带来的变化。

3.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地图的应用和重要性。

4.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地图的制作和解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和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地球形状和运动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地球有哪些了解,从而引出本单元的主题。

2. 讲解新知识详细讲解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以及地图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阅读地图,获取地图信息。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并分享对地图的认识和使用经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是基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内容进行设计,主要围绕地球与地图、人口与城市、资源与环境、经济发展与区域四个主题展开。

本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现象的敏感度,以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在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等问题,因此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这一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现象,培养其地理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如地球自转与公转、气候类型、地形分类等。

(2)学会使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具备基本的地图阅读和空间分析能力。

(3)了解我国及世界各地的地理特征、资源分布、人口与城市状况等,能对地理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

(4)掌握地理研究方法,如实地考察、数据分析、文献查阅等,具备初步的地理研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

(2)运用问题导向、案例分析、思维导图等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运用地理视角看待世界,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关注人文现象的热情。

(2)通过地理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地理发展战略,培养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其具备全球化视野,尊重不同文化,促进文化交流。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教案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教案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教案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公转引起四季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特征的缩微表示。

比例尺、图例、方向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3. 地图的类型: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等。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 气候类型:热带、温带、寒带气候的特点与分布- 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2. 水文循环与河流- 水文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河流的类型与特征:山地河流、平原河流- 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 地貌类型:山脉、平原、盆地、高原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规律与影响因素-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类型与分布:种植业、畜牧业、渔业- 工业的类型与分布:轻工业、重工业- 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3. 交通与通讯- 交通方式的演变与特点:陆路、水路、航空- 交通网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信息时代的通讯技术与地理信息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与功能- GIS在城市规划、环境管理中的应用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GPS在导航、测绘等领域的应用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 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影响2. 资源的合理利用- 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 资源的节约与循环利用3.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策略与案例六、地理实践活动1. 地理观测- 观测天气变化、地形地貌- 观测与记录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2. 地理实验- 土壤侵蚀实验、水文循环模拟- 气候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实验3. 地理调查- 社区环境调查、城市规划调查- 工业区与居民区的布局调查七、地理学科思维与方法1. 地理观察与描述- 观察地理现象、描述地理特征2. 地理比较与分析- 比较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 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与影响3. 地理综合与评价- 综合分析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 评价地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上述知识点的总结,学生可以构建起高中地理学科的完整知识体系,为深入理解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纬网的应用-判断“方向” 高中地理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经纬网的应用-判断“方向” 高中地理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经纬网的应用-判断方向第一章《地球与地图》教案第一节经纬网及其应用伊宁县第一中学阿不都艾则孜·买买提江教学目标1. 了解经纬网的特点及确定地球表面两点的相对位置。

2. 理解并掌握地图上的方向。

重点难点熟练掌握经纬网的方向的判读技巧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经纬网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基础与前提,因此要想在今后的学习中游刃有余,必须熟练掌握经纬网的相关知识,今天咱们来共同学习经纬网中方向的判定相关内容。

【探究新课】经纬网定“方向”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本节课通过三种方式讲解经纬网定方向的相关内容:方法一二三一、若球面上A 、B 两点在同一条纬线上。

如图: A 点在B 点的正西方向 B 点在A 点的正东方向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中: A 点在B 点的正东方向 B 点在A 点的正西方向二、若球面上A 、B 两点在同一条经线上。

如图: A 点在B 点的正北方向 B 点在A 点的正南方向三、若球面上A 、B 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纬线上也不在同一条经线上。

如图: A 点在B 点的北偏西方向,即西北方向 B 点在A 点的南偏东方向,即东南方向 即时训练请判断图中A 点在B 点的什么方向? 先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东西”判断出过A 点的经线和过B 点的经线劣弧范围 找出过A 点的经线和过B 点的经线劣弧范围 判断出A 点在B 点的西方再根据距极点的远近判断“南北”(B 点距南极点更近) 判断出A 点在B 点的北方 综合得知:A 点在B 点的西北方AB18NAB北AAB9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大小。

”,对标准的把握须注意如下几点:1.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1.时间。

2.3.1.2.3.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赤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赤道周长约千米。

二、纬线及纬度1.纬线:在地球仪上,同____平行、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2.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____方向;同在北半球(或南半球)纬线长度____;纬线形状均为____。

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由赤道(0°纬线)至南北纬度为低纬度,南北纬度至南北纬度为中纬度,南北纬度至南北极点为高纬度。

4.赤道: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并将地球分为、两半球(如下图)。

三、经线及经度:1.经线(亦称子午线):在地球仪上,连接______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2.经线的特点:经线指示____方向;所有经线长度____;形状均为____。

3.经度的划分:由经线向东至经线为东经度,东经度的数值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度数值;由经线向西至经线为西经度,西经度的数值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度数值。

4.东西半球的划分:由西经经线向东至东经经线为东半球;由西经经线向西至东经经线为西半球(如下图)。

四、经纬网及意义: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利用它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

难点解析:1.从数学的角度理解经度、纬度的划分国际上规定,把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定为0°经线(亦称本初子午线),其它经线的度数皆以0°经线为起点来确定。

如右图:M所在经线的度数是如何确定的呢?M所在经线与地轴构成一个平面,该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和地轴构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两面角α,α≤180°),即为M所在经线的度数。

若两面角α为90°,则M所在经线的度数为90°。

由于M所在经线位于本初子午线以东,故M所在经线命名为东经90°经线(90°E);如果M点位于本初子午线以西,则为西经(W)。

纬度又是如何确定的呢?国际上规定,把赤道定为0°纬线,其它纬线的度数皆以赤道为起点来确定。

图中M点和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线面角β),即为M点及其所在纬线的纬度。

若线面角β为45°,则M点及其所在纬线的纬度为45°,由于M位于赤道以北,故M点及其所在纬线确定为北纬45°(45°N);如果M点位于赤道以南,则为南纬(S)。

2.北半球纬度与北极星的关系(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右图中δ为A点的纬度,φ为在A点观测北极星的高度,可以推断出δ=φ,即在北半球某点观测到的北极星的高度,近似地看着该地的纬度。

3.地球表面两点之间的距离(如右图)⑴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两点间水平距离约为111千米,则AB=111×30(KM)⑵赤道上经度相差1°的两点间水平距离约为111千米,则BC=111×30(KM);其他纬度上,如其纬度为β,则经度相差1°的纬线长度约为111×cosβ千米,如AD之间距离为111×30×cos30°。

⑶不在同一经线、也不在同一纬线上的点之间的距离,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其近似距离。

如图中AC之间的距离为A2+B2的平方根。

4.确定地心对称点的经纬度(如右图A、D)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如图中A(40°N,20°W)与D(40°S,160°E)经典例题:例1、右图中的圆表示某一纬线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若A地的经度为20°W,同B地的经度为A.170°EB.170°WC.130°ED.例2、在下列四幅图中,经纬度位置相同的两点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例3、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⑴~⑵题。

⑴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A.回到M点B.在M点正东方C.在M点正西方D.在M点正南方⑵处在地球另一面,与M点对称点的地理坐标为A.60°N,80°EB.60°S,100°EC.30°S,100°ED.60°S,80°W例4、读下图回答⑴~⑵题。

⑴图中四地中位于北京(116°E,40°N)的东南方向,且与北京的经度差较小的是A.①B.②C.③D.④⑵在四幅图中斜线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内,面积最大的是A.①所在方格B.②所在方格C.③所在方格D.④所在方格例5、图2所示为以38o N、0o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

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水半球”的极点位于A.北半球、东半球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⑵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例6、读下面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经纬度位置:甲,丙。

⑵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东半球的是;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位于寒带的有;位于温带的有。

⑶甲位于乙的方向,丙位于甲的方向。

某飞机由甲飞往乙,沿最短路线飞行,合适的航向为,其最短距离应(小于、等于、大于)2222.2千米。

⑷丙、丁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大于)丙、乙之间的距离。

第二课时一、比例尺1.概念:表示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3.表现形式:①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②③式:4.比例尺的大小①比例尺大小的判断●比例尺大小用比值大小(即分数值大小)来衡量,分母越小,比例尺愈;分母越大、比例尺越。

●图上1cm代表实际距离越大,则比例尺越。

例:比例尺A是1:20000;比例尺B是1:5000000则A>B②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内容详略、图幅四者关系。

●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地区范围越、内容越;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内容。

●表示同一实际地区范围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内容;比例尺越小、图幅越、内容。

●同一比例尺,范围大、图幅大,范围小,图幅小,二者详略相当。

注:比例尺扩大1倍,图幅面积变为原来倍☆☆练一练☆☆1.图1中甲、丙间的图上距离为2.2cm,该图的比例尺约为A.1︰1000万B.1︰10000万C.1︰500万D.1︰5000万2.下列四幅地图,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42°9° 10°133°13534241072686062读经纬网图,据图判断3~4题。

3.在bd 区间段内太阳能直射的范围约占bd 段的A .1/3B .1/4C .1/2D .1/54.若ac 经线为110°E 、bd 经线为120°E ,则ab 、bd 、cd 、ac 四段比例尺的大小关系是A .ab>cd>ac=bdB .cd>ab<bd<acC .ac>bd>ab>cdD .bd=ac>ab=cd5.在一幅6月22日光照图上,有甲乙两地都位于北半球,太阳在同一时刻位于甲乙上中天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36°,甲乙两地在图上球面距离是44.4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则该图的比例尺为C .六十万分之一D .060120千米 6.将1:100,000的某幅地图,表达的范围不变,图幅放大为原图的4倍,则新图的比例尺为A .比例尺不变B .1:20000C .1:50000D .1:250007.绘制一幅简单的学校平面图,下列比例尺中比较适宜的是A .1:2000B .1:100000C .1:20000D .1:4000000 二、地图上的方向1.一般地图(指无经纬网也无指向标的地图):上下,左右。

2.有指向标的地图:一般情况箭头指向方。

3.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方法指导: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东西方向的判断(1)两个地点同是东经:经度数值大的在,小的在。

(2)两个地点同是西经:经度数值大的在,小的在。

(3)两个地点分别为东经和西经时,分下列三种情况讨论:①若两地经度和小于180°:东经度的地点在,西经度的地点在; ②若两地经度和大于180°:西经度的地点在,东经度的地点在;③若两地经度之和等于180°:两地位于两条正相对的经线上,此种情况不能比较出东西方向。

2、经纬网地图判别方向——先画出方向坐标系(1)圆弧形经纬网图: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纬度数值向南递增的为;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经度数值向西递增的为。

(2)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①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东西方向: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的,则中心是;呈顺时针方向的,中心是。

②根据东经或西经的递变方向判断东西。

如右图中的极点是。

③根据南纬或北纬的递变方向判断南北。

60°N10°N 30°E60°E3、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地球表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球面距离):过两点和做地球的截面,该截面上这两点之间的劣弧长度。

经典例题:例1、下列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例2、下图中A在B的方向排序正确的是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B.西北、西北、西南、东北C.西南、东北、西北、西北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例3、从甲地(80°E,70°N)到乙地(150°E,70°N),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A.一直向正东方向走B.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C.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走例4、某军舰在东经160°,北纬27°的海面上,沿着160°经线向北发射导弹,射程为300千米,落弹点将在A.东半球的中纬度地区B.东半球的低纬度地区C.西半球的中纬度地区D.西半球的低纬度地区三、图例和注记1.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

2.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都叫注记。

☆☆☆练一练☆☆☆一、单项选择题:地图是用以传递各种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变化等信息的载体,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是构成地图的三要素。

据此回答1-2题。

1.如果作一日一次往返的徒步野外考察,下面四种比例尺的地图最不适用的是()A.1:20000B.1/30000C.0510千米D.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50千米2.在一幅较完整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必须要有()A.指向标B.海拔和相对高度C.比例尺D.各种不同的颜色若不考虑地形起伏,某人从赤道出发,依次朝正东、正南、正西、正北走100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