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数英品德科学部分课型
小学科学课型的划分及相应的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型的划分及相对应的教学模式
一、课型的分类
1 、以教学任务为基点可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统称单一课。
2 、以教学内容为基点可分为:自然科学课、人文科学课、思维科学课、艺术科学课。
3、以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为基点可分为:讲授课、讨论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实践或实习课、参观或见习课等。
二、小学科学课的划分:
以学生获取事实的方法或途径为基点来分,可分为以下五种课型
科学观察课
科学实验课
科学阅读课
科学技术课(制作、种植、饲养等)
科学讨论课
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教学模式,下面分别来叙述:
科学观察课教学模式:
活动准备---自主观察---交流研讨---实践使用
准备材料明确目的小组交流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提供方法集中汇报判断属性
形成问题具体指导归纳总结解释现象
设计有结构的观察材料。
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
提供具体的观察方法。
突出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3、观察的方法:
细致法:(用各种感官全面观察)方位法:(时间顺序、方位顺序)提纲法、比较法、推断法、想象法
4、观察的类型: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感官观察和仪器观察)。
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
定量观察又分为观测和测量。
短期观察和长期观察。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教学模式利津县教研室张树凤(修订)高效和谐课堂小学科学新授课教学模式一、理论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是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新授课主要指传授新知识和增长新技能的课。
小学科学新授课有:观察实验课、逻辑推理课、动手制作课、解暗箱课、科学考查课等等。
下面主要探究以下三种新授课型:二、各类课型的操作流程:观察实验课教学模式:模式说明:主要体现“亲历探究——做中学模式”。
大致分为六个板块。
该模式是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其中“做”既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又是知、情、意的统一,还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一)模式操作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活动的开端。
导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习新知的兴趣。
如果上课伊始就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就会很好的激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观察活动。
导课可以游戏导入、实验导入、讲故事导入、小魔术导入等,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使这种情境成为充分体现教育目标,充满美感和智慧,这样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2、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促进学生探究学习,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金钥匙。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使这种情境成为充分体现教育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广泛提出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当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并为之认真观察时,探究活动就开始了。
学生在猜想假设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合理解释,做到解释与观察、问题及证据相一致,避免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
在学生假设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提出的假设进行整合、归类,并且,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小学科学1-6年级新课程标准解读
科 学 探 究 目 标
6、得出结论
(思考与结论)
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 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 能采用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 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 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 在具体情境中,能比较灵活地将所学知 识和方法迁移应用到其他学习领域和日 常生活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调 整,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完 善探究报告。
3、重视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联与互动。科学探究的 许多课题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这些课题的研究可 因其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和时间的机动性而获益;综合实践 活动、也会因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的交织而相得益彰,和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有关的议题特别容易实现两者的互 动和整合。 同时在“实施建议”中还提到:“科学游戏、探究性 学习、科普剧的创作与表演、现场考察、科学辩论等,都 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课堂上学习科 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不应把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束缚 在实验室或教室这个时空有限的范围内,教室外各种真实 的问题情境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广阔天地。
“实施建议”中又提出“学科关联建议”:
科学课几乎与小学所有课程都有关联:它既可以为所 有课程的学习做贡献,所有课程也可以为科学的学习做贡 献,尤其是数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 1、重视与数学的关联与互动。科学与数学的内在联系 是不言而喻的,科学探究中的数据处理、模型建立都离不 开数学。要尽可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 和数学思维方式,例如,通过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建 立热水温度下降的模型。 2、重视与语文的关联与互动。科学课有很多听说读写 的机会,教师应多提供这些机会。例如让学生按科学探究 的过程线索重组科学家传记中的信息,撰写科学小论文, 编写与表演科普剧等。
中小学课程分类
中小学课程分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革,中小学课程分类成为了现代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课程分类是根据学科知识的性质、功能和发展需求,将学科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就中小学课程分类进行探讨,探索其优势和挑战。
一、文科类课程文科类课程主要以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人文科学为主要内容。
这些学科注重学生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历史课程使学生了解过去的经验教训,地理和政治课程使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制度有更深入的理解。
文科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二、理科类课程理科类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学科。
这些学科注重学生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和科学方法的应用。
数学课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物理课程使学生了解物质运动的规律,化学课程使学生了解物质变化的原理,生物课程使学生了解生命的基本原理。
理科类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三、艺术类课程艺术类课程主要包括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学科。
这些学科注重学生的审美培养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美术课程使学生培养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能力,音乐课程使学生培养音乐鉴赏和表达能力,舞蹈课程使学生培养艺术表演和协同合作能力。
艺术类课程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四、体育类课程体育类课程主要包括体育运动、健康教育等内容。
这些课程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教育。
体育运动课程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技能,健康教育课程使学生了解健康知识和养生方法。
体育类课程通过锻炼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自律能力。
五、综合实践类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主要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内容。
这些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在确定问题和假设后,学生需要制定实验计划,确定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计划,同时指导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4、小组合作、表达交流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并及时交流和分享实验结果。
这有助于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5、联系生活、拓展延伸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果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6、科学引导、创设氛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同时,教师还应该创设良好的研究氛围,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观察实验课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在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该模式,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了问题假设和探究兴趣,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始科学探究,制定观察实验计划,并指导他们观察实验方法。
学生急于知道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开始探究。
在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之前,教师需要创造出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像科学家一样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从中体验研究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和思考,最终通过实验结果证明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科学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将每个学生的财富转化为共同的财富,从相互交流和思考的过程中提高每个学生的概括水平,帮助他们沿着形成科学思考的方向前进。
小学备课要求(二篇)
小学备课要求1.语文、数学、英语、品生(品社)、科学、音乐、体育、美术、书法、信息等学科均需备课,语文、数学、英语可使用电子稿,其它学科一律手写备课。
2.阅读指导课、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等课型都要有教案。
教学流程应在集体探讨的基础上,形成主要的教学流程,内容不要求过分详细。
教案的整个流程要体现课标理念。
二次备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写入个人见解,也可以写出课堂教学后的生成内容。
3.适当提前备课,每节课均要有课时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环节。
4.语数英学科按日备课,注明上课日期(x月x日、星期x、x 午、第x节)。
5.语数英学科均要有作业设计。
6.教案中有教学反思或教后感,每位老师每周不少于2篇,其中一篇不少于500字,书写在业务学习笔记本上,另一篇写在相应的教案后面。
7.作文备课内容包括训练目标、作前指导、下水作文、批改记录、作后评讲几个栏目;8.每单元结束后,要模拟命题一份单元试卷,有针对性的进行强化训练。
小学备课要求(二)小学备课的要求是指为了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需进行的各项准备工作。
下面是小学备课的要求:1. 确定教学目标:备课时,教师应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以便在备课过程中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准备。
2. 制定教学计划: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和内容,以确保教学进度的合理和有效。
3. 教学资源准备:备课时,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教材、练习册、教具等,并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选择和准备。
4. 教学活动设计:备课时,教师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互动性,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提高学习兴趣。
5. 教学策略选择:备课时,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如讲授法、示范法、合作学习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北京小学课程表
北京小学课程表介绍北京小学的课程表是小学生们日常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基础课程标准,结合北京市的特点和教育要求而设计的。
北京小学课程表的内容涵盖了基础学科、综合素质教育和兴趣拓展等方面,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
基础学科课程语文语文是北京小学课程表中的核心学科之一,它包括了阅读、写作、听说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语文,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数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的重要课程。
北京小学的数学课程包括了基础的算术运算、几何图形、代数等内容。
通过学习数学,学生能够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英语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在北京小学的课程表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能够有效沟通和交流,并了解国际文化。
英语课程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
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包括了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内容。
通过学习自然科学,学生能够了解自然世界的规律,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北京小学的课程表中,自然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
综合素质教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生活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正确价值观的课程。
它包括了学习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内容。
通过学习品德与生活,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行和道德素养。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的重要课程。
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同时,体育与健康还包括了健康教育,教导学生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生活习惯。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自己情感、认知和行为的重要课程。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处理情绪、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
北京小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艺术与音乐艺术与音乐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创造力的重要课程。
学生通过学习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能够培养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同时也能够欣赏和理解优秀的艺术作品。
小学科学课课型
以认识自然规律为主要内容的课型研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认为“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明确要求学生必须直接参与探究活动和连续的实践,必须从直接参与探究的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初步认识。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以认识自然规律为主要内容的课是小学科学中比较普遍的一种课型,它要求学生亲历实验探究过程。
在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中许多课属以认识自然规律为主要内容的课的范畴,如:《有趣的不到翁》、《有趣的浮沉现象》、《改变浮与沉》、《声音的产生》、《谁的本领大》、《谁能传播声音》等等。
所以探讨以认识自然规律为主要内容的课的基本模式对科学课堂教学大有裨益。
该教学模式分以下四个环节:提出问题——假设实验——验证实验——总结规律——应用规律。
一、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继而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方式方法的问题,更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它的根本点在于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回归于学生。
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体,成为一个个的“问题信息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
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以自身的积极思考为前提,常言说得好,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所以上课要通过小游戏、小魔术、讲故事、猜谜语、播放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再现生活场景,为学生创设活动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探究领地,激发探究欲望。
比如: 《杠杆》一课,有位老师设计了一个“比谁的力气大”的游戏,让学生推荐出班级中公认的一个力气大的和一个力气小的两位同学来比试。
小学科学1-6年级新课程标准解读
修订前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 准”在“科学探究目标”中有这样7个要 素。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 4、观察、实验、制作。 5、搜集整理信息。 6、思考与结论。 7、表达与交流 。
要素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猜想与假设) 3、制订计划 4、收集证据 (观察、实验 、制作) 5、处理信息 (收集整理信息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 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 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 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 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 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 学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小学生基础性科学素养,为他们的 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责任。
3、重视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联与互动。科学探究的 许多课题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这些课题的研究可 因其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和时间的机动性而获益;综合实践 活动、也会因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的交织而相得益彰,和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有关的议题特别容易实现两者的互 动和整合。 同时在“实施建议”中还提到:“科学游戏、探究性 学习、科普剧的创作与表演、现场考察、科学辩论等,都 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课堂上学习科 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不应把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束缚 在实验室或教室这个时空有限的范围内,教室外各种真实 的问题情境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广阔天地。
科 学 探 究 目 标
6、得出结论
(思考与结论)
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 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 能采用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 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 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 在具体情境中,能比较灵活地将所学知 识和方法迁移应用到其他学习领域和日 常生活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调 整,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完 善探究报告。
小学课程内容
小学课程内容小学课程是指小学阶段学生所学习的各个学科内容和课程安排。
在小学阶段,学生接受的课程内容涵盖了语文、数学、科学、社会、音乐、美术、体育等多个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下面将从不同学科内容来论述小学课程。
语文课程是小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汉字、词语、语法、阅读理解、作文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阅读和写作的实践,学生能够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文课程还包括国内外名著、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数学课程主要包括数的认识与运算、几何图形、数据统计等内容。
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并且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课程是小学课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学科。
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学生将学习科学原理、实验方法、观察和分析数据等技能。
科学课程涉及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领域,通过实践和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现象和原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社会课程是培养学生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学生将学习国家、地理、历史等相关知识。
社会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组成和运作,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
通过社会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国家、社区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并且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除了以上提到的学科,小学课程还包括音乐、美术和体育等课程。
音乐课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学会用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体质和体育技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综上所述,小学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教学特点和目标,通过不同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全面发展并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90年代小学生课程设计
90年代小学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90年代小学生的课程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语文学科目标为:能够理解并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数学学科目标为: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概念,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英语学科目标为:能够进行简单的听、说、读、写交流,掌握基本的语法和词汇。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
具体安排如下:1.语文:以90年代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主,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古诗文等,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数学:以90年代的小学数学教材为主,包括四则运算、几何图形、方程等,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英语:以90年代的小学英语教材为主,包括基础语法、词汇、日常对话等,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如下:1.语文: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写作练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2.数学:通过实际操作、逻辑推理、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英语:通过情景模拟、互动游戏、听力练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语文: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作文范文等。
2.数学: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际操作工具等。
3.英语: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语音设备等。
以上教学资源应该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来说,平时表现占30%,包括课堂参与度、讨论、提问等;作业占30%,包括课后作业、小测验等;考试占40%,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
小学科目知识点归类
小学科目知识点归类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各种学科的基础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和道德与法治等。
每个科目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点,让我们来一起归类整理一下吧。
语文知识点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重要学科。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识字、拼音、识字卡、古诗词等基础知识。
此外,他们还需要学习识别词语的音形义,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如段落组织、语法准确性和连贯性等。
数学知识点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数的认识与读写、算式的认识与运算、数的比较和排序、分数的认识和运算、面积和体积的认识等。
此外,他们还需要学习对数据的收集、组织和分析,解决有关数量、形状和空间的问题。
英语知识点英语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和全球视野的学科。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英语的基础知识,如字母、音标、单词、短语和基本的语法规则等。
此外,他们还需要学习日常用语、基本的交际技能,如问候、自我介绍和简单的交流等。
通过学习英语,学生可以扩大自己的思维和知识面。
科学知识点科学是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的学科。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有关动植物、天气、环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此外,他们还需要学习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
科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便他们能够理解和解释世界上的现象。
体育知识点体育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学科。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体育技能,如跑步、跳跃、投掷和接球等。
此外,他们还需要参与团体体育活动,如足球、篮球和排球等。
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
音乐知识点音乐是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的学科。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如音高、音符和节奏等。
此外,他们还需要学习唱歌、演奏乐器和参与合唱团等音乐活动。
音乐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教学常规要求
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教学常规要求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教学常规要求备课复习必须具有的环节:一、全册教材简析:全册共有多少内容,分多少单元,需要多少课时完成。
各单元主题、内容、特点、重点、难点。
二、单元教材沃苏什卡:本单元主题、内容、特点、重点、难点。
须要多少课时顺利完成。
三、课文教材简析:简析教材的内容、特点、地位与作用。
如果加上教师个性化的解读更精彩。
四、学情分析: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地位与促进作用,融合学生的科学知识能力结构以及生活经验,展开存有针对性的分析自学本课的深浅。
五、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及特点,结合学生学习实际,依据课程标准学段具体目标,制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目标的制定本着心中有“三维”,具体表述时不分“三维”,一般将一课学习目标整合为4、5个为宜。
目标的制定做到:准确、具体、简洁、有序、可操作、可检测。
六、教学方式、方法:依据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融合教材内容及特点、联系学情挑选自学方式方法。
自学方式、方法的挑选必须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展开思索,通常挑选一至二个主要自学方式、方法。
七、学前准备:本着先学后教的基本理念,教师准备:一是设计并下发学案;二是重难点内容的ppt;三是练习题设计的ppt;四是搜集或制作的与本课学习有关的补充资料或实物、教具等。
学生准备:一是以学案为引领进行独立自学,完成自学任务,记下不懂的问题;二是搜集的与本课学习有关的补充资料或实物,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消化吸收。
八、学时分割:根据教学内容,奠定教学课时。
九、教学过程:(一)导学: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或激发情感),提出问题(或质疑);二是设计夯实基本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或技能)的训练内容(或题目);三是根据课堂生成进行随机引导、启发、点拨。
(二)互动:一就是学生与教材(或自学内容)的单一制互动,在教材(或自学内容)上注释自己单一制自学的斩获和疑惑;二就是自学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动,通常整体表现为小组交流或探讨,在小组内成员之间互动时必须努力做到任务具体内容、分工明晰、落实到人;三就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小组之间的互动,主要目的就是个别吉北,介绍学生自学现状,为鼓舞、指点学生的动态分解成努力做到心中有数。
小学语文课型有哪些
⼩学语⽂课型有哪些 ⼩学语⽂的课型有多种,但怎么样才能提⾼⾃⼰孩⼦的语⽂⽔平呢,我们先来了解⼀下⼩学语⽂的课型以及他的内容关于什么吧。
⼩学语⽂课型有哪些? 1、⼩学语⽂基本课型可分为四种: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测试课、习作课。
2、基础分类:主要分为整体感知课和精讲研读课两种课型。
其中低年级的整体感知课主要以识字写字为主,⾼年级则以解决字词、梳理⽂章脉络为主。
3、如果以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法作为分类基点,课可划分为讲授课、讨论课、⾃学辅导课、练习课、实践或实习课、参观或见习课等。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创新了⼏种新的课型:其中解疑存疑、⾃悟互教、讨论合作型课堂的导创优势最为明显。
解疑存疑型:此种课型的原则是让学⽣⾃读课⽂,带着问题⾛向课堂,再读课⽂⾃我感悟,交流讨论,接受指导,解决疑难。
解疑存疑型课堂可设置训练、解疑、存疑三个教学板块。
(1) 训练 学⽣提问⽔平的⾼低是直接影响这类课质量⾼低的因素之⼀,⽽⾼⽔平的提问能⼒要靠训练。
学⽣的问题⼀般可分为零碎型、⼴杂型、简单型、价值型等。
对于⽐较简单的问题,要训练学⽣⾃⼰读书或通过查询解决;对于零碎、⼴杂的问题,要帮助学⽣进⾏梳理,教给学⽣梳理的⽅法,逐步形成提问能⼒;对于梳理后有价值的提问,可以让学⽣及时地进⾏批注或以书⾯作业的形式留存下来。
(2) 解疑 解决疑难问题,是开启学⽣创新潜能的最佳时机。
教师要尽可能地放⼿,再放⼿,相信学⽣的集体智慧。
⼀般操作步骤是:将⾃⾏解决的问题和留存的主要问题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教师当堂巡视,梳理疑难问题,师⽣共同解决;让学⽣把⾃我解决的问题或帮助别⼈解决的问题⼤声地朗读、展⽰出来。
(3) 存疑 对与本课关系不⼤,解决起来费时,但确有意义的问题,可以留下来让学⽣课后思考,查询解决。
对学⽣中只有问题解决的过程,没有问题解决的结果的现象要予以保护与⽀持。
⾃悟互教型:课堂要从 “ 知识本位 ” ⾛向 “ 能⼒本位 ” 。
告成四小各年级课程分类
告成四小各年级课程分类
一年级
语文、数学、品德、体育、音乐、美术、地方课程(书法)
二年级
语文、数学、品德、体育、音乐、美术(书法)
地方课程(文明礼仪)
三年级
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体育、音乐、美术(书法)、
地方课程(文明礼仪、省情礼仪)、实践活动课(劳动技术)
四年级
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体育、音乐、美术(书法)、地方课程(文明礼仪、省情礼仪)、实践活动课(劳动技术)
五年级
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体育、音乐、美术(书法)、地方课程(文明礼仪、省情礼仪)、实践活动课(劳动技术)
六年级
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中华大家庭)、体育、音乐、美术(书法)、地方课程(文明礼仪、省情礼仪)、实践活动课(劳动技术)。
1—2年级各科课程标准
语文目标数学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一、课程性质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生活性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三)活动性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
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
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二、基本理念(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
(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低年级的课程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
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或教育的手段,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不同课型教学方法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不同课型教学方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不同课型教学方法》2010-02-27 16:21:05一、品德与社会课不同课型品德与社会课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就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内容而言,我们可以把课程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以爱为主题,向学生渗透爱的教育的。
如三年级下《家人的爱》,《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来自社会的爱》。
四年级上《让爷爷奶奶高兴》,《伸出爱的手》。
四年级下《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2.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
如四年级上《美丽的生命》,《我们的生命》,《呵护我们的身体》。
3.培养学生行为能力,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
如三年级上《我和规则交朋友》单元,《做学习的主人》。
4.向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渗透的。
如五年级上《社会呼唤诚信》,《我们生活中的民主》。
年级上《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中部分内容等。
5.让学生了解简单历史、地理常识的。
如五年级上《江山多娇》,《祖国多辽阔》,《祖国的宝岛台湾》。
年级下《蔚蓝色的地球》,《我们的地球村》等。
二、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小学品社课程中实现最优化教学过程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正如巴甫洛夫所说:“好的方法将为人们展开更广阔的图景,使人们认识更深层次的规律,从而更有效的改造世界。
”所以我们应当十分重视在品社课教学中选择适当、有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不同类型的品德与社会课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以爱、珍爱生命、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品社课,可以采用故事喻理法、情境渲染法、讨论研究法、角色体验法等教学方法。
而知识性较强的一些教学内容则可以采用搜集资料法、调查研究法、交流汇报法、社会实践法等教学方法。
一般情况下,无论事:年轻人将诚信扔掉后会有怎样的后果。
2、教师讲故事——明理3、学生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故事——交流——明理在这一单元教学时,每一节课都离不开故事,可以说是这些故事深深的吸引了学生,而且每节课学生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1:中小学文化课课型(小学部分)说明:1、识字写字课包括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两种。
2、课内阅读坚持一节一篇、不留尾巴的原则,不主张另外自己阅读篇目。
3、习作课可分为指导及习作、评改两种课型。
4、群文阅读的材料统一为《随文增量阅读1+1》当期读本。
5、《道德经》阅读的材料为《读<老子>,学成语》小学数学基本课型小学数学教学结合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基本课型主要包括新知探究课、练习巩固课、复习提升课三种基本课型。
为了有效落实新课标要求,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结合以往成功的教学案例,现就各种课型的基本教学结构总结如下:一、新知探究课基本教学结构:新知探究课是以建构新的数学知识体系、技能与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课,它是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体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课型。
新知探究课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又划分如下:新授概念教学课新知探究课新授计算教学课新授解决问题教学课三种课教材内容不同,但基本教学结构相同,一般均分五步:1、情境导入,目标导学。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制造认知上的冲突,了解学习的价值,激发迫切的学习欲望,为学习新知做好心理和知识上的铺垫。
继而揭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程度。
从而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目标展示的时机要灵活,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学习目标的制定应准确具体,言简意赅,突出“学习”二字,不可与教学目标混淆。
2、自主探究,合作展示。
此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
此环节可分几步进行。
一是学生独学。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和尝试,对问题形成自己的想法。
独学时,要给学生在方法上做好引导,学习时间要充足,不应少于“三学”的十分之六。
二是学生对学和群学。
没有独学的合作一定是低效的合作。
在独学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和困惑,小组成员或同桌相互交流收获和困惑,互相帮助和启迪,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是新课堂最快捷高效的一种合作学习形式。
三是学生展示。
在学习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让各小组发表观点,争辩、质询、接受、吸收。
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透彻,辨析、推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训练和提高。
3、释疑解惑,点拨提升。
当学生的交流取得一定进展时,教师应该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不断引导学生理解领会知识,掌握方法和技能。
在此,教师必须做到|“五不要”。
学生能读懂的教师不要教,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要说,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要做,学生能探索的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不要暗示。
切忌教师满堂灌。
另一方面教师的点拨要点拨“明白”,该示范时要示范“准确”,该精讲时要讲解“透彻”。
做到启而能发,发而能导,导而能活,活而不乱,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4、巩固拓展,当堂检测。
作为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进一步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由知识转化成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水平、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的有效环节。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并提供创新素材:设计有针对性、代表性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应用、深化问题,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
5、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孔子对学与思的经典阐述。
学生在不断的反思当中,提升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课程结束时再现学习目标,可以是学生自己对照展示的学习目标反思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以便师生即时查缺补漏。
也可以是由师生共同总结一节课的内容,建立一节课的知识结构。
二、练习巩固课基本教学结构小学数学中的练习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很大比重。
数学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
练习课的教学结构一般分为四步:1、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教师课前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自然引入课题,使学生明确所要练习的内容和练习的具体目标。
此环节一般控制在2分钟左右。
2、基本练习,寻找缺漏。
本环节要求教师要选择或设计一组基础练习题,练习题应与教材例题紧密结合。
这一环节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结对交流,帮助有错误的学生寻找知识的缺漏之处,及时帮扶过关。
此环节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
3、综合练习,拓展提高。
本环节要求教师选择或设计一组综合性的练习题,练习题应体现知识的纵横联系,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这一环节先由学生独立思考,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思考也会产生一些疑问和想法,这时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积极深入小组中间,了解各组解决的情况,和遇到的不同问题及难点问题。
然后选取有代表的解答方法或问题进行展示,由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或提出疑问,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这些共性问题、难点问题再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从而引发师生间学生间对主问题更深入、更热烈的交流探讨。
在集体展示和合作探究后,学生会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适时改错,总结反思同类题型的解题规律,加深学生的认识。
此环节一般控制在20分钟左右。
4、检测反馈,评价反思。
为了更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课堂结束阶段,可以根据前面出现的错例设计适当的检测性练习题让学生独立练习。
为确保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难度和数量要控制好,同时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拓展题,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活起来。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又能拓展学生思维。
并及时总结学生的过关情况。
此环节一般控制在8分钟左右。
三、复习提升课基本教学结构复习提升课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并使知识系统化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也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基本课型,通常分为:单元复习提升课复习提升课分类复习提升课(适合期中、期末)对于小学数学复习提升课我们定位为:通过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解剖重难点,找出解题关键,探索解题策略,提炼数学方法;实践应用,感悟知识的内在规律,提升认识。
复习提升课一般分四步进行:1、情境导入,展示目标(1)出示复习目标并解读目标(2)出示复习提纲:复习提纲的设计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要将复习目标细化为具体问题。
要体现基础性和渐进性,体现本节重难点,要有梯度,语言简洁明了。
要对复习的时间、内容、方法、标准、检测提出明确要求。
2、阅读教材,理清脉络。
梳理知识是把所学知识通过系统的归纳和整理,使其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一读教材,罗列知识点;再读教材,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用知识树、表格、框架形式将这种关系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
三读教材,回顾每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将知识树上的每个知识点补充完整,使知识树结出饱满的果实。
3、精练习题,提炼方法。
围绕知识点精选训练习题,习题的设计在内容上要“全”,在形式上要“精”,在方法上要“活”,在时间上要“足”。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变幻莫测,但又万变不离其宗。
收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不断变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变式中的不变,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现解题规律,提炼解题方法。
4、实践应用,反馈提升。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重要体现。
在整理和复习教学的最后,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当然,教学模式只是基本教学流程,教学时还要结合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切不可千篇一律,死搬硬套。
比如:复习课教学对概念课型、空间图形课通常是先梳理后练习,对计算课型是练为主理为辅,解决问题课型则是边练边理。
小学英语课型模式为了充分利用教材,小学英语在原来词汇课、会话课和阅读课的基础上,设置了语音课、故事课和单元复习课,旨在给老师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使老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做到教材使用最大化。
故事教学可以供老师参考。
课型一:词汇课其教学模式为复习热身情景导入学习新知趣味操练拓展提高课型二:会话课其教学模式为热身激趣情境引入巩固操练拓展应用课型三:阅读课其教学模式为阅读前活动:活动热身,激发兴趣介绍背景,唤起欲望扫清障碍,降低难度预测情节,展开想象阅读中活动整体感知,理解大意精读体会,深入情景阅读后活动跟读正音复述表演转述练习拓展文本课型四:语音 (Let’s spell) 其教学模式为一、歌曲故事趣味导入,chant呈现感知规律。
二、集体拼读体验规则,听音模仿品悟规则。
三、拼读单词强化规则,听读检测巩固效果。
四、个性拼读探究规则,游戏巩固分层推进。
五、听音写词抄写句子,诵读短文强化记忆。
六、梳理知识归纳总结,拓展运用提升能力。
课型五:英语单元复习课其教学环节为趣味活动,导入新课:听说玩演唱画TPR活动抓住重点,梳理再现:1.单词训练2.词句链接3.归类点拨渗透课本,合理延伸;1.整合话题2.分层训练3.自主展示四、交际运用,回归生活1.知识积累2.整合训练3.话题应用五、课堂检测,考点链接六、总结评价,课外延伸课型六:英语故事课其教学模式为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教学模式,通过感知-答疑-模仿-突破四个环节,让学生真正理解故事,提高学生的理解答疑能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创新精神。
一、初步感知、提问设疑1、利用色彩鲜艳的图片或直观的简笔画呈现故事的主要场景或元素,让学生自由想象故事大意。
老师可就图片或简笔画有意识地提问,设下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利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边看边听故事一遍,从整体上初步理解故事大意。
3、根据故事内容,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有目的地看、听故事两遍,寻找答案。
二、合作交流、理解答疑利用小组活动的形式,根据故事内容解答问题。
阅读理解的题目形式要多样化:问答、选择、填空、连线、绘图都可以,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后,在全班交流反馈。
三、重点突破、模仿巩固老师讲解重点单词和句型,学生通过跟读正音、模仿造句、看图说话等形式练习巩固,灵活运用。
四、发散创新、能力培养1、问题抢答--每个小组就故事内容提出若干问题,其他小组比赛抢答。
2、故事再现--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利用头饰、动作、表情、夸张的语言将故事内容再现。
这个环节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而不是生搬硬套。
3、故事复述--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大意。
4、故事续写--让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某个角色,发挥想象,续写一段英文故事。
5、故事背诵--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快速背诵,训练学生的快速记忆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6、联系生活--根据故事内容,找出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结合点,对学生进行德育、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感知中外文化的差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