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教案

合集下载

一方水土一方人教案

一方水土一方人教案

一方水土一方人教案教案标题:一方水土一方人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一方水土一方人”这一成语的意义和内涵。

2. 通过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资源:1. PPT演示文稿。

2. 图片、视频或其他多媒体素材,展示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环境特点。

3. 学生笔记和讨论材料。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使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环境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你认为为什么不同地方的人会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知识讲解:1. 介绍成语“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意义和内涵。

2. 解释不同地域的地理、气候、资源等因素对当地人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 通过具体案例,讲解不同地域的人们如何适应和利用当地的水土资源。

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记录自己对“一方水土一方人”成语的理解和感悟。

2. 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或所学知识出发,思考并讨论不同地域的人们如何适应和利用当地的水土资源。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展示和总结: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一方水土一方人”成语的理解和感悟。

2. 整理学生的观点,总结不同地域的人们如何适应和利用当地的水土资源。

3.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和保护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环境。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探讨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与当地水土资源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这种关系。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完成的短文,包括对当地文化和水土资源关系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更多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环境特点。

2.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或学校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案撰写时请根据具体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参与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及各地的风土人情;(2)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2)利用互联网、图书等资源,搜集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及各地的风土人情;2. 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态度。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图书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理环境及各地的风土人情,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课堂讲解教师简要讲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包括山川、河流、气候等,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如方言、饮食习惯、传统节日、民俗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地方进行深入了解,探讨该地方的风土人情,如方言、饮食习惯、传统节日、民俗等。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成果。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地域文化案例,如四川的麻辣烫、东北的二人转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讨地域文化形成的背景和原因。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态度。

6.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出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及各地的风土人情;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深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表现出对家乡的热爱,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第四课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第四课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第四课: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教学目标:
让小学生了解恩施的历史人文并建立如下几个基本观念:1)恩施历史的时间长度
2)恩施历史人物的一般情况
3)生活在恩施的少数民族
4)民族文化的多样化特点
5)文化生态的初步感知
6)热爱家乡的情怀
7)尊重他人的道德观念
教学重难点:历史人文的讲解。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对恩施的历史和人文都了解吗?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了解一下恩施的历史和人文。

板书课题: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二、学习课文:
1、第一部分“和睦的民族大家庭”
1)恩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你知道它由多少个民族组成?他们是怎样生活的?(观察图片)
2)做一做:你知道我国有哪些民族吗?试着把它们写下来。

2、第二部分“百花齐放的民族文化”
1恩施的少数民族都有哪些民族节日?都在哪儿举行?
2)他们的居住环境有什么特点?他们的民族服饰有什么特点?(观察图片)
3)读一读“八音坐唱”(第24页)
4)完成“议一议”(第25页)
3、第三部分恩施的历史文化名人”
1)介绍王阳明及居住地。

2)阅读“读一读”(第26页)
三、课堂小结:
这一课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谁来说一下。

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1

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1

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的主题。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独特的风土人情,理解不同地域文化对人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了解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于自己所在地区的人文、地理有所了解。

但对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认识有限,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地的特色文化,认识不同地域的人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祖国文化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了解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各地特色文化的认识,不同地域人特点的理解。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祖国文化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问答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资源。

2.教学卡片:用于学生操练和巩固知识点。

3.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地的特色文化,如四川的辣、东北的豪爽等,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地的风土人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地域的人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方,总结该地的风土人情,并展示给其他组。

这一方水土教案

这一方水土教案

这一方水土教案教案标题:这一方水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地球上的不同地理特征,特别是与水土相关的特征。

2. 掌握描述和解释不同地理特征的相关词汇和概念。

3.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地球上的不同水土特征:山脉、河流、湖泊、海洋、草原、沙漠等。

2. 水土特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地球上的不同水土特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2. 通过教师讲解和互动讨论,介绍不同水土特征的定义、形成原因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词汇和概念,例如山脉、河流、湖泊、海洋、草原、沙漠、水循环等。

实践活动:4. 分小组让学生选择一个特定的水土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该特征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生态系统以及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5. 学生们可以通过图表、海报、口头报告等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讨论与总结:6.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讨论不同水土特征的重要性以及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7.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改善我们身边的水土环境,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地球上的不同水土特征。

2. 学生参考书籍、互联网资源等进行研究。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展示的内容和表现评价。

2. 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积极程度。

3. 学生书面作业或小测验,检查他们对于水土特征和环境保护的理解。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水土环境,了解实际情况并与课堂学习相联系。

2. 邀请专家或相关领域的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

2. 教师应提供充足的资源和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3.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针对标题“这一方水土教案”的一份教案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课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令学生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学会尊重土地,尊重它所给予的一切,学会爱护环境,建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2. 能力目标:使学生培养爱护大自然的感情,通过实际参与维护环境,建立起负责任的思想感情,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产生热爱家园、爱护生命、爱护土地之情操,建立起正确的社会观念,主动参与环保,有助于开发普通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为了社会必要的用到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觉性、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1. 学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内容;2. 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3. 学会关心爱护自然,维护环境。

四、教学难点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形成爱护环境的意识,树立负责实践的思想。

五、教学方法1. 叙述法。

以老师的叙述引导学生感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对接触到自然环境,学习爱护环境的意识。

2. 讨论法。

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讨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表达自己的想法,落实爱护环境的理念。

3. 情景模拟法。

让学生感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重要性,对自然环境有负责任的心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六、教学过程1. 热身:让学生以身体肢体动作及简短歌谣,领略循环重覆贯穿自然界的理念,为爱护环境打下基础;2. 激活:展示一组图片环境图样,引导学生演示如何爱护环境,强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理念;3. 享受: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讨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分享自己爱护环境的实践;4. 小结:老师总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点明学生牢记在心,安可下课。

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课稿

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课稿

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各地的特色文化、民俗风情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通过讲述各地人民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传统手工艺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多样性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方面,学生们的知识储备还不够丰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地的特色文化、民俗风情,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多样性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的内涵及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2.原因:学生对这些知识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来逐步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景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各地的特色文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域文化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各地的特色文化、民俗风情。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互相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情景教学: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增强课堂趣味性。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提炼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

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

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的主题。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独特的风土人情,认识到不同的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材通过介绍各地的特色文化、民俗风情、历史人物等,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差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常识和对中国各地风土人情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本课之前,可能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地理、文化、历史的知识,对于探究不同地域特色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而,学生对一些地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民俗风情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视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各地的特色文化、民俗风情、历史人物等,认识到不同的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会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获取知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各地风土人情的尊重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了解各地的特色文化、民俗风情、历史人物等。

2.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地方特色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地域环境与文化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各地风土人情相关的图片、视频、故事等素材的课件。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地方特色文化介绍资料,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各地的特色风光、民俗风情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介绍各地的特色文化、民俗风情、历史人物等,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地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完整word版教案: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完整word版教案: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们的中华文化第六课)(10分钟教案第二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姓名:田宾宾)09(3)班政法系(授课人: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一() 、识记中华文化区域性形成的原因。

1 、理解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2、了解我国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区域文化特色,开拓学生视 3 野,增强民族自豪感。

能力目标(二)使学生能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理解中华区域文化的丰富多彩以及在世界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爱,化中的地位,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国主义情感。

1、中华文化区域性形成的原因★教学重点: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华文化区域性形成的原因教学难点 : ★讲授法、探究法、多媒体展示平台★教学方法:分钟教学课时:10★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旧课)刚刚对中华文化的独特性进行了学习,知道了中华风格独特的特点与科学技术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我们一起见证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下面让我的独特性及其在世界文化中的非凡地位与重大贡献。

风骚”区域性——一方们一同继续学习证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第二特性:页“一方水土,一方文水土,一方文化。

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本68-69化”标题下的内容。

(切换幻灯片2)(二)进行新课二、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板书)(过渡)1)教师教师点拨:好,我们先来观看两组组图片。

(放图片3、4 提问:同学们看出什么来了吗?前一组是水乡,后一组是山区。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对。

前一组图片是江南水乡的图片,后一组是边陲山页的“相关链接”部分所讲68-69寨地区的图片。

也就是对应了书上下有苏杭。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上有天堂,的吴越文化与滇黔文化。

说到水乡文化,就必然联想到苏杭地区。

烟雨江南出美女,所以清朝们下的江南,并不是说他只是为了美女当然,乾隆皇帝曾三下江南。

那么其中肯定很大一部分因素是为了体察民情,还有观赏水乡美景。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 知道人类生产生活对环境有一定的依赖,人们的衣食住行因地理、气候、习俗等不同而存在差异。

2.尊重不同文化传统之下人们认识和适应自然的不同方式与习俗。

3. 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上交流和分析资料,学习利用资料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活动准备】搜集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及各地居民衣食住行的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

【活动过程】一、放眼祖国各地:师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为了对不同的地域加以了解,课前我们划分了六个小组,分别是——雪域高原、江南水乡、蒙古草原、黄土高原、海滨小镇以及东北森林。

老师给同学们推荐了一些资料,同学们回家后也查找了相关的信息,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我们的研究吧。

(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相关资料。

)师:老师搜集到了不同地域的影片,想看看吗?不过我得考考大家。

下面我随机播放影片,播放的是哪个小组的研究主题,就请哪个小组上来汇报。

(分六个小组汇报资料,教师随机小结。

)师:可见,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特点,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生活方式是否也有所不同?所以说,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产一方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板书课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二、聚焦衣食住行:师:不管在什么地方生活的人,都离不开衣食住行,下面让我们聚焦衣食住行,再来感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师:各小组查找了相关资料了吗?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提供给各小组。

(下发资料二至资料七)让我们充分运用手上的资料,进行解读、提炼、整理和分析,看一看各地域在衣食住行方面有什么特点,以及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完成表格。

(下发表格,出示温馨提示,指名读)各小组交流,整理,分析资料,完成表格。

各小组汇报资料。

(实物投影展示)师:通过各小组的汇报,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地域的衣食住行的确存在着差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梳理要点: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物产资源、传统习俗;板书)小结:是啊,人们用自己的智慧来认识和适应不同的地域环境,用自己的方式来阐释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

〖2021年整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参考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参考优秀教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2.能力目标: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3.认知目标: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过程1.找一找,他们的家在哪儿1出示几幅有代表性的各民族的小朋友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图片上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他们的家在哪儿。

2出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帮小朋友找一找,他们各自的家在哪儿2.认识令人神往的青藏高原1出示青藏高原图片。

2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青藏高原的相关资料。

3组织学生讨论:①青藏高原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屋脊”②我国有哪些大江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③青藏高原的气候与什么有关④青藏高原主要产什么农作物这些农作物与高原的什么有关⑤高原上的主要交通工具为什么是牦牛⑥一天之中,藏袍为什么在穿法上有很大变化这与高原的什么有关4学生展示收集到的青藏高原的实物,并作介绍。

5说说藏族同胞有哪些生活习俗。

6交流自己收集到的青藏高原的最新信息。

7唱一唱藏族歌曲,跳一跳藏族舞蹈。

3.探究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1欣赏图片:课件出示冬暖夏凉的窑洞图片。

让学生说说这种房屋在哪见过、有什么特点、是我国哪个地区的一大特色黄土高原的人们为什么要住这样的房屋2师生共同探究。

①在图上找一找黄土高原的范围。

②黄土高原的成因。

它自古以来就是这个样子吗为什么会变成这样③黄土高原的主要农作物和水果与什么有直接关系那里的人们吃的主食是什么你吃过黄土高原出产的水果吗④黄土高原还有一大特色是什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概念及其内涵。

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介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探讨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分析地域文化在人们性格和生活习惯中的体现。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概念和内涵。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地域文化和人物特点。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中国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文特点。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如山川、河流、气候等。

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文特点,如饮食习惯、服饰特点、建筑风格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和人文特点。

运用图片展示法,展示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典型人文特点。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自己家乡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点。

第三章:地域文化与人类生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分析地域文化在人们性格和生活习惯中的体现。

3.2 教学内容介绍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分析地域文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饮食习惯、节日习俗、语言文字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地域文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地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第四章:家乡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特点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点。

分析家乡地域文化在人们性格和生活习惯中的体现。

4.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环境特点,如山川、河流、气候等。

分析家乡的地域文化特点,如饮食习惯、服饰特点、建筑风格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地理环境特点。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的地域文化特点。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一二三)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目的要求: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浙江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二、谈话引导,***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二、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3、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4、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5、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6、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

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五、小结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二)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概念,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地域文化认同感。

1.2 教学重点介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1.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5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和讨论题目。

第二章:水土的关系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水土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保护水土资源的重要性。

2.2 教学重点介绍水土流失、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2.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水土流失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5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和讨论题目。

第三章:地域文化与人的关系3.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对人的影响,认识到地域文化在维护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3.2 教学重点介绍地域文化的概念、特点及其对人的影响。

3.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地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5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和讨论题目。

第四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4.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2 教学重点介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4.5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和讨论题目。

第五章:实践与思考5.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品德与社会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文,完成课内活动题。

二、教学课题本节课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证实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老话。

1.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地理环境下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理解生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2.本主题的设计体现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引导,以问题引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并由此获得认识和体验,了解不同环境中的不同风俗习惯。

3.教科书在本单元为学生提供大量学材,一方面为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收集信息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深入探究学习提供必要的素材三、教材分析知识目标:1、意识到人类生产对环境有一定的依赖,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生存状态;尊重不同地区人民的文化差异,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

能力目标: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用具探索和说明问题情感目标:情感目标: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教学难点: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黄土高坡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黄土高坡的地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别能力。

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代表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黄土高坡的文字资料、歌曲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了解不同地区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小组合作探究1、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物产资源等;2、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的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3、尊重不同地区人民的文化差异,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音乐导入,引出课题。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教案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教案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城市。

2、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学习和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

3、和各民族朋友一起,携手创造了异彩纷呈的多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与各民族共同发展,创造多民族文化。

教学方法:讲解、小组交流、讨论、汇报课型:新授教学过程:一、和睦的民族大家庭1、大家先听《五十六民族,五十六朵花》(播放歌曲)2、谁能说一说这一首歌主要说什么?3、说说你是哪个民族的?4、你知道我国有哪些民族吗?试着把它们说出来?(尽量多说)5、出示图片《和睦的民族大家庭》,说说你从中看到了什么?(引导:各民族亲如一家,是一个和睦的民族大家庭。

)6、国家为了发展少数民族的体育事业,还举行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就在贵阳举行。

播放《九运会开幕式》,解说:各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服装。

7、从《九运会》的开幕式,你体会到了什么?(国家对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重视;从少数民族的服饰,体会到各民族人民的智慧。

)二、百花齐放的多元文化1、谁能够说说自己的民族有哪些特色文化?2、我们贵阳的少数民族,也有他们自己的民族文化,看:这是苗族同胞在欢庆“四月八”。

出示图片《苗族同胞欢庆四月八》贵阳在古时候,名为黑羊大青,苗族称为格洛格桑,苗族在格洛格桑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后来因外族人垂涎土地肥沃的格洛格桑前来抢夺,苗王亚努率领族人奋勇抵抗,在四月初八的激烈的战斗中不幸被杀害,葬于现贵阳市中心的喷水池附近。

此后,每年四月初八,即亚努遇难日,我们苗族同胞都到喷水池来纪念这位古代民族英雄,年年如此,代代相传。

如今,贵阳的“四月八”已成为贵阳及其附近苗、布依、侗、壮、水、仡佬、汉等民族共同狂欢的节日,成为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盛典。

少数民族男女青年还借此机会,通过自己饱含深情的舞姿与歌声寻找意中人。

3、看吧!身着盛装的少数民族正向我们走来,出示图片:《少数民族盛装过节》4、出示:《苗族山寨》图,这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苗族同胞总会选择这么美的地方安家,世世代代居住下去。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教案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教案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文化独具特色,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各地的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地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掌握欣赏和分析不同地域文化的方法;培养热爱祖国、自豪自信的民族情怀。

第二章:江南水乡文化2.1 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江南水乡的文化特色,包括吴文化、越文化等。

通过分析江南水乡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人文风情等方面,使学生深入了解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2.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江南水乡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掌握江南水乡文化特色及其形成原因;欣赏江南水乡的诗词、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

第三章:黄土高原文化3.1 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黄土高原的文化特色,包括黄河文化、窑洞文化等。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等方面,使学生深入了解黄土高原的独特魅力。

3.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民俗风情;掌握黄土高原文化特色及其形成原因;欣赏黄土高原的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第四章:青藏高原文化4.1 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青藏高原的文化特色,包括藏文化、藏族宗教等。

通过分析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民俗风情等方面,使学生深入了解青藏高原的独特魅力。

4.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掌握青藏高原文化特色及其形成原因;欣赏青藏高原的藏族艺术、宗教文化等。

第五章:中原文化5.1 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中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包括河洛文化、殷商文化等。

通过分析中原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人文风情等方面,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

5.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原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掌握中原文化特色及其形成原因;欣赏中原地区的诗词、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教案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教案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引发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含义。

探讨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图片,引发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兴趣。

1.4.2 讲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概念,解释其含义。

1.4.3 引导学生思考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的关系。

1.4.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地区的文化特色,如南方地区的建筑风格、饮食文化等。

第二章:南方地区的文化特色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文化特色。

培养学生对南方地区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2 教学内容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南方地区的建筑风格、饮食文化、传统艺术等方面的特色。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通过展示南方地区的自然风光图片,引起学生对南方地区的兴趣。

2.4.2 讲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如气候、地形等。

2.4.3 展示南方地区的建筑风格、饮食文化、传统艺术等方面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其特色。

2.4.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地区文化特色对自己的影响,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第三章:北方地区的文化特色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文化特色。

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2 教学内容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北方地区的建筑风格、饮食文化、传统艺术等方面的特色。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通过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风光图片,引起学生对北方地区的兴趣。

3.4.2 讲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如气候、地形等。

3.4.3 展示北方地区的建筑风格、饮食文化、传统艺术等方面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其特色。

教案: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教案: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教案: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二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0分钟教案)(授课人: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09(3)班姓名:田宾宾)★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中华文化区域性形成的原因。

2、理解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3、了解我国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区域文化特色,开拓学生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中华区域文化的丰富多彩以及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中华文化区域性形成的原因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中华文化区域性形成的原因★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多媒体展示平台★教学课时:1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旧课)刚刚对中华文化的独特性进行了学习,知道了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独特的特点与科学技术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我们一起见证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独特性及其在世界文化中的非凡地位与重大贡献。

下面让我们一同继续学习证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第二特性: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本68-69页“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标题下的内容。

(切换幻灯片2)(二)进行新课二、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板书)(过渡)教师点拨:好,我们先来观看两组组图片。

(放图片3、4)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出什么来了吗?学生回答:前一组是水乡,后一组是山区。

教师点拨:对。

前一组图片是江南水乡的图片,后一组是边陲山寨地区的图片。

也就是对应了书上68-69页的“相关链接”部分所讲的吴越文化与滇黔文化。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说到水乡文化,就必然联想到苏杭地区。

烟雨江南出美女,所以清朝乾隆皇帝曾三下江南。

当然,并不是说他只是为了美女们下的江南,其中肯定很大一部分因素是为了体察民情,还有观赏水乡美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城市。

2、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学习和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

3、和各民族朋友一起,携手创造了异彩纷呈的多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与各民族共同发展,创造多民族文化。

教学方法:讲解、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一、和睦的民族大家庭
1、大家先听《五十六民族,五十六朵花》(播放歌曲)
2、谁能说一说这一首歌主要说什么?
3、说说你是哪个民族的?
4、你知道我国有哪些民族吗?试着把它们说出来?(尽量多说)
5、出示图片《和睦的民族大家庭》,说说你从中看到了什么?(引导:各民族亲如一家,是一个和睦的民族大家庭。


6、国家为了发展少数民族的体育事业,还举行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就在贵阳举行。

播放《九运会开幕式》,解说:各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服装。

7、从《九运会》的开幕式,你体会到了什么?(国家对少数民族体
育事业的重视;从少数民族的服饰,体会到各民族人民的智慧。


二、百花齐放的多元文化
1、谁能够说说自己的民族有哪些特色文化?
2、我们贵阳的少数民族,也有他们自己的民族文化,看:这是苗族同胞在欢庆“四月八”。

出示图片《苗族同胞欢庆四月八》
贵阳在古时候,名为黑羊大青,苗族称为格洛格桑,苗族在格洛格桑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后来因外族人垂涎土地肥沃的格洛格桑前来抢夺,苗王亚努率领族人奋勇抵抗,在四月初八的激烈的战斗中不幸被杀害,葬于现贵阳市中心的喷水池附近。

此后,每年四月初八,即亚努遇难日,我们苗族同胞都到喷水池来纪念这位古代民族英雄,年年如此,代代相传。

如今,贵阳的“四月八”已成为贵阳及其附近苗、布依、侗、壮、水、仡佬、汉等民族共同狂欢的节日,成为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盛典。

少数民族男女青年还借此机会,通过自己饱含深情的舞姿与歌声寻找意中人。

3、看吧!身着盛装的少数民族正向我们走来,出示图片:《少数民族盛装过节》
4、出示:《苗族山寨》图,这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苗族同胞总会选择这么美的地方安家,世世代代居住下去。

5、出示:《布依族石板房》。

这是布依族同胞的石板房,跟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样呢?
6、每个少数民族,他们都是能歌善舞的。

大家想看他们跳舞吗?(播放《芦笙舞》)
7、还有侗族大歌:播放《侗族大歌》
8、离我们龙岗不远的高寨乡平寨村,那里也居住着我们的苗族同胞,他们也有自己的节日,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他们的斗牛节,也是他们的狂欢节。

播放《斗牛视频》
9、布依族人民的说唱形式更奇妙,被称为“天籁之音”,出示:读一读
10、少数民族朋友的服饰也很精美,就像我们刚才在九运会上看到的,他们的服装五彩斑斓,我们来看看苗族少女的服饰吧!出示:《身着民族服饰的苗族少女》图片
三、讨论:我们在与其他民族的朋友相处时,我们应如何对待这种文化差异的呢?怎么样才能和睦相处?(出示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