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丙戊酸钠中毒发生率中的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技术革新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各种医学检测和分析数据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对于医疗临床检验而言,标本采集是关键的一步,任何一个环节的错误都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

因此,为了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成为了品管圈的一项重要工作。

品管圈指的是一种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将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分为不同的阶段,通过控制和改进这些阶段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在医疗领域,品管圈旨在通过改进流程和标准化操作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标本采集作为医学检验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成为了品管圈重要的工作之一。

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1.明确标本采集的操作规范和标准标本采集应该在规范化的操作下进行,医护人员应该掌握标本的采集方法和技巧,遵循操作流程,注意标本的质量和完整性。

为了避免操作不规范造成的不合格标本,可以制定标本采集的作业指导书,在日常操作中推广和应用。

2.加强标本采集的培训和考核对医护人员进行标本采集的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人员的标本采集技能,使其在实际操作中更加规范和正确。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练手和考核,掌握其标本采集的技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3.建立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标本采集的监督和管理。

对标本采集进行质量把关,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持续改进标本采集的质量。

4.促进医患沟通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告知其操作流程及重要性,解答其疑问,提高患者的理解度和配合度。

促进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能够有效地预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发生。

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是品管圈在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

需要通过规范操作、加强培训、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和促进医患沟通等多方面的措施来确保标本采集质量,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品管圈活动降低用药护理风险的效果

品管圈活动降低用药护理风险的效果
4 小 结
估时 : 上述项 目存在一项 记 1 分, 该项 不存在 记 0分 , 合计 总分 值判断结果。分值 > 3者 , 容 易发 生跌 倒 , 分 值越 高 , 越容 易 发
生。每周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 、 用 药 变 化 进 行 动态 评 估 , 班 班 交 接 , 组织小组成员按照制订 的措施认 真执行 , 每 1~ 2周 由 品 质 控 制 长 组 织 成 员 集 中 考 核 评 比 1次 , 报 告 前 一 阶段 Q C C活 动开展的情况 , 小 组 成 员 提 出新 的护 理 问题 , 对 在 活 动 实 施 过 程
报告 医 生 , 做好对症处理 。 2 . 5 制定标准 , 组 织 实 施 及 质控
因进行 分析 、 制订措施 , 在这 个质量管理 过程 , 提高 了护士对 患
者 跌 倒 管 理 的重 视 程 度 , 促 进 了护 士 主动 采 取 有 效 的 预 防措 施 ,
2 . 5 . 1 实施
开展 为期 8个 月的品管 圈活动 , 分析 比较 活动前后 用药护理差错事故的 因素 以及无形 成果。结果 患者发 生给 药错误 由活动前 的
1 6 . 3 3 %, 降低 至活动后 的 4 . 0 0 %, 药物的不 良反应发生 由活动前 的 5 . 4 7 %, 降低 至活动后 的 0 . 6 7 %, 比较 差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P<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 6 4 1 1 ( 2 0 1 4 ) 0 8 — 0 1 6 8 — 0 4
品管 圈是 指由工作 性质相 同 、 相似或互 相补充 的工作场 所 的人 自动 自发组 成数人一 圈的小组 , 相互 合作 、 发散 思维 , 按照

品管圈活动降低不合格标本发生率综合分析

品管圈活动降低不合格标本发生率综合分析

品管圈活动降低不合格标本发生率综合分析摘要: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降低不合格标本发生率综合分析。

[方法] 海口市人民医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检验科、临床护士和护理部联合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 进行现状调查、制定目标、原因分析及要因验证与确认、对策与实施、效果检查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和实施后的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并对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活动实施前不合格率为 0.80% ,活动实施后不合格率为 0.04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91,P<0.011)。

[结论]运用品管圈方法可有效降低不合格标本发生率,提升圈员的品管圈运用能力、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以及活动信心和责任荣。

关键词:品管圈;管理工具;标本标本的正确采集是确保标本的质量符合检验要求,是避免医务人员在诊断患者病情时出现漏诊、误诊等情况,防止因延误病情而导致医疗纠纷发生,采集标本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医务人员慎重的工作态度来保证标本的安全、正确留置和转运,临床上可通过对人体血液样本中各种物质的检测,辅助医生诊断疾病并分析患者病情发展情况[1]。

不合格标本的再次采集不仅影响护患关系,而且影响医生获取检验结果的时效,延误病情,想要避免血液样本检测结果出现错误,首先要了解导致样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

品管圈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并按照一定活动程序,应用科学统计工具和品管手法,解决工作现场管理与文化等方面所发生问题的方法[2-3]。

海口市人民医院2015年7月联合成立了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圈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降低不合格标本发生率,取得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成立品管圈 2015 年 7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和护理部联合各科护理人员成立品管圈小组,命名为“星火圈”,并设计圈徽为“守护生命的火焰点亮生命的希望”。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病理标本采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病理标本是医生确定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基础,因此准确、完整、可靠的标本是医学检验质量保证的基石。

然而,病理标本采集中常常存在许多问题,如不合格发生率较高、标本量不足、标本萎缩、标本标识错误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严重影响医学检验质量。

为了保证标本采集的质量,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不合格发生率。

品管圈是一种经典的质量管理工具,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品管圈是一种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德鲁克提出的工具,其基本原理是“Plan-Do-Check-Act”(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即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执行效果、根据结果改进计划,循环往复,持续改进。

品管圈的核心是持续改进,这也是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的关键。

首先,在品管圈中制定计划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制定计划需要明确的目标、详细的方案和实施计划,并将其付诸实施。

在标本采集方面,制定计划需要明确目标是降低不合格发生率,方案是加强标本采集人员的培训和质量管理,实施计划是在标本采集人员中建立质量意识,加强技能培训和管理,以及建立标本采集的外部质量评价体系。

其次,执行计划是品管圈中的重要环节。

在标本采集方面,执行计划需要加强对标本采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特别是对新员工的培训和指导。

标本采集人员需要掌握标本采集的标准操作程序,熟悉各种标本采集器械的使用方法,以及熟悉标本采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如标本采集位置、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采集量、标本采集前后的准备工作等。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标本采集流程的监管和管理,定期检查标本采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并改进。

再次,在品管圈中,检查执行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检查执行效果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如标本采集率、标本合格率、标本损失率等。

标本采集率是指完成采样任务的标本数占应采样标本数的比例,标本合格率是指采集到的标本在质量合格范围之内的比例,标本损失率是指在采集、运输、处理等过程中发生的标本损失比例。

运用品管圈降低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

运用品管圈降低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

对医疗机构的影响
药品不良事件可能导致医疗机构 的声誉受损、患者流失和经济效
益下降。
医疗机构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 任和赔偿,同时需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医疗机构需积极配合药品监管部 门和相关企业,共同推进药品安 全问题的解决,提升公众对医疗
机构的信任度。
03
CHAPTER
品管圈在药品不良事件管理 中的应用
建立药品使用监测与评估机制
定期对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 和纠正不规范用药行为。
完善药品不良事件的监测与报告制度
01
建立药品不良事件监测网络
通过医疗机构、药品监管部门等多渠道收集药品不良事件信息。
02
制定药品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明确报告流程、时限和责任人,确保及时、准确上报药品不良事件。
03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进一步推广品管圈理念和方法,将其 应用于更多领域的药品管理,提高医 院整体管理水平。
持续关注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趋势和 原因,不断完善品管圈活动方案,提 高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共同探讨药品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促进医疗行业的共同进步。
鼓励更多的员工参与品管圈活动,发 挥个人和团队的智慧和创造力,为医 院药品管理贡献力量。
通过专家评审法发现,品管圈实施后 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管理流程更 加规范。
对效果不佳的改进措施
加强培训
针对员工质量意识不足的问题, 加强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
对药品质量的重视程度。
优化管理流程
针对管理流程存在的问题,对流 程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管理效
率。
加强监督和考核
加强对药品质量的监督和考核, 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QCC降低用药错误率护理品管圈

QCC降低用药错误率护理品管圈

厚德 精益 创新 图强
厚德 精益 创新 图强
要因分析
患者
健康教育不到位
患者及家属 不配合 护患比例
巡视不足
人员
年轻护士、护生业务不熟 缺乏经验和指导
能力
医护沟通
节假日排班不足
人力
巡视不足 上午工作高峰
惯性思维
责任心
护士工作态度懈怠
有些手写瓶签辨认出错
药品
医生
医嘱下达晚
输液卡未及时签字 执行口头医嘱
问题
原因
对策
担当
医嘱差错,医护沟通不足 增加护理人员沟通
执行口头医嘱
就执行口头医嘱,对全科护士实 行奖惩制度
重复给药
输液卡未及时签字
针对该问题加强监督,实行必要 的奖惩措施,发挥质控小组的作 用。
医生下达医嘱晚
及时与医生沟通,争取及早集中 下达医嘱,为后续护理工作留出 时间。
固定管床护士;加强对病人的入 院宣教;住院期间加强对病人的 护患沟通不足,健康教育不到位 健康教育,尤其是药品的药理作 用、剂量,使病人发挥积极的监 督作用;发挥质控小组的作用。
对策内容:1、成立讨论小组,医生、护士 实施时间:2016年1月 定期就出现问题进行讨论,找出改善对策。 实施地点:一病区 2、护理人员通过角色扮演等培训形式,提 高沟通能力。
P
A 对策处理: 经过实施确认,以上措施可行,并将考核 结果每月进行汇总和总结。
D
C 对策效果确认:
厚德 精益 创新 图强
厚德 精益 创新 图强
对策实施与检讨
对策
对策名称 主要原因
对新人进行业务培训和训练 年轻护士、护生业务不熟
改善前:由于年轻护士、护生业务不熟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护士口服给药错误发生率中的调查与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护士口服给药错误发生率中的调查与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护士口服给药错误发生率中的调查与研究第一篇: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护士口服给药错误发生率中的调查与研究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给药错误发生率李静护师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摘要】目的降低住院患者口服给药错误发生率。

方法成立品管圈QCC小组,确定选题方案,对临床口服给药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方案、实施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价。

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口服药给药错误发生率显著下降,其中护士查对不严降至6.7%,口服药单标记不准确降至15.7%,口服药管理不规范降至27.8%,均达到目标值。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影响住院患者口服给药错误的因素较多,应用品管圈有助于系统的分析其要因并制定改进措施,有效提高住院患者口服给药的正确率,促进患者健康,提高护理质量,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减少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为医院节约成本。

【关键词】住院患者;口服药;品管圈;正确服用;护士查对;口服药单标记;规范管理QCC reduce medication errors occur rate of inpatients oral medicine 【Abstract】Objective Reduced in patients with oral medication errors in hospital.Methods setting up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group, to determine the scheme of oral medicine, clinical reasons were analyzed,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rror evaluation and effect of improvement measures, improvement scheme.The resul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oral drug delivery error rat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nurse to check is not strict to 6%, oral drugs labeled inaccurate to 15%, oral administration is not standard to 27%, reached the target value.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1).Conclusion many factors affecting patients oral medication errors,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helps thesystem to cause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improve the correct rate of medicine to patients with oral, promote healthy pati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to avoid the unnecessary disputes, reduce medical economic burden of the patient, cost savings for the hospital 【Key word】Hospitalized patients;oral medicine;quality control circle;correct use of oral drugs;nurse;marking;Specification Management 药物治疗是病人住院期间重要的治疗手段,其中口服用药是一种最普遍的给药方式[1]。

神经内科品管圈活动成果《降低误吸的发生率品管圈》-55页文档资料

神经内科品管圈活动成果《降低误吸的发生率品管圈》-55页文档资料

负责协调、分配和监督圈员工作 负责圈活动计划的拟定与执行、对策实施、图片制作
负责相关资料和数据的整理
负责圈活动制作表格工作及幻灯片制作工作
神经内科
负责相关资料和数据的收集
神经内科
负责相关资料和数据的收集、交流成果的汇报
神经内科
负责相关资料和数据的收集、整理
神经内科
负责相关相片的采集和活动的记录
1通过小组的研究预防工作,达到预防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出现并发症的目的 活动理由 ;2、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3、提高团队的凝聚力,用爱心爱护吞咽困
进食环境 不适宜
进食易导致 误吸的食物
环境
狭窄使患者 注意力难集 中
表示由圈员票选所得要因
病人
病人不配合

进食角度/姿 势不正确




医嘱饮食

与病情不相符
食物形态选择不 适合患者
其他
what why 主题 主要因素
how 对策拟定
who
决策
when
负责人
可 能 性
效自 果主 性性
完成
总 分
情况
38 31 30 99 良好 2019.7 神经内科 38 31 19 88 良好 2019.7 神经内科 31 38 25 94 良好 2019.7 神经内科 40 31 25 96 良好 2019.7 神经内科 40 38 19 97 良好 2019.7 神经内科 38 25 25 88 良好 2019.7 神经内科
的 护士健康 意识

教育欠缺 2、在每个病房悬挂有关误吸知 识的健康教育小册,责任护士

每天进行床边宣教

患者及家 属对吞咽 功能障碍 不重视

运用品管圈手法降低用药错误发生率

运用品管圈手法降低用药错误发生率

运用品管圈手法降低用药错误发生率发表时间:2018-06-21T10:54:59.280Z 来源:《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5期作者:李琳陈剑殷婕马祥萍[导读] 品管圈是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5-12人)为解决现场工作问题,提升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组成一个圈,然后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应用QCC的手法工具云南省肿瘤医院云南昆明 650118[摘要] 目的:运用品管圈(QCC)手法降低用药错误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方法:按选定圈徽、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订、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等11个步骤实施活动,降低用药错误的发生率。

结果:骨科病区用药错误率由改善前13.4%降至改善后3.8%,下降幅度为71%,目标达成率107%。

结论:开展品管圈,不仅降低用药错误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圈员在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团队精神、积极性、品管手法、创新能力这几个方面都有了提高。

[关键词] 品管圈降低用药错误率品管圈是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5-12人)为解决现场工作问题,提升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组成一个圈,然后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应用QCC的手法工具,进行各种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问题以达到改善业绩的目标。

用药错误(Medication Errors,ME)指由医务人员、病人或药品销售者所致的有可能导致不合理用药或造成伤害的可预防性事件。

用药错误按环节可分为医嘱错误、配药错误、给药错误。

它的衡量指标是每100例实际用药中用药错误发生例数。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16年8月15日-8月28日本科病区实际用药人数612例,其中用药错误82例,错误发生率是13.4%。

经本科的用药错误原因分析调查错误原因包括药物管理不规范、环境影响、护士医嘱处理错误、给药流程错误、医生开立医嘱错误、仪器设备故障和其他错误等。

1.2 方法1.2.1组圈2016年8月成立QQC小组,组员8人,科护士长为辅导员。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品管圈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方面的应用。

标本采集不合格不仅会影响医疗工作的质量,还会对病人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品管圈的概念,品管圈的步骤,如何应用品管圈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以及品管圈的优点。

1. 品管圈的概念品管圈是一种通过系统性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包括四个步骤:计划、实施、检查和行动。

通过这四个步骤,品管圈可以确保持续改进。

品管圈可以用于任何领域,包括医疗行业。

a. 计划计划阶段是品管圈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这个阶段,需要明确问题的定义、目标和范围,收集和分析数据,为实施阶段做好准备。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确定问题: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问题,比如标本采集过程中产生了误差,或者操作人员对采集过程缺乏了解等。

在计划阶段,需要明确问题。

- 确定目标:针对问题制订解决方案的过程中,需要设定目标。

比如针对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制定明确的降低不合格发生率的目标。

- 确定范围:确定问题的具体范围,以及需要覆盖的业务范围等。

- 收集和分析数据:在这个阶段需要收集和分析与问题相关的数据。

b. 实施实施阶段涉及到具体的操作和实施解决方案。

这个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制定实施计划:根据计划阶段的收集和分析数据,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 培训人员:对操作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和采集标本的正确率。

- 实施操作:执行计划,并记录下相关数据,以供后续检查使用。

c. 检查- 收集数据:收集实施措施后的相关数据。

- 分析数据: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 评估结果:评估实施措施的效果,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

d. 行动行动阶段是对检查阶段结果的反应。

主要包括调整和改进的措施,以使过程更加完善。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品管圈是一种可以用来帮助组织改进流程的方法,它可以通过循环的过程不断改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

品管圈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特别是在标本采集方面。

在医疗行业中,标本采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病人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因此,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病人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由四个阶段组成:计划、执行、检查和改进(Plan-Do-Check-Act,PDCA)。

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的过程中,品管圈的应用如下:第一阶段:计划在计划阶段,我们需要确定标本采集的目标和过程。

在目标方面,我们需要制定具体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的指标和目标。

例如,将不合格发生率降低到5%以下。

在过程方面,我们需要对标本采集的流程进行全面评估,发现问题和风险点。

例如,标本采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标本混淆、标本漏采和标本污染等。

第二阶段:执行在执行阶段,我们需要根据计划进行实际的标本采集工作。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培训医护人员,使他们了解标本采集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并严格按照标本采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为了确保采集标本的准确性,可以采用多种措施,例如标本和病人的身份核对、采样部位和时间的确认等。

第三阶段:检查在检查阶段,我们需要对实际采集的标本进行全面检查,以发现不合格标本。

检查的方式包括实验室检测和人工检查两种。

实验室检测可以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人工检查则可以发现一些实验室测试无法检测到的问题,例如标本不清晰、标本容器不符合规定等。

第四阶段:改进在改进阶段,我们需要根据检查发现的问题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进行培训和推广。

例如,如果检查发现标本混淆较多,我们可以加强医护人员对于标本容器的识别能力的培训,或者将标本容器的颜色和标识加强等。

此外,我们需要建立标本采集质量监测机制,对改进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并不断完善和更新。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是一种旨在改善产品质量和降低不合格发生率的质量管理方法。

在医疗领域,
品管圈的应用可以有效改进标本采集的质量,提高患者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是医疗领域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可能会导致误诊、延误治疗和
患者满意度降低等严重后果。

通过引入品管圈的方法,可以明确采集标本不合格的原因,
改进标本采集过程和设备,并重复检查和评估改进措施的有效性,从而降低标本采集不合
格发生率。

品管圈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目标和指标:明确标本采集的目标,例如减少不合格发生率、提高采集速度等,并制定相应的指标进行评估。

2.采集数据:通过记录发生率、采集时间、设备使用情况等信息,收集足够的数据以
评估标本采集的质量。

3.分析和识别问题: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导致不合格发生率高的原因,如技
术不熟练、标本容器不合适等。

4.制定改进措施:根据问题的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如培训采集人员、更
换设备、改进流程等。

5.实施改进措施:将制定的改进措施付诸实施,并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6.持续改进:根据监控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改进措施,以达到降低不合格发
生率的目标。

通过品管圈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标本采集过程的全面控制和改进,从而降低不合格发
生率。

品管圈还可以加强采集人员的意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对标本采集过程的重视,
减少人为因素对不合格发生率的影响。

品管圈还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建立标本采集质量的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标本采集
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整体的标本质量和诊断准确率。

品管圈在降低不规范点眼药水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不规范点眼药水发生率中的应用
自点眼药水错误 , 见表 1 。
表1 不规范点眼药水情况汇总
范点眼药水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
院眼科 点眼药水治疗的住院患者 4 0 例为研 究对 象, 其 中2 0 1 4 年 4月一 5月未 实施 品管 圈活动前 2 0 例, 2 0 1 4年 6月一 7月实施 品管圈活动后 2 O例。 由 1 O名护 士组成 爱眼圈 , 调查不规 范点
面质 量管理 的一环 , 这个 团队在 自我启发 、 相互启 发下应用各 种质 量管理手法 , 全员参 与 , 对团队工作 现场不断 地进行维 持 和改善l 1 1 。 眼科病房点眼药水是一项基本专科护理操作 , 但由于 依柏拉 图八二定律( 即8 0 %的结果是 由 2 0 %的原 因造成 ) , 将 此 2项列为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
… 1 侯 成荣 , 王德福 , 胡永秀 . 人 性化服务在健康 体检护理工作 中 的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需要解决的质量问题 , 所 有圈员使用头脑风暴法充分发挥大家 的主观能动性 , 运用评价法 评价所提 出问题 的严 重性 , 以及对 应用品管圈的重要性 、 可行性 、 迫切性 、 圈能力 4个方面进行评 估, 每项按 5 , 3 , 1 分 进行 评分。从 提升批量 白内障手术患者 的 满意度 、 提升 对糖尿病 眼病 患者 的血 糖管理 、 提高青 光眼患 者
地监控与反馈。第 1 周: 选定主题; 第2 周: 拟订活动计划; 第3 周

品管 圈在 降低 不 规 范 点 眼药 水 发 生率 中的应 用
余 滢 王 晓莉
( 阳泉煤业集 团总医院, 山西 阳泉 0 4 5 0 0 8 )
1 0周 : 现况调查 ; 第 1 1 周: 设 定 目标 ; 第 1 2周 : 分 析原 因 ; 第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品管圈是一种以团队合作和集体学习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标本采集过程中,帮助降低不合格发生率。

品管圈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持续改进和团队协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在标本采集过程中,不合格发生率的降低对于确保标本质量至关重要。

品管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应用于标本采集中,以降低不合格发生率。

1. 明确标本采集的目标和要求品管圈的第一步是明确标本采集的目标和要求。

团队成员应了解标本采集的目的,正确采集和处理标本的流程,并了解常见的不合格问题和应对方法。

2. 规定标准操作程序(SOP)为了保证标本采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品管圈的团队应制定适当的标准操作程序(SOP)。

SOP应明确标本采集的步骤、要求和严格遵守的操作规范,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不合格问题。

3. 建立标本采集过程的监控和反馈机制在品管圈中,团队应建立标本采集过程的监控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标本采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及早发现不合格问题,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4. 进行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品管圈的团队成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掌握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和操作技能。

定期组织培训和技能提升活动,帮助团队成员提高标本采集的质量和效率,减少不合格发生率。

5. 借鉴和应用最佳实践品管圈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学习,借鉴和应用最佳实践。

通过分享和交流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提高标本采集的质量和效率,减少不合格问题的发生。

6. 定期评估和改进标本采集过程品管圈将定期对标本采集过程进行评估和改进。

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分析和识别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标本采集的质量和效率。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强调了团队合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性。

品管圈通过明确目标、制定SOP、建立监控和反馈机制、培训员工、借鉴最佳实践和定期改进等方式,能够帮助团队降低不合格发生率,提高标本采集的质量和效率。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用药错误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用药错误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义:药物在临床使用、管理过程中出现பைடு நூலகம்可防范的不良用药情
版) 收集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上报用药差错记录表进
组成部分ꎬ«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明确指出用药错误定
况ꎬ且此类不良用药情况会影响治疗、康复效果
〔1〕
ꎮ 故为确
保用药安全性ꎬ需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实施药物管理ꎬ结合临床
〔9〕 李爱萍 浅谈冷链运输用保温箱的验证〔 J〕 医药前沿ꎬ2018ꎬ8
控制要求 〔10〕 ꎬ而非现时设备报警后进行事后处理ꎬ如何保证
何维持规定的温度ꎬ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努力方向ꎮ
参考文献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国家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28 号〔 A / OL〕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l 32 No 4 2020
品的存储ꎮ 我们想到的解决方法有三个ꎬ①为冷藏设备设定
开启的冷却时间ꎬ即一定时间内ꎬ不能再开启冷藏设备ꎬ具体
方法是在设备柜门上贴上简便计时器ꎬ在关闭柜门后计时器
将进入倒计时ꎬ在倒计时未完场时不能再开启设备ꎻ②将调配
现状〔 J〕 医疗卫生装备ꎬ2018ꎬ39(12) :65 ̄81
(14) :391 ̄392
〔10〕 许萍萍 我院冷链药品管理现状与改进探讨〔 J〕 临床医药文献
杂志ꎬ2018ꎬ5(29) :196 ̄198
“ 品管圈” 活动在降低用药错误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梁英萍ꎬ程 訸ꎬ林惠茶ꎬ陈丽梅ꎬ黄思慧ꎬ赖颖添( 清远市妇幼保健院药学部ꎬ广东清远 511000)
频率较高的药物品种分散存储在不同的冷藏设备ꎬ尽量平衡
各冷藏设备的开启几率ꎻ③补充、更换预冷的冷冻冰袋、冰盒ꎮ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

首先分析了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的影响因素,接着阐述了品管圈在降低不合格发生率中的作用和具体应用。

然后对品管圈在此方面的效果进行评估,并讨论了存在的挑战。

结论部分指出了品管圈在降低不合格发生率中的重要性和对提高标本采集质量的贡献,同时展望了未来品管圈在此领域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作用,为提高医疗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品管圈、降低、应用、影响因素、具体应用、效果评估、挑战、重要性、贡献、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标本采集是临床检验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着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工作中,标本采集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情况不仅会降低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还可能对患者的治疗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成为了临床检验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医疗机构中,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发生率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规范、环境条件等。

为了提高标本采集的质量和准确性,品管圈被引入到标本采集过程中,通过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强化培训教育、加强监督检查等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发生率。

本研究旨在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并对其作用、具体应用、效果评估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品管圈在标本采集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为提高标本采集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评估,进一步分析品管圈在标本采集过程中的作用及存在的挑战,旨在揭示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重要性和对提高标本采集质量的贡献。

通过对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方面的研究和总结,对未来品管圈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为提升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摘要:通过品管圈活动,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改善标本采集流程,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得出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

关键词:品管圈;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品管圈是质量改善手法其中之一,是由单位内同事约5-12人共同组成,其方式是由单位内同事自动自发,共同探究单位内问题,运用品管圈手法,找出对策,解决单位问题[1]。

标本采集是重要的基础护理操作项目,检验的结果直接影响医生对病人病情的治疗,希望通过品管圈活动能排除由于标本采集不合格而造成的检验误差,为医生诊断提供正确的依据,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医疗成本。

为此,将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作为品管圈活动主题,达到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制定查检表,对2017年11-12月的612例标本采集进行查检,不合格标本25例,不合格发生率为4.09%,其中抗凝标本11例,尿常规8例,便常规2例,细菌培养1例,血沉1例,血气分析1例,其他1例。

通过品管圈活动,对这一状况进行改善,对比活动前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

1.2方法1.2.1定义主题:本期品管圈活动所指标本是指经物理、化学及生物学实验检验,为判断病人有无异常提供依据所采集的人体的小部分血液、体液、分泌物等。

标本不合格是指因采集标本不准确、不及时以及不符合检验要求而影响检验结果,从而不能为医生判断病情提供依据的现象。

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是指同一时间段标本不合格例数所占同一时间段内所有采集标本例数的比例。

1.2.2现况调查:自制查检表,对2017年11-12月的612例标本采集进行查检,其中不合格例数为25例,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为4.09%,将查检数据汇总,汇制出改善前的柏拉图,依据二八原则,找出影响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的主要因素是抗凝标本采集不合格、尿常规标本采集不合格。

导致抗凝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标本凝固、血量过少、留取不及时、条形码不正确,依据二八原则,确定标本凝固是主要原因;导致尿常规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留取不及时、尿量过少、条形码不正确,同样依据二八原则,确定标本留取不及时是主要原因。

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药品混放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药品混放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 品管 圈; 药品混放 ; 效果
中图分类号 : R 1 9 7 . 3 2 3
在基层 医院中 , 护士是整理药 品入柜 的执行者 , 在降低药 品
混放 中起关键作用 , 而药 品人 柜存 放的正 确率直接 影 响临床 的

用药 安全 。品管圈指工作性 质相似 或相关 的人 , 共 同组 成一个 圈, 本着 自动 自发 的精神 , 运用各种 改善手法 , 开发 每个人 的潜 能, 通过 团体 的力量 , 结合群体的智慧 , 群策群力 , 持续地从 事各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 2 ]邓颖 , 张献 文 , 晁华琳. 品管 圈缩短抢 救 室护 理记 录书 写时
[ J ] . 中华护理教 育, 2 0 1 5 , 1 2 ( 9 ) : 7 0 1 — 7 0 3 . 【 5 ]魏 宏英 , 陈云 , 李 明 员, 等. 品 管圈 管理 对 降低 脑卒 中惠者 误 吸发 生率的效果[ J ] . 中华现代 护理杂 志, 2 0 1 5 , 2 1 ( 2 3 ) :
种问题的改善 活动 … 。因此 , 科 室成立 了品管 圈小 组 , 确立 降 低药品混放发生率的主题 , 启 用品管圈手法进行改善 , 取得 一定 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 方法
要解 决的 问题 , 依据 重要性 、 迫切性 、 可行性 及圈能力等 4个维
度进 行评价 , 全体 圈员最终 确定 以“ 减 少药品混放 发生率 ” 为本
动后选取 2 0 1 5年 6 ~ 8月每周 不定 时抽查 药柜 内药 品存放 情况

应用品管圈降低住院患者口服给药错误发生率

应用品管圈降低住院患者口服给药错误发生率

应用品管圈降低住院患者口服给药错误发生率凌碧娟;杨美恋;孙美珍【摘要】Objective:To reduce the rate of wrong oral drug deliver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by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s ( QCC) methods and techniques. Methods:First, the quality control team in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the theme should be determined. Then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action plans and targeting, the reasons for wrong oral drug delivery in the hospitalized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o find the main reasons. Finally, countermeasures were made and implemented. The effects and results were also checked to make standard system, promoting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ontinuously. Results: After QCC activities,the rate of oral drug delivery errors, prolongation rate, medication time error rate and missed rate of drug taken in patient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QCC (P<0. 05). Conclusion: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is fea-sible in nursing work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in clinical practice.%目的::应用品管圈( QCC)的方法和技巧,降低住院患者口服给药错误发生率。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下降1例病例分析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下降1例病例分析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下降1例病例分析
黄狄娜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2(006)012
【摘要】@@ 1 临床资料rn1.1 一般资料患者,女,30岁,因发热、咳嗽、咳痰20 d,突发神志不清2 d入院.患者于2010年1月22日行"左颞顶部去骨瓣减压术",术中提示为"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术后一直意识不清.之后患者多次出现继发性癫痫发作.予降颅压,予德巴金、左乙拉西坦抗癫痫等药物治疗.患者痰中反复查见烟曲霉菌、铜绿杆菌,根据痰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因多次抽搐于2011年5月28日在在全麻下行颅骨修补术加脑室腹腔分流术.
【总页数】2页(P100-101)
【作者】黄狄娜
【作者单位】525300,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美罗培南致1例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下降的临床分析 [J], 王晓刚;欧阳爱军;张小丁;吴正平
2.血药浓度监测对颅脑术后预防使用抗癫痫药物的意义(附156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报告) [J], 王宏盛;季宏建;陈正楼;胥敏
3.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在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血药浓度与效果分析 [J], 李优明;张萍萍;邹幸;喻露杨;黄常荣
4.神经外科颅脑疾病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J], 段坤坤;朵德龙;赵妮;陈倩;王洁;王亚峰
5.基于血药浓度监测的儿童癫痫患者使用丙戊酸钠的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研究 [J], 张雯婷;戴万程;胡美绘;朱映瑶;刘飞;屠文娟;卞超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8):78-81.6 夏玉兰,李小莉,刘雨村,等.延续护理对COPD 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5,44(21):3020-3021.7 张乐乐,孙影.老年COPD 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4):3820-3821.8 常永红.延续护理改善COPD 患者自我护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24):33-35.9 李美萍,邱映明,唐良春,等.集束化护理对COPD 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31(4):479-480.(本文编辑:王溪婷)品管圈在降低丙戊酸钠中毒发生率中的效果观察王丹丹 何亮 甄勇 陆娟 史甜 左四琴 唐维婕ʌ摘 要ɔ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丙戊酸钠中毒发生率的作用㊂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立 降低丙戊酸钠中毒发生率 的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㊁目标设定㊁要因分析,运用PDCA 循环法则,制定和实施对策㊂结果 通过本期品管圈活动,围手术期患者丙戊酸钠中毒发生率下降至0.49%,目标达成率100.7%,进步率75.4%,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㊂同时,本期活动还实践了将品管圈管理工具用于临床疾病诊治的可行性,提升了圈员的团队精神㊁沟通协调等无形能力,为今后持续开展此类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㊂结论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丙戊酸钠中毒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㊂ ʌ关键词ɔ 品管圈; 丙戊酸钠中毒; 效果观察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6.16.031作者单位:225001扬州,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通信作者:何亮,E-mail:yzheliang@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VPA)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常用于治疗和预防癫痫发作,有效血药浓度为50~100μg /ml,治疗窗相对较窄,易出现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㊁肝肾功能衰竭㊁高氨血症㊁低血压,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2]㊂笔者所在科室于2014年1~6月陆续发生10起丙戊酸钠中毒的不良事件,经积极救治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㊁增加了患者住院费用㊁加重了患者及家属心理负担,易激化医患矛盾㊂2014年7~12月,笔者将管理学的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理念引入临床工作中,以期降低丙戊酸钠中毒发生率,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㊂1 一般资料1.1 资料2014年1~6月,本科共收治患者1358例,其中应用丙戊酸钠者503例,出现中毒症状者10例,其中3例为重度中毒,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直至深昏迷,瞳孔缩小㊁肌张力低下㊁深浅反射均消失,丙戊酸钠血药浓度>150μg /ml㊂进行品管圈活动后,同期收治患者1510例,其中应用丙戊酸钠者405例,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观察干预措施对丙戊酸钠中毒事件发生率的影响㊂1.2 方法1.2.1 成立品管圈 由12名神经外科护士㊁1名护士长㊁2名医师㊁1名临床药师组成,命名为 护佑圈 ,设计了相应的圈徽㊂全体圈员投票推举一名责任心强㊁善于组织管理的副主任医师担任圈长,负责统筹安排圈内活动;由科主任担任辅导员,负责对整个品管圈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由一名文字功底较好的圈员担任秘书,负责记录品管圈活动内容;其余圈员参加各个具体步骤的实施㊂1.2.2 主题选定 按照上级政策㊁重要性㊁迫切性㊁圈能力等四方面要求,确定 降低丙戊酸钠中毒发生率 为本期品管圈活动的主题㊂1.2.3 活动计划拟定 将本期品管圈活动周期定为6个月,使用甘特图将每个步骤进行人员分工和时间分配㊂1.2.4 现状把握 丙戊酸钠的不良反应包括神经系统异常㊁胃肠道反应㊁血细胞减少㊁肝肾功能损害㊁皮疹和皮炎等[3[,其中神经系统症状是其最常见㊁最重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0.1%~1%,可表现为头痛㊁震颤㊁共济失调㊁认知损害㊁意识障碍等[4[㊂本科进行品管圈活动前,对所有颅脑外伤㊁颅内肿瘤㊁颅内出血及颅内感染的患者围手术期均常规使用丙戊酸钠,约占同期收治患者总数的37.0%(503/1358),剂量为15~20mg/kg,丙戊酸钠中毒导致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率为1.99% (10/503),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发生率,有必要分析原因并进行干预㊂1.2.5 目标设定依据现场调查的结果及回顾历史数据分析,参照文献报道和药品说明书,结合医院和科室实际情况,确立此期品管圈活动的目标:将丙戊酸钠中毒发生率降至0.5%以下㊂1.2.6要因分析运用5W1H(Why㊁What㊁Where㊁When㊁Who㊁How)管理工具,全体圈员对掌握的信息进行全面㊁认真的研究,通过头脑风暴法,列出与丙戊酸钠中毒相关的原因21项(见表1),通过要因分析,绘制鱼骨图,确定了人㊁疾病和药物三个主要方向,最终经讨论确定:基础知识欠缺,对此疾病认识不够;初始给药剂量过大;未能及时发现丙戊酸钠中毒的先兆症状;宣教不到位等4项为本期品管圈活动的改善重点㊂表1 丙戊酸钠中毒的原因分析疾病因素患者及陪护人员因素医护因素药物因素丙戊酸钠中毒发生率较低常合并其他基础病基础知识欠缺,对此疾病认识不够丙戊酸钠治疗窗窄中毒早期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缺乏医学常识未对患者行全面检查个体对药物反应差异大中毒后临床表现复杂㊁多变医从性差,擅自增减剂量丙戊酸钠使用适应证过宽易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未按时㊁定量服药初始给药剂量过大陪护人员对用药知识缺乏未能及时发现丙戊酸钠中毒的先兆症状陪护人员缺乏责任心责任心不强宣教不到位沟通能力欠佳工作量大1.2.7 对策实施针对上述4个改善重点,我们分别组成了4个相应的对策群组,运用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法则,制定并负责实施具体的对策方案㊂1.2.7.1 强化基础知识,认识丙戊酸钠药物特点及中毒表现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自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请临床药师专题讲解并进行书面考核,确保所有圈员掌握丙戊酸钠的药物特点:丙戊酸钠是一种非镇静性抗癫痫药物,不仅可以抑制病灶神经元过度放电,还可以阻止异常放电向正常脑组织扩散[5[;过量应用此药会影响体内多种酶的代谢,从而阻碍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产生和传递,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和中毒症状,特别是联合应用其他抗癫痫药物时[6[㊂最常见中毒症状是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㊁木僵㊁精神异常㊁共济失调㊁扑翼样震颤,严重时会出现昏迷㊁死亡㊂1.2.7.2 制定丙戊酸钠用药规范,减小给药初始剂量㊂依据‘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和外伤后癫痫的预防及治疗指南“㊁‘颅脑疾病手术后抗癫痫药物应用的专家共识“㊁‘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等文件[7-9[,经过圈员讨论,圈长定稿,制定本科室的丙戊酸钠用药规范:①严格把握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的适应证,杜绝超适应证用药;②围手术期发作癫痫患者,按15~20mg/kg予以治疗;③既往有癫痫病史或有诱发癫痫高危因素患者,按10~15mg/kg予以预防;④既往无癫痫病史,亦无诱发癫痫高危因素的患者,不使用抗癫痫药;⑤给药剂量从小剂量开始,在血药浓度监测下逐渐加量,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直至获得最佳疗效的最低剂量;⑥能单用丙戊酸钠控制癫痫时,不联合使用抗癫痫药物;⑦只有单药不能控制发作时,才能联合使用相互作用小的药物;⑧停药时应逐渐减量,防止出现戒断反应;⑨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应定期作血细胞分析㊁肝肾功能等检查;⑩在遵循以上用药原则的同时也要注意个体化用药的调整,确保药物的疗效及安全㊂1.2.7.3 提高医护人员对丙戊酸钠中毒先兆症状的警觉性㊂丙戊酸钠中毒早期可出现癫痫发作频率的增加或类型的改变[10[,实验室检查见血氨升高㊁肝肾功能正常,血药浓度可升高或在正常范围㊂医护人员若细心观察㊁仔细甄别,可尽早发现丙戊酸钠中毒的先兆症状,及时予以停药㊁对症支持㊁肉碱㊁血液透析等治疗[11[,以阻止病情进一步加重㊂运用个案跟踪㊁案例讨论㊁破窗理论㊁实景考核㊁实战演练等方法,使全体圈员对丙戊酸钠中毒早期先兆症状的特点充分掌握,觉察力㊁敏感性和应变处理能力显著提高,品管圈活动期间未出现中-重度中毒患者㊂1.2.7.4 加强对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医学常识和用药知识宣教,提高患者的医从性㊂在患者刚入院时,我们对患者及其陪护人员主动进行健康宣教和合理用药指导,讲解患者疾病与所用药物之间的关系,告知规范用药的重要性和不规范用药的危害性;患者住院期间,首次予以丙戊酸钠治疗前,需向患者及其陪护人员说明该药的使用理由㊁用法用量㊁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用药医从性,并强调陪护人员的监督作用㊂健康宣教采用多元化教育模式,制作宣传画㊁小手册㊁小绘本㊁PPT㊁小视频等多媒体材料,确保内容丰富有趣㊁形式生动活泼㊁语言通俗易懂,使患者及陪护人员容易接受㊂2 结果2.1 有形成果经过本期品管圈活动,本科围手术期患者丙戊酸钠使用率下降至同期收治患者总数的26.8%(405/1510),丙戊酸钠中毒发生率下降至0.49%(2/405),且两例患者均在出现中毒早期先兆症状时即被诊断,予以停药等对症治疗1~2d 后症状迅速缓解㊂本期品管圈活动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ˑ100%=(0.49%-1.99%)/(0.5%-1.99%)ˑ100%=100.7%,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ˑ100%=[(1.99%-0.49%)/1.99%[ˑ100%=75.4%㊂2.2 无形成果通过本期活动,全体圈员对品管圈管理工具的认识和运用手法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圈员的团队精神㊁脑力开发㊁沟通协调㊁活动信心和责任荣誉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㊂应用5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并绘制雷达图[12[(见图1)㊂图1 无形成果雷达图3 讨论品管圈是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创立的一种管理方法,即同一工作单位或工作性质的相关人员,自发㊁自觉地组成品质管理小组,科学地应用统计工具,在全员参与的方式下,持续㊁循环地进行品质维护和改善自己工作现场的活动[13[㊂目前,品管圈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已广泛地应用于医院管理等方面,成为欧美㊁日本㊁中国台湾㊁新加坡等医院管理发达地区最重要㊁最常用的管理方法[14[㊂国内在护理管理㊁护理教育等领域已广泛开展品管圈活动,但应用品管圈诊疗临床疾病的案例并不多见㊂丙戊酸钠是围手术期预防和治疗癫痫的临床一线用药[15[,中毒症状是其少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㊂既往患者出现丙戊酸钠中毒症状时,由于发生率低㊁临床表现复杂多变㊁早期症状不典型等原因,易与其他疾病,如肝性脑病㊁原发脑部疾病等相混淆,易误诊漏诊,早期诊断困难;同时,即使临床医生诊断出患者系丙戊酸钠中毒,也常认为是由于患者个体差异所致,单纯作为个体不良事件上报或发表个案报道,治疗缺乏循证医学依据,所获得的临床经验仅成为该医生的个人体验,在同科室的其他医生遇到类似的患者时,仍可能出现误诊误治㊂针对本科在短时间内(2014年1~6月)发生10起丙戊酸钠中毒的不良事件的情况,笔者将品管圈理念引入临床诊疗工作中㊂在本期活动中,我们通过运用头脑风暴㊁查检表㊁要因分析㊁鱼骨图等方法,找到了丙戊酸钠中毒的主要原因,确立了改善重点,应用PDCA 循环法则,从强化基础知识㊁制定用药规范㊁提高对先兆症状的警觉性㊁加强健康宣教等4个方面制定和实施了具体的活动对策㊂通过本期品管圈活动,本科围手术期患者丙戊酸钠中毒发生率较前明显下降,为0.49%,目标达成率100.7%,进步率75.4%,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㊁减少患者住院费用㊁减轻患者及家属心理负担,促进医患㊁医护和护患关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㊂全体圈员通过自身实践认识了品管圈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掌握了常用的品管圈统计工具,为今后持续开展此类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㊂同时,品管圈活动赋予圈员真实的参与感,提升了圈员的团队精神㊁脑力开发㊁沟通协调㊁活动信心和责任荣誉,实现了自身价值㊂(下转第2286页)后,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变化也表明了PDCA循环模式能够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消除患者的心理恐惧等负面心理,避免患者过激反应,保证了消化内镜的顺利完成㊂综上所述,PDCA循环护理能够降低消化内镜检查的风险,改善患者心理素质,为消化内镜检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条件㊂参考文献1 杜奕奇,李兆申.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解读[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30(9): 484-486.2 孙曦,王向东,卢忠生,等.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 (3):207-209.3 艾青霞.心理护理干预对86例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2): 1788-1789.4 胡银清,李花林,贺诗荃.消化内镜护理风险评估及PD-CA循环模式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15,13 (14):1292-1294.5 崔顺子.内镜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监控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9):1859.6 马久红,黄茜,彭春艳,等.无痛内镜诊疗患者安全管理流程改进与运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 30(12):712-713.7 上官志毅,陈冬梅,黄婷婷,等.PDCA循环在国内护理领域应用的新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9,9(2):26-27,30.8 汪梅枝.PDCA模式在胃肠镜检查中护理风险控制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1):290-291.9 周丽华,蒋蓉,邓琼,等.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 10(6):42-44.10 孙刚,孔金艳,蔡顺天,等.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化培训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30(7):386-388.11 周爱明.胃肠镜检查时心理反应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645-646.12 陈赟,郭欣,田梅梅,等.医院护理质量关键指标筛选及评价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3): 329-332.(本文编辑:牛铁兵)(上接第2252页)参考文献1Thanacoody RH.Extracorporeal elimination in acute valproic acid poisoning[J[.Clin Toxicology,2009,47(7):609-616.2 Lokan RJ,Dinan AC.An apparent fatal Valproic Acid poison-ing[J[.J Anal Toxicology,1988,12(1):35-37.3 班立丽,唐晓霞.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抗癫痫疗效及不良反应关系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 (12):1086-1089.4 喻东山,李广录,汪春运.丙戊酸钠的不良反应研究新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杂志,2005,32(4): 319-321.5 杨炳中,余秀兰.丙戊酸钠的临床应用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902.6 朱占胜,李茂坤.丙戊酸钠诱发高氨血症脑病研究进展[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21(5):389-391.7 全国神经外科癫痫防治协助组.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和外伤后癫痫的预防及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6,5(12):1189-1190.8 中国抗癫痫协会专家组.颅脑疾病手术后抗癫痫药物应用的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7):751-754.9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23):1765-1779.10 Segura BN,Rodriguez CA,Puente V,et al.Valproate-in-duced hyperammonemic encephalopathy[J[.Acta Neurol Scand,2006,114(1):1-7.11 Lheureux PE,Hantson P.Carni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valpro-ic acid-induced toxicity[J[.Clin Toxicol,2009,47(2): 101-111.12 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13 周东梅.品质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50-151.14 熊真真,袁丽,杨小玲,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病房胰岛素笔准备效率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 (11):989-991.15 Temkin NR,Dikmen SS,Wilensky AJ,et al.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tudy of phenytoin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st-traumatic seizures[J[.N Engl Med,1990,323(8): 497-502.(本文编辑:王溪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