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标准
2021《APASL临床实践指南: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主要内容
2021《APASL临床实践指南: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主要内容2021年5月4日,亚太肝病硏究学金APASL )官方杂志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在线发布《APASL临床实践指南: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简称《指南》),内容涵盖亚太地区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患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学、诊断、治疗,以及自然史、预后和生存。
《国际肝病》特此整理《指南》要点,供读者学习参考。
该《指南》由亚太地区权威临床医生联合撰写,对不同于西方患者的特征作出了清晰阐述,在最终发布前进行了内部讨论和外部审查。
我国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为《指南》通讯作者之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马雄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福生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魏来教授等多位中国专家参与编写。
AIH是一种由针对肝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所介导的肝脏实质炎症,以血清自身抗体阳性、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和肝组织学上存在界面性肝炎为特点,如不治疗常可导致肝硬化、肝衰竭。
虽不是常见疾病,但亚太地区的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
尽管AIH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知的是该病是遗传易感人群中自身免疫耐受能力下降的结果。
糖皮质激素和硫哩瞟吟是AIH 的标准治疗方案,应在确诊后启动治疗。
对于标准治疗无应答的患者, 应考虑采用替代疗法。
此外,肝移植可作为终末期AIH患者的挽救治疗。
《指南》分别从发病机制、病理学.诊断、治疗,以及自然史、预后和生存这五个方面给岀如下推荐或指导:01发病机制推荐:AIH的主要表现是慢性肝炎,也可以表现为急性发作,甚至急性肝衰竭。
因此,对于原因不明的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应考虑为AIH。
02病理学推荐:肝活检对于AIH的诊断非常重要,但是由于没有特定的组织学标志,因此需要经验丰富的病理学家进行诊断。
建议通过HAI评分评估炎症活动的程度。
对于疑难病例,有必要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共识(2015 )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共识(2015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一、概述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由针对肝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所介导的肝脏实质炎症,以血清自身抗体阳性、高免疫球蛋白G 和/或γ-球蛋白血症、肝组织学上存在界面性肝炎为特点,如不治疗常可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
AIH 的临床表现多样,一般表现为慢性、隐匿起病,但也可表现为急性发作,甚至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
上世纪60 至80 年代,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显著改善AIH 患者的生化指标及临床症状,甚至能逆转肝纤维化,从而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
随着自身抗体和肝活检组织学检查的广泛开展,我国AIH 患者检出率逐年增加。
AIH 已成为非病毒性肝病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我国消化和肝病学界专家和临床医师们的关注。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共识(2015)》。
本共识旨在帮助医师在AIH 诊治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
临床医师应充分了解本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认真分析单个病例的具体病情,进而制订出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
本共识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定和评价(GRADE)系统对循证医学证据的质量(见表1)和推荐强度等级(见表2)进行评估。
二、流行病学女性易患AIH,男女比例约为1:4。
AIH 呈全球性分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大部分患者年龄大于40 岁。
最近,我国开展的一项全国范围内的回顾性调查(入选患者年龄大于14 岁)发现,AIH 的峰值年龄为51 岁(范围:14~77岁),89%为女性患者。
北欧白人的平均年发病率为 1.07~1.9/100 000,患病率为16.9/100 000,而阿拉斯加居民的患病率可高达42.9/100 000。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和治疗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诊疗
PBC诊疗基于3条原则:血清AMA阳性,血清胆汁淤 积,肝脏组织病理提醒或支持PBC。一般符合2条原 则高度提醒PBC诊疗,符合3条可明确诊疗。
首先需排除其他肝病,如患者有难以解释旳碱性磷酸 酶升高(B超提醒胆管正常),需警惕PBC,进行 AMA检验及ANA、SMA等抗体和免疫球蛋白旳检验, 必要时行肝活检,如AMA阴性,需行胆管成像排除原 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对于AMA阳性而碱性磷酸酶正常 旳患者应定时监测。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临床体现
影像学特点(MRCP、ERCP):肝内、外胆道 旳多种局灶性狭窄和扩张。弥漫性旳胆管狭窄, 间隔着正常胆管旳扩张,形成经典旳串珠状体 现。
病理学特点:PSC最具有特征性旳组织病理变 化是胆管周围“洋葱皮样”变化,体现为纤维 组织围绕小胆管呈同心圆样排列。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试验室检验:可有血清转氨酶升高,碱性磷酸酶轻度 升高;高丙种球蛋白血症,主要体现为IgG水平升高; 血清中主要抗体有: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 体(SMA)、抗肝肾微粒体1型抗体(LKM-1)、抗肝 细胞胞浆1型抗体(LC-1)、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 抗体(SLA/LP)。有时可出现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 浆抗体(ANCA)阳性。
本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重叠综合征(AIH-PBC)
AIH-PBC重叠综合征一般分为2型:
一种类型为患者具有AIH旳组织学特征,但血清 学上却具有经典PBC体现,如AMA-阳性旳AIH. 临床过程及对治疗旳应答与1型AIH较为相同;
另一种则为患者组织学特征为PBC但是血清学 AMA却为阴性,而抗核抗体和(或)平滑肌抗体阳 性。
“洋葱皮”样纤维化虽是PSC经典体现,但阳 性率不到10%;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共识
治疗
AIH
轻度界面炎
中度以上界面炎
进展期肝纤维化或肝硬化伴炎症活动
免疫抑制治疗
是
中、重度界面炎
否
以肝组织学为依据的治疗指征
泼尼松和硫唑嘌呤联合治疗:优先推荐
泼尼松单药治疗
其他替代药物
应答不完全的处理
疗程、停药指征和复发处理
治疗方案
治疗
治疗
概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由针对肝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肝脏实质炎症,以血清自身抗体阳性、高免疫球蛋白和(或)γ-球蛋白血症、肝组织学上存在界面性肝炎为特点,如不治疗常可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
概述
自身免疫性肝病
流行病学
我国缺乏AIH的流行病学研究数据 女性易患,男女之比约为1:4 可发生任何年龄,范围约14-77岁,峰值为51岁 全球分布,发病率逐年增加
治疗
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Cushing体征(满月脸、痤疮、水牛背、向心性肥胖) 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 糖尿病 白内障 高血压病 感染 推荐意见: 19.需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AIH患者,建议治疗前行基线骨密度测定并每年监测随访,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IB)
同“明确”栏。
血清生化学检查
血清氨基转移酶不同程度的升高、特别是(但不排除性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不明显。血清1-抗胰蛋白酶、血清铜和铜蓝蛋白浓度正常
同“明确”栏,但如果Wilson病被排除后,可包括血清铜和铜蓝蛋白浓度异常的患者。
血清免疫球蛋白
血清γ-球蛋白或IgG水平超过正常上限的1.5倍
血清γ-球蛋白或IgG水平超过正常上限的任何升高
AIH治疗的总体目标(口号):获得肝组织学缓解,防止肝纤维化的发展和肝功能衰竭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自免肝诊断和治疗共识
3. 其他替代药物 • 布地奈德(Budesonide)是第二代糖皮质激素, 其在肝脏的首过清除率较高(约90%),6-OH布地奈德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性高,抗炎疗 效相当于泼尼松(龙)的5倍,而其代谢产物 (16-OH-泼尼松龙)无糖皮质激素活性。因此, 布地奈德作用的主要部位为肠道和肝脏,而全身 副作用较少。 • 来自欧州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表明,布地奈德和硫 唑嘌呤联合治疗方案较传统联合治疗方案能更快 诱导缓解,而糖皮质激素相关副作用显著减轻, 可作为AIH的一线治疗方案。 • 布地奈德不宜在肝硬化患者中应用。
• 二线治疗方案:目前已有应用吗替麦考酚 酯(MMF)、环孢素A、他克莫司、6-巯基 嘌呤、甲氨蝶呤、抗肿瘤坏死因子等治疗 难治性AIH的报道。 • 泼尼松联合MMF作为AIH的一线治疗,可使 88%的患者出现完全生化应答。12%的患 者出现部分生化应答。 • 另外,在胆汁淤积性AIH患者中如糖皮质激 素疗效欠佳也可考虑加用小剂量MMF治疗, 以避免硫唑嘌呤诱导胆汁淤积的副作用。
• 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先前需使用联合治 疗方案才能获得生化缓解者、并发自身免 疫性疾病和年龄较轻者。此外,虽然均在 正常范围内,较高的血清ALT和IgG水平仍 与复发相关。
复发的处理
• 停药后初次复发患者,建议再次以初始治 疗的剂量给予泼尼松(龙)和硫唑嘌呤联 合治疗,逐渐减量甚至停药并以硫唑嘌呤 (50-75 mg/d)维持治疗; • 而硫唑嘌呤不能耐受的患者可给予小剂量 泼尼松(≤10 mg/d)或吗替麦考酚酯联合 长期维持治疗。 • 2次以上复发者建议以最小剂量长期维持治 疗。
(二)治疗方案(详见图3)
1.泼尼松(龙)和硫唑嘌呤联合治疗 • 泼尼松(龙)可快速诱导症状缓解、血清转氨酶和IgG水 平的复常,用于诱导缓解,而硫唑嘌呤需6-8周才能发挥 最佳免疫抑制效果,多用于维持缓解。 • 泼尼松(龙)初始剂量为30-40 mg/d,并于4周内逐渐减 量至10-15 mg/d;硫唑嘌呤以50 mg/d的剂量维持治疗。 诱导缓解治疗一般推荐如下用药方案:泼尼松(龙)30 mg×1周,20 mg×2周,15mg×4周,泼尼松(龙)剂量 低于15 mg/d时,建议以2.5 mg/d的幅度渐减至维持剂量 (5-10 mg/d);维持治疗阶段甚至可将泼尼松(龙)完 全停用,仅以硫唑嘌呤50 mg/d单药维持。
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程度也越来越高,诊治的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从自身免
疫性肝病的常见症状及类型看,其是内科疾病,主要包含有
原发性的硬化性胆管炎及肝硬化等疾病类型。 主要的临床
症状包含有关节炎、皮疹和发热、黄疸等,女性为易感人群,
且青少年居多,也常见于绝经的妇女,患者多表现为低热、乏
共同作用下,会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肝脏损伤的现象。 对
于免疫抑制剂来说,自身免疫性肝炎所具备的依从性相对较
好,且能够阻断自身免疫性肝炎疾病的发展,因此可有效的
借助标准化的免疫抑制剂开展有效的治疗,不仅有利于患者
长期生存与发展,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预后。
( 一) 免疫抑制剂
转氨酶中高度阳性升高和受体转氨酶明显轻度上升者
苟晓盼,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
始时,泼尼松和硫唑嘌呤分别用于每天 300 mg 和 50 mg,根
据病情的恢复程度,可逐步调整其药物使用量,泼尼松和硫
唑嘌呤分别用于每天 100 mg 和 50 mg。
2. 环孢霉素
环孢霉素是一种有效免疫抑制剂,临床上研究表明,对
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有明显缓解的作用,但在治疗过程中容
易发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感染、多毛症、高血脂、高血压和
力和关节酸痛等。 对于患者的危害程度大,且会严重的降低
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 而随着医学治
疗手段的快速发展,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治的效果较好,并在
治疗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性的成果。 下面将对自身免疫性肝
病的药物治疗进行论述。
二、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
作为一种临床慢性肝炎,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尚
均是免疫抑制酶试剂临床治疗的绝对主要适用症。 严重的
自身免疫性肝病治疗
酒精性肝病:通过饮酒 史和肝功能检查进行鉴
别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通过血脂和肝功能检查
进行鉴别
自身免疫性肝病:通过 自身抗体检测和肝功能
检查进行鉴别
其他肝病:如肝硬化、肝 癌等,通过影像学检查和
肝功能检查进行鉴别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皮质类固醇:如泼尼松,用于控 制炎症和改善症状
生物制剂:如抗TNF-α单克隆 抗体,用于调节免疫系统
02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自 身抗体阳性、免疫球蛋白升高 等
04
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显示自 身免疫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肝穿 刺活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诊断
鉴别诊断
病毒性肝炎:通过病毒 学检查和肝功能检查进
行鉴别
药物性肝损伤:通过用 药史和肝功能检查进行
演讲人
自身免疫性 肝病治疗
2023-10-03
目录
01.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概述 02.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 03.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治疗 04.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预后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概述
疾病定义
01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种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肝脏疾病。
02
主要表现为肝脏炎症、肝细胞损伤和肝功能异常。
03
脾切除术:适用于脾功能亢进患者,改善症状
04
血管介入治疗:适用于肝血管瘤、肝硬化等疾病,减轻症状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预后
预后因素
疾病类型:不同 类型自身免疫性 肝病预后不同
患者年龄和健康 状况:年龄较大 或健康状况较差 的患者预后较差
病情严重程度: 病情越严重,预 后越差
并发症:出现并 发症的患者预后 较差
作用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
认识3种自身免疫性肝病
健康生活·身边的医学认识3种自身免疫性肝病□湖北省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罗光荣自身免疫性肝病(简称“自免肝”)是一组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的肝脏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以前两种常见。
通俗地讲,这是一种因人体免疫系统发生紊乱,进而损害自身肝脏的疾病。
其主要特征为:在肝损伤时,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血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
那么,这3种自身免疫性肝病有什么特征,又如何治疗呢?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大部分患者年龄大于40岁,女性患者更多见,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4。
在美国,自身免疫性肝炎占慢性肝病的10%~15%。
近年来,我国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超势。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可分为两型:1型多表现为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阳性,多见于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效果好。
2型以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或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阳性为特征,多见于儿童、青年人,多急性或重症起病,且肝脏组织学改变显著,存在停止治疗后容易复发、需要长期治疗等特征。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多数患者起病隐匿,常见症状包括嗜睡、乏力、全身不适等,体检可发现肝脾肿大。
若存在肝硬化,可能会有腹水等表现。
10%~20%的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意外发现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
约25%的患者表现为急性发作,甚至进展成急性肝功能衰竭。
部分患者病情可呈间歇性发作,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异常可自行缓解,但通常会反复。
除肝脏病变,患者的肝外表现也很常见,如游走性关节炎、皮疹、口眼干燥等,女性常有闭经。
此外,患者往往还同时存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和肾小球肾炎等。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总体治疗目标是获得肝组织学缓解,防止肝病进展,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有效和标准治疗方式,一般优先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硫唑嘌呤联合治疗方案。
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治疗分析
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积极地治疗。
结果针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进行精心护理以及积极有效的治疗,在60例患者当中,临床治愈的有32例,治愈后并出院的有6例,实施肝移植手术的有2例患者。
结论作为一种渐进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具有易反复发作的特点。
我院针对患者进行积极地治疗以及科学合理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特点;治疗方法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早期,由于临床特征不明显,很难诊断出。
但由于这种病对人类健康威胁较大,且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国内加大了对此病的研究了解,在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本文针对其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简要分析,希望有助于对此病的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国家相关的疾病诊断标准为依据,对其予以判定,将药物性肝伤害以及酒精性肝伤害排除。
其中包括44例女性患者以及16例男性患者,患者年龄在22~47岁,达到了16~70d的住院时间。
1.2方法在入院之后,采用熊去氧胆酸以及复方甘草酸等药物针对60例患者进行保肝退黄治疗,其中采用甲泼尼龙激素治疗进行治疗的有36例患者,这些患者都有失眠、情绪紊乱、满月脸以及不同程度的向心性肥胖等药物不良反应出现。
2结果2.1这60例患者当中有60例患者乏力,48例食欲缺乏、52例黄疸、20例发热、12例皮肤瘙痒、14例口干眼干、20例肝腹水、16例腹腔感染、22例肝掌蜘蛛痣、6例类风湿关节炎以及4例内呲黄斑瘤。
2.2病理学观察。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肝组织变化以慢性肝炎为主,包括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自身免疫性肝炎为肝细胞炎症及界面炎症,多伴有纤维化、坏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以胆管损害为特点,表现出炎症反应和胆内胆小官破坏,引发肝内慢性淤胆和门脉纤维化,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患者包括上述两种特点。
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医学健康养生常识】
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文章导读肝炎已经是很常见的肝部疾病了,而且这一疾病是会传染的,大家应该注意,现在肝病的类型已经很多了,也有很多患有肝病的人,常见的就是肝炎,肝炎的类型也有很多,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大家知道吗,这样的疾病在女性中是很常见的的,在中年以后发病率高,下面我们看看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
自身免疫性肝炎一般的表现是慢性的肝炎,对我们的影响会有很多,大家应该都了解,肝炎是容易传染的疾病,如果患有肝炎,我们要能够及时的做好这一疾病的预防感染工作,下面看看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方法。
临床表现本病多发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4,有10~30岁及40岁以上两个发病年龄高峰。
大多数病人表现为慢性肝炎,约34%的患者无任何症状,仅因体检发现肝功异常而就诊;30%的患者就诊时即出现肝硬化 ;8%患者因呕血和(或)黑便等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表现而就诊;部分患者以急性、甚至暴发性起病(约占26%),其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较高,临床过程凶险。
约17%~48%AIH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的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1型糖尿病等,甚至是部分患者首次就诊的原因。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不同程度的血清转氨酶升高、高γ-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阳性,组织学特征为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界面性肝炎,严重病例可快速进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
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在欧美国家发病率相对较高,在我国其硭切发病率和患病率尚不清楚,但国内文献报道的病例数呈明显上升趋势。
药物治疗AIH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及病理组织异常,减慢向肝纤维化的进展。
单独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联合硫唑嘌呤治疗是目前AIH的标准治疗方案。
1.治疗指征:。
自身免疫性肝炎预后情况良好的话要怎么治疗
自身免疫性肝炎预后情况良好的话要怎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属于一种慢性疾病,所谓慢性疾病就是不是立刻能让我们察觉出来的疾病,都是通过日积月累慢慢的发展,当然这种发病率还是比较少的,一般在欧洲一些国家发病率比较高一些。
但不能因为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少而我们就不引起重视了,近些年来,这种疾病在我国也是开始有所上升的趋势了。
自身免疫性肝炎一般可以使用药物治疗:AIH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及病理组织异常,减慢向肝纤维化的进展。
单独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联合硫唑嘌呤治疗是目前AIH的标准治疗方案。
1.治疗指征:(1)绝对指征血清AST≥10倍正常值上限,或血清AST≥5倍正常值上限伴γ-球蛋白≥2倍正常值上限;组织学检查示桥接坏死或多小叶坏死。
(2)相对指征有乏力、关节痛、黄疸等症状,血清AST和(或)γ-球蛋白水平异常但低于绝对指征标准,组织学检查示界面性肝炎。
2.初始治疗方案(1)单用强的松疗法适合于白细胞明显减少、妊娠、伴发肿瘤或硫嘌呤甲基转移酶缺陷者,或仅需短程治疗者(≤6个月)。
第一周:强的松60mg/d;第二周:40mg/d;第三周:30mg/d;第四周:30mg/d;第五周起:20mg/d,维持到治疗终点。
(2)强的松与硫唑嘌呤联合疗法适用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脆性糖尿病、肥胖、痤疮、心理不稳定或有高血压者。
强的松剂量为第一周:30mg/d;第二周:20mg/d;第三周:15mg/d;第四周:15mg/d;第五周起:10mg/d。
第一周开始即同时服用硫唑嘌呤50mg/d,维持到治疗终点。
3.初始治疗的终点及对策成人AIH应持续治疗至缓解、治疗失败、不完全反应或发生药物毒性等终点(见表3)。
90%患者开始治疗2周内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γ-球蛋白水平即有改善, 但组织学改善滞后3~6个月,所以通常需要治疗12个月以上才可能达到完全缓解。
尽管有些患者停止治疗后仍可持续缓解, 多数患者需要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标准治疗和潜在治疗靶点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肝脏实质性炎症,由 1 目前的治疗方案
针对肝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所介导,特点为高免疫球蛋 AIH 的总体治疗目标是获得肝组织学缓解、防止进
白G 血症、血清自身抗体阳性、肝组织学上存在中重度界 展为肝衰竭和肝硬化、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面性肝炎[1]。临床上多表现为慢性、隐匿起病,少数表 临床上可行的治疗目标是获得生化缓解,即血清转氨酶
, , ( , , , WANG Rui WANG Qixia MA Xiong. Division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Renji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Jiao Tong , , ) University & Shanghai Institute of Digestive Diseases Shanghai 200001 China
lated studies on the standard therapies for AIH and highlights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AIH treatment.
: , ; ; Key words hepatitis autoimmune therapeutics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 ( ) Abstract Autoimmune hepatitis AIH is a liver inflammatory disease mediated by autoimmune response and may progress to liver failure
and liver cirrhosis without treatment. The goal of AIH treatment is to achieve biochemical remission and histological remission. Currently im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指南1、概述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hepatitis,AIH)的临床特点包括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高免疫球蛋白G(IgG)血症、血清自身抗体阳性,肝组织学上存在中重度界面性肝炎等。
早期诊断和恰当治疗可显著改善AlH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医疗负担。
2、流行病学AIH可以在任何年龄和种族人群中发病。
欧洲与亚洲人群中以女性患者居多,发病率和疾病状态存在种族差异。
在欧洲国家,AIH的时点患病率为10/10万人~25∕10万人Q新西兰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2008年至2010年AIH的发病率为1.37/10万人,而在2014年至2016年增长到2.39/10万人。
同样,日本的两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2004年AIH的时点患病率为8.7/10万人,2016年时点患病率已经增长至23.9/10万人。
此外,AIH患者性别比例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在日本,男女比例由1:6.9(2004年)增长为1:4.30来自其他研究中AIH患者的男女比例由1:9-1:10增长到1:4~1:7。
最近,我国开展的一项包含1020例AIH患者的单中心回顾性观察研究显示,AIH患者的峰值年龄为55(6~82)岁,在20岁有小的波峰,男女比例为1:5o3、诊断与鉴别诊断AIH的诊断主要是基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肝组织学特征性表现,并排除其他肝病病因。
3.1临床表现多数AIH患者无明显症状或仅出现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
大部分AIH患者隐匿起病,少部分患者为急性发作,其中部分为慢性AIH的急性加重,甚至发展为急性肝功能衰竭。
约1/3的患者初诊即为肝硬化表现。
3.2实验室检查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自身抗体阳性、IgG和/或Y-球蛋白水平升高是AlH的重要实验室特征。
3.2.1血清生物化学指标AIH的典型血清生物化学指标异常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损伤型改变,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升高,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Y-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基本正常或轻微升高。
自身免疫性肝炎要做肝移植吗
自身免疫性肝炎要做肝移植吗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简称AIH)是一种以肝脏炎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免疫性疾病,由于肝细胞或异质性抗原的免疫抗原作用产生免疫反应,引起肝脏结构和功能受损。
随着疾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目前,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肝移植。
那么,自身免疫性肝炎需要做肝移植吗?肝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效果如何?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信息。
一、自身免疫性肝炎需要做肝移植吗?自身免疫性肝炎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肝移植。
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程度,治疗方案也不同。
对于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的患者,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使疾病得到控制,并能保护肝脏功能。
但是,当患者出现中重度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细胞癌等并发症时,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可能需要考虑肝移植。
二、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移植治疗的效果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肝移植治疗效果显著,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后的一年内恢复了正常生活,肝脏功能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但是手术后,患者需要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来防止器官移植体被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攻击,这会增加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三、肝移植手术注意事项1、术前准备:手术前需要严格的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等方面的指标,确保患者符合手术条件。
同时,需要检查有无感染、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潜在的并发症。
2、手术过程:在手术中,医生需要仔细检查有没有其他并发症,例如肿瘤、感染或其他肝病。
同时,需要遵循防止肝衰竭、感染或出血等并发症的操作规程。
3、术后护理:手术后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肝脏功能,必要时需考虑肝脏支持治疗。
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服用免疫抑制剂,需要定期检查肝功能、药物毒性等相关指标。
四、药物治疗注意事项1、药物治疗常常需要长期持续,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以确保药物治疗的疗效,培养信任医护人员的良好态度。
2、定期复查肝功能、肝酶等指标,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根据病情进行讲解及提示,保持积极心态。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治疗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治疗主要包含与肝病有关和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的两方面症状与体征。
轻重表现不一,多数较严重。
本病临床特征为女性多见,呈慢性活动性肝炎表现。
检查可见高球蛋白血症和肝脏相关自身抗体出现,病理切片改变则表现为肝细胞呈片状坏死和桥状坏死,多有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本病的诊断需排除其他类似表现的肝病,尤应排除病毒感染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多呈缓慢发病,约占70%,少数可呈急性发病,约占30%。
病人开始会有关节酸痛、低热、乏力、皮疹和闭经等,易被误诊为关节炎、结缔组织病等;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出现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腹胀、肝脾区疼痛、出血倾向和体重减轻等肝炎症状,。
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发展至肝硬化后,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而且该病比病毒性肝炎进展到肝硬化的时间要短。
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人还常伴有肝外系统免疫性疾病,最常见为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实验室检查以γ球蛋白升高最为显著,以igg为主,一般为正常值的2倍以上。
肝功能检测血清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均可升高,血清白蛋白、胆固醇酯降低,反映了自身免疫性肝炎以肝细胞损害为主的特征。
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制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治疗指征主要根据炎症活动程度,而非肝功能受损程度。
如若病人出现症状明显,病情进展快或γ球蛋白≥正常值的2倍,以及谷草转氨酶≥正常值5倍、谷丙转氨酶≥正常值10倍等情况时,可考虑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
经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65%的病人可获得临床、生化和组织学缓解。
有肝硬化和无肝硬化病人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和90%,因此,有必要严格规范用药。
1.治疗指征。
绝对指征:血清ALT≥10倍正常值上限,血清AST≥5倍正常值上限,γ球蛋白≥2倍正常值上限,肝组织学表现挢接坏死。
相对指征:乏力、关节痛、黄疸,血清和γ球蛋白达不到绝对指征。
2.免疫抑制剂治疗与疗程。
①糖皮质激素治疗;单一治疗:诱导治疗,强地松龙60mg/d治疗1周,直到转氨酶下降,改为40mg/d,治疗1周,再改为30mg/d,口服两周。
自身免疫性肝炎非激素疗法的研究进展 钟启华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5 2 5 6 . 2 0 1 6 . 0 2 . 0 4 0 收稿日期: 2 0 1 5- 0 6- 1 2 ; 修回日期: 2 0 1 5- 0 8- 0 8 。 基金项目: 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项目( J J 2 0 1 3- 1 4 ) 作者简介: 钟启华( 1 9 8 9- ) , 男, 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 通信作者: 周桂琴, 电子信箱: d t z g q 2 0 1 0 @1 2 6 . c o m 。
1 3 ] 。 化及肝衰竭的进展 [
I H患者的治 了布地奈德及泼尼松分别联合硫唑嘌呤对儿童 A 疗效果, 发现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且治疗组副作 用低于对照组, 表明对于儿童患者,采用口服布地奈德和硫唑 嘌呤联合疗法可以起到诱导和维持缓解作用,并且可以考虑 作为泼尼松的替代治疗。然而布地奈德的诱导缓解作用可能 弱于泼尼松, 说明布地奈德仍不能替代泼尼松作为 A I H 的首
8 5 %及 4 3 %
5 2 %, 显示其预后较差。因此有学者就提出了激素治疗之外的 I H 治疗措施, 并通过临床研究, 证实了其具有良好的疗效, 为A 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1 ㊀西医治疗 1 9 7 1年 - 1 9 7 4年发表的 3个随机对照试验表明泼尼松或 I H患者的症状、 生化指标、 组织 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可改善 A 学表现及生存率, 并在随后的临床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制订了
R e s e a r c ha d v a n c e s i nn o n- h o r mo n a l t h e r a p i e s f o ra u t o i mmu n eh e p a t i t i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标准
作者:刘士敬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03期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虽然有时急性起病,但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慢性肝炎,并以自身免疫反应如高丙种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血症和血清自身抗体为特征。
AIH 特征性地对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应答,只要用法得当,预后较好。
多数AIH患者接受抗炎/免疫抑制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伴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血清丙种球蛋白/IgG水平下降及肝组织学改善。
规范治疗的患者其预期生存率接近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组。
具体治疗方法根据AIH的临床分级制定,分3种:①特异性治疗,即抗炎/免疫抑制疗法;②皮质类固醇激素不良反应的防治;③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防治。
治疗方法根据临床循证依据分为Ⅰ~Ⅳ四个等级。
治疗策略
治疗指证①血清转氨酶水平高于正常上限10 倍者(Ⅰ级);②血清转氨酶水平高于正常上限5倍同时血清丙种球蛋白水平高于正常上限至少2倍者(Ⅰ级);③肝组织学检查呈桥接坏死或多小叶坏死者(Ⅰ级);④不符合上述3项标准的患者应根据临床评价进行个体化治疗。
界面性肝炎及组织学检查不存在桥接坏死或多小叶坏死者不需治疗(Ⅲ级)。
症状型AIH 同样需要治疗。
药物及剂量选择应个体化,根据临床症状、血清转氨酶及血清丙种球蛋白/ IgG 升高程度和组织学发现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同时兼顾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制定治疗方案。
初始疗法的选择强的松与硫唑嘌呤联用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初始治疗首选(Ⅱ级) 。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皮质类固醇激素因其抗炎/免疫抑制作用而成为AIH 的主要治疗药物。
尽管AASLD 推荐联合用药,但单独使用足量强的松(龙)(0.5~1.0 mg/kg)也可改善临床症状、实验室和组织学指标,从而缓解AIH。
根据AASLD 推荐,通常可在使用强的松(龙)的同时加用硫唑嘌呤以减少用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
一些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治疗,联合用药似乎更妥当。
治疗目标治疗主要目标是临床症状缓解、生化指标改善和组织学中炎症及肝细胞损害的减少,最终目标是无需药物治疗并维持缓解状态。
常规疗法应持续用至病情缓解、治疗失败、不完全应答或药物毒性作用。
一旦病情缓解就应考虑药物减量。
初始治疗应持续到病情缓解(症
状消失、血清转氨酶≤正常值上限2 倍和肝组织学检查恢复正常或仅轻微异常) 。
治疗失败或出现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时必须中断治疗。
皮质类固醇激素减量是一个渐进、长期的过程。
强的松(龙)每周减量5~10 mg直至30 mg/日,然后每周减量2.5 mg直到完全撤药。
典型的强的松(龙)维持剂量10 mg/日,5~10 mg/日或10 mg隔日顿服。
对于采用联合疗法的患者而言,单用硫唑嘌呤维持治疗可行。
硫唑嘌呤的剂量可增至每日2 mg/kg(临床上一般用量为50 mg/日),同时强的松(龙)每月减量2.5 mg直到完全撤药。
单用强的松(龙)治疗的患者单用硫唑嘌呤维持治疗同样可行。
当强的松(龙)达到每月减量2.5 mg的阶段加用硫唑嘌呤2 mg/(kg·日)。
在强的松(龙)减量的同时可加用熊去氧胆酸(UDCA)10 mg/kg直至病情缓解,也可在强的松(龙) 完全撤掉后使用UDCA 维持治疗。
指南建议在肝组织学改善后继续维持治疗至少6 个月,但究竟该持续多久尚无定论。
建议多数AIH 患者应接受长期维持治疗,最初肝活检呈肝硬化的成人及儿童应接受终身治疗,尤其2 型AIH 儿童患者更应如此。
治疗失败或初始治疗不完全反应大剂量单一强的松治疗或强的松和硫唑嘌呤联合治疗可用于初始治疗失败的患者(Ⅲ级)。
尽管接受了常规治疗,但仍有约10 %的患者其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继续恶化。
治疗失败是指肝组织学病变、进展恶化,导致肝硬化和死亡或需行肝移植。
目前尚无初治失败或不完全应答的患者最佳治疗方案。
使用高于标准治疗剂量的药物治疗,可使70%的患者2年内达临床缓解。
AASLD 指南推荐强的松(龙)(60 mg/日)单一疗法或强的松(龙)(30 mg/日)和硫唑嘌呤(50 mg/日)联合治疗。
以上治疗至少应持续1个月,病情缓解后减至常规维持剂量,即强的松(龙)10 mg/日,硫唑嘌呤50 mg/日。
特殊人群的治疗
无症状型AIH 或轻度活动性AIH 发病初始无症状的AIH 患者预后良好,无需任何免疫抑制治疗。
由于AIH 大多预后不佳,目前存在这样一个观点:即使患者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但只要有生化或组织学病变活动的依据,就应接受免疫抑制治疗。
UDCA 为亲水性胆汁酸,因其可能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而成为Ⅰ型AIH 有效的治疗药物。
不过目前尚无UDCA 诱导或维持AIH 缓解的数据资料。
重度AIH 强的松与硫唑嘌呤联用或单一大剂量使用强的松适用于重度AIH 成人患者(Ⅰ级)。
3项随机对照试验证明重度AIH 在接受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临床症状、组织学特征和生存率均改善。
随后的研究指出无论是否存在肝硬化,患者均对皮质类固醇激素有应答。
在所
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中20 年预期生存率>80%,并较之同地区、性别和年龄匹配对照组来说,两者生存率相似。
非活动性肝硬化目前对于静止期肝硬化,伴发疾病或不能耐受药物的患者不宜进行治疗(Ⅲ级)。
静止期肝硬化患者(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清转氨酶及肝活检未见炎症细胞)接受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不良反应风险增加,其疗效尚不确定。
失代偿期活动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考虑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Ⅲ级)。
失代偿期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应行药物治疗。
即使患者出现过食管静脉破裂出血或难治性腹水,其对药物或许仍有较好应答。
多数患者对治疗有效(包括肝硬化者),10 年生存率>90%。
肝硬化伴肝纤维化可逆。
肝移植术肝脏失代偿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考虑肝移植术(Ⅲ级) 。
终末期肝病患者有肝移植指征,特别是难治性或对免疫抑制疗法不能耐受的患者均可考虑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的AIH 患者预后好。
移植后5年生存率在83%~92%,10年生存率高达75%。
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无论单用强的松还是与硫唑嘌呤联合,所有患者都应监测相关药物不良反应(Ⅲ级)。
皮质类固醇激素不良反应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有严重不良反应。
除常见的“Cushing 体征”(满月脸、痤疮、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外,还有骨质疏松和脊柱压缩、缺血性坏死、2 型糖尿病、白内障、高血压、感染(包括已有的结核恶化)和精神病。
患者由于无法接受外貌变化及肥胖是造成中断治疗的最常见原因(47%),其次为骨质减少造成的脊柱压缩(27%)和脆性糖尿病(20%)。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情绪不稳或有精神病史及难治性高血压的患者,其皮质类固醇激素相关不良反应更明显。
虽然这些并非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禁忌证,但仍需严密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
另外,可考虑在初始治疗中加用硫唑嘌呤。
硫唑嘌呤不良反应硫唑嘌呤的不良反应包括胆汁瘀积性肝炎、静脉闭塞性疾病、胰腺炎、严重恶心、呕吐、皮疹和骨髓抑制。
10%的患者使用硫唑嘌呤50 mg/日时出现上述不良反应,但可减量或停用而改善。
部分患者因服用硫唑嘌呤产生剧烈恶心和上腹疼痛,可用硫唑嘌呤类似物6-MP 代替。
以下人群不推荐使用硫唑嘌呤:先前已存在血细胞减少、恶性肿瘤、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缺乏及妊娠可能的患者(尽管硫唑嘌呤致畸的可能不大)。
肝细胞癌的筛查AIH 患者很少发展为肝细胞癌(HCC), 几乎已成为AIH 的一个特征。
若肝硬化继续发展或患者合并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理论上会增加HCC 发生率。
需特殊关注的人群
儿童①多数儿童在诊断之初就应治疗(Ⅱ级);②鉴于通常为长期治疗,儿童患者需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调整,治疗个体化(Ⅲ级);③推荐联用硫唑嘌呤或6-MP 以减少皮质类固醇激素用量,特别是控制病情使用大剂量强的松时(Ⅲ级);④治疗失败的儿童应使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或考虑行肝移植术(Ⅲ级)。
推荐在儿童患者中联合应用硫唑嘌呤或6 - MP以减少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用量,特别是需大剂量强的松(龙)控制病情时。
不能耐受皮质类固醇激素不良反应者可用环孢素替代。
环孢素可与强的松(龙) (0.3~0.5mg/日) 和硫唑嘌呤(1.5 mg/日)联用。
妊娠常规疗法为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或) 硫唑嘌呤,两者用于妊娠期患者安全,只要治疗得当,患者可成功妊娠。
虽然慢性活动期肝炎患者生育能力降低,但只要孕妇维持强的松治疗,妊娠仍可继续,但流产率较正常人群高,胎儿可能早产但发育正常。
此类患者若在妊娠过程中停药,可致疾病复发。
由于病情有暴发可能,故妊娠期及产后数月均应严密监测。
尽管硫唑嘌呤在妊娠期可用,患者可因潜在风险顾虑,但撤药后所致病情恶化会造成更大影响。
合并病毒性肝炎丙型治疗应先考虑AIH ,因为干扰素会使AIH 恶化或引发其他自身免疫病。
皮质类固醇激素同样会加快丙型肝炎病毒复制速度,安全起见,初始治疗以AIH 为主。
此时用UDCA 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