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_藏象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PPT课件
古代的解剖学知识,奠
定了藏象学说的形态学
1. 早期的解剖实践
基础。
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宰杀猎物及解剖 战后的尸体,即对动物及人体内部器官 进行了早期的观察。随着医药活动的开 展,人们迫切需要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 部位与形态,因此,人们对人体器官的 观察成为比较自觉的行动,并力求和医 疗实践结合起来。
比如:
血的运行如同河中之水,要借助一定的风力、河水 要充足且清纯、河道要通畅,这样水才能畅流不息。同理, 心主血脉也必须赖心气的充沛、血液的充盈和脉道的通 利.所以
心气充沛
(阴阳协调)
血液充盈 脉道通利
是保持血液正常运行的最基本条件 ( 其中心气起主导 作用)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推动血液在脉管内按一定方向 流动,从而运行周身,不仅自身得养,保障主血脉、神志、舌等 功能正常进行, 同时, 对维持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 动起着关键的作用。
后天之精
一身 之精
精 先天之精
肾
五脏 之精
源
精气互化
精 互化 气
重在滋养、 闭藏
偏于在内
重在运 行有序
偏于在外
功能形态随之转化
根据精气学说,精气互化,所以人 体的精、 气作为人体的维持生命活 动的物质(生命物质)没有多大差 别,差别只是形态(有形无形)和 功能(兴奋抑制等)。
气分阴阳:
可参阴阳学说内容
故张景岳在《类经》中说:“象, 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
故曰藏象。”
基本概念
所谓藏象,即指藏于体内的脏器及其表 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与自然界相
通的事物和现象。
五脏为中心 的生理病理
系统
现象
比象
藏,是指 藏于躯体内 的脏腑组织 器官 ;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PPT课件
五、膀胱
膀胱位于小腹部,上通于肾,下连 尿道与外界相通。
《医宗必读》:“膀胱当十九椎,居 肾之下,大肠之前”。
膀胱具有贮尿和排尿的生理功能,与 肾的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生理功能
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尿和排尿。
在水液代谢过程中,水液经过肺、脾、 肾、三焦等脏腑的作用,敷布全身,濡养人 体,其浊者则经气化下输膀胱而成尿液,并 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而排出体外,维持着 全身水液代谢的平衡。
《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 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1、受盛化物
受盛,是接受、以器盛物的意思。化 物,具有变化、消化、化生的意思。
小肠的受盛化物功能主要体现于两个 方面:
①小肠是接受经胃初步消化之饮食物 的盛器。
②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必须在小 肠内停留一定时间,以利于消化和吸收。 小肠的化物功能,是将经胃初步消化的饮 食物,进一步消化,将水谷化为精微。
《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 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脑“满”,则人的视觉、听觉和精神
活动正常。脑“不满”,则可导致耳鸣, 目眩以及精神萎顿。
(二)脑的功能与五脏的关系 藏象学说,将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统归于心
《类经·藏象类》称三焦是“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 诸脏,一腔之大府也”。
(一)三焦的生理功能
1、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机和气化
诸气,指全身所有的气;气机,指气 的运动;气化,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 种变化。
三焦是气的通道,是升降气机和气化的功能。
由于《内经》对三焦的具体部位描述不够 明确,而《难经》又提出三焦“有名而无形”, 因而引起了后世的争论。
争论的焦点是三焦的有形和无形,但对三 焦生理功能的认识却比较一致,认为三焦的主 要生理功能是主持诸气和通行水液。
中医学-藏象学说-PPT课件
(3)心在窍为舌:即心开窍于舌,是指通过对舌的观察,可以了 解心主血脉和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状态。 舌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司味觉和表达语言,故(《灵枢·忧恚无言 》)说:“舌者,音声之机也”。“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 五味矣”(《灵枢·脉度》)。 心的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润、柔软,运动灵活,语言流利, 味觉灵敏。 若心有病变,如心阳不足,可见舌质淡白胖嫩;心阴不足,则可 见舌质红绛;心血不足,可见舌体瘦薄,舌质淡白;心火上炎, 可见舌质红赤,甚则生疮;心血瘀阻,可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可出现舌卷、舌强、失语等现象。
(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即是心脏精气的盛衰,可以从面部的色 泽变化显露出来。由于头部血脉极其丰富,全身气血皆上注于面,故心 的气血盛衰及其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可显露于面部的色泽变化。故《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 走空窍”。所以心气旺盛,血脉充盈,面部红润有光泽;若心气血不足 ,则可见面色晄白、无华、晦滞;心血瘀阻则面色青紫。
的作用。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神志。心在志为
喜,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手少阴 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心与小肠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 肠相表里。
(1)心主血脉: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有推动血液在脉中循行,周 流全身的作用。心、脉、血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循环于全身的系 统。这个系统的生理功能,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 为基本条件,其中心气起着主导作用。《素问·痿论》说:“ 心主身之血脉”。 主血:是指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 体官窍。 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 通利,血流通畅。
肝系统
脾系统 肺系统
胆
胃 大肠
筋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课件
血液在心气的推动下才能在脉内正常运行,营养全身
2、血液充盈
3、脉道通利
19
心主血脉功能的临床观察
面色
舌色
脉 1. 面色红润
胸部的感觉
心主血脉 功能正常
2. 舌色淡红滋润有光泽 3. 脉象和缓而有力 4. 胸部感觉舒畅
20
心主血脉功能异常
1、心气不足
面色淡白,乏力少气,心悸,心慌,脉弱无力
2、心血亏少
37
小肠主液
“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分清浊,水液由
此而渗入前,糟粕由此而归于后,脾气化而上升
小肠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张介宾
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与尿液的量有关 --“小肠主液” “利小便及所以实大便”
38
小肠上述三个功能,中医理论习惯上将之纳 入脾胃升清降浊功能之内 受盛和别浊--胃的受纳和通降的延续 化物和泌清--脾的运化升清的组成部分
28
心开窍于舌
在窍--开窍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外候,舌为“心之苗”
在结构上
心经的别络,联系到舌,“手少阴之别……系舌本”
在生理功能方面
心主血脉和神明,与舌的色泽、运动、味觉、语言有关 舌质的色泽--气血的运行和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舌者,音声之机也”
29
心在液为汗
13
五脏
“藏而不泻”,“满而不疗上脏病 多补……
“泻而不藏”,“实而不满”--腑病多 六腑
实如:食滞胃脘、大肠燥结、膀胱湿热-
-
“六腑以通为用” --消食和胃、泻下通便、清利膀
胱等
脏实者可泻其腑,腑虚者可补其脏
14
中医与西医脏器比较
名称基本相同,但其概念并不完全一致
2、血液充盈
3、脉道通利
19
心主血脉功能的临床观察
面色
舌色
脉 1. 面色红润
胸部的感觉
心主血脉 功能正常
2. 舌色淡红滋润有光泽 3. 脉象和缓而有力 4. 胸部感觉舒畅
20
心主血脉功能异常
1、心气不足
面色淡白,乏力少气,心悸,心慌,脉弱无力
2、心血亏少
37
小肠主液
“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分清浊,水液由
此而渗入前,糟粕由此而归于后,脾气化而上升
小肠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张介宾
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与尿液的量有关 --“小肠主液” “利小便及所以实大便”
38
小肠上述三个功能,中医理论习惯上将之纳 入脾胃升清降浊功能之内 受盛和别浊--胃的受纳和通降的延续 化物和泌清--脾的运化升清的组成部分
28
心开窍于舌
在窍--开窍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外候,舌为“心之苗”
在结构上
心经的别络,联系到舌,“手少阴之别……系舌本”
在生理功能方面
心主血脉和神明,与舌的色泽、运动、味觉、语言有关 舌质的色泽--气血的运行和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舌者,音声之机也”
29
心在液为汗
13
五脏
“藏而不泻”,“满而不疗上脏病 多补……
“泻而不藏”,“实而不满”--腑病多 六腑
实如:食滞胃脘、大肠燥结、膀胱湿热-
-
“六腑以通为用” --消食和胃、泻下通便、清利膀
胱等
脏实者可泻其腑,腑虚者可补其脏
14
中医与西医脏器比较
名称基本相同,但其概念并不完全一致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ppt课件[可修改版ppt]
心藏神功能,与舌的色泽、味觉、舌体 运动、语言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
三、心与五志五液的关系
心在志为喜
心在液为汗
心在志为喜
是指心的生理功能与喜有关
喜悦适度,精神 愉快,气血调和, 有益于心的生理 功能
若喜乐过度,则会 伤心,产生精神情 志失常的病变
心在液为汗
心主血的功能与汗液的生成、排泄有关。 汗为津液所化,津液是血液的组成部分,血液 与津液又同出一源,所以说“津血同源”。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ppt课件
第 二藏 章象
含义
“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
藏,同“脏”,指隐藏于体内的内脏; 象,有多种含义:形象,征象,应象;
一般而言,藏象指隐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 生理病理现象。
心
心位于胸中,两肺叶之间,横膈膜之上 形似倒垂的莲蕊。外有心包护卫;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 心在腑合小肠,在体主脉,其华在面, 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在功能上,指心脏推动血液在血管 中运行,心脏与血管共同作用,即心气 的推动,血管的约束,保证了血液的正 常运行。
心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心其华在面: 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以从
面部的色泽反映出来,面部色泽能反映 出心气心血的盛衰。
心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心开窍于舌: 在结构上,心经的别络联系于舌 在生理功能上,主要是心主血、
四、心的生理特性
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心与夏气相通应
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大阳,故为阳脏 而主阳气。在心之阳气的温煦和推动下,血脉 得以温通,精神得以振奋,使之生机不息。
心与夏气相通应
心气通于夏气,是说心之阳气在夏季最为 旺盛,生机最强。
三、心与五志五液的关系
心在志为喜
心在液为汗
心在志为喜
是指心的生理功能与喜有关
喜悦适度,精神 愉快,气血调和, 有益于心的生理 功能
若喜乐过度,则会 伤心,产生精神情 志失常的病变
心在液为汗
心主血的功能与汗液的生成、排泄有关。 汗为津液所化,津液是血液的组成部分,血液 与津液又同出一源,所以说“津血同源”。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ppt课件
第 二藏 章象
含义
“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
藏,同“脏”,指隐藏于体内的内脏; 象,有多种含义:形象,征象,应象;
一般而言,藏象指隐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 生理病理现象。
心
心位于胸中,两肺叶之间,横膈膜之上 形似倒垂的莲蕊。外有心包护卫;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 心在腑合小肠,在体主脉,其华在面, 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在功能上,指心脏推动血液在血管 中运行,心脏与血管共同作用,即心气 的推动,血管的约束,保证了血液的正 常运行。
心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心其华在面: 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以从
面部的色泽反映出来,面部色泽能反映 出心气心血的盛衰。
心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心开窍于舌: 在结构上,心经的别络联系于舌 在生理功能上,主要是心主血、
四、心的生理特性
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心与夏气相通应
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大阳,故为阳脏 而主阳气。在心之阳气的温煦和推动下,血脉 得以温通,精神得以振奋,使之生机不息。
心与夏气相通应
心气通于夏气,是说心之阳气在夏季最为 旺盛,生机最强。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中医基础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
教研室:中医基础教研室
LOGO
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五脏 第三节 六腑 第四节 奇恒之府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2019/9/23
2
第一节 概说
学习要求
1、掌握藏象的概念、藏象学说的特点及其在中医学中 的地位;
2、掌握脏腑的概念、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3、了解藏象的来源。
2019/9/23
3
一、藏象的概念及其来源
(一)藏象的概念 “藏”,是指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 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指藏于 体内的脏器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张景岳在《类经·藏象类》中说:“象,形象也。 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2019/9/23
4
(二)藏象的来源
面色 舌色 脉象 胸部的感觉 神志活动(有的教材没有此点)
2019/9/23
17
心主血脉正常的生理表现
面色——面色红润光泽; 舌色——舌体红活荣润,其色淡红光泽; 脉象——节律均匀,和缓有力,一息4~5至; 胸部感觉——胸部舒适,感觉正常; 神 志 活 动 —— 养 神 , 则 神 志 清 晰 、 精 神 振 奋 ,
藏
除胆外 无
2019/9/23
9
《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 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 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灵枢·本脏》“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 者。”故五脏又有“五神脏”之称。
2019/9/23
10
第二节 五脏
学习要点
1、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 2、熟悉五脏的生理联系 3、了解五脏的生理特性
2019/9/23
中医基础理论
教研室:中医基础教研室
LOGO
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五脏 第三节 六腑 第四节 奇恒之府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2019/9/23
2
第一节 概说
学习要求
1、掌握藏象的概念、藏象学说的特点及其在中医学中 的地位;
2、掌握脏腑的概念、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3、了解藏象的来源。
2019/9/23
3
一、藏象的概念及其来源
(一)藏象的概念 “藏”,是指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 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指藏于 体内的脏器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张景岳在《类经·藏象类》中说:“象,形象也。 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2019/9/23
4
(二)藏象的来源
面色 舌色 脉象 胸部的感觉 神志活动(有的教材没有此点)
2019/9/23
17
心主血脉正常的生理表现
面色——面色红润光泽; 舌色——舌体红活荣润,其色淡红光泽; 脉象——节律均匀,和缓有力,一息4~5至; 胸部感觉——胸部舒适,感觉正常; 神 志 活 动 —— 养 神 , 则 神 志 清 晰 、 精 神 振 奋 ,
藏
除胆外 无
2019/9/23
9
《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 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 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灵枢·本脏》“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 者。”故五脏又有“五神脏”之称。
2019/9/23
10
第二节 五脏
学习要点
1、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 2、熟悉五脏的生理联系 3、了解五脏的生理特性
2019/9/23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中医护理学课件)
四肠发 脏的、 。吸转
经脾气作用
脾系统
运化水液
脾对水液的吸收、输布的作用
运化水湿
水谷精微中多余水分
脾主运化水液
肺 宣发 汗
气化
肾、膀胱
尿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35
脾系统 2、脾主升清
①脾气上升,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向上转输至心、肺、头 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汗液的排泄 有赖于卫气对腠理的开阖作用 汗为心之液/心在液为汗 ? Nhomakorabea心主血脉
01 第 二 部 分
肺系统
肺系统
(一)肺的解剖结构
胸腔之中,居横膈膜之上, 与气道相连,以喉为门户。 肺分为两叶,在五脏六腑中 所居的位置最高覆盖着其他 脏腑,故有“华盖”之称
肺系统
(二)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肺主气司呼吸
肺、肾
奇恒之腑
脑、髓、骨 脉、胆、女子胞
概述
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
脏
腑
奇恒之腑
功能 特点 化生和贮藏精气 受盛与传化水谷
形态 特点
多为实体性器官
多为空腔性器官
阴阳
阴
阳
表里
里
表
形态似腑 功能类脏
“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 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素问·五藏
别论》
概述
心藏神 心具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
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的精神 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生理方面 1、心主宰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2、心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3、心主神志与心主血脉密切相关
中医学基础课件-藏象
津氣下行,助大腸傳導,並排出部分水液
意義:參與體內津液代謝,維持其動態平衡
向下向內 布散津液
生理 表現: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宣肺利水
主要病變:痰飲、水腫(顏面尤著)、小便不利等。治當 降氣利水
故 稱: “肺主行水”,“肺為水之上
(三)朝百脈、主治節
含義:指全身的血液通過百脈會聚於肺,經肺的呼濁 吸清將含有清氣的血液通過百脈輸布到全身。
病理意義:秋季氣候涼燥,肺體清虛,喜潤惡燥,秋季易見秋燥
之證。
治療肺病時,秋季不可過分發散肺氣,而應順其斂降 之性。
• “象”,是這五藏的生理現象、病理徵象及 外在物象,其涵義有三:一是指臟腑的解 剖形象;二是指表現於外的生理現象、病 理徵象;三是指內在以五臟為中心的五個 生理病理系統與外在自然環境的事物與現 象類比所獲得的比象。“藏象”把形與象 有機地結合起來,較確切地反映了中醫學 對人體生理活動的認識方法。
為 涕
肺寒——鼻流清涕。 病理意義 肺熱——流黃濁涕。
肺燥——鼻幹
(五)與秋氣相通應
含義:五臟與自然界陰陽相通應,肺主秋。
肺
生理意義:時令至秋,暑去而涼生,草木皆凋
氣
肺與秋同屬五行之金,同氣相求,故以肺應秋。
通
肺主清肅下行,為陽中之陰
於 秋
秋季肺的制約和收斂功能強盛,養生當順應秋氣而 使人氣漸收。
(二)肺在竅為鼻
含義:鼻為呼吸之氣出入的通道,與肺直接相連,故 稱鼻為肺之竅。
在
肺氣和利 鼻的功能正常 嗅覺靈敏
竅 生理意義 肺津滋潤 氣道通暢
為
鼻
外邪襲肺,多從口鼻而入 鼻塞流涕
病理意義 肺臟有病,多反映於鼻 鼻癢氣熱
咳喘等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
ppt课件
1
第三节 藏象
概念
1.概念: 脏腑:分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大类。 2.共同生理功能: 五脏:“藏精气” 六腑:“传化物”
ppt课件
2
第三节 藏象
ppt课件
3
第三节 藏象
五脏示意图
ppt课件
4
第三节 藏象
心→君主之官,生之本
ppt课件
5
第三节 藏象
一、心
1.生理功能 1)主血脉: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
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A主血.B主脉
血脉
心气
全身
ppt课件
6
第三节 藏象
一、心
1.生理功能 1)主血脉:
B. 脉管 通畅
A.
心气 充沛
血液 充盈 C
ppt课件
血脉
7
第三节 藏象
一、心
1.生理功能
2)藏神:
神
广义: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
ppt课件
32
第三节 藏象
五、肾→先天之本
ppt课件
33
第三节 藏象
五、肾
1. 生理功能 (1)主藏精 (2)主水 (3)主纳气
ppt课件
34
第三节 藏象 五、肾
1.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
主呼吸之气
肺主气
主一身之气
ppt课件
对全身气机的调节
气的生成(宗气)
12
第三节 藏象 二、肺
2. 生理功能
2)主宣发肃降
宣发: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
ppt课件
1
第三节 藏象
概念
1.概念: 脏腑:分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大类。 2.共同生理功能: 五脏:“藏精气” 六腑:“传化物”
ppt课件
2
第三节 藏象
ppt课件
3
第三节 藏象
五脏示意图
ppt课件
4
第三节 藏象
心→君主之官,生之本
ppt课件
5
第三节 藏象
一、心
1.生理功能 1)主血脉: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
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A主血.B主脉
血脉
心气
全身
ppt课件
6
第三节 藏象
一、心
1.生理功能 1)主血脉:
B. 脉管 通畅
A.
心气 充沛
血液 充盈 C
ppt课件
血脉
7
第三节 藏象
一、心
1.生理功能
2)藏神:
神
广义: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
ppt课件
32
第三节 藏象
五、肾→先天之本
ppt课件
33
第三节 藏象
五、肾
1. 生理功能 (1)主藏精 (2)主水 (3)主纳气
ppt课件
34
第三节 藏象 五、肾
1.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
主呼吸之气
肺主气
主一身之气
ppt课件
对全身气机的调节
气的生成(宗气)
12
第三节 藏象 二、肺
2. 生理功能
2)主宣发肃降
宣发: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气充沛——“动力足”
主脉
血脉流畅
血液充盈——“物质够”
脉道通利——“道路畅”
面色、舌色、脉象、胸部感觉可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 常
(2)主藏神(主神志、主神明) 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 ——主宰人生命活动: 君主 外在表现 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神
狭义:精神、意识、思维——主司精神意识思维: 任物
秋季气候干燥,肺阴易伤致“肺燥”
三、脾——五行属土,“阴中之至阴”,与长夏 之气相应,为 “仓廪之官”,“后天之本”、“气 血生化之源”。 √功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
√外在联系: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开窍 于口,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1、脾的生理功能
(1)主运化——消化、吸收、转输水谷(固体及液体食物) 包含了胃、小肠 等的功能 脾化 水、谷 水谷精微 液态(津液)
一、心 (一)心——五行属火,“阳中之阳”,与夏气相应, 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功能:主血脉、主藏神。
√外在联系: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 为喜,在液为汗。
1、生理功能 (1)主血脉 行血——心气推动心脏搏动使血液运 心阳化赤 行 生血—— 营气+津液 血 主血
心
脉统属于心,脉搏反映心气强弱
1、主气
主一身之气
调节全身气机 肺吸入自然界 的清气 脾胃运化产生 的水谷精气 走息道司呼吸, 贯心脉行气血 下行至下丹田(关 元)资助先天之气
宗气积于膻中 (中丹田)
通过肺朝百脉输送 至全身
2、主宣发肃降
宣发——肺气向上升宣、向外布散。 肃降——肺气向下向内清肃通降。
呼出浊气
胸闷、咳嗽 皮肤干燥、 皮毛焦枯
4、肺朝百脉——周身的血脉都汇聚于肺,肺生成 的宗气能助心运行血液(相傅之官)并将宗气输送至 全身。
注百脉周流全身
贯心脉以行气血
宗 气
(三)肺的生理联系
(1)合大肠
(2)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3)开窍于鼻,上系于喉
鼻的通气和嗅觉与肺密切相关,肺气宣畅则鼻窍通畅、 嗅觉灵敏。 外邪犯肺 肺失宣肃则鼻塞不通,香臭难辨
2、脾的生理特性 喜燥而恶湿:湿邪易伤脾,影响脾的运化,而出 现身体困重、腹胀、纳呆、恶心呕 吐、腹泻、水肿等症状
香燥可醒脾,用药慎滋腻
3、脾的生理联系 (1)脾合胃 (2)在体合肉,主四肢 脾化生水谷精微充养四肢肌肉;四肢肌肉运 动能促进脾胃运化。 (3)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食欲和口味能反应脾的运化功能是否正常
心主藏神正常 心主藏神失常 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 睡眠安稳 精神萎靡、神志错乱、反应迟钝 失眠健忘多梦,甚至谵狂、昏迷
2、心的生理联系 (1)心合小肠 (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3)开窍于舌——心之别络上行系于 舌
心血不足 舌质淡白
心血瘀阻 舌质紫黯, 有瘀点 心火上炎 舌红,有芒刺
√功能:主疏泄、主藏血
√外在联系: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 怒,在液为泪
(1)肝的生理功能 1、主疏泄 肝能疏通全身气机,使其畅通无阻 √调畅气机、情志
肝疏泄正常:气机调畅、脏腑功能正常,心情舒畅、性情平和
气机郁结(肝气郁结):胸胁、乳房、 少腹胀痛,郁闷、多愁善虑、喜太息 肝失疏泄 气机上逆(肝气上逆):头胀痛、面红目 赤,吐血、咯血、昏厥,急躁易怒、烦躁 不安
恶寒、易感冒、 无汗或多汗
宣 发
肺 肃 降
输布精微津 液于上、外 宣发卫气,宣 排出汗液 降 吸入清气 失 常 输布精微津 液于下;下 输浊液于肾 肃清呼吸道 异物
呼吸表浅、 气喘、气促
小便不利、 水肿
咯痰
通水道
3、肺主行水(通调水道)——肺对水液的输布排泄作 用,故称“肺为水之上源”。若外邪引起汗孔闭塞,肺 气失宣,水液内停出现水肿,可采用“宣肺利水(开鬼 门)”法治疗。
肺 脾运 (散精)
气态
运化水液
散精:上输水谷精微于肺 (2)主升清
升举内脏:保持内脏位臵恒定
脑府(清窍)失养:头晕目眩 脾气不升 内脏下垂:脱肛、子宫脱垂、胃下 垂、眼睑下垂(重症肌无力)、肾 下垂、腹胀、腹泻——脾气下陷
(3)主统血——脾气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是“气能摄血” 的具体体现 鼻衄、肌衄、便血、尿血、崩漏等出血性疾病——“脾 不统血”
(4)在志为喜 喜有利于心主血脉功能,但过度则 “神惮散而不藏”。
(5)在液为汗 《素问〃阴阳别论》:“阳加于阴谓之汗”。 “血汗同源”,“汗为心之液” 《素问· 营卫生会篇》:“夺血者无汗” 《伤寒论》:“衄家不可发汗、亡血家不可发汗”
(6)心气与夏气相通应 心气与夏气“同气相求,同类相 召”,意义:心对暑、火(热)邪有特殊易感性;“冬病 夏治”。
二、肺——五行属金,“阳中之阴”,与秋气相应, 为“相傅之官”,又称“华盖”、“娇脏”。 √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主行水、朝 百脉
√外在联系: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 为悲,在液为涕。
(一)肺的生理功能 主呼吸之气 ——吸清呼浊,实现体内外气 (司呼吸) 体交换 参与宗气生成
喉的通气与发音与肺关系密切,肺气宣畅,肺阴充足则 呼吸通利、喉咙润泽、语音清晰。 喉失濡养 肺阴虚 外邪犯肺 喉部干涩、灼热,声音嘶哑或失音
肺气失宣
咽喉痒痛、不利,声音嘶哑或失音
(4)在志为忧(悲)
《素问· 举痛论》:“悲则气消”——悲忧最易损伤肺
气 (5)在液为涕 鼻流清涕——寒;鼻流黄浊涕——热;鼻干痛——燥 (6)气通于秋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藏象
天象
象=表现、征象
藏=脏,指内在脏腑
何谓藏象?
藏象: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征象
根据外在征象推断内在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否, 机体是否健康(司外以揣内)——藏象学说 基本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中医脏腑(推断得出功能)≠西医器官(解剖得出功能)
血液运行
心
精神、意识、思维
第一节 五脏 包括心、肺、肝、脾、肾,主“藏精气”, 故“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口唇的色泽可以反映脾气的盛衰 脾气健运——口唇红润有光泽
脾失健运——口唇淡白少华
(4)在志为思 √《素问· 举痛论》:“思则气结”、“思伤脾”
(5)在液为涎——涎由脾阴所化
√脾气不摄——流涎不止
√脾有湿热——流涎有异味
(6)脾气通于长夏
四、肝——五行属木,阴中之阳,与春气相通应,为 “将军之官”、“刚脏”。
主脉
血脉流畅
血液充盈——“物质够”
脉道通利——“道路畅”
面色、舌色、脉象、胸部感觉可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 常
(2)主藏神(主神志、主神明) 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 ——主宰人生命活动: 君主 外在表现 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神
狭义:精神、意识、思维——主司精神意识思维: 任物
秋季气候干燥,肺阴易伤致“肺燥”
三、脾——五行属土,“阴中之至阴”,与长夏 之气相应,为 “仓廪之官”,“后天之本”、“气 血生化之源”。 √功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
√外在联系: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开窍 于口,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1、脾的生理功能
(1)主运化——消化、吸收、转输水谷(固体及液体食物) 包含了胃、小肠 等的功能 脾化 水、谷 水谷精微 液态(津液)
一、心 (一)心——五行属火,“阳中之阳”,与夏气相应, 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功能:主血脉、主藏神。
√外在联系: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 为喜,在液为汗。
1、生理功能 (1)主血脉 行血——心气推动心脏搏动使血液运 心阳化赤 行 生血—— 营气+津液 血 主血
心
脉统属于心,脉搏反映心气强弱
1、主气
主一身之气
调节全身气机 肺吸入自然界 的清气 脾胃运化产生 的水谷精气 走息道司呼吸, 贯心脉行气血 下行至下丹田(关 元)资助先天之气
宗气积于膻中 (中丹田)
通过肺朝百脉输送 至全身
2、主宣发肃降
宣发——肺气向上升宣、向外布散。 肃降——肺气向下向内清肃通降。
呼出浊气
胸闷、咳嗽 皮肤干燥、 皮毛焦枯
4、肺朝百脉——周身的血脉都汇聚于肺,肺生成 的宗气能助心运行血液(相傅之官)并将宗气输送至 全身。
注百脉周流全身
贯心脉以行气血
宗 气
(三)肺的生理联系
(1)合大肠
(2)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3)开窍于鼻,上系于喉
鼻的通气和嗅觉与肺密切相关,肺气宣畅则鼻窍通畅、 嗅觉灵敏。 外邪犯肺 肺失宣肃则鼻塞不通,香臭难辨
2、脾的生理特性 喜燥而恶湿:湿邪易伤脾,影响脾的运化,而出 现身体困重、腹胀、纳呆、恶心呕 吐、腹泻、水肿等症状
香燥可醒脾,用药慎滋腻
3、脾的生理联系 (1)脾合胃 (2)在体合肉,主四肢 脾化生水谷精微充养四肢肌肉;四肢肌肉运 动能促进脾胃运化。 (3)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食欲和口味能反应脾的运化功能是否正常
心主藏神正常 心主藏神失常 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 睡眠安稳 精神萎靡、神志错乱、反应迟钝 失眠健忘多梦,甚至谵狂、昏迷
2、心的生理联系 (1)心合小肠 (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3)开窍于舌——心之别络上行系于 舌
心血不足 舌质淡白
心血瘀阻 舌质紫黯, 有瘀点 心火上炎 舌红,有芒刺
√功能:主疏泄、主藏血
√外在联系: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 怒,在液为泪
(1)肝的生理功能 1、主疏泄 肝能疏通全身气机,使其畅通无阻 √调畅气机、情志
肝疏泄正常:气机调畅、脏腑功能正常,心情舒畅、性情平和
气机郁结(肝气郁结):胸胁、乳房、 少腹胀痛,郁闷、多愁善虑、喜太息 肝失疏泄 气机上逆(肝气上逆):头胀痛、面红目 赤,吐血、咯血、昏厥,急躁易怒、烦躁 不安
恶寒、易感冒、 无汗或多汗
宣 发
肺 肃 降
输布精微津 液于上、外 宣发卫气,宣 排出汗液 降 吸入清气 失 常 输布精微津 液于下;下 输浊液于肾 肃清呼吸道 异物
呼吸表浅、 气喘、气促
小便不利、 水肿
咯痰
通水道
3、肺主行水(通调水道)——肺对水液的输布排泄作 用,故称“肺为水之上源”。若外邪引起汗孔闭塞,肺 气失宣,水液内停出现水肿,可采用“宣肺利水(开鬼 门)”法治疗。
肺 脾运 (散精)
气态
运化水液
散精:上输水谷精微于肺 (2)主升清
升举内脏:保持内脏位臵恒定
脑府(清窍)失养:头晕目眩 脾气不升 内脏下垂:脱肛、子宫脱垂、胃下 垂、眼睑下垂(重症肌无力)、肾 下垂、腹胀、腹泻——脾气下陷
(3)主统血——脾气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是“气能摄血” 的具体体现 鼻衄、肌衄、便血、尿血、崩漏等出血性疾病——“脾 不统血”
(4)在志为喜 喜有利于心主血脉功能,但过度则 “神惮散而不藏”。
(5)在液为汗 《素问〃阴阳别论》:“阳加于阴谓之汗”。 “血汗同源”,“汗为心之液” 《素问· 营卫生会篇》:“夺血者无汗” 《伤寒论》:“衄家不可发汗、亡血家不可发汗”
(6)心气与夏气相通应 心气与夏气“同气相求,同类相 召”,意义:心对暑、火(热)邪有特殊易感性;“冬病 夏治”。
二、肺——五行属金,“阳中之阴”,与秋气相应, 为“相傅之官”,又称“华盖”、“娇脏”。 √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主行水、朝 百脉
√外在联系: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 为悲,在液为涕。
(一)肺的生理功能 主呼吸之气 ——吸清呼浊,实现体内外气 (司呼吸) 体交换 参与宗气生成
喉的通气与发音与肺关系密切,肺气宣畅,肺阴充足则 呼吸通利、喉咙润泽、语音清晰。 喉失濡养 肺阴虚 外邪犯肺 喉部干涩、灼热,声音嘶哑或失音
肺气失宣
咽喉痒痛、不利,声音嘶哑或失音
(4)在志为忧(悲)
《素问· 举痛论》:“悲则气消”——悲忧最易损伤肺
气 (5)在液为涕 鼻流清涕——寒;鼻流黄浊涕——热;鼻干痛——燥 (6)气通于秋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藏象
天象
象=表现、征象
藏=脏,指内在脏腑
何谓藏象?
藏象: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征象
根据外在征象推断内在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否, 机体是否健康(司外以揣内)——藏象学说 基本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中医脏腑(推断得出功能)≠西医器官(解剖得出功能)
血液运行
心
精神、意识、思维
第一节 五脏 包括心、肺、肝、脾、肾,主“藏精气”, 故“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口唇的色泽可以反映脾气的盛衰 脾气健运——口唇红润有光泽
脾失健运——口唇淡白少华
(4)在志为思 √《素问· 举痛论》:“思则气结”、“思伤脾”
(5)在液为涎——涎由脾阴所化
√脾气不摄——流涎不止
√脾有湿热——流涎有异味
(6)脾气通于长夏
四、肝——五行属木,阴中之阳,与春气相通应,为 “将军之官”、“刚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