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一)

合集下载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共3篇)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共3篇)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教学实录及反思临沂高都中学王兴玲列方程解应用题,是整个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重点。

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好它的原理、方法及实质则显得十分重要。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即为什么要列方程、怎样列方程、怎样简捷地列方程等来阐明列方程的优越性、实质性及规律性。

具体设计如下:一、引言——故事的开端(为什么要列方程)问题1:临沂高都中学组织学生参观小埠东橡胶坝和沂河大桥(多媒体展示小埠东橡胶坝的图片、沂河大桥的美图等)师:在途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希望同学们一起解决。

在参观小埠东橡胶坝时,朋朋感叹道:“这座橡胶坝真是宏伟壮观,不知道刚才参观的沂河大桥有多长”?小波马上说:“我知道,小埠东橡胶坝长1135米,是沂河大桥的2倍还多55米。

”朋朋想:那么沂河大桥有多长呢?同学们能帮朋朋解决这个问题吗?问题1、小埠东橡胶坝长1135米,是沂河大桥的2倍还多55米,那么沂河大桥有多长?生1:沂河大桥长为(米)(师板演)师:除了列算式外,还有别的方法吗?生2:可以列方程师:如果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设哪个未知数为x?生2:设沂河大桥的长为x米。

师:根据怎样的相当关系来列方程?方程的解是多少?生2:根据小埠东橡胶坝长1135米,是沂河大桥的2倍还多55米,列方程1135=2x+55,解得:x=540(教师板演)师:以上两种方法,大家比较、体会一下,我们为什么有时要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呢?列方程有什么优越性?生3:列方程就是直来直往。

师:非常棒,列方程是顺向思考,而算数方法是逆向思考,较繁琐,且有时易出错,所以才需要学习:一元一次应用题(教师板书课题)师:有的同学习惯了算数方法,不愿意列方程,但有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用算数方法不易解决,如下面问题……(设计意图: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本节课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以学生熟悉的背景引入,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教学内容并不陌生,关键是要学生清楚问什么要用列方程来解决问题,列方程比直接算数列式有何优越性,小学中的算术可以吗?问什么要换个角度研究呢?)二、故事的发展——怎样列方程师:参观完大桥后,在途中我们遇到一位老大爷正在吃力地拉着一辆装满大米和面粉的手推车上坡,几位同学立即上前帮助。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有理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往往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并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应用。

2.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感受方程的重要性,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引入方程的概念。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呈现一个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从而引入方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让学生明确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

并通过示例,演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掌握程度。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这一节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本节内容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知识,但实际应用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际问题案例,用于课堂讲解和练习。

2.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实际问题案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x元,打8折后花了8元,求原价是多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求解一个实际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

4.巩固(10分钟)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正确解题方法。

同时,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实际问题能否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判断方法。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广泛而具体的应用,展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数学模型,体现这一数学模型的意义和重要作用。

在建立模型的同时要注意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时,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尽可能地让学生思考、探索、操作,然后再交流和研究,共同探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2.从不同的实际问题中分析数量关系,会从各种实际问题中恰当地把握不同形式的等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更加关注生活,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分析法,引导发现法及尝试指导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难点及其应用重点:一元一次方程解敬爱男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各类不同的实际问题。

难点:弄清问题,合理地选择未知数,正确地列出方程。

教具准备投影仪课时安排5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在小学和本书的第一章里,我们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应用题。

由于那时的应用题都十分简单,看不出代数方法与算数方法比较起来有什么优点。

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用代数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这就可以解决一些比起小学里稍微复杂的应用题了。

我们将逐渐体会到,设未知数列出方程来解应用题,要比不设未知数找出算式容易的多。

今问鸡兔同笼,上有35头,下有94足,问鸡兔各有多少只?此题用列方程的方法解非常简单,因为每只鸡有一个头,两只足,每只兔子有一个头、四只足。

假设次笼中有鸡x 只,则有兔(35)x -只,有鸡足2x 只,兔足4(35)x -,那么根据已知条件:鸡足+兔足=94,得24(35)94x x +-=,这样就列出了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23x =,3512x -=。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这一节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中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代数式、简易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教材,也是前一部分知识的应用与巩固。

所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都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类似,所以这一节又是整个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重点。

列方程解应用题体现了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相互联系,学生从这些联系中看问题的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函数奠定了基础。

在能力方面,无论是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在本节教学中得以培养和提高。

该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成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相关的应用题;教材通过例1和例2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列一元一次方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一班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力争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中体现出趣味性和切近生活的原则。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引导他们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从广度、高度和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中有关量的基本关系式,并会寻求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2、提高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并能做出相应的选择。

2、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并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很有效的数学模型,渗透数学建模思想.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到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2、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交流合作的重要性.3、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找到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

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修改版]

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修改版]

第一篇: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课题: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第1课时)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滨湖校区孙志峰教学目标:1.通过问题情境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2.通过观察、分析、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了解方程的解(根)及解方程等概念;3.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初步能解决简单一元一次方程并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4.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辨析相关问题,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1.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寻找;2.等式的基本性质由“数”推广到“式”。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求知欲,渗透中国传统文化;问题1:在参加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中国代表队中,游泳运动员46人,比女排运动员的4倍少2人,参加奥运会的女排运动员有多少人?思考:(1)题目中有哪些量?(2)这些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3)如何表示这个等式呢?解:设参加奥运会的女排运动员有x人,由题意得:464x 2设计意图:通过奥运会运动员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通过三个问题,教会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问题2:某同学今年13岁,老师今年37岁,问:再过几年后,老师的年龄是该同学年龄的2倍?思考:(1)题目中有哪些量?(2)这些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3)如何表示这个等式呢?设计意图:通过最贴近学生身边的问题,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也能体现方程相比小学算法的优越性;解:设再过x年后,由题意得:37x213x二:探究新知: 思考:观察这两个式子,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464x 2 ;36x212x;1.小组讨论:这几个方程有什么特征?(从未知数的个数与未知数的次数两方面去考虑)2.总结得出一元一次方程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式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范文五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范文五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范文五篇星星从不嫉妒太阳的灿烂辉煌,它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力发光。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范文一教材分析:《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会了有理数运算,掌握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及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和等式性质,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方程中。

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解方程的基础,解方程它的移项根据是等式性质1、系数化为1它的根据是等式性质2,解方程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不可缺少的知识。

因而,解方程是初中数学中必须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设计思路:《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了探究发现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基础上,利用课件,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过程中,通过学生动手练习,动脑思考,完成教学任务。

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复习回顾、设问题导入探索规律、形成解法例题讲解、熟练运算巩固练习、内化升华回顾反思、进行小结达标测试、反馈情况作业布置、反馈情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2)、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b=c·+d”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形如“a·+b=c·+d”形式的方程,体验数学的建模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b=c·+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3.4 实际问题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

3.4  实际问题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

3.4 实际问题与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配套问题、工程问题的背景.2.通过分析零件配套问题及工作量中的相等关系,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3.进一步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教学重点:分清有关数量关系,能根据主要等量关系来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1.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步骤是什么?2.解下列方程二、典型例题讲解类型一:配套问题例1: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 200个螺钉或2 000个螺母. 1个螺钉需要配 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 (1)填写表格:(2)本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螺母总量=螺钉总量×293x+3=-6+x44(2)131x 2-61x )1(=+-93x-x=-6-344解:3x=-92x=-6x-1-2(2x+1)=6解:x-1-4x-2=6-3x=9x=-3(3)请写出本题完整的过程:解:设应安排x 名工人生产螺钉,(22-x)名工人生产螺母. 依题意,得 2000(22-x)=2×1200x . 解方程,得 x=10. 所以 22-x=12.答:应安排10名工人生产螺钉,12名工人生产螺母.总结1.分析配套问题时需要注意问题中所涉及的量的比例关系, 比如:1个张桌子需要配4把椅子可表示为桌子数:椅子数= 1:4;2.可以根据比例式的內项积等于外项积将含比的方程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如 椅子数量=4X 桌子数量类型二:工程问题(一)温故知新:小学我们学过工程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之间的关系: (1) 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3)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2.填空:(1) 一项工作甲单独做需要2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5天完成,那么甲每天的工作效率是____,乙每天的工作效率是____,两人合作3天完成的工作量是_________ (2)一项工作甲单独做需要x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y 天完成,那么甲每天的工作效率是____,乙每天的工作效率是____,两人合作2天完成的工作量是_________(二)例题讲解例3 某校七(4)班准备为教室添置一个图书角,同学们纷纷捐出自己喜欢的图书.若将所有的图书每人分2本,则还剩15本;若每人分3本,则缺35本.共有多少名学生?共捐赠图书多少本?1215113+25⨯()112()x y+1y 1x(1)填写表格:(2)本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工作量之和等于工作总量1 (3)请写出本题完整的过程: 解:设应先安排 x 人先做4 h. 依题意得: 解得:x =2. 答:应先安排 2人做4 h.归纳:1.基本关系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2.当问题中总工作量未知而又不求总工作量时,通常把总工作量看作整体1.3.常见的相等关系为:总工作量=各部分工作量之和.三、例题同步跟踪练习 同步练习(一)(教材P101练习2)一套仪器由一个 A 部件和三个 B 部件构成. 用1 立方米钢材可做 40 个 A 部件或 240 个 B 部件. 现要用 6 立方米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 A 部件,多少钢材做B 部件,才能恰好配成这种仪器?共配成多少套?解:设应用 x 立方米钢材做 A 部件,则应用(6-x)立方米做 B 部件. 根据题意,列方程: 3×40x = (6-x)×240.解得 x = 4. 则 6-x = 2. 共配成仪器:4×40=160 (套).答:应用 4 立方米钢材做 A 部件, 2 立方米钢材做 B 部件,共配成仪器 160 套.48(2)1.4040xx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量111.1224x x +=77-x+11020=()113285,80804x x ⨯+⨯+=同步练习(二)(教材P101练习2)一条地下管线由甲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12天,由乙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24天. 如果由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要多少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解:设要 x 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由题意得:解方程,得 x = 8.答:要8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四、课堂巩固提升1. 某人一天能加工甲种零件 40个或加工乙种零件60个,且1 个甲种零件与 3 个乙种零件配成一套,先发现15天能制作最多的成套产品。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分析: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化归为x=a(a为常数)的形式。

思考:上述解方程中的“合并”起了什么作用?解方程中“合并”起了化简作用,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为一项,从而达到把方程转化为ax=b的形式,其中ab是常数。

回顾本题列方程的过程,可以发现:“总量=各部分的和”是一个基本的相等关系。

三、典例精析合并同类项解方程例1.解下列方程:x=68;(2)7x2.5x+3x1.5x=15×46×3(1)2x52解:(1)合并同类项,得1x=22系数化为1,得x=4(2)合并同类项,得6x=78系数化为1,得x=13实际应用例2.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3,9,27,81,243,....,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701,这三个数各是多少?分析:依题意得从符号和绝对值两方面观察,可发现这列数的排列规律:后面的数是它前面的数与3的乘积.如果三个相邻数中的第1个记为x,则后两个数分别是3x,9x.解:设所求三个数分别是x, 3x,9x.由三个数的和是1701,得x3x+9x=1701合并同类项,得7x=1701 系数化为1,得x=243,所以3x=729,9x=2187答:这三个数是243,729,2187。

四、巩固练习1.解下列方程:(1)5x2x=9; (2)x 2+ 3x2=7;(3)3x+0.5x=10; (4)7x4.5x=2.5×35.2.某工厂的产值连续增长,去年是前年的1.5倍,今年是去年的2倍,这三年的总产值为550万元,前年的产值是多少?五、课堂小结1.你今天学习的解方程有哪些步骤?2.合并同类项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解方程的过程中合并同类项和系数化为1的依据分别是什么?_板书设计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把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x=a 的形式 作业布置 书上第91页第1,3题 同步练习册 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最新7篇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最新7篇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最新7篇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中第一节课的内容。

是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点,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接触过方程,了解了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并学会了用逆运算法解一些简单的方程。

并在前一章刚学过整式的概念及其运算的基础上,本节课将带领学生继续学习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等内容。

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的意义,建立方程归纳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用尝试检验法来求解,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2、教学目标综上分析及教学大纲要求,本课时教学目标制定如下:⒈.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的意义⒈.会根据简单数量关系列方程,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⒈.体会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尝试检验法⒈.回顾理解等式的两个性质,并初步学会利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用尝试检验法求方程的解难点:利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二、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方法与手段: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在概念教学设计中,注意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

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方程模型。

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归纳的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和天平演示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法指导: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极力倡导了新课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分析,创设情境,使数学回到生活,鼓励学生思考,探索情境中的所包含的数量关系,学生在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后,理解学习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能力。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共5篇][修改版]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共5篇][修改版]

第一篇: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呈贡区第一中学邹秀存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而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

2.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初中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也是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重要题材;教材渗透的符号化、模型化思想及类比、化归、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修养和素质。

3. 通过本节课,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到从算术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并体会方程的意义,同时在“观察分析-抽象表示-符号变换-解释体验”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体会从实际问题到方程中蕴含的模型化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算术到方程”是本章第一节内容,是从算术模型到方程模型的首次尝试跨越,对后续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对象分析该内容属于2012年审定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内容。

1.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对简单方程有所认识,也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但多数学生说不出方程的本质。

2.学生已会用算术模型和方程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学生说不出算术算式与代数方程的区别与联系,感受不到方程是更简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3.学生尽管已会模仿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学生缺乏多角度思考的习惯,也没有交流、合作、质疑的意识,不会用数学方式去思考。

大部分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敢想也敢说。

二、教学目标(一)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二)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三)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均是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问题解决,体会方程播放2010年南非世界杯宣传曲。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7篇)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7篇)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7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数字型”问题;2.能熟练的通过合并,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3.进一步学习、体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研讨,体验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会探索数列中的规律,建立等量关系并加以解决,同时进一步渗透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

难点探索并发现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情境引入牵线搭桥,解下列方程:(1)-5x+5=-6x;(2);(3)0.5x+0.7=1.9x;总结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方法。

引出问题即课本例3问:你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数列的问题吗?教师:出示题目,提出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根据讲评核对、自我评价,了解掌握情况。

探究一:数字问题例3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3,9,-27,81,-243……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701,这三个数各是多少?1.引导学生观察这列数有什么规律?①数值变化规律?②符号变化规律?结论:后面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

2.怎样求出这三个数?①设三个相邻数中的第一个数为x,那么其它两个数怎么表示?②列出方程:根据三个数的和是-1701列出方程。

③解略变式:你能设其它的数列方程解出吗?试一试。

比比较哪种设法简单。

探究二:百分比问题(习题3.2第8题)某乡改种玉米为种优质杂粮后,今年农民人均收入比去年提高20%.今年人均收入比去年的1.5倍少1200元。

这个乡去年农民人均收入是多少元?①若设这个乡去年农民人均收入是x元,今年人均收入比去年提高20%,那么今年的收入是_________元;②因为今年的人均收入比去年的1.5倍少1200元,所以今年的收入又可以表示为_________元。

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优秀3篇】

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优秀3篇】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优秀3篇】篇一: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白话文的我细心为您带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设计篇一一。

教学目标:1。

学问目标: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驾驭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实力目标:培育学生的运算实力与解题思路。

3。

情感目标: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沟通,体会数学的严谨,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加学习数学的爱好。

二。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遗忘变号。

移项法则的敏捷运用。

三。

教学方法:1。

教法:讲课结合法2。

学法:看中学,讲中学,做中学3。

教学活动:讲授四。

课型:新授课五。

课时:第一课时六。

教学用具:彩色粉笔,小黑板,多媒体七。

教学过程1。

创设情景:今日让我们一起做个小小的嬉戏,这个嬉戏的名字叫:猜猜你心中的她心里想一个数将这个数+2将所得结果最终+7将所得的结果告知老师(抽一个同学,让他把他计算的`结果告知老师,由老师通过计算得到他最起先所想的数字。

)老师:同学们知道老师是怎样猜到的吗?同学:不知道。

老师:那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猜到的吗?这就是我们今日所要学习的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

2。

探究新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前面我们遇到的一些方程,例如 3老师:大家视察这些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提示:视察未知数的个数和未知数的次数。

)(抽同学起来回答,然后再由老师概括。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老师:同学们从这个概念中,能找出关键的字吗?能用它来推断一个式子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吗?再次强调特征:(1)只含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次数为1;(3)是一个整式。

(留意:这几个特征必需同时满意,缺一不行。

)3。

例题讲解:例1推断如下的式子是一元一次方程吗?(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推断,并分别抽同学起来回答,假如不是,要说出理由。

一元一次方程大班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大班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大班教案一. 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解的含义;2. 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白板、课件;2. 教学资料: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

三. 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道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引出本堂课的教学主题。

2. 知识讲解与示范(20分钟)(1)概念讲解:教师通过投影仪显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方程中的未知数、系数和常数项的含义。

(2)解方程的基本方法:教师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向学生展示如何通过运算将方程化为最简形式,并逐步解得未知数的值。

3. 合作探究(30分钟)(1)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答练习。

每个小组成员轮流担任解题者,其他小组成员协助思考并对解答过程提出意见和建议。

(2)学生探究:学生通过小组活动中的练习题,逐步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4. 错题讲解与扩展(25分钟)(1)错题讲解:教师选择几道常见易错题,对错误解答的原因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步骤。

(2)扩展练习:教师提供一些扩展的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要求学生尝试解答,并加强对解题过程的理解。

5. 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导入、知识讲解、合作探究、错题讲解和总结展望等多种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教具和小组活动,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的氛围中积极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小组合作和扩展练习,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提升。

同时,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对一元一次方程有了更深的理解。

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五.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上未解答的练习题;2. 思考并解答一道与实际问题相关的一元一次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

3.1.1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创设情境新课引入(约5分钟)针对买门票的问题设计了一个习题,让学生用算术的方法解答,遇到一定的难度。

例:。

若国庆期间,有16人一起来看灯展,已知票价如下表所示,他们看灯展共花去610元钱,那么这些人中外地人和本地人各有多少人?)再次欣赏玉溪2013大型灯会跟随老师一起思考灯会上买门票的实例。

用算术方法解题遇到一定的困难。

引导学生欣赏美好的事物,陶冶情操。

同时,也利用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准备:搜集中秋灯会的照片、制作flash动画相册和编写习题。

复习旧知引出概念(约4分钟)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已经见过下面这样的简单方程:(1)2x=50;(2)3x+1=4;(3)5x-7=8通过对上面三个方程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方程的概念。

练习一:1.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X”:(1)1+2=3 ( )(2)1+2x=4 ( )(3) x+1-3 ( )(4) 22=4 ( )(5) x+y=2 ( )(6) x2-1=0 ( )理解: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判断6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使学生知道方程,为列方程做好准备。

学列方程做好铺垫(约4分钟)2. 根据下列条件,列出关于x的方程:(1) 15与x的和等于x的6倍。

(2) x的2倍比x的一半大3。

(3) x的2倍与15的差等于x与5的和。

自主与小组合作根据条件列出方程。

为进一步根据具体的问题列方程做好铺垫。

探索发现归纳概念(约9分钟)通过上面几道习题的讲解,引导学生观察以下方程的特点⑴ 4x=24;⑵ 1700+150x=2450;⑶ 0.52x-(1-0.52)x=80。

从而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进而判断下列6个式子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⑴ 2x+2=3 ( )⑵ 1+2x2=4 ( )⑶ x+y=2 ( )⑷ x+1+3 ( )⑸03x1=- ( )⑹ 2b =4 ( )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各式运算的相同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完成练习。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解方程(1)》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解方程(1)》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解方程(1) 》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解方程(1)》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方程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问题有较强的求知欲。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对概念理解不深、解题思路不清晰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2.难点:理解方程解的概念,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解方程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解方程的方法。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反馈评价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解方程的过程和实例。

2.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小华买了5个苹果,他们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和解讲课件,讲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如“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等。

并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方程解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盈不足问题)教学设计优秀奖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盈不足问题)教学设计优秀奖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盈不足问题)教学设计优秀奖带入“盈不足”问题的研究主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盈不足”问题的概念和应用师:所谓“盈不足”,就是指在某个过程中,某种物品的增加或减少量与某种物品的总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某商店进了一批货物,但是销售不畅,现在需要进行打折促销,那么如何确定折扣力度才能让所有货物都售出去呢?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盈不足”问题的概念和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

三、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师: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是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

例如,对于方程2x+3=7,我们可以先将3移到等号右边,得到2x=4,再将2x化简为x=2,即可求出方程的解。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过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帮助学生掌握解决“盈不足”问题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

四、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个“盈不足”问题的例子。

某商店进了一批货物,总共有200件,每件的进价是50元,现在需要进行打折促销,才能将所有货物都售出去。

如果打折后每件货物的售价为x元,那么我们可以列出方程50x=200x(1-20%),通过解方程,可以得到x=40元,即每件货物打8折后售价为40元。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盈不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景引入课题,讲解“盈不足”问题的概念和应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示范、引导等,帮助学生掌握解决“盈不足”问题所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例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广泛而具体的应用,展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数学模型,体现这一数学模型的意义和重要作用。

在建立模型的同时要注意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时,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尽可能地让学生思考、探索、操作,然后再交流和研究,共同探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从不同的实际问题中分析数量关系,会从各种实际问题中恰当地把握不同形式的等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更加关注生活,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分析法,引导发现法及尝试指导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重点难点及其应用重点:一元一次方程解敬爱男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各类不同的实际问题。

难点:弄清问题,合理地选择未知数,正确地列出方程。

课时安排 5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在小学和本书的第一章里,我们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应用题。

由于那时的应用题都十分简单,看不出代数方法与算数方法比较起来有什么优点。

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用代数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这就可以解决一些比起小学里稍微复杂的应用题了。

我们将逐渐体会到,设未知数列出方程来解应用题,要比不设未知数找出算式容易的多。

今问鸡兔同笼,上有35头,下有94足,问鸡兔各有多少只?此题用列方程的方法解非常简单,因为每只鸡有一个头,两只足,每只兔子有一个头、四只足。

假设次笼中有鸡x 只,则有兔(35)x -只,有鸡足2x 只,兔足4(35)x -,那么根据已知条件:鸡足+兔足=94,得24(35)94x x +-=,这样就列出了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23x =,3512x -=。

既有鸡23只,兔12只。

此题用算术法解要比上述解法难得多。

首先得考虑:如果鸡和兔都长两只足,那么笼中应有35270⨯=只足,947024-=那么说明,这24只足是少算进去的兔足,又因为每只兔有4只足,我们把每只兔子少算了两只足,因为24÷2=12可知笼内有12只兔子。

有鸡35-12=23只,具体写出算式就是:笼内有兔子的只数=94352122-⨯=(只)笼中有鸡的只数=35-12=23(只)我们把设未知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叫做代数方法。

把不设未知数用算术式求解的方法,叫做算术方法。

随着学习的深入,接触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你将逐步体会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感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简捷美。

二、例题讲解例1某校七年级同学参加这一次公益活动,其中15%的同学去作保护环境的宣传,剩下的170名同学去植树、种草。

七年级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这次公益活动?怎样用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找出含有所求数量的等量关系。

本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作保护环境宣传的人数+植树种草的人数=七年级参加公益活动的人数。

如果我们设七年级共有名同学参加这次公益活动,请同学们填写下表:在这个等量关系中,参加保护环境宣传的人数和七年级参加公益活动的总人数都是未知数,已知参加保护环境宣传的人数是参加公益活动总人数的15%,所以我们设七年级共有x名同学参加公益活动,那么参加保护环境宣传的人数可表示为(15%x)。

根据等量关系书写解答全过程(15%x+170=x)。

然后按教科书写出解答全过程。

三、提出问题,共同探究问题:小两台拖拉机一天共耕耘地面积是19公顷,其中,大拖拉机耕地的面积比小拖拉机耕地面积的2倍还多1公顷。

这两台拖拉机一天各耕地多少公顷?一起探究:1.本题中已知量由哪些?答:(1)大、小两台拖拉一天耕地19公顷。

(2)大拖拉机耕地的面积比小拖拉机耕地面积的2倍还多1公顷。

2.求什么?3.本题中含有的所求数量的等量关系是什么?答:拖拉机一天耕地公顷数+小拖拉机一天耕地公顷数=19。

4.若设小拖拉机一天耕地x公顷,填写教科书P16的表格。

然后自助完成列方程并且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解:设小拖拉机一天耕地x公顷,依题意,列方程:2119x x++=解这个方程,得6x=。

故2126113x+=⨯+=或19-6=13。

答:小拖拉机一天耕地6公顷,大拖拉机一天耕地13公顷。

5.若本题设大拖拉机耕地x公顷,那么该选项哪个等量关系列方程比较好呢?请你试一试,并比较两种解法。

解法二:等量关系为:大拖拉机一天耕地公顷数=2×小拖拉机一天耕地公顷数+1即2(19)1x x=-+显然解法一简便。

通过上面问题的解答,你能说出列一元一次方程解运用问题的一般步骤吗?一般步骤如下:1.认真审题,找出能够表达题目含义的等量关系;2.分析等量关系中,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适当设未知数x;3.将等量关系中,其余的未知量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解这个方程;5.检验答案是否合理、正确(不必写出来)。

6。

最后写答案。

四、课堂练习课本P16练习1,2。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分析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要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本领,首先小分析题意时,必须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它们之间又什么关系,然后找出能表示题目含义的等量关系。

六、课后作业课本P171,2,3,4。

第二课时一、复习有关知识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什么?(1.认真审题,找出能够表达题目含义的等量关系;2.分析等量关系中,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适当设未知数x;3.将等量关系中,其余的未知量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解这个方程;5.检验答案是否合理、正确(不必写出来)。

6。

最后写答案。

)2.增长率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净增长量、基础量、增长率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基础量×增产率=净增量)3.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它是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

二、例题讲解例22001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5930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7.3%,200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多少亿元?(精确到1亿元)分析:本题的等量关系比较明显,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2000年的7.3%,即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2001年的增长量=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其中,2001年的增长量=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7.3%。

解:设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x亿元,根据题意,得x+=)+⋅=(或(17.3%)95930x x7.3%95930x=解这个方程,得1.073959309593089404x=≈1.073答:2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9404亿元。

三、提出问题,共同探究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P18中春游购票问题,探索这一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1.本题情景中有哪几种购票方法?2.如果小明它们共有19个人,那么按哪一种购票方式省钱?有两种购票方式,一是按实际人数购票,二是购团体票(20人一张)购买19张20人5元的门票共花费(95 )元。

购买一张20人的团体票花费=(5×20×80%=80)元。

比买19张5元的门票省钱,省了15元。

2.(1)含有所求量的等量关系是:购1张20人的团体票花费(元)=每人买1张5元的门票总花费(元)-10(2)设小明他们共有x人,根据以上等量关系,列方程:;5×20×80%=5x-10。

解方程得x=18(提示同学进行口头检验)答:小明他们共有18人。

四、课堂练习课本P19五、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共同探索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增长率和商品销售中的问题。

通过建立这两个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学会了找出能够表示题目含义的等量关系。

六、课后作业课本P19 习题1,2,3,4第三课时一、复习回顾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1.认真审题,找出能够表达题目含义的等量关系;2.分析等量关系中,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适当设未知数x;3.将等量关系中,其余的未知量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解这个方程;5.检验答案是否合理、正确(不必写出来)。

6。

最后写答案。

)2.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是什么?路程=速度×时间。

3.相遇问题或追及问题中所走路程的关系?(1)相遇问题:双方所走路程之和=全部路程;(2)追及问题:快速行径路程=慢速行径路程。

(同地不同时)二、例题讲解例3A、B两地间的公路长为376km,一辆轿车和一辆公共汽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沿公路相向而行,轿车的平均速度为90km/h,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0km/h,它们出发后多少小时在途中相遇?(1)本题是路程问题,从路程上分析,等量关系是:轿车行驶的路程+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程=375(2)①两车同时出发,相遇时,两车所行驶的时间相同,这个时间正是题目要求的问题。

设两车出发后x h相遇,则轿车行驶了90x km,公共汽车行驶了60x km。

有关行程问题可借助“线段图”(如教科书P20图)分析。

②根据以上等量关系,列方程:+=9060375x x(3)请同学们写出本题的求解过程。

共同探讨在上述问题中,如果公共汽车先出发0.5h后轿车再出发,其他条件均不变,那么,轿车出发后多少小时两车相遇?此问题的等量关系仍是:轿车行驶的路程+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程=375 设轿车出发后x 小时两车相遇,画示意图。

列方程:9060(0.5)375x x ++= 解方程,得x =2.3答:轿车出发后2.3小时两车相遇。

三、大家谈谈学习科技小组的同学乘公共汽车去160km 外的省城参观科技博览,小明因为特殊原因要晚出发半小时,但他称坐了速度更快的高速客车追赶大家,公共汽车和高速客车的速度分别是60km/h 和80km/h ,。

高速客车在出发后多少时可追上公共汽车?追上的地点距出发地点有多远?分析:(1)本题有哪些已知量?①高速客车和公共汽车同地出发,高速客车比公共汽车晚出发半小时。

(即公共汽车比高速客车多行0.5h ) ②公共汽车速度为60km/h ,高速客车速度为80km/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