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勿施于人的前一句是什么:己所不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亲自强加给对方。
出自《论语-颜渊篇第十二章》。
论语引证:
《卫灵公第十五》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公冶长第五》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
《颜渊第十二》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引申意义: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
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己所欲人勿施于人的意思
己所欲人勿施于人的意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是指自己不愿意或是不喜欢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庄子则说:“己所甚欲,亦勿施于人”。
也就是说即使自己很喜欢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去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偏执地认为,那些自己喜欢或是对自己很有用的东西,就一定会对他人有用或被他人喜欢,于是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强加于别人。
其结果就是不但没有结果,而且可能还会让自己陷入自责与痛苦的境地。
这就是今天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己之所欲,亦勿强施于人!你是不是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事情:自己经常锻炼就劝别人也去锻炼,读了一本让自己顿悟的好书就把它推荐给好友,做了一个具有长远意义的财务规划就介绍给亲人......其实几乎我们所有人都知道,长期坚持锻炼给身体带的好处,也知道长期阅读学习对自己成长的益处,更知道一份长期良好的财务规划对自己家庭未来的影响。
但是,如果仅仅是“知道”是没有用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知道与做到之间的距离。
你是不是也经常听到身边有人说,你怎么总是能够早起锻炼,而我自己每天早上都起不来;你天天坚持读书学习,而我却翻开书本就想打瞌睡;你每周定期写作分享,而我却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你自己做的人生财务定投计划己初见成效,而我却还深陷在“月光”与卡奴的漩涡里......于是,我们可能就会瞬间“圣母心”大爆发,像一位天降的救世主一样伟大而热心,急切希望把那些自己喜欢、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强加于别人。
同时,还天真幼稚地认为他们只要朝着自己“指点”的方向去做,就会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结果被打脸也是必然的。
我自己就被自己曾经的不明智行为狠狠地抽打过,希望大家引以为戒,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做好自己的事情上——那什么学习锻炼也好,思考写作也好,财务规划也罢,不要再强施于别人了。
第一个例子记得大概是在去年初,我刚读过了天南老师《一个投资家的20年》这本书和参加了老师的财商教育课程学习,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和提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和译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和译文1、【原文】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仁。
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仁。
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
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2、【原文】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仁。
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
在诸侯国做官、为诸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3、【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智,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
"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
《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原文和译文
1、【原文】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仁。
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仁。
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
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2、【原文】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仁。
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
在诸侯国做官、为诸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3、【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智,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
"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和译文
4、【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吗?"孔子说:"那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人。"
5、【原文】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原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译文】 颜渊问仁。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勿施于人的前一句是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亲自强加给对方。
出自《论语-颜渊篇第十二章》。
基本信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处:《论语》文学体裁:文言文作者:孔子创作年代:春秋时期学派:儒家同义句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论语引证《卫灵公第十五》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公冶长第五》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颜渊第十二》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涵义这句话和老子的"无为而治"有些相似,大概就是"恕"了。
自己不喜欢,也不要给对方增添烦恼。
引申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
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原文出处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启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启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jI SUðbtyd;WtIShIyɪir6n[释义]欲:欲望;意愿;施:施加。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责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正音]施;不能读作“si”。
[用法]多用于劝戒之语。
一般作主语。
[结构]主谓式。
[例句]“〜”;是儒家恕道的核心。
[英译]DOnotdotoOthersWhatyoudoIIotWanttobedonetoyourself。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
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
《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
“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
《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广义的,是指大众,然而《论语》诞生的那个时代“人”的定义通常是指狭义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对而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去加在别人头上。
[出典] 《论语卫灵公》注:1、出处:(1).《论语·颜渊篇》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2).《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注释:(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
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3)事:从事,照着去做。
3、译文:(1)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2)子贡问孔子:“有一句话可以让人终身收益的么?子曰: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儒家道德的信条,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实践考验,而今愈益显出它的哲学智慧。
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现在看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句话,就可以使天下太平。
据说国际红十字会总部里,就悬挂着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语录,体现了人类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
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_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成语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成语解释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成语繁体己所不慾,勿施于人
成语简拼JSBYSYR
成语注音ㄐ一ˇㄙㄨㄛˇㄅㄨˋㄕㄩˊㄖㄣˊ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八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谓式;作主语;用于劝戒之语。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施,不能读作“sī”。
近义词己所不欲,毋加诸人
成语例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恕道的核心。
英语翻译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do not want tobe done to yourself.
日语翻译已の欲せざる所は人に施す勿(なか)れ
俄语翻译Чегóсебéнехóчешь,тогóдругóмунежелáй.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立即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
”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的意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的意思
喜欢传统文化的人,对这一句都不陌生也深知其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做人的修养。
大意是自己不喜欢的、不愿意做的、或不想要的东西或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去做、去想、去要等等。
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切不可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去要求别人,这即是自私、也是缺乏素养的表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卫灵公》。
意思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体现的是一种宽容的态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儒家经典读物《论语》中的《卫灵公篇》第二十四章,是孔子跟名叫“仲弓”的弟子的对话,对话目的是向弟子传授什么是“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字面意思为,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就没有必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这句话引申意思可以理解为,自己都做得不够好,就不能要求别人比自己做得好。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最怕的是不能相互理解而产生隔阂,有智慧的人,往往知人善用,懂得如何发掘和调动每个人的优势,让其发挥各自最大的作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引申意思可以理解为,自己都做得不够好,就不能要求别人比自己做得好。
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人一定要有宽容之心,用宽容心去和世界进行沟通,才会给自己少树立敌人。
否则,会四面树敌,人生路越走越窄。
从处理人际关系的层面来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当有用处。
比如,老板给甲乙两名员工布置了相同的任务,甲因为综合能力要远远超过乙,他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乙没有完成。
这时,不管是老板还是甲员工,都不能去训斥,甚至挖苦乙员工。
弟子规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弟子规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典】: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释义】:将要施加给别人时,先反躬自问,如果连自己都不愿意,就应迅速停止。
设身处地为别人想,工作才能更加顺利《论语•卫灵公》记载:自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受用并践行呢?”孔子说:“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这也就是本节的四句话想要传达给我们的道理。
想要把一件事情加到别人身上的时候,先问问自己,如果这件事自己做的话愿不愿意,如果不愿意,那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而应该立即停止。
曹操刚刚起家的时候,和袁绍作战处于下风,部下们见此情景,很多人开始跟袁绍偷偷联络,为的是假如曹操失败了,自己还有退路。
经过官渡之战后,曹操彻底打败了袁绍。
这时候,曹操阵营里的很多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他们之前只顾着为了自保而向袁绍示好,却忘了考虑,如果曹操胜利,自己写给袁绍的信件岂不是要落到曹操手里?这样的话,自己就等于被逼到悬崖边上,不但本来留的后路没有了,反而还会有性命之忧。
果然,曹操的大军缴获了很多来往书信,其中不少是曹操的一些部下写给袁绍的。
这时候,曹操却立即下令,把这些书信全部烧毁。
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时,曹操说,谁都有家庭,上有老下有小,为了生存,做出一些事情也是情有可原。
而且当初我们的实力确实远不如袁绍,当时连我都不太相信能有今天,将心比心,这些所谓的通敌之人有留后路的想法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就这样,在打败袁绍之后,曹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稳定了军心,没有因为那些缴获的信件而让自己这一方产生内耗甚至是叛乱。
曹操的这种做法有他的政治目的,但同时也不得不说,他遵循了推己及人的原则,为那些曾经跟袁绍通信交往的部下着想,是曹操成功地保住自己的胜利果实的一大原因。
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一项重要原则。
在职场之中,也是如此。
能够真诚地为自己的领导或同事着想,可以让自己的工作更加顺利。
己所不欲勿劝于人的意思
己所不欲勿劝于人的意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如果自己都不希望承受的事情,那么也不要对别人做这样的事情。
这句话引申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自己都做得不够好,就不能要求别人比自己做得更好。
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尊重,不要将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强加给别人,这也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
这句话的出处是《论语·颜渊》,是孔子的一句名言。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这句话,也是他的“仁爱”思想的具体体现之一,即要以爱己之心爱人,以宽容之心对待别人,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
在人际交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它告诉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感受和权利,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
同时,也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以和谐、宽容、理解的态度对待别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1)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2)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注释】(1)一言:言,字。
一字或一句话。
(2)恕:宽容谅解。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翻译】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字可以一生奉行?」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评析】人己关系如何摆正?平和的状态如何可得?忠恕是与人沟通交往不错的原则。
认同真诚、善良、宽容谅解等纯真本性的一面,明白那才是真正的自己,愿意尽心守护忠于本性(忠);以纯真本性才是人真正的自己,这样的原则,善待别人,受到别人不公平的对待,也还能以这样的原则忠告善导、宽容谅解别人,没有生出不合于纯真本性的怨恨、委屈、不平、报复等种种心,没有和对方一样对待、一般见识,只是希望对方也能舍弃后天形成的种种不纯,明白纯真本性(恕)。
道德、天地、忠恕似乎有所对应,忠恕大致指出合理对待天道、人?的方式。
恕的另一层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自己管好自己,避免言行结怨。
恕的内涵很深,层面很广,是心性提高的途径,值得一生去实践领会。
人与人之间历史上多少冤怨难解,冤冤相报,没有尽头,就是因为人在迷中,不明道理,不识本性,没有本着忠恕原则待人,人己关系才无法摆正,而有纠缠、孽缘、矛盾。
争斗、妒嫉非人的本性,「退一步海阔天空」,以忠恕待人,必定会否定争斗、妒嫉,知道那是人后天形成的种种不纯,是应该去掉的东西,就算遭受打击,也能忍住不被带动,那么渐渐地也就能远离争斗、妒嫉,消除造成人己关系紧张的这些东西,这时海阔天空也就体现了忠恕升华的境界。
【延展】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迁怒,和以牙还牙、以暴易暴是相反的,体现的是能忍、不能忍,动心、不动心的差别,如果能明白道理、度量大、心平气和,自然就能忍住不动心,所以想法、心态不改变,光靠强忍是不行的。
己不所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理解
己不所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理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句出自《论语》的名言,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句话强调了在与他人相处时要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感受,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
这句话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宽容精神。
儒家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
如果自己不愿意受到某种待遇,就不应该对别人施加同样的待遇。
在现实生活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提醒我们要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决定,不要试图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行为。
只有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句非常经典的名言,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宽容精神,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铭记这句话,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感受,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
原文为:“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其译为:出门(工作)好像去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好像去承当大祀典(都得严肃认真,小心谨慎)。
自己所不喜欢的事物,就不强加于别人。
在工作岗位上不对工作有怨恨,就是不在工作岗位上也没有怨恨。
孔子这里讲的“仁”,着重于敬和恕。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是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就个人修身而言,是对行为的一种约束;就为政而言,它限制过分残暴的政治措施,此为恕。
其实这说的正是一种“克己复礼”的行为。
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大学士,名叫张英。
一天,张英收到一封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
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回信,并附上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让出了三尺宅基地。
邻居见了,也主动让出三尺宅基地,结果形成了“六尺巷”。
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美谈。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将心比心善于为他人着想,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当你学会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别人,了解别人,别人也一定会回报与你最真诚的笑容。
不过也有人说,这句话有些片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己所欲,就可以施于人了吗?应该为“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里的“人”指大家。
虽然感觉这略有咬文嚼字的意味,我不置可否。
但不论是孔夫子还是那个人,他们想强调的,都离不开“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人际关系中的黄金律。
很多时候,人们若是真正理解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正做到了换位思考,大多数的争端、犯案都不会出现了。
例如“碰瓷”事件,若是那些老人能稍微理解一下“换位思考”——要是自己做好事反被讹诈,那种感受,简直是像吃了苍蝇般恶心啊。
我对于这句话也深有体会。
每当老师布置下小组作业,在进行分配任务的时候,对于比较难完成的大家都会有些犹豫。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对这句话的理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
喜欢传统文化的人,对这一句都不陌生也深知其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做人的修养。
大意是自己不喜欢的、不愿意做的、或不想要的东西或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去做、去想、去要等等。
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切不可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去要求别人,这即是自私、也是缺乏素养的表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卫灵公》。
意思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体现的是一种宽容的态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儒家经典读物《论语》中的《卫灵公篇》第二十四章,是孔子跟名叫“仲弓”的弟子的对话,对话目的是向弟子传授什么是“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字面意思为,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就没有必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这句话引申意思可以理解为,自己都做得不够好,就不能要求别
人比自己做得好。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怕的是不能相互理解而产生隔阂,有智慧的人,往往知人善用,懂得如何发掘和调动每个人的优势,让其发挥各自最大的作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引申意思可以理解为,自己都做得不够好,就不能要求别人比自己做得好。
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人一定要有宽容之心,用宽容心去和世界进行沟通,才会给自己少树立敌人。
否则,会四面树敌,人生路越走越窄。
从处理人际关系的层面来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当有用处。
比如,老板给甲乙两名员工布置了相同的任务,甲因为综合能力要远远超过乙,他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乙没有完成。
这时,不管是老板还是甲员工,都不能去训斥,甚至挖苦乙员工。
论语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 【评析】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从积极 方面说要待人忠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强调的是宽恕待人。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 就是忠恕之道,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 “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论语· 里仁》
• 【评析】 • 本章谈了两个问题,一是仁,二是智。关于仁, 即“爱人”;关于智,孔子认为是要了解人,选 拔贤才,罢黜邪才。
• • • •
【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 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 仁就来了。” 【评析】 从孔子的言论来看,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为 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我 欲仁,斯仁至矣。”这种认识的基础,仍然是靠道 德的自觉,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达到仁。 这里,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 有其重要意义。
【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 矣。” 【译文】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 私欲),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要求,这就是仁。一 旦这样做了,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行仁德, 完全靠自己,难道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 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 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 做。”颜渊说:“我虽然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 卫灵公》
【评析】 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 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 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 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 ,保持气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
《论语》
教学目标:1,体会《论语》中“仁”的思想主张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2,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3,学会表达自己的宽容;学会助人、乐于助人;
4,在生活中怎样做到宽容
教学重,难点:理解“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为什么这样做就
可以达到仁”。
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集中探讨“仁”与我们的生活)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的团体中,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脱离群体,不能脱离别人,不可能离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都有自己的欲望,那么,人与人之间怎样和平相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去书中寻求答案吧
(一)知识梳理,解读选段。
1.全班齐读课文一遍。
2.教师点评:
师:孔老夫子的学生都喜欢问问题,本课中涉及到了几个学生?
都是谁?
明确:六个。
颜渊,仲弓,樊迟,子夏,子贡,曾子。
师:孔老师有问必答,在这六个学生当中,有一个领悟力不是很高的是谁?
明确:樊迟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明确:樊迟问仁,孔子说了两次,樊迟未达,他还没明白老师的话。
师:樊迟真的是反应迟钝吗?
明确:不是
师:因为他在思考一个难题,是什么呀?
明确:什么是“仁和智”
师:虽然我们不能回到两千年多前去听孔老夫子上课,但我门可以自己模仿一下当时的课堂,同学们分角色表演,模仿孔子与弟子的对话。
不要求按原话,允许自由发挥。
①颜渊问仁
②仲弓问仁
③樊迟问仁
④子贡问仁
(二)筛选整合信息,把握“仁”的思想。
1.师:颜渊,仲弓,樊迟都问老师“什么是仁”,但孔子的回答都不相同,那么,究竟什么是“仁”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来。
明确:①克己复礼为仁
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④爱人。
⑤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取近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⑧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
⑨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2.结合1—4语段,请同学们从自处和处世角度,谈谈“仁”的内涵。
明确:从自处角度看,孔子所说的“仁”就是克服一己私欲,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的来谈,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的体贴他人。
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本含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常被表述为“恕”,或者“忠恕”。
这是最核心的一句。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师:可以理解为:自己不想做的事,自己也不要让别人去做。
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3.结合5,6语段,谈谈如何才能实现“仁”呢?
明确:“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实现“仁”的关键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4.施“仁”之后会怎样?
明确:天下归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三)知识拓展,说说我们身边的“仁”
师:孔子的“仁”的学说蕴涵哪些值得弘扬的思想精华?
明确: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意义。
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的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回报,我们无条件的对他人好,只是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第二个精华,“克己复礼”的思想对现代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会群体的秩序,所以,必须对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加以规范,因此,孔子宣扬的“礼”中那种严于律己的基本精神是有值得继承的方面的。
师:下面我们讨论一下身边的“仁”,大家各抒己见。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下面我也有个问题,那么当道义和生命发生冲
突的时候,人应该如何选择呢?
师:对于这个问题,文中已经有了答案,大家看第8节,如何理解?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
”
师:就是说志士仁人,不会因为活命而伤害到对仁的追求,伤害到人道,而只有在必要的时候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成全仁道,或者说是来完成自己对仁的追求。
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16日下午,菏泽48路公交车司机李福振驾驶着鲁RA0072公交车载着一车乘客,自西向东沿长江路行驶。
据公交车里的监控视频显示,18时07分,该车行至长江路与解放街交叉路口处的直行道上等待信号灯。
直行信号灯亮起的时候,李福振突然迅速右转方向盘变道,快速通过十字路。
18时08分32秒,公交车平稳停在牡丹区财局附近站牌前。
公交车停稳后,李福振打开后车门、熄火、拉上手刹,随后用左手在胸口位置拍了三下。
就在车上的乘客还在诧异这样的异常举动时,李福振已经歪倒在一旁……师:同学们,这算不算是“仁”呢?
生:
(四)课堂小结
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说一点最简单的,我们总是希望父母,朋友多关心自己,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是否想过多给朋友,父母点爱,一点理解?或许,从今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个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想起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希望大家以后的日子里,能够更好的与人相处,
(五)作业布置
搜集类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之意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