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素质教育的定义名词解释

素质教育的定义名词解释

素质教育的定义名词解释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是一个被广泛讨论和关注的话题。

然而,对于素质教育的具体定义,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素质教育的定义和内涵,并解释其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传统教育注重传授学科知识和技能,重视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

而素质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全人发展。

这意味着学校教育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表现,还要发展学生的品德、创新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才能真正实现优秀人才的培养目标。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因为人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一个道德的实践者和良好社会行为的倡导者。

在现代社会中,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变得非常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和个人品质,以克服困难和追求人生价值。

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多方合作。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场所,但是家庭和社会也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在社会中,各行各业的人们可以提供实际的学习机会和经验分享。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

首先,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们应该鼓励学校和教师将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

此外,我们还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程度的加剧,仅仅掌握专业知识已经不再足够。

雇主们更加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品德、创新能力和个人价值观。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素质及素质教育概述第一节素质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1、素质教育的作用及地位答:一、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是适应国际竞争和顺应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的需要。

三、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的需要。

第二节素质及其特征素质:从狭义上讲,素质是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

从广义上讲,素质是人的自然遗传和社会历史文化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的先天与后天两方面因素的有机“合金”。

素质的结构:包括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

素质的特征:潜在性、整体性、稳固性、发展性、内化性、民族性、社会历史性、层次性。

素质的多维特征:素质的先天遗传性与后天习得性、素质的潜在性与整体性、素质的相对稳定性与可塑性、素质的个体性与群体性。

第三节素质教育及其特征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受教育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特征:基础性、全面性、主体性、全体性、内化性、层次性。

第二章素质教育的若干内外部关系第一节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关系:一、素质教育在本质内涵上与基础教育具有一致性。

二、素质教育是对基础教育认识深化的结果。

三、素质教育规定了基础教育的核心任务。

第二节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的关系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的关系:一、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

二、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第三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

1、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挑选人,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发展人。

2、应试教育重知识,以考试分数定质量高低,而素质教育重能力,强调全面提高质量。

3、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综合素质-教育观

综合素质-教育观

《综合素质》知识点第一章:职业理念一·教育观教育观即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特别是对自己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体性认识。

(一)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实质: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素质教育的基点是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素质教育的目标《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4.素质教育的要求《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5.素质教育的内容结构《决定》指出:“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根据《决定》的精神,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政治思想素质教育①政治素质教育,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立场、情感和态度的教育。

我国目前进行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以及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就属于政治素质教育的范畴。

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摘要:1.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2.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3.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4.如何在教育实践中推进素质教育5.素质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正文: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个体全面发展、挖掘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理念。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素质教育具有重要地位,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素质教育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

它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倡导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二、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1.提高国民素质: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增强国家竞争力。

2.促进社会和谐:素质教育关注个体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具有道德、智力、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社会和谐。

3.激发创新能力: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发掘个体潜能,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4.适应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素质教育符合世界教育发展潮流,有助于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

三、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融入教育政策、教育实践和教育评价等方面。

从国家层面,推行素质教育,强调教育公平、质量,确保每个孩子享有优质教育资源;从学校层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课程体系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教师层面,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如何在教育实践中推进素质教育1.深化改革,创新教育制度:完善教育政策,为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2.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确保素质教育得以有效实施。

3.丰富课程体系:注重课程设置的多样性,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4.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探析

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探析
黑龙 江教 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21 第 6 00年 期
...
j I L. r=

等 学校 素质 教 育 的基 本 内涵探 析
陈敏 辉 。 利芳 付
( 南商业 高等专科学校 , 河 河南 郑州 4 04 ) 505
【 摘
要】 素质是 指人在 先天的生理基础上 , 环境 和教育 的共 同作 用下逐渐发展起 来的 内在 的稳 固的心理 在
目前 的 高 等 学 校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实 行 的 是 专 业 教 它 以个 体 的 自然 素 质 为 基 础 ,以社 会 发 展 对 人 才 的 育 ,面 对 国 家 和 社 会 发 展 对 人 才 需 求 水 平 的 不 断 提 需 求 为基 本 目的 ,以提 高 人 的心 理 素 质 和 社 会 文 化 升 , 等 学 校 推 行 素 质 教 育 势 在 必行 。而 正确 理 解 高 素 质 为 基 本 内容 , 而 实 现 社 会对 入 的 再 塑 造 过程 。 高 从 等 学 校 素 质 教 育 的 内 涵 ,则 是 高等 学 校 推 行 素 质 教 素 质 教 育 最 初 是 针 对 基 础 教 育阶 段 的 应 试 教 育 育的必要前提 。 而 提 出 来 的 , 着 人 们 对 素 质教 育理 解 的 不断 深 化 , 随 素 质 的基 本 内涵 后 来 又 逐 步 扩 展 到 了 高 等 教 育 。 无论 是 基 础 教 育 还 素 质 是 指 人 在 先 天 的 生 理 基 础 上 。在 环 境 和 教 是 高等 教 育 , 要 进 行 素 质 教 育 , 其 侧 重 点 是 不 一 都 但 育 的 共 同 作 用 下 逐 渐 发 展 起 来 的 内 在 的稳 固 的心 理 样 的 。基 础 教 育 阶 段 素 质 教 育 强 调 为 学 生 个 人 的 成 品质 [ 1 1 。本 文 对 素 质 的 规 定 是相 对 素 质教 育 而 言 的 , 长 打 好 三 方 面 的基 础 : 心 健 康 成 长 的 基 础 、 身 学 身 终 主 要 强 调 它 的 后 天 性 , 有 永 恒 不 变 的素 质 , 何 素 习的基础 、 没 任 为将来走 向社会 的基础 啊 。高等教育阶 段 质 都 是 可 以 塑 造 的 ,素 质 是 教 育 的 内 化 和 社 会 文化 素 质教 育 与 基 础 教 育 阶 段 素 质 教 育 相 比 , 虽都 重 视 的 心 理 积 淀 , 有 稳 固性 和 持 久 性 。素 质 一旦 形 成便 打 好 以 上 三 方 面 基 础 , 它 还 要 有 更 高 的 要 求 : 等 具 但 高 对 人 的行 为 产 生 持 久 的深 远 的 影 响 ,它 决 定 着 入 的 教 育 要 进 行 专 业 教 育 , 提 高 学 习 者 的 专 业 素 质 ; 要 高 基 本 行 为模 式 , 此 , 高 学 习 者 的 素 质是 教 育 的 根 校 是 新 知 识 、 发 明 、 创 造 产 生 的 重 要 基 地 , 等 因 提 新 新 高 本 目 的所 在 。 学 校 要 承 担 起 提 高 学 习者 仓 素 质 的 重 要 任 务 。 嘶 素 质可 以 分 为 自然 素 质 、心 理 素 质 和 社 会 文 化 三 、 等 学 校 素 质 教 育 的 基 本 内涵 高 素 质 网 自然 素 质是 指 遗 传 的 生 理 的 素 质 , 是 素 质 。 它 高 等 教 育 是 专 业 教 育 , 有 专 攻 , 生 只 能选 择 学 学 的 物 质 层 面 , 素 质发 展 的物 质 前 提 , 要 包 括 生 理 是 主 个 学 科 或 专 业 作 为 主 攻 方 向 , 以从 水 平 上说 , 所 高 机 能 水 平 、 动 能 力 水 平 、 外 部 世 界 刺 激 的 适 应 性 等 教 育 是 选 择 性 和 提 高 性 教 育 ,教 育 目标 是 培 养 高 运 对 能力等 , 自然 素 质 的 各 个 方 面 相 互 联 系 、 互 促 进 形 级 专 门人才 , 相 高等教 育必然有 自己的专业性特征 , 紧 成 完 整 的机 制 系统 。 心理 素 质 是 指 在 先 天 与 后 天 共 扣 专业 教育 目标 , 一切工作 围绕 专业教育 目标 展开 , 同 作 用下 形 成 的人 的 心 理 倾 向和 心 理 发 展 水 平 。 心 这 些都 是 毋 庸 置 疑 的 。但 随 着 社 会发 展 对 人 才 需 求 理 素 质作 为 一 个 普 遍 概 念 , 有 丰 富 的 内涵 和 外 延 。 水 平 的 不 断 提 升 ,高 等教 育 为 了 适 应 社 会 发 展 的 需 具 就 其 内涵 而 言 ,心 理 素 质 所 反映 的 是 人 在 某 一 时 期 要 , 须 实 行 专 业 教 育 基础 上 的 素 质 教育 。但 在 高 等 必 内 的心 理 倾 向和 达 到 的 心 理 发 展 水 平 ,是 入 进 一 步 学 校 中 实 施 素 质 教 育 ,并 不 是 要 推 出 一 个 新 的附 加 发 展 和 从 事 活 动 的 心理 条 件 和 心理 保 证 。 就 其 外 延 的 教 育 ,增 加 很 多 额 外 的课 程 来 与 专业 教 育 并 驾 齐 而 言 ,心理 素 质 包 括 人 们 所 有 的 心 理 活 动 过 程 和 心 驱 ,而 是 要 用 这 样 一 种教 育 现 代 化 理 念 重 新 审 视 我 理 活 动 结 果 。人 们 在 对 心理 素 质进 行 概 括 、 析 和 评 们 的各 项 教 育 活 动 ,将 素 质 教 育 的 思 想 渗 透 到 每 项 分 价 时 常 常 使 用 人 格 、 性 、 理 品 质 等概 念 , 些概 教 育 活 动 中 , 为 每 位 教 育 工 作 者 、 师 和 学 生 的 自 个 心 这 成 教 念 同 心 理 素 质 具 有 相 同 或 相 近 的含 义 。社 会 文 化 素 觉 行 动 | q 。 质 是 指 在 后 天 习得 的 科 学 文 化 素 质 、 想 道 德 素 质 、 思 ( ) 一 以基础 素 质 培 养 为 基础 审 美 素 质 等 ,社 会 文 化 素 质 是 入 的 素 质 结 构 中 的 主 基 础 素质是 各类 学生都 应该 具有 的基 本素 质 。 导 方 面 ,决 定 着 人 的 素 质 结 构 的性 质 和 总 体 质 量 水 它 包 括 思 想 政 治 、 文化 、 力和 身 心 等 诸 多 因 素 在 内 能

浅论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内涵

浅论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内涵

浅论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内涵作者:奇云孟敬来源:《卷宗》2012年第09期摘要:素质教育概念和内涵能否科学而精练地表述,直接影响到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自觉从事素质教育的实践行为。

本文试图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政策导向,应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对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新的阐释。

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概念;内涵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素质教育概念及其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深化和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思想上的产物。

素质教育概念和内涵能否科学而精练地表述,直接影响到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自觉从事素质教育的实践行为。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政策导向,应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深入探讨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1]。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素质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看,所有的教育都是素质教育,因为任何形式的教育都会使受教育者某些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

而我们通常所说素质教育,一般是指狭义的素质教育,它则是针对“应试教育”中“重知识、重分数、轻能力”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

它是一种重潜能开发、心理品质培养和社会文化素养训练相结合的整体性教育,目的是寻求一种更科学的教育途径以实现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资料检索发现,有关素质教育的定义非常繁杂,至少有30种之多。

这其中,既有词语定义,如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以养成健全素质为主旨的教育;也有哲学定义,如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发展的教育。

也有官方定义,如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教师资格笔试《综合素质》考点总结

教师资格笔试《综合素质》考点总结

教师资格笔试《综合素质》考点总结一职业理念一、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科教兴国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

3.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教育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1、教育对象的全体性2、教育内容的基础性: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未来劳动者素质和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的教育,让受教育者拥有一般学识。

3、教育空间的开放性:是安排灵活与组合适当的、生动活泼的开放性教育场所,积极开拓获取知识的来源和获得发展的空间,重视利用课外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

4、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5、教育价值的多元化:必须满足学生个体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需要,必须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其特长及潜能。

6、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7、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各级各类教育都要坚持因材施教,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8、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包括整个教育过程和人的发展的各个阶段。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1、途径教育活动的基本实现方式——课程与教学,学校管理活动及课程以外的教育活动。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2)把握课改精神,实施新课程逐步建立起的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即使学生发展为一个“整体的人”。

(3)学校管理、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中学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

2、方法(1)教师成为素质教育者(2)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3)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4)正确运用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四)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1、实施素质教育,批评应试教育,并不是否定以往的基础教育2、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改革考试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健全和完善教育评价制度3、实施素质教育不会降低教育质量4、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发展特长: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还是课堂教学5、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二、学生观(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1、概念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2、内涵源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与措施1、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2、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3、素质教育体现的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统一(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教师对学生有耐心、有信心,看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

幼儿综合素质-模块一(精编版)

幼儿综合素质-模块一(精编版)

试标准的要求看,《综合素质》课程的考试
难度较大、范围很广、也很灵活。既涉及到 幼儿教师所应具有的基本素养方面的内容, 也涉及到基本能力测试的内容。
前 言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题型为单项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和写作题。
题型、题量、分值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前 言
试卷结构
模块 职业理念 教育法律法规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文化素养 基本能力 48% 合计 比例 题型 单项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理解幼儿教育作为人生发展的奠基教育的重要性
及其特点,能够以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分析和评判教育 现象
第一章 教育观
什么是教育观?
教育观就是人们对教育的根本性看法和态度,其最本质、最
核心的内容体现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上,即体现在教育目的观上。 教育观对教育者的观念和行为有直接影响作用。
《综合素质》课程考试涵盖学科的范围
较广,包括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
职业道德、文化素养、教师基本能力等内容。 只有按照考纲要求全面把握,并才能以不变 应万变。
前 言
2 . 形成知识结构
在初步学习的基础上对每章(模块)的
内容进行梳理、思考和理解,掌握每章的知
识纲要和主要知识点,形成自己头脑中的知
幼教综合素质


一、课程介绍 《综合素质》是幼儿园教师资格认证 考试的必考课程之一。它是一门综合性极
强的课程,主要涵盖职业理念、教育法律
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养、教师基
本能力等五个模块内容。
前 言
二、课程内容分析 本课程内容由五个章节(模块)组成,这些章节 可分为以下两大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为基本素养部分,包括第一章至第四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第一章教育观第一节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概念与本质★★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它的思想性和时代性(巧记两依两全三重)2.素质教育的内涵★★★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巧记全体学生两发展,创新实践为重点)3.素质教育的特点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合作性未来性4.素质教育的任务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

第三节素质教育观的运用一、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避免的误区★★★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全体)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全面)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4.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学生主动和民主平的师生关系)5.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教育形式)6.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考试)7.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

(内涵)第二章学生观第一节“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概述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第二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学生观的概念1.学生的特点★★①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②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主体性的最高表现)自我意识性③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概述2.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①学生是主体性的人②学生是发展性的人③学生是完整性的人④学生是个性化的人(因材施教)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正确——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善诱错误——揠苗助长陵节而施阶段性:正确——最近发展区错误——一刀切,一锅煮不平衡性:正确——把握“关键期”个体差异性:正确——因材施教“聪明早慧”“大器晚成”互补性:正确——长善救失,扬长避短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有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巧记两独一发)第三节教育公正与学生发展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教育机会均等: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第三章教师观第一节教师职业概述一、教师职业角色发展1.教师职业角色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巧记父闯连广常见猪狮个体成群)教师职业角色(多样化)2.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教师观=角色观+行为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角色观)(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关系看,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社区型开放的教师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行为观)(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和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和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第三节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1.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2.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自我教育在职教育同伴互助入职培训师徒结对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①非关注阶段②虚拟关注③生存关注“骤变与适应”④任务关注⑤自我更新关注二、终身学习终生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第二部分教育法律法规第一章教育法律基础第一节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大笔记整理)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大笔记整理)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大笔记整理)模块一第一章素质教育的概念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中央文件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过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也是区别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所在素质教育是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1.素质教育思想和政策的初步形成:1994年6月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国家领导人首次在正式会议上明确提到“素质教育”概念。

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这是第一次在国家层面的正式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概念,标志着素质教育开始成为我国教育政策的一个重要的明确的指导思想。

2.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1995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首次对“素质教育”“素质”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素质教育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的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四个方面。

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这个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经过十多年的时间已成为国家的教育政策,成为制定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3.素质教育政策的不断改进和完善:2003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颁布。

突出了两个转变:一是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向农村教育工作室重中之重转变;二是由“两基”目标向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两全”目标转变。

2022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2022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2022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综合素质考点涉及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考生需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本文将从“何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的内容”、“素质教育的实施”等方面展开探讨,帮助考生全面认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何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理念。

它强调学校教育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科学素养、身心健康、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注重人的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心健康、智力发展、道德素养、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

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意志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人。

素质教育的内容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学校教育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素养。

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教育等多个方面。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学校教育不仅仅注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注重制定科学的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素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学校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等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总结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综合素质考点涉及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考生应深入理解素质教育的概念、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案,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知水平。

体育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理念

体育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理念

体育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理念体育教育一直被视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变革,传统的体育教育方式是否能够满足当代学生素质提升的需求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为体育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体育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理念,并分析其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素质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体育素养、劳动素养和审美素养等方面的能力。

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学习。

在体育教育中,素质教育力求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包括运动技能、身体素质、运动意识和运动习惯等方面。

通过体育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竞争意识,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二、素质教育理念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1. 体育活动的多样性与个性化传统的体育教育往往以体育竞技为主导,强调比赛成绩和排名。

然而,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体育活动应该包括多样化的项目和形式,满足学生不同兴趣和特长的需求。

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的潜能,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体育活动不仅仅是个人的竞技,更重要的是团队的协作和合作。

通过团队项目的训练和比赛,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相互协助,并共同追求团队的胜利。

这种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3. 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

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同时,体育活动也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促进身心的平衡发展。

素质教育大纲

素质教育大纲

模块一 教师的职业理念第一章 教育观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理念、思想和战略选择,已成为指导我国学校教育发展最上位、最重要的教育观。

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共同追求。

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发展,不断践行、丰富并实现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素质教育的目标有两个;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对学生进行使其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一节 素质教育的提出与意义一、素质教育提出的时代背景自1993年2月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提出‘中小学要由 应试教育 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的号召以来,素质教育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关键词和风向标。

素质教育的提出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全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

素质教育的实施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同时也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二、素质教育的实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 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以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它的思想性和时代性。

三、素质教育的提出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一)“科教兴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提出为落实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提供了实现途径。

(二)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与素质教育教育的现代化应该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方面的现代化,其中首要的是人的现代化。

(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与素质教育第二节 素质教育践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灵魂。

教育学中的素质教育

教育学中的素质教育

教育学中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健康意识等素质的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教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论依据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

它追求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强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康发展。

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职业素质和创新素质的现代公民。

二、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1.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全面发展。

2. 能力导向理论: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培养学科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 教育评价改革理论:素质教育倡导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评价方法,引导教育改革的方向。

三、素质教育的目标与策略1. 素质教育的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能力。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5)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1)改革教育体制: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优化教育内容:拓宽教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增加学生的选择权,提供多样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培养。

(3)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素质教育定义

素质教育定义

素质及素质教育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和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这是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陶宏开教授的见解:素质分为,专业素质,整体素质;现行的应试教育被教育者以听为主,而素质教育以被教育者的主动性为主;言简意赅但是高度有限,只针对孩子,却忽视了教育者自身以及所有社会人士;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规定的国家,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素质教育的目标①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成功的人格,人格养成专家叶长强先生,因兴趣使然结识众多海内外文化大家、儒释道等百家要人、社会精英人士及名人;浸淫于浩若烟波的中华文化中,总结出人格之精髓——大成模型,填补了国内外的空白;大成模型是对往圣先贤人格发展的总结与提升,以人体结构为模型,将全息人格分为道、德、知行、时间、契约、行为、结果、情感、九个部分,以生命进化为前提,在外和内谐的格局内呈螺旋状平衡向道接近成长模型;素质教育的本质其实,对于什么是素质教育的问题,回答应该是清楚的;副总理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这是从的角度在层次上对素质教育概念的一种规定,这一规定把素质教育与其他种种不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区分开来了;素质教育概念目前,我国教育界对中小学素质教育内涵的研究,由于角度不同,给素质教育下的定义或作的解释不尽相同;有人依据“强调点”归纳“素质教育”有9类15个定义;这9类定义,有的属于词语定义;有的属于哲学定义;有的强调以为出发点;有的同时强调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的强调公民素质;有的强调先天与后天相结合,有的把各种素质平列;有的试图划分素质层次;还有的强调通过科学途径充分发挥天赋;综观这些定义,虽然表述不一,但有着共同特点:第一,认为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第二,认为素质教育要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第三,在某种意义上,素质使人联想到潜能;这些定义都主张充分开发智慧潜能;第四,不仅主张潜能的充分开发,而且主张个性的全面发展,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1、全体性所谓“全体性”,广义地说,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任何一名,均必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狭义地看,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是指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大门;换言之,素质教育不要求也不允许对入学的儿童按照某种标准例如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和经济地位等差异进行筛选;“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什么素质教育;为什么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把素质教育与实施义务教育联系在一起,其原因就在于义务教育从立法上保证了教育机会的均等化与受教育权利的公平性;2、基础性所谓“基础性”是相对于专业职业性、定向性而言的;素质教育向儿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质”而不是职业素质或专业素质,是让学生拥有“一般学识”general learning而不是成为某一专门领域的“小专家”或某一劳动职业的“小行家”;3、发展性所谓“发展性”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增强后劲上来;这是强调培养能力、促进发展,是指在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这一前提下而言的;知识与能力虽不是完全等同的东西,但是,如果学到的知识是“活化”的知识,是能够“投入运转的知识,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的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就能顺利地转化为能力,成为人的智慧的一部分;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强调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学会生存”;真正的教育是形成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能力的直接动力是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素质教育倡导尊重、发挥和完善学生的主体性;它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从本质上说,“发展性”符合“变化导向教育观change—oriented pedagogy”的趋势,即把适应变化、学会变化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4、全面性所谓“全面性”,是指素质教育既要实现功能性的目标,又要体现形成性的要求,通过实现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因为,素质教育应该是完善意义上的教育,它是指向全面基本素质的;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当指出,“全面发展”已经列入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目标之中;但是,我们的任务是要在社会主义的素质教育中探索“全面发展”的具体规定性,我们认为,素质教育中的“全面发展”有两个方面的具体规定性;第一,针对一个个体来说,它是“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统一;第二,针对班级、学校乃至整个而言,它是“共同发展”和“差别发展”的协调;全面发展既要讲共同性,又要讲个别性,它决不排斥有重点地发展个人的特殊方面,允许在一个群体中各个体之间有差别地得到发展,全面发展决不能被理解为均匀发展和划一展;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最优发展”;最优化不等于理想化,而是力求取得对具体条件来说是最大可能的最佳效果;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能有信心根据他自己的特点找到发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打破“千人一面”的格局;全面发展是最优发展,也是个性的最优发展;“发展个性”是世界的共同趋势;最近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了“从系统一—结构观点来分析个性”的建议,强调应坚持马克思主义个性是社会实体的观点,从人的心理的整体上把握“个性”;因此,可将个性定义为“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动态系统”,以此来表明个性是一般性和个别性、动态性和稳定性的统一体,是社会化的产物,是的总和;5、未来性所谓“未来性”是指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一般说来,教育具有较强的隋性和保守性,它总是在努力使年轻一代学会老一代的思维、生活和工作方式,因而人们在批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局限性或弊端的时候,往往批评它是根据“昨天”的需要而设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的目标是使年轻一代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如何提高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为根本特征的教育;2. 素质教育,应该从全社会的高度发起;如的公益广告,历经几十年,现在已经推起高潮;但是,素质教育不应该假借某某活动知名如:学雷锋日,奥运会,博览会……发起,社会是每一个个体组成的,生活由每一天每一秒每一瞬间组成,每一个社会人,每一个都在体现你的素质;3.素质教育应该从新闻人物做起,充分发挥新闻人物的;4.人民的力量是无限的;领导带头,群众加油名言名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作者:江泽民。

素质教育定义

素质教育定义

素质教育定义素质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素养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首先,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品质是衡量一个人的核心指标之一。

素质教育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人格。

学校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道德的引领者,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教育学生成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文化的有益之人。

其次,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素质教育认为只有身心健康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学校应当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推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增强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更好的发展。

第三,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审美情趣素质。

美是生活的调味品,审美能力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品味的体现。

素质教育通过开展美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审美鉴赏能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懂得美、热爱美、创造美。

最后,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素质。

劳动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劳动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成果,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品质,使他们具备未来面对社会各种挑战的能力。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新理念。

只有通过全面、健康、全方位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素质教育定义为“以人为本”,旨在培养具有高尚品质和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

怎样理解素质教育

怎样理解素质教育

怎样理解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它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美育等多方面的素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被广泛认为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之一。

那么,怎样理解素质教育呢?首先,素质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更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

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素质教育中,学生被视为独立思考和创造的个体,教育不再仅仅是灌输知识,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帮助他们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

其次,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只被看作是知识传递的接收者,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往往没有过多的关注。

而素质教育则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做到知行合一,不仅关注个人的发展,更注重社会的整体和谐。

此外,素质教育还要求学校和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受限于固定的课程设置和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学校和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方式比较统一。

而在素质教育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点被更多地考虑,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更像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和陪伴者,通过个性化的指导和关怀,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实现个性化的成长和成功。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要求学校和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只有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真谛和价值,培养出更为全面和优秀的下一代。

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素质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生个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一种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的概念不仅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素质教育注重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教育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灌输知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而素质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素质教育注重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优势特长和发展潜力。

素质教育要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再次,素质教育注重德育为先。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他人、自律自爱的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最后,素质教育注重多元评价。

素质教育倡导综合评价,不仅仅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表现。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发挥的机会。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其基本特征包括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发展、德育为先和多元评价。

素质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只有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美好希望,也是未来发展的根本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素质教育的严格内涵
一、职业、道德与职业道德
素质教育——以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为基础,以促使知识深刻内化为关键,以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发展为核心,以促进所有学生共有和特有精神品质和谐形成与不断提高为目标的整个教育活动。

第一、它清晰地揭示了素质教育极其丰富复杂深刻的内涵,囊括了自素质教育提出以来整个教育研究过程形成的主要共识性观点。

第二、在有效汲取传统教育基本精髓的同时,又对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此基础上把素质教育与以往各种教育从本质上区别开来,有助于化解和消除长期出现的各种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困惑与思想迷惘。

第三、它从总体上为所有从事教育的人们今后“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指出了重要的努力目标、方向,也为教育实践的深入发展开辟了广阔了空间。

第四、它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外延——涵盖了一切有利于学生共有和特有精神品质和谐形成与不断提高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既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乃至国际教育,又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等所有方面,还包括学生个体的各种修养、锻炼。

第二节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素质教育的基础)
一、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含义
所谓“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是指教育者必须根据时代特点和素质形成的客观规律进行知识传授,既做到知识传授的全面性与丰富性,又保证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和针对性,真正实现知识传授量与质的辩证统一。

(一)全面传授知识:授知对象全面;授知内容全面;授知途径、方法、手段的全面化。

(二)更有价值的知识
符合特定对象需求;着眼根本培养目标;考虑知识的一般意义
二、为何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
①(信息化时代)知识泛滥;②(多元化时代)需求不一;③(时效化时代)精力时间有限;④(科学化时代)有益知识内化
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方法
(一)着眼社会需要和学生特点进行知识传授
把社会需要及其变化
结合学生特点
(二)立足系统地知识考察进行知识传授
(三)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再有价值的知识,
如果不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教育活动就会徒劳无功;知识传授过程要力避单向、俗套、固定,应充分运用启发诱导、民主交流、互动研究等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整合教育资源,全方位向学生传授有益于他们的素质形成提高的各种知识;不能局限于老师
固定的口耳传授,要极大地拓宽教育领域,开辟新的教育途径)
四、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要求:
(一)牢固树立整体教育观
(二)全面提高教育者素质(牢固树立提高教育观)
(三)需要兼顾个别学生情况(牢固树立全面教育观)
第三节促使知识深刻内化——(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促使知识深刻内化的环境条件
(一)教育者言传身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内化(优秀的教师)
素质教育不仅要求教师成为更有价值理论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要求他们尽可能成为所传授理论的第一实践人,特别是在所教授的学生面前。

(关键)
(二)形成良好的校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内化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内化需要充分挖掘和积极发挥学校的综合育人功能。

(三)充分运用(多彩的)社会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内化
学校为学生接受、掌握、消化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而社会则为学生实践知识、探索研究和运用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社会是学生最终实现对知识深刻内化的重要环境。

(四)组织鼓励科学探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内化
学生直接参与丰富的科学探索研究,是他们主动接触自然、深入认识社会和全面了解前人思维的有效途径,也是在某一学科领域获得独立准确的内在价值判断、达到深刻内化知识、形成素质的重要条件。

二、促使知识深刻内化的保障措施
(一)架设师生全面沟通桥梁,提供信息共享平台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师生交流沟通不能局限于单一课堂,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和具有广泛灵活性的。

(二)开辟校内外实践基地,创造知识深刻内化条件
内化知识,特别对知识的深刻内化,不能完全依靠校内环境条件,应为学生提供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机会,使之在考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刻内化。

(三)运用实验实习教学,加强学生科学思维训练,搭建知识深刻内化舞台
在知识深刻内化的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始终是影响该进程的关键之一,也是制约对知识深刻内化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