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气病十四PPT课件

合集下载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金匮 课件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金匮 课件






一、分类与辨证 (一)四水 【原文】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 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 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水其脉正沉迟,外证 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 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1) (1)风水 :风水病变主要在肺,为风寒袭表,肺失宣降,水气泛溢 肌表,治用发汗法。 风水为风寒侵袭而诱发水肿,其证以头面及腰以上肿较著,如身 体洪肿,或面目肿大,两眼胞微肿,颈脉暴露跳动明显,时时咳嗽, 按其手足上,呈凹陷性水肿,并见发热恶风或恶寒,骨节疼痛或身体 反重而酸,脉浮,或沉滑。 (2)皮水:又名里水,为脾失健运,肺失通调,水湿潴留皮腠之间。 病变涉及脾肺两脏。 皮水突出表现为皮腠水肿,如外证浮肿,按之没指,腹肿满如 鼓状,脉浮。因非外感引起,故不恶风,或不恶寒。治法以发汗为主, 佐以利小便。 鉴别:皮水不恶风;风水恶风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伤寒金匮教研室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概述
水气病即水肿病,以身体浮肿,按之凹陷不起,脉沉为 主症。水气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 评热病论》云: “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水气病名是针对水与 气相互转化的病机而命名,古人云:“水得阳可以化气,气 得阴则化为水”。 本篇根据水气病的病因、病变部位及病变脏腑的不同, 将水气病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五脏水、水分、血 分、气分、黄汗等不同类型。前“四水”为水气病的基本证 型。


(3)正水: 即水气本源于肾,病变涉及肺。
其证大腹肿满,腰痛,咳嗽气喘。原文指出:“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 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腹满一症为蒙后省略。 为肾阳虚寒水随足少阴肾脉上逆于肺。(即其本在肾,其标在肺)。 《素问· 水热穴论》云:“故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 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 《巢源》指出:正水有大 腹水肿,四肢小,阴下湿,手足逆冷,腰痛,咳嗽气喘。 (4)石水 即水气沉结于少腹,病变在肾,涉及于肝。

水气病脉证并治 ppt课件

水气病脉证并治 ppt课件

水气病脉证并治 ppt课件
5
风水
【原文】
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
有热,名曰风水。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
蚕新卧起伏,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
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第十四 3)
水气病脉证并治 ppt课件
6
本条继续论述风水的机理和脉证。和第1 条结合起来学习。
寸口脉沉滑---风水起病急骤,特点善行 而数变,水肿立即蔓延而“中有水气。”
面目鲜泽——水肿的外象光亮,水气盛。
脉伏——水气内盛,阳气不能外达。
其人消渴——一是阳为水遏,气不布津;二 是由气郁可能化热伤津引起。
水气病脉证并治 ppt课件
16
小便不利——膀胱气化不利,水湿蓄积与内, 气机阻滞,阳不化水。 病水腹大——水愈积愈多,溢于腹内。
脉沉绝——说明脉象潜伏很深,难以切取, 提示水势加剧,阻遏脉道,水遏气闭。
治则:可下之。宜攻逐水邪。本法的适应 证是实证、重证,急则治其标。
素体不虚,水势过重
水气病脉证并治 ppt课件
17
讨论
发汗、利小便,攻下逐水:治水伤正。 但水气病必须要治水,水停不利于扶正。
邪盛正不衰:治水,攻逐水饮。 邪盛正衰:温阳利水,或者治水与扶正交 替使用。
水气病脉证并治 ppt课件
18
水气病脉证并治 ppt课件
8
水气病脉证并治 ppt课件
9
水气病脉证并治 ppt课件
10
水气病脉证并治 ppt课件
11
二、病因病机
外因:风、寒、湿、热。 内因:肺、脾、肾;膀胱;三焦。 基本病机:水液代谢障碍,可兼见气血代
谢障碍。 气水不能互化(肾、膀胱、三焦的阳气) 水液运行障碍(五脏的阳气)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共39页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共39页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治培训课件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治培训课件
功效:扶正解表 主治:少阴阳虚,外感风寒。恶寒身疼, 无汗,微发热,脉沉微者,或水病身面浮 肿,气短,小便不利,脉沉而小。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治
48
(二)皮水
1.夹热
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 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 也。越婢加术汤主之。(方见下)(五)
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
难以俯仰③。 ①水液 ③外邪内饮 (小青龙汤 )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治
18
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 虚,此为风水;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 焦有寒,其口多涎,此为黄汗。(二)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治
19
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 脉动,时时咳(似正水之征) ,按其手足 上,陷而不起者(知非正水 ),风水。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治
2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治
3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治
4
目的要求
1.了解水气病分类及气分、血分、水分的 概念。
2.掌握水气病的成因、分类、治法与辨证 论治。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治
5
概述
概念 水气病:指体内较多的清稀水饮潴留,泛 滥于肌肤,引起以水肿为主症的一类疾病。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治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治
36
嘱服后厚覆取汗,服后约一小时许,周身皆 得透汗,三更内衣,小便亦多,气机渐和, 寒热消失,身肿腹胀随消十之八,病果顿 挫。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治
37
病案
某女,32岁。患两手臂肿胀,沉重疼痛, 难于抬举,经过询问得知,冬天用冷水洗 衣物后,自觉寒气刺骨,从此便发现手臂 肿痛,沉重酸楚无力。诊脉时颇觉费力。 但其人形体盛壮,脉来浮弦,舌质红绛, 苔白。

《中医医案水气病的》课件

《中医医案水气病的》课件
详细描述
中医医案水气病的案例分析
04
患者李某,女,45岁,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近期出现双下肢水肿,伴有腰膝酸软、乏力等症状。
患者情况
中医诊断为水肿病,证属肾虚水泛。
诊断
采用补肾利水的方法,方用六味地黄丸合五苓散加减,同时配合针灸治疗。
治疗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水肿消退。
效果
患者情况
详细描述
总结词
水气病可分为风水、皮水、正水和石水四种类型。
详细描述
风水是指体内水气运行障碍,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导致水湿内停于肌肤,表现为水肿、皮肤湿润等症状;皮水是指体内水气运行障碍,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导致水湿内停于皮下组织,表现为皮肤肿胀、按之凹陷等症状;正水是指体内水气运行障碍,影响肾的气化功能,导致水湿内停于腹腔,表现为腹部胀满、小便不利等症状;石水是指体内水气运行障碍,影响肾的气化功能,导致水湿内停于少腹,表现为少腹硬满、小便不通等症状。
总结词:水气病的病因主要包括外感寒湿、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等。病理机制主要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水液代谢紊乱。
中医医案水气病的症状与诊断
02
全身浮肿,按之凹陷不起。
腹胀、食欲不振,或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尿少、尿闭,或伴有心悸、气短等症状。
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弦或沉迟无力。
01
02
03
04
阳水发病急,阴水发病缓慢;阳水多见于外感热病过程中,阴水多见于内伤虚劳过程中。
总结词
详细描述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医医案水气病的PPT课件
中医水气病概述中医医案水气病的症状与诊断中医医案水气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医案水气病的案例分析中医医案水气病的学术研究与展望

水气病脉证并治PPT课件

水气病脉证并治PPT课件
治则:可下之。宜攻逐水邪。本法的适应 证是实证、重证,急则治其标。
素体不虚,水势过重
讨论
发汗、利小便,攻下逐水:治水伤正。 但水气病必须要治水,水停不利于扶正。 邪盛正不衰:治水,攻逐水饮。 邪盛正衰:温阳利水,或者治水与扶正交 替使用。
四、水气病证治
1.风水
①风水表虚
【原文】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
水分
血分
证候 心下坚
先水肿,后 先经闭,后
经闭
水肿
病机 阳气不足, 水停致血滞 血滞致水停 气不行水 水瘀互结 瘀水互结
治法 辛甘发散, 易治“去水,难治 温阳化气 其经自下”
心水 肝水 肺水 脾水 肾水
证 身重少 腹大, 身肿, 腹大, 腹大,
候 气,不 不能自 小便难, 四肢苦 脐肿腰
得卧, 转,胁 时时鸭 重,津 痛,不
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第十四 22)
原文分析
脉浮——风邪袭表 身重——水湿浸淫肌表 汗出恶风——表虚不固
【病机】风水,表虚不固。
【治则】益气固表,除湿利水。
【方药】防己黄芪汤。
防己——利水。 黄芪——益气固表。 生姜、大枣、甘草——补中,调和营卫。
加减:腹痛者加芍药——缓急止痛。
②风水夹热
杏子汤方:未见,恐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发汗解表 附子—温阳化水 甘草—和中
助阳发汗
比较
麻黄附子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
主证 病机
水肿,小便不利, 脉沉小
肾阳虚,水气泛滥
有表证,脉沉 肾阳虚兼表
治法 发汗散邪除饮
温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汗
组成 麻黄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甘草二
附子一枚

第十五章水气病脉证并治幻灯片

第十五章水气病脉证并治幻灯片
(3)多属于阴邪,均当温通阳气以行水为主,
对其实证,均可使用发汗、攻下之法,因而
方药多可互用。
不 (1)水液充斥全身内 (1)水液潴留于体内
同 外,以肿胀为主证。 局部,多见咳嗽。
点 (量多)
(2)强调饮水过多,
(2)其本在肾,脉象 脾虚失运,脉象多弦
多沉。
紧。
一、分类
四水(根据病因病理和症状):风水、皮 水、正水、石水。 五脏水。 根据水与气、血关系:气分、血分、水分。 (病位的深浅)
治则:可下之。宜攻逐水邪。本法的适应 证是实证、重证,急则治其标。
素体不虚,水势过重
讨论
发汗、利小便,攻下逐水:治水伤正。 但水气病必须要治水,水停不利于扶正。 邪盛正不衰:治水,攻逐水饮。 邪盛正衰:温阳利水,或者治水与扶正交 替使用。
四、水气病证治
1.风水
①风水表虚
【原文】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
【病机】风水相搏,郁而发热。
【治则】发越水气,兼清郁热。
【方药】越婢汤。
麻黄配生姜:宣散水湿。 麻黄伍石膏:发越水气,兼清宣肺胃。 生姜、大枣、甘草:调营卫,和中益气。
加减: 恶风者加炮附子一枚:复阳止汗。 风水,加白术四两:健脾祛湿。
使用注意
本方重在发汗除水饮。所以注意麻黄和石 膏的比例,石膏的量不要超过麻黄量的三 倍。 麻黄加生姜的量超过石膏的量。
本条文论述水气病可下的脉证。
水肿病人可下之证候:
目下有卧蚕——形容眼目水肿明显,像卧 蚕一样。眼胞为脾胃所主。脾胃为水湿所困, 水湿上泛于目胞。
面目鲜泽——水肿的外象光亮,水气盛。
脉伏——水气内盛,阳气不能外达。
其人消渴——一是阳为水遏,气不布津;二 是由气郁可能化热伤津引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 1.风水 2.皮水 3.正水 4.石水 5.黄汗
7Leabharlann 原文解析8一、成因
1.风邪袭表,肺郁水泛
【原文】 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 气。风气相博,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 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 难以俯仰。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 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不恶风者, 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为 黄汗。(2)
21
少阳脉卑——三焦气化失司 男子小便不 利
少阴脉细——肾虚 通
女子经水不
血不利
水肿———血分
22
【原文】问曰:病有血分水分,何也? 师曰: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 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 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 经自下。(20)
23
【解析】 先经闭 后水肿 瘀血阻滞水道——血分—难治 先水肿 后经闭 水邪阻滞血道——水分—易治
不同:
痰饮病——其形成关键在于水谷不化精微, 反而停聚,成为痰饮。主要是运化失常,其 责在脾。临床特征:水停局部。
水气病——其成因是阳气衰微,水停不化,
泛溢周身而成水肿,主要是气化失常,其责
在肾。临床特点:泛溢周身。
5
湿病——内因阳气不足,感受湿邪,
兼风挟寒。临床特征:身体 痛重,肌肉关节疼痛。
6
27
【原文】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 热,名曰风水。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 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 水。(3)
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 身体反重而痠。其人不渴,汗出则愈,此为风水。 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渴而不恶寒者,此为 皮水。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 聚痛,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痛在骨节。咳而喘, 不渴者,此为脾胀,其状如肿,发汗即愈。然诸病 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4)
24
5.气分病成因
【原文】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 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 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 逆冷则营卫不利,营卫不利,则腹满胁鸣 相逐;气转膀胱,营卫俱劳;阳气不通即 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痛;阳前通则恶寒, 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 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 尿,名曰气分。(30)
28
【解析】
(1)风水:
脉浮 病邪:风邪袭表
病位:因风致水,水湿之邪在表
恶风 骨节疼痛
风邪袭表 水湿流注关节
经脉不通
风水第一个特 点: ①恶风 ②关节疼痛
寸口脉沉滑——水气互结,水犯于上 29
面目肿大——风水上犯 风水病的第二个特
点:①面先肿
有热——卫气被水湿郁遏 ②面肿甚
视人之目窠上微壅
风水上壅
9
【解析】
脉浮——风为阳邪 风气相博
洪—— 水气盛于外
风强则为隐疹
风邪偏胜,
痒为泄风
卫气抗风邪于外
久为痂癞——病久病重
10
气强则为水 难以俯仰 身体洪肿
水湿甚而溢于肌表, 肺失宣降
汗出乃愈 因势利导
11
恶风则虚 此为风水
风性开泄腠理
风水
不恶风 小便通利 上焦有寒 其口多涎
上焦寒湿, 未影响膀胱气化
16
【解析】(6)
趺阳脉当伏 今反紧
疝瘕,腹中痛 寒者当与温药 本自有寒
医反下之
苦寒攻下,重伤阳气,
下之即胸满短气 脾肺阳虚,水寒气逆
17
【解析】(9)
寸口脉弦而紧
被郁
寒气外束,卫阳
恶寒
水不沾流
肺气不利,通调失司,水 液不能敷布濡养脏腑,也
不能下输膀胱,水潴肠间
18
少阴脉紧而沉 紧则为痛 沉则为水 小便即难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1
概述
2
【概念】
水气病:指体内较多的清稀水饮潴
留,泛溢于肌肤,引起以水 肿为主症的一类疾病。
3
【形成】 《内经》中水气病称为水。 《阴阳别论》“三阴结谓之水” 《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
故聚水而从其类也。”
4
【鉴别】
相同:二者均属水液代谢失调引起的疾病, 均与肺脾肾、三焦、膀胱关系密切。
13
【解析】
趺阳脉当伏——趺阳脉夹足背两筋之间
今反数 本自有热
消谷 小便数 今反不利 此欲作水
胃热 膀胱热
水热互结, 影响膀胱气化
14
寸口脉浮——浮脉则热—阳脉 热潜
邪气
迟—迟—脉则潜—阴脉 相搏 沉—内伏
趺阳脉浮—— 浮脉即热 热止
数——数脉即止 相搏 伏—热邪深伏
中上二焦之热相合,
沉伏相搏—— 热盛损伤脾肺
如蚕新卧起状
按其手足上
水湿之邪,泛溢四肢
陷而不起
搏结于手足肌肤间

沉则络脉虚 伏则小便难
虚难相搏 水热互水结走,皮肤 不循常道
15
3.肺脾失调,肾虚水泛 【原文】趺阳脉当伏,今反紧,本自有寒, 疝瘕,腹中痛,医反下之,下之即胸满短 气。(6)
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 水不沾流,走于肠间。
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 小便即难。(9)
问曰: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 腹满因肿者,何也?答曰:此法当病水, 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12)
黄汗
12
2.水热互结,气化不利
【原文】 趺阳脉当伏,今反数,本自有 热,消谷,小便数,今反不利,此欲作 水。(7)
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 热潜相搏,名曰沉。趺阳脉浮而数,浮 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相搏,名曰伏。 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则络脉虚。伏则 小便难,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即为水 矣。(8)
25
【解析】
病机:上中二焦阳气不足, 气血俱虚,寒气凝滞。
症状:腹满肠鸣,手足逆冷,身疼麻木。
治则:调和阴阳,温运阳气。
26
二、分类与辨证:
1.四水与黄汗
【原文】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 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 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 跗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 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 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 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 愈,必致痈脓。(1)
气化不利—小便不利 肾 阳 虚 阳虚生寒—身疼
19
4.血病及水,水病及血
【原文】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 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 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 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 子则小便不利 ,妇人则经水不通; 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 (19)
20
【解析】 寸口脉沉——水 阳气被遏,肺气不宣 迟——寒治节失常,水溢肌肤 趺阳脉伏 鹜溏 脾胃气衰 身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