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名师教案)
昆明的雨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课文《昆明的雨》,了解昆明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2. 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我国不同地区风土人情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昆明的雨》的主要内容和昆明地区的气候特点。
2.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昆明地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点。
2. 运用描写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教学准备:1. 课文《昆明的雨》。
2. 相关地图或图片,展示昆明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3. 参考资料,介绍昆明地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昆明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引导学生对昆明地区产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昆明吗?大家对昆明有什么了解?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昆明的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内容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
2.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四、写作技巧(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描写手法,如如何描绘景物、如何刻画人物等。
2. 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尝试运用所学描写手法。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交流和学习。
3. 教师给出改进建议,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继续运用所学描写手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昆明的雨》,使学生了解了昆明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通过写作实践,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描写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更多的写作机会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六、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昆明地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点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昆明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
《昆明的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昆明的雨》。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昆明地区的雨的特点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昆明的雨》。
2.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所描述的昆明地区的雨的特点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昆明的雨》的文本和相关的生词短语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昆明地区的雨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学生分享对雨的印象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昆明的雨》。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读音和意义。
3. 学习生词和短语:(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生词和短语编对话或短文。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所描述的昆明地区的雨的特点和影响。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雨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2)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如朗读和背诵课文,运用生词和短语等。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昆明的雨还有哪些其他特点和影响,如对农业、生态环境等的影响。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七、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八、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课文《昆明的雨》。
2. 学生选择一个生词或短语,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明日分享。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语文》第七单元《雨的四季》,具体内容为《昆明的雨》。
本文描述了昆明雨季的景色、氛围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详细描绘了雨中昆明的独特韵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感受作者情感,品味文本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中细腻的情感描写,对昆明雨季的独特理解。
重点: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品味文本语言,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昆明雨季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雨的感受,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介绍作者和文章背景,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分析文章结构,讲解文章主题思想。
3. 课堂讲解:a. 分析文章中关于昆明雨季的描写,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b. 品味文章中的精彩语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c. 讨论文章中提到的昆明雨季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写一段关于雨的描写。
六、板书设计1. 文章《昆明的雨》2. 作者:杨绛3. 文章主题:昆明雨季的独特韵味4. 重点词语:缠绵、湿润、韵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以“家乡的雨”为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家乡的雨(示例)我的家乡位于江南水乡,雨是这里最常见的天气现象。
雨中的家乡,别有一番韵味。
细雨如丝,缠绵悱恻,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雨滴落在湖面上,泛起一圈圈涟漪,如同跳跃的音符,演奏着一曲动人的乐章。
家乡的雨,滋润着大地,滋养着万物,也滋养着我那颗热爱家乡的心。
2. 拓展作业:收集关于雨的诗词、成语、谚语等,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昆明的雨》,使学生了解了昆明雨季的特点,感受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5篇)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昆明的雨》教案课题《昆明的雨》课型新授课时间第周星期第教案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2.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语言。
3.感悟文中蕴含的作者情感,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重点1.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2.体会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语言。
难点感悟文中蕴含的作者情感,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学与导的设计目标序号学习活动(学习任务及方式)学习指导新课导入我们已经对作者汪曾祺先生进行了了解,那老师呢,又在汪曾祺的《自得其乐》中找到了一些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加充分地去了解汪曾祺,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目标1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昆明雨的感情的句子。
找出围绕这一情感都写了哪些景、物、人、事?(圈画并标注)2.思考: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而作者却写了这么多事物,是不是跑题了?1.引导学生找到“我想念昆明的雨”这个句子。
2.引导学生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目标2学习任务二:细读,品味雨季之美1.找出昆明雨季的特点的句子。
2.说一说昆明的雨季为什么是“明亮的”。
(找关键句,关键词自己选一个角度进行分析)3.说一说昆明的雨季为什么是“丰满的”。
(找关键句,关键词自己选一个角度进行分析)(1)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2)A这种东西也能吃?! B.这东西这么好吃?!(在这两句前面分别加一个语气词。
从“?!”入手,体会汪老表达的不同情感。
)4.齐读“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1.引导学生找关键词分析句子2.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把情感附着在特定词语上,注意语速和语调。
目标3学习任务三:悟情感1.读句子体会“昆明的雨季是使人动情的”这一特点。
2理解文章最后一段3再次齐读“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昆明的雨》是一篇小说散文,通过雨水的形式,描写了昆明特有的雨季景观,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本教学对象为高中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对自然景观和情感表达都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教学《昆明的雨》,可以不仅增加学生对自然美的认识,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提高情感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本内容,掌握雨季景观的描写特点,了解作者情感的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思考和写作等活动,能够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作者通过雨季景观的描写,表达出对昆明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难点:学生理解和把握小说散文中的情感表达方式,掌握情感表达和写作的技巧。
四、教学内容1.雨季景观的描写特点分析2.作者情感的表达方式3.雨水对昆明的意义五、教学过程与教学安排第一课时:导入与获取信息1.教师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带领学生了解和感受昆明的雨季景观,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想象能力。
2.师生互动,让学生讨论昆明雨季的特点和自己对雨的感受,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学习与讨论1.教师讲解《昆明的雨》的文本内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短文,理解文中的描写和表达。
2.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理解作者所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3.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昆明雨季景观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写作能力。
第三课时:独立思考与写作1.教师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昆明的雨》后,利用课外时间思考和总结自己对雨季景观和作者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感受。
2.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以《昆明的雨》为素材,进行小组或个人写作,表达自己对昆明雨季景观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第四课时: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分享,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表达技巧。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昆明的雨》是一篇描写昆明雨季的散文,该作品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昆明的雨》这篇散文来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领略文学的魅力。
以下是一份关于《昆明的雨》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了解昆明雨季的特点和风景。
b. 掌握散文的基本写作特点和技巧。
c.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b. 培养学生的细心品味和感悟能力。
c. 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a. 对散文的整体结构和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和感悟。
b. 通过教师指导和展示范文,学生能够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对雨季的感受。
教学难点:a. 学生对于散文抽象意境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b. 学生在表达方面的能力差异。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a. 给学生介绍《昆明的雨》的背景和作者。
b. 教师朗读《昆明的雨》,并带领学生感受文中的意境。
c. 分析散文的整体结构,包括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
d.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和讨论,表达自己对雨季的感受和看法。
e. 教师评阅学生的作文,并进行分享和点评。
2. 教学步骤步骤一:介绍《昆明的雨》的背景和作者通过介绍作者、阅读背景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世界。
步骤二:朗读《昆明的雨》教师朗读散文,引导学生感受雨季的美好和意境,让学生深入体会文中的情感和意境。
步骤三:分析散文的整体结构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散文的结构、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让学生对散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步骤四:写作表达要求学生以《昆明的雨》为题,进行写作表达。
学生可以采用描写、抒情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雨季的感受和看法。
步骤五:作文分享和点评学生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作文,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改进作文,让学生从中学会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手段与学情分析1. 教学手段a. 教师讲授b. 朗读c. 讨论d. 写作e. 点评2. 学情分析由于《昆明的雨》这篇散文的主题和意境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做出一定的引导和解释。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教案:《昆明的雨》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篇文章《昆明的雨》。
文章描绘了昆明地区的雨季景色,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展现了昆明雨季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章中描绘的昆明雨季景色的理解和描绘。
难点:理解作者通过自身经历表达对昆明雨季的喜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昆明雨季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昆明雨季的景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标记出生词和不懂的句子。
3. 课堂讲解(15分钟):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生词和重点句子,解读文章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描述手法和表达情感。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文章中的精彩句子为例,讲解如何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色,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和讲解,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文章《昆明的雨》。
2. 板书描绘昆明雨季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板书作者表达情感的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文的描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段描绘你所在地区的雨季景色的文字。
2. 作业答案:(示例)我所在地区的雨季景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课后阅读其他描述自然景色的文章,欣赏并学习其表达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一、教学内容《昆明的雨》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昆明独特的雨季景象展开,通过描绘昆明的雨,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二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昆明雨季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昆明的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眷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昆明雨季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雨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查找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昆明雨季的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精彩描写,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段关于自己家乡的雨的短文。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昆明的雨》2. 昆明雨季特点:连绵不断、滋润万物、清新宜人3. 作者情感:眷恋、热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以“我眼中的昆明雨”为主题的作文。
2. 答案: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批改,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述自然景观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与技能目标:应明确指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词、课文内容以及朗读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以一篇小说《昆明的雨》作为教学材料。
这篇小说旨在描述昆明的雨,描绘昆明的自然景观和人民生活。
通过这篇小说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昆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增加对昆明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昆明的雨》,了解昆明的自然景观和人民生活,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增加对昆明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表达。
2.难点:从文章中体会出昆明的自然景观和人民生活,进行情感交流。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发学生兴趣,温故知新)1.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询问学生对昆明的了解和印象。
2.看图片,回忆不同季节下昆明的景色。
第二步:阅读与理解1.分发《昆明的雨》,让学生自主阅读。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理解文章大意。
3.提问:a.文章的主题是什么?b.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c.雨水对昆明的影响是什么?d.雨后昆明的景色如何?第三步:词汇和句型学习1.教师呈现生词列表,学生听读,跟读,理解词义及用法。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句型结构,并进行逐句解读。
第四步:小组合作1.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谈谈自己阅读《昆明的雨》的感受和体会。
2.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向全班报告讨论结果。
第五步:语言运用1.教师提供几个填空题,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汇和句型填写。
2.学生相互检查答案,并进行订正。
第六步:拓展阅读1.教师提供一篇关于昆明的旅游介绍文章,让学生阅读。
2.学生根据阅读内容,介绍昆明的其他特点和名胜古迹。
第七步:总结与评价1.学生自我检查,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表现,并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1.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能积极参与讨论,能够表达个人观点。
2.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
《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昆明的雨》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能够分析作者通过描绘昆明雨季的独特景色和风土人情,表达出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昆明雨季的特点和作者的写作背景。
(2)通过观察和描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珍惜,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昆明的雨》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分析作者通过描绘昆明雨季的独特景色和风土人情,表达出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和描绘昆明雨季的独特景色和风土人情。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珍惜。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昆明的雨》课文。
2.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昆明的雨季景色,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昆明雨季的特点。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昆明的雨》。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讨论分析:(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分析作者通过描绘昆明雨季的独特景色和风土人情,表达出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 描绘练习:(1)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色,尝试用语言描绘出来。
(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昆明的雨》,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雨季的作文。
2. 调查和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家乡雨季的景色和风土人情。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描绘练习中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作文作业:评估学生写的关于自己家乡雨季的作文,关注其描绘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昆明雨季的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雨季的景色和风土人情。
昆明的雨》课教案
《昆明的雨》优质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培养学生对昆明地区的了解和兴趣。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地图技能,分析昆明地区的特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注,提高他们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区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主要介绍了昆明地区的降雨特点和影响。
课文通过描述昆明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让学生了解昆明地区的独特魅力。
2.2 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昆明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提供相关地图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昆明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昆明地区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昆明地区的了解,引出课文内容。
3.2 课文阅读与讨论:分组阅读课文,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并进行解释和讨论。
3.3 案例分析:提供相关地图和图表,让学生分析昆明地区的降雨特点和影响。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地图技能,进行案例分析。
第四章:课堂活动4.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昆明地区的降雨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相关信息,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4.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当地居民、游客等,进行情景模拟。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进行角色扮演和交流。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昆明地区的了解和认识,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5.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昆明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昆明地区降雨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的短文,进行写作训练。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课堂活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地理知识运用能力。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两套)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两套)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研究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4.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5.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研究目标】1.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2.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引导学生思考雨的特点。
然后介绍本文《昆明的雨》,让学生共同研究。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文章整体氛围。
提问学生:本文是否只写了雨?明确:文章还写了其他景物和生活细节。
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XXX是黑红黑红的,在雨季的氛围中,卖XXX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娇娇的。
让学生感受到雨季的氛围和生活细节。
目标导学二:深情品读,体会情感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深情地朗读一遍。
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说说他们读得怎么样。
最后,让学生结合其他同学的意见,自由地朗读整篇文章。
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是喜爱、留恋和怀念等。
目标导学三:比较阅读,拓展延伸展示XXX的《海燕》节选,让学生比较课文中的雨和《海燕》中的雨,感受氛围和景物的不同。
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昆明雨的特点,体会到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并研究了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学生品味了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感悟了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同时,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拓展了对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的理解。
本文介绍了XXX的散文作品《昆明的雨》,主要描述了昆明雨的特点和作者对雨的情感表达。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和理解课文内容,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品味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
同时,学生们也可以研究作者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作为写作素材的能力,并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法,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3)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昆明的雨季特点,体会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教学难点:感受昆明的雨季特点,体会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雨的感受,引入课文《昆明的雨》。
(2)介绍作者汪曾祺及其写作背景。
2.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以小见大的写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含义。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5.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昆明的雨季特点。
(2)体会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6.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作者以小见大的写法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7.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昆明的雨的描绘,表达自己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的?四、板书设计《昆明的雨》作者:汪曾祺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2.理解课文内容3.品味文章的语言4.感受昆明的雨季特点5.体会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作者汪曾祺及其写作背景,理解了课文内容,品味了文章的语言。
同时,通过感受昆明的雨季特点和体会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昆明的雨》教案12篇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教案12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昆明的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昆明的雨》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中的常用生字和词语。
2.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描写方法。
3.通过朗读体会文中作者平实朴素的语言特色。
重点难点1.阅读课文,提升筛选信息能力及思维能力。
2.受作者对昆明的热爱怀念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策略方法朗读法、师友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课前导学1.了解作者资料。
2.自学生字词:青头菌(jūn)避邪(bìxié)鲜腴(yú)八卦(ɡuà)篱笆(líbā)釉(yòu)晕倒(yūndǎo)吆唤(yāo)暮年(mù)缅甸(miǎndiàn)一碟(dié)细碎(suì)饱涨(bǎozhǎnɡ)淋湿(lín)苔痕(hén)密匝匝(zā)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交流感知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作者以及背景资料。
2.生字、生词的读音和释义。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1.导入新课: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
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那么就让我们来美美地欣赏吧2.组织全班交流预习内容。
1.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2.师友互相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3.自主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研读共品三、研读课文:1.以上这些事物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2.赏析下列句子(1)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昆明的雨教案范文四篇
昆明的雨教案范文四篇课文内容分析:《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先生的经典散文,是一篇怀旧之作,不仅叙旧事,还述旧情,文章通过“雨”串联起昆明雨季的景、物、事,借写昆明的雨来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想念,对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珍爱,着爱自然、爱生活、爱平民百姓的人文内涵。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散文单元,学生已接触了几篇经典的散文,对散文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散文阅读教学,实质上是建立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这一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的经验的链接。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性体裁,学生要真正深入领悟散文的魅力还任重道远,这篇自读课文,教师重在引导其学习的过程,力求体现以课文为载体,以方法为引领,以训练为主线,实现由教读到真正自读的转变。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昆明雨的特点,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2.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点。
3.感受作者的诗意情怀,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与美。
教学重点: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教学创意:学习一篇散文,运用一种方法,品味一种风格,获得一些启发。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引发思考师: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个飞花令游戏好不好?我们今天飞花令比拼的主题字是“雨”。
过渡:同样是雨,在不同诗人笔下有不同的感悟。
作家汪曾祺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抒情散文《昆明的雨》。
(设计意图:诗词导入法营造一种美的的氛围,激起学生走进昆明的雨、走进文章的强烈愿望。
让学生带着阅读期待走进文本,与昆明的雨来一场完美的邂逅。
)二、初读课文,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请同学们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阅读课文。
1.圈画关键句,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情。
明确:我想念昆明的雨。
2.圈画出作者围绕“昆明的雨”,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和事。
明确:雨中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味道鲜美种类繁多的菌子:一点都不酸的杨梅:娇娇的吆喝声:带着雨珠芬芳馥郁的缅桂花:和德熙喝着酒赏着花的旧时光。
《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昆明的雨》,让学生了解昆明地区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作品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昆明的雨》的内容介绍和分析。
2. 作品中所描绘的昆明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学习。
3. 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的探讨。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昆明的雨》的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培养学生对昆明地区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的理解和分析。
2. 对昆明地区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对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进行具体分析和讲解。
3. 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昆明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昆明的雨》的文本材料。
2. 收集昆明地区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准备相关文学鉴赏和分析的参考资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昆明的雨》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和情感。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进行分析和讲解。
5. 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介绍昆明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6.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或绘画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昆明地区的认识和感受。
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实用的《昆明的雨》教案4篇
实用的《昆明的雨》教案4篇《昆明的雨》教案篇1【知识目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能力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__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1、预习__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一、说诗情,导入新课读汪曾祺的一首小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让学生自由的读一读品一品其中的诗味。
教师: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上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
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
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
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
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
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
入夜,路边烧烤摊上聚集的是打工仔、打工妹和附近大学里的男女大学生们。
嘻嘻哈哈,边吃边聊。
满街是油烟、尾气和烧烤混合的怪味,木香花的清香早没了。
然木香花会有的。
猪头肉也会有的。
只是“一杯浊酒”中恐怕再难品出“木香花湿雨沉沉”的那种况味,那种氛围了!我们也只能从先生的美丽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二、读文本,整体感知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随后师生共同探讨交流:1、题为“昆明的雨”,__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明确: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
又可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具体的的描述。
2、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圈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那一句。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4篇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4篇《昆明的雨》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把握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2、合作探究品味本文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3、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之美,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把握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昆明的喜爱与想念。
教学难点:进一步品味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
教法:1、速读、跳读、精读等多种朗读方式的综合运用;2、讨论点拨法;3、对比阅读。
学法:1、朗读感悟;2、自主研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3、圈画关键词句突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四季风景各异,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那么昆明的雨是怎样的情景,又带给人什么感受呢?让我们走进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来一探其实。
二、走近作者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苏高邮人。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等。
三、预习检测,积累字词1、读准字音青头菌鲜腴篱笆黄焖鸡扳尖乍一看择净缅桂花绿釉密匝匝2、理解词义(1)新鲜肥美。
(鲜腴)(2)比较、比得上。
(方比)(3)夏季的第一个月。
(孟夏) 4、非常浓密的样子。
(密匝匝)四、文本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提示:雨季长、明亮、丰满。
(2)课文是怎样引出昆明的雨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提示:由给朋友作的画引出昆明的雨,既点明了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同时吸引读者,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课文除了写昆明的雨,还写了什么?这些内容和雨有什么关联呢?提示:课文除了写雨,还写了肥大的仙人掌、各种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以及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这些都是雨中之物、雨中之人、雨中之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