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3)
根的判别式说课稿
根的判别式说课稿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3、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4、教学过程导入新授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5、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材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概念,能用判别式判别方程根的情况。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根的判别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体会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12 教学重难点121 重点根的判别式的概念和运用。
能正确运用根的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122 难点根的判别式的推导过程。
灵活运用根的判别式解决实际问题。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根的判别式的概念、推导过程和应用方法,使学生对新知识有清晰的认识。
13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13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通过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和求根公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根的判别式。
142 新授(1)从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入手,计算方程的根,观察根的情况与方程系数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推导根的判别式,得出判别式的表达式。
(3)详细讲解判别式大于零、等于零、小于零时方程根的情况。
143 巩固练习安排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订正。
14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根的判别式的概念、判别方法和应用。
145 作业布置布置书面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15 教学资源151 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例题、图形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优秀教案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根的判别式一、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改应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应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有利于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1) 能运用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根的情况和进行有关的推理论证.(2)能运用根的判别式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思考、探究过程,发展总结归纳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体会通过数学活动,探索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通过对问题解决的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与同伴交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享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重点:能运用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根的情况和进行有关的推理论证.难点:从具体题目来推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b2-4ac的情况与根的情况的关系.突破重、难点的关键及策略: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采用例题讲解,规范板书,习题由易到难,从而突破重、难点。
三、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1、教法设计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2、学法指导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讲课时,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应用结论,从而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媒体:多媒体ppt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1.本节教学将按以下五个流程展开检测→探究→点拨→评价→导学2.教学过程= (k+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说课稿
19.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19.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说课稿滁州五中杨成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
下面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是怎样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首先我说一下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教材分析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是在学生已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对b2-4ac的作用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它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中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要求不高,但它在整个中学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既可以用它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又可以为今后研究不等式、二次函数、二次曲线等知识奠定基础,并可用它来解决许多综合性问题,所以应给与重视。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①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理解为什么能根据它判断方程根的情况;②能用判别式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③通过根的判别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④通过根的情况的研究过程,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学习中的转化和分类的思想方法.3.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的判别式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根的判别式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运用。
二、学情分析进入了八年级下半学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已有了较大提高。
因此在前面已学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几种解法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根的判别式我认为是可行的,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很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三、教法、学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引导、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教案
(下)(沪科版)20.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教案安徽省怀远实验中学周道军20.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公式法的完善与发展。
利用根的判别式可以不解方程而直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求根公式,所以教材开门见山,首先直接对求根公式进行讨论,给出根的判别式的意义,进而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方法,然后给出了判别方法的逆定理。
最后,通过例题及练习,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方法及其逆定理进行了巩固。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方法及其逆定理是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性质,对于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等后继知识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重点和难点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教学难点是弄懂为什么可以用判别式判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突破难点的关键在于结合平方根的性质理解求根公式。
〖学生情况分析及应对策略〗学生在上一节推导求根公式以及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不同情况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对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也不陌生,这为本节内容的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解几个根的情况不同的方程,以获得更充分的感性认识,然后结合求根公式及b2-4ac的符号情况进行讨论,从而得出结论。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尽量通过他们自己的探究与思考得出结论,并注意适时引导。
〖设计理念〗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先通过练习获得感性认识,然后经过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等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强调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预习本节内容。
〖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意义,理解为什么能根据它判断方程根的情况;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数根以及两个实数根是否相等。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说课稿3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是解决一元二次方程关键所在。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判别式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问题,为后续学习更高阶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对代数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为主,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运用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定义和性质。
2.教学难点:运用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定义和性质。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分享讨论成果。
4.讲解与演示: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判别式的运用。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说课材料:17.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17.3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下册第17章第三节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3.变式练习:
(1)小题是基础题,目的是为了巩固判别式的运用。
(2)是先求出Δ的值,进一步对绝对值、二次根式进行化简,也是对本节知识的引申。
(3)是思维拓展,本题的思路是:代数、几何的有机结合,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得到ΔABC三条边的关系,再根据几何知识得出结论。
通过变式练习,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自主学生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体验成功。
4.课堂小结: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抒己见参与小结,师生共同完善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解题的思路和注意点。
5.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分层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切合自己的练习,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起点和教学方法,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通过“观察--分析--讨论--解答”的思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课标规定的基本要求。
以上就是我关于“一元二次方程根判别式”的设计说明。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 【说课稿】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21.2.3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甘肃省兰州市兰化第一中学的数学教师宋庆萍,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中《代数》第三册第十二章第三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汇报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学教程的。
一、教材分析方面:1、本节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一节,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对b2-4ac的作用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它的作用的一个重要理论内容,它是前面知识的深化与总结。
它在整个中学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既可以根据它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又可以为今后研究不等式,二次函数,二次曲线等奠定基础,并且可以解决许多其它问题。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并向学生渗透转化和分类的数学思想,渗透数学的简洁美。
2、教学内容的确定: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意义,定理、逆定理及其应用,对定理的引出我改变了教材中直接推证的方法,而是通过设置悬念让学生解三种不同的方程的亲身感受来发现定理,这样使学生感到自然、易于授受,对教材中的例题则有所增加,例题的设置由浅入深,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使学习内容充实,不单调。
3、教学目的;依据教学大纲和对教材的分析,以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1)使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概念;(2)能运用根的判别式在不解方程的前提下,判别方程根的情况,和进行有关的推理证明;(3)会运用根的判别式求一元二次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4)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论证能力;(5)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的简洁美。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重点:根的判别式定理及逆定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难点:根的判别式定理及逆定理的运用。
关键:对根的判别式定理及其逆定理使用条件的透彻理解。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说课稿1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是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并能够应用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这一节内容是整个一元二次方程部分的核心,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对代数运算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推导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证明过程感到困惑,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定义和意义,掌握判别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证明等数学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定义和意义,判别式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判别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应用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证明等数学活动,主动探索和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性质和规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概念和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判别式的作用。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判别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4.性质探索: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判别式的性质,让学生通过推理和证明来发现规律。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下)(沪科版)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教案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教材分析〗1 、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公式法的完善与发展。
利用根的判别式可以不解方程而直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求根公式,所以教材开门见山,首先直接对求根公式进行讨论,给出根的判别式的意义,进而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方法,然后给出了判别方法的逆定理。
最后,通过例题及练习,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方法及其逆定理进行了巩固。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方法及其逆定理是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性质,对于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等后继知识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重点和难点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教学难点是弄懂为什么可以用判别式判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突破难点的关键在于结合平方根的性质理解求根公式。
〖学生情况分析及应对策略〗学生在上一节推导求根公式以及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不同情况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对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也不陌生,这为本节内容的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解几个根的情况不同的方程,以获得更充分的感性认识,然后结合求根公式及 b2-4ac 的符号情况进行讨论,从而得出结论。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尽量通过他们自己的探究与思考得出结论,并注意适时引导。
〖设计理念〗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先通过练习获得感性认识,然后经过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等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强调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预习本节内容。
〖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意义,理解为什么能根据它判断方程根的情况;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数根以及两个实数根是否相等。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说课稿
⑵b2-4ac=0
⑶b2-4ac<0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没有实数根
有实数根。
为下面已知方程的根的情况,求字母的值的问题 打下基础。
认真看课本54页例3,记住书写格式,完成以下练习。 练习1: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断下列方程的根 的情况。
⑴ 3x²-5x-2=0
⑶ x²=3(2x-3)
⑵t²+3 =2 2 t
必做作业 课本55页的第1题,2题 选做作业: 已知 a, b, c 为 ABC 的三边的长,且方程 2 (c b) x 2(b a) x a b 0 有两个相 等的实数根,猜想 ABC 的形状,并说明 理由。
五、板 书 设 计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 ax2+bx+c=0(a≠0), • 当b2-4ac ≧0时 b b 2 4 ac X= 2a
练习2:不解方程,判别关于x的方程x2-2kx+(2k-1)=0 的根的情况.
例题:已知关于x的方程x²+(m+1)x+(m-2)²=0有 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m的值。
解:∵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 =0 即 (m+1)²-4×1×(m-2)²=0 整理得 m²-6m+5=0 解得 m1=1, m2=5
练习: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2)x²+(1-2a)x+a=0 有实数根,求a的取值范围。
4、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学有余力的同学设计的。让 学生通过在这一环节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 能力,体会应用数学的乐趣。
已知a、b、c分别是三角形的三边, 试判断方程(a+b)x²+2cx+﹙a+b﹚=0 的根的情况。
新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2.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教案(教学设计)
第2章一元二次方程2.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知识与技能】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并能根据方程的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模型,体会方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1.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概念.2.会用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及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重点,难点)1.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概念.2.会用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及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重点,难点)多媒体课件.一、情境导入老师写了4个一元二次方程让同学们判断它们是否有解,大家都才解第一个方程呢,小强突然站起来说出每个方程解的情况,你想知道他是如何判断的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类型一】不解方程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1)2x2+3x-4=0;(2)x2-x+14=0;(3)x2-x+1=0.解析:根据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知道当b2-4ac≥0时,方程才有实数根,而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由此我们不解方程就能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解:(1)2x2+3x-4=0,a=2,b=3,c=-4,∴b2-4ac=32-4×2×(-4)=4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x2-x+14=0,a=1,b=-1,c=14.∴b2-4ac=(-1)2-4×1×14=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x2-x+1=0,a=1,b=-1,c=1.∴b2-4ac=(-1)2-4×1×1=-3<0.∴方程没有实数根.方法总结: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不解方程,可由b2-4ac的值的符号来判断方程根的情况.当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数根.【类型二】由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确定字母系数的取值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A.a>2 B.a<2C.a<2且a≠1 D.a<-2解析:由于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判别式大于0,得到一个不等式,再由二次项系数不为0知a-1不为0.即4-4(a-1)>0且a-1≠0,解得a<2且a≠1.选C.方法总结: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当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反之也成立.若方程有实数根,则b2-4ac≥0.由于本题强调说明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二次项系数不为0.因此本题还是一道易错题.(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b2-4ac叫作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记作“Δ”.(2)利用判别式判断ax2+bx+c=0(a≠0)的根的情况: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说课稿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上采用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研究,引发学生的思考、质疑、解疑,课上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变式训练、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批判思维、发散思维,并让学生逐步学会分类、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说课稿
宋天书八庙中学准பைடு நூலகம்证号Z101
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数学课本第三册第十一章中的一节重要内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是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重要依据,且在研究不等式,二次三项式,二次函数、二次曲线及求某些函数的值域或极值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在中学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根的判别式,并会判断方程的根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它的应用,它是前面知识的深化与总结。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在毕业考试及升学考试中是一个不可少的考试知识点,所以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个基础知识。因此本节内容不仅在本章中,而且对于本册教材整个代数部分来讲都用着承上启下、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流程:
1。回顾与检测:
通过提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以及怎样利用判别式判断方程解的情况。并用 (x—2)(x-5)=16来进行检测。
2.例题讲解:
要求学生不解方程,判别方程根的情况。由于这三个方程比较简单,我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要想判别方程根的情况,只要求出Δ即可判别,于是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解答.。重点强调先要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确定a、b、c的值。例2的设计意图是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解题时,应注意二次项系数不能等于0.本题应先算出Δ的值再进行判别。要求学生注意,书写步骤的简练清楚。例3是一道证明题,要学生通过计算Δ的值得到Δ<0,即可得证。本题结论论证的依据是“当Δ<0时,方程无实数根”,在论证Δ<0时,先将Δ恒等变形,得到判断.例4是一道代数几何综合题,要证明方程没有实数根,只需证明判别式Δ<0,而方程的系数是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组成的代数式构成,所以应注意三角形性质的使用。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学组合作,使学生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找出根的判别式,运用过程中的错误以防患与未然。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备课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备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一节,在整个中学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既可以根据它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又可以为今后研究不等式,二次三项式,二次函数,二次曲线等奠定基础,并且用它可以解决许多其它综合*问题。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渗透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根的判别式定理及逆定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根的判别式定理及逆定理的运用。
教学关键:对根的判别式定理及其逆定理使用条件的透彻理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并对的作用已经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作用,它是前面知识的深化与总结。
从思想方法上来说,学生对分类讨论、归纳总结的数学思想已经有所接触。
所以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能力。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和对教材的分析,以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和技能:
1、感悟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产生的过程;
2、能运用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根的情况和进行有关的推理论*;
3、会运用根的判别式求一元二次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
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论*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的简洁美;
2、加深师生间的交流,增进师生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讲义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讲义一、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我们先来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其中$a$、$b$、$c$是常数,且$a \neq 0$)。
在这个方程中,$a$被称为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二、根的判别式的定义接下来,我们要引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Delta$”表示,它的计算公式是$\Delta = b^2 4ac$。
那么,这个根的判别式到底有什么用呢?它可以用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三、根的判别式与方程根的关系当$\Delta >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比如说方程$x^2 5x + 6 = 0$,这里$a = 1$,$b =-5$,$c =6$,那么$\Delta =(-5)^2 4×1×6 = 25 24 = 1 > 0$,所以这个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通过求解可以得到$x_1 = 2$,$x_2 =3$。
当$\Delta =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例如方程$x^2 4x + 4 = 0$,其中$a = 1$,$b =-4$,$c =4$,则$\Delta =(-4)^2 4×1×4 = 16 16 = 0$,所以这个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即$x_1 = x_2 = 2$。
当$\Delta <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像方程$x^2 + x + 2 = 0$,其中$a = 1$,$b = 1$,$c = 2$,此时$\Delta = 1^2 4×1×2 = 1 8 =-7 < 0$,所以这个方程没有实数根。
四、根的判别式的应用(一)不解方程判断根的情况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需要求出方程的根,只需要判断根的情况。
比如给定一个方程$2x^2 + 3x 5 = 0$,我们可以通过计算$\Delta =3^2 4×2×(-5) = 9 + 40 = 49 > 0$,就能知道这个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三)九年级数学(上)人教版学习教案
变式2 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x2 4x k 5 0 没有实数根,
求k的取值范围.
变式1 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x2 4x k 5 0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求k的取值范围.
b2 4ac 0
解: ∵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b2 4ac 36 4k 0. ∴ k 9.
m 1.
例6 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a 1 x2 2bx c 1 x2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判断以正数a,b,c为边长的三角形的形状.
解: a 1 x2 2bx c 1 x2 ,
a ax2 2bx c cx2 , ax2 cx2 2bx a c 0,
整理,得 a c x2 2bx a c 0.
变式2 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x2 4x k 5 0 没有实数根,
求k的取值范围.
b2 4ac 0
解:∵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 b2 4ac 36 4k 0. ∴ k 9.
例3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ax2 2ax c 0,
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请比较a,c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4m2 4m 1 4m2 4m 1 0.
所以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例5.已知关于x的方程 mx2 (2m 1)x m 1 0(m 0)
(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都是整数,求整数m的值.
(2)解: 1,
x (2m 1) 1. 2m
∵方程为有理根, ∴ 为有理数. ∴m =3或m =4 . ∴当m 的值为3或4时,方程的根为有理数.
例5.已知关于x的方程 mx2 (2m 1)x m 1 0(m 0).
(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都是整数,求整数m的值. (1)证明: (2m 1)2 4m(m 1)
【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17.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感悟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产生过程。
2、会运用根的判别式,求一元二次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论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的简洁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重、难点重点:根的判别式定理及逆定理的正确理解和应用。
难点:判别式定理及逆定理的运用。
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分钟左右)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理解为什么能根据它判断方程根的情况。
2、能用一元二次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数根和两个实数根是否相等。
3、学会分类讨论的思想。
自学提纲:(10分钟左右)自学课本34-35页内容解决下列问题:1、什么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它通常用什么符号来表示?2、如何利用它来判断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3、例1、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根的情况:4、已知关于X的方程x2-30,问K为何值时,这个方程(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没有实数根。
合作探究(15分钟左右)1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你能谈论一下它的根的情况吗?在什么情况下,一元二次方程有解?有什么样的解?什一二次方程20(0)ax bx c a++=≠根的情况由24b ac-来定我们把24b 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
即∆=24b ac-2.一般地,方程20(0)ax bx c a++=≠()()()2221532022542032310x xy yx x--=+=++={00∆>⇔∆=⇔∆<⇔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没有实数根教学过程∆=24b ac - 巩固练习(10分钟左右) 1.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 (2).在一元二次方程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没有实数根; D 、根的情况无法确定。
(3)方程 有等根时,实数a 的个数是( )(A)0 (B)1 (C)2 (D)大于2(4)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为. 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收获?(2分钟左右) 布置作业:课堂作业:1,必做题: P36第1、4题 选做题: P36第5题 课外作业:P36第2、3、题;板书设计教 学 反 思()()()()22212540275203(1)34325103x x t t x x y y --=-+=+=+=中)0(02≠=++a c bx ax 则方程异号与若,c a 2x a ax +=2(1)20mx mx m --+=。
【教学设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湘教版)
∵不论m取何值,均有(m-11)2≥0
∴(m-11)2+36>0,即⊿>0
∴不论m取何值,方程都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小结:将根的判别式化为一个非负数与一个正数的和的形式。
填空题
1、关于x的方程x2+2kx+k-1=0的根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
2、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a+c)x2+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ABC为——三角形
⊿=b2-4a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2-4ac=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2-4ac<0<=>没有实数根
是否存在这样的非负整数m,使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m2x2-(2m-1)x+1=0有两个实数根,若存在,请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不存在这样的非负整数m。
理由:要使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2x2-(2m-1)x+1=0有两个实数根。
四、课堂练习
例4: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D=a,BD=b,BC=c,且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2bx+c=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证:∠BDC=∠A
证明:∵方程ax2-2bx+c=0有两个
相等的实数根
∴⊿=(-2b)2-4ac=0
整理得:b2=ac
即
∵AD∥BC∴∠ADB=∠DBC
则m2≠0①
∆=[-(2m-1)]2≥0②
解得m≤ 且m≠0
而题中要求m为非负整数,因此这样的非负整数m不存在。
三、结论总结
1、举例证明怎样运用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为什么要先算b2-4ac的值?怎样由b2-4ac的值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汇报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学教程的。
一、教材分析方面:1、本节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一节,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对b2-4的作用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它的作用的一个重要理论内容,它是前面知识的深化与总结。
它在整个中学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既可以根据它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又可以为今后研究不等式,二次函数,二次曲线等奠定基础,并且可以解决许多其它问题。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并向学生渗透转化和分类的数学思想,渗透数学的简洁美。
2、教学内容的确定: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意义,定理、逆定理及其应用,对定理的引出我改变了教材中直接推证的方法,而是通过设置悬念让学生解三种不同的方程的亲身感受来发现定理,这样使学生感到自然、易于授受,对教材中的例题则有所增加,例题的设置由浅入深,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使学习内容充实,不单调。
3、教学目的;依据教学大纲和对教材的分析,以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1)使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概念;(2)能运用根的判别式在不解方程的前提下,判别方程根的情况,和进行有关的推理证明;(3)会运用根的判别式求一元二次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4)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论证能力;(5)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的简洁美。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重点:根的判别式定理及逆定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难点:根的判别式定理及逆定理的运用。
关键:对根的判别式定理及其逆定理使用条件的透彻理解。
二、教法与学法: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也为了使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教法与学法设计了以下八个层次;序号教师学生1 设置悬念,引发兴趣争先恐后,欲解疑团2 设计练习,创设情境动手解题,亲身感知3 启发引导,发现结论观察分析、得出结论4 引导学生,理论验证阅读理解,自学教材5 揭示定理加深认识6 应用定理,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形成技能7 归纳小结整体把握8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以上八个层次,是按照“实践——认识——实践”的认知规律设计的,它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和体验获取知识过程的时间。
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怎么解一元二次方程,对吗?那么,现在宋老师这儿还有一手绝活,就是:我随便拿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题目,我不用具体地去解它,就能很快知道它的根的大致情况,不信呀!同学们可以随便地出两个题考考我。
【学生】……【说明】这样设计,能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后面发现结论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状态。
<二>设计练习,创设情境;【教师】你们一定很想知道我的绝活是怎么回事吧?那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用公式法解以下三个一无二次方程;你们会很快发现我的奥秘。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投影仪打出)(1)X2+31=0 (2)4X2-41=0 (3)X2-25=0(注:找三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位上做)【学生】……【说明】这样设计,使学生亲身感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变“老师教”为“自己钻”,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启发引导,发现结论:【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方程的解题过程,可以发现:在把系数代入求根公式之前,每题都是先确定了a、b、c的值,然后求出了b2-4的值,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学生】……【教师】(1)由此可见:在解一元二次方程20(a ≠0)时,代数式b 2-4起着重要的作用,显然我们可以根据b 2-4的值符号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20的根的情况,因此,我们把b 2-4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读作,它是希腊字母)”来表示,即△2-4。
我们说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还会遇到:用一个简单的符号来表示一个数学式子的情况,同学们要逐渐适应这一点。
(2)注意:△≠ac b 42 ,应△= b 2-4。
(3)通过解这三个方程,同学们可以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有哪几种,谁能总结出来?【学生】……【说明】:这样设计(1)是为了让学生明白:b 2-4的值的符号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了根的判别式概念。
(2)是为了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观察、分析与概括能力并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真正体验自己发现结论的成功乐趣。
<四>引导学生,理论验证:【教师】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果真有三种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26-27正数第六行的内容,书上从理论方面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解释。
【学生】……【说明】这样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养成严格论证问题的习惯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
<五>揭示定理:【教师】(1)由此我们就得出了:关于一元二次方程20(a ≠0)根的判别式定理:在一元二次方程20(a ≠0)中,△2-4若△>0 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若△ =0 则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若△<0则方程没有实数根(2)我们说:这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成立,即有如下的逆定理:在一元二次方程20(a ≠0)中,△2-4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0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则△=0若方程没有实数根, 则△<0(3)定理与逆定理的用途不同定理的用途是:在不解方程的情况下,根据△值的符号,用定理来判断方程根的情况。
若△≥0时,则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则△≥0逆定理的用途是:在已知方程根的情况下,用逆定理来确定△值的符号,进而可求出系数中某些字母的取值范围。
(4)注意运用定理和逆定理时,必须把所给的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后方可使用。
【说明】这样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如何用数学语言来阐述发现的结论,如何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及加深学生对两个定理的认识,为定理及逆定理的正确运用做好铺垫。
<六>应用定理,解决问题:【教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两个定理的应用。
例1: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1> 2X 2+34=0 2> 16g 2+9=24y3>5(X 2+1)-70 4> X 2+2022=+k kx分析;要判别方程根的情况,根据定理可知;就是要确定△值的符号, 解:略小结(1)综上可知:运用根的判别式定理时,必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认准a 、b 、c 的值;(2)在确定△值的符号时,可不必算出△的具体数值,只要能确定出△值的符号即可。
例如:对于第2)小题中△的值可作如下处理,比较简便,△=(-24)2-4×16×9=242-22×42×32=242-242=0(3)由此可知:判别方程根的情况时,不必求出方程的根。
学生练习:P28/3、4、5补充练习: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根的情况,(2m 2+1)X 2-21=0例2:求证:关于X 的方程(m 2+1)X 2-2(m 2+4)=0,没有实数根。
分析:提出两个问题:1>是谁决定了方程有无实数根?2>现在要证方程无实数根只要证明什么就行了?解:略小结(1)运用根的判别式定理来判断: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一般步骤是:①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确定a 、b 、c 的值,计算△;②用配方法等将△变形,使之符号明朗化后,判断△的符号。
③根据根的判别式定理,写出结论。
(2)注意关于△的变形;一般情况下,△由配方或因式分解后能变形成a 222+2(a 2+2),(2)2(2)2等形式;那么△的符号就明朗了,即可判断其符号。
学生练习;P29[3]注意:以上两组练习时,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位上做;板演后如果发现有错或有其他解法,下面同学可主动上去纠正或写出自己的不同解法,然后教师进行讲评。
思考题: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1)(a2+45)=0,当a取何正整数时,方程有实数根?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假设方程有实根,然后根据根的判别式的逆定理,得出0,再由△≥0解这个不等式,从而求出a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出a的正整数解。
解:略注意:本思考题是让学生自己分析,教师只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最后让学生自己完成。
【说明】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知识运用迁移及巩固的机会,同时也为了吸引和调动全班同学参与到积极动脑,各抒已见的活跃气氛中来。
<七>归纳小结【教师】(1)今天我们是在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基础上,学习了根的判别式的应用,它在整个中学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考命题的重要知识点,所以必须牢固掌握好它。
(2)注意根的判别式定理与逆定理的使用区别:一般当已知△值的符号时,使用定理;当已知方程根的情况时,使用逆定理。
(3)一元二次方程20(a≠0)(△2-4)判别式情况根的情况定理与逆定理△>0X12=)(221xxab≠∆±-△≥0<=>有(两个)实数根△>0<=>有两个不等实数根△=0X12=)(221xxab=±-△=0<=>有两个相等实数根△<0 ∆无意义, X12不存在△<0<=>无实根【说明】这样设计是为了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它在教材中的地位,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八>布置作业:1、阅读课本P26-28的内容;2、课本P29习A [2、4、6],B[1,2];3、证明:方程(21)X2+222=0恒有实数根;4、已知:方程X2+21=0没有实数根;求证:方程X21-2n一定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注(第3、4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说明】这样设计是为了使学生能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同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留出自由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