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辩式”课堂且行且思

合集下载

且思且行,朝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且思且行,朝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且思且行,朝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李春霞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20分钟的休息之后,我们又相聚在榴园报告厅,下面我将和大家交流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一些尝试与探索。

坦率的说,此刻,我内心有小小的激动与不安,紧张与纠结,因为这毕竟是石家庄市小学教学工作现场会,我们每一个人的发言都或多或少折射出桥西区域教研,我不知道自己的浅薄会不会影响大家对区域教研的印象;再有就是我深知与各位同仁相比,我们行动的脚步刚刚迈出,思考还很不成熟,做法还很稚嫩,难免有浅陋之处让大家见笑。

但同时我内心又有太多的欣喜与期待,希望借这次机会与各位同仁真诚地交流,期望大家的建议与指导可以让我们探索的脚步走得更稳健。

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且思且行,朝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一、研究背景【幻灯】每一次教学研讨我们都无法脱离课例,就像刚才小徐老师一样,她也向我们呈现了一节活生生的课堂,呈现了我们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的尝试与探索,就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课堂吧——【课堂现状分析】记得一位教育人士曾经说过一句很刺激人的话,大意是【幻灯片】——如果要来给我们的课堂如果要打个分,做个判断,有些课堂是正数,很多要打零分,甚至负分。

当时听了很不服气,怎么会呢?上总比不上强吧,讲总比不讲好吧。

但是,因为这话的刺激,我们越来越关注课堂,关注课堂的过程与效果,还真是被他言中了,我们的课堂高耗低效,问题多多。

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对课标都是比较了解的,都知道课堂倡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可是说来说去还是教师主导的多,课堂上教师仍然是强势。

老师花样翻新的教学手段,精推细敲的教学环节,妙语连珠的启发引导,看似尊重学生,让学生又是交流讨论,又是有滋有味的感情朗读,但实则还是在老师设计好的路子上,是老师拿着线牵着孩子走。

这样的课堂环节清晰,结构严谨,外显效果很好。

我们不反对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不反对教师高于学生的引领,但它不应是课堂的全部。

说到底,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上学生的思考在哪里?学生的质疑在哪里?学生学习真正的障碍在哪里?这些,我们认真思考过吗?【课堂问题分析】【幻灯片】很多次,在听完课之后,与孩子聊天,会惊奇地发现老师讲不讲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一现象语文课堂尤其严重。

“学辩式”课堂且行且思

“学辩式”课堂且行且思

“学辩式”课堂且行且思[摘要]所谓“学辩式”课堂,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自学、小组合作等形式学习课堂内容,形成问题,并以问题为纽带进行分析、讨论、实践、操作等活动,然后展开辩论,并在教师的适时点拨和总结下,获得真知。

这种模式的建立让课堂出现了新的变化,真正体现了语文味,同时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关键词]课堂改革学辩式辩论角色转变[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60在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校率先构建了“学辩式”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多次的实践,我们逐步探索出一种常态下的“学辩式”课堂教学模式:预习汇报,亮出辩题――初读文本,寻找辩据――合作交流,展开讨论――当堂反馈、巩固辩果。

这种模式的建立让课堂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先学后辩,辩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学辩式”的教学彻底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束缚中解脱出来,使得学生主体由自觉的能动性转变成自觉的探究性和创造性。

采用先学后辩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先通过自己课前主动积极的预习,去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萌发出许多新的观点、想法,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学辩式”课堂教学有其突出的优越性,就是注重课前的预习,学生也只有课前预习得充分,课中才能辩得有理有据。

如教学《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课前可布置学生预习以下内容。

1.自学文中生字新词,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搜集关于阿炳的相关资料。

4.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初步体会乐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5.在预习中有哪些疑惑?一系列的逐层深入的预习题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感知了课文,为学习课文《二泉映月》做了一定的铺垫,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预习的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的新观点、新想法通过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还树立了学生的合作的意识。

且行且思的教育心得体会

且行且思的教育心得体会

且行且思的教育心得体会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教育被视为培养和塑造人的思维、能力和品质的重要途径。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

而且行且思的教育理念,就是在传递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和思维能力。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和观察,总结出且行且思的教育心得体会。

首先,且行且思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实践与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以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只需要被动接受知识。

而且行且思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例如实验、讨论、项目等,促使学生亲身实践。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实践也是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其次,且行且思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面临着海量的信息,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理性地判断信息的价值和可信度。

教师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阅读时,学生需要学会提问、质疑、思考,从而深入理解和分析文本。

而在写作时,学生可以通过论证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多个角度,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

再次,且行且思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传统教育往往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培养,而对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关注度不高。

在现代社会中,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人才的重要标准。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且行且思,且思且行──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且行且思,且思且行──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且行且思,且思且行──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实践和思考发布时间:2021-06-08T11:54:37.253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上作者:李燕[导读] 文言文向来是小学生最不喜欢的一部分,其持有的观点有两种,即无用论和枯燥论,学生之所以出现如此心理,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之时未帮助学生消除畏难心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感受不到学习文言文的快乐,同时也没有找对文言文的学习方式。

桐城市同安小学李燕文言文向来是小学生最不喜欢的一部分,其持有的观点有两种,即无用论和枯燥论,学生之所以出现如此心理,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之时未帮助学生消除畏难心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感受不到学习文言文的快乐,同时也没有找对文言文的学习方式。

基于此种背景,教师可以从课前准备做起,帮助学生实现思行并重,使其在乐中求学,在灵活中理解复杂文言文知识。

关键词:思行;小学文言文;实践自新课程理念提出以来,文言文教学如何增值成为了当代小学语文教师的重点考虑内容。

文言文教学以文字难理解性为特点,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难点,但其在语文课本中所占的比重又较大,如此想要点燃文言文教学和文言文学习的火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之时必须理解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由于文言文题材和文字形式的特殊性,大部分学生望而生畏,不知从何下手,这便决定了课前准备、课前引入的重要性,做好课前准备有利于引领教师找到文言文教学的重点。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之时要善建课前环节,引领学生思行并重,从而展现文学艺术的魅力,以帮助学生在边读边思、边思边行之中完成构思、完成理解,进而在其文学魅力之下爱上文言文。

一、增加文本设疑,思中求学望而生畏便足以让小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止于开始,使其失去了涉猎文言文知识的资格和权力。

久而久之,就算学生未真正了解文言文学习的难度和深度,也足以对其形成“文言文学习难于天”的刻板印象,如此,就有了现代大部分小学生的怨声载道,认为文言文太难。

且行且思,且思且行——关于教学反思的思考

且行且思,且思且行——关于教学反思的思考

2 10 ) 2 3 0
中 正 面 和反 面运 行 情 况 ; 利 于 提 高 科 学 预 测 好 分 析 能力 , 有 促 进 教 师 教育 理 念 的更 新 、 学 方 式 的 优 化 , 教 学 行 为 更 加 合 教 使 理 . 而 更 有 效 地 实 现教 学 目标 。 从 二 、 学 反 思 的 内容 教


对 教学 过 程 反 思 。 教 学 过 程 反 思 , 以是 课 前反 思 和 课 对 可 后 反 思 。 后 反 思 的 主要 类 型 是 一 堂 课 下来 总结 : 课 目标 实 现 情 况 , 一 堂 课 的 高 潮 在 哪 里 , 生 接 受 的效 果 是 否 很 好 , 等 。 这 学 等 例如在学 习“ 持乐观心态 ” 一 内容时 , 创设“ 个金 币” 保 这 我 两 情 境 。学 生 阅读 完 这 个 故 事 , 提 出 这 样 一 个 问题 : 弟 俩 丢 我 兄 了 金 币 之后 , 度 是 不 一 样 的 , 个 悲 观 , 个 乐 观 , 是 什 么 态 一 一 这 原 因 呢 ?学 生 思 考 后 很 快 回答 : 们 的 心态 是 自 己选 择 的 。这 人 道理 不需 要 教 师 多 说 什 么 学 生 就体 会 到 了 。 后 我 反 思 . 课 这 堂课 取 得 的效 果 比预 想 得 好 , 主 要 是 情 境 创设 得好 . 真 实 这 既 又 有趣 , 生 能 读 懂 而 且 寓 意 很 好 。 对 一些 重难 点 的 突破 , 学 恰 当创 设 情 境 很 重 要 , 以 在 今 后 的 教 学 中 , 在 创 设 情 境 时 多 所 我 下 工夫 , 时 注 意 收集 整 理 与 教 学 相 关 的材 料 以备 后 用 。 平 2反 思 学 生的 学 . 在 教 育教学 中 , 生是学 习主 体 。了解学 生所 思所想 是教 师 学 教学 的难 点 , 也是 教学成 功 的重要 条件 。 师只 有 了解 学生 思想 , 教 观察 学 生行 为 , 学 生情 况 进行 评 价 比较 。 对 才能 不 断提 高 教学 效 率 。例如 , 教 完 “ 法保 护 消 费者 合法 权 益 ” , 出了一 个 问 我 依 后 提 题 :消费 者权 利受 到侵 害解 决途 径有 哪些 ? ” 续请 四位 同学 回 “ 连 答 , 有一个 能 回答完 整 。 比较纳 闷 , 么简单 的 问题 学生 为什 没 我 这 么没 有掌握 呢 ?下课 后我让 班 长和课 代表 到 办公 室 , 了解 情况 后 才知 道 , 原来 学 生这 段 时间 忙于 迎 接地 理和 生 物 的 中考 , 后 根 课 本 就 没花 时间用 复 习思想 品德 的知识 。 根据 这一情 况调 整 了教 学 安 排 , 堂上 留 出十多分 钟时 间供学 生复 习 , 课 效果 很好 。 “ 生 的 学 习 习惯 怎 样 ?学 生课 堂 的参 与 和 体 验如 何 ?学 学 生 的学 习方 法 存 在 什 么 问 题 ?” 都 是教 师 反 思 的 内 容 。教 师 等 可 以通 过 学 生 课 堂 学 习反 应 、作 业 完 成 情 况 、谈 话 等 方 式 反 思 。这 有 利 于在 备 课 时 判 断 与 原 有 知 识 、 力基 础 的差 距 , 能 把 握 教学 难 度 , 控教 学 进 程 和 教 学 行 为 。 调

且行且思

且行且思

且行且思,拥抱芬芳——课堂教学改革思考与收获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下的趋势,经历了两年的课程改革我有些许感慨,套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我的课改历程也分为三境。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课改路。

历史教育是基础教育,历史的价值在于能丰富人们的思想,学史明智,以史为镜,鉴古知今,开拓视野,陶冶情操。

初步迈上历史课堂,面对历史课堂感到责任重大同时又觉得手足无措,我该怎样应对历史教学?照搬照抄老一套,奉行“背多分”原则,左手参考书、右手教科书,讲重点、拉线索,要求学生背书本、战题海,忙得头晕脑胀,虽然辛勤+汗水换来了成绩,但教得很辛苦,更糟糕的是学生学得索然无味。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就问自己:这样的历史教学意义何在、价值何在?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这样的理念为我指明了历史教学的方向,课改路上我出发了。

第二境:课改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了突破传统“背多分”原则、打破纯讲授式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我着实下了不少功夫。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听优秀教师示范课、听前辈的引领课、听同组教师公开课、被推门课;也抓住各种外出学习的机会,向别的学校取经:观摩“太谷课改”课堂、聆听横水中学师生心灵对话、去洋思访问、去星河体验,取来“真经”运用于我的课堂,实践→反思→演练→改进……课改路上,且行且思,衣带渐宽。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课改就在课堂深处。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揣摩,水东中学课堂教学五环节(温故知新、问题导学、巩固训练、拓展延伸、收获小结)的引导下,我的专业技能得到提高,逐渐从新教师成长为站在讲台从容不迫的引领者。

从缺乏课堂驾驭能力到引领课堂教学游刃有余,历史教学充满了快乐。

且思且行,且行且思———浅谈新教师如何听课

且思且行,且行且思———浅谈新教师如何听课

教学篇•教学反思听课是每位年轻教师职业成长的一条重要路径。

通过带着问题听课,抱着向前辈们积极学习的心态,深入到直播的课堂中寻找方向,进而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实践是关键,让自己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学校为每一位新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平台。

在任教一年中,除了听师傅的课,学校也经常举办一些公开课的活动,比如青年教师集团教育活动、各种赛课、教研课以及调研课等活动,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听课感悟。

一、保持积极心态,做好充分准备常言道:“不听无准备的课。

”记得在大学实习期间,学校推荐我去参加了一次课堂教学比赛课,那时候觉得自己上课前脸上写满好奇,做了很详细的笔录,懵里懵懂地听,不熟悉教材,导致难以理解,甚至无法理解授课教师的教学意图,这样的话,导致自己就不会有太多的收获,所以笔者认为听课前必须做一个有心人。

二、课中找准观摩内容听课时根据自己的授课特点,找准需要关注的重点,以改善自己上课的短板。

(一)听教学方法新教师授课经验不是很丰富,再加上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是特别了解,刚步入课堂时,自己在课前认认真真备了课,但是上课时孩子们传递给我的信息,与我想象中的差距比较大。

新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化,教学效果不是特别好。

听优秀教师授课方法,有利于提升新教师的教学技能。

以《地球表面的地形》这一课为例,这节课是纯理论知识,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把中国常见的五种地形一一介绍,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听了一位优秀教师的授课方法,他以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这五种地形,让学生思考如何用简图将这五种地形画出来,这样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将五种地形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看板书设计以及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板书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媒体之一,上学期有幸听了一次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课,所有老师授课内容《如何写读后感》,每个老师的风格不同,但是有一位老师的板书受到了所有老师的称赞,她把整个读后感写作的方法比作学生最感兴趣的大白,巧妙地将这些方法与大白身体各个部位匹配起来,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点,这一点同样是我们科学老师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步骤稍微复杂一些或者有的科学概念比较抽象,我们可以把它以学生感兴趣的动画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

“学问思辨行”五字课堂教学模式流程解析

“学问思辨行”五字课堂教学模式流程解析

“学问思辨行”五字课堂教学模式流程解析新课程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传递者,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促进者。

知识要让学生去建构,问题要让学生去发现,思想要让学生去表达,思维要让学生去创新。

因此,寻找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已成为当前深化新课改的迫切要求。

一、五字模式简述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我们自主开发设计了“学问思辨行”五字新课程课堂教学流程模式(简称“五字模式”)。

“五字模式”本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过程,《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其渊源。

“博学”是学习的第一阶段,学习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没有这一阶段,学习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审问”是学习的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刨根究底,要对所学知识加以怀疑。

“慎思”是学习的第三阶段,问过之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知识不能为自己所用。

“明辨”是学习的第四阶段,学问越辨越明,不辨,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

“笃行”是学习的最后一阶段,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行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

1.关于“学”。

“学”有“课内学”与“课外学”之分。

“课外学”又包括“课前学”与“课后学”,而这两者与“课内学”的关系是:“课前学”是“课内学”的基础,“课内学”是“课前学”的升华;“课后学”是“课内学”的拓展。

2.关于“问”。

有疑则“问”,可向老师问,可向同学问;可在课内问,可在课外问。

“课内问”其实就是交流讨论。

课堂有限的时间,不可能解决每个学生的疑难问题,学生更多的“问”要在课外来落实。

3.关于“思”和“辨”。

“思”伴随在“学”的全过程,“思”是“学”的深加工。

观点不同就要“辨”,“辨”就是合作学习,通过讨论,辨别事物的本质规律。

4.关于“行”。

“行”就是练习巩固,是认识的进一步提高。

练习要有针对性,练习的设计必须针对教学目标,也必须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书育人道路上的且思且行

教书育人道路上的且思且行

教书育人道路上的且思且行教书育人一直是教师职业的重要使命,对于每一个教师而言,应当思考怎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个重要使命,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之路。

因此,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且思且行。

且思,指的是教师要以深深的思考作为行动的前提,思考内容涉及到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更加适合学生的成长,怎样更好地发挥教育的效益,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向上发展。

新教育环境的变迁经常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当我们情感和经验相结合时,便可以寻找到新的机会并解决新的问题。

高效的教育行动,源于严谨的思维,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素质的高度决定了他的教育行动的高度,思考越充分、严格,教育工作者确保是科学、主动、创新的。

且行,是指教师要实际落实思考出来的方法,积极采取有效的教育行动进行教师教育。

在实际行动中,教师需要注重多方面的进行教育,例如课堂教学、学生作业、班级管理等等,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才能够理解和领会这些教育的内在意义和价值,从而愿意积极投入到学生生活和未来职业的发展中。

而在教育行动中,教師还需注意方法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更好的做好教育,我们还要面对几个重要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注重实例的辅助和示范,让学生对教学与教育的效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教育中的情感因素,鼓励学生通过自主体验感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兴趣,从而找到自己的方向并不断成长。

最后,我们必须注重教育的创新性,不断探索新的办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能力。

在教育的实践中,且思且行已经被广泛地采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重授课前的准备,还要注重学生日常行为和学习中的情况反馈,通过反馈信息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从而逐渐进步。

我们相信,只有且思且行,才能够引领我们一步步更高地迈向离成功更近的目标,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且行且思的教育心得体会

且行且思的教育心得体会

且行且思的教育心得体会教育是一个让人们变得更加聪明、有思考能力的过程。

且行且思,正是告诉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只记住知识,而是要思考、深入理解。

在我的教育经验中,且行且思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认识到教育的真正意义,培养了我的思考能力和人生观念。

首先,且行且思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被灌输大量的知识,被迫背诵和记忆。

然而,这种教育方式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相反,这样的教育只是培养了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对于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且行且思教育则不同,它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思考和探索,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而且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且行且思教育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其次,且行且思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念。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只被教育为机器一样的学习者,他们追求的只是分数和排名。

然而,这样的教育忽略了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的思考。

它只是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性。

且行且思教育则不同,它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念。

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并为之努力奋斗。

且行且思教育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学生应该懂得“且行且思”,在成长的过程中要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为之努力奋斗。

在我的教育经验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且行且思的教育理念对我的影响。

通过且行且思的教育,我成为了一个有思考能力和宽广的人生观者。

我明白了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人生观念。

我发现我在学习和思考问题时更加深入,更加全面。

我不再满足于简单地记忆知识,而是要去思考问题的内涵和原理。

我也开始思考我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并为之奋斗。

思辩课堂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思辩课堂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迪思维、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的过程。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思辩课堂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思辩课堂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辩证分析,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

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相比,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和互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这种理念,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次,培训中强调的“问题意识”让我受益匪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点的传授,更要关注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让学生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不断拓展知识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质疑,勇于挑战权威。

再次,思辩课堂强调团队合作与交流。

在培训中,我们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体验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这使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鼓励他们在小组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同时,课堂上的交流互动也是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此外,培训中提到的“批判性思维”对我触动很大。

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不仅要分析问题的表面现象,更要挖掘问题的本质,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断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最后,思辩课堂培训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这次思辩课堂培训让我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以此为出发点,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且思且行,且行且远——对思品课堂教学问题的反思

且思且行,且行且远——对思品课堂教学问题的反思

问囊 二 :盲 目的展 示
学 知 识 的 理 解 ,小 组 合 作 绘 制 认 知 结构 图。 并 可 以 通 过 黑
案例 :某位教 师在讲 授 苏人版 七年 级 下册 第 20课 第二框 板 、班 级论 坛 、微信 群或 实 物投影 等 手段 展示 学生 作 品 ,引
《社 会 与 司 法的 保 障 》前 ,布 置 学 生预 习课 本 并 完成 导 学提 导 学生 通过 观 察 比较 、跟帖 点评 ,不 断地 修改 完善 ,帮 助 学
辑起 点 ,确定 教 学 目标 。通过 找小 组 长 、课 代 表 面谈或 以 问 白的 时间 是否 充 足 ;平时 是否 注 重 了建 构知 识体 系 的方 法 指
卷调 查 、导学 案 、前 沿 作 业等 形 式 摸清 学 生 的 “家 底 ”,明 导 、训 练 ;思 维导 图 的建 构是 否 “越 俎代 庖 ” …… 孩子 暴 露
行 教 学 。” 可 见 ,学情 才是 构 建 高效 课 堂 的基 石 ,备 课 只有 构成 、职 能 分 工 ”, 内容 琐碎 。某位 教 师 在课 堂还 上 ,才 能增 强教 学针 对性 。该 教 师 的 时候 ,让 学生到 黑板 上绘 制 本课 知识 的思 维 导 图。该 生仓
分 组 讨论 时他 俯 身指 导 ,但 效 果平 平 ……通过 询 问得 知这 个 容 ,举 手质 疑 ,发表不 同见解 。
班 的 同学没人 去过 北京旅 游 ,也 不喜 欢 高山流水 的韵 律风 格 。
问墨 三 :打 折 的 “小 结”
反 思 :奥 苏 伯 尔 曾说 :“如 果 我 们 不 得 不 将 教 育 心 理 学
纲 。课 堂上 老 师指 定某排 学 生依 次展 示 自学成 果 (一人 答 一 生 慢慢 掌握 认 知结 构 图 的制 作技 能 。第 三 阶段 :要 求学 生 在

构建“学、问、思、辨、行”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学、问、思、辨、行”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学、问、思、辨、行”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定格于攻坚课堂、决胜课堂。

创建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已成为课程改革的前沿课题。

所以,我们以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优质教学研究”的核心子课题“课程改革与优质教学研究”为主线,构建了“学、问、思、辨、行”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问、思、辨、行”教学模式提出的依据1、孔子、朱熹、王夫之的启示孔子在其学习过程,提出了学习过程包括着“志——学——思——习——行”五个阶段的思想,并具体阐述了这几阶段是互相联结、互相作用、由低到高、统一进行的过程。

初步摸索到了人的知识习得的客观规律,反映了学习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到行、知行统一的发展过程。

朱熹解释《中庸》的学习过程的作用时说:“学、问、思、辨以穷理,笃行以体事。

”就是根据他的“明人伦”思想来解释的。

他所说的“穷理”,就是“格物致知”的功夫,他认为学习过程应体现“格物致和”的要求,为此他主张把《中庸》提出的学习过程阶段,定为他的书院学规,尊为“为学之序”。

王夫之的学习过程论,是在继承前人五步学习阶段基础上,从深化其意义方面进行发展的。

他认为:学的阶段——强调博学必须与专精结合;问的阶段——阐述它是由无疑到疑,再由疑到无疑的矛盾运动过程;思的阶段——着重讲学与思的关系,并且把思又分为“明辨”(思其当然)和“慎思”(思其所以然)两个步骤;行的阶段——论证了行在整体过程中的意义。

由此观之,王夫之的学习过程论,是以孔子、朱熹的理论为基础,以揭示各阶段的内含及其联系为侧重的学习理论,因而独具特色。

2、优质教学理念优质教学是指一种以教学质量和效益为导向,以寻找优势学习方式,帮助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为核心,以开发学习潜能、促进学习者素质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

“优教”指教师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各科教学的特点,进行优质教学模式设计,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优化创新、扬长避短,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开发学习者潜能,发展和优化学生素质。

且行且思 且思且行——放手学生,课堂会更精彩

且行且思 且思且行——放手学生,课堂会更精彩

以至于教学进度 总比同年级老师慢 , 自己累 , 学生也 谐宽松的 良好 的语文课堂。教学时 , 我根据这篇韵文 累, 甚 至有学 生因为 老师 的不 断反复地讲 而感觉无 第二课时的特点 , 用了这样一段导语 : “ 在烈 日炎炎 的
聊 。于是 , 我 就想 —— 课 堂 教什 么 ?怎 么教 ?时 光缓 夏天 穿上新 裙 子 、 新 衬衫 , 再 配上顶 新 帽子那 可就 更美

路走 来 我 也 上 了很 多 的课 , 当然 上 得最 多 的是一 节 进 其 中 , 去 领悟 , 去掌握 。 1 . 导读 激 趣 。
又一节 的语 文 常态 课 。我 刚走 进语 文 课 堂 时 , 对 还常去补救 ,
“ 趣“ 是乐学的先导。可 以创造一个 自主参与 、 和
宝 盖 。采 用 这 种类 型 让学 生识 字 , 目的就 是 引导 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 揭示 汉字 的造 字规 律 , 激 发熄 灭热 爱祖 国
【 关键词 ¨、 学语文教学
云卷云舒 , 花开花落 , 一眨眼五年多时间过去了。 语 言 文字 的情感 。教 学 中我 “ 以读 为 主” , 引 领学 生 走
缓地 流 淌 , 做 教 师 的 日子 又久 了一 点 , 我就进 一 步深思 了 , 你们说是不是 , 这顶帽子有什么作用?我们人大多
— —
课 堂是 什 么?课 堂有 什 么?课 堂 是一个 师 生教学 喜欢戴帽子。你们知道吗?好多汉字也喜欢戴 帽子 ,
相 长 的地 方 , 有质疑 、 合作 、 探究 , 有 情感 的共 鸣 , 有智 那汉字的帽子是什 么样子的呢?请大家翻开书到 1 7 4
眼要点 、 拨疑解惑 、 启迪思维等等 , 要让学生活起来 , 绽 施检测 ,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 , 保证刚才读的效果。此时

且行且思的教育心得体会

且行且思的教育心得体会

且行且思的教育心得体会《且行且思的教育心得体会》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也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被灌输各种知识和技能,但很少有人教会我们如何去思考。

然而,如何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考能力,对于我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在我多年的从教经历中,我深深体会到且行且思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一些教育心得体会。

首先,且行且思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强调学生在行动中思考。

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重视传授知识和技能。

而且行且思的教育理念则是将学生放在主导地位,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思考。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慢慢培养起自己的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授数学问题时,我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解题,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学生在尝试解题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通过思考和摸索才能找到解决办法。

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

其次,且行且思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然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而且行且思的教育理念则强调学生在行动中培养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一起解决问题和探索未知领域。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思维和创造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培养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够学会合作和团队精神。

再次,且行且思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爆炸,我们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来判断信息的真伪和价值。

然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只是单纯的灌输知识,缺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环境和机会。

而且行且思的教育理念则通过实践和讨论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和讨论,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且行且思的教育心得体会

且行且思的教育心得体会

且行且思的教育心得体会在教育领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且行且思是一种必备的素质。

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且行且思,不仅要有行动,还要有深入思考的智慧。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在多年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且行且思对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身教育心得,谈谈我对且行且思的理解和体会。

且行且思,首先强调的是行动。

在教育工作中,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效果。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再理想的理论知识也无法取代实践经验的积累。

只有从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经验,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教育实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努力。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方式。

且行且思还强调的是思考。

教育工作不能只是机械地教书育人,更要有思考的意识。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自己的做法是否合理、有效,是不是最佳的教育方式。

只有在思考中,我们才能从实践中寻找到教育的真谛,深刻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通过深入思考,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教育工作更加科学有效。

且行且思还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行动和思考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过程。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促使思考的产生,而思考又会指导我们在实践中的行动。

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才会更加深入和具体。

而通过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目标和计划,指导自己的行动。

行动和思考是相互促进的,只有二者结合,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教育工作。

在实践中,我们要善于总结和反思。

每一次的教育实践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

只有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才能深化对教育工作的理解,提高专业素养。

总结和反思是且行且思的关键环节,是促使自身不断进步的重要手段。

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及时纠正,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且行且思的教育心得,还需要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

教育是一项团队工作,我们需要和他人一起探讨问题、交流心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辩式”课堂且行且思
[摘要]所谓“学辩式”课堂,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自学、小组合作等形式学习课堂内容,形成问题,并以问题为纽带进行分析、讨论、实践、操作等活动,然后展开辩论,并在教师的适时点拨和总结下,获得真知。

这种
模式的建立让课堂出现了新的变化,真正体现了语文味,同时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关键词]课堂改革学辩式辩论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
04-060
在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校率先构建了“学辩式”课堂教学模式。


过多次的实践,我们逐步探索出一种常态下的“学辩式”课堂教学模式:预习
汇报,亮出辩题――初读文本,寻找辩据――合作交流,展开讨论――当堂反馈、巩固辩果。

这种模式的建立让课堂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先学后辩,辩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辩式”的教学彻底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束缚中解脱出来,使得学生主
体由自觉的能动性转变成自觉的探究性和创造性。

采用先学后辩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先通过自己课前主动积极的预习,去收集整理有
关资料,萌发出许多新的观点、想法,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学辩式”课堂教学有其突出的优越性,就是注重课前的预习,学生也只有课前预习得充分,课中才能辩得有理有据。

如教学《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课前可布置学生
预习以下内容。

1.自学文中生字新词,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搜集关于阿炳的相关资料。

4.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初步体会乐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5.在预习中有哪些疑惑?
一系列的逐层深入的预习题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感知了课文,为学习
课文《二泉映月》做了一定的铺垫,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预习的能力和搜集
资料的能力。

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的新观点、新想法通过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这既
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还树立了学生的合作的意识。

充满个性化的教育思想以及
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学辩式”的课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疑中生辩,辩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因此,对于辩题的选择一般要根据课文内容
选择合适的辩题。

教师通过归纳学生质疑的内容,得出一个总辩题,下设分辩题。

然后通过辩论来阐明道理,让学生受到教育,并在不断的辨析中,使学生
理解文本的内涵。

1.辩题要有可辩性。

辩论,辩论,如果没有可辩性,问题一边倒,就没有
了话头,辩论自然展不开,辩题要切合教学内容,要和所学内容挂起钩来。


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辩题可以设置为:天游峰的老
人每天上山扫九百多级,下山扫九百多级,到底他“累”还是“不累”?说
“累”,是因为老人工作量大,很辛苦;说“不累”,是因为老人走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在不断的辩论中,学生更深入、更详尽地了解了老人以苦为乐、豁达开朗、甘于奉献的精神。

这样做,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辩题也可以针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阐述,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例如,在执教苏教版六年级《莫泊桑拜师》一课时,学生质疑: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莫泊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结合这两条明线,学生进行了小组辩论。

生1:我认为福楼拜是一个严厉的老师,文中“不,不不!”既有对莫泊桑的批评,又含有轻微的责备。

生2:我认为福楼拜是一个和蔼的老师,当他看到莫泊桑带着写好的一些作品给他看时,脸上露出了微笑。

一个小小的“微笑”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平易近人的老师。

生3:从“微笑”我还可以看出福楼拜对莫泊桑的作品很满意,是对莫泊桑的鼓励,我觉得他是一个会提携后辈的老师。

生4:我认为福楼拜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从文中连续的“九个问”中可以看出。

生5:从文中连续的“九个问”中我还看出福楼拜知识渊博,对莫泊桑的指导十分详细。

……
在学生们不断的辩论中,福楼拜、莫泊桑的人物形象越来越丰满,越来越高大。

学生针对一个辩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争辩,从而全方位地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走进了文本。

三、导辩探究,自主合作中得出辩果
通常的辩论,正反两方处在平等的位置,各自准备各自的材料。

而在“学辩式”的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没有改变。

无论是从开始的辩题的选择,还是辩论的准备过程,还是后期的辩果的处理,教师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

1.当辩题确定后,教师切不可不管不问。

首先,应根据学生对辩题的态度确立正反两方,一般来讲,应把有利于学生收集资料的一方交给学生,教师担任不利一方。

如教学六年级上册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时,以“知识与实践哪个更重要”为辩题,“实践比知识更重要”作为正方有利,因为有很多唾手可得的资料,如成语故事“纸上谈兵”“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大量史料。

于是,我就让学生小组合作去准备正方资料。

其次,还要指点学生如何去准备。

教师可以先收集好有关材料的条目索引,编成预习提纲印发给学生,让他们课前预习时按图索骥,这样效果才会好。

2.教师要善于向学生“踢皮球”,适当调控课堂的辩论方向。

在辩论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在阐明事理的同时,根据论辩的内容,适时地向学生进行引导性或启发性的提问,引导他们向更深处思考。

如苏教版四年级《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中,辩点可设计为:爱因斯坦在小女孩的眼里是一个平凡的人。

可在小女孩爸爸的眼中,是一个伟大的人。

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围绕辩点展开辩论。

生1:我认为爱因斯坦很平凡,因为他衣着不整洁。

生2:我认为爱因斯坦很伟大,因为他发明了许多东西。

是一个科学家。

生3:我认为爱因斯坦很平凡,因为他房间不整理,桌子上的东西乱得一塌糊涂。

生4:我认为爱因斯坦很伟大,因为他提出了相对论。

……
(双方辩论争执不下)
师:爱因斯坦不讲究穿着,那么他把时间用到哪儿去了?
生5:爱因斯坦把时间全部用于科学研究上了,所以没时间收拾房间,没时间讲究穿着。

这说明他不拘小节。

生6:爱因斯坦把时间全部用于科学研究上了,说明他潜心研究科学。

教师一句适时的引导拨开了学生眼前的迷雾,爱因斯坦的伟人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彰显出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课堂中的辩论不是不讲是非的辩论,所以一定要有个肯定的答案,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复。

每次辩论结束后,教师都要有个总结陈词,小结辩果,指出双方在辩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综合双方的独到之处,形成较全面、合理、科学的观点。

四、当堂达标,检测反馈中巩固辩果
课堂结束时,应当堂检测,选择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布置书面作业,让学生根据辩论的内容在课堂中完成。

如第一课时的语文教学可安排字词检测,课文内容的概述,重点语段的练习等。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谈礼貌》一课安排的当堂检测如下。

1.听写文中生字新词。

岳飞嫌弃纠纷师傅和谐、彬彬有礼
2.填空。

(1)君子不失色于人,。

礼到人心暖,。

(2)作者表达的观点是。

通过、、来证明自己的论点。

而第二课时的语文课可安排对文中所表现的人物特点的分析、事物现象的启示、辩点的归纳等,还可以结合文中的写作特点进行小练笔……
新课堂、新模式,闪烁着人文的光辉,这是教育者前所未有的体验;新境界、新角色,映照出人性的光芒,这是学生们个性的张扬。

“学辩式”的课堂虽是新生事物,但却充满蓬勃的生机。

(责编刘宇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