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及MR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概述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概述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是一种通过干扰或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途径来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一、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肿瘤生长和转移需要大量的氧和养分供给,而在肿瘤周围形成的基质中,存在丰富的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灰质细胞和炎细胞等。
这些细胞会释放出许多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基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间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等,这些成分可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新的毛细血管的生成,这个过程就是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血管生成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VEGF信号通路是最为重要的。
VEGF是经典的肿瘤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其信号通路又可以分别作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促进血管生成的过程。
VEGF-A还可以通过诱导炎症反应来刺激血管生成,而且预后更为不良。
1.抑制VEGF的治疗策略基于VEGF是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因子,抑制VEGF信号通路成为目前肿瘤治疗的一种热门策略。
VEGF抑制剂主要分为基于抗体和小分子靶向药物的抑制剂两类。
目前已经上市的基于抗体的抑制剂有贝伐珠单抗和兰沙珠单抗,它们可以结合VEGF-A,阻止其与受体的结合,从而有效地针对VEGF信号通路进行抑制。
用于肺癌治疗的兰沙珠单抗在一项大规模随机化临床试验中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成为临床上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选择。
除了基于抗体的治疗,基于小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策略也逐渐应用于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其中包括来曲唑、舒尼替尼、阿比特龙等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靶向VEGFR受体、VEGF生物合成酶等靶点,从而抑制VEGF信号通路的传导。
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相对较复杂,具有针对性强、耐受性好等优点。
2.抑制其它血管生成信号的治疗策略除了抑制VEGF的信号通路外,也有人针对其他血管生成信号通路展开研究,这主要包括PDGF、bFGF等多个因子。
免疫组化及影像技术评价肿瘤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_谭四平
免疫组化及影像技术评价肿瘤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谭四平 刘国瑞(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 广东 汕头 515041)提要 肿瘤血管形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等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免疫组化技术是目前评价肿瘤血管形成的“金标准”,但它在临床中的实用价值受到一定的限制。
影像技术可以无创性反映肿瘤血管的解剖和功能状态,也能动态监测抗血管治疗疗效。
因此影像技术评价肿瘤新生血管的研究备受关注。
关键词 免疫组化;影像学;肿瘤新生血管中图分类号 R8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716(2002)02-0123-04收稿日期:2002-03-14作者简介:谭四平(1971-),男,湖南省茶陵县人,在读硕士生。
新生血管形成是肿瘤生长和正常组织发育的必要条件[1]。
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与正常血管生成相类似。
但肿瘤血管中血管的不成熟比率显著升高,并且缺少基底膜和细胞间的紧密连接。
也无平滑肌细胞及神经末梢,只有一层内皮细胞。
由于内皮细胞的基底膜不完整,为肿瘤细胞进入循环提供了机遇。
针对肿瘤新生血管的抗血管治疗研究[2]发现,抗血管治疗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并促使其萎缩。
至今已有至少25种血管抑制剂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于是评价肿瘤新生血管正成为研究肿瘤生物学的热点之一。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免疫组化及影像学技术。
1 免疫组化评价肿瘤新生血管评价肿瘤新生血管的组织学方法①用免疫化学技术检测患者的血清、尿、脑脊液中的血管形成和抗血管形成因子[3];②通过抗体标记肿瘤活检组织或手术标本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即免疫组化技术判断肿瘤新生血管。
常用指标[4~7]:微血管密度(MVD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 GF )。
1.1 MVD 的临床意义及其检测方法 1972年,Bre m 等人首次提出肿瘤的侵袭性与新生血管相关。
Weidner [1]等首先报道了MVD 是乳腺癌患者的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
目前在乳腺癌、肺癌等研究中[4~9]显示了MVD 与肿瘤的侵袭性、转移、甚至组织学分级等密切相关。
血管生成素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8例纤维 者 血清 A g n 水平 较健康志愿 者显 著升高 示 患者 预后不 良。另外胰 腺癌邻 近组织 腺 癌术前静脉 血样 并与对照组 ( n R A 比较 , 显示 两 泡细 胞 和间质 成纤 维细胞 A gm N 囊病 和 8例纤 维腺瘤 ) 0 n n n水 mR A 水 平 与 血 清 A g水 平 呈 正 相 关 表 达增加 ,癌旁 组织免疫 印迹检测 到强 间血清 A g 平无显著性差异 。 N n 16 n . A g与膀胱 上皮 癌 Mi k y e等 [用 a 9 ] n n 表达 受胰腺 ( < . ) 血清 A g P 00 , 5 n 水平 升高预 示肿瘤 的 A g蛋 白条带 ,考虑 A g R .C T P R和 N r e l 检测 5种膀胱癌 ot m b t h o 易 复发 和转移 。Eo th等 _ 采 用半 定量 癌 微 环 境 的 影 响 。 ’ ]
n 肠 癌患者血 清 A g水平 显著高 于非肿瘤 组 织 及 邻 近 正 常 胃 黏 膜 组 织 中 A g 例乳腺癌 患者术 中血清 A g水平 ,发 现 n n 0例 健 康 志 愿 者 差 异 显 著 ( P< R A表达分 布 ,其 中 5 例癌组织 以及 其 与 4 l 组 ( 0o ) P= . 和健康组 ( 00 0 1 , 4 P= .0 ) 并随 m N . )但乳 腺癌组织和血 清 A g水平 0 n 肿瘤 发展而 升高 ,术 后 A g下 降到正常 邻 近 的间质细胞 A g呈阳性表达 ;血清 00 0 1 : n n An 水平 升高提示肿瘤易复发和转移 。 g 并 不相关 .而且血 清 A g水平对 乳腺癌 n 组 水平 ,研 究提示肿瘤 组织 中 A g的表 n . n与 达 与血 清 A g n 水平 显著相关 。5 8例直肠 13 A g 胰腺癌 胰腺 癌组织标 本 的 的 D S无预测 作用 。A g免疫组 化显示 F n 癌 组 织 A g免疫组 化 检测 分 别呈 强 ( 2 原位 杂 交 和 Wet n b t 测 发 现 A g 癌细胞胞 浆呈强 阳性 ,癌 旁组织 基质 细 n 2 s r l 检 e o n N 炎症 细胞 、 血管 内皮 细 例 ) 中 ( 1例 ) 弱 ( ) 、 3 和 5例 阳性 , 位杂 的 mR A和蛋 白表达 水平高 于正 常胰腺 胞 如成纤 维细胞 、 原 分 0 8. %) ; 与原位杂交检测 A gmR A n N 交 检测 A gmR A分 布与 免疫组 化 A g 组 织 ( 别为 8 %、 67 [ 胰 腺癌 患 胞呈 弱阳性 , n N n n 胃癌 、 肝细胞癌 等定位 结果一 定 位一致 。检测 9 2例 直肠癌 和 5 2例健 者血 清 A g水 平 也 显 著 高 于健 康 志 愿 在结肠癌 、 h e. hn等 4例侵袭性乳 康 志愿者血 清 A g水平 ,显示直 肠癌患 者 。A gmR A和血 清 A g 平 升高 预 致 。S enC e …检测 6 n n N n水
肿瘤血管生成评估研究进展
( ac l n  ̄ l lG t atrR c o. E F V su rE d a i mwh F co e ̄tr V G R) a
物实验均 已证 明, 如果没 有新 生的血管供应 营养 , 肿 瘤 在达到 l m 的直径 或厚 度后 , l 个 细胞 一2r l f 即 左右将 不在增大 。
型 。细 胞因子 () k e C 是指 由免 疫 细胞 ( 单 e oi ,K)  ̄ n 如
核/ 巨噬细胞 、 T细胞 、 B细胞 、 K细胞 等 ) N 或某 些非 免疫 细胞 ( 血管 内皮 细胞 、 皮 细 胞 、 维 细 胞 如 表 纤 等)经刺 激而合成分 泌 的一类 生物 活性 物 质, , 多属 于小分子多肽或糖蛋 白。血管 生长因子主要有血管 内皮细 胞生 长 因子 ( acl n o ea Go a. Vsu rE dt l l r a h i  ̄hFc t a u r emai y at , E F V F 和酸性或 o s l r eb i c r V G / P )  ̄V c a P l F o t 碱性成 纤维细胞生长 因子 (c / a rb scg wh ai bs fol t r t d ei a i o f t ,F F b G ) 。当前 , 肿 瘤血 管 生 成 的评 a o aG/ F F 等 cr 在 估中, 微血管定量 已成为研究 的焦点之一 , 包括微血 管 密度 ( i oe e D ni , D 和血管 生 长因子的 Mc v sl esyMV ) r s t 检测两个方面。
CT及MR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J SoutheastUniv (Med Sci Edi ) 2007,Sep;26(5):3932396[J ].Neuron,2002,36(1):1212137.[26]M I Z UNO M ,Y A MAD A K,T AKE I N,et a l .Ph os p hatidylinosi 2tol 32kina se:a molecule media ting BDNF 2dependent s patial memory for m ati on [J ].Mo l Psychiatry,2003,8(2):2172224.[收稿日期]2007202206 [作者简介]赵登玲(8),女,山西朔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邓钢 电话865838CT 及MR 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赵登玲,邓钢(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 210009)[关键词]血管生成;肿瘤;影像学;综述[中图分类号]R73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264(2007)0520393204 血管生成(angi ogenesis)即新生血管的形成,是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创伤修复所需的基本生理过程,也是对局部组织缺血的反应[1]。
肿瘤血管生成就是新生血管在肿瘤现有血管上形成的过程[2]。
这些新生血管不仅能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还会引起血容积、灌注量及毛细血管通透性等变化,因此,要想实现对肿瘤早期诊断及准确疗效评价,不仅要求对肿瘤可视的表观特征进行监测,而且更需要深入到肿瘤的微循环及代谢情况进行探究。
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学的迅速发展,对血管生成的研究现已成为一个独特的新领域,从多方面探究血管的生长规律,如20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的鉴定、测序和克隆,受体及其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的发现,人类恶性肿瘤血管生成表现型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等。
原发性肝癌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1 HC C肿 瘤血 管生成促 进 因子
1 1 血管 内皮 细 胞 生 长 因 子( G ) 目前 已知 . VE F 是 在 H C肿瘤血 管 l 成 中作 用最 强的 血 管 生成 诱 导 C 牛
因 子 。 由 于 VE F G mRN 的 剪 切 方 式 的 不 同 、 生 A 产
内试 验 已经 证 实 它 能 刺 激 血 管 内皮 细 胞 增 生 与趋 化, 与肿瘤血 管 形 成密 切 相关 国 内周 俭等 l 利 用 4
HC C手术 标 本 所 做 的 一 项 研 究 发 现 , D F P G mRN A
在 HC C中表 达率 达 6 . % , 著 高 于在 癌 周 肝 组 79 显 织 中的 表 达 率 3 % 。同 时 还 发 现 , D F N 57 P G mR A 表 达水平 与 HC C大小 、 合并 肝 硬 化程 度 、 膜是 否 包
而 对 HC C肿 瘤 血 管 生 成 分 子 机 制 的 研 究 则 方 兴 未
成 。VE GF的表达调 节较 为复 杂。有人 指 出缺 氧应 是上 调 VE F表 达的 主要 原 因 , 机 制可 能 与缺 氧 G 其 引起红 细 胞 增 多 的机 制 相 似。 Mashl等 l 认 为 r a c l l j 缺 氧确 使 VE F基 因表 达上 调 , 刺 激 HC G 是 C血 管 生成 的关 键因素 。其 具体机 制为缺 氧激 活 r VE F G
氧上 调 V F转 录中 , EG 缺氧诱 导因子 一1 HI ( F一1 , )
一
种 异一聚体 碱 性 蛋 白 , 能 在 其 中发挥 了重 要作 可
肿瘤微环境中血管生成和内皮细胞的研究
肿瘤微环境中血管生成和内皮细胞的研究肿瘤是一种细胞异质性很高的疾病,其微观结构中的一些关键非血管成分,如肿瘤细胞、间质细胞、炎性细胞和免疫细胞,被称为肿瘤微环境。
良性和恶性组织的血管形态和功能都会受到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并对其生长和进展产生重要影响。
肿瘤来源的异常血管生成是一种常见现象,在私人和公共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
肿瘤依赖于血管(在通常情况下)来提供其生存所需的氧、营养和内分泌通信,因此,肿瘤组织中的血管形态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肿瘤血管形成的早期阶段,动脉-静脉畸形形成,这种形态常常是不稳定和流量不足的,可以通过可能带来更具侵略性的结构调整。
内皮细胞是血管壁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结构和功能决定了血管系统的生物学特性。
在肿瘤微环境中,内皮细胞代表一种重要的谋略,支撑肿瘤生长的供血功能和管壁稳定性。
内皮细胞的增生和分化被认为是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过程,因为内皮细胞和外周血管是血管生成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及机械直接影响了血管生成,这实际上是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和数量来实现。
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的散发活力是通过释放一系列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来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
正如细胞迁移和增殖是肿瘤组织生成和扩散的动态过程一样,肿瘤血管生成也不断变化,从未真正被完全修改或中断。
通过研究癌症领域的动态治疗和新药开发,神经瘤关键词,如生长因子,炎性因子,低氧和体液动力学的作用正在增强。
在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心血管病方面的研究已经发现,内皮细胞的活性对于维护血管稳定至关重要。
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释放的各种因素可以直接影响内皮细胞的数量和活力,从而影响肿瘤血管生成。
例如,Vegf是一种重要的生长因子,可以直接促进内皮细胞的分化和增生。
因此,内皮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被认为是不可或缺的,并且正在为新型肿瘤治疗方法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借鉴和灵感。
总之,近年来,肿瘤微环境中血管生成和内皮细胞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MRI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进展
2 肿 瘤 血 管 生成 的 MR 评 价 方 法 I 2 1 对 照 分 析 肿 瘤 的 MR 表 现 与 MV 或 V GF的 关 系 , I D E
理 分 级 和 预 后 密 切 相 关 。 由此 抗 肿 瘤 血 管 生 成 治 疗 也 日益 成
培养时其直径仅达到 4 mm, 内也 只 能 达 到 2 体 mm, 一 步 生 长 进
粗糙 , 评 价 肿 瘤 血 管 生 成 方 面 存 在 一 定 的 限制 和不 足 , 在 目前
已很 少 采 用 这 种方 法 。
和 转 移 只 有 在 球 状 体血 管化 后才 能发 生 ; 3 ( )血 管 内皮 生 长 因
为 肿 瘤 治 疗 的 ~ 个 新 策 略 。临 床 病 理 评 估 肿 瘤 血 管 生 成 活 性 的方 法 均 是 通 过 术 后 组 织 标 本所 确定 的 , 该 方 法 对 于 手 术 难 但
这种方 法 是 影 像 学 研 究 肿 瘤 血 管 生 成 最 初 采 用 的 方 法 。 B au u d 等 曾分 析 了 1 4例 乳 腺 癌 患 者 MR dD P 增 强 2 IG — T A
强 程 度 、 B TB AR等 是 反 映 胶 质 瘤 血 管 生 成 活 性 的重 T R、 R 、
要 征 象 和 指 标 l 。上 述 研 究 显 示 常 规 C MR 扫 描 在 一 定 _ 6 T、 I
程度 上 可 以反 映 肿 瘤 的血 管 生 成 , 种 对 照 方 法 简 单 , 比较 这 但
维普资讯
76 8
重 庆 医学 20 0 8年 4月 第 3 7卷 第 7 期
肿瘤血管生成相关信号研究进展
[] 王 艳 艳 , 团结 . 花多 糖 提 取 工 艺 优 化 研 究 [ ] 现 代 中 药 研 6 王 红 J.
究 与实 践 , 0 0,4 6 : 6 8 2 1 2 ( ) 5 —5
还 具 有 止 血 、 护 肝 脏 、 护 心 脑 血 管 、 氧 化 、 菌 、 疫 调 保 保 抗 抗 免
J u n l0 qh rUni riy o e iie 2 1 Vo. 3, . 4 o r a fQii a vest fM dcn , 0 2, 13 No 1
肿 瘤 血 管 生 成 相 关 信 号 研 究 进 展
张 明
【 要】 血 管生 成 是 受 各 种 具 有 促 进 或 抑 制 血 管 生 成 的 功 能蛋 白调 节 的 高度 协 调 有 序 的过 程 。促 摘 血 管形 成 因子 包括 血 管 内皮 细 胞 生 长 因子 、 纤 维 细胞 生 长 因子 、 小板 衍 生 生 长 因子 、 岛 素 样 生 长 成 血 胰
[] 咸 丽娜, 士辉 . 癌 中药研究 进展[] 中国野生 植物 资源 , 2 钱 抗 J.
2 0 2 ( ): 73 1 4 0 9, 8 4 1 — 7
胃鳞 状 上 皮 增 生 和 癌 变 有 一 定 的 阻 止 作 用 , o Mo n的 实 验 研 究 证 明 柿 叶 黄 酮 类 物 质 对 离 体 肉瘤 一 10 sro 一 10 有 8 (acma 8 ) 抗肿瘤效果 , 同时 柿 叶 对 于 防 治 食 管 增 生 性 癌 变 也 有 一 定 程 度 的 抑 制 作 用 。S imoo等 人 实 验 研 究 证 明 柿 叶 提 取 物 有 hn t
2 0 8: 7~ 9 0 6, 9 8
参 考 文 献
关于胶质瘤的CT灌注成像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探讨
测 出血管 内膜的情况 ,以及 血流动力 的变 化情况 ,因此可以在早期 发
现 问题 。 I MT 表示 的是颈动脉壁 内膜与 中膜 复合体 的厚度 ,如 果在检测 过
e l d e r l y: t h e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H e a l t h S t u d y [ J 】 _ C i r c u l a t i o n , 2 0 0 3 , 1 0 8
【 3 】 曾桄伦眉B 燕.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 J ] . 临床神
经病 学杂 志, 2 0 0 5 , 1 8 ( 2 ) : 1 - 3 . [ 4 ] 白志勇 , 李 敬府 , 杨玉杰, 等. 颈动 脉 粥样 硬化 与 短 暂性 脑 缺血 发
作 患者脑 梗 死 发 病 的 关系 [ J [ . 中 国医 学 影像 技 术 , 2 0 0 5 , 2 1 ( 2 ) :
超 过5 0 %,最高 可达9 9 %,对血 液动力有 明显 的影响 。V 型 :血 管 因 粥样硬化斑块完全 阻塞 ,血流无法通 过血管 J 。
1 . 4 统计学方法
分为4 型:①脂肪性斑块,一般被称为软斑块。②纤维性斑块,斑块
出现了纤维化趋 势;③钙化性斑块 ,斑块 的凝结程 度进一步 加剧。④ 混 合型斑块 ,此 类斑 块往往伴 随着 溃疡或是斑块 内出血 ,情 况较为复 杂 ,对血管壁 造成严重 的损伤 。从 现有 文献 的记 载来看 ,颈动脉I MT 增 厚远 比血液 内胆固醇含量增高更具有 危险 陛。
处 出现硬化的患者4 例, V 型硬化斑块均 出现在I C A 起始处 。从对照住的
情 况来看 ,出现动脉硬化的共有7 例 ,占总人数 的1 0 %,由此可见 ,动
胰腺癌血管生成与CT灌注成像的研究现状
分 离 出来 的 一 种 高 度 特 异 性 促 血 管 内皮 细胞 有 丝 分 裂 的生 长因子。人类 V G E F基 因位 于染 色体 的 6 2 , , p 13 全长 2 k , 8b
编码 V G E F的 基 因 长约 1k , 8个 外 显 子 和 7个 内含 子 交 4b 由 替构 成 。V G E F是 由两 个 相 同 的亚 基 以二 硫 键 交联 结 合 成 的
生 成状 况 , 胰腺 癌 的影 像 学 表 现 应 用于 评 价 肿 瘤 血 管 的发 将
生 、 展 及预 后 。 发
要结 合 在 细 胞表 面 。V G E F是 通过 与其 细 胞 膜 上 的 受体 结 合
而 发挥 作 用 的 。 VG E F的生 物 学 功能 主要 为 : 促 进 内皮 细 胞 的分 裂 增 生 和血 管 的 构 建 。 E F除 了引 起 血 管 内皮 细 胞 增殖 外 , 通 V G 还
增 多 等 。 另 外 血 管 内 皮生 长 因 子 ( E F 为 肿 瘤 血 管 生 成 的 VG )
一
种 主 要 Leabharlann 控 因 子 , M D 密 切相 关 , 肿 瘤 血 管 形 成 和 维 与 V 是
持 的重 要 因子 之 一 。C T灌 注 可 间 接 在 活 体 反 映 瘤 体 的 血 管
子 ( F F 、血 小 板 衍 生 生 长 因子 ( D F 、转 化 生 长 因子 bG ) PG )
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免疫治疗与血管生成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些药物通过阻断免疫细胞表面的检查点分子,如PD-1、CTLA-4等,恢复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研究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FGF基因
FGF基因也是促血管生成因子之一,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参与肿瘤血管生成过程。
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基因与蛋白
肿瘤组织中的缺氧微环境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激活缺氧诱导因子(HIF)等信号通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缺氧微环境
炎症因子如白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病理学诊断可以观察到肿瘤组织中血管的数量、形态、分布和血流情况等信息,同时还可以分析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状态,从而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的血管生成状态。此外,病理学诊断还可以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肿瘤血管生成病理学诊断
04
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策略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血管生成药物是针对肿瘤血管生成过程的药物,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切断肿瘤的营养供给,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近年来,随着对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的深入了解,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通过高频探头观察肿瘤内部的血管分布和血流情况。X线、CT和MRI则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肿瘤内部结构和血管形态,有助于发现早期肿瘤血管生成。血管造影是目前诊断肿瘤血管生成的金标准,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血管的分布和血流情况。
肿瘤血管生成及其影像的研究进展
血 液 容 积 、血 管 密 度 和新 陈 代 谢 是 与 肿 瘤 血 管 生 成
相关 的解 剖 和 功 能 学 参 数 。 C MRI US、 ET 等 T、 、 P
一
上 的受体结 合 ,启动受体二 聚体 化和激活 多信 号传
3 mm。之 后 , 于 肿 瘤 血 管 生 成 的 规 律 及 其 涉 及 到 关 的至 少 2 0种 以上 的 血 管 生 成 因 子 的 确 定 、排 序 和 克 隆 , 有 了深 入 的认 识 和 了 解 。 都 肿 瘤 在 生 长 过 程 中 为 克 服 血 供 的 限 制 向周 围 的 血 管 侵 袭 性 生 长 , 之 为 “ 管 共 享 ” 血 管 共 享 称 血 。 只 能 给 肿 瘤 的外 周 部 分 提 供 血 氧 ,肿瘤 中心 由 于缺 氧 ,通 过 低 氧 诱 导 因 子 一 a激 活 血 管 生 长 因 子
癌 的动 态 增 强 MR 研 究 表 明 , MRI 数 ( 括 标 准 参 包
的和药代 动力学 分析 )在 评价肿瘤血管 生成状 态和
病 人 预 后 时 , 其 在 评 价 淋 巴转 移 方 面 , 准 确 性 、 尤 其
敏 感 性 明显 优 于 传 统 的组 织 学 方 法 ,而 特异 性 与 其
些 有 效 的成 像 模 式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可 反 映肿 瘤 的 血
( ) 一 MR 的应 用 和 研 究
管特征 。
1 动 脉增 强 MR:目前 MR 临 床 研 究 与 应 用 主 .
要 集 中 在 宫 颈 癌 和 乳 腺 癌 。Ha g o s …对 宫 颈 wih rt等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进展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进展
周洪语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年(卷),期】2000(7)4
【摘要】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赖于血管生成。
抗血管生成治疗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向 ,通过对抗肿瘤血管生成 ,切断肿瘤的供养 ,从而遏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其方法主要包括抑制或中和血管生成因子、应用血管生成抑制剂和针对特异性标记物应用素或抗体攻击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它具有高效性、特异性、不易产生耐药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
迄今 ,包括Endostatin和Angiostatin在内的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抗肿瘤实验研究中取得良好效果 ,并已开始走向临床。
【总页数】3页(P308-310)
【关键词】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实验
【作者】周洪语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R73-36
【相关文献】
1.HDAC7与肿瘤血管生成及其抗血管靶点治疗的研究进展 [J], 李希;陶光实;
2.HDAC7与肿瘤血管生成及其抗血管靶点治疗的研究进展 [J], 李希(综述);陶光实(审校)
3.肿瘤血管生成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 [J], 贺修胜;陈主初
4.肿瘤血管生成及其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 [J], 王宋平;钱桂生
5.肿瘤血管生成与抗血管治疗研究进展 [J], 朱人敏;汪芳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研究
血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研究肿瘤转移是导致肿瘤死亡的关键过程,研究如何控制肿瘤转移一直是肿瘤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肿瘤微环境研究表明,肿瘤转移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其中血管生成在肿瘤微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血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血管生成的定义和过程血管生成是指从已有的血管系统中形成新的血管系统的过程,也称新生血管形成。
在该过程中,内皮细胞会从血管壁分化出来,进而形成管状结构并周围有周质细胞支持。
血管生成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 激活信号通路:血管生成的最初步骤是从细胞或化学物质中获得信号。
这一步骤将会激活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并诱导新的血管形成。
2. 血管母细胞移动:血管生成的第二个步骤是移动血管母细胞到新的生长点。
血管母细胞包括内皮细胞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周围神经鞘细胞。
3. 血管分支:一旦血管母细胞到达新的生长点,其将形成血管结构,支撑新生血管的形成。
4. 血管收缩:新生血管通常必须经历一定的收缩过程,以使其不受牵拉或热度变化的影响,并支撑血液流动。
二、血管生成与肿瘤微环境关系多年来的研究表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血管生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肿瘤由于内部缺乏血液供应,就需要通过创建新的血管系统以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氧气供应,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生成因子,如VEGF、FGF、PDGF、TGF-β和IL-8等,这些因子诱导纤维肉瘤细胞、内皮细胞、成骨肉瘤细胞以及黑色素瘤细胞向肿瘤微环境内血管生长,在一定程度上,这些血管生长一方面提供了足够氧气和营养,然而,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肿瘤生长和转移。
临床研究表明,大多数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和肝癌),其肿瘤组织中富含血管活性物质,如VEGF等,这些物质会产生新的血管支持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而血管生成的数量和质量的改变往往会伴随恶性程度的加重。
三、肿瘤转移与血管生成的关系目前的研究表明,血管生成在肿瘤转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肿瘤血管生成方式的研究进展
周 围组织 的基质层增 殖 和迁 移 ; 血 管 内皮 细胞生 长因子 受体 ④
表 达升 高 , 促进 内皮 细胞 的外 形重 塑并 形成 管 腔样 结构 : 在 ⑤
【 词] 管 生成 方 式 ; 关键 血 内皮依 赖 性 血 管 ; 血管 生 成拟 态; 马赛 克血 管 【 图分 类号] 7 0 中 R 3. 2 【 献标 识 码]B 文 【 编 号]1 7 — 2 0 2 0 )2 a 一 1 一 2 文章 6 3 7 1 (0 8 0 ( )O 7 O
血 管 生 成 在 肿 瘤 从 良 性 向 恶 性 的 转 变 、 细 胞 进 入 血 液 癌
的黏附分 子表达 上调 , 通过激 活相关 途径 导致 内皮细 胞侵入 并
循环 、 移灶 的发 展 和 破裂 中都 起 着 重 要 作 用 。 及 肿 瘤 从 转 涉 形成 到转 移 全过 程l 通 过对 血 管 生成 方式 的研究 , l I 。 进一 步 r 解 血管 生 成机 制 , 为临 床 治疗 提 供依 据 。目前 对此 研究 较 多 , 迄 今为 止 。 已经发 现 并报 道 的肿瘤 血管生 成 方 式 有 内皮 依 赖 性 血 管 、 血管生 成 拟态 fac lgncmi cy、马赛 克 血 管 v suoe i mir1
根 据微 柱 出现 的位置 及 时 间 、 频率 。 在套 入 式 微 血管 生 长 、 存
套 入式 树枝 状 分 支及 套入 式 分 支重 塑 等不 同方 式 。 套入 式微 血 管 形成 的最 先 在新 生 幼 鼠 的肺 组 织 描 述 , 基 本 原 理是 其 分 散于 血 管床 上 的微 柱不 断 形 成 和扩 增 , 使 毛 细血 管 丛快 致 速增 长 。套 入 式树 枝 状分 支 又称 套 入 式微 柱 形 成 , 起 初新 是 的 微柱 以圆形 的孑 洞 出现 , 而变 形 为 细长 并 沿着 纵 轴 彼此 L 继 相互 融 合 , 成 管腔 的隔膜 , 终 与 毛 细 血管 网分 隔开 。 形 最 形成 小 动脉 和小 静 脉 , 远 端新 的微 柱 则 形成 未 来 血管 的延 伸部 而 分 , 一个 周 而 复始 的过 程[ 套 入 式分 支 重 塑是 使血 管 网扩 是 5 1 。 增并 为 _ 应 血 液供 应 的需 要 使 血 管 重 塑 的 过 程[: 『适 6 当新 生 1 的微 柱 位 于血 管 的 中央 时 , 微柱 不 断 增大 直 到 其外 层 与 分角 处 的结 缔 组 织 融 合 , 动静 脉 分 支 的 角度 变小 ; 使 当微 柱 出现 在距 分支 角 8 1 m 时 ,这 些 微 柱 就逐 渐 变 薄 并 向分 支角 ~0
肝细胞癌CT灌注成像与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氧和 营 养 物 质输 送 给 组 织 细 胞 的重 要 功 能 。灌 注 成 像 (efs niaig p r i gn )可 以观察 到 靶器 官局 部 与整 体 血 流变 uo m 化 的特征 ,对 多种 疾病 有提 示 作用 。近年来 ,随 着 C T机
软 硬 件 技 术 的进 步 ,以 研 究 组 织 、器 官 血 流 动 力 学 变 化 为
阶段 。
增强前 的肝 T C最大斜率/ D 最大主动脉 C T增 加值 ,肝动脉
灌 注 指 数 ( eac pr s n idxH I =HA / ( P + h pt f i ne P ) i e uo P HA H P ,总 肝 灌 注 量 (o ll e r s n T P =H P + P) tt i rp f i L ) a v e uo A
11 C . T灌 注成 像技 术的理论原理 与参数 :C T灌 注成像 是 指在静脉注射对 比剂 的同时对选 定 的层 面进行 连续 多次 同
层扫描 ,以获得该层面 内每一像素的时 间一 度曲线 (ie 密 t — m
dni uv D ) e sycreT C 。该 曲线 横坐标 为时 间 ,纵 坐标 为注 药 t
12 C . T灌 注成像技术 的数学方 法 :C T灌注成 像使用 的数 学方法主要有两种 :非去卷积模 型 ( o —eovlt nm — nnd cno i o uo d e) 1 ;去卷积模 型 ( eo vlt nm d 1 。非 去卷 积模 型 主 dcnoui o e) o 要根据 Fc 原理 ,认 为组织 器官 中对 比剂 蓄积 的速 度等 于 ik 动脉流入速度减去 静脉流 出速度 ,因此在 某一 时间段 内组 织器官 中对 比剂 的含量等 于在该段 时 间内动脉 流入 量减 去 静脉流 出量 。去卷积 数学模 型概念 复杂 ,主要反 映的 是 注射对 比剂后 组织 器 官 中存 留的对 比剂随 时 间 的变化 量 , 根据实际情况综合 考虑 了流入动脉 和流 出静脉 进行 数学计 算处理 ,因此更真 实反映组 织器 官 的内部情 况 ,这 种方 法 多采用双输入单室模 型 ,通 过下面这个方程概括 :
骨肉瘤CT灌注成像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MV ) D 。对肿 瘤组织和肌 肉组织灌注参数值进行 配对样 本 f 验 , 灌注参数 与 MV 检 对 D运 用P asn 关 系数 分析 ,< . 为差异 er 相 o P O0 5 有 统计 学意 义。结 果 : 肉瘤 中的 B 、 V、 T 骨 F B T P以及 P 值 分 别为 4 .+ 51 /1 0 ・ i) 6 .+ 95 /O g 129 2 .s s 6 2. 6 mL(O g r n 、 1 2 . a 8 mLl0 、 2 .± 6 和 2
d i 036 6i n10 — 192 1 . . 8 o 1 . 9 .s. 0 87 . 00 0 : 9 s 0 0 90
App ia i n o lc to fCT r uso m a i De e to o m o Pe f i n I g ng i n t c i n fTu rAng o e ssi t o a c m a i g ne i n Ose s r o
S I i’W U S j ’JN J a g, H hpn ’ H n, ui , I i n Z OU Z iig X a y
Cors o dn uh rS i, — is in k i.6 . m r p n iga to: HI n E mal h i2 @vp1 3c e X : x o ’e at n f t o a dc , a j gGe ea H s i lnN nigMiayA e mma d N ni 0 2 C ia D pr me t h p e is N n n n rl o pt a j l r raCo o Or i ai n i t n , a j g2 0 , hn n 1 0
病理学中的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
病理学中的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是指利用某些物质阻止肿瘤血管生成或破坏已形成的肿瘤血管从而治疗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
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基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认识日益深入。
下面将从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以及展望未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
肿瘤血管生成是指新生血管从周围正常血管或者内皮细胞发生变异生成形成肿瘤血管,使肿瘤得以生长、侵袭和转移。
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尤其是金属蛋白酶介导的基质降解和内皮细胞的移行两个环节对血管生成最为关键。
二、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
目前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是肿瘤治疗中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其临床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已经研发出众多抗血管生成药物并进行了许多相关的临床试验。
常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有贝伐单抗、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阿维替康、依维莫司等等。
这些药物中的一些已经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一些肿瘤。
三、展望未来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在其临床推广和应用上还有许多限制,其中最主要的是耐药性问题。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究肿瘤血管生成的细胞及分子基础、深入探讨不同的治疗策略
和手段,开发更加高效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并结合其他肿瘤治疗手段
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的治疗手段,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潜力。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深入研
究其机制,并不断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和药物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 , 多学 者 对 C 许 T动态增 强 和 灌 注成 像 的影
像 学参 数 , 与肿 瘤血管 生成 的 生理 参数 之 间相 关 性进 行 了大量 的研 究 , 出 C 得 T影 像参 数 与大 部 分 肿瘤 的
l C T在 评 价 肿瘤 血 管 生成 的应 用
C T增 强扫描 的基 础在 于 静脉 注射 对 比剂后 小 分 子碘对 比剂 在血管 内 、 外之间扩 散 , 时间变化可 以观 随 察到 组织 和血管增强 的程度 , 瘤 血管 的 出现 又会 改 肿
E h ) 最 大 增 强 值 ( ai u t n a o a e n% 、 m xm m a e ut n vl , t i u
生物学特 征等 。其 中多种 影像 学 成像 方 法 ( T M I C 、R、 P T、 S , E U ) 尤其 是 C MR功能 成像 作 为 一种 无创 的 、 T、
方 便 的影像 学技术 , 拥有 定量 反 映 肿瘤 微 血管 特 征及
与肿瘤血管 生成相关 的功 能性 变化 , 目前 已成 为实 验 及临床研究 热点 , 已初 步应 用 于临 床 。新 的靶 向的 并 分 子影像学 出现 , 助于探测 调控血管 生长 、 殖的生 有 增 化因素和途 径 , 这为 分子 水平 上研 究 肿瘤 血 管开 创
维普资讯
东 南大 学 学
v Un J o t east i uh S
学版
c d i i E
;0,;533 2 S2 )36 0e6 .- 7p ( 99
.. 3 9 3
C T及 MR评 价 肿 瘤 血 管 生 成 的研 究 进 展
赵 登 玲 , 钢 邓
得 该层 面内感兴趣 区 的时 间一 密度 曲线 , 曲线 中 C T值
的变化反 映 了组织 碘聚集量 随时间 的变化 , 这样 , 所用 对 比剂作 为一种生 理性 示踪 剂 , 有效 地 反映 局部 血 可
循环及 代谢 情况进 行 探究 。随着 细胞 生物 学 、 子 生 分
物学及 基因学 的迅 速 发展 , 血管 生 成 的研究 现 已成 对 为一个 独特的新领 域 , 多方面探究 血管 的生长规律 , 从
了新 的前景 。作者 在本 文 中对 C MR在评 价 肿瘤 血 T、 管 生成的研究 现状逐 一进 行综述 。
MA ) V 等。定量性 C T技 术 能够 更精 确 地定 量 反 映 与
肿瘤 血管 生 成 相 关 的 生 理 参 数 , 别 是 灌 注量 、 V、 特 B M T以及 毛细血管通 透性 。 T
流 灌注量 的改变 , 而获得 组织功能方 面的信息变 化 。 从
利 用不 同 的数 字 模 型可 计 算 出 组织 的 血 流量 ( l d bo o l B )血 f w, F 、 容 量 ( lo o m, V) 平 均 通 过 时 间 o bod vl B 、 u ( e n t ni t , F 、 值 时 间 (i e t pa , m a r s i MT ) 峰 a t me t o ek m
如2 0多种促 血管 生成 因子 的鉴定 、 序 和克 隆 , 测 受体
及其信号传 导通路 的研 究 , 内源性 血管 生 成抑 制剂 的
发现 , 人类 恶性肿瘤 血管 生 成表 现 型 的细 胞学 和分 子
1 P 毛细 血 管 通 透分 数 ( aia em ait f c T )、 r cpl r p r ebly r — ly i a t n C E) i , P 等参数 , o 以此来 评 价 组织 器 官 的灌 注 状 态。 同时根据感 兴趣 区 的 时间一 密度 曲线也 可 获 得一 些 半 定 量 参 数 , 增 强 率 ( ecnae o d ni nrae 如 pret f e sy i es , g t c
( 东南 大 学 临 床 医学 院 , 苏 南 京 江 200 ) 10 9
[ 关键词 ]血管生成 ; 肿瘤 ; 影像学 ; 综述 [ 中图分类号]R 3 .4 7 0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7 —24 20 )509 —4 6 166 (0 7 0 。3 30
血管生成 ( n i e ei) ag gns 即新 生 血管 的形成 , 机 o s 是
C T灌注成像 ( Tp r s ni aig 是在静 脉快速 C ef i g ) uo m n 注射对 比剂 后 , 对选 定的层 面进行连续 多次扫描 , 以获
积 、 注量及 毛细血 管通 透性 等 变化 , 灌 因此 , 要想 实 现
对肿 瘤早期诊 断及 准 确疗 效评 价 , 仅要 求 对肿 瘤 可 不 视 的表观特征进行 监 测 , 而且更 需 要 深入 到 肿瘤 的微
变增强 扫描 时 肿瘤 的强 化 程 度 。C T灌 注 成 像 及 C T
动态增 强就是利用 这一基础 实现 了对肿瘤血 管生成 的 定 量性分 析 。
体 生长 、 发育 、 生殖和 创 伤修 复所 需 的基 本 生理 过 程 ,
也是 对局 部组 织 缺 血 的 反应 ¨ 。肿 瘤 血 管 生 成 就 是 J 新生 血管 在肿 瘤 现 有 血管 上 形 成 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过 程 。这些 新 生血 管不仅能促进 肿 瘤 的生 长和 转移 , 会 引起 血容 还
[ 作者简介 ]赵登玲(9 1 , , 18 一) 女 山西朔州人, 在读硕士研究生。 [ 通讯作者 ]邓钢 电话 :6—2 8 22 1 8 5— 3 7 18
生理参 数有相关性 , T影 像参数 能反映肿 瘤新 生血 管 C 的状况 。在肿瘤性 病 变 的应 用 中 , 脑 、 脏 和肺 对 肝 等器官 肿瘤 的研 究较 多 , C nc等 ¨ 过 动物 实验 如 ei 叫通 对一组脑 肿瘤 的灌 注成像 研究显示 , 肿塘 的 C F、B B CV 和 血管 表 面渗 透 面 积 ( e eb i uf eae r — pr a it sr c rapo m ly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