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地下水资源评价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勘查: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分级、评价

水文地质勘查: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分级、评价

孔抽水试验、地下水动态观测和 实验室测试等资料,计算水文地 质参数。选择均衡法、解析法、 数值法等一种及以上适当的方法, 结合开采方案,对水源地的允许 开采量及尚难利用的资源量进行 初步的计算。对泉源水源地,则 应根据它的补给、径流、排泄条 件,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找出 降水量与泉水流量之间的关系, 初步确定泉水的允许开采量或尚 难利用的资源量。在水文地质条 件复杂或是需水量明显小于允许 开采量的情况下,考虑了补给资 源、储存资源和允许误差问题, 根据群井或单井抽水试验出水量 与降深关系曲线适当外推的出水
4.6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分级、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前课回顾
上次课我们讲述了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确定方法中的水均衡法,要 求大家重点掌握如何用水均衡法确定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
课程引入
在学习了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计算的相关知识后,本次课我们继续 学习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分级和地下水资源量的评价。
下面开始讲述:
三、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与分级
(二)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分级
为根据不同目的和具体水文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计算评价方法,以得到不同精 度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便于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有必要对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进行 分级。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相当于固体矿产的资源/储量,由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统一审 批。
1.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分级方案 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制定了《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并于1994年由国家技术 监督局颁布为国家标准(GB 15218-1994)。在该标准中,根据勘查研究程度的不同, 将地下水能利用资源即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划分为5级,分别用大写的英文“A、B、 C、D、E”5个字符代表;尚难利用的资源可分为3级,分别用英文字符“Cd、Dd、Ed” 代表。地下水资源分分级

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套教学课件)

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套教学课件)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典型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案例分析
典型地区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如华 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进行
地下水资源评价案例分析。
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地下水资 源的数量、质量、开发利用潜 力及存在的问题。
评价方法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水文地 质勘察、地下水动态监测、数 值模拟等,对地下水资源进行 评价。
05
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措施与手段
立法保护
制定严格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法律, 明确规定开采、使用和污染地下
水的行为将受到的法律制裁。
规划管理
制定科学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 规划,合理安排开采布局和开采 强度,避免过度开采和滥用水资
源。
污染控制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地下水污染源, 包括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 城市污水等,防止对地下水造成
检测方法
包括化学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 电导率测量等,用于测定地下水中的 各种成分。
地下水水质的评价与分析
评价方法
根据地下水水质指标与标准的对 比,评估地下水的水质等级和安
全性。
分析方法
对地下水水质数据的统计分析,识 别主要污染源和污染途径,预测地 下水水质的变化趋势。
结果应用
根据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制定相 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包括水源地 的保护、污染源的控制、地下水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等。
案例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分享实践操 作的经验和心得,提高地下水资源评 价的能力和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和谐性原则要求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维护生态平衡。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
现状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



对锅炉沉淀物进行定性判断时,尚可采用硬垢 系数,即(Kn) Kn=Hh/H0 当Kn<0.25时,为软垢水; Kn=0.25~0.5时为软硬垢水; Kn>0.5时,为硬垢水。





水的腐蚀性可以按腐蚀系数(Kk)进行定量评 价。 对酸性水:Kk=1.008(γ H++ γ Al3++ γ Fe2++ γ Mg2+- γ CO32--γHCO3-) 对碱性水:Kk=1.008(γ Mg2+- γHCO3-) 按腐蚀系数( Kk)将水分为 Kk>0 为腐蚀性水; Kk<0但Kk+0.0503Ca2+>0为半腐蚀性水; Kk+0.0503Ca2+<0为非腐蚀性水。



(二)我国地下水资源分类 1979年《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中的分类方法 该方案将地下水资源划分为储存量、补给量和允许开 采量三大类。 补给量: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从下列途 径进入含水层(带)的水量:①大气降水渗入;②地 表水渗入;③地下水径流的流入;④越流补给;⑤人 工补给。 补给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水体积表示, m3 / 年。

(一)(前苏联)按灌溉系数评价 灌溉系数是指土层上有某一水层全部蒸发后留下的盐 类,能使1.2m土层积盐,使大多数作物不能生长,这 个水层厚度(m )即为灌溉系数。
(二)用钠吸附比(A )进行评 价(美国) + 2++Mg2+含量 钠吸附比是指水中的Na 与Ca 的相对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Na


(一)国外地下水资源分类 前苏联普洛特尼柯夫储量分类: 普氏分类将地下水储量分成静储量、调节储量、动储 Q静 量和开采储量四大类。前三者合称为天然储量,它表 示天然状态下含水层中未经取水设备扰动的地下水总 量。 静储量。一般指储存于地下水最低水位以下含水层中 的重力水的体积。亦即当含水层全部疏十后所能获得 的地下水量,数值上等于含水层的体积与给水度的乘 积, Q静=μhF

专门水文地质学 08 地下水水量评价

专门水文地质学 08 地下水水量评价
综合考虑以上情况,再结合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来选择一种, 最好是几种计算方法并用,以便相互验证。下面将区域和局域 水源地的地下水资源评价,作一些简要的说明。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
概述
水量均衡法
开采试验法 补偿疏干法 回归分析法
水均衡法
水均衡法也称为水量平衡法,是全面研究某一地区 (均衡区)在一定时间段(均衡期)内的地下水的补给量、 储存量和消耗量之间的数量转化关系,通过平衡计算,评 价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它是根据物质(质量)守恒定律 和物质转化原理分析地下水循环过程,计算地下水量。实 际上,它不仅是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方法主要类型之一, 在某些情况下,它又是其他类型计算与评价方法的指导思 想与验证的依据。
补给量 天然补给量 开采补给量
排泄量 天然排泄量 允许开采量
储存量 容积储存量 弹性储存量
天然补给量
• 天然补给量:在开采扰动以前,在天然条件下存在的补给 量,包括:垂向补给和侧向补给两个方面。
入渗量 流入量
流入量
越流量
蒸发量
流出量 流出量
开采补给量
• 开采补给量:地下水在开采条件下夺取过来的额外补给量。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原则
(2)以丰补欠,调节平衡的原则。含水层具有强大的调蓄功 能,合理调控地下水位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蒸发损失。在旱 季或旱年,可借用储存量来满足开采;到雨季或丰水年, 又可将借用的储存量补偿回来。这样开采,在旱年可能出 现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而到丰水年又可以回升,从而达 到多年平衡。利用这一原则,必须注意区域水资源综合平 衡,合理截取雨洪水,以达到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D级:①初步查明含水层(带)的空间分布及水文地质特征; ②初步圈定可能富水地段;③概略评价地下水资源,估算地 下水允许开采量。提交的成果精度要求一般为1:20万或1: 5万的比例尺。

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套教学课件)

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套教学课件)
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意义
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 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 手段之一。
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
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概述
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是对城市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进行评估 的过程,目的是为城市供水、防洪减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方法包括水文地质勘察、地下水动态监测、水质监测等,通过这些 方法可以了解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储量、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意义
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对于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是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套教学课件)
目录
• 地下水资源评价概述 •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 地下水资源评价实践 • 地下水资源管理对策与建议 • 地下水资源评价案例分析
01 地下水资源评价概述
地下水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地下水资源是指赋存于地下岩层中的重力水,具有动态变化性、不可再生性和有限 性等特点。
地下水资源在地球水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
法律和政策依据
地下水资源评价应符合国家法 律法规和政策要求,遵循相关
标准和规范。
02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是地下水资源评价 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水文地质勘察、 地下水动态观测、地下水开采试验等 方法进行。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需要考虑含水层的 富水性、地下水补给量、地下水排泄 条件等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地 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差异。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groundwater resource eveluation)通过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评定地下水中可供生产和生活开发利用的水量和水质的方法。

水量的评价要按照符合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合理的地下水资源分类法进行。

水质的评价根据水的用途按不同的用水标准确定。

地下水资源分类法地下水资源分类有一分法(开采量)、二分法(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三分法(储存量、补给量和开采量)和四分法(静储量、动储量、调节储量和开采储量)等。

在中国,普遍使用的是储存量、补给量和开采量的三分法。

储存量储存在含水层中的重力水的总量(以体积计)。

储存量按埋藏条件分为潜水储存量和承压水储存量。

潜水储存量是给水度与含水层体积的乘积;承压水储存量是释水系数、含水层面积与水头降低值的乘积。

滞留于含水层中的重力水不是静止的,随着补给量的周期变化,储存量也相应地呈周期变化,但其变化在有些地区是十分迟缓的。

储存量的大小还与地下水的排泄量和地区的排泄基准面有关,在排泄基准面以下的储存量,在天然状态下即使没有补给也能长期保存。

对这一部分储存量,有人称之为永久储存量。

当含水层的补给大于排泄时,储存量增加,直至溢出地表使土地沼泽化;当含水层的补给小于排泄时,储存量减少,直至滞留或枯竭。

只有当含水层的补给和排泄保持动态平衡时,储存量才能保持常量。

对补给和排泄而言,储存量在含水层中起库容的调节作用。

补给量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含水层的水量(以单位时间体积计)。

补给量按补给性质分为天然补给量和开采补给量,按补给方向分有垂直补给量和水平补给量。

对含水层的补给,常见的途径有:地下水径流的流入、降水的渗入、地表水的渗入、相邻含水层的补给和人工补给等。

可见补给量与气象、水文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

补给途径可以是天然条件下发生的,亦可以是在开采条件下诱发的。

天然补给量与开采补给量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是依靠人类的生产活动夺取的新的补给量。

补给量进入含水层后,一部分转化为储存量,滞留在含水层中;另一部分成为排泄量排出。

水文地质学地下水资源评价

水文地质学地下水资源评价

第11页/共59页
3.2试验外推法
类型 直线型 抛物线型 幂函数型 对数型
野外常见的 Q—S 曲线
表达式
说明
Q qs s AQ BQ 2 Q As B
q 为单位涌水量(m3/dm) 在s / Q Q 坐标系中为直线。A、B 为待定系数。 在 1gQ—1gs 坐标系内为直线。
Q A B lg s 在 Q—lgs 坐标系中为直线。
单位储存量法
第5页/共59页
开采试验法-第二种情况
第6页/共59页
近似直线下降
单位储存量法
• 用开采情况下抽水稳定、水位下降较均匀时,任
意时段内的水量均衡:
Q抽
Q 补
F
S t
• 式 中 : F 为 水 位 下 降 1m 时 储 存 量 的 减 少 量 , 简 称 单 位 储 存 量
(m3/m);S 为Δt时段的水位降深(m)。
降。因此,有保证的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应控制在 2600-2700 m3/d 之内。
水位恢复计算表
时段(月 水位恢复值
日)
(m)
s (m / d ) t
平均抽水 量(m3/d)
采用公式
7.2-7.6 19.36
3.87
0
Q补
F
s t
补给量 (m3/d)
2798
7.21-7.26 平均值
19.96
3.33
25880 23 5 253
1841.2
m3 / d
t补 rT补 0.7 112 88.6 日



给量 Q补

(F
分' st析 Q当抽 )
地T雨多(年2588水0 文1气1.7象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

减少的天然排泄量( )。这是在均衡单 减少的天然排泄量( ∆Q排)。这是在均衡单 元内部被开采降深场截获而不再转向天然消耗 的那一部分天然排泄量。 的那一部分天然排泄量。例如地下水位由于开 采下降而埋深增加,地下水的蒸发量就减少。 采下降而埋深增加,地下水的蒸发量就减少。 再则,由于开采, 再则,由于开采,向排泄区的地下径流量亦有 相应的减少等。 相应的减少等。 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所提供的储存量( 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所提供的储存量( -∆Q储)。 对潜水来说是开采漏斗所提供的容积储存量 容积储存量, 对潜水来说是开采漏斗所提供的容积储存量, 对承压水,则为弹性储存量 弹性储存量。 对承压水,则为弹性储存量。
允许开采量:指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 允许开采量 指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在整 指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 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明显减少, 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明显减少,地下水动水位不超过 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 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已 建水源地正常开采, 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的工程地质现象等 前提下, 前提下,单位时间内从水文地质单元或取水地段中能 够取得的出水量。 够取得的出水量。 通常用单位时间的水体积表示, 通常用单位时间的水体积表示,如m3/d 允许开采量不是一个任意量, 允许开采量不是一个任意量,它代表一定范围均衡单 元内的含水层中, 元内的含水层中,单位时间内以最优取水方案可以取 出的最大水量。 出的最大水量。
(一)国外地下水资源分类 前苏联普洛特尼柯夫储量分类: 前苏联普洛特尼柯夫储量分类 普氏分类将地下水储量分成静储量、调节储量、 普氏分类将地下水储量分成静储量、调节储量、动储 Q静 = 量和开采储量四大类。前三者合称为天然储量 天然储量, 量和开采储量四大类。前三者合称为天然储量,它表 示天然状态下含水层中未经取水设备扰动的地下水总 量。 静储量。 静储量。一般指储存于地下水最低水位以下含水层中 的重力水的体积。 的重力水的体积。亦即当含水层全部疏十后所能获得 的地下水量, 的地下水量,数值上等于含水层的体积与给水度的乘 积, Q静=µhF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水量评价:是对地下水源地或某一地区、某个含水层的补给量、储存量,允许开采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对所用计算方法的适宜性、水文地质参数的可靠性、资源计算结果精度、开采资源保证程度所做出的全面评价。

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就是要回答一个地区或流域有多少水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的地区分布、时间变化、质量标准、可靠程度)。

同时还要研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多少水量(各种用水的现状,近期和远景预测),以及供需平衡存在的问题。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用丁确定地下水资源数量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一下4种评价方法:开米一试验法、补给疏干法、水文分析法、开米强度法。

1、开采一试验法在地下水的非补给期(或枯水期)按接近取水工程设计的开采条件进行较长时间的抽水试验,然后根据抽水量、水位降深动态或开采条件下的水量均衡方程求解出水源地枯季补给量,并以此量作为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

1、1适用编牛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如果一时很难查活补给条件而乂急需做出评价是,则可打勘探开采孔,并按开采条件(开采降深和开采量)进行抽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直接评价开采量,这种评价方法,对潜水或承压水,对新水源地或旧水源地扩建都能适用。

对丁含水性不均匀的岩溶地区最为常用。

主要适用丁中小型水源地。

该方法的缺点是不能做区域性的水资源评价。

1、2计算方法完全按开采条件抽水,最好从旱季开始,延续一至数月,从抽水到恢复水位进行全面贯彻,结果可能出现两种情形:(1)稳定状态:在长期抽水过程中,如果水位达到设计降深并趋丁稳定状态,抽水量大丁或等丁需水量;抽停后,水位乂能较快恢复到原始水位。

则说明抽水量小丁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按需水量开采是有补给保证的,这时,实际的抽水量就是要求的开采量。

(2)非稳定状态:如果水位达到设计降深并不稳定,继续下降;停抽后,虽然水位有所恢复,但始终达不到原始水位,测说明抽水量已经超过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按需水量开采是没有保证的,这时,可按下歹0方法评价开采量:在水位持续下降过程中,只有大部分漏斗开始等幅下降,降速大小同抽水量成比例,则任意时段的水量均衡应满足下式:|"华=0抽7补)纠pF一单位储存量,m3AS—At时段的水位降,n】111Ln%ti一平均抽水量•' d ④。

水资源评价复习总结

水资源评价复习总结

水资源评价复习总结第一章绪论1.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水资源的基本特性:可再生性(水循环)不可替代性有限性(存在更替周期)多用途性(工业发电灌溉饮用)不均匀性(分布不均)利、害两重性(洪涝灾害)脆弱性(水易污染)3.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2)地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3)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大4.我国四大水问题水多水少水脏水浑5.水资源评价的定义,内容,步骤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推荐:水资源评价是指对水的来源、数量范围及其可依赖程度、水的质量等方面的确定,并在此基础上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

内容:(1)水资源区划;(2)水资源量的计算;(3)水质评价;(4)水资源供需分析;(5)水资源开发规划;(6)水资源系统分析;(7)水资源管理步骤:1. 背景与基础资料收集调查2. 水资源量的估算与评价3. 水资源质量评价4.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5. 水资源综合评价6. 对策分析6.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水资源评价分区的主要原则: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同一区内。

边界条件尽可能保持水系、流域的完整性。

供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

同一区内自然地理因素、水资源特点、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和水利建设发展方向基本相同或相似。

尽可能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

中国水资源评价分区:10个一级区——按流域水系划分,以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等江河为主体,并入其邻近单独入海或出境的河流各成一个一级区;80个二级区——一级区以下划分二级区,基本保持河流水系完整性;214个三级区——在二级分区的基础上,考虑流域分区与行政区划相结合的原则;计算分区——各项资料成果的统计单元。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方法按其所依据的理论可分为: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方法——水量平衡法。

基于数理统计原理的方法——相关分析法。

基于实际试验的方法——开采试验法。

基于地下水动力学原理的方法——解析法和数值法。

1.水量平衡法水量平衡法是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建立水量平衡方程来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方法。

评价水量的一切方法都离不开水量平衡原理,尤其是在较大范围之内进行区域性地下水资源评价时,往往因水文地质条件及其他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当用其他方法评价都比较困难时,采用水量平衡法具有概念清楚、方法简单、适应性强等优点。

该方法是目前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1.1水平衡方程的建立对于一个平衡区(或水文地质单元)的含水层组来说,地下水在补给和消耗的动平衡发展过程中,任一时段补给量和消耗量之差,永远等于该时段(Qk-Qc)+(W-Qw)=±μFΔH/Δt式中:(Qk-Qc)——侧向补给量与排泄量之差,m/a(W-Qw)——垂向补给量与消耗量之差,m/aW=Pr+Qcf+Qe-Eg式中:Pr——降水人渗补给量,m/aQcf——渠系及田间灌溉入渗补给量,m/aQe ——越流补给量,m/aEg——潜水蒸发量,m/aQw——地下水开采量,m/aμFΔH/Δt ——单位时间2 33333333ΔH——时段ΔH =[(Qk-Qc)+(W-Qw)] t/μF计算的地下水位变幅ΔH为正,说明评价区的地下水储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称为正均衡;ΔH 为负,则地下水储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称为负均衡。

1.2地下水均衡计算地下水均衡计算是根据水量均衡原理,分析均衡区在一定时段内地下水的补、排量及地下水升降等要素,在此基础上评价地下水资源的盈亏。

1.2.1均衡区的划分由于均衡方程中的各项补给量和排泄量(均衡要素)是随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不同而变化的,特别是当评价区面积较大时,其均衡要素差别更大,为了准确地计算均衡要素,应将评价区进行分区(划分均衡区)。

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套教学课件)

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套教学课件)
环境、生态、法律等因素
地 表 水
| 地 下 水 比 较
地下水资源分类(王大纯)
补给资源——指含水系统经常与外界发生交换 的水量,即天然条件下或人为状态下,通过各 种途径进入含水系统或水源地开采层的可供利 用的地下水数量。从多年平均角度看,就是含 水系统每年可以获得补充和恢复的水量。
储存资源——在地质历史时期中不断累积储存 于含水系统之中的水量。
评价方法: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资料占有情况选定
补给量法
Q 补 Q p ri eo c Q n s i w p a a Q t i ta n l e o f r tQ w c w a Q y ter 排泄量法
Q 排 Q s ' w a te r Q o u tflo w Q p u m p Q y ' Q s p r in g
补排量法:计算补给量、排泄量和储变量,用均衡式 验证和校正
n
Q i Fi hi
i1
水量均衡法的用途
主要评价各种条件下的地下水补给资源量 初步确定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或为确定地下水可
开采资源量提供依据。
适用条件
理论上,可适用于任何地下水系统的水资源评价 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其它方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
以丰补歉的原则
充分发挥地下水最为水库的巨大调节作用,枯水季 节和枯水年可动用部分储存量,丰水季节和丰水年 加以补偿。但一般要求可开采资源量不能大于多年 平均补给资源量。
可持续发展和地下水资源永续利用原则
保证地下水资源长期持续和稳定开采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评价
可开采资源(允许开采量、安全开采量…)
2.地下水资源评价简介
概念:地下水资源评价是在一定的天然和人工条 件下,对地下水资源的质和量在使用价值和经济 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和论证。

地下水资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地下水资源评价
结果
该地区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存在水质较差、 水力联系复杂等问题。
结论
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用途,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加强水质监测 和保护。
某地区地下水污染治理案例
目的
对某地区地下水污染进行治理 ,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方法
调查污染源、污染范围和程度,制 定治理方案,采取截断污染源、抽 排污染水、修复水体等多种措施。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变化规律, 评估其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保护 提供依据。
意义
地下水资源评价对于保障人民生活和生产用水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生 态平衡和环境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评价,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 理地下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下水污染源分析
点源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 排放口直接进入地下水 体。
面源污染
农业活动中的农药、化 肥等残留物随雨水渗入 地下水体。
地下水污染途径
渗漏、渗透、地下水循 环等。
地下水水质监测与保护
监测站点设置
根据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污染风险,合理设置监测站点。
监测内容
包括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等化学指标,以及微 生物指标等。
包气带水
指埋藏在地表以下毛细管作用影响较大的土 层中,受外界气候影响较大的重力水,其特 点是在地下水面附近的水分蒸发较强。
承压水
指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具有 一定的压力,不易被外界影响所改变。
潜水
指地面以下潜藏在土壤或岩石缝隙中 的重力水,其水位随季节和气候条件 的变化而变化。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方法按其所依据的理论可分为: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方法——水量平衡法。

基于数理统计原理的方法——相关分析法。

基于实际试验的方法——开采试验法。

基于地下水动力学原理的方法——解析法和数值法。

1.水量平衡法水量平衡法是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建立水量平衡方程来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方法。

评价水量的一切方法都离不开水量平衡原理,尤其是在较大范围之内进行区域性地下水资源评价时,往往因水文地质条件及其他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当用其他方法评价都比较困难时,采用水量平衡法具有概念清楚、方法简单、适应性强等优点。

该方法是目前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1.1水平衡方程的建立对于一个平衡区(或水文地质单元)的含水层组来说,地下水在补给和消耗的动平衡发展过程中,任一时段补给量和消耗量之差,永远等于该时段内单元含水层储存水量的变化量,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

若把地下水的开采量作为消耗量考虑,便可建立开采条件下的水平衡方程:(Q k-Q c)+(W-Q w)=±μFΔH/Δt式中:(Q k-Q c)——侧向补给量与排泄量之差,m3/a(W-Q w)——垂向补给量与消耗量之差,m3/aW=P r+Q cf+Q e-E g式中:P r——降水人渗补给量,m3/aQ cf——渠系及田间灌溉入渗补给量,m3/aQ e——越流补给量,m3/aE g——潜水蒸发量,m3/aQ w——地下水开采量,m3/aμFΔH/Δt ——单位时间内单元含水层(平衡区)中储存量的变化量,m3/aμ——含水层的给水度F——平衡区的面积,m2Δt——平衡时段,aΔH——时段内的水位变幅,m利用该水量平衡方程既可以根据已知的均衡要素计算开采量或水位变幅,也可以根据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反求水文地质参数。

若在均衡期确定了允许的地下水位变幅值后,均衡方程(8一1)便可写成预测开采量的公式(若在开采过程中,ΔH为负值)。

Q w = (Q k-Q c)+W ±μFΔH/Δt可见区域地下水开采量由3部分组成,一是侧向补给量(Q k-Q c);二是垂向补给量w;三是开采过程中动用的储存量。

地下水资源数量及可开采量评价

地下水资源数量及可开采量评价

一、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5 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的技术要求
(3)地下水蓄变量
平原区还要求计算1980~2000年期间的年均地下 水蓄变量
(4)水均衡分析 在平原区,要求进行总补给量、总排泄量与地下 水蓄变量之间的水量平衡分析,检查计算成果的 合理性
一、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6 山丘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的技术要求
给量1980~2000年期间的年均值之和作为近期条件下的平
原区多年平均地下水总补给量,从总补给量中扣除相应的 井灌回归补给量即为平原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
一、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5 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的技术要 求
(2)排泄量 • 排泄项包括浅层地下水实际开采量、潜水蒸 发量、河道排泄量、侧向流出量等 • 平原区要求计算1980~2000年期间各项排泄 量的年均值,并要求计算1956~2000年逐年 由当地降水入渗补给量形成的河道排泄量
一、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8 简化问题 • 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腾格里、巴丹吉 林和浑善达克等面积较大的沙漠区,本次可不
做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仅要求标划出各沙漠区
的地域分布范围
一、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9 深层承压水资源量计算 • 深层承压水资源量不纳入水资源总量 • 深层承压水资源量的评价技术要求和方法待有
一、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5 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的技术要求
• 各项补给量之和为总补给量,总补给量扣除井灌回归补给
量为地下水资源量
• 平原区要求计算1956~2000年的降水入渗补给量系列,其 他补给只要求计算1980~2000年期间(即近期或近期条件) 的年均值 • 以降水入渗补给量系列中1980~2000年的年均值与其它补

地下水资源的地质评价与利用

地下水资源的地质评价与利用

地下水资源的地质评价与利用地下水作为人类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在解决饮水、灌溉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依赖于地质评价,以确保其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地下水资源的地质评价主要包括地下水分布和运动规律、水质状况以及地下水补给与更新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将探讨地下水资源的地质评价与利用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用的地质评价方法。

一、地下水资源的地质评价1. 地下水分布和运动规律评价地下水分布和运动规律评价是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

通过对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球化学指标等的研究,可以了解地下水分布的空间特征和地下水的运动规律,从而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提供依据。

2. 地下水质状况评价地下水质状况评价是评估地下水资源可利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地下水中常见的水质指标(如PH值、溶解氧、总硬度、化学需氧量等)的测试,可以了解地下水的水质状况,进而评估其是否适合饮用、农业灌溉等用途。

3. 地下水补给与更新评价地下水补给与更新评价是评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性的重要指标。

通过分析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补给途径、补给量以及地下水的补充速率等,可以了解地下水的补给情况,从而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管理提供依据。

二、地下水资源的利用1. 饮用水供应地下水作为饮用水的重要来源,具有较高的水质和稳定的供应量。

因此,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饮水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应遵循卫生标准,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2. 农业灌溉地下水在农业灌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灌溉需求,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在灌溉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用水,以避免过度抽取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或水质恶化的情况发生。

3. 工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利用还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

例如,地下水可以用于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中的冷却、清洗等用途。

同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可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稀有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

地下水评价综述

地下水评价综述

地下水评价综述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综述文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地下水以其优良的水质和稳定的水量被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发利用,作为重要的供水水源,其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如何在地下水利用过程中实现合理开采,对保证地下水的持续稳定供水具有重要意义,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地下水开采方案的合理性。

本文对当前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重要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探讨了各种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实践中最佳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综述引言:地下水资源评价主要包括补给资源、储存资源和可开采资源的评价一、水量均衡法基本原理: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利用平衡方程计算水量的平方公式:q补?t?q?tf?h单位时间内每行平均补货量补单位时间的平均排泄量一行T时间段长度均衡区内含介质的给水度,或饱和差的平均值水F平衡区含水层分布区h时间段的始末均衡区内平均水位的变动值使用条件:理论上,它可以应用于任何地下水系统的水资源评价。

在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中,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其他方法难以应用。

优点:概念清晰,方法简单,适应性强。

缺点:1、某些均衡要素和求取均衡要素的水文地质参数难以确定或不准确,造成计算误差较大。

2、是一种集中参数方法,难以精确给出地下水各要素随空间的变化。

3、不能准确确定地下水的可开采资源量。

4、很难给出具体地下水开发利用方案二、水文分析方法基本原理:一个地下水系统就其水量循环过程来说,无论补给多么复杂,补给量总要转化为地下水径流量,而径流量又在适当的地点流出地表,成为地表水。

水文分析法还包括清水流量法、泉流量法、暗河测流法。

使用条件:1。

整个流域,平衡区内的其他排放物比例很小。

2.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研究程度较低的地下水系统。

基岩山区、岩溶水系统和裂隙水系统。

3.有一系列流量测量数据(泉水流量和地表径流)。

优点:可以评估地下水补给缺点:1、实质上是属于水量均衡法2、集中参数方法(黑箱),不能详细描述系统状态随空间变化情况3、无法准确评价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4、评价精度取决于测流和基流分割的精度。

第八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

第八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
❖ 开采补给量的组成: 地表水的补给增量
降雨入渗的补给增量 相邻含水层的越流补给增量 相邻地段含水层增加的侧向入流补给量。 各种人工增加的补给量
❖ 开采补给量的特点:开采前并不参与所研究的含水层单元地下水的水量均衡,而 仅在开采激化下,由于改变了水动力条件后才被夺取过来。所以开采补给量和天 然补给量不同。一般开采规模越大,激化程度越强,而可能夺取的开采补给量也 越多。
进入的水量项称为补给项,流出的水量项称为排泄项。 (1)分析各个均衡区有哪些均衡要素; (2)确定天然条件下补给量和排泄量; (3)确定开采条件下的补给增量和可能减少的消耗量; (4)建立均衡方程。
计算成果要求的精度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水量均衡法、解析法、数值法、
相关外推法、开采抽水法和“黑箱法”等。 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资料情况、
评价的目的和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选用多种方法计算,以便进行比 较、验证。
第20页,共50页。
第八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
第3页,共50页。
第八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
§1 概述
一、地下水资源的特点
2、流动性 地下水资源是流体,在补给、径流、排泄的过程中,不断
循环流动,因此地下水资源是动态资源。地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
量随外界条件变化而变化。
在任一地点获取的地下水量,都是以周围地段甚至整个系 统的水量为代价的。那种将流经本地区(段)的地下水视为已有 的资源观,显然违背了水资源流动性这一客观事实
§1 概述
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 (1)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2)“三水”相互转化,统一评价的原则 (3)以丰补欠,调节平衡的原则
三、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制性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449—
2006),该标准是1985年首次发布后的第一次修订。

目前,全世界具有国际权威性、代表性的饮用水 水质标准有 3 部:世界卫生组织的 《饮用水水质标 准》、欧盟的《饮用水水质指令》以及美国环保局的
《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
8.3 地下水水质评价
二、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

在进行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时,评价的原则就
是:

在不发生不良生态和环境效应的前提下,提供 当今时代和未来时代均可以持续利用的水量。
8.1 概述
2、“三水”相互转化,统一评价的原则

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 化的统一体。

地表水和地下水均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并通过蒸发 作用将水分排到大气中水,而地下水与地表水也在不 断地的相互转化,进行水量的交换。 在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时,要从水资源量整体考 虑,避免重复计算,实行地下水、地表水统一评价、 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利用。
8.1 概述

因此,在研究地下水资源时,必须以含水系统整 体目的性为准则,研究各单元之间的联系。

当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时,必须从含水系统整体 上考虑取水方案,寻求整体开发利用的最优方案。
8.1 概述
2、流动性

地下水是流体,与周围环境(气候、水文条件及地
质条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其补给、径流、排泄过
概念

地下水水质评价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现阶段国家颁布的规范、标准,按照技术要求
进行地下水采样分析,依据不同用途对水质的要求,进
行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以及预测地下水开采后水质可
能发生的变化,并提出卫生防护和管理的措施。
8.3 地下水水质评价
一、饮用水的水质评价

饮用水的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其洁净与 安全就显得尤其重要。


8.1 概述
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
1、可持续利用原则

地下水资源评价应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质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
8.1 概述

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是在保证生态良
性循环的前提下,地下水系统能永久持续地提供一 定水资源量,以满足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水质满足利用要求的前提下,再看其可被利用的 数量有多少。
8.1 概述
一、地下水资源的特点

地下水资源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既不同于矿产资源,
也不同于地表水资源,有其自己的特点。
1、系统性和整体性

地下水资源赋存在复杂的含水地质体中,受各种自 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控制。依据地下水赋存的地质环境及
地下水循环及径流特征,可划分出含水系统和流动系统, 即为地下水系统。
8.3 地下水水质评价
2、地下水对钢结构的侵蚀作用

见表8-13
8.3 地下水水质评价
1、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作用

一般认为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作用主要包括分解 性侵蚀、结晶性侵蚀及分解结晶复合性侵蚀。 对于侵蚀性的强度多以分项评价为主。

事实上,水对于混凝土的侵蚀是多种因素影响下的 综合作用结果,只有利用综合评价才能正确确定侵蚀的 综合作用效果。
8.3 地下水水质评价

各国针对各自不同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及水资源 状况制定了一些列符合各自用水环境的饮用水水质标准, 目的是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随着经济条件和卫生条件的提高,对饮用水水质的 要求各加严格,饮用水标准也在不断发展,所以水质评 价必须以最新的标准为依据。

8.3 地下水水质评价

我国最新的国家标准为2007年7月1日起实施新的


其次为氯化钠,它能使土壤盐化变成盐土,使农作 物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枯萎死亡。 水中有些盐类并无害处,例如碳酸钙和碳酸镁。 有些有利,例如硝酸盐和磷酸盐具有肥效,有利于 作物生长。

8.3 地下水水质评价

为了保护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
我国制定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92 ), 可以作为水质评价的依据。
(二)农田灌溉水质评价方法

各位帅哥靓女阅读理解~
8.3 地下水水质评价
三、工业用水水质评价
(一)锅炉用水水质评价

不同的工业生产对水质有不同的要求。

锅炉用水是工业用水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对工 业用水的水质评价,一般首先对锅炉用水进行水质评价。
蒸汽锅炉中的水处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由于成垢作 用、起泡作用和腐蚀作用等各种不良的化学反应,严重 影响锅炉的正常使用。因此,要对这三种作用的影响进 行评价。

8.1 概述
3、以丰补欠,调节平衡的原则

含水层系统具有强大的调蓄功能。 在旱季或枯水年,可借用储存量来满足开采,到
雨季或丰水年,又可将借用的储存量补偿回来。

利用这一原则时,必须注意区域水资源综合平衡, 合理截取雨洪水,以达到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8.1 概述
三、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
① 地下水水量评价

例如由若干个含水层组成的含水系统,每个含水层 可以视为一个独立单元,有其各自的结构特征及补给、
径流、排泄方式。

但各个含水层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当一个含 水层受到外界影响(例如降水补给、人工抽水等)时, 会引起其他含水层水量、质量、能量的变化,从而引起 整个含水系统的储存、释放、传到、调节等功能的改变。
大下降值是否满足开采区内各点最大的水位下降允许值;
8.1 概述
④ 环境影响评价

阐明在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后,由于地下水下降而
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
⑤ 防护措施评述

提出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时是否需要特殊的防护措 施等。
8.3 地下水水质评价
1 概述
共分 三节
3
2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地下水水质评价
8.3 地下水水质评价

8.3 地下水水质评价
1、成垢作用

水煮沸时,水中所含的一些离子、化合物可以相互 作用生成沉淀,附着于锅炉壁上形成锅垢,这种作用称
之为成垢作用。

锅垢厚了不仅影响传热,浪费燃料,而且易使金属 炉壁过热融合,引起锅炉爆炸。

锅垢包括硬质的垢石(硬垢)及软质的垢泥(软垢) 两部分。
硬垢主要是由碱土金属的碳酸盐、硫酸盐以及硅酸 盐构成,不易清除。软垢容易洗刷。

不同作物有不同的耐盐性。 例如在华北平原,灌溉矿化度小于 1g/L 的水,一般
作用生长正常;1-2g/L的水,水稻、棉花生长正常,小 麦生长受抑制。
8.3 地下水水质评价
盐分

水中所含盐类成分也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土壤结构 的重要因素。
对农作物生长最不利的是钠盐,尤以碳酸钠危害最 大,它能腐蚀农作物根部致使农作物死亡,还能破坏土 壤的团粒结构。
(一)农田灌溉用水对水质的要求

灌溉用水的水质状况,主要涉及水温、水的矿 化度及溶解的盐类成分。同时,必须考虑由于人类 污染造成的灌溉用水中的有毒有害元素对农作用和
土壤的影响。
8.3 地下水水质评价
温度


灌溉用水的水温应适宜。
北方地区以10-15℃为宜,南方水稻区以15-25 ℃为 宜。 水温过高或过低对农作物生长都不利。 地下水的温度通常低于农作物要求的温度,因此用
8.3 地下水水质评价
3、腐蚀作用

腐蚀作用指由于水中氢臵换铁使炉壁受到损坏的作 用。氢离子可以是水中原有的,也可以是由于炉中水温 度增高,从某些盐类水解而生成的。
此外,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例如氧、硫化氢及 二氧化碳也是腐蚀作用的重要因素。

8.3 地下水水质评价

锰盐、硫化铁、有机质及脂肪油类,皆可作为接 触剂而加强腐蚀作用的进行。 温度的增高以及增高后炉中所产生的局部电流均可 促进腐蚀作用。 炉中随着蒸汽压力的增大,水对铜的危害也随之加
8.1 概述
3、循环再生性(可恢复性)

地下水的循环再生性是通过水文循环实现的。在天 然条件下,地下水资源随着年际和年内气候与季节的变 化而变化。 在丰水年或丰水季节获得补给,在枯水季节以径流 或蒸发方式排泄,从而构成周而复始、年复一年的地下 水循环。 开采时,只要开采量不超过总补给量,就可以通过 外界补给获得补偿。

根据地下水资源形成的特征和需水量的要求,确定 开采利用地下水的方案及允许开采量,论证地下水资源 的补给保证程度。
8.1 概述
② 地下水水质评价

按照不同用水户的水质要求,进行物理性质和化学
成分的评价,论证当地下水开采利用后地下水水质的变 化趋势;
8.1 概述
③ 开采技术条件评价

计算在整个开采利用地下水过程中,地下水位的最

8.3 地下水水质评价
2、起泡作用

起泡作用主要是指水煮沸时在水面上产生大量起泡 的作用。

水泡如果不能立即破裂,就会在水面以上形成很厚 的极不稳定的泡沫层。
泡沫太多时将使锅炉内水的汽化作用极不均匀,水

位急剧地升降,致使锅炉不能正常运转。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水中易溶解的钠盐、钾盐以 及油脂和悬浮物,受炉水的碱度作用发生皂化的结果。



可再生性是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证。
8.1 概述
4、调节性

地下水资源的可调节性主要表现在水量方面。 由于地下水在含水层中始终处在不断地补给和消耗 的新旧交替过程中,补给和消耗量在不同年份或季节是 地下水储存量的这种可变性,在地下水的补给、径 不同的,特别是补给随时间变化较大。 流、排泄及开采过程中均起着调节作用。 当补给丰富、大于消耗时,含水层就把多余的水蓄 这种性质也是其他矿产资源所不具备的。 集起来,使地下水的储存量增加; 当补给较少或暂时停止时,又可用储存的地下水维 持消耗,使储存量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