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关于教育学的基本问题

合集下载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试题公共教育学试题库第一部分教育学和教育第一章关于教育学的基本问题一、填空1、教育学是研究()和(),揭示()的一门科学。

2、()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3、古罗马教育家()的名著()。

该书集希腊罗马教育思想和经验之大成,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

4、把教育学作为单独一门科学提了出来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是()。

5、捷克教育家()发表的()标志着教育学独立体系的形成。

6、18世纪()发表的(),教育学有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7、1929年杨贤江编写了(),这是一本唯物论教育学的导论。

二、简答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研究教育学的意义是什么?3、研究教育学有哪些方法?三、论述与分析有人说:“很多教师没有学过教育学,教学照样很好,培养出一批批人才,关键在于有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师专学生学不学教育学无关紧要。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第二章教诲的根本理论一、填空题1、教育是一种()的社会活动。

2、学校教育产生于()社会。

3、教育起源于()4、教育一般规律是()和()。

5、拔苗助长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针对这一规律教育应注意运用()原则。

6、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和严格的()特点。

7、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物质前提作用的是(),其主导作用的是(),起决定作用的是()。

8、新课程的上位理念是()。

9、当前我国的教诲目的是:“教诲必须(),必须(),培养的、智、体周全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和()。

10、“数百年来,把人生分成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诲,后半生用于工作是毫无根据的。

接受教诲应该是一小我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工作,教诲应当在每小我需求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需求的知识技术。

”这是在谈(),它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诲思潮。

11、狭义的教育是指()。

12、在教育问题上,主张“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发展的()。

13、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主张()决定论。

3 第1章 教学及其基本问题 第3节 教学中的基本问题

3 第1章 教学及其基本问题 第3节 教学中的基本问题
关于教和学的关系,我国学术界长期以来流行的 看法是教与学是合为一体的。 � 这种看法在理论上的影响:以教否定学或以学否 定教;教师主体论或学生主体论;模糊教的行为 和学的行为。 � 这种看法在实践上的影响: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受 制于教师的教。

(三)教学论意义上的师生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

新的观念:教与学是性质不同但又紧密联系的两种活动 1.教与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 主体不同;目标不同;活动形态不同;活动过程和活动 方法不同;活动的时空范围不同 2.学是教的依据,教依据于学 学的规律;学的主体;学习风格;学生的认知结构 3.教影响学,既有正向作用,也有制约作用 4.教与学在时空上是部分重合的
第三节 教学的基本问题
一、教师与学生 �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 � 三、教学中的认知与情感 � 四、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思考1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本质上是教与学的关系, 那你认为学习成效取决于什么?教还是学? 或者说学习成效取决于教师还是学生?
同一班级中学生学习成效有差异; 不同学校或班级的学习成效有差异。

(二)社会学意义上的师生关系: 人际关系
2. 师生人际关系的类型 � (1)沃贝尔斯的观点 � (2)李威特的观点

(三)教学论意义上的师生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
关于教和学的关系,我国学术界长期以来流行 的看法是什么? � 这种看法或观点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产生的影响 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教学论意义上的师生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
� �

四、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3.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条件:
先决条件一: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 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能不能) 第一,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第二, 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即材料本身与学生已有知识经 验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先决条件二: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倾向,即在新学的 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愿不愿)

教育学

教育学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资料发布日期:【 2009-7-27 】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在《孟子·尽心上》一文中表达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学校教育系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是由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昄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二)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学术问题提出的教育起源说。

其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在《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教育原理》。

(三)生理起源说(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而这种无意识的模仿不是习得的,而是遗传性的。

(四)劳动(社会)起源说观点:1.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2.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4.教育从产生之日其智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5.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教育学 课程的基本问题

教育学  课程的基本问题
(4)综合课程强调了各门类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 (5)综合课程为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等活动提供
了更广阔的现实空间。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高中则以分科课程为主。
●课程综合化的实现
(1)设置新的综合性学科 (2)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倡导在学科教学中体现综合性学习
2.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
美国课程论专家塔巴认为,课程是“学习的计划”。 我国也有学者主张:“课程是指一定学科有目的、 有计划的教学进程。这个进程有量、质方面的要求, 它也泛指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 其进程和安排”。
这种定义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 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它把课程看作是 教学过程之前或教育情境之外的东西,把课程目标、 计划与课程过程、手段割裂开来,并片面强调前者, 其缺陷也是忽略了学习者的现实经验。
为什么新课改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
1.课程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2.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这不仅仅是名称的简单变化,而是蕴含着 一种教育观念上的变革。】Fra bibliotek三、教科书
教科书,又称课本、教材。它是指依据 课程标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编写的、系统 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赞成者认为,毛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说明他有很强的课程意识,他不拘泥于“学科本 位”,并且灵活运用了课程资源,值得鼓励和肯定。 反对者则认为,“数学课”不上“数学”,却去 “赏雪”、“作文”,去“科学探究”,他的做法 偏离了应有的数学教学任务,是不合适的,不值得 肯定和鼓励。如果老师都这样上课的话,那学校的 正常教学秩序岂不是乱套了!所以,毛老师的课改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五)加强教育学的元理论研究
元研究是对某类研究活动本身存在问题(原问 题)的研究,其目的不是增加某一学科领域的 具体知识,而是反思该学科的研究行为,如科 学哲学、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等都具有元研究 的性质。
第二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教育学的地位
教育学在高等师范院校教育课程体系 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所有师范生共同 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师范专业课程,为成 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奠定基础。
“补救的办法是有的匠如何修理。 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就成了 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 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有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 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 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放学时陶先 生来到校长室,发现王友已等在门口。
说说你的看法
“有人没有上过师范院校,却能成为一名 好教师。但是,很多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却 不一定称职。可见,教育学理论并不是成为 一个好教师的必要条件。”对此你有什么看 法?
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一)领会教育真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 (三)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四)帮助总结经验,从教育教学中研究 (五)培植教育理想,养成教育情怀 (六)为学习其他教育学知识提供理论指导
王友哭了:“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 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
陶先生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 王友:“为你诚挚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 糖......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 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 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

教育基础知识

教育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概念1、广义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2、狭义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3、更狭义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德育)二、教育的要素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1、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教育者的基本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具有受教性(受教性是人的身心发展和动物的省心发展的本质区别)。

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它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4、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一不可。

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来改变受教育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作用与联系是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的;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结果使受教育者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

三、教育的形态含义:由教育三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

(一)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没能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生产与生活高度一体化(人类学校教育以前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促进人类教育文明的发展。

(二)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 一、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 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 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 四、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三 、 教 育 与 社 会 的 发 展
(一)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 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一、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 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 第三,教育水平低下
1.学校的产生 2.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3.国外古代教育的发展 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教育成为统治阶级的统计工具。 (2)古代学校的教育与产生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教育的阶级性出现并不断强化。
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内发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一)关于影响人发展因素的理论




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华生观点 3.多因素互相作用论:
1.遗传(遗传素质)
(1)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使人的发展成为可能。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程及其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与原理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五、教育制度 六、教育目的 七、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一、教育的概念 • 二、教育活动的基础要素及各要素间的关系 • 三、教育的属性 • 四、教育的起源说 • 五、教育的基本形态 • 六、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 • 七、教育的基本功能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学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学及其发展第一节教育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教育现象是外在的, 教育现象被认识和研究,便成了问题.教育问题是需要解决的.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事实是可以观察和统计的教育规律是内在的. 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矛盾关系中,教育充当着中介转化角色.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中国孔子《论语》◆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教育内容上,道德教育居于首位。

《述而》中提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这也是孔子所主张的学习内容的四个方面。

孔子的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和生产劳动。

“性相近,习相远”——对人性的看法教育作用:个体和社会功能培养目标:学而优则仕——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为状态,启、发为行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其意;………)(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的“助产术”早几十年)因材施教学、思、行相结合温故知新孟子◆性善伦教育目的在于“明人伦”人伦表现在五对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荀子◆性恶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学习过程:闻-见-知-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直观性原则知之不若行之——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墨家的教育思想墨子“兼爱”“非攻”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和价值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人的知识来源:亲知、闻知、说知(重视说知)道家的教育思想“绝学”“愚民”“绝学无忧”“道法自然”培养目标:主张培养“上士”和“隐君子”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学记》的教育思想《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等,尤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

教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题一:请简述教育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和内容。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及其改革与发展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以及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评价等内容。

题二:请简述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和理论研究等。

其中,实证研究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特点是基于实际数据、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并以定量和定性的方式描述和分析教育问题。

题三:请简述教育学的主要学派及其观点。

教育学的主要学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构建主义和人本主义等。

行为主义认为教育是外界刺激对学生行为的调节和控制;认知主义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和知识获取;社会构建主义强调学生在社会互动中的学习和发展;人本主义关注个体的综合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题四:请阐述教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教育学的基本观点包括: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具有社会性、个别性和全面性的特点;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

这些观点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认识教育的本质,确定合理的教育目标和方法,并提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依据。

题五:请简述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阶段。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古代教育学、近代教育学和现代教育学三个阶段。

古代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哲学基础和教育思想;近代教育学开始关注教育的实践问题,建立了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现代教育学则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深入研究教育的各个方面。

试题答案:一、教育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和内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及其改革与发展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以及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评价等内容。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活动、教育过程、教育环境、教育管理等方面。

教育学的内容涉及到教育的哲学基础、教育史、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以及教育评价等多个学科领域。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大题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大题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二、简答题1、请联系实际,评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2、试述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试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并谈一下你对它的认识。

三、分析论述题试述教育学包含了哪些基本问题,并结合实际谈一下你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二、简答题1、试述80 年代以来我国理论界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并说明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有何重要意义。

2、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那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3、试列举中西方历史上有关教育的代表性定义并谈一下你对这些不同教育定义的看法。

三、分析论述题试论述教育的起源并谈一下你对各种不同教育起源说的认识。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二、简答题简述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

三、分析论述题运用现代教育功能的原理说明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2、试述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并说明对此我们所应采取的教育策略。

三、分析论述题1、论述学校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何作用。

2、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并说明它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哪些重要启示?3、试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下文中所述事例: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竭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人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归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第五章教育目的二、简答题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三、分析论述题1、试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谈一下你对我国当代教育实践的认识。

2、试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布的教育目的,说明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应如何去实施教育目的?第六章教育制度二、辨析通常我们所说的教育制度实际上所指称的就是学校教育制度三、简答题简述学制确立的依据。

教育综合简答题

教育综合简答题

简答题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简述《学记》中的教学思想答:《学记》中的教学思想表现在:(1)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失去自信;向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2)强调教学要循序渐进,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

2、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学制)的发展趋势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要有利于国际交流。

3、简述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答:(1)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

(2)受教育者:既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体。

(3)教育影响:是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发生作用的中介。

相互关系:上述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系统。

4、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答:(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5、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答:(1)教育的全民化;(2)教育的终身化;(3)教育的多元化(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4)教育的现代化;(5)教育的民主化(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6、简述影响学制的主要因素答:(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人口发展状况;(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答:(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4)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教育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教育学基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研究题参考答案一、教育术语解释1.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研究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从内容上说,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3.教育形态:是由教育者、研究者、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

4.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XXX和XXX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

二、选择题1.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C。

)A.勒图尔诺B.沛西·能C.孟禄D.康德2.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

C。

)A.《论语》B.《大学》C.《学记》D.《孟子》3.XXX是以下哪一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

D。

)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批判教育学D.实用主义教育学4.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是:(。

B。

)A.XXXB.XXXC.XXX三、辨析题(错误的请改正)1.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XXX的《普通教育学》。

错误。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XXX的《大讲授论》。

2.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XXX和XXX。

正确。

3.教育就是个体的研究或发展过程。

错误。

教育是在肯定社会配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单纯地说教育是个体的研究或发展进程就忽视了社会因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巨大影响。

4.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形态是按照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尺度进行划分的。

错误。

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形态是按照教育系统自身的尺度进行划分的。

高等教育学问答题

高等教育学问答题

高等教育学第一章:高等教育发展概况一、成长中的高等教育1、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所数千人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2)特点:教育以非正式,弥散性的方式进行,性质职能专业性模糊,年龄层次差别大。

此时的高等教育是相对知识水平而非相对普通教育。

2、高等教育的雏形阶段大约12世纪初,意大利、法国、英国有了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大学,如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即中世纪大学〉特点:开始走向成型,成为一个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育学领域。

在中国汉代太学为高教从萌芽到雏形奠定基础,始于唐盛于宋的书院教育是从。

的标志3、成型阶段(培养专门人才)始于文艺复兴末期和资产阶级革命初期4、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高等教育在内部纵横关系的平衡上以及与其社会其他活动的平衡上都取得了最大的发展。

美国高等教育史上特有的“赠地学院”教学科研延伸课程校外二扩张中的高等教育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创办柏林大学,突破传统大学模式,科学研究成为大学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1876年霍普金斯大学目标建立一所德国式大学,确定了大学科学研究的地位。

引发社会服务职能(威斯康星)1、规模化按照马丁特罗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论”,世界高等教育必然由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然后再进入普及教育阶段。

2中心化3综合化4国际化5职业化6终生化7多元化三认识高等教育学性质: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分支学科。

任务:应用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教育科学中的技术理论以及相应的方法和技术,来认识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种问题。

发展动因: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着高教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教学的研究升华;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教学的发展四高等教育研究方法(1)多学科研究法:采用多种方法和多学科角度去探讨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综合研究方法(2)文献研究法:收集图书、报刊、档案、公文、报告、信函等信息资料加以分析、解释、以发现事实,检验假说的一种常用研究方法。

李帅军《教育学》1~6章节简答题

李帅军《教育学》1~6章节简答题

教育学简答题一第一章教育的含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增强人们体质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可以称之为教育活动。

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由社会专门机构即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施加影响,促进人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教育的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无教育者活动无法展开,学习者得不到有效指导。

无学习者,活动失去主体和存在依据。

无教育影响失去活动的意义。

原始状态的教育共同性教育存在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教育内容取决于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教育手段和方法简单教育权利平等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学方法也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

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文艺复兴教育的基本特征以人为本的教育主张教育内容的古典主义教育导向上的世俗性教育对象和目的的贵族性教育学的分化与反思阶段教育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理论研究服务与教育实践关注现代教育的整体变革教育研究的学科分化与综合加深加强教育学的语言理论研究学习教育学的意义领会教育学征地,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的规律,提高教育质量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帮助总结经验,从教育教学中研究培植教育理想,养成教育情怀为学习其他教育学知识提供理论指导学习教育学的方法关注教育现实,做一个会观察的人反思日常教育经验,做一个会思考的人体验教育智慧,做一个具有教育思维的人在研究中学习,做一个敢于实践的人第二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其提供的物质条件。

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需求。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决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制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社会文化传统对教育诸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文化水平对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社会文化的传递、传播和变迁对教育发展的影响社会文化内容对教育内容的影响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现实的劳动力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物化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科学技术本身的历史继承性(需要依靠教育这个手段进行)学校教育的功能(传递功能和发展功能)高等学校的任务(教学、科研和科技开发三大基本任务)教育会生产劳动力的三层含义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成现实的劳动力教育能够使劳动力“改变形态”,即教育可以改变生产劳动过程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比例关系教育能够将“简单的”、“低级的”劳动力加工成“专门的”、“发达的”劳动力。

教育学教案

教育学教案
教育学
主讲人:左林华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绪论——教育学和教育 教育学和教育 绪论 关于教育学的基本问题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
一、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 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从广义上说,包含着 有目的地促使个性形成的一切影响的总和,是人 形成的整个社会化过程。
1.教育事实 教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我们主观臆想的, 它是可以感知到的,可以认识的。同时教育事实 是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 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还包括以教与学过程 中的教育因素和教育行为。 2.教育问题 教育学研究的教育问题是教育中的一般性问题, 是因为它撇开了各种特定的形式,各种特殊的形 态,具体的某一领域,而是研究教育中最一般性 的问题。所以,它是教育学科的基础学科,它是 基础理论学科,而不是应用学科
它既有专门组织的塑造、培养与学习,也 有专门组织以外的非定型的、在社会、家 庭中分散的随机地进行的教育活动。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历来主要是学校教育, 即指专门组织的、以教与学为主体形态的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是教育者按照一定 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 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 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三)凯洛夫《教育学》模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始了教育的研 究新时代,以凯洛夫教育学传进中国为其标志。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一书, 1948年译成中文出版。这一时期我国自编的教育 学讲义的体系结构全照抄苏联,没有自己的特色。 进入80年代,介绍外国的教育学说还是以介绍前 苏联的教育理论为主,如对赞科夫的“实验教学 论”体系和他的《教学与发展》进行了广泛的介 绍和研究;之后,教育学界就开始广泛地积极地 介绍苏霍姆林斯基,还有巴班斯基的《教育学》 等都译成中文出版发行。

教育学柳海民编

教育学柳海民编
2、教育与社会发展。
(1)、从社会着眼并从社会出发研究其与教育的关 系,以适应社会需要。
(2)、从教育本身着眼并根据教育自身特点研究其 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四)、教育学的价值 教育学对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 改革什么、如何改革以及改革的效果等问题构
成教育学的研究课题,不断的改革已经离不开教育 理论的指导。 教育学对教育决策的价值。
“补救的办法是有的,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金 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钟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 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成了学生,修理费成 了学费,孩子的好奇心就得到了满足,说不定他还学会 了修理呢。”
当年陶行知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 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 行知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 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 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 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 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 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 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 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了,再 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四)教育的本质 1、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 2、教育是生产力。 3、双重属性说。 4、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活动。 5、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6、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 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 育的本质。
教育现象
教育现象是一种可感知、可认识的,古今中外已经存在 或正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物。

教育学课程——精选推荐

教育学课程——精选推荐

模块一教育理论本模块主要对教育学学科的基本问题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功能、教育目的、学校德育等方面的问题作一探讨。

第一章教育学概论本章主要讲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范畴,了解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及分类,明确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掌握学习及研究教育学的方法和意义。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范畴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1、教育现象教育现象是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现象有三个规定性:(1)教育现象是可以感知的、可以认识的古今中外从在过的或正从在于现实中的存在物;(2)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事实、教育活动、教育理论研究、教育问题等;(3)教育现象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不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活动便不能称之为教育活动,也就不能称其为教育现象。

2、教育问题教育学研究的教育问题是教育中的一般问题,它撇开了教育中的各种特定的形式,各种特殊的形态,具体的某一领域,是从在于社会生活中,可以感知、认识的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3、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指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规律的三个特点:(1)关联性,它是与教育现象相关联的,只要教育现象存在,教育规律就从在,是教育现象所固有的;(2)反复性,教育规律是反复起作用的。

(3)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人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是受阶级意识所制约的。

教育学就是要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达到揭示和阐明教育规律的目的,并在阐明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解决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几个概念的区别:(1)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制定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根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而教育规律是只能被认识的,是不能改造的;(2)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实践经验是表面的、感性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关于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目标:1、掌握教育学的概念,知道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理解教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进一步思考科学型的教师形象。

3、通过对教育学的产生发展概况的学习,掌握一些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意义一、研究对象从语源上看,教育学(Pedagogy)一词是从希腊语Pedagogue,既教仆派生而来的。

古希腊把照料、陪送年幼奴隶主子弟来往于学校,并帮助他们携带学习用品的奴隶称为教仆。

可见,教育学就是如何照管儿童的学问。

现在,在英语国家中,教育学已由过去使用Pedagogy 逐渐转向了使用Education 一词,教育(Education)和教育学(Pedagogy)几乎成了同义词,甚至已由Education取代了Pedagogy。

不过在欧洲地区,两词仍区别使用:把“教育”理解为对儿童的培养过程,把“教育学”理解为研究教育儿童的学问。

在我国,无论是教育工具书还是教科书,对教育学的定义几乎是一致的,即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事实(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1.教育事实教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我们主观臆想的,它是可以感知到的,可以认识的。

同时教育事实是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还包括以教与学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和教育行为。

2.教育问题教育事实普遍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人们不仅可以感知它,而且还可以认识它,但它仅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客体,存在于现实中。

只有它被作为一个个的问题提出来时,才能构成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教育学研究的教育问题是教育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因为它撇开了各种特定的形式,各种特殊的形态,具体的某一领域,而是研究教育中最一般性的问题。

所以,它是教育学科的基础学科,它是基础理论学科,而不是应用学科。

这也正是我们把师范院校开设的教育学命名为普通教育学的理由所在。

3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指教育与其它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见教材)(一)超越日常教育经验(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求真)(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求善)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一、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是指自从教育成为人类独立的社会活动之后,伴随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经验的日益增多,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开始对教育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在他们的政治、哲学等思想中有了对教育问题的论述和说明。

如中国古代的孔子、孟子、荀子、朱熹,西方古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人,他们在阐述各种社会现象时同时阐述了教育现象,他们在提出其哲学、政治观点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教育观点。

《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对孔子与其弟子相互问答的记录,对孔子教育思想有很具体的记载。

如“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的启发教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的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 的学习结合,“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的学行结合,“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的以身作则以及因材施教等。

这些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都有很大的影响。

《学记》 :它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它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M·F·Quintilianus,35 —96)写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这本书大约写于公元90年前后,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1415年在瑞士圣·高尔女修道院藏书楼,被著名的古籍搜集家波尔齐奥·布拉秋利尼(1330 —1459)发现。

有的译为《演说术原理》、《雄辩述原理》。

——笔者注。

)一书,还早三百多年。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全书虽只有 1229个字,却对教育的作用,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

如“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 不凌节而施” ,“ 长善而救其失” ,“ 禁于未发” ,“ 教学相长” 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的规律,成为千古传诵的教育格言,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也涌现出不少优秀的教育著作,像韩愈的《师说》、朱熹关于读书法的《语录》、颜元的《存学篇》等,对师生关系、如何读书与学习,都作有精湛的论述。

我国丰富的教育遗产,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我们应该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使其更好地为今日的教育服务。

在欧洲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遗产中,也有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如柏拉图的《理想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都是欧洲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作。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总结了当时的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经验,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级的人的不同的教育内容。

亚里士多德是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家。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更是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根据已有的资料考察,最先提出教育学这个概念的,是“ 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弗兰西斯·培根( 156- —1626)。

培根在1623年撰写了《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书,对“ 各种科学作了百科全书那样广博的观测” 。

并且按照科学的内在特点,对不同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知识范围进行了认真考察。

其中,他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开列出来,认为是关于“ 指导阅读” 的学问。

从此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培根将教育学分类出来以后的第九年,也就是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撰写了《大教学论》(又译为《大教授学》、《大教育学》)。

这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上可以堪称为“ 学” 的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这部名著的宗旨是为了“ 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

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与迅捷性的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育,建立新的教育科学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它开掘了对教育学这门科学进行专门研究的先河,初步勾勒了这门科学的研究范围和知识框架。

一般认为这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

英国洛克(1632~1704)的《教育漫话》,法国卢梭(1712~1778)的《爱弥儿》,法国爱尔维修(1715~1771)的《论人及其智力和教育》,瑞士裴斯泰洛齐(1746~1827)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德国福录倍尔(1782~1852)的《人的教育》,英国斯宾塞(1820~1903)的《教育论》等,都可以算做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一些重要著作。

完整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是德国教育理论家赫尔巴特(1776~1841)。

赫尔巴特“ 不仅是一位哲学家,而且也是一位心理学家,尤其是对教育之科学化,有着莫大的贡献” 。

([美]罗勒·乌里其著,徐宗林译:《西洋三千年教育文献精华》;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73年版,第375页。

)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看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代表著。

因为在这本书中,不仅包括了管理、教学和训练等几个部分,较全面地论述了教育中德、智、体各育的一些根本问题,体系比较完整;而且从其理论基础来看,包括了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较为殷实,并以心理学为基础论述了教学过程及其方法等问题。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

他于1776年在德国哥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了教育学。

继康德之后,对教育学作出重大贡献的便是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是继康德开设教育学讲座之后,最早系统讲授教育学这门学科的。

为此,在西方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看做是系统的教育学专著 ,把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视为“ 传统教育派” 的代表。

(三)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见教材)1、斯宾塞,英国思想家,1861年,出版了《教育论》,提出了“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这一著名论断,有效促进了教育内容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斯宾塞可以说是近代科学教育的先锋。

2、实验教育学3、实用主义教育学4、凯洛夫的教育学(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进入新的技术革命的时代。

适应经济与科技发展的要求,教育改革的浪潮不断兴起,有力推动着科学的发展。

同时,心理科学与其他相关科学的巨大进步给教育科学的发展以有力支持。

在新的历史阶段,教育科学研究日益深入。

布鲁纳、赞科夫、瓦·根舍因等人提出的教学理论,充实了教育学的内容,提高了教育学的科学化水平,被视为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布鲁纳,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

在50年代科技剧烈竞争的背景下,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朝野为之震动。

1958年美国制定《国防教育法》,大量增加教育投资,进行教育改革,60年代兴起教学改革的浪潮。

与此同时,布鲁纳所著《教育过程》(1960年出版)提出“ 结构教学论” ,强调“ 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倡导发现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

这些主张在各国的教学改革中普遍受到重视。

赞科夫,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

自1957年起进行了长期的教学改革实验。

反映其研究成果的著作是《教学与发展》(1975年出版),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 发展教学论” 。

理论核心是“ 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结合,提出了五条新的教学原则,推动了苏联60年代的教学改革。

“ 发展教学论” 发展了凯洛夫主编《教育学》中的思想观点,在社会主义国家教育学科学化的进程中作出了新的贡献。

瓦·根舍因,德国教育家。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在“ 跟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步伐” 的口号下,进行了百科全书式的教学。

过重的负担,压抑了学生的发展。

在1951年召开的图宾根会议上,瓦·根舍因等人倡导“ 范例教学” 理论,提出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的基本性、基础性,并通过对范例的接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与独立工作的能力。

保罗·朗格朗(L engrad,P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

1970年,他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

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要求把教育扩展到人的一生,将社会各部分都变成教育场所。

如保罗·朗格朗所说:“ 我们所说的终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实验和成就,换言之,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所有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包括了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