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22章--企业技术创新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章节题库(企业技术创新)【圣才出品】
第十九章企业技术创新一、概念题创新[华科2017年研;吉林大学2016年研;广东财大2016年研]相关试题:创造力和创新[中山大学2017年研]答:创新即创意过程产生的成果需要转化为有用的产品或工作方法。
创新包括五种情况:①采用一种新的产品,即消费者不熟悉的产品或产品的新特征;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④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⑤实现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二、简答题简要分析熊彼特的创新思想。
[华中师大2016年研]相关试题:(1)简述熊彼特的创新涵义与内容。
[安徽师大2018年研](2)简述熊彼特的创新定义。
有哪五种形式?你有什么补充?[同济大学2013年研] (3)试述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中有关创新的主要内容。
[首师大2011年研]答:经济学家熊彼特曾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把创新定义为企业家的职能,并认为企业家之所以能成为企业家,并不是因为其拥有资本,而是因为他拥有创新精神并实际地组织了创新。
根据熊彼特的观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或该地区拥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数量以及这些企业家在实践中的创新努力。
正是由于某个或某些企业家的率先创新、众多企业家的迅速模仿,才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在熊彼特的理论中,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它包括五个方面:①生产一种新的产品;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④掠取或控制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一种新的来源;⑤实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
后人在此基础上研究企业创新时,把它们分成两类: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后者主要与生产制造有关,前者主要涉及管理和管理体制,即主要涉及生产制造的制度环境。
三、论述题1.创新的来源有哪些?[华南理工2011年研]答:创新源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一系列不同的机会。
这些机会可能是企业刻意寻求的,也可能是企业无意中发现,发现后立即有意识地加以利用的。
管理学习题(含答案)创新
第七章创新职能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哪项不属于管理的“维持职能”()。
A.组织 B .领导 C .控制 D .创新2.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可将创新分为()。
A.自发创新与有组织的创新 B .消极防御型创新与积极攻击型创新C.局部创新与整体创新 D .系统初建期的创新与运行中的创新3.最先给出创新的定义的人是()。
A.约瑟夫·熊彼特 B.罗纳德·科斯C.哈罗德·孔茨 D.彼得·德鲁克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创新活动的是()。
A.设备的更新改造 B .产品的开发C.质量的检验 D .工艺的改进5.制度创新需要从()角度来分析企业系统中各成员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
A.社会经济 B.技术 C.社会变化 D.组织结构6.不断寻找机会,通过创新满足需要,赋予资源以生产财富能力的人称为()。
A.开创者 B .企业家 C.企业家精神 D.领导者7.经营制度的创新方向是()。
A.寻求生产资料的社会成员“个人所有”与“共同共有”的最适度组合B.不断地追求和实现报酬与贡献的更高层次上的平衡C.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各个方面的权力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D.不断寻求企业生产资料最有效利用的方式8 .在特定时期内对某一社会经济系统(组织)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下述内容:(1)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协调各部分的关系,使他们的工作相互衔接、平衡地运行(2)制定并选择可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3)注视内外条件的变化,寻找并利用变革的机会,计划并组织实施系统的变革和发展(4)分解目标活动,据此设计系统所需要的职务、岗位,并加以组合,规定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形成一定的系统结构(5)检查和控制各部门的工作,纠正实际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使之符合预定的要求(6)根据各岗位的工作要求,招聘和调配工作人员(7)确立系统的目标,即人们从事某项活动希望达到的状况和水平(8)发布工作指令,组织供应各环节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信息条件,使系统运行起来上述活动正确的逻辑顺序是()。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企业技术创新)【圣才出品】
第十九章企业技术创新1.何谓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与发明是何关系?答:(1)技术创新内涵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技术创新则是与生产制造有关的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生产过程的角度分析技术创新可将其分为要素创新、产品创新、要素组合方法创新等三个方面。
(2)技术创新与发明的关系技术创新经常与技术发明相混淆,实际上创新的概念远比发明宽泛。
发明是一种创新,但创新决不仅仅是发明。
如果说发明是在新知识、新理论创造基础上一种全新技术的出现,那么创新既可能是这种全新技术的开发,也可能是原有技术的改善,甚至可能是几种未经改变的原有技术简单的重新组合。
2.组织中可能存在哪些技术创新的源泉?答:创新源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一系列不同的机会。
这些机会可能是企业刻意寻求的,也可能是企业无意中发现,发现后立即有意识地加以利用的。
美国学者德鲁克把诱发企业创新的这些不同因素归纳成不同的创新来源,主要包括:(1)意外的成功或失败①意外的成功通常为企业创新提供丰富机会,这些机会的利用要求企业投入的代价以及承担的风险都相对较小。
②意外的失败是指企业在某产品的技术开发或市场开发的设计、论证以及执行非常精心和努力,最终仍然失败,那么这种失败必然隐含了某种变化,实际上向企业预示了某种机会的存在。
(2)企业内外的不协调①宏观或行业经济景气状况与企业经营绩效的不协调。
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很好,对行业产品的需求逐渐上升,同行业中的其他经济单位也在不断成长,但本企业的销售额却没有增长,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为技术创新提供思路和机会。
②假设和实际的不协调。
企业根据一定的假设来计划和组织其活动,假设如果不能被实际所证实,那么企业战略投资或日常经营就可能朝着错误的方向努力。
及时发现假设与现实的不符,企业就可以及时地改变或调整努力的方向。
③对消费者价值观的判断与消费者的实际价值观不一致。
根据错误的假设组织生产,企业的产品始终不可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管理学习题库及答案
管理学习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管理者对所发现的机会进行投资以利用这种机会是()角色。
A、领导者B、资源分配者C、企业家D、谈判者正确答案:C2、在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中,国际组织模式也被称为()。
A、协同联盟B、集权中心C、分权联盟D、一体化网络正确答案:A3、从创新发生的时期来看,创新可分为()。
A、系统初建期的创新和运行中的创新B、自发创新与有组织的创新C、消极防御型创新与积极攻击型创新D、局部创新和整体创新正确答案:A4、从战略层次的角度,下列不属于组织的控制方法的是()。
A、团体控制B、市场控制C、层级控制D、预算控制正确答案:D5、()是通过实践、研究、联系或调查获得的关于事物的事实和状态的认识,是对科学、艺术或技术的理解,是人类获得的关于真理和原理的认识的总和。
A、组织文化B、学习C、组织价值观D、知识正确答案:D6、下列不属于管理“维持职能”的是()。
A、领导B、组织C、创新D、控制正确答案:C7、()是管理的首要原理。
A、系统原理B、人本原理C、效益原理D、适度原理正确答案:B8、下列哪种理论下,管理者适合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A、YB、ZC、超D、X正确答案:D9、组织主管人员监督管辖其直接下属的人数越是适当,就越是能够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行。
这体现的是组织工作中的()。
A、控制幅度原则B、柔性经济原则C、统一指挥原则D、专业化分工的原则正确答案:A10、()是指企业内部生产组织因管理疏漏而造成的重大事故或因决策严重失误而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A、外源危机B、内源危机C、职能危机D、战略危机正确答案:B11、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不包括()。
A、进行独立的内部审计B、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C、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D、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正确答案:A12、企业组织内部管理人员的选聘,多采用内部来源渠道选聘的是()。
A、中层管理者B、基层管理者C、各层次管理者D、高层管理者正确答案:D13、下列对冲突的激发说法错误的是()。
【免费下载】管理学习题含答案创新
)。
)。
C.企业家精神 D.领导者
D .创
)。
D.组织结构
(4)分解目标活动,据此设计系统所需要的职务、岗位,并加以组合,规
定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形成一定的系统结构
(5)检查和控制各部门的工作,纠正实际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使之符合
预定的要求
(6)根据各岗位的工作要求,招聘和调配工作人员
(7)确立系统的目标,即人们从事某项活动希望达到的状况和水平
结构和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该理论称为(
造
A .精益生产 B .学习型组织 C .全面质量管理 D .企业流程再
17 .为适应环境的变化,组织应不断调整系统内部的内容和目标,这在管理上
叫做管理的( )。
A .组织职能 B .维持职能 C .控制职能
18 .能够有效地促进创新的组织通常具有的一个特征是(
的社会贡献的性质
B .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系统的存在和运行造成了某种程度的威胁,为
了避免威胁或由此造成的系统损失扩大,系统在内部开展的调整
C .在系统性质和目标不变的前提下,系统活动的某些内容、某些要素的
性质或其相互组合的方式,系统的社会贡献的形式或方式等发生变动
D .系统的管理人员根据创新的客观要求和创新活动本身的客观规律,制
C. ( 2 ) ( 7 ) ( 8 ) ( 6 ) ( 4 ) ( 3 ) ( 5 ) ( 1 )
D .( 4 ) ( 6 ) ( 8 ) ( 3 ) ( 7 ) ( 1 ) ( 5 ) ( 2 )
9 .( )将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与汽车生产实践相结合而使流水生产线问
世。
A .福特
B .熊彼特
10 .对成功创新需要经历的几个阶段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技术创新管理--作业--答案
《技术创新管理》作业答案第一章创新的价值一、填空题1.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源泉),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
2.技术创新=发明+(开发)+(商业化)。
3. 根据美国学者Kumpe and Plet(1994)的分析,几十年来,主流的企业发展模式经历了最初的效率型企业、质量型企业,到后来的灵活性企业,现在正在向(创新)型企业转变二、简答题1. 什么是技术创新?【答案】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技术创新就是一种新的思想的产生,到研究、发展、试制、生产制造到首次商业化的过程2. 什么是科学与技术?【答案】科学是系统化和形式化的知识。
科学是工业增长的引擎,是创新的基础。
包括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科学研究。
技术是应用于产品、生产过程和销售中的知识、技能和设备。
技术能够嵌入到人、材料、工作的认知和物质过程、设备和工具中。
技术成功的准则也是技术的(能否完成任务?),而不是商业的3.技术上的先进性,是否就意味着技术创新的成功?试举例说明【答案】不一定,例如摩托罗拉的铱星计划。
(进一步展开说明)4.什么是研究与发展(开发)?【答案】科学与技术的发现或发明活动可以概括为研究与发展(R&D),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发展(development)5.产品(技术)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答案】引入期:新产品引进市场,新产品生命周期的开始或由于重大创新的出现,或对产品的重大改型发展期:产品标准化、工艺过程合理化;销量急剧上升;工艺创新比产品更重要。
成熟期:销量基本稳定;重点是提高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改进服务质量。
衰退期6.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答案】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广大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逐步积累起一定的创新能力。
但是必须看到,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企业创新能力仍然薄弱。
技术创新基础条件薄弱技术创新投入偏低,投入结构不合理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缺乏核心竞争力。
目前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创新资源投入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有近四分之三以上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多数行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的状况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企业掌握和运用专利制度的能力不强。
《管理学》章节习题含答案
《管理学》习题集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单项选择:1、管理活动的本质是:A、对人的管理B、对物的管理C、对资金的管理D、对技术的管理2、管理的目的:A、获取信息B、协调各方关系C、寻求市场机会D、实现组织目标3、以前常说,“外行不能领导内行”,但现在的实践证明,“外行”领导“内行”也能有许多成功的事例,甚至有时比内行领导内行更成功。
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
业务上的外行更适合担任:A、基层管理者,因为管理的内容比较简单B、中层管理者,因为对中层管理者来说业务并不重要C、高层管理者,因为高层管理者重在决策,而不是具体业务D、外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领导内行4、从发生的时间顺序看,下列四种管理职能的排列方式,哪一种更符合逻辑?A、计划、控制、组织、领导B、计划、领导、组织、控制C、计划、组织、控制、领导D、计划、组织、领导、控制5、下列能区别管理职位和非管理职位的是:A、工资金额的多少B、是否协调他人的工作C、是否组织新的项目D、是否拥有技术技能6、管理的普遍性意味着:A、管理不重要B、有最好的管理模式C、一切组织都需要管理D、所有的管理者采用同样的模式7、将管理要素按目标的要求结合成一个整体,体现了管理的()职能。
A. 计划B. 组织C. 领导D. 控制8、下列()性质不属于管理的特性。
A. 综合性B. 应用性C. 精确性D. 艺术性9、一艘船要顺利驾驶到目的地,船长的角色职能包括:设计方向的领航员,实际控制方向和舵手,轮船的设计者或选用者,以及全体船员形成支持、参与和沟通关系的促进者。
这些是组织中的()职能。
A. 计划、控制、组织和领导B.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C. 领导、计划、组织和控制D. 领导、组织、计划和控制10、某大企业人才济济、设备精良,长期以来以管理正规有序而自翔。
但近来该企业业绩不佳,尤其是干群士气低落,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流失率逐年升高。
从管理职能分析,该企业最有可能是()工作存在问题。
《管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目录习题一 (1)习题一参考答案 (5)习题二 (11)习题二参考答案 (12)习题三 (15)习题三参考答案 (18)习题四 (21)习题四参考答案 (24)习题五 (27)习题五参考答案 (33)习题六 (37)习题六参考答案 (40)习题七 (46)习题七参考答案 (50)习题八 (52)习题八参考答案 (56)习题九 (58)习题九参考答案 (62)习题十 (67)习题十参考答案 (73)习题十一 (76)习题十一参考答案 (79)习题十二 (82)习题十二参考答案 (85)习题一一、名词解释1、管理2、管理职能3、科学管理4、霍桑试验5、系统管理理论6、权变管理理论7、管理科学二、单项选择1、下列哪位管理学者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主张()A、赫伯特·A西蒙B、彼得·F·德鲁克C、弗雷德·E·费德勒D、弗里蒙特·E·卡斯特2、管理的核心是()A、处理组织内部资源的稀缺问题;B、处理与组织外部的关系C、处理各种人际关系;D、处理组织内部与组织外部的一致性关系3、管理具有与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相联系的一面,这里是指()A、管理的自然属性B、管理的社会属性C、管理的科学性D、管理的艺术性4、管理者必须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这里强调的是()A、管理的科学性B、管理的艺术性C、管理学的历史性D、管理学的实用性5、“X—Y”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麦格雷戈B、赫兹伯格C、梅奥D、马斯洛6、社会合作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法约尔B、西蒙C、巴纳德D、卢桑斯7、系统与权变理论把人看作是()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8、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巴纳德B、西蒙C、卡斯特D、卢桑斯三、多项选择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A、管理的自然属性B、管理的社会属性C、管理的科学性D、管理的艺术性2、下列关于管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有()A、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是统一的B、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是分离的C、管理过程是动态中的管理D、管理过程中静态中的管理E、管理过程也是信息变换的过程3、管理学具有以下特征:()A、一般性B、综合性C、历史性D、实用性E、艺术性4、从科学的定义上讲,存在管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A、必须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B、必须是具有盈利动机的集体活动C、必须是正式组织D、必须是非正式组织E、必须具有一致认可的、自觉的目标5、赫兹伯格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A、保健B、激励C、X理论D、Y理论6、以下哪些内容是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原则()A、统一指挥B、统一领导C、职能管理D、人员的团结7、“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是()A、德鲁克B、马斯洛C、麦格雷戈D、西蒙8、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泰罗B、法约尔C、梅奥D、李嘉图四、填空1、管理二重性是指和。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企业技术创新(圣才出品)
第二十章企业技术创新1.何谓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与发明是何关系?答:(1)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技术创新是与生产制造有关的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生产过程的角度来分析技术创新,可将其分为要素创新、产品创新、要素组合方法创新等几个方面。
(2)技术创新经常被一些人与技术发明相混同。
实际上,创新的概念要远比发明宽泛:发明是一种创新,但创新决不仅仅是发明。
如果说发明可能是新知识、新理论创造基础上一种全新技术的出现的话,那么创新则既可能是这种全新技术的开发,也可能是原有技术的改善,甚至可能仅是几种未经改变的原有技术的一种简单的重新组合。
2.组织中可能存在哪些技术创新的源泉?答:组织中可能存在以下技术创新的源泉:(1)意外的成功或失败①意外的成功意外的成功通常能够为企业创新提供非常丰富的机会,这些机会的利用要求企业投入的代价以及承担的风险都相对较小。
②意外的失败不论企业在某产品或市场开发的设计、论证以及执行上是如何地精心和努力,最终仍然失败了,那么这种失败必然隐含了某种变化,实际上向企业预示了某种机会的存在。
(2)企业内外的不协调①宏观或行业经济景气状况与企业经营绩效的不协调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很好,对行业产品的需求逐渐上升,同行业中的其他经济单位也在不断成长,相反,本企业的销售额却不能向前,市场份额因此而不断萎缩。
分析问题之所在,便为技术的创新提供一种思路和机会。
②假设和实际的不协调任何企业都是根据一定的假设来计划和组织其活动的,假设如果不能被实际所证实,那么企业战略投资或日常经营就可能是朝着一个错误的方向努力。
及时发现假设与现实的不符,企业就可以及时地改变或调整努力的方向。
③对消费者价值观的判断与消费者的实际价值观不一致根据错误的假设组织生产,企业的产品始终不可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相反,如果在整个行业的假设与实际不符时,企业较早地发现了这种不符,则可能给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大量的机会。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企业技术创新)【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七章企业技术创新17.1课后习题详解1.在熊彼特的理论中,何谓创新?创新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答:(1)熊彼特的理论中创新的含义经济学家熊彼特曾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把创新定义为企业家的职能,认为企业家之所以能成为企业家,是因为拥有创新精神并实际地组织了创新。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或该地区拥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的数量以及这些企业家在实践中的创新努力。
正是由于某个或某些企业家的率先创新、众多企业家的迅速模仿,才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创新的内容在熊彼特的理论中,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五个方面:①生产一种新的产品;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④掠取或控制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一种新的来源;⑤实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
后人在此基础上将企业创新分为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主要与生产制造有关,制度创新主要涉及管理和管理体制,即主要涉及生产制造的制度环境。
2.技术创新包括哪些方面?其贡献是什么?答:(1)技术创新主要包括:材料的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物质生产条件的创新等。
(2)从技术创新的概念分析中不难看出,技术或者依附于物质产品而存在,或者是为物质产品的实体形成而服务。
因此,不论是何种内容的技术创新,最终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产品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产品的成本竞争力与产品的特色竞争力。
技术创新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便是通过影响产品的成本和/或特色而起作用的。
材料的创新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以数量丰富、价格低廉的原材料去取代价格昂贵的稀缺资源的机会,而且有可能通过材质的改善而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创新既可使企业为消费者带来新的满足,亦可使企业原先生产的产品表现出新的吸引力;工艺创新既可为产品质量的形成提供更可靠的保证,亦可能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物质生产条件的创新则直接带来劳动强度的下降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直接促进产品生产成本的下降和价格竞争力的增强。
陈传明《管理学原理》(第2版)课后习题-技术创新(圣才出品)
第18章技术创新一、关键术语1.技术创新管理答:技术创新管理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的活动。
技术创新过程的管理包括四大环节:①评估技术需求;②进行技术创新决策;③获取新的技术;④技术创新组织管理。
2.技术S曲线答:技术S曲线是指整个技术创新的演化都呈现出非直线演化特征,构成一条S形曲线。
虽然一项技术创新活动表现为一种随机过程,但其演化过程却表现为稳定演化模式。
技术进步S形曲线是由性能维度(如产量、速度和功率等)和时间维度构成(如图18-1所示)。
图18-1 技术进步S曲线从这两个维度来考察,技术性能特征演化明显划分成四个阶段:①早期阶段,一旦技术创新出现,在这个技术的早期阶段性能特征没有多少提高;②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技术性能迅速提高;③增速减缓阶段,在这个阶段性能持续提高,但提高速度放缓;④成熟阶段,性能不再提高。
3.破坏性创新答:破坏性创新旨在在新的市场或低端市场上提供比较简单、更加便捷与廉价的产品。
每个市场都存在一个顾客可以利用或吸收的改进率;在每个市场都存在不同的技术改进轨迹(图18-2中用实线表示)。
技术改进速度总是超过该技术在应用市场消费者的吸收率(即实线的斜率大于虚线斜率)。
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存行业中主要竞争企业总是通过向原有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的方式来竞争,它们的技术创新是一种维持性创新。
但是破坏性创新旨在在新的市场或低端市场上提供比较简单、更加便捷与廉价的产品。
图18-2 破坏性创新模式4.技术周期答:技术周期是指技术间相互替代的周而复始。
新技术从初始的紊乱阶段开始,到进入快速进步期,然后回到衰退阶段,最终被新的技术所取代。
技术替代曲线,如图18-3所示。
图18-3 技术替代S曲线5.先发优势答:“先发优势”是在行动上“先人一步”,目的是在市场竞争中“高人一筹”。
先人一步行动,率先开发出某种产品或某种新的生产工艺,这种战略的意图是在技术上领先同行业内的其他企业,以获得市场竞争中至少是在某段时期内的垄断地位。
《管理学》企业技术创新知识点以及考点详解含试题及答案
第二十章企业技术创新名词解释1.简答1)、熊彼特的创新观熊彼特把创新定义为企业家的基本职能,并认为企业家之所以能成为企业家,并不是因为其拥有资本,而是因为他拥有创新精神并实际地组织了创新。
根据熊彼特的观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或该地区拥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数量以及这些企业家在实践中的创新努力。
正是由于某些企业家的率先创新,众多企业家模仿,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在熊彼特的理论中,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它包括五个方面:①生产一种产品;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④掠取或控制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一种新的来源;⑤实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
2)、创新与发明的区别★★★发明是一种创新,但创新绝不仅仅是发明。
如果说发明是在新知识、新理论创造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全新技术,那么创新则可能是这种全新技术的开发,也可能是原有技术的改善,还可能是几种未经改变的原有技术的一种简单重新组合。
3)、技术创新的内涵★★★★★(贡献:降低成本、使产品更具竞争力)1. 要素创新从生产的物质条件来考察,要素创新主要包括材料创新和手段创新。
材料既是产品和物质生产手段的基础,也是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作用的对象。
材料创新的主要内容是寻找和发现现有材料、特别是自然提供的原材料的新用途,以使人类从大自然的恩赐中得到更多的实惠;手段创新主要是指生产的物质手段的改造和创新,生产手段的技术状况是企业生产力水平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标志,主要包括: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用于改造现有设备,以延长其寿命、用更先进的生产手段取代旧的机器设备。
2.产品创新产品是企业的象征,任何企业都是通过向市场上提供不可替代的产品来表现并实现其社会存在的。
产品创新主要包括对新产品的开发和老产品的改造。
这种开发和改造是指对产品的结构、性能、材质、技术等一方面或几方面进行改进、提高或独创。
产品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决定了产品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其他创新都是围绕着产品创新来进行得,而且其成果也最终在产品创新上得到体现。
2022年《管理学》考试题库(有答案)
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在各管理职能上所花时间旳相对多少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一、客观部分:(单选、多选选择)(一)、选择部分(一)单选1、下面是一种有关各层次管理人员在不同管理职能上所花时间与精力分派模型旳示意图,有人对此模型表达困惑。
根据你对管理实践旳理解,你对此模型旳评价是:(B)A.不对旳,由于模型觉得基层管理者用于控制工作旳时间要比高层经理多。
B.对旳,由于模型觉得高层管理者在战略计划与控制方面所花旳时间更多。
C.不对旳,由于模型觉得中层管理者在领导上所花旳时间要比高层管理者多。
D.对旳,由于模型觉得基层管理者花在计划与控制上旳时间比花在领导上多。
2.从发生旳时间顺序看,下列四种管理职能旳排列方式,哪一种更符合逻辑些?(D)A.计划、控制、组织、领导。
B.计划、领导、组织、控制。
C.计划、组织、控制、领导。
D.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3.曾有某高技术公司旳总裁,其个人并无接受过有关高技术教育及从事过有关领域经营旳背景,而只有接受过MBA教育并在其他非高技术公司成功经营旳履历,但他上任后,在短短旳不到3年时间里,就迅速扭转了该公司数年亏损旳局面,完毕了当时董事会提出旳赚钱目旳。
这一事例阐明:( B )A.公司高层管理者不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管理经验就行了。
B.成功旳管理经验具有通用性,可以不分行业地加以成功移植。
C.公司核心领导旳管理水平会对公司旳发展产生不可估计旳作用。
D.这只是一种偶尔发生旳现象,也许是该总裁正好遇到市场机会。
4.下列因素中,哪个不属于公司旳外部环境因素?(B)A.人口B.营销组合C.人均国民收入D.都不属于5.影响行业竞争旳五种力量模型是一种非常好用旳分析工具,在进行竞争分析和制定竞争战略时,大多数人都会借鉴使用这一模型。
目前,假设我们对某大都市一家经营手机业务旳公司所面临旳竞争状况进行分析。
结合现实,你觉得如下哪一序号所相应旳分析结论最合理?(D)A.6.大地公司为大宾馆、高档写字楼等提供各色盆景、景观植物,品种多达上千种。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12.创新
第十二章创新第一部分管理的创新职能一、填充题1、维持和创新是管理的本质内容,有效的管理在于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组合。
2、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系统的影响程度来考察,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
4、从创新发生的时期来看,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从创新的组织程度上看,可分为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
6、鉴于创新的重要性和创新结果的___________,有效的管理要求有组织地进行创新。
7、由于一定的技术都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和利用这些载体的方法来体现的,因此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
8、成功的创新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阶段的努力。
9、要素组合方法创新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时空组织两个方面。
10、要素创新包括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两方面。
11、___________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它规定着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利、利益和责任。
二、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管理的“维持职能”的是___________。
()A.组织B.创新C.控制D.领导2、创新与维持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维持是创新基础上的发展B.创新是维持的逻辑延续C.维持是为了实现创新的成果D.创新则视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3、产品创新___________。
()A.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B.受制于技术创新的其他方面C.影响其他技术创新效果的发挥D.往往要求企业利用新的机器设备和新的工艺方法4、经营制度确定了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二章企业技术创新
一、教学要点
1、熊彼特关于创新的内涵。
2、技术创新的内涵。
3、七种技术创新的源泉。
4、如何进行技术创新?
5、关键名词:技术创新、要素创新、产品创新、要素组合创新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从生产的物质条件这个角度来考察,要素创新主要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2、_____创新主要指生产的物质手段的改造和更新。
3、与其他类型的创新相比,知识性创新具有最为漫长的_________。
4、产品创新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5、要素的组合包括_________ 和_________ 的时空组织两个方面。
6、企业可供选择的创新对象主要涉及_________ 、_________以及_________等三个领域。
7、产品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产品的_________与产品的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根据熊彼特的观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_________。
A. 资源的丰富程度
B. 居民的教育程度
C. 投资的多少
D. 该国或该地区拥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数量以及这些企业家在实践中的创新努力
2、产品创新指_________。
A. 必须在原理、技术水平和结构上有突破性的改变
B. 可以是利用新原理、新技术、新结构开发出一种全新型产品
C. 也可以是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部分采用新技术而制造出来适合新用途、满足新需要的换代型新产品
D. 还可以是对原有产品的性能、规格、款式、品种进行完善
3、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的创新要求_________。
A. 在设备创新的基础上,改变产品制造的工艺、过程和具体方法
B. 在不改变现有物质生产条件的同时,不断研究和改进具体的操作技术,调整工艺顺序和工艺配方
C. 不断地研究和采用更合理的空间布置和时间组合方式
D. 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制造出适合新用途、满足新需要的换代型新产品
4、生产过程的组织包括_________在空间上的布置和时间上的组合。
A. 设备
B. 工艺装备
C. 在制品
D. 劳动
5、人口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有_________。
A. 人口结构的变化直接决定着劳动市场的供给
B. 劳动市场的供给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
C. 人口的数量及其构成确定了市场的结构及其规模
D. 人口结构的变化可能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契机
6、技术创新主要涉及_________等不同方面。
A. 材料
B. 产品
C. 工艺
D. 手段
7、独立开发的优点有_________。
A. 若能获得成功,企业将可在一定时期内垄断性地利用新技术来组织生产
B. 可帮助企业形成某种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高额的垄断性利润
C. 不要求企业拥有数量众多、实力雄厚的技术人员
D. 开发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企业将独自咽下失败的痛苦
8、联合开发的优点有_________。
A. 企业可以与合作伙伴集中更多的资源条件进行更为基础性的创新研究
B. 企业可以与合作伙伴共同地承担由于此而引起的各种风险
C. 开发如果失败,企业将与协作伙伴一道来分担各种损失
D. 开发成功,企业不能独自利用研究成果组织产品或工艺的创新
(三)简答题
1、在熊彼特的理论中,创新包括几个方面?
2、生产手段的创新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
3、企业内外的不协调有哪些类型?
4、后发制人的战略有什么优势?
5、与其他类型的创新相比,知识性创新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6、企业可供选择的创新对象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7、“先发制人”给企业带来的贡献有哪些?
(四)问答题
1、技术创新的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2、材料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3、试述技术创新的贡献。
4、试述技术创新的源泉。
三、习题答案
(一)填充题
1. 材料创新、手段创新
2.手段
3. 前置期
4. 新产品的开发、老产品的改造
5. 生产工艺、生产过程
6. 产品、工艺、生产手段
7. 成本竞争力、特色竞争力
(二)选择题
1. D
2. BCD
3. AB
4. ABCD
5. ABCD
6. ABCD
7. AB
8. ABC
(三)简答题
1. 在熊彼特的理论中,创新包括五个方面:
⑴生产一种新的产品;
⑵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⑶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⑷掠取或控制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一种新的来源;
⑸实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
2. (1)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用于改造和革新原有的设备,以
延长其技术寿命或提高其效能,
(2)用更先进,更经济的生产手段取代陈旧、落后、过时的机
器设备,以使企业生产建立在更加先进的物质基础之上。
3. 根据产生的原因的不同,不协调可分成不同的类型。
⑴宏观或行业经济景气状况与企业经营绩效的不符是可以经常观察到的一种现象。
⑵假设和实际的不协调也是一种常见的不协调类型。
企业对消费者价值观的判断与消费者实际价值观的不一致是假设与现实不协调的典型类型,也是企业常犯的一种重要错误。
4. (1)分享先期行动者投入大量费用而开发出的行业市场;
(2)根据已基本稳定的需求进行投资;
(3)在率先行动者技术创新的基础上组织进一步的完善之更加符合市场的要求。
5. ⑴与其他类型的创新相比,知识性创新具有最为漫长的前置期。
⑵知识性创新的第二个特点:是这类创新不是以某一单一因素为基础,而是以好几种不同类型的知识的组合为条件
6. 以企业可供选择的创新对象主要涉及产品、工艺以及生产手段等三个领域。
产品创新使得产品在结构或性能上有所改进,甚至全部创新,不仅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全新的享受,而且可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或者减少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费用,所以给企业带来的不仅可以是特色的形成,而且可能是成本的优势。
工艺创新则既可能为产品质量的形成提供更加可靠的保证,从而加强企业的特色优势,亦可能促进生产成本的降低,从而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更具有价格竞争力。
7. ⑴可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
⑵可使企业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
⑶可使企业进入最有利的销售渠道。
⑷可使企业获得有利的要素来源。
⑸可使企业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
(四)问答题
1. 从生产过程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素创新。
从生产的物质条件这个角度来考察,要素创新主要包括材料创新和手段创新。
(二)产品创新。
产品是企业的象征,任何企业都是通过向市场上提供程度上不可替代的产品来表现并实现其社会存在的,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是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主要标志。
(三)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
利用一定的方式将不同的生产要素加以组合,这是形成产品的先决条件。
要素的组合包括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的时空组织两个方面。
2. 这几个方面的创新,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材料创新不仅会带来产品制造基础的革命,而且会导致产品物质结构的调整;产品的创新不仅是产品功能的增加、完整或更趋完善,而且必然要求产品制造工艺的改革;工艺的创新不仅导致生产方法的更加成熟,而且必然要求生产过程中利用这些新的工艺方法的各种物质生产手段的改进。
反过来,机器设备的创新也会带来加工方法的调整或促进产品功能的更加完善;工艺或产品的创新也会对材料的种类、性能或质地提庄更高的要求。
各类创新虽然侧重点各有不同归任何一种创新的组织都必然会促进整个生产过程的技术改进,从而带来企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3. 从技术创新的内涵分析中不难看出,技术或者依附于物质产品而存在,或者是为物质产品的实体形成而服务的。
因此,不论是何种内容的技术创新,最终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品竞争力的提高。
产品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产品的成本竞争力与产品的特色竞争力。
技术创新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便是通过影响产品的成本和特色而起作用的。
材料的创新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以数量丰富、价格低廉的原材料去取代价格昂贵的稀缺资源的机会,而且有可能通过材质的改善而促
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创新既可使企业为消费者带来新的满足,亦可使企业原先生产的产品表现出新的吸引力;工艺创新既可为产品质量的形成提供更可靠的保证,亦可能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物质生产条件的创新则直接带来劳动强度的下降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直接促进着产品生产成本的下降和价格竞争力的增强。
综合起来看,技术创新一方面通过降低成本而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更具价格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增加用途、完善功能、改进质量以及保证使用而使产品对消费者更具特色吸引力,从而在整体上推动着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4. 创新源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一系列不同的机会。
这些机会可能是企业刻意寻求的,也可能是企业无意中发现、但发现后立即有意识地加以利用的。
美国学者德鲁克把诱发企业创新的这些不同因素归纳成七种不同的创新来源:
㈠意外的成功或失败
㈡企业内外的不协调
㈢工艺过程的需要
㈣产业和市场的改变
㈤人口结构的变化
㈥人们观念的改变
㈦新知识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