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

教学准备:投影片、收集有关刘禹锡的生平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2、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

3、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

4、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

板书课题。

5、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二、初读课文1、提自学要求(1)借助课文注音把古诗读正确。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理解词义、句意。

2、检查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词(2)指名读古诗三、介绍几处地名,学生自学古诗,讨论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四、疏通诗句1、理解“半轮”(看图):我们平常都说一轮明月,这里为何说是“半轮“?影:指月影秋:为了押韵而倒置句末,形容秋天月色之美。

句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州驶去了。

2、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3、想象诗的意境:观察图上清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给你什么感觉?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他会怎么想,他的表情会是什么样。

4、看图读课文5、教师描述:一个深秋的夜晚,年轻的诗人告别了与他朝夕相处的友人,登上了去三峡的帆船,当小船行至平羌江时,诗人抬头看到了峨眉山顶那明晃晃的月亮,低头一看,那月影倒映在水中正跟随他前行呢!唉,诗人低下头,心中一片惆怅,月影能够伴随我,而我的友人却留在了清溪,想见也见不着了。

可是这有什么办法呢?指导朗读,读出思念之情,语调低缓:范读指名读指导背诵五、拓展阅读:《洞庭湖之旅》六、小练笔:《洞庭美景》。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味。

2、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诗句所蕴含的意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背诵《江南春》,并说说诗句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春日偶成》
1、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

(2)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

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2、初读解疑
(1)自由朗读,扫除文字障碍。

(2)解疑:
“傍”“随”“过”“川”怎么理解?
“时人不识”怎样理解?
“偷闲”是什么意思?
3、再读解意
(1)品读一、二句
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春景?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品读三、四句
“时人”为什么“不识”?
诗人担心人们说闲话吗?为什么?
(3)连起来说说诗句意思。

一二句写景: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4、指导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三、请学生搜集有关描绘春天美丽景色的古诗并背诵。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件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课件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件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课件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苍①青色:苍天。②草色,
深绿色:苍松。③灰白色: 苍白|两鬓苍苍。
茫①对事理全无所知,找
不到头绪。②形容水势浩 渺。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苍①青色:苍天。②草色,
深绿色:苍松。③灰白色: 苍白|两鬓苍苍。
茫①对事理全无所知,找
不到头绪。②形容水势浩 渺。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Hale Waihona Puke 左右结构上下结构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学习提示: 小声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二年级 语文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注释 ①﹝见﹞同“现”, 显现。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导学案
年级
二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古诗两首
指导教师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日期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3、喜欢背诵古诗。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橙、橘、斜”的识记;“枫”的书写;古诗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学习过程设计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备注
一、回顾导入。
1、多种方式认读古诗《赠刘景文》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赠刘景文》。
二、自学古诗《山行》。
1、出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三、细读古诗。
1、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来自4、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四、诵读古诗。
1、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回顾《赠刘景文》。
自学古诗,进行理解。
练习朗读古诗。
感受诗中美景,进行理解,帮助背诵。
教学反思:
让学生通过“寒山”、“霜叶红于二月花”等词句,很快判明《山行》这首诗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并且可以重点解释一下“坐”字。

人教一年级下册语文_第13课《古诗两首》第二课时(张东莲)

人教一年级下册语文_第13课《古诗两首》第二课时(张东莲)
13.古诗两首
小池
quán yīn
chí
杨万里

qíng róu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
南宋诗人。他一生写过 2万多首诗,保留到现 在的有4200多首。他对 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 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诗。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泉水的出口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才露尖尖角,
刚刚出水的嫩荷叶
早有蜻蜓立上头。
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儿
2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 眼 无声 惜 细 流 ,
树阴照 水爱 晴柔。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晴蜓立上头。
可惜
qíng

quán
róu
泉眼
温柔
yīn

晴天 露出
阴天 小池
chí
我会读
chíxī yīn qí ng róu lù
池 惜 阴 晴
柔 露
露 柔




泉水的出口 爱惜 细小的流水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 才 露 尖 尖 角 ,
早 有蜻 蜓 立 上 头 。
huánɡ

黄牛 黄色 炎黄子孙


站立 立正 起立

请 闭 池 晴 阴 蝉 露 立 柔 牧 惜 情 所

晴 阴 蝉 露 立 柔 牧 惜 情 所



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亦”、“妆”等字;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增强竞争意识;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2、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增强竞争意识;巩固
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字卡片、有关西湖的照片。

学生准备:作者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眠:睡觉晓:天亮)
第二行:讲醒来以后,听到到处都有鸟的叫声。
(闻:听到啼:鸟叫)
第三、四行:昨夜又刮风又下雨,不知花被打落多少。
3.问:《春晓》写了怎样的景象?
仔细看图,展开讨论
《春晓》写的是百花盛开,小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叫,风雨过后,地上满是落花的春天清晨的景象。
4.小结
这首诗既写了春天的早晨,雨过天晴,小鸟在枝头鸣叫跳跃的欢乐场面,又抒发了作者对昨夜风雨交加,满地落花的惋惜之情。诗中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意境清新、自然,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春晓图。
上课时间
2011年月日
总课时
总第课时
主备人
课题
1、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掌握“春晓、眠、觉、闻、啼鸟、知”等词语。
2.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4.到郊外或公园去找春天,把看到的大自然的变化,先说说,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6、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春天大自然的变化,再让学生练习写一写。
1.指导学生说话。
(1)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变化?
(2)花、草、树有什么变化?
(3)小动物有什么变化?鸟及自己所见到的动物有何变化?
2.教给学生说话方法。
(1)注意说话次序,回忆上次《春天》看图说话的次序。
(2)要加进想象和形容词,体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情景。
教学
重难点
掌握“春晓、眠、觉、闻、啼鸟、知”等词语。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一、复习导入
1.范读课文,学会体会诗的意思。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 远方;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 没有长得茂盛浓密。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急走:奔跑着、快追。 无处:没有地方。 寻:寻找。 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 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 中,再也找不到了。
思考问题:

从这首诗中,你能看到哪些 景物? 篱落,径,花,黄蝶,菜花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野火:荒山野地燃烧起来的火。 尽:完。 生:生长。
野火是烧不尽这些小草的,来年的春风一 吹,它们就又生长出来了。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尽—— 完 岁—— 年
反义词:
生——死 枯—— 荣
离—— 聚
动脑思考:
为什么“野火烧不尽”?
野火烧掉的是草的茎叶,草根理在泥土 里,是烧不掉的,所以来年春天,草还 会长出来,说明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小结
1、本节课我们从《宿新市徐公店》 中感受到儿童在菜花中捕捉黄蝶的 乐趣,体会到诗人热爱春天,热爱 生活的情感。
本节课小结 我们已经学习了古诗《草》, 从中感受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留宿 住宿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篱落:篱笆。 一径:一条小的路。 树头:树枝头上。 未:没有。 疏疏:稀稀疏疏。 深:深远。 花落:花落下。 阴:树叶茂盛浓密。
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复习
1、背诵古诗
2、 听写生字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草》,感受小草 顽强的生命力,和儿童在花丛 中捉黄碟的乐趣。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9、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9、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2、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情,重在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
(二)展示
交流
我愿意把我的探究展示交流,在展示时,我会把内容说清楚;别的同学展示时,我会认真倾听,并能补充和质疑。
指导交流,适当纠错、点拨。
练习反馈
1、比一比,再组词。
异( ) 佳( )遥( )
导( ) 挂( )摇()
2、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喜欢的诗句。
利用古诗,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讲点拨
(一)自主
探究
1、我能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将古诗读准确,读通顺,读好节奏。
(2)对照文中注释和老师补充的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我能品词析句,想象感悟诗歌的感情。
3、我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4、我不明白的是
1、引导学生自主探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导学案设计
课 题:
9、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课 型
新 授 课
年级
三 年
执教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学习重点:
读懂古诗,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学习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多彩的古诗。
黑白红黄
月()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日依山尽,()河入河流。
指导归纳学法,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测评提高
背诵古诗
通过测评、练习形成能力,达到一课一得。
学习收获
(学生)
教学反思
(老师)
预习准备:

9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9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9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春日》1、学生按学习《绝句》的方法自学《春日》。

2、教师点拨“胜日”、“寻芳”、“泗水”、“等闲”、“东风面”等词语的意思。

3、分组汇报学习情形。

教师点拨如下:(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生活,那个地点指天气晴朗的生活,风和日丽的生活,阳光明媚的生活,阳光辉煌的生活。

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查找优美的景色。

春游时心情确信专门快乐。

(3)泗水滨——泗水河边。

泗水河是一条漂亮的河,在如此漂亮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服吗?(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

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

不优美的地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欢乐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

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奇、兴奋、兴奋。

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

诗人悠闲自得,不记得了苦恼。

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点是专门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

识得:感受到,领会到,认识到、接触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

有一个词语叫“春风中意”,春风来了,中意洋洋。

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那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确实是说,那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

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鲜艳。

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

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快乐吗?(10)总是春——确信是春天,一定是春天。

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沉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8、说说古诗的意思。

一个春光明媚的生活,诗人津津有味,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

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受。

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顺: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充满着春的气息。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一、预习探究(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望天门山》,谁能把他背诵下来?指名背诵,并简述诗意。

2、师: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长江雄奇、壮丽的景象和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

板书:饮湖上初晴后雨,学生齐读诗题。

(二)简介作者,理解题意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学生相互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了解苏轼。

2、师:谁来说说,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先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再说说题目的意思。

提示:饮:喝酒。

湖:西湖。

初晴后雨:开始是晴天,后来下了雨。

二、合作交流1、师:学习古诗,理解诗题很重要,去过西湖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西湖的……出示媒体资源中西湖美景的视频,师做简单介绍。

师:看完了西湖的美景,你想说什么?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师:西湖在每个人心里都是不一样的,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西湖,诗人苏轼眼中的西湖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自由读诗。

2、师:老师还想再听听你们读书,同桌互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学生同桌合作读诗。

教师巡视。

3、师:下面我们小组内读诗,由小组长负责,每个人读一次,一个一个地读,看谁读得最好,为什么?学生组内读诗。

师巡视指导。

4、师: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同学读得有滋有味,真投入啊,谁来读一下,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才能。

指名读、评价、赛读、齐读。

三、品读体验,感受意境1、感受西湖晴天和下雨时不同形态的美(1)师:同学们只读了几遍就读得这么好,你们太棒了,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学习古诗,读通古诗,仅仅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那么如何理解诗意呢?诗人如何描写西湖时晴时雨的变化的呢?咱们再读前两句(生齐读)指几名学生读第一句师:读第一句诗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学生回答。

师:谁给大家说一下“潋滟”是什么意思?提示:水波光闪动的样子。

师:学古诗看注释是一种好方法,请同学们记在脑子里,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波光闪动的样子吧。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件,结合课件理解潋滟。

四年级下册语文6.古诗两首【第2课时】《游园不值 》叶绍翁

四年级下册语文6.古诗两首【第2课时】《游园不值 》叶绍翁

核心问题: 这首诗用花描绘了春天的什么景色? 这首诗写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美丽。
串珠问题:
1.一读:读古诗,想一想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游园不值》写诗人游园时想看花却进不了 门,这本是件扫兴的事,但他却从露出墙头的一 枝红杏想象出满园的春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 赞美之情。
2.二画:画出这首诗中重点的字词,说一说它在古诗中的 意思。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国学诵读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 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春词》刘禹锡)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 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白 居易)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春天常见的花】 迎春花、连翘、玉兰花、桃花、杏花、紫荆花。
走进作者
叶绍翁: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字 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本姓李,后 嗣于龙泉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 官。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 交往甚密。叶绍翁是江湖诗派诗人,他的 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他的诗大多是描写山 林景物和送友之作。
主要作品:《游园不值》《夜书所见》 《田家三咏》《四朝闻见录》等。
6 古诗二首
第二课时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jī)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会写“齿”“柴”“杏”3个生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的
意境。(重点) 3.理解古诗包含的哲理。体会春景的美丽,激发对春天
的热爱。(难点)
不同点:(1)《江畔独步寻花》讲究工整对仗, 用戏蝶、娇莺侧面描写春花的鲜艳芬芳;而《游园不 值》从出墙的红杏想象满园的春色,引起诗人对春天 万物旺盛生命力的惊叹。(2)《江畔独步寻花》表 达了诗人兴致勃勃、满心欢喜的感情;《游园不值》 表达了诗人由扫兴转为欣慰的心情。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小组探究古诗中的文化内涵、历 史背景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 思维深度。
多媒体辅助教学
图片展示
利用图片展示古诗中涉及的场 景、人物和事物,帮助学生形 象化理解。
音频播放
播放古诗的配乐朗诵或诗歌吟 唱,增强学生对古诗韵律和节 奏的感受。
视频呈现
通过视频呈现古诗的创作背景 、历史事件等,帮助学生深入 了解古诗内涵。
01
壮丽景象
香炉峰、紫烟、瀑布、银河等。
02
豪放情感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
03
分析
通过对《望庐山瀑布》中的壮丽景象和豪放情感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
生感受李白在诗中所描绘的壮丽景象和豪放情感,以及如何通过景象来
表达情感。
两首诗的对比与联系
对比
两首诗的主题、情感表达方式、意象选择等。
联系
两首诗都是李白的作品,都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指出彼此在课堂 上的优点和不足,促进相互学习和共 同进步。
教师点评与指导
教师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包括对古诗的理解、课堂参与度、表达能力等 方面,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教师指导
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足之处,教师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更好地掌 握知识和技能。
作业布置与要求
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提高能力 。
作业要求
明确作业的具体要求和标准,确保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 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讲解字词
教师对古诗中的生僻字、多音字和难点字进行讲解 ,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
80%
分组讨论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03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01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02
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语言。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03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难点
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讲授法、问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 通过复习所学《静夜思》导入新课。 • 新课学习 • 教师范读《望庐山瀑布》和《绝句》,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 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的大意。 •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语言,并体会诗人情感。 • 知诗人,解诗题。
THANKS
感谢观看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过程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01
理解两首诗中不懂的词的意思
02
了解两首诗的诗意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
03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达到生生互动
通过拓展学习,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01
体会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02
掌握两首诗的艺术手法
两首诗均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描绘不同的景色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 。
难点
理解两首诗的诗意
由于两首诗的背景不同,所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也不同,学 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感受两首诗的韵味与美感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学生需要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来感 受诗歌所营造的氛围与美感。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登鹳雀楼》采用了朴素自然的 写实手法,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 情感;而《望庐山瀑布》则更多 地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瀑布的壮观 。
04 思想感情
《登鹳雀楼》表达了作者豁达、豪 迈的情感,而《望庐山瀑布》则更 多地表达了作者的浪漫主义情怀和 对人生的思考。
其他诗人与其创作风格的对比
06
解析
学生可以通过对诗歌的朗诵、小组讨论、对 比阅读等方法,深入感受诗歌的意境,培养 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03
品读《登鹳雀楼》
诗人介绍与创作背景
诗人介绍
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擅长描写山水田园风光,作品风格淡远、清新、自 然。
创作背景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在鹳雀楼上远眺时所作,描写了登高远望的壮丽景色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思想感情与艺术特色
思想感情
此诗通过对洞庭湖的景色进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人通过对湖光和秋 月、白银盘和青螺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将人的心境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
艺术特色
此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生动形象、意境深远的特点。诗人通过巧妙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将自然景观 描绘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同时,诗歌语言简练流畅、优美动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整首诗表 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品读《望洞庭》
诗人介绍与创作背景
诗人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 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与永贞革新而 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 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唐诗中流传 最广的是他的作品。
创作背景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学习《游山西村》)【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

教师补充小结。

2、自由吟读。

3、指名试读。

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

二、试讲诗意1、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解,试着串讲。

教师巡回倾听,发现难点。

2、指名试讲。

(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清楚)3、理解“莫笑、足”的意思。

三、深入体会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

诗人会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有什么感受?(想象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

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小道上,眼见前面被大山挡住了,怀疑无路可走;行至山前,忽见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惊喜地发现又是一个村庄。

四、品味对偶的表现手法1、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

2、引导发现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3、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

五、体会名句的引用提供下列句子,供学生阅读。

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

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

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诗句。

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

因此失去了信心。

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

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读后教育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能恰当地引用这些语句,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精彩。

六、布置作业1、抄第5课生字组三词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2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科目主备人班级课题2、古诗两首课时第二课时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会写、会认本首古诗的生字和词语。

过程与方法:背诵古诗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2、合作探究重点解读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难点提示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准备导学过程二次备课课前预习导入复习导入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自主学习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我已经预习了古诗,我还知道了古诗的意思呢!探究学习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2)“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展示提升学习生字反馈测评拓展延伸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板书设计学生自我评价(教学反思)。

24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24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24、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朗读、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对照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六月西湖的另一番美景。

教学过程:一、以旧知导入新知回忆背诵《西湖》过渡: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古往今来,人们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今天,让我们走近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二、活动一:读题释题,了解作者。

预设:题目的意思:诗人在清晨时走出净慈寺,送别自己的挚友——林子方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并称“诚斋体”三、活动二:熟读诗文,理解诗意。

预设:毕竟:到底。

接天:与天相连。

无穷碧:一望无际,碧绿碧绿。

映日:与日相映。

别样红: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红的有层次,有变化。

诗句大意:到底西湖六月中的景色不与四季相同,你看:莲叶与天相连,一望无际,碧绿碧绿;荷花与日相映,谁曽见过这样的鲜红?1、同学们,如果你就是杨万里。

当你和友人畅谈一夜后,从寺中走出,一副清秀幽雅的荷花图跃入眼帘,你会吟诵......(学生朗诵古诗)当你和友人漫步岸边、与友人依依惜别时,阵阵荷香迎面飘来、侵入心脾,你会不由自主的吟诵...... (学生朗诵古诗)当你和友人荡舟湖中,从层层叠叠的荷叶中穿梭而过依依话别时,忽见阳光下的荷花竟如此晶莹剔透,你会情不自禁的吟诵...... (学生朗诵古诗)2、同学们,这首诗题为送别,可诗中却一字未提,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大诗人作诗也有走题的时候?(可能受到荷花的美丽所感染,他们没有太多伤感,所以不写。

荷花是西湖六月的最大特色,诗人想让友人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他今天的送别之情。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或许也是杨万里诗风的精妙之处吧四、活动三:对比阅读,加深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内容。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意境的深远,音韵的和谐,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齐读两首古诗。

指名释义文中的生字、新词。

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示范引路,学会方法——学习《惠崇春江晓景》。

⑴、想。

自读古诗,想想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⑵、看。

看课后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将自己还未明白的地方在组内和同学讨论。

⑶、猜。

根据自己的理解猜一猜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⑷、议。

师生对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⑸、说。

学生说出诗句的意思。

⑹、悟。

感悟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⑺、诵。

感情朗读并背诵。

2、小组合作,自学探究——学习《清明》。

⑴、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惠崇春江晓景》的方法。

⑵、学生小组内研读。

⑶、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师生共同评议。

三、课外延伸,学会积累。

1、说说自己知道的写春天的名句。

2、师生互相介绍自己知道的写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开展课外读书竞赛。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比一比,组词语。

芦( ) 借( ) 放( ) 蒌( )
户( ) 惜( ) 牧( ) 楼( )
2、先解释加点的字,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古诗《清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晓景
竹林、桃花——盛开
鸭群——江中戏水惠崇春江晓景蒌蒿、芦芽——满地喜春惜春
河豚——逆江而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