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在诗歌历史上的地位和它的特点
诗歌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
诗歌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诗歌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一、诗歌的历史地位自古以来,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地位几乎能与汉字文化的历史地位媲美。
中国古代文学三绝之一的《诗经》正是由诗歌组成,主张五德俱贵,以歌颂情感、崇尚美好的人性、人情、人事,它的艺术价值功不可没。
诗歌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进,流传到现在,不仅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当代文学中,它的地位依然不可替代,并且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诗歌的文学价值1. 语言艺术诗歌的语言艺术值得一提,尤其其所包含的韵律和节奏感。
在诗歌中,每个词语都是经过深思熟虑选择出来,不仅能够表达情感,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字音、情调和形式,增强本身的美感和想象力。
2. 文化审美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还能人文背景、社会思想等方面反映出人民的呼声,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长河,在很大程度上展示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审美情趣。
3. 精神文化诗歌的另一个文学价值是涉及其所要表达的思想、人生体验、人际关系等,它是思想、理念、观念的文化载体之一,厚重、精深、多元的精神内涵载满着文化和情感的元素,就如同一个橱窗中飘散的气息与色彩让人深陷其中。
三、诗歌对当代文学的影响1. 社会责任当代的诗歌作者不仅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且关注当代社会热点话题,通过对时代的热点反思和借鉴经验,提高现代化的意识,显现出现代诗歌具有它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
2. 文学创新当代诗歌作家逐渐增加了对声音和语言的关注,注重于语言的形式上的创新,将其运用到音乐、诗歌朗诵及其他艺术形式中,以实现感性与理性交错、呼应和变化,并不断探索新形式、新思路来诠释当代文学的精华。
3. 文学传承诗歌还能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学遗产,使其得以世代流传。
每个时代把艺术与文化进行深刻的结合,以在历史和时代中发挥绝佳的作用,并最终成为对于一代人心理冥想和思考的文化遗产和思想供给。
综上所述,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疑是不可替代的,而随着诗歌艺术的不断拓展和丰富,它的意义和价值也不断得到提升,赢得了普及化、协调化和古代文化的无限推崇。
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王安石的文学创作成就?答:晏殊在宋初词坛影响最大,是词从晚唐五代答:(1)王安石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卓越过渡到北宋的关键人物,他不但开拓了宋词婉约的文学家,在诗词文方面都取得了成就。
派的正宗风格,而且在词的表现内容、表现手法(2)诗歌以退居江宁为界,前后两期诗风有很大差别音调词格等诸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他创作的词的前期诗歌多直道其胸中事,反映其独特的个性特题材内容,由于没有更多的社会下层的生活经历,征和精神风貌,寄托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批判精神。
所以他的词的题材内容一般写日常生活中的闲情如《河北民》。
后期诗歌。
少年浮躁之气消弭,性逸致,有时抒发淡淡的哀愁,有时写自己的人生情老成含蓄,追求诗歌的艺术美。
创立了雅丽精体验。
其精美圆熟的艺术表现,精致含蓄的倾向,绝的:王荆公体,新颖别致,锻炼甚工。
妥帖自然展示出宋词风格的新特色,直接影响着同代稍后,意境清丽,表现山荆公的老练圆熟的欧阳修、晏几道等人。
(3)其词不多,但“一洗代旧习”不受绮靡之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风的影响。
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范围答;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4)他的散文“中国古代文坛享有崇高地位。
为成为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
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以议论说理见长。
领袖人物,团结一批诗人,朋辈如梅尧臣、苏舜(5)王安石的诗词文对扫除宋初风靡浮华的文风钦,后学如王安石、苏轼、曾巩等。
他的文论和作出了贡献,可以说北宋中期的诗文革新运动王创作实践,对当时以及后代的影响不容低估,足安市功不可没。
可以和韩愈相媲美。
为纠正雕刻过甚的昆体偶丽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之文的流弊。
他身体力行的实践了自己“其道可(1)“以文为诗”。
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气格贯穿。
知而可法。
其言可明而可行“的创作主张,撰写(2)以才气为诗了大量平易生动的古文,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
(3)以才学为诗,体现为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在知贡举时,利用政治手段、极力排除险恶奇涩(4)苏诗在宋代即被称为“东坡体”,成为宋诗的“太学体”,擢拨文章晓畅的二苏、曾巩等英才的一种风格范式。
唐诗宋词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
唐诗宋词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唐诗宋词是古诗词中的代表。
从古代到现代,唐诗宋词一直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唐诗宋词被誉为“千古绝唱”,具有深刻的思想性、高超的艺术性和生动的情感表现力,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璀璨明珠,对中国文学谱系的发展和演进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等方面,探讨唐诗宋词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
一、历史背景唐诗宋词是指唐代和宋代的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并且被广泛地推崇和传承。
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唐诗为唐代最为瑰丽、最为优美、最为辉煌的文学遗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
唐诗在内容上,主题广泛,涵盖了诸如政治、哲学、历史、人生哲学、自然景物等方面。
而在形式上,则使用了多种诗体和韵律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唐诗以其雄浑壮丽的气势、平实自然的风格、精炼高超的艺术手法,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佳话。
而宋代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高潮,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时期。
宋词有着自己的特色和魅力。
它在内容上反映了宋代的政治、社会、文化、风俗等多方面的生活,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以往文化的历史魅力。
而在词的形式上,出现了多种形式,如绝句、律词、长短句、小令等,且在格律、韵脚、意境等方面都给人带来了新的感受。
宋词的音乐性和流畅性非常强,返回了这一时期作品的唯美主义和艺术理想主义。
在宋代的文化上承袭和发展了唐代的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重要成果。
二、文化内涵唐诗宋词的文化内涵是指诗歌中所包含的意象、思想、历史、文化等元素。
这些元素构成了唐诗宋词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具有重要代表性的作品。
1.意象浓郁唐诗宋词以其丰富多彩而著称。
唐诗吟咏大自然和各种生命现象,展示了天地万物的壮丽和美丽。
宋词则注重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以柔情似水、细致入微的方式,叙述了人们生命中感性和理性的方面。
古诗词传统文化
古诗词传统文化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理和情感。
作为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古诗词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的起源与发展、艺术特点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
第一部分:古诗词的起源与发展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最早的古诗词形式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诗歌,这些诗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而闻名于世。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诗词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五言、七言绝句和律诗等形式,同时也融合了大量的民间文化和艺术元素。
在唐宋时期,古诗词达到了巅峰。
唐代的杜甫、李白等诗人以其豪放的气势和深沉的思想感染了整个时代,被誉为“诗圣”;而宋代的苏轼、辛弃疾等诗人则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婉约的表达成为了后世学习的典范。
第二部分: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古诗词有许多独特的艺术特点,使其成为了一种独特而美妙的艺术形式。
首先,古诗词注重形象的描绘。
通过对景物、人物和情感的描写,古诗词能够以简洁的语言创造出丰富而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其中所表达的情感。
其次,古诗词常常使用对仗和押韵等修辞手法。
通过运用押韵和对仗,古诗词能够使语言更加优美动听,听起来更加悦耳有韵味。
另外,古诗词也注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
古诗词通过抒发作者真挚的情感和思想,可以触动读者内心的共鸣,引起共鸣与共鸣之间的对话,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激励。
第三部分:古诗词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古诗词通过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传递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古诗词中融入了儒家的礼仪之道、道家的自然观和佛教的修身养性等思想,使其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其次,古诗词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风格,推动了文学发展和文化交流。
古代的文人士大夫通过创作和传承古诗词,不断丰富了文学的内涵和形式,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谈谈对中国古典诗词价值与魅力的认识
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然具有极高的价值与魅力。
在我看来,中国古典诗词的价值和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也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精神瑰宝。
中国古典诗词之所以能够在人们心目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与其蕴含的思想、文化、历史等方面密不可分。
这些诗词通过表达作者对自然、生命、爱情、人生等方面的感悟,既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底蕴,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其次,中国古典诗词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这种美学价值主要表现在诗歌形式、意境、音乐性等方面。
中国古典诗词往往采用押韵、平仄等修辞手法,使得诗词的语言更加优美、动人,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展现出中国文学的特点。
此外,中国古典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描绘,营造出独特的意境,让人们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深刻的情感和内心的震撼。
同时,中国古典诗词的音乐性也是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之一。
许多古诗词都有自己独特的曲调,这种音乐性既能够增强诗词的艺术感染力,也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第三,中国古典诗词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诗词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化符号、历史事件、传统礼仪等元素,这些元素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价值观念和艺术风格等方面。
例如,杜甫的《登高》以“凌云壮志”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和社会的关切;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对于友情和人生的思考。
这些诗词中的文化内涵既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同时也能够让人们深入思考人生、社会、政治等方面的问题。
最后,中国古典诗词还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满足。
在人们快节奏的生活中,阅读古典诗词可以让人们暂时摆脱现实的压力,享受到一份纯粹的美感和内心的宁静。
中国古典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可以触动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思维,让人们在阅读中得到愉悦和满足。
诗词与中华文化
诗词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文文学的瑰宝之一。
以下是诗词与中华文化紧密联系的几个方面:1. 语言之美:中国古代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精炼的表达而著称。
古代文人通过诗歌的形式,追求音韵之美、意境之美,使语言成为一种艺术,体现了汉字文字的独特之美。
2. 文化传承: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诗词表达的思想、哲理、情感,传承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
许多经典的古代诗篇成为文学宝库,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思想。
3. 审美情趣:中国诗词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对自然、人生、情感等方面的描绘,营造出独特的审美情趣。
这种情趣通常表现为对自然景色的崇敬、对人情世故的体悟,使读者在欣赏诗词时获得美的愉悦。
4. 道德观念:中国古代诗词中常常融入儒家、道家等哲学思想,表达了丰富的道德观念。
通过对仁、义、礼、智等价值观的表达,诗人在作品中传达出中华文化中崇尚的道德伦理理念。
5. 社会风尚:诗词也是社会风尚的折射。
古代诗人通过作品表达对时事的观点、对社会变革的期许,使诗歌成为了一种社会意识的表达工具,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云变幻。
6. 文学修养:诗歌创作被认为是文人士大夫的标志之一,文人通过修炼诗歌技艺展现自身的文学修养。
诗文的创作和欣赏成为文人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文学情感。
7. 文学教育:中国古代的文人常常以诗词为媒介进行文学教育。
诗歌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教化的工具,通过学习古诗文,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道德情操和文学素养。
综合而言,诗词在中华文化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学、哲学、道德、审美等多重内涵,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传承了千年而不衰。
宋词的所有知识点总结归纳
宋词的所有知识点总结归纳宋词的所有知识点总结归纳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以其优美的语言、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喜爱。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智慧。
本文将对宋词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总结归纳,包括宋词的概述、发展历程、创作技巧、艺术特点以及代表作品等内容。
一、宋词概述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宋词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宋词是一种短篇的诗歌形式,可以说是从唐诗演变而来的。
宋词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通过短小精炼的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感受。
与唐诗相比,宋词更加注重情感和表达方式的细腻和温情。
二、宋词的发展历程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繁荣、科技进步、文化底蕴深厚,为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宋词在历史上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北宋初期的庐陵派、白日鼠派和辽东派;北宋中期的西江派和明州派;北宋末期的蜀派和江西派;南宋初的佛山派和华亭派;南宋中的浙西派和吴门派,以及南宋末的江湖派和淮海派。
三、宋词的创作技巧1. "折句":宋词结构在形式上一般为双调,但在实际写作中常常采用"六言五七言"、"七言五六言"的折句方式,以增加韵味和表达的力度。
2. "写景":宋词善于以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自然景物,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美的冲击和文学的魅力。
3. "写情":宋词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要任务,可以说是情感的高度凝缩和表达。
宋词注重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验。
4. "对偶":宋词中常用对偶的手法来营造和加强意境,使作品语言更加生动和富有韵律。
四、宋词的艺术特点1. "唯美性":宋词追求美的境界,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
作为一种音乐性很强的文学形式,宋词以其美妙的语言和曲调,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诗词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诗词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一、引言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而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文人雅士的创作工具,更是中国人情感和思想的抒发方式。
本文将探讨诗词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分析其对个人、社会和民族的深远影响。
二、诗词的历史背景中国诗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歌和赋文。
早在《诗经》时代,就有了各地各族的诗歌创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的形式不断发展,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
这些诗作以其高超的艺术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世传承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三、诗词的文化价值1.个人情感的表达诗词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可以借助押韵和节奏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境界。
无论是喜悦还是忧愁,诗人们都能用精妙的词句把内心的感受真实地展现出来。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让诗人得到宣泄,也使读者能够共鸣和体验其中的情感,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
2.思想文化的传承中国古代的诗人常以诗词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人生哲学。
他们通过创作表达了对社会现状、人生意义和价值观念的思考。
这些思想内容经过时间的洗礼,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杜甫的诗篇呈现了对社会不公的关切,而白居易的作品则表达了对人生矛盾的思索。
这些思想和意蕴通过诗词传承下来,对后代形成了启示和影响。
3.审美价值的体现诗词作为一门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其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形象、意境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诗意和韵律感,使得诗词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
历史上,很多诗词作品被加以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表演,进一步突显了其美学价值。
四、诗词的社会影响1.教育意义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诗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诗词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更能够帮助他们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在中国的中小学课程设置中,诗歌鉴赏和创作一直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2.社会凝聚力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具有巨大的社会凝聚力。
诗词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诗词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诗词的历史渊源1. 诗的起源:中国古代诗歌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歌谣和歌辞,最早的诗歌是用于宗教祭祀和祈福的歌谣,后来在礼仪、宴会等场合中也开始有所应用。
2. 词的起源: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楚辞、国风等,最早是作为一种民歌而出现,后来在汉代开始有文人创作,进而发展成为具有严格格律的文学体裁。
3. 诗、词的结合:诗与词在中唐时期开始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学形式——词。
这种文学形式具有较为独特的韵律格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诗词的基本结构和形式1. 诗的基本结构:诗的基本结构一般由词、韵、律、曲和字等组成。
词指的是诗的主要内容;韵是指诗句的韵脚,是诗歌的一种声韵形式;律是指诗的韵律格律,包括平仄、押韵等;曲是指诗的曲调,是在演唱时所取的调子;字是指诗歌的语言文字。
2. 词的基本结构:词一般由曲子和词牌组成,曲子用以配合歌唱,唱词时使用;词牌是指一种特定的韵文模式。
3. 诗的形式:古代诗歌的形式很多,有长短句、平仄、切韵等不同方面的要求,常见的诗体有诗三百首、唐诗宋词等。
4. 词的形式:古代词的形式有很多种,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牌、歌谣等。
五、诗词的艺术特点1. 含蓄、抒情:诗词以及词牌的表现形式基本上都是含蓄、抒情的,善于通过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情感,显示出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2. 清新、婉转:诗词的表达形式往往清新、婉转,用词简练、意境深远,深得人心,给人以美的享受。
3. 寄托思想:诗词常常借助音乐、曲调、韵律等手法,通过意象的融合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审美追求,达到美的境界。
4. 丰富表现:诗词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如偶作、对仗、转折、排比、夸张、比喻等,使诗词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六、诗词的流派和代表作品1. 唐诗: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包括了300多种格律体制,属于古典诗歌的一种。
代表作有:《静夜思》《登鹳雀楼》《长恨歌》等。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历程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历程一:概述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在古代,诗歌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既是文人雅士的修养所在,也是民间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并对各个历史阶段进行细化分析。
二:先秦时期1. 诗经的诞生和发展- 诗经的编纂与作者- 主要代表作品及特点- 诗经的影响与意义2. 先秦楚辞的形成与发展- 楚辞的背景与特点- 代表作品及艺术风格- 楚辞的影响与地位三:汉唐时期1. 高度发展的汉赋- 汉赋的特点与流派- 主要代表作品及作者- 汉赋的影响与价值2. 盛唐诗歌的繁荣时期- 盛唐诗歌的背景与特点- 杜甫和李白的诗歌艺术- 盛唐诗歌的影响与地位四:宋元时期1. 唐宋绝句的兴盛- 绝句的特点与表现形式- 代表作品及流派- 绝句在宋元诗歌中的地位2. 元曲的形成与发展- 元曲的特点与创作风格- 京剧、昆曲等后世艺术形式的基础 - 元曲的影响与价值五:明清时期1. 词的崛起与传世- 词的特点与发展- 主要词人及代表作品- 词的影响与地位2. 清代古文运动的兴起- 清代古文的兴起与特点- 纳兰性德、袁枚等代表作家- 清代古文的影响与价值附件:本文附件包含诗经、楚辞、汉赋、盛唐诗歌、元曲、词以及清代古文等相关作品选集。
法律名词及注释:1. 诗经: 又称《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了周朝早期至春秋时期的诗歌作品,被称为中国文学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2. 楚辞: 公元前3世纪楚国的爱国诗歌,具有较自由的艺术表达风格,以其浓厚的个性特征被后人所称道。
3. 汉赋: 即汉代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种文体,其特点是辞采华丽、修辞技巧繁多,主题内容广泛多样。
4. 盛唐诗歌: 指唐代全盛时期(公元7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的诗歌作品,以杜甫、李白为代表,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与独特的文化风貌。
5. 元曲: 元代文学代表之一,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形式之一,以其活泼生动、语言通俗的特点,成为后世戏曲艺术的重要源头。
古代诗词的文化内涵及其历史地位
古代诗词的文化内涵及其历史地位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文学艺术的代表,更是中国文化精髓的表现。
古代诗词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对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历史记述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词的文化内涵及其历史地位。
一、古代诗词的文化内涵1.1 诗词表现文化哲学思想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哲学思想的体现。
这些诗词描绘了我国的历史人物、文化传统、习俗礼仪,以及宇宙万物,尤其是表现了道家、儒家、佛家等诸多哲学思想的精髓。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描述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人生观,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意境,这些都是古代哲学思想的体现。
1.2 诗词体现民族精神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它们表达了中国民族独有的审美情趣、品位、情感等。
如《静夜思》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诗表现了古人对月光的诗情画意,这是中国民族情感的深刻表现。
1.3 诗词展示历史文化古代诗词也是历史文化的重要展示品。
历史上很多重大事件都被载入了古诗词中,如《滕王阁序》、《百戏新声》等,这些都是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记载,也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二、古代诗词的历史地位2.1 诗词对文学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古代诗词对于文学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先秦时期,古人们开始依靠赋、乐府等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
到了汉代,诗词文化已经成熟,王粲、陈琳、严武等一批诗人开始活跃于文坛。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李白、杜甫等大家随处可见,他们的作品影响了后人,也推动了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
2.2 诗词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古代诗词是文化的重要传承工具,在中国古代,诗词的传统是口传心授的。
当时的诗词作品大多是为了社交、留言、抒情等目的而创作的,但多数都被后人珍藏,以至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
这种传统不仅是文学上的,更是精神和情感上的,它持续几千年之久,在无形中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保护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秦风汉韵唐诗宋词
秦风汉韵唐诗宋词介绍古代中国文学以其深厚的底蕴和卓越的创作成就而闻名于世。
秦风、汉韵、唐诗、宋词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大文学宝库。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四大文学时期的特点、代表作品以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秦风秦风,是古代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文学流派之一,大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
秦风以其淳朴自然的风格和真挚的感情表达被后世称颂。
特点•简练:秦风的创作语言简练明快,表达简洁直接。
•内容真实:秦风描绘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日常生活场景,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感情真挚:秦风表达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真挚感情,如思乡之情、爱情等。
代表作品•《蒹葭》:这是一首歌谣,歌曲通过蒹葭(一种植物)的形象描绘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关雎》:这首诗描述了妇女在战乱中被迫离乡背井的苦楚,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汉韵汉韵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形成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的汉朝时期。
汉韵的诗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特点•文化繁荣:汉韵时期,中国文化获得了极大的繁荣,人们对文学的热情高涨。
•多样性:汉韵涵盖了各种文体,包括乐府民歌、辞章、赋以及散文等,形式多样性极为丰富。
•爱国主义情怀:汉韵作品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诗人们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盛世的向往。
代表作品•《出塞》:这是一首反映边塞战争的乐府民歌,诗人借境外征战的机会表达了对家园的伤感和思念之情。
•《长门怨》:这首乐府民歌描绘了妇女深情厚意的感情世界,歌颂了忠贞爱情。
唐诗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最辉煌的一笔,形成于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的唐朝时期。
唐诗以其高度的艺术造诣和卓越的诗歌才华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特点•艺术美感:唐诗强调韵律和修辞技巧,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如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等形式。
•内容广泛:唐诗内容包括自然景观、社会现象、爱情、友情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多样。
•思想深邃:唐诗作品常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苏轼诗词艺术特色
苏轼诗词艺术特色苏词在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为词的的开拓了新天地。
苏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参禅说理等等,突破词“艳科的”定见,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
苏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
他以诗境诗语入词,形成了苏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
豪放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
代表作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妈娇?赤壁怀古》。
抒发追求理想、热爱人生的美好感情。
如《水调歌头?怀子由》。
爱情词与咏物词的风格则以婉约见长。
如《江城子?掉亡》、《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词的内容:苏轼扩大了词的领域,用词来抒写生活情趣,政治抱负,身世感慨,亲友情谊,农村生活,咏物,谈禅,说理等,无所不宜.苏轼词的风格苏轼词以豪放为主,有名的有.在裏描写了赤壁战场的雄奇景色,周瑜,诸葛亮等英雄人物的形象,颢示了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建功立业的抱负.苏轼词虽以豪放为主,但还有清秀,穠丽,温婉,蕴藉的一面,如(莫听穿林打叶声)写得简淡.苏轼词不喜欢雕琢,善於吸收诗句入词,偶然也运用当时漱f语,给人清新朴素的感觉.特点:1.开创了豪放词风。
苏轼在婉约之外,大量地创作豪放词,开创了豪放词风,促进了词风的转变。
我们一般认为苏轼的豪放词能够借助瑰丽壮伟的意象,恢宏的意境来抒发其慷慨豪情。
苏轼豪放的艺术风格表现主要有三:一是将充沛激昂甚至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二是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慷慨豪迈的意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伟的场面取胜;三是以奔放雄豪的音调著称。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均体现出这一风格。
2.以诗为词。
唐诗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唐诗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唐诗啊,说实话,它可真是咱们中国文化的瑰宝,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背上几首,或者至少听过几句。
要是你有个朋友不认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些诗句,估计得觉得他是外星人吧!你看,唐诗在历史上的地位,那简直就是响当当的,它不仅仅是文学的代表,还是中华文化的代言人。
你说,那个时代的诗人们,有多少人站在历史的舞台上,散发着金光啊。
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一说到这些名字,脑海里不自觉就会浮现出那些美得像画一样的画面,“抽刀断水水更流”,“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些诗句,简直就是给我们生活增添了无尽的色彩。
而且说实话,唐诗那种“气吞万里如虎”的气魄,真不是一般人能模仿得了的!就拿李白的《庐山谣》来说吧,简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当你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简直就能想象出那飞流直下的大瀑布,水花四溅,白沫翻滚,感觉整个人都被那种壮丽的景象包围了。
而且啊,李白这人还真有点“不拘小节”的感觉,喝醉了酒都能写出千古名句,实在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可不是随便哪个诗人能做到的哦。
杜甫就更不得了了。
杜甫可不是那种只会写美景的类型,他的诗篇中藏着的往往是生活中的苦楚。
你看他那首《春望》,写得多么触动人心!“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不是写山水,而是在写国家的动荡,百姓的苦难。
通过这些诗句,杜甫让我们看到了他内心的悲痛,也让我们反思那时候的乱世。
你看这就像一个老百姓,在困境中依然坚守着那份希望,诗里的情感简直是把我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给捅了一下。
你读完之后,是不是就会想,生活中真该珍惜眼前的幸福啊,哪怕是小小的温暖也值得好好把握。
然后,咱们再说说白居易。
白居易的诗,真是“走心”啊。
他的《琵琶行》你听过吧?里面有一个女人坐在江边,弹着琵琶,那声音悲切,就像是风中飘荡的愁云,时而低沉时而激昂,真是让人心碎。
这首诗好像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从另一种角度去看待世间的悲欢离合。
诗教与词教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
诗教与词教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在古代文学中,诗教和词教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是文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更是思想、文化、历史的载体和传承者。
本文将探讨诗教与词教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以明确它们对古代社会和文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诗教的地位古代诗歌是一种以韵律、格律为特点的文学形式,它以抒发感情、表达思想为主要目的。
诗教作为古代文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更是提升人们的文化修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诗教,人们能够接触到古人留下的经典之作,体验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
古代的文人士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诗教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他们通过学习诗歌,能够领略到语言的艺术美感,感受到文字的意境和表达的力量。
诗歌的表达形式多样,既有婉约细腻的七言诗,也有豪放奔放的五言诗,还有富有浓厚辞藻的律诗等等,这些都为古代文人提供了不同风格和形式的表达方式,培养了他们的文学才能。
此外,诗教还承载着文言文的传承和发展。
文人士子通过学习和写作古体诗词,使得他们掌握了一种高雅的文化语言,为他们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基础。
古代文学作品中不仅流传下来了大量的诗歌,而且受到了诗歌的影响,散文、小说等其他文体也借用了诗歌的形式和技法,使得整个古代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统一的艺术风格。
二、词教的地位与诗教相对应的是词教,词是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立的文体形式,词教作为古代文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宋代,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崭露头角,继承并发展了唐代的绝句和律诗的特点,成为一种既能抒发情感、又能表达思想的短篇韵文。
词教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通过学习和写作词,人们能够更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词的写作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不受严格的格律和规则束缚,使得作家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
而且,词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在古代文化艺术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了作者的声音和个性,更加贴近生活,贴近人们的内心。
唐诗宋词在中国诗歌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及意义
唐诗宋词在中国诗歌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及意义1.宋词的影响和地位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其时,不但宫廷内设有教场,在许多城市也都有歌楼伎馆,甚至有些官僚豪绅家里也有歌伎舞女,这种社会风尚为宋词的普遍发展提供了条件。
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章编的《全宋词》,含著名词人1330多家、作品19900多首。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
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
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
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
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
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
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
原因如下: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
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
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
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
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
豪放词的发展及特征
豪放词的发展及特征标题:豪放词的发展及特征引言概述:豪放词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风格,具有直接、豪放、激昂的特点。
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豪放词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
一、豪放词的起源1.1 豪放词的起源于唐代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豪放词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
唐代的豪放词以李白、杜甫为代表,他们的诗歌豪放激昂,直抒胸臆,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1.2 豪放词的发展于宋代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另一个辉煌的时期,豪放词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宋代的豪放词以辛弃疾、苏轼为代表,他们的诗歌更加直接、豪放,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独立精神。
1.3 豪放词的传承于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豪放词在这一时期得到了传承。
明清时期的豪放词以杨万里、陆游为代表,他们在继承唐宋豪放词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二、豪放词的特征2.1 直抒胸臆豪放词的最大特点是直抒胸臆,表现出作者真实的情感和思想。
豪放词不加修饰,直接表达内心的激情和冲动。
2.2 豪放激昂豪放词的语言豪放激昂,富有激情和力量。
它常常以豪迈的词句和慷慨激昂的语气表达作者的情感。
2.3 独立个性豪放词的作者往往具有独立个性,不拘泥于传统规范,勇于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们追求真实和自由,不受世俗束缚。
三、豪放词的影响3.1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豪放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风格,影响了后世文人的创作。
3.2 对现代文学的影响豪放词虽然起源于古代,但其影响仍然延续至今。
现代诗歌中仍然可以看到豪放词的影子,它激励着当代诗人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3 对文学理论的影响豪放词的出现也对文学理论产生了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提出了新的文学观念,对文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豪放词的欣赏4.1 欣赏豪放词的语言豪放词的语言豪放激昂,富有力量和感染力。
豪放词的发展及特征
豪放词的发展及特征豪放词是中国古代诗歌形式之一,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它以其奔放豪迈的风格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脱颖而出。
本文将详细介绍豪放词的发展历程、特征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发展历程豪放词在唐代诗坛上逐渐形成,并在宋代达到鼎盛。
唐代的豪放词主要由杜甫、李白等诗人创作,他们以自由奔放的笔触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宋代的豪放词则更加多样化,包括了边塞词、江南词等不同风格的作品。
在宋代,豪放词成为文人雅士们表达个性和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
二、特征1. 奔放豪迈:豪放词的最大特征就是其奔放豪迈的风格。
诗人们用豪迈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现出强烈的个性和自由的精神。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放之气,以及杜甫的《登高》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放态度。
2. 壮丽豪迈的意象:豪放词常常运用壮丽豪迈的意象来表达情感。
这些意象可以是自然景观、历史典故或者个人经历,通过宏大的形象来凸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景象以及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描写。
3. 自由抒发情感:豪放词强调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诗人们常常借助自然景物、历史典故等手法,将个人情感与外界相结合,以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的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对爱情的真挚表达。
三、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豪放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豪放词的奔放豪迈的风格和自由抒发情感的特点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明代的杨慎、袁宏道等诗人继承了豪放词的风格,创作了大量的豪放词作品。
清代的纳兰性德、李清照等诗人也在豪放词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使之更加细腻、婉约。
现代的诗人也受到豪放词的启发,他们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时常常借鉴豪放词的表达方式,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豪放词的发展及特征
豪放词的发展及特征豪放词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和特征的诗歌形式,它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详细探讨豪放词的发展历程以及其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诗歌形式。
一、豪放词的发展历程豪放词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
在唐代,豪放词以其直率豪放的风格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而备受赞誉。
唐代豪放词的代表作家有杜牧、韦应物等,他们以其独特的个性和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而闻名于世。
随着时间的推移,豪放词逐渐发展壮大,并在宋代达到了巅峰。
宋代豪放词的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他们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人生的热爱而成为文坛的瑰宝。
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爱情、友谊等主题的独特见解,展现了他们豪放的个性和对生活的热情。
随着社会的变迁,豪放词逐渐走向衰落。
明清时期的文学逐渐趋向于儒家的规范和束缚,豪放词的独特风格逐渐被遗忘。
直到近代,豪放词才再次受到重视,并在现代文学中重新焕发了生机。
二、豪放词的特征1. 直率豪放的风格:豪放词以其直率豪放的风格而著名。
它摒弃了传统文学的规范和束缚,追求个性和自由。
豪放词的作者常常直言不讳,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不受传统文学的桎梏。
2. 独特的表现手法:豪放词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而独树一帜。
它常常使用生动的形象、夸张的修辞和丰富的比喻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使豪放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3. 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豪放词的作者注重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豪放词常常展现出作者对自然、爱情、友谊等主题的独特见解,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4. 爱情与自由的追求:豪放词常常表达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
它强调个体的情感和欲望,追求真爱和自由的生活方式。
豪放词的作者常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表达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
5. 对自然的赞美:豪放词对自然的赞美是其独特的特征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在诗歌历史上的地位和它的特点
唐代的诗和宋代的词,在文学史上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特殊成就。
词在隋唐时代伴随着当时新兴的音乐一一燕乐而兴起。
词本来是为这种新兴音乐的不同曲调所谱写的歌词,是曲子词的简称。
本世纪初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抄本曲子词,绝大部分都是民间作品。
王重民先生所辑《敦煌曲子词集》有一百六十余首。
任二北先生《敦煌曲校录》增至五百余首。
文人写词,中唐以后,渐渐地多了起来。
晚唐五代,开始盛行。
林大椿先生编《唐五代词》,收一千一百四十八首。
宋代是词的创作最繁荣的时代,作品很多,唐圭璋先生所编《全宋词》,有两万余首。
词经过从唐代到宋代的发展,使得诗歌园地继唐诗之后,又一次地出现了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
虽然在反映时代的广度和深度上,总的来说宋词比不上唐诗,然而词毕竟有它的重要地位。
诗歌领域,从晚唐五代开始,形成了古、今体诗和词的平行发展(后来还有曲)。
宋代古、今体诗,产生了很多重要作家,作品相当丰富,数量上超过唐诗,有许多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这都是应当肯定的。
但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缺乏创新精神,艺术风格也不够多样化。
诚如前人所说,“宋人作诗与唐远,作词不愧唐人”,“作词颇能尽变,作诗便板”。
这是因为,宋代很多诗人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他们喜欢在诗里搬弄典故,模仿前人,发抽象议论,常常把诗弄得僵化。
词则较少这些弊病,很多的词都能写得形象鲜明生动,寓思想感情于形象之中;在艺术上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词的形式对于五、七言诗的形式来说,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解放。
词虽然篇幅、句式、平仄、用韵等经过固定后规则很严,甚至比五、七言近体诗还严格,但是,词的句式长短相间,参差不齐,多用虚字,不避俚俗等,突破了五、七言诗的一些限制,使得作者有更多的自由,能够较为细致地表达复杂曲折的思想感情。
清人所谓“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宛形容之”。
除此之外,词的节奏鲜明,富有音乐性,这都是它的长处。
但是,词在另外一方面又有它的限制。
它的篇幅较短,长调一般也不过百余字,每首容量有限,不可能用来写出像《孔雀东南飞》、《木兰辞》那样的叙事诗,也不可能用来写出像《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北征》那样带叙事性的抒情文字。
唐五代和北宋的词,大量的是写爱情、离别、四时景物、闲情趣、羁旅愁叹等,反映社会现实斗争的作品不多。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应当追溯词的形成和发展历史。
词本来是为配乐而作的,乐歌的演奏,总要在一定的场合,如宫廷、豪家,其次为秦楼楚馆以及民间游艺场所等,听众除统治阶级上层贵族外,一般为封建文人和市民,歌词就必然适合他们的口味。
敦煌发现的曲子词,题材的范围比较广泛,然而至多也不过是反映了一些商人、兵士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东西,而且大多数也是写国情。
它们是市井流传的乐歌。
唐末五代的文人词,一般都是反映士大夫文人的纤弱的感情,内容方面还远不如敦煌曲子词。
明王贞《弇州山人词评》说:“温飞卿所作词目《金荃集》,唐人词有集曰《兰畹》,盖取其香而弱也。
”这种“香而弱的词风,从温庭筠等人起,一直流传下来,构成了一种传统。
唐诗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诗歌理论,如陈子昂、李白等人关于诗的见解,这些理论促使唐诗更深刻地反映现实。
宋词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词论,这些词论对于词的反映现实反而起阻碍作用。
这些词论的一个基本要点是“词要协音律”,它们对于词的思想内容,却很少强调。
北宋的晁补之说词要“当行家语”,否则纵使写得好,也只是“着腔子唱”的“好诗”。
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强调“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等。
南宋张炎说“词之作必先合律”。
这些都是把“音律”强调到一个特殊重要的地位。
词最初是音乐的文学,要唱当然要求合律。
能够在上层社会或市井流行的乐调,有它一定的声情,合律就要求能适合一定阶级或阶层所欣赏的声情。
这就影响了词的思想内容。
宋代有的作家已对此表示不满,如王安石说:“古之歌者,营先为词,后有声。
故日:“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水,律和声”,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
”他认为这是把古人所讲的诗歌和音乐的次序颠倒了过来,这实际是对当时填词的一种批评意见。
然而这批评还未引起当时人们的普遍注意。
苏轼首先用他的创作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词必须谐律的作法。
南宋初期,以辛弃疾为代表的一些抗战派词人继承了苏轼所开创的道路加以发展。
苏辛一派成为宋词中所应当肯定的主流。
但是,在词的发展史上,唐末五代以来词的传统仍占很大的势力。
明代张延说:“词体大约有二:一婉约,一豪放”,“大抵以婉约为正”。
所谓婉约,是指唐末五代以来那种脱离现实斗争专务婉丽的传统词风;所谓豪放,是指苏辛一派词风。
“以婉约为正”,这在词的历史上是许多人的一种牢固的观念,他们非议豪放派的词“不谐音律”,是“变体”,不是“词家本色”,对它加以抵制。
他们对苏轼和辛弃疾的词也只称许其中一部分音律谐协和在风格上比较婉丽的篇章。
唐宋时代的许多人,心目中对词和诗的看待就不一样。
他们把一些意境比较开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东西放在诗里写,丽在词里面,题材却局限在狭小的范围。
从词的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比较长期地占有优势的这种脱离现实的倾向来看,更加显出苏、辛弃疾一派词的重要意义。
正因为有了他们一派的词,在词的领域内才有了生气。
然而,这也不是反过来完全否定晚唐五代以后以婉丽为宗的一派的词。
这一派的词家,在对词这种艺术形式的创造过程中作出了各自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