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语文-19.鱼我所欲也(1)(配人教新课标)

合集下载

《鱼我所欲也》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教案

《鱼我所欲也》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教案

《鱼我所欲也》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2、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3、掌握的论证方法。

资料助读孟子性善论的要点:1、善是人的本性。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

4、本性也需要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苟得辟一箪食一豆羹蹴尔不屑乡为身死一、再读课文疏通文意(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疑难,师生释疑。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乡为身死而不受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概括主旨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二、结合原文把握内涵边讨论边明确1、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2、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4、我们该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三、课堂小结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

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

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

四、中考链接(一)贵阳市(09贵州省)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
写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
旨。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讨论并归纳: (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 1)句意思相反,第( 2)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 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8.提问:第 3 段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运用排比句式。加强了语言的气势。 9、小结
讨论并归纳: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4.提问:“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讨论并归纳:此题无固定答案。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 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 5.提问:“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个论据与课文第 2 段用的是同一个典故。请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概括这个典故。
教案、试题、试卷中小学
-2-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讨论并归纳: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2.提问:(谈骨气)中引用孟子的一段来解释骨气的含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这句话应指前面的哪一句?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19 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原文、译文及课文分析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原文、译文及课文分析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原文、译文及课文分析
《鱼我所欲也》是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绝,描述了作者在夏日炎炎的天气下无聊的情绪和向往自然的心境。

该诗在表面上描绘了作者与鱼儿的互动,实则隐喻着人们对自由、宁静和幸福的追求。

原文:
池鱼不宁复惊起,水波微茫稍敛姿。

世事一场大梦后,人生几度秋凉意?
译文:
池中鱼儿相互惊扰,水波微静,稍稍收敛姿态。

人生经历尽大大小小的变幻,如同短暂的梦境,几度秋风凉意?
注释:
1. “池鱼不宁复惊起”:指池塘中的鱼儿翻滚着游动,不安定和安宁。

2. “水波微茫稍敛姿”:指水面微微波动,形态稍稍平静。

3. “世事一场大梦后,人生几度秋凉意?”:作者寓哀思于此。

生命短暂,世事变幻无常,如同梦境一般,几经秋风凉意,人生转瞬间就逝去了。

课文分析: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和人生的感慨。

在炎热的夏季,他无聊地站在池边看着悠然自得的鱼儿在水中穿梭,表面上看似平淡,实则蕴涵着深刻的内涵。

“池鱼不宁复惊起”,这句诗触及了人的心灵,鱼儿的自由自在和游动的轻盈,引起了作者的共鸣,他想要和鱼儿一样,畅游于美好的自然世界之中,追求自由和幸福。

然而,生命如同梦境,转瞬即逝,使得人们的追求和向往有时显得如此微小和渺茫,而“人生几度秋凉意”,则是诗人对人生感慨的写照。

这篇诗歌充满哲理性,表现了经验的积累和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它也让人们清楚认识到,生命短促,我们应该珍惜时间,抓住每一刻的美好,追求自由和幸福,不要把一生的时间浪费在繁琐的事情上。

初中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

初中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

初中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

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崇敬。

一起看看初中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欢迎查阅!鱼我所欲也教案1(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探究作者怎样提出论点展开论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

一、导入2006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李春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学生,2006年7月21日在家乡勇救两名落水少年后,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他的英勇事迹在当地传诵开来后,感动了很多人,团中央全国学联号召:向李春华学习做青年先锋。

可是有人却在网上发表文章说,这样做不值。

到底值不值呢?今天通过学习二千多年前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文,可能就会找到答案的。

二、朗读,初步感知“义”1、教师示范。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朗读标准:(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

)(设计意图: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

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

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知课文,掌握字音、字义,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资料助读,整体感知“义”学生介绍孟子的生平、政治主张、生活的时代背景。

(设计意图:既联系了旧知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助于理解本文的主旨。

)四、细读课文、疏通积累“义”。

学法指导: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疏通文意,将交流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新人教版1精品ppt课件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新人教版1精品ppt课件

(“性善论”)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
吆喝。尔,助词。
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给 饥饿的过路人 用脚践踏着。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译文: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 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 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 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层层深化。
2.善用比喻。
• 开篇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出中心论点。第二段以 “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比喻守义不辱, 形象生动。
3.善用对比。
第一段正反对比阐述“义”重于“生”的道理, 从反面假设推理,又从正面事实说明人能不贪生, 不避患。第二段举例论证,以正反两个事例进行对 比,说明人们对待利欲引诱的不同态度,批判为追 逐个人名利而丧失羞恶之心的人,重申中心论点。
•主要思想 •施仁政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
“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
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
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因 由是则生 不用 有甚于生者
果 分
(结果) (原因)
析 由是避患 不为 有甚于死者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 这种思想
不丧失。
译文:
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这颗心(辨别“义’’与“不义”, 并保持它),人人都有这颗心(孟子认为人生下来 本性是善良的),只是有道德的人能永远不失去它 罢了。
探究
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语文九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1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

语文九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1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所以(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人 们)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厉害的。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 贤德的人能够(坚守这种品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 假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什么不可使用呢 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 所厌恶的那么凡是可用来逼祸的手段 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 因此(有的人)明知某种手段能够生存却不使用 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 这是因为(他们)所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 不仅仅 勿丧耳。
宁可失去生命也不接受,现在为了宫室的华丽而做了这样的事
为了侍奉贫穷的人“德”感谢 从前
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 之谓失其本心。
叫做失掉了他们的本性
这 停止
课文全解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参考答案 1.生,义,舍生取义。生,死,生,义;死,不义。 2.B 3.C
拓展延伸
思考、讨论: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 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 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 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 怎样的选择呢?
文言积累
通假字
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之 得通德: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从前

例:故患有所不辟 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例:乡为身死而不受

九年级下册语文书鱼我所欲也【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教案三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书鱼我所欲也【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教案三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书鱼我所欲也【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教案三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人教版《鱼我所欲也》教案一(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探究作者怎样提出论点展开论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

一、导入2006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李春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学生,2006年7月21日在家乡勇救两名落水少年后,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他的英勇事迹在当地传诵开来后,感动了很多人,团中央全国学联号召:向李春华学习做青年先锋。

可是有人却在网上发表文章说,这样做不值。

到底值不值呢?今天通过学习二千多年前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文,可能就会找到答案的。

二、朗读,初步感知义1、教师示范。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朗读标准:(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

)(设计意图: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

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

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知课文,掌握字音、字义,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资料助读,整体感知义学生介绍孟子的生平、政治主张、生活的时代背景。

(设计意图:既联系了旧知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助于理解本文的主旨。

)四、细读课文、疏通积累义。

学法指导: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疏通文意,将交流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指正,不能解决的向教师质疑。

比较阅读1 鱼我所欲也-九年级语文下学期金牌阅读之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1  鱼我所欲也-九年级语文下学期金牌阅读之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1 鱼我所欲也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③妻妾之奉.()【答案】①祸患,灾难②同“辨”,辨别③侍奉【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

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辩”属于通假字。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译文:。

【答案】①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②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 得兼:同时获得。

取:选取。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鱼我所欲也原文——人教版最新版本——九年级下册原版教材

鱼我所欲也原文——人教版最新版本——九年级下册原版教材

鱼我所欲也①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②也;死亦我所恶③(wù),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④有所不辟⑤(bì)也。

如使⑥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⑦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非独⑧贤者有是心⑨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⑩耳。

一箪○11(dān)食,一豆○12羹○13(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14,行道之人弗受;蹴○15(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16(xiè)也。

万钟○17则不辩○18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19焉!①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苟得〕苟且取得。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③〔(恶(wù)讨厌,憎恨。

④〔患〕祸患,灾难。

⑤〔辟〕同“避”,躲避。

⑥〔如使〕假如,假使。

⑦〔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以用呢?⑧〔非独〕不仅,不只是。

⑨(是心〕这种心。

⑩〔丧)丧失。

○11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一种圆形竹器。

○12(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13羹(gēng)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有浓汁的食物。

○14〔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尔,用作后缀。

○15(蹴(cù)踩踏。

○16〔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17(万钟〕优厚的奉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18〔辩〕同“辨”,辨别。

○19(何加〕有什么益处。

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①,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②(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③,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fá)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④乎?此之谓(wèi)失其本心⑤。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课件1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课件1



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xiè
人不屑也。

5.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6
整体感知
停顿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7
总结拓展
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并能够在自主合作学 习过程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为进一步培养阅读浅 易文言的能力,增加文言知识储备。
8
作业设计
1.朗读背诵课文。 2.翻译课文,整理积累文言词汇。
9
板书设计
鱼我所欲也
《孟子》 朗读指导:字音、句读、重音 文言现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
10
鱼我所欲也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背诵课文。
12
导入新课
背诵指导
13
局部探究
探究论点
1 .文章用哪一句话提出论点?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 而取义者也。 2 .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取义”;有的说是人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舍生取义”是最高境界。你同意 哪个观点?
《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 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 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孟子》十 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 余字,286章。
3
整体感知
孟子
4
整体感知
鱼我所欲也
5
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1.故不为wé苟i 得也
2.w为è宫i 室之w美é为i 之
dān
gēng

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鱼我所欲也》教材分析

《鱼我所欲也》教材分析

《鱼我所欲也》【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这篇课文是九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反复诵读中把握文章的思想观点,了解它们各自的论述方式和语言风格。

学习本课前同学已经学习了议论文的有关知识,本单元前面安排了二篇讲读课文墨子的《公输》和《〈孟子〉二章》,同学通过学习对先秦的散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之后是一篇自读课文《〈庄子〉故事两则》,所以这篇课文是由讲读向自读的过渡孟子主张人性善,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开篇用鱼与熊掌的比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时应当舍生而取义的道理,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论点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最后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第二段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坚持本心的重要性,赋予了舍生取义以广泛的现实内涵,使这个道理更令人信服,再次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

孟子的这一观点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成为后世许多仁人志士的行为准则。

更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人格标准,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目标制定〔一〕知识与技能:1、积存基本文言文词汇。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探究作者怎样提出论点展开论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同学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

【教学方法制定】对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诵读法和讨论法本文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又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

相关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但教师对同学的自学能力要有充分的自信,同意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同学体会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新课标》提出“同学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心”直译为这种思想, 那么这种思想到底指的是什 么思想?
舍生取义
义 羞恶之心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 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 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 也;辞让之心,礼也;是非之心, 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 (给与),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
学习目标:
知识 1.重点积累:“欲、舍、甚、得”等实词
能力 2.准确、明白的翻译文句
3.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
辟的论证方法 德育 4.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 现实意义。
其人 其思想主张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名 轲 ,字 子舆 ,邹(今山东邹县)人。 年轻时曾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学习。他悉心钻研孔子学说, 后来成为 儒 家第二位大师,被称为“亚圣”。为了推行自己的政 治主张,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均不被采纳。六十多岁回家 乡,聚众讲学,著书立说。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孟子的哲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 “性善论” ,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他 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还说:“ 恻隐 之心,仁也; 羞恶 之心,义也;恭敬 之心, 礼也; 是非 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给与)我也,我 固有之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 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 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 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则凡可以得生 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 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 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 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与万 钟在数量上孰多孰少?在 意义上呢?为什么会做出 不同的选择?
守义不辱 存有本心 见利忘义 失去本心
请你举一些“守义不辱” 或“见利忘义”的例子,联 系实际、结合孟子的“义” 谈谈你的看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董存瑞.MPG
结构提纲
论点(设喻)鱼——熊掌 舍生取义
论证(正面)所欲甚于生
所恶甚于死 假设(反面)莫甚于生者 结论 莫甚于死者 所欲甚于生 所恶甚于死 引申
义高于生
生高于义
舍生取义 义是本心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 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 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