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武医1
转载 张庆贺 行性 大师 简介
转载张庆贺行性大师简介原文地址:张庆贺(行性)大师简介作者:少林传统功夫禅武行性大师(张庆贺)是少林寺禅武医的正宗传人,继承了少林精髓禅武医,是清末吴古轮(寂勤)大师的第三代禅武医传人1931年11月10日(农历辛未年十月初一)出生于巩义市鲁庄乡赵城村一个贫苦农家。
童年时,饱受人间坎坷。
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不幸离开了人间,是母亲一人含辛茹苦的在众乡亲的帮助下把他抚养大的。
14岁时,他在参驾店遇到了隐居于此行医的少林寺南院金刚寺住持淳全大和尚,被其收为徒。
淳全大师手把手的教他参禅、习武、学医。
他勤奋好学,日有所进,遂成名师。
学成之后,他便长期以行医为生。
1951年,淳全大师为使其继承频于失传的少林寺南院禅、武、医之精华,把他推荐给清末最后一位打出少林寺山门的寂勤大师之俗子吴山林。
身情绝技的吴山林大师见其心诚,遂倾囊将少林寺南院秘不外传的禅、武、医传授给他,使之成为掌握了少林绝技的一代宗师。
行性大师自14岁步入医坛以来,在长达60年的行医生涯中,他曾应邀走乡串户为群众看病,1959年,曾任卫生队长,1962年还任过中收卫生院院长。
在行医期间,他心系群众疾苦,以治病救人为已任,为无数病痛患者治愈了创伤,解除了痛苦。
他勤于钻研,一生不懈地研究少林禅门医理,发展并充实了少林寺南院独具特色的食疗、气功推拿、点穴导引及通窍治疗等绝技,并利用这些技艺治好了众多的疑难杂症。
少林寺的德禅大师,晚年因重病瘫痪于床上,正是在他十年精心的医治下才得以长寿。
豫剧表演艺术家马琳身患癌症,在诸多大医院医治无方的情况下,是他的妙手使其生命得到了延长。
行性大师不仅治愈了众我国内疑难杂症,还治愈了意大利、韩国、日本及台湾同胞的许多重病患者。
作为少林寺南院传统武术的正宗传人,行性大师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苦修少林武功。
为了回报少林寺,将在吴山林大师那里学来的少林禅武医绝技又传给已入寺为僧的门徒德建、吴家子孙南方并孙子、孙女诸人。
行性大师的禅学、武学、医学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修行高深,一生医人无数,从不收取费用,他把少林武功绝学心意把演练出八百多把,随心所欲由于他常年为人看病,帮助别人,很少顾及自己的身体,经常用气功为患者治病,消耗元气过渡,废寝忘食,积劳成疾,晚年身体不好,78年得肝硬化,后来自己治愈。
德建身心疗法之内养功
德建身心疗法之内养功一、练内养功的目的德建禅师所修炼的功夫是少林传统功夫,而他所编制的内养功主要是教导我们练气、养气和行气,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心境平静自在。
这套养生功主要是练柔劲和内气,练至身体血气回圈,经络畅通,从而达到身心健康,血气旺盛。
练内养功有三大目的:(1)修禅;(2)强身健体;(3)学习禅医。
1、修禅禅机即气机,从基础上我们了解到为什么要从练武中学习修禅。
由于少林的传统功夫是气功,主要是练习“以意导气,以气引力,以力催形,以形养神,以神见性”。
从练气逐步明心见性,是少林禅武的主要基础,亦是天人合一修身的方法。
在修炼期间,专注到手、眼、身、法、步,而达到万念俱空的境界,犹如静坐禅一样的原理,所以学习养生功、内养功同样是修禅的法门。
行性法师曾解释,这种修炼方法就称为“行意禅”,目的是利用禅武修练个人心性品德,而达到超越自己的境界。
行性法师说道,在修炼期间,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最艰难的是修炼自己的心性、降服自己的心魔,控制自己。
通过练武,我们慢慢可以控制自己的手、眼、身、意,然后控制自己的意志,再运用自己的意志引导内气,最后利用内气引导气力,久而久之,就可以慢慢养成控制自己的本能,亦是修炼少林传统功法“禅武”的精粹。
若要练到意气合一,就必须修禅,因为只有心静如水,古井无波,忘我无我,才能做到意气合一,进入禅的境界,从而达到无上功法。
这也是禅与武不能分开的原因,亦是德建法师所传授少林功法的特点,就是要求锻炼者要注意修心性、修菩萨心、光明心、淡泊心。
只要修好心性,方能做到古井无波,意气合一,意到气到,达到“禅武合一”的境界。
2、强身健体有好的心境而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也是不足够的,身体强健才能办事,才能慈悲济世,甚至修炼自己。
内养功其中一个主要目的是要血气畅旺,五脏六腑都健康,其主旨是养气、利气、行气。
人的丹田之气就是“元气”,所以要养丹田之气,当丹田之气足够,全身经络血气就会运行畅顺,这也是很重要的养生治病的原理。
少林禅武医文化的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基于CIS战略构建模式
化 资 源 才 能 为 文 化 资 本 的 形 成 提 供 坚 持 的 观 念 等 范 畴 , 在 主 观 精 神 领 域 转 变 生 灭 即 创新 , 能 为 文 化 资 本 的 转 化 提 供 强 大 的 念 等 内在 活 动 来 消 解 人 的 各 种 矛 盾 , 除 才 排
文化 资源作 为一种 特殊 的资源 形式 , 广 泛 的蕴 藏 干 历史 文 化 传 统 和 社 会 文 化 现 状之 中, 它既 以 作 为一 种 实 存化 、 感 化 的 可 物 质 和 精 神 资 料 形 式 而 存 在 , 可 以 以 一 又 种 思 想 化 、 能 化 、 号 化 和 想 象 化 的 虚 拟 智 符 少 林 禅 武 医 文 化 具 备 多 重 内 在性 特 征 , 拥 有 深 刻 的 哲 学 、 学 和 心 理 学 价 值 和 独 特 医 的 意 义 , 其 是 依 托 其 母 文 化 —— 少 林 文 尤
学 术 论 坛
SIO &T HOOY. CNE E NLG E C
圈圆
少林 禅 武 医文化 的 资源 保 护 与开 发研 究
— —
基于 Cl S战略构建模式
张 丽
( 江苏 省体 育局训 练 中心江苏 省武 术队 南京 2 0 3 1 3 ) 0
摘 要: 本文通过对 少林 禅武 医文化的剖析和c s I 战略思想 的研 究 , 为要 想让 少林 禅武 医文化 资泺成为文化 资本就应 当充分h 认 结合文化 自 身优势 , 理念 、 为和 系统识 别对 其实施 转 化 , 用 行 为优 化 资 源 配 置 和 强 化 文 化 品 牌 提 供 动 力 。 关键 词 : I 战略 禅武医 文化资 源 保护 与开发 CS 中 图分 类 号 : 9 G1 2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7 —3 9 (0 )5 b一0 1 —0 1 2 7 1 2 1 0 () 2 5 2 6 2
少林绝技心意把图解_w
少林绝技心意把图解_w少林绝技心意把图解由素喜老方丈推荐,第四代禅武医传人德建演练。
练拳不练把,等于瞎胡打;宁教十趟拳,不教一个把。
把,指的是心意把。
心意把又名锄镢头。
仅一大式又可演变成十二大式变化,重在心意,并非流于锄镢头的的架子。
它势法单调,讲求实用而不尚花架,是练心、意、力、气的无上妙法。
正如秘谱中云:“心意把势法单,它系少林内功拳;拐起毛篮掌宜吐,起落身法随意变;起如举鼎提口气,发‘嗯’声落如分砖;运气宜顺为要旨,落下好似镢把般;夜静练势意集中,形似白猿跳山涧。
“心意把虽仅一式,但变化莫测,可应万变。
劲以粘滚为主,起落反侧都要求浑身百节滚身而起。
如起把练法;滚身而起,束身劈打,踩脚而落,内提外随,内外合一,动静呼吸相配合,灵活敏捷如龙腾虎扑一般。
动作说明预备式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挺胸竖项,两手贴于两侧裤缝,掌心朝后,咬牙叩齿,目视左方(图1)。
撅头把身体左转90?,屈膝下蹲,左脚前点成左虚步两膝相扣。
同时,双手左拉右坠,分别护于裆部和心部,拳心朝里(图2)。
左脚前点后前跨一步,右脚随之勾脚提起。
同时,左拳提于胸口,右拳绕过左小臂上拉至右耳处(犹如提篮)。
拳心朝前,左拳变掌立掌朝前推,口发嗯声(图3)。
右脚前落,左脚跟步,下蹲成弯套弯步(两脚掌、脚跟着地,两膝相扣),与此同时,左掌变拳上提,两拳呈锄头势,随右脚下落双拳劈下,拳眼朝下,口发嗯声,犹如农夫锄地,俗称锄地把或撅地把(图4))。
注:此把为心意把之母,由此可又演变出十二大势,又叫十二把。
一、亮翅把右脚前点,双脚向上,向前纵起。
与此同时,双拳变掌在左胸前交叉后向两侧分拨,身体落下(图5、6)。
二、反身劈把捶以右脚跟为轴,起身右转,转身同时,双掌变拳上举至左肩上方,待身子转足180?后,直身下落,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膝相扣。
在身子落下的同时,双拳用力劈下(图7)。
三、进步劈把捶右腿勾脚提起,双拳上提至右肩上(图8)左脚下落,右脚随即向前跨一步,左脚跟步蹲身成弯套弯腿。
少林绝技心意把图解_w
少林绝技心意把图解由素喜老方丈推荐,第四代禅武医传人德建演练。
练拳不练把,等于瞎胡打;宁教十趟拳,不教一个把。
把,指的是心意把。
心意把又名锄镢头。
仅一大式又可演变成十二大式变化,重在心意,并非流于锄镢头的的架子。
它势法单调,讲求实用而不尚花架,是练心、意、力、气的无上妙法。
正如秘谱中云:“心意把势法单,它系少林内功拳;拐起毛篮掌宜吐,起落身法随意变;起如举鼎提口气,发‘嗯’声落如分砖;运气宜顺为要旨,落下好似镢把般;夜静练势意集中,形似白猿跳山涧。
“心意把虽仅一式,但变化莫测,可应万变。
劲以粘滚为主,起落反侧都要求浑身百节滚身而起。
如起把练法;滚身而起,束身劈打,踩脚而落,内提外随,内外合一,动静呼吸相配合,灵活敏捷如龙腾虎扑一般。
动作说明预备式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挺胸竖项,两手贴于两侧裤缝,掌心朝后,咬牙叩齿,目视左方(图1)。
撅头把身体左转90°,屈膝下蹲,左脚前点成左虚步两膝相扣。
同时,双手左拉右坠,分别护于裆部和心部,拳心朝里(图2)。
左脚前点后前跨一步,右脚随之勾脚提起。
同时,左拳提于胸口,右拳绕过左小臂上拉至右耳处(犹如提篮)。
拳心朝前,左拳变掌立掌朝前推,口发嗯声(图3)。
右脚前落,左脚跟步,下蹲成弯套弯步(两脚掌、脚跟着地,两膝相扣),与此同时,左掌变拳上提,两拳呈锄头势,随右脚下落双拳劈下,拳眼朝下,口发嗯声,犹如农夫锄地,俗称锄地把或撅地把(图4))。
注:此把为心意把之母,由此可又演变出十二大势,又叫十二把。
一、亮翅把右脚前点,双脚向上,向前纵起。
与此同时,双拳变掌在左胸前交叉后向两侧分拨,身体落下(图5、6)。
二、反身劈把捶以右脚跟为轴,起身右转,转身同时,双掌变拳上举至左肩上方,待身子转足180°后,直身下落,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膝相扣。
在身子落下的同时,双拳用力劈下(图7)。
三、进步劈把捶右腿勾脚提起,双拳上提至右肩上(图8)左脚下落,右脚随即向前跨一步,左脚跟步蹲身成弯套弯腿。
少林内功心法——少林气功
少林内功心法——少林气功少林气功不仅仅只用于硬气功,少林七十二艺可以说是少林气功绝学。
少林功夫的深浅从何表现?功夫界有句俗语: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或内练一口气)。
而从精到神的过程必须是炼精化气,炼气还神。
可见气的重要。
当然少林功夫还有更高的层次,禅武如一。
然而禅是意识的,武是肉体的,如何如一?从少林的六合理论解释最为简单,有外三合和内三合。
内三合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还是离不开气。
全日本少林气功协会会员向少林寺僧众汇报展演打拳练功常有这句话:气沈丹田。
作为健康法门的佛医,禅医,祖国医学告诉我们:所有疾病的原因皆因阴阳失调,这里的阴阳当然是指阴阳二气。
而所有的治疗原则及健康标志是阴平阳秘,平衡阴阳。
反映到脏腑即为心肾相交。
即代表臓腑阳气之心火之气与代表脏腑阴气之肾水之气交流平衡。
然而心肾相距甚远,只有气的流动才能达到很好的交流。
因此中医的所有治疗方法都是为此目的。
然而气功导引来的更快更直接。
因此少林气功是联接、通向禅武医的捷径。
更是健康法门和现代禅修的简便方法。
为报答有缘之士,现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一、打坐(即静功)很多想修行的人都喜欢打坐,但苦于没有方法,结果杂念纵生,昏昏欲睡,无法持续下去。
因此,消除杂念是打坐的前提,为此可归纳几种方法:第一、呼吸入静法:即利用呼吸而达到消除杂念入静的方法。
主要有数息,即修数、证数,方法是数呼吸从1到10,条件是不能有杂念。
如果有杂念了再从1开始。
一直重复下去。
如果数到10没有杂念就不要继续数了,因为已达入静状态,已达目的,手段方法就不要了。
还有就是随息、即修随证随。
方法是意识随着呼吸,即观想意守呼吸,这样既使生来就思绪不断的大脑也顾不上了。
还有止息观息还息净息。
限于篇幅就不再介绍了。
姿势:双盘、单盘、散盘都可。
两手结金刚印,即在小腹前两手重叠,大姆指接触呈椭圆形,男士右手在上女士左手在上。
舌扺上腭,腰背放松伸直,面带微笑,两个眼微闭。
第二、观想(意守)入静法。
禅武是什么意思
禅武是什么意思太极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核心和代表。
而从武到禅,就像从佛到禅,要靠“修炼”。
对禅悟得越多,进入禅的境界越快。
今天我们来讨论下禅武合一:禅,就是静思,人的思维集中时就产生了禅意。
例如,当你沉思或者思考某个问题时,你会感觉你的精神无限放松,你的注意力也非常集中,这种情况就是入定,所谓“闭目养神”即是如此。
武,不单单是指战斗技巧、格斗术等,还包括为人处事的道理,以及应该掌握的技能。
禅与武在一起才能更加完美。
现实社会上往往出现很多武功高强之人却不明白禅意的人,例如在香港的学校,最近风行的小魔女吴若希,也是自称“武林高手”,自称会武功、懂格斗术、有很多纹身等。
如果她真的只有一身蛮力,那么这些特征只会让人觉得这个人野蛮,没有教养。
她可以说是武的标签,但并不符合禅的真正含义。
因为从禅到武,除了心理素质外,还需要学习其它很多知识,例如《六祖坛经》中提到,“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没有清净心,哪里有大智慧?又怎样去做到直心呢?禅与武的结合还有一点,在于武需要很好的体能基础,而且禅意的修养比较深,相互配合才能发挥作用。
武,除了指拳脚功夫,还包括兵器格斗术等,没有力量,如何将武术的威力发挥出来?所以禅与武的结合需要很多要求,因为他们彼此都是建立在内心宁静,并且具备良好的德性的基础之上的。
当然我们不排除有一些天赋异禀的人,自幼打下良好的基础,悟性高,修养好,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好,最终达到宗师境界。
但绝大多数人必须先从最基础的开始。
禅与武在一起,就像从佛到禅,既需要前辈的引领,也需要自己慢慢摸索,只有自己“修炼”才能获得成功。
世间流传的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各门派武术,不管叫什么名字,练到最后,还是能从中看到禅的影子,所谓“武术禅”,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无法保证一定会变得超凡脱俗,但是当你坚持习练时,还是能逐渐地使内心宁静、安详,并且能够把禅融入自己的生活。
如果可以,就会找到禅与武结合的方式,比如通过瑜伽、太极等练习使人身心放松、安详,但在练习时仍然坚持练习心灵禅,也许以后你的身体会不同程度的改善,甚至恢复年轻态。
11德建身心疗法文化历史背景
11德建身心疗法文化历史背景1.少林寺永化堂简史禅起源于佛祖释迦牟尼,他提倡通过坐禅达到涅盘之目的。
中国佛教禅宗的创始人菩提达摩,出生于南印度婆罗门族,出家之后修大乘佛教,后成为禅宗第二十八代佛祖师。
公元520至527年间,菩提达摩东渡来到中国与梁武帝会面,却因话不投机而一苇渡江,行至北魏。
当时,由于中原盛行小乘禅学,菩提达摩备受排挤。
于是,达摩嵩山于五乳峰面壁九年,创立中国佛教禅宗。
在守定禅思的理论根据方面,达摩提倡读经明理;壁观则是实现主体认识与所学理论的直接契合,更重要的还是在于,要将认识的佛理付诸实践。
达摩认为,只要人们能够断爱憎、泯苦乐、息贪求、听天由命,任命无为,应法行事,应理而动,就可以入道成佛。
此外,达摩初祖的衣钵都是以心传心,一传一,代代相传。
他传与慧可,再由慧可传与僧璨,僧璨传与道信,道信传与弘忍,弘忍传至慧能,一共单传了六代。
之后,六祖慧能对禅宗进行了重大变革,他提倡单刀直入的顿悟,虽不反对经传,但不赞同只限于坐禅的修行方法,更主张摆脱名相的束缚。
他曾说“空心静坐,百无聊赖,此一辈人,不可与语”,这即是说,行住坐卧都可以体味禅的境界。
慧能的自性清净,自悟本性,直接顿悟的心性论,对中国佛教史上起了重大变革。
自此之后,禅宗标榜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广传至今。
禅宗虽是达摩所创立,但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历代中国禅师将中国儒、道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禅宗思想中,形成了庞大的哲学体系。
少林寺以禅宗为体,教化世人之外,也教人习武和养生之道。
从跋陀大师创建少林寺以来,少林寺就有一些僧人深谙医术,亦有一些懂武术的人到少林出家为僧。
北齐时代,有一位武艺高强的禅师僧稠,他的武功便是学自社会。
在唐代,少林寺僧人由于助唐秦王李世民平乱有功,而获嘉奖。
自此之后,唐代、五代十国、宋代,以至元、明历代,少林武僧都经常受朝廷调遣,参与战争,保家卫国。
到了明朝,禅宗曹洞第二十六代传法宗师无言道公创造了少林寺永化堂,并受皇帝亲自封为当时少林寺住持,更可说是少林寺最辉煌的时代。
郭昌毕中医跌打损伤传统疗法
郭昌毕中医跌打损伤传统疗法郭昌毕中医跌打损伤传统疗法进入了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一方面传承了少林寺禅、武、医的精髓,另一方面也丰富和传承了华夏民族传统中医,是祖国传统医学的宝贵财富。
历史传承其历史可逆源到少林寺蒲罗汉禅师和倪罗汉禅师时代。
其渊源是少林寺蒲罗汉和倪罗汉1810年传少林正骨法和少林跌打秘方给代兴启,代兴启传杨义昌,杨义昌传罗赢洲(涪陵同乐人),罗赢洲传其女罗雅芬(郭昌毕的母亲),罗雅芬1910年传郭国祜(生于1873年,卒于1955年。
涪陵兴隆人,郭昌毕之祖父),郭国祜于1951年开始传郭昌毕(时年16岁)。
中医跌打损伤传统疗法包含有:接骨十法、上骱十法、上工心法、理筋十二法、捷针五法、用药五法、早期功能锻炼法、禅武同修等体现动静结合、内外兼治、天人合一传统思想的具体方法和理论。
1、手法三十二法1).接骨十法摸、拉、提、捏、按、推、送、搬、摇、旋。
2).上骱十法拉、拽、扣、压、屈、挺、提、牵、吊、脚牮。
3).理筋十二法揉、捏、搓、摩、压、摇、抖、弹、叩、击、拍、振。
2、捷针五法1).捷针复苏法2).豹文刺法3).八髎穴刺法4).骨折复位针探法5).阿是刺穴法3、杉树皮夹板固定法用杉树皮作小夹板对骨折复位后进行外固定4、用药五法1).按损伤主症选用主方加减用药法;2).按损伤人体上、中、下三部用药法;3).按脏腑损伤主方加减用药法;4).按气血脏腑辩证用药法;5).按时辰主方用药法;5、早期功能锻炼二法锻炼是动静结合的治疗原则的具体体现。
而早期的功能锻炼,可以预防关节僵硬、肌肉粘连、促进消肿和骨折生长。
因此,功能锻炼必须贯穿到整个治疗过程。
1).四肢骨折的肌肉收缩锻炼法;2).关节骨折的主动屈伸锻炼法;6、胸腰椎骨折自身练功五式1).五点式2).四点式3).三点式4).二点式5).飞燕点水式7、禅武同修少林寺的禅武医,要求习医者首先悟禅参禅,习武,达到内外兼修,而《药师经》的研习诵读,则是参禅的基本功,也是医者净化心灵的手段。
少林禅武医文化的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少林禅武医文化的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少林禅武医文化的剖析和CIS战略思想的研究,认为要想让少林禅武医文化资源成为文化资本就应当充分结合文化自身优势,用理念、行为和系统识别对其实施转化,为优化资源配置和强化文化品牌提供动力。
关键词:CIS战略禅武医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形式,广泛的蕴藏于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状之中,它既以作为一种实存化、可感化的物质和精神资料形式而存在,又可以以一种思想化、智能化、符号化和想象化的虚拟形式存在。
作为河南省地域性文化标志的少林禅武医文化具备多重内在性特征,拥有深刻的哲学、医学和心理学价值和独特的意义,尤其是依托其母文化——少林文化,作为非物质性文化资源极具消费和开发价值。
因此本研究将基于CIS战略模式,就如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少林禅武医文化对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作用和影响力进行探讨。
1 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的基础“文化资本”(le capital culturel)最早由法国社会学皮埃尔·布迪厄提出,指的是通过对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所衍生成的文化生产、文化服务等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社会形态[1]。
少林禅武医文化拥有深刻的内涵和广延,但发展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呈现出声势大而实力不强、传播广而影响力有限、内容丰富但杂而不精的状态,尤其是在实践层面上,少林禅武医为僧人养生的生活方式,大众践行者、受益者较少,没有充分发挥出其蕴藏的巨大潜力和影响力,这使得禅武医文化资源难以完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
所以我们需要根据文化资源本身具备的特征,首先从文化资源本身的特质出发,固其根本、浚其源泉。
首先,文化资源本身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多元性、开放性和动态平衡性等辩证特征。
就整体性和系统性而言,禅、武、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三学并非孤立存在的,因此,少林禅武医文化绝非一个封闭的文化资源体系,我们在思考文化发展时一定要摈弃狭义的文化所属界限,跳出文化来审视文化本身因势利导,善于发掘和利用禅、武、医内部和外部的辩证联系和交融互通,在其文化系统内实现与体育、医疗、心理疏导、健身等资源的优化整合,在文化系统外寻找与新闻出版、影视资料、旅游、商业的最佳切合点积极促进禅武医向文化资本的转化。
李际遇、陈王廷画像析疑(下)
言 乱语 ,说 降 服 河南 登 封 县 玉岱 山 巨寇 李 积 玉 ,只身 人 山 ,众 不 能敌 , 寨 惊 拜 投焉 ? 一 、 4、 载 崇祯 十六 年 ( 6 3 史 14 )
如 前所 述 ,陈 氏宗 祠 所 谓遗
业 , 混考 “ 蒙 武举 ” ,考 官如 何 能 够 平 静 地 审 理 这 冒 充 的 资 格 呢 ?“ 武举 ” 又从 何 而夸 说 ? , 2 事 与 愿违 , 、 陈王 廷 考 举 失 意, 抱怨 考 官 , 生祸 端 , 之天 变 逃
留人 物 画 像 ,最 先 是上 个 世 纪 三
十年 代 ,陈子 明游说 于唐 豪 与徐 震 之 间 时所 出示 ,可是 唐豪 与徐
震 也 都不 以为 然 。 以后 ,陈绩 甫 《 氏太 极 拳 汇 宗 ・自序 》 据 此 陈 画像 ,竭 力 夸 饰 王廷 。陈 鑫是 陈 沟 村 最 明 白的 教 书先 生 ,是 陈 子
四月 ,帝 特 下 诏 ,招 安李 际遇 等
几 处 土 寇 。《 流寇 志 》 八 载 : 河 卷 “ 南 巡 抚秦 所 式 、副 将李 成 栋 屯孟 县 ,官 兵 守怀 庆 郭 家 滩 ,沿 河列 炮 ,帝 遣 兵 部 职 方 司 主 事 王 某 , 联 络土 寨 ,恢 复 中原 ,宣 旨招 降
因官 逼 民乱 ,以 际遇 为 首 ,公 止 之 ” 夸 饰 得 既 离 谱 又 滑 稽 可 。
李 际遇 。 遇迎 诏 使人 山寨 。 何 际 ” 有 陈 王 廷 降 服 河 南 登 封 县 玉 岱
山巨寇 李 积 玉 , 只身 人 山 , 不 “ 众 能敌 , 寨 惊 拜 投焉 ” 一 ?
图 画讲 义 》 书稿 , 来 出版 , 后 书名 《 补 陈 氏太 极 拳 图说 》 增 ,称 颂先 人 拳技 ,却 连 陈王廷 的名 字 也没 提及 。今 据 《 氏家 乘 》 及 李 际 陈 言 遇之 本 末来 看 ,显然 这 张 画像 所
禅武医捶把论
把 , 等于 瞎胡打 ” 之说 。德 建禅 师解释 心 意把说 : “ 心
者 , 觉也 , 即心法 。 意者, 禅也, 即天地 人心意 气合 一。 把者 , 功- A, 即把 握火候 , 把握 自己 , 才 能 把 握 别 人 。”
部功法, 阴阳虚 实 、 进 退 开 合 尽 含 其 中 。 此 乃 修 身 阶 段。 九和 十法 是禅 宗行意禅 的境界 , 通 过 心身 的修炼 行气 入膜 , 易筋 伐髓 , 实 乃炼意 行气 的大乘 阶段 。
国 有 三 宝 儒 释 道 , 少林 三 宝 禅 武 医 ,人 有 三 宝 精 气 神 。 少林 是 炼 精 化 气 、 炼气 化神 、 炼 神 还 虚 的 渐 进 功
法。
禅 境 空灵容 天地 , 万 物 皆 从 虚 中 生 。心 意 把 经 少 林 历代 高 僧 千锤 百炼 , 披 沙沥 金 , 扬 弃 累创 , 终 成 少
一
身 秘 诀 十 二 项 和 二 十 四宇 修 炼 秘 诀 等 功 法 ,天 地 人 三 才 齐 亦 。 心 意 气 与 空 灵 宇 宙 同声 相 应 , 同气相 求 , 往复循环 , 生 生 不息 , 内涵 和 外延 无 限 , 因 此 十 二 大
势 要 求 具 备 十 年 以 上 功 底 并 素 食 独 身 佛 性 高 深 者 方
函
l
——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论
2 01 3 . 3
禅武 医捶把论
文/ 王浩磊
释 家捶 把十 要诀 云 : 其一臼, 明三 节。 其 二 日, 齐 四梢 ; 其三 日, 闭五 行 ; 其四日, 身法 ; 其五 日, 步法 ; 其六日, 手足 法 ; 其七 日, 上 法 进 法 其 八 日 , 顾 开截 追法; 其九日, 三性调 养 ; 其十 日, 劲 法。 不 难 看 出捶 把 十 法 不 是 简 单 的 经 验 堆 积 ,而 是
浅谈少林一指禅医疗点穴术
18禅武少林点穴少林一指禅点穴术有一指禅点穴功、技击点穴术和医疗点穴术三种。
从字面上理解,“一指禅”是佛教禅宗用语,意为万物归一。
一、少林一指禅点穴功少林一指禅点穴术强调医者应有强壮的体魄,有使用长劲、连绵劲、爆发劲的功底,这些都需要长期的练功来获得。
在先秦,推拿又称跷引、按跷。
早在《灵枢·官能篇》中就有记载:“爪苦手毒……手毒者,可使试按龟,置龟于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
”文中所描述的手法功夫显然非常人所有。
张介宾在《类经》注解中说:“导引,谓摇筋骨,动肢节,以行气血也。
”又说:“病在肢节,故用此法。
”说明练功疗法远在秦汉以前已成为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
华佗就根据流水不腐的道理,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五禽戏”。
中国武术在形成流派之时,内功也相应诞生了。
内功能增强练武人的抗打力和杀伤力,在武术中占重要地位。
中国武术与医学又是一体的,武术是制人的技术,需要研究人体穴位、经络、骨骼等。
同时,练武人练功和切磋时常常受伤,需要自己或相互医治,武术不自觉地渗透到了中国医学领域。
少林伤科医家在临证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疗法。
少林一指禅点穴术除了强调医者积极锻炼功法,还有针对性地指导病人进行练功,以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肌体对各种功能的调节和控制能力,调整脏腑组织功能,增强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少林伤科常用功法主要有少林内功、易筋经、调气功等。
少林内功源浅谈少林一指禅医疗点穴术文/王单一于武术强身的基本练功法,由于练功后增劲明显,强身健体作用大,后为中医推拿流派所采用,经历代相传,形成一套以静力性下肢裆式练习为主、结合上肢动作的练功方法,是推拿功法主要功种之一。
少林内功有别于其他练功方法的主要方面在于:不太强调吐纳与意守,而讲究蓄劲于指端,以力贯气,气贯四肢,强调下实上虚,着重锻炼下肢“霸力”和上肢灵活性。
要求上身正直,含胸拔背,脚尖内扣,足跟踏实,十趾抓地。
峨眉武术与少林武术的对比分析
DOI:10.16655/ki.2095-2813.2018.19.155峨眉武术与少林武术的对比分析宋绍鹏1 唐玄戈2 张龄允3(1.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西安 710049;2.云南大学 云南昆明 650500;3.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 400016)摘 要:本文以峨眉武术与少林武术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比论证等研究方法,在对峨眉武术与少林武术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别从内因技术特点和外因政府支持及赛事举办与推广方面对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两大武术派别在内因方面自成体系,各有千秋;外因方面是导致两大武术派别现如今发展差距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峨眉武术 少林武术 内因 外因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a)-0155-02世人谈武艺,必先言少林。
少林武术作为中国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者,其名声早已享誉国内外。
而峨眉武术同为中国三大武术门派之一,虽与少林武术齐名,但在影响力上却是差别甚远。
1 峨眉武术与少林武术的内因分析1.1 关于起源的对比分析关于峨眉武术的起源。
据相关专家学者的考究,有资料记载的就有多种不同版本,民间也流传出数种传说,如“白猿起源说”、“少林起源说”、“道姑起源说”、“佛道起源说”等。
峨眉武术的起源颇有争议,虽然如官方文献《峨眉山志》等书中,均采用的白猿起源说这一说法,但是仍有不少专家学者对此起源学说提出质疑。
如王亚慧在《试论峨眉武术的起源及对“白猿起源说”的质疑》一文中,就提出白猿起源说可能是对峨眉武术起源人为的编造嫁接而成的故事,是对峨眉武术起源的误读。
而在程大力教授所著的《“峨眉派”详考——兼论峨眉武术绝非峨眉山武术》中认为现今流传的大部分峨眉武术是由清代“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而形成的多门派混杂体。
综其所述,笔者认为,峨眉武术的产生必然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这时期的峨眉武术已具有该地域的独特象征,也反应了当时巴蜀地区的武术文化,所以我们可大致可以将峨眉武术的起源囊括为两种:一是峨眉山道人以道家思想作为其文化依托,将内功心法的修炼与拳技相结合,形成的独具风格特色的一派武术,但因种种原因,在清代以后已近乎绝迹;二是明末清初时期传入四川并长期受到巴蜀文化熏陶,对巴蜀地区的地域特点产生适应性变化,包含如少林拳在内的多门派武术,且大部分流传至今,形成今天的峨眉武术。
少林弟子释德建-一个人的传奇
少林弟子释德建:一个人的传奇中岳嵩山,峰岩嵯峨,群山如黛。
少室山西侧的三皇寨,亿万斯年成就的山石,挺拔峻秀,崇高从容。
她像一位阅尽了世间沧桑的老人, 笑看云卷云舒,喜听风去风来。
她在静静地守候,守候着一个人的到来……这等待漫漫却又匆匆。
公元1997年,三皇寨终于等到了她所守候的人――少林寺曹洞第三十一代弟子、永化堂第十九代弟子、吴古轮派禅武医文化的第四代传人释德建禅师。
他于这一年正式隐居三皇寨。
早此五年,1993年的1月,德建禅师即遵师命,来此幽静之地,习武参禅。
自1997年始,经�建禅师十余年的辛苦经营,在政府和社会贤达的鼎力相助下,三皇寨利用社会捐资一千余万元,匠心营构,建成了左殿(无量圣殿及其群体建筑)右院(禅院及其群体建筑)的仿北魏纯石材建筑群。
一个集参禅、习武、行医和少林禅武医文化研究为一体的三皇寨肃然峙立,坚韧沉实地续写和创造着少林禅武医文化的新传奇。
求武向佛漫漫长路德建禅师,俗名丁洪本,出生于东北。
大约是得关外豪侠剽悍之气的影响和家庭习武之风的熏染,自小喜武。
十六岁的年纪,正是一个少年阳光天成、自由自在的花季,丁洪本却开始了他求武习拳的漫漫长路。
他先后拜师学过太�、劈挂、九节鞭、内椿功、点穴法、陈式太极、形意掌和八卦技击术等。
这些拳法击技并没有让他感到满足;这时,一个遥远的地方和一个响亮的名字――河南嵩山少林寺,在向他召唤。
1982年,丁洪本慕名只身来到少林寺。
因为在寺院一时尚未遇到合适的师父,他暂在寺外,一边练武,一边寻找和等待。
1987年,他在开封学武时,遇到少林寺释德根大师的弟弟德宗老拳师,经其介绍,丁洪本到少林寺后山拜禅师释德根的大弟子杨桂吾为师,学习少林武术,并在杨桂吾先生所办的武术学校任教。
1988年的春天,杨桂吾先生派丁洪本到少林寺,商讨为德禅大和尚修建功德碑之事,无意间听到德禅弟子说:“少林寺现在精通‘心意把’绝学的吴山林大师的关门弟子张庆贺现就在我师父的住处(少林寺僧院),他不仅是少林‘心意把’的唯一继承者,而且功夫高超,德性好,医术精湛。
少林拳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
少林拳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无论是从少林拳的“禅武”结合的武德,还是少林拳的动作设计,少林拳的武医相依、武以文饰,少林拳的练功技巧等任何一个方面都能领悟到少林拳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这种精神蕴含在少林拳中,随着少林拳在世界范围的传播,这种精神也影响着世人。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少林拳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
少林拳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佛教禅宗是中国佛教中最为中国化的一个佛教宗派,它产生在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
登封嵩山是佛、儒、道三教盛行的地方。
少林寺是佛教传播的圣地,史家传扬的圣地,因而佛教禅宗逐渐成为佛、儒、道三教融合的产物。
少林拳是禅与武相结合的产物,因而少林拳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自气而然的。
1 少林拳的“禅武”结合的武德中蕴含着中国文化精神少林拳是在少林寺所创造的功夫,少林拳随着少林寺的兴衰而产生一定的变化。
“武以寺名、寺以武显”,少林武术与少林寺的交相辉映,“武”与“佛”的交融,使得少林寺在中国古代别具一格,受到了历代皇家、佛教界和武术界的重视。
但独具特色的少林拳到底形成于何时,史料没有记载,且考古也没有发现。
显气对于少林拳形成的确切时间,我们很难做出定论。
这里我们只能通过推理姑且得出一个模糊的时间点:少林寺扬名天下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事件,是少林拳与少林寺僧练习的武术之间的分水岭。
之前可以说是少林拳的初步形成期,之后可以说是少林拳的几个发展高潮期。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至今人们传为在少林寺东偏南的壁画中,说的是与唐军对抗。
唐高祖武德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公元621年5月23日),少林寺十三位僧人,在洛阳城内州司马赵孝宰等配合下,里应外合,夺取了州城,擒拿了自封“郑王”的王世充,救出了秦王李世民。
三天后,李世民派李安远持秦王诏书,往少林寺宣慰,特“封昙宗为大将军,赐田四十顷,水碾一具”。
自此,少林寺名声大振,地位高升。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以后,不少名僧甚至还被唐王邀请到皇室参政议政。
少林禅武医精要-2
双脚踏地,双手轻按肚脐下面,眼睛微微合上,然后观想自己的呼吸。
吸气时观想肚,呼气时则观想鼻。
双手轻按肚脐下面,呼气时自然提肛收腹,闭嘴,将气呼出,眼睛微微张开;然后身体放松,气自回丹田,鼓肚凹腰,眼睛合上。
疑惑浅释禅武医釋德建陳瑞燕有很多初次接触少林禅武医学都有不少疑问, 我们把常见的问题列出并一一作答, 为有志学习少林禅武医的人仕作为参考。
禪武医基礎概念什么是禅?禅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人用生命去探索才能知道“禅”是什么。
禅是生命跟环境以及自然的关系。
禅修的目的是使人可以自然自在地生活,在日常生活当中,甚至遇到困难的时候,都可以保持心平气和,安安然然、自然自在地度过每一天。
这是一种生活的文化,也是作为人的尊严。
禅修对生活有何好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及生活压力,所以容易生气,愤怒,难以心平气和。
又因为贪欲过度,终日忙忙碌碌追求名利,使自己疲倦不堪。
而且,因为痴迷于一些事物,虽然自己没有能力获得但内心却非要到手不可,使自己陷于無耐、憂傷、紧张或愤怒的境况。
人因为过分的贪欲、嗔欲、痴欲,所以难以活出人性的尊严,没有办法活得自然自在、心平气和。
贪嗔痴是因,生活困苦、身心疲倦是果。
禅修使人提升智慧,让人们步进自然自在、心境愉快的生活,从而明白贪嗔痴伤害个人身心健康、不利于家庭和睦及社会和谐。
何谓“坐禅”?现今有一个误解,认为盘腿而坐便是坐禅。
六祖开示說:“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坐禅品第五)。
所以,坐禅是一种心境,而非外表的坐相。
六祖明确地指出了不可执着于外相坐姿并说:“又有人教坐。
看心观静。
不动不起。
从此置功。
迷人不会。
便执成颠。
如此者众。
如是相教。
故知大错”(定慧品第四)。
坐禅通过“心注一境”、“正审思虑”,修练控制个人的情绪,不受外界欲望的引诱,并使精神集中,心境平和,以减少烦恼,去愚生慧,达到清净无为的境界。
何谓“禅定”?《六祖坛经》中解释禅定为“外离相为禅。
少林绝技心意把图解
少林绝技心意把图解少林绝技心意把图解由素喜老方丈推荐,第四代禅武医传人德建演练。
练拳不练把,等于瞎胡打;宁教十趟拳,不教一个把。
把,指的是心意把。
心意把又名锄镢头。
仅一大式又可演变成十二大式变化,重在心意,并非流于锄镢头的的架子。
它势法单调,讲求实用而不尚花架,是练心、意、力、气的无上妙法。
正如秘谱中云:“心意把势法单,它系少林内功拳;拐起毛篮掌宜吐,起落身法随意变;起如举鼎提口气,发‘嗯’声落如分砖;运气宜顺为要旨,落下好似镢把般;夜静练势意集中,形似白猿跳山涧。
“心意把虽仅一式,但变化莫测,可应万变。
劲以粘滚为主,起落反侧都要求浑身百节滚身而起。
如起把练法;滚身而起,束身劈打,踩脚而落,内提外随,内外合一,动静呼吸相配合,灵活敏捷如龙腾虎扑一般。
动作说明预备式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挺胸竖项,两手贴于两侧裤缝,掌心朝后,咬牙叩齿,目视左方(图1)。
撅头把身体左转90?,屈膝下蹲,左脚前点成左虚步两膝相扣。
同时,双手左拉右坠,分别护于裆部和心部,拳心朝里(图2)。
左脚前点后前跨一步,右脚随之勾脚提起。
同时,左拳提于胸口,右拳绕过左小臂上拉至右耳处(犹如提篮)。
拳心朝前,左拳变掌立掌朝前推,口发嗯声(图3)。
右脚前落,左脚跟步,下蹲成弯套弯步(两脚掌、脚跟着地,两膝相扣),与此同时,左掌变拳上提,两拳呈锄头势,随右脚下落双拳劈下,拳眼朝下,口发嗯声,犹如农夫锄地,俗称锄地把或撅地把(图4))。
注:此把为心意把之母,由此可又演变出十二大势,又叫十二把。
一、亮翅把右脚前点,双脚向上,向前纵起。
与此同时,双拳变掌在左胸前交叉后向两侧分拨,身体落下(图5、6)。
二、反身劈把捶以右脚跟为轴,起身右转,转身同时,双掌变拳上举至左肩上方,待身子转足180?后,直身下落,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膝相扣。
在身子落下的同时,双拳用力劈下(图7)。
三、进步劈把捶右腿勾脚提起,双拳上提至右肩上(图8)左脚下落,右脚随即向前跨一步,左脚跟步蹲身成弯套弯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林禅武医精要》
作者:陈瑞燕
“行意禅”这名词,我初次接触它的时候感到十分陌生。
很多参禅学佛多年的人士或许也未曾听过此修行方法。
“行意禅”即少林禅武医的实践---少林禅武医是修行的原理,行意禅是修行的方法,二者不可分割。
达摩祖师在少林寺创立了禅宗,传授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修行方法。
所以,少林历代高僧鲜有能言善笔的禅师。
相反,有不少修为、武功及医术皆高超的和尚,在世时有很多普度众生、令人敬佩的善行。
例如,明代的小山禅师遣少林僧兵抗倭,屡见战绩;明代的正道禅师带领弟子多年来在嵩山少林寺对面的王子沟种下千万柏树,使不毛之地变为柏树林等,这些都是“行意禅"的实践。
“行”者是“行动”及“行气”,“意”者是“心法”。
“行意禅”的修行者,从师尊学习心法后,便修炼自身的气机。
从练气、养气、行气中渐渐达到明心见性,做到“菩提只向心觅”。
诚心自度后,便以行动去度他人。
行意禅的修行者常怀慈悲济世的心,行种种利他人的事。
例如他们用自己高超的武功保家卫国,或使自己修成高深内功为人治病,又或建院助人修行等等,都是行意禅的实践。
自清末至今几位禅武医传人,都是以行意禅修行。
参悟他们的成就,是后人学习行意禅的重要启示。
为存绝学忘我无我
少林禅武医的近代史曲折困苦,但也鼓舞和振奋人心。
虽然吴古轮、吴山林、张庆贺已不在人世,但他们的故事,每一件都是一个禅门公案,足够使人参悟一生。
吴古轮为保存少林绝学而避开清廷迫害,尊师命还俗。
试想想,一位五岁便出家的人,过了四十多年的僧人生活,然后还俗所遇到的困难!但古轮公为了保存少林绝学,他可以忘记自己的得失,这正是行意禅修行的忘我境界!他虽身离少林寺,心却从未离开自幼生活的家,他叮嘱儿子要把少林绝学还给少林寺。
由此可知,古轮公是一位不忘本、饮水思源、品德高尚的人。
行性法师为了答成祖师的心愿,到少林寺出家,后因环境因素而还俗,过着艰苦清贫的隐居生活。
他平常以务农为生,也为乡里治病。
其一生为传承禅武医,也能忘却自己的得失,随缘生活,时到出家便出家,应还俗时便还俗,充分体现了他的不执着、随缘及自在!德建师父为了完成四代人的心愿,在少林寺出家,最终使少林绝学失而复得,也是“无我”的表现。
行性及德建师父医术高明,求医者来自世界各地。
师父曾对我说,有一次一位欧洲人士请他治病,每次都给他三百欧元。
他们本可以借着高超的医术获得大量的金钱,享受奢华的生活,但他们却坚守少林行意禅,淡泊名利,以慈悲之心济世,过着艰苦的生活。
师父每天只吃馒头、青菜、豆腐,穿的是粗布僧衣,住的只是窑洞。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在很多人眼中,名成立就是社会成功的指标,所以他们难以理解师爷及师父的行为,甚至怀疑两人是否有“自虐狂”!但当我每次看到师父如小孩般纯真的笑容、打拳时自然自在的神颜,不期然想起了《庄子》的一句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现代人生活紧张,因名利之故身心疲惫,终日愁眉苦脸,早已失去了自然自在的自性、及与大自然融合的纯真。
修行意禅能使人达到自然自在的境界,在修行中这就是菩提智慧、人的本性。
少林禅武医在一般人眼中是苦、是难;在智者眼中是甘、是甜。
这也正是行意禅的真义。
为传绝学打破传统
历史上,少林禅武医一直是少林寺内的密传,不向外人传授。
德建师父身为少林寺永化堂禅武医第十八代传人,决定打破传统,不再保守,向社会有缘人士讲授少林禅武医学。
师傅曾对我说:“以前功夫用来打斗,因为上乘功夫杀伤力大,若让不良之徒学到上乘功夫,便会伤及无辜,所以以前少林寺传授功夫是慎之又慎。
但现在时代不同了,打仗不再用兵器及拳脚,而是火枪飞弹。
功夫用以搏斗护法的功用渐渐消失了,所以也不需要太执着,”师父又说:“现在我们讲授的少林禅武医,主要是修成一身高超的武功,以养生为主,但不张扬技击,因为现代人压力大,生活不规律,所以很多人都有身体或心理的疾病,少林的禅武医学可以帮助他们,所以我们要打破一代传一人的传统,向有缘人教授此文化、修行方法。
”
德建师父另一个突破,便是主张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的医学及科学结合。
他曾对我说:“少林禅武医是中国传统文化,历代高僧以自身修炼的经验及感悟留下的上乘修行法,但对有些人来说是玄妙及深奥的。
如果可以用现代的医学和科学解释及补充传统智慧,便可使更多的人明白少林精髓。
”为了此事,他不辞劳苦多次往来香港,参加香港中文大学的脑科学研究,并与教授专家们探讨少林禅武医学。
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少林禅武医一向都是佛教徒修行的方法。
师父希望这方法不局限于佛教,所以,将少林禅武医学定位为文化教育的发展,淡化了宗教的色彩。
他认为佛教本是教育,教化人心,使人离苦得乐。
它不是迷信,也非拜神免灾。
佛教是正信的教义,是在平常生活中,甚至在困难中持之以恒地发展个人的品德,修养自己的心性。
非佛教徒也可受益于少林禅武医文化。
为启动此项目标,师父嘱咐我整理他对我的开示,以现代心理学角度来应用少林禅武医学。
2008年2月,《德建身心疗法》一书面世,在香港十分受欢迎,至今已是第四版。
三皇寨禅院的扩建是师父另外一个创新的计划。
“学功夫很艰难啊!我以前住在一个三尺的小屋,进去了却站不起来,只能屈膝练功,我的功夫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他说时眼内有无限感慨。
“我希望你们可以在一个舒服的环境下学习少林文化,不再像我以前那么苦了!”三皇寨禅院位于少室山之巅,是师傅费尽心血,历十多载所建的。
他把居士给他的供养及他治愈病患者的捐赠全部用于建设三皇寨禅院,至今工程已用了近一千万元。
有人曾笑问师父:“你有几百万,可以买别墅去享福了!还需这么艰苦,在嵩山景区建一个禅院,又不是你的,你真是个傻瓜!”师父以慈悲无私的心,将所有的收入都用于为有志学习少林禅武医的人预备一个适合的环境,他自己却过着清淡的生活,一般人是不容易明白的,这正是行意禅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