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明湖居听书》的教案

合集下载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课《明湖居听书》教案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课《明湖居听书》教案

在线学习资源
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在 线学习资源,方便学 生课后自主学习和拓
展知识。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表现评价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能够 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作业完成情况
分析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质量、及 时性和态度等方面。
思维活跃度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跃程度,能否 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或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 爱和尊重,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明湖居听书》,引 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认识到 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对美好事物 的追求和向往,引导学生树立 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明湖居听书》的兴趣,引 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语 句。
拓展阅读
推荐书目
《中国民间艺术鉴赏》、《中国传统艺术》
推荐理由
这两本书籍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中国的民间 艺术和传统艺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 的文化艺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THANKS
感谢观看
03 人物形象分析
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理解其性格特征 和情感变化。
难点
01 语言特色
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包括修辞手法、句式特点 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02 主题思想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探讨其深层含义和现实意 义。
03 文化背景
了解文章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其 对文章主题的影响。
04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章重要段落。

(2)理解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明湖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家乡的情感。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3)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2)理解作者对明湖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明湖居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与明湖居相关的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大意,掌握生字词。

(2)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2)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5. 课堂小结:(2)强调文章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文章重要段落。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以“我心中的美好家园”为主题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作文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文,评估其在人物分析、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文章中的问题。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明湖居听书》教案 河大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明湖居听书》教案 河大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明湖居听书》教案河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的描绘,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

3、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4、了解古代说书艺人的精湛表演艺术,认识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描摹音乐的能力【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及作品,导入新课。

刘鹗,字铁云,江苏人。

《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

《老残游记》共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炼生。

小说中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

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统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

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

鲁迅先生把这部作品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1888年因治理郑州段黄河有功升至知府。

庚子(1900)年,他买谷赈济北京饥民,后因私售仓粟罪流放新疆,不久死在那里。

《老残游记》不是作者刘鹗的自传,但刘鹗的很多生活经历、政治观点和道德理想都融聚在作品当中,可以说,主人公老残就是作者刘鹗的艺术化身。

刘鹗(1857~1909),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他出身官宦之家,继承家学且天资聪颖,但他无意于仕途,而热衷于治河、算学、医学等经世致用的学问,想要干一番对国计民生有利的事业;还曾经写过我国第一部甲骨文研究著作《铁云藏龟》。

受当时社会思潮和西文科技的影响,他建议政府借外资修铁路、开煤矿,被时人斥为汉奸;八国联军侵华时,刘鹦不忍心看北京粮荒的惨状,从俄国人手里贱价买出大米卖给百姓,几年后因“私售仓粟罪”流放新疆,死在那片土地上。

刘鹦是一位时代的先行者,也是一个失败的改革者,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这种矛盾和他对社会、时局、学术的很多看法,都在《老残游记》这部他晚年的著作中反映了出来。

《明湖居听书》教案2_教案教学设计

《明湖居听书》教案2_教案教学设计

《明湖居听书》教案2课题明湖居听书总课时3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体会正面铺陈和侧面烘托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的2教具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作者简介:2、请学生朗读阅读提示,找出要点。

(1)作者通过丰富的联想,调动各种表现手法,或正面铺陈,或侧面烘托,或比喻、或排比,或对偶、夸张;或赋声以形,或赋声以色,把难以言传的听觉描绘得酣畅淋漓,把白妞精湛的演唱技艺表演到了极致,给读者以美的享受;(2)品味本文华丽绚烂的语言。

一、默读全文:1、给生字注音:揖嘁喳橘抑挫髻褂铮羯遽调门耍媚煞皓协调熨啭仞骋匝坞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重点是什么?(一)(1~2)戏园子的盛况戏园里人挤戏园里嘈杂的场面戏台的简陋(二)(3)琴师的弹奏(先抑后扬)(三)(4)黑妞的演唱(水涨船高)重点写妆束(四)(5)观众的议论(五)(6)白妞的出场(重点写眼睛)(六)(7、8)白妞的演唱(重点)(正面描写)(七)(9)梦湘先生的评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月不知肉味总结:本文中,白妞的演唱艺术是描写的重点,除了从正面细致地描写她的声音外,还以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和观众的议论来烘托白妞演唱的高超技艺。

作业布置课后体会授课日期2005年9月7日星期三课题明湖居听书总课时3第2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课文运用联想、比喻描写音乐形象的写法;2、体会文章华丽绚烂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的1教具粉笔教学过程:一、细读七、八两段,重点赏析课文描写王小玉演唱的文字,通过文字来感受音乐,并品味语言。

(一)“初不甚大”----演唱的起始----“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服帖”,“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二)“越唱越高”----演唱的发展----“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又如登山“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三)“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四)“忽又扬起”----演唱的高潮----“像放那东洋烟火”,“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

《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明湖居听书》中的精彩片段。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3)了解古代说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说书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明湖居听书》中的精彩片段,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2. 了解古代说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明湖居听书》的背景及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说书艺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要求学生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段,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精彩片段进行深入分析。

(2)讨论作者在表达技巧上的运用,以及说书艺术的特点。

4. 分享成果(1)各组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2)全班同学共同总结说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说书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6. 作业布置(1)让学生背诵本节课学习的精彩片段。

(2)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说书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积极性、讨论投入程度等。

2. 理解与应用能力评估: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明湖居听书》内容的理解深度以及对说书艺术特点的掌握情况。

《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明湖居听书》是一篇描绘清朝末年社会风貌和市井生活的散文,作者王韬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人物形象以及文化氛围。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明湖居听书》,使学生了解清朝末年的社会生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理解并背诵《明湖居听书》中的精彩片段;(2)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3)了解清朝末年的社会风貌和市井生活;(4)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二章:课文解读2.1 文章主题《明湖居听书》以明湖居茶馆为背景,通过听书人的讲述,展现了清朝末年天津卫地区的社会风貌。

文章主题为“市井百态”,通过描绘各种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文化氛围以及百姓的生活状态。

2.2 文章结构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篇介绍明湖居茶馆的概况,中间部分通过听书人的讲述,描绘了一系列人物形象,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

2.3 重点词汇和短语(1)明湖居:天津卫地区著名的茶馆;(2)听书:古代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讲故事、说书人等;(3)市井百态:指民间社会的各种风俗习惯和生活状态。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明湖居听书》的背景、主题、结构等,使学生对文章有全面的认识。

3.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具体人物和事件,使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市井生活。

3.3 小组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3.4 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人物,体会当时的社会氛围。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明湖居听书》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课文朗读学生跟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4.3 内容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文章的主题、结构、人物形象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明湖居听书》。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明湖居及其周围环境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3)培养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明湖居听书》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3. 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明湖居及其周围环境的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明湖居及其周围环境的特点的分析。

3. 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明湖居听书》的文本。

2.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3. 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明湖居及其周围环境。

(2)引导学生对明湖居的自然景观进行观察和描述。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明湖居听书》。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学生小组讨论,共同回答问题。

3.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的卡片,学生朗读并翻译。

(2)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并进行例句演示。

(3)学生练习使用生词和短语进行口语表达。

4.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与明湖居相关的情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生词和短语进行写作。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分享和讨论。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分享自己对明湖居的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的体会。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明湖居听书》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刘鹗及其作品《老残游记》。

2. 讲解《明湖居听书》的文化背景和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刘鹗及其作品《老残游记》。

2. 学生阅读《明湖居听书》原文,理解故事情节。

3.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明湖居听书》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内涵。

第二章:字词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2.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文中的重点字词,包括实词和虚词。

2. 解释成语和典故的来源和含义。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发音和语气。

2. 学生自主查阅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

3. 教师讲解成语和典故的来源和含义,例句应用。

第三章:句子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

2. 培养学生的句子分析和解读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文中的重要句子,包括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表达效果。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和语气。

2. 学生自主分析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 教师讲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表达效果,举例说明。

第四章:内容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明湖居听书》的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和概括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故事情节的发展。

2. 学生自主总结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第五章:文化探讨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明湖居听书》所反映的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明湖居听书》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元素。

2. 引导学生探讨作品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明湖居听书》。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了解《明湖居听书》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时代背景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明湖居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课文的背景知识。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理解。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与明湖相关的诗词或故事,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明湖居听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背景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讲解与示范: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释文言文句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5. 朗读与背诵:组织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语音标准、节奏分明。

随后,挑选学生进行背诵,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明湖居听书》。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明湖居的作文。

3. 调查了解更多关于明湖的资料,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明湖的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朗读、背诵和作文等方面。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明湖居听书》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刘鹗及其作品《老残游记》。

2. 讲解作品背景,了解明湖居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刘鹗及其作品《老残游记》。

2. 学生阅读课文《明湖居听书》,了解明湖居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第二章:字词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解释其含义。

2. 结合语境,理解字词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解释其含义。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结合语境理解字词在文中的作用。

第三章:内容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明湖居听书》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2. 理解文中描述的明湖居景象及人物形象。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理解文中描述的明湖居景象及人物形象。

第四章:欣赏与评价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艺术效果。

2. 学生表达对课文的理解与评价。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艺术效果。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评价,进行讨论交流。

第五章:拓展与应用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与明湖居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2.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或展示。

教学活动:1. 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与明湖居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2. 学生进行创意写作或展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八年级上册《明湖居听书》教案

八年级上册《明湖居听书》教案

八年级上册《明湖居听书》教案八年级上册《明湖居听书》教案汇总《明湖居听书》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的描绘,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

3、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4、了解古代说书艺人的精湛表演艺术,认识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描摹音乐的能力【教具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带【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及作品,导入新课。

《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

《老残游记》共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炼生。

小说中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

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统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

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

鲁迅先生把这部作品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刘鹗,字铁云,江苏人。

1888年因治理郑州段黄河有功升至知府。

庚子(1900)年,他买谷赈济北京饥民,后因私售仓粟罪流放新疆,不久死在那里。

二、听录音朗读,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台上、台下的反应来理清结构:本文结构图:时间:次日九点钟以后地点:明湖居人物:老残、众多听众、艺人、歌女( 黑妞、白妞) 事件:听书( 唱书) .听书前:台上:空洞无人,设备简陋十点钟台下:拥挤热闹 ( 侧写烘托)台上:仍空洞无人先声夺人)十一点钟台下:更拥挤热闹台上:男人( 丑陋、弹曲、动心)十二点半钟台下:叫好不绝听书时:台上:黑妞姑娘( 十六七岁) ─清脆婉转,百变不穷弹罢数分钟 ( 侧写正写)台下:老残感觉:以为观止。

两人对话:白妞更好. 映衬对比)台上:白妞姑娘( 十八九岁) ─清秀动人、唱书妙绝正热闹时无比奇妙精彩绝妙台下:鸦雀无声─暗暗叫绝─轰然雷动听书后:闹声稍定台下:少年盛赞白妞,众人交口称是三、分析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初二上册语文明湖居听书教案

初二上册语文明湖居听书教案

初二上册语文明湖居听书教案为了让《明湖居听书》这一课能深动的讲解,语文教师要做好怎样的教学准备工作呢?下面整理了河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明湖居听书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河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明湖居听书教案一、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课文中的重要字词。

2、了解课文运用联想、比喻描写音乐形象的写法;3、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二、学习重点:描写声音的几种方法。

三、知识链接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

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间接描写,还叫衬托法。

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

常用的侧面描写方法:①人物烘托:人物烘托即通过对其他人物的各种描写来间接地描写主要人物形象的方法。

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通过对其他人物的语言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写法,就是通过旁人的言谈来体现主要角色的某一特色;二是通过对其他人物的动作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写法;三是通过对其他人物的心理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写法。

②环境烘托: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的描写,决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摆设”,而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③场面烘托:场面,又叫场景,是指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相互发生关联而构成的生活画面。

它既为作品中的人物提供发一定的生活和行动的环境,又努力烘托人物形象。

人物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活动的,只有写好人物活动的场面,才能使人物具有立体感。

其作用有:第一,通过场面点出人物身份;第二,通过场面凸显人物性格;第三,通过场面折射人物心理。

学习流程第一课时(一)走进作者及其作品1、作者简介(将名时地评著用横线画出来)刘鹗(1857─1909),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小说家,丹徒(江苏镇江)人。

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懂得算学、医药、治河等实际学问,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明湖居听书》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欣赏美的眼光,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明湖居听书》的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明湖居听书》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细节描写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场景,要求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作业布置:1. 复习课文《明湖居听书》,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传统文化”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关注学生的书写质量、语法正确性和思维深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课程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明湖居等地,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氛围,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八年级语文上册《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河大版练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河大版练习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的描绘,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说书艺人的精湛表演艺术,认识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

重点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难点提高学生描摹音乐的能力【教学重点】场面烘托和人物映衬【教学难点】用感受和形象来比喻无形的声音【教学方法】欣赏式【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刘鹗(1857─1909),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丹徒(江苏镇江)人。

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懂得算学、医药、治河等实际学问,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

他行医于上海,后又弃医经商,直到资本丧尽才止。

1888年黄河决口,他因治河有功,官至候补知府。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他曾从俄军处用低价购买太仓粮,赈济居民,后清廷以私售仓粟罪逮捕他,流放新疆,次年病死于迪化(乌鲁木齐)。

二、关于《老残游记》《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是晚清中谴责小说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老残游记》借老残在游历中所见所闻,对当时吏治的黑暗痛加抨击,揭露了所谓“不要钱”的“清官”,其实是一些不惜杀民邀功,“急于做大官”的刽子手,在客观上有助于人们认识整个封建官僚集团的阶级本质,有其进步的一面。

但是,作者的基本立场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

他维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在书中明显的表现,由此可见,《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

《老残游记》语言清新简练,对一些人物及自然景物的描写比较生动、形象,没有一般的陈词滥调,跟晚清的同类小说比较,艺术上的成就是比较卓越的,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称赞这部作品“叙景状物,时有可观”。

三、关于本文《明湖居听书》节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唱”。

河大版初二语文上册第6课《明湖居听书》的教案

河大版初二语文上册第6课《明湖居听书》的教案

河大版初二语文上册第6课《明湖居听书》的教案第一课时【学习目的】1.学习作者用生动的感受和笼统的比喻表现人物的方法。

2.学习局面烘托、人物映托、正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课文提示】1.刘鹗,清代学者,被海外外学者誉为〝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慈善家〞。

2.本文节选自«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是我国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中国四大挖苦小说之一。

鲁迅将«老残游记»和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击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

【正音正字】鹗髻鏦棰羯遽皓熨霍【积聚词语】抑扬顿挫入耳动心不绝于耳粗布衣裳毫无区分万籁俱寂暗暗叫绝千回百折轰然雷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朗诵课文】【课文剖析】这篇文章,是依照说书人出场先后的顺序来写的。

第1段,先引见一个弹三弦的男人的形状、技巧。

这名女子长相漂亮,但气质沉静;一出台貌不惊人,弹奏三弦也无人注意听,后来用轮指,才看出其功力非凡,叫好声不绝于耳,仍压不下琴声,这确实是很高的境界。

但这才是收场锣鼓。

第2段,写黑妞的出场和演出效果,也是先抑后扬。

黑妞的出场,穿着装扮,并无惊人之处,取琴弹唱,只是普通声响,直到后来,才渐渐显出她的真身手。

从〝羯鼓一声〞响起,到〝以为观止〞,极言黑妞弹唱的美妙,曾经不亚于白居易«琵琶行»中对弹唱技艺的描写。

不料黑妞也是陪衬,是为描写白妞再作铺垫,好戏还在前面。

第3段,经过听众的议论,为写白妞的高明技艺设置悬念。

文章先让观众误以为黑妞即白妞,夸奖她的技艺高不可比。

一句〝黑妞是白妞教的〞,说明白妞远远超越同门学艺的姐妹。

接着再议论黑妞唱是〝可学〞的歌唱,而白妞那么是〝不可学〞的天籁神韵。

《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明湖居听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体会特殊的比喻——通感在摹写声音上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描写声音的几种方法。

三、教学方法:赏析式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播放大鼓评书,引出作者。

(二)简介作者刘鹗(1857-1909),原名孟鹏,字云抟,后字铁云,发表《老残游记》时署名“鸿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在算术、治河、医道上家学渊源。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因为设平粜局赈济饥民被逮捕,流放新疆,后病死迪化,时年五十三岁。

(三)简介《老残游记》及四大谴责小说《老残游记》最早发表在1903年8月上海商务印书馆《绣像小说》第9号上,5.如何写白妞的出场的?明确:外貌——“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眼神——一顾一盼,鸦雀无声6.如何写白妞说书的?(板书)说书的过程:“初不甚大”——演唱的起始“越唱越高”——演唱的发展“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忽又扬起”——演唱的高潮“人弦俱寂”——演唱的结束说书的反应:(见课本)7.如何写声音的?用通感手法,赋声于形。

(五)、知识平台通感的概念:/“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往往可以打通或交通。

”(钱钟书《谈艺录》)/通感也叫移觉,就是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受到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渲染并深化试问、诗文意境的积极的修辞效果。

/通感分“形容的通感”和“比喻的通感两类”。

例:*他一下子掉进冰窟里。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

(结合练习二讲讲通感的作用)(六)、知识迁移问:这段文字怎样写音乐旋律的变化情况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明湖居听书》的
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用生动的感受和形象的比喻表现人物的方法。

2.学习场面烘托、人物映衬、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课文提示】
1.刘鹗,清代学者,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慈善家”。

2.本文节选自《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是我国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

鲁迅将《老残游记》和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

【正音正字】
鹗髻鏦棰羯遽皓熨霍
【积累词语】
抑扬顿挫入耳动心不绝于耳粗布衣裳毫无分别鸦
雀无声
暗暗叫绝千回百折轰然雷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朗读课文】
【课文分析】
这篇文章,是按照说书人出场先后的顺序来写的。

第1段,先介绍一个弹三弦的男人的形态、技巧。

这名男子长相丑陋,但气质沉静;一出台貌不惊人,弹奏三弦也无人留神听,后来用轮指,才看出其功力不凡,叫好声不绝于耳,仍压不下琴声,这的确是很高的境界。

但这才是开场锣鼓。

第2段,写黑妞的出场和演出效果,也是先抑后扬。

黑妞的出场,衣着打扮,并无惊人之处,取琴弹唱,只是一般声响,直到后来,才渐渐显出她的真本事。

从“羯鼓一声” 响起,到“以为观止”,极言黑妞弹唱的美妙,已经不亚于白居易《琵琶行》中对弹唱技艺的描写。

不料黑妞也是陪衬,是为描写白妞再作铺垫,好戏还在后面。

第3段,通过听众的议论,为写白妞的高超技艺设置悬念。

文章先让观众误以为黑妞即白妞,夸赞她的技艺高不可比。

一句“黑妞是白妞教的”,说明白妞远远超过同门学艺的姐妹。

接着再议论黑妞唱是“可学”的歌唱,而白妞则是“不可学”的天籁神韵。

最后说以卖唱为生的人只能学到黑妞的一点儿,而黑妞则是学白妞的,白妞的水平,真是神乎
其神。

这段议论层层追加,登峰造极。

第4、5段,是正面写白妞说书,这是文章的重头戏。

先写白妞登台,也是貌不惊人。

但一举一动,一顾一盼,竟然使观众为之倾倒,正是未曾出声,光是眼神就摄人心魄。

后来写白妞说书时,作者运用大量新颖的、贴切而形象的比喻。

第6段,把对白妞的夸赞再推进一层,即借一个懂得音乐的湖南少年之口,把白妞的高超技艺加以既理性,又十分夸张的总结。

唯有理性的分析,才使夸张可信。

文章极善于运用铺垫和衬托的手法刻画主要人物,如以琴师衬托黑妞,以黑妞衬托白妞。

而每一个段落里又有铺垫衬托,层层而上,达到登峰造极的效果;作者还善于使用侧面描写手法,通过观众的议论,感受演唱者的成功;作者也善于用形象的比喻来写声音。

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写好声音,一般离不开形象。

如用“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来写白妞的高音部,将声音的魅力渲染到极致,与欧阳修的《秋声赋》、白居易《琵琶行》可谓异曲同工。

【课外作业】
1. 完成“学习建议”。

2. 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根据学生情况,选择若干讨论)
1. “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2. “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响”,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3. 最后一段是什么描写?它的作用是什么?
4. 作者把白妞的演唱与登泰山联系起来。

这二者的联系点在哪里?
5. 本文以写声音为主,声音看不见摸不着,而读来十分真切。

请你找出例句说明原因。

6. 文章描写白妞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它们有什么作用?
7. 观看白妞的表演,台下听众的感觉有什么变化?它们有什么作用?
【课外预习】
1. 读一遍《可爱的地球》,扫除文字障碍。

2. 大概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