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研究综述_钟海涛

合集下载

“九一八”事变之前冯玉祥对日本的认识及其原因

“九一八”事变之前冯玉祥对日本的认识及其原因
收稿 日期 : 2 0 1 5— 0 3—1 4
作者简 介 : 刘涛 ( 1 9 9 2一) , 男, 安徽 六安人 , 安徽 大学历史系 中外关系史专业 2 0 1 4级硕 士研 究生, 主要研 究方 向为 中外
关 系史 。

7 6 ・
刘涛 : “ 九-, / k ” 事 变 之 前 冯 玉 祥 对 日本 的认 识 及 其原 因
冯玉祥更是气愤不已“ 那时我恨不能一刀砍死几个 , 以泻发我胸中的激愤” _ l 。
随着 日本帝 国主义 的侵略 步伐加 快 , 冯 玉祥 对待 日本 的仇恨 和排 斥逐渐 加深 , 且贯 穿 着 其早 年 的军 旅 生涯 。 1 9 1 5年 , 世界 大 战方在 发动 , 日本乘 着英 美 注意力 的转移 , 提 出 了震惊 中外 的“ 二 十一 条 ” 。远在 陕 西 的冯 甚至 “ 几 天 连饭 也不 能 下 咽 ” …加 。长期 的军 旅生 涯 , 使 得 冯玉 祥愈 加坚 强和冷 静 , 然而 国家 的利益 被侵 略 , 内心再也 不 能平抑 下去 。 日本帝 国主义 的步步 紧逼 , 深深 刺痛 了冯 玉祥 的 民族 自尊 心 , 也 坚定 了他 反抗 日本帝 国主 义 的决 心 , “ 从 此我 决定 了两个 斗争 的 目标 , 一 个就是 同国 内的恶势 力奋斗 , 一个 要是 同 日本 帝 国主 义奋 斗 ” ¨ 町。冯
2 0 1 5年
第 4期
版这 种地 图 , 想是 专 门卖 给 中国 的” [ 1 ] 2 1 8 。 以商人 的一 己逐 利行 为 , 武断 的认 为是 国家 层 面上 的有 意而 为 , 可 见冯 玉祥 对 日本怀 有很 深 的仇恨 。 1 9 1 8年 , 冯 玉祥 驻扎 常德 之 时 , 日本军 舰 停 泊 在 沅 江 , 因守 门 的 中方 哨兵 和 日舰 的 士兵 发 生 冲突 , 日 本 士兵 被捅 伤 。事后 日舰 舰长 和 当地 日本居 民会 会 长 找上 门来 , 要 求冯 玉 祥 惩 凶 。冯 玉 祥不 怕 日本人 的 威胁 , 拒绝 交 出 中方 当事 人 , 并 私 下鼓励 中方士兵 。 1 9 2 1 年 1 2月 , 北 洋政府 任命 亲 日派 的梁 士诒 为 国务 总理 , 他 上 任 后 同 意 日本 的 要求 , 向 日本 借 款赎 回胶 济铁 路 , 并 且将 铁路 改 为 中 日合 办 。冯 玉祥 反 对 出卖 国利 , 认 为 日本侵 略者 不 怀好 意 , 因此 通 电反对 ,

国民党陆军上将冯玉祥生平简介

国民党陆军上将冯玉祥生平简介

国民党陆军上将冯玉祥生平简介冯玉祥,字焕章,原名基善,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

有“基督将军”、“倒戈将军”、“布衣将军”称号,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国民党陆军上将冯玉祥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冯玉祥生平简介冯玉祥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

字焕章,原名基善,出生于如今的河北沧州市。

作为西北军阀,有着“基督将军”、“倒戈将军”、“布衣将军”称号。

他还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曾获得三大抗战勋章。

他在辛亥革命后参加了滦州起义,在1917年张勋复辟的时候率领部下击溃了张部。

在1924年的时候,由他发动了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军阀的控制的北京政府,还将所不改为国民军,并担任了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

1926年率领西北军出潼关参加了北伐战争。

1935年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最后在1948年的时候因轮船失火而遇难了。

冯玉祥的主要功绩是在滦州起义中,对于这次起义的目的是反对清王朝。

在20世纪初的时候,由于清政府清政府对外出卖主权,对内搜刮人民。

因此,劳动人民不甘压榨,多次举兵反抗。

而当时的他,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于是发起并组织了“武学研究会”,开始秘密进行反清革命。

在1911年,12月31日滦州起义爆发。

经过一年,宣布滦州独立,可是起义军准备进攻天津,在雷庄附近与清军展开激战。

因敌众我寡,渐居劣势,战至次日黎明,起义军失败。

滦州起义失败后,冯玉祥被革职递解保定。

但是虽然滦州起义失败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清军军心,大长了革命军民的士气,对于推翻清廷统治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冯玉祥虽然没有亲临前线参与武装起义,但他以起义领导者的身份,参与了前期的策划过程,毫无疑问他是起义的主要策划者和领导者。

冯玉祥驱逐溥仪冯玉祥不但是出名的爱国将领,他的思想也是先进的。

在辛亥革命期间参加滦州起义时起,就很是痛恨封建帝制。

他认为,民国不但要以剪辫子得行为来表示与清朝决裂,而且更不应保留着溥仪的朝廷。

因此就出现了冯玉祥驱逐溥仪的事件。

冯玉祥集团的“笔杆子”

冯玉祥集团的“笔杆子”

5 , 月 冯玉祥与蒋介石因裁军问题发生冲突, 调集
所 部 至 西 北 地 区 , 备 开 战 , 韩 复 榘 等 投 蒋 叛 准 因
冯, 冯失 败下 野 。6 , 阎锡 山之 邀 到 了山西 。7 月 应
作 者简介 : 贾熟村( 9( , 河南偃 师人 , 13) 男, 一) 中国社会 科学院近代历史研 究所研 究员。
夜 写的东西 , 高按照他 写 出来 的 , 请 详细斟 酌 , 弄成 整 个 的东 西 , 并分 编许 多小册 子 。 1 2月 1 2日 , 高
拟印出分赠各友 。非敢日著作 , 不过借此可以回溯 余 及 团体 同人 为 国家服 务十余年 中是非 得失之 迹 , 以资策励将来耳 。”3日, 与孟宪章等讨论宣传 1 冯 工作 , 为蒋介石 的宣传工 作是我 们所不 及 的。 l 认 8 日, 与 孟 宪章 等讨 论 编 印《 冯 为什 么讨 蒋 》 小 册 等
奋斗史鼓词》 各数十册。 冯赞扬邓“ 彼以高龄而居高
位 , 能于公 暇埋首著 述 , 踏实地 做事 者也 。” 竞 真脚
冯玉祥还办了《 革命军人朝报》供官兵每 日 , 讲读 , 以免除 隔症 与脱症 , 为 “ 认 此乃 性命根 本 大事 ” 0 。3
E, 玉祥 、 t冯 阎锡 山 、 宗仁与蒋 介石 之 中原 大战爆 李 发。 5月 1 3日, 祥看《 冯玉 国民军 史稿 》 照片 。2日, 2 请 孟 宪章 搜集 本军 史料 ,编辑 成 为丛 书 。7月 2 4 E, 宪章 将冯 玉 祥 民 国十三 年 的 E记 印好 , t孟 l 自北 平 带来 , 玉祥令 尹心 田分 赠驻郑 州各 官长 。9月 , 冯

要 : 玉祥 集 团又称 西 北军 , 乎只是 一个 “ 杆子 ” 团, 实 上 , 也 同意“ 冯 似 枪 集 事 冯 一支 秃笔

历史论文冯玉祥

历史论文冯玉祥

论文《大学生对冯玉祥研究的回顾与若干浅见》冯玉祥是一位身经两朝四代、在中华民国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

自滦州起义起,中经反对帝制,讨伐张勋,推翻贿选,首都革命,五原誓师,参加北伐到中原大战、张垣抗战,一直是全国政局更迭的关键人物之一。

正因为此,随着民国史研究的开展和深入,特别是在1982年冯玉祥诞辰100周年之后,冯玉祥研究几乎成了一个热点。

本文旨在对近十年来冯玉祥研究作一总体回顾,并为进一步推动冯玉祥研究的深入谈几点浅见。

一、各地区对冯玉祥研究的概况对冯玉祥的研究始于1921年冯玉祥督陕督豫时期,由于他的“基督将军”美名和为政清廉引起了苏、英、日等驻华大使馆的注目,随后对他本人及其军队的研究材料源源不断汇集到国外。

与此同时,冯玉祥军中的许多军牧如陈崇桂等也纷纷撰著宣传冯氏。

国内外发表了许多研究冯玉祥的论著,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大陆与台湾、香港及海外研究的情况不尽相同1、大陆对冯玉祥的研究概况建国前,由于政局动荡,战争频仍,国内对冯玉祥及国民军的研究,基本上是从政治角度考察其态度、思想及其发展趋向的。

如蔡和森的《北京政变之内幕及其结果》、《段张冯三派军阀暗斗之北方政局》等全国解放后一直到1979年,对冯玉祥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1979年后,民国史研究受到重视,由于冯玉祥后期与中共关系比较密切,故对冯玉祥的研究起步较早。

1981年《江淮论坛》第1期发表了朱来常的《冯玉祥述略》,1982年,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高兴亚的专著《冯玉祥将军》。

从此,冯玉祥研究在大陆便开始兴起。

到目前为止,关于冯玉祥的传记,除高兴亚的专著外,还有1981年文史资料出版社出版的冯洪达、余华心合著的《冯玉祥将军魂归中华》,1987年佟飞,石火著《东方怪杰冯玉祥》,同年,郭绪印、陈兴唐也推出《爱国将军冯玉祥》。

另外还出版了许多关于冯玉祥的通俗传记,如《冯玉祥在陕西》、《冯玉祥在泰山》、《冯玉祥将军传奇》及《冯玉祥传说故事》等。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建筑研究分析--以冯玉祥旧居为例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建筑研究分析--以冯玉祥旧居为例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建筑研究分析--以冯玉祥旧居为例
徐健;王方
【期刊名称】《住宅产业》
【年(卷),期】2022()1
【摘要】历史建筑是城市公共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物质载体。

本文以巢湖市冯玉祥旧居为例,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对旧居的周边环境和建筑本体空间进行研究,分析旧居建成环境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旧居保护规划的侧重点,为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和参考的基础。

【总页数】5页(P30-33)
【作者】徐健;王方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
【相关文献】
1.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建筑布局形态分析r——以华南理工大学北校区为例
2.基于PSPL调研法的老旧居民区公共空间改造——以长沙市雨花区树木岭老旧居民区为例
3.历史建筑空间再利用之句法解析--以鼓浪屿八卦楼为例
4.历史建筑空间再利用之句法解析——以鼓浪屿八卦楼为例
5.基于空间句法实证分析的地下空铁换乘空间的步行可达性研究
— —以成都双流机场T2航站楼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冯玉祥简介

冯玉祥简介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8月22日),谱名基善,表字焕章,安徽巢县(今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人,生长于直隶省保定府(今河北省保定市),民国军阀,国民革命军陆军元帅,西北军领袖。

曾任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陆军检阅使。

1924年10月23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将其所部改组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后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参加北伐,1926年9月17日冯在绥远五原誓师,任国民革命军联军(后改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司令,1927年5月5日,冯玉祥率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出师潼关,进入河南,策应武汉方面北伐的国民革命军,协同作战。

1927年7月7日,冯玉祥礼送共产党出境。

1933年8月3日,冯玉祥辞去同盟军总司令职。

1948年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邀请,搭苏联轮船“胜利”号,由美返国准备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8月22日,不幸中途因轮船出事而于黑海遇难,“胜利”号正向敖德萨港口进发时,轮上失火,冯玉祥被烟熏窒息致死,与女儿冯晓达一起罹难,享年65岁,其墓位于泰山西麓。

民国北京政府陆军检阅制度和陆军检阅使述论

民国北京政府陆军检阅制度和陆军检阅使述论
使内容。冯玉祥在多年以后的回忆 中表达 了对曹、 吴的深切仇痛 , 尤其
冯玉祥 日后 的 回忆 《 的生活 》 我 的影 响 , 认 为 仅 陆军检 阅使 只是一 ” 职无 权 ” 有 的摆设 , 在 其 故
是对其给 自己安排的陆军检阅使更视如敝屣 ( 我的生活》 《 黑龙江人民
出 版社 1 8 9 4年 , 30页 ) 第 7 。冯 的这 一 态 度 极 大 地 影 响 了 后 世 以来 新
略作叙议 , 并未 就 与 此有 关 的陆 军 检 阅使 展 但
开更深人 分析 。 关 于后 者 , 有些 研究 者 因深 受
版、 季德源先生主编《 中华军事职官大典》 解放军出版社 19 年版 , , 99 虽 对北京政府 时期各种各级军政机构多有 详细介绍 , 均不涉 陆军 检阅 但
关键 词 :北 京政 府 ;陆军 检 阅 ;冯 玉祥
中 图分 类 号 : 2 8 K 5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8— 3 5 2 1 )2— 06— 6 10 29 (00 0 0 0 0
收 稿 日期 :09— 9—1 20 0 4
作者简介 : 张建军(9 4一) 男, 17 , 内蒙古师 范大学历 史文化学 院副教授 , 史学博 士, 历 主要从事 中国近代
的审查 , 陆军部颁布《 陆军校 阅条例》 由大 总 ,
统简 派陆军 校 阅使 , 赴各 地 校 阅 军 队。袁 世 分 凯死 后 , 军权 迅速 下移 , 中央政府再 也无 力 掌控 全 国军 队 的训 练 。这 样 , 陆军 检 阅使 也 就变 为
中央政 府安 排失势 军人 的一项 闲职 。

大 连 大 学
民国北京 政 府 陆军检 阅制度 和 陆军检 阅使 述论

冯玉祥简介_550字

冯玉祥简介_550字

冯玉祥简介_55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
小学作文作文网
玉祥(1882—1948),安徽巢县人。

原名基善,字焕章。

北洋军阀时期,曾任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陕西、河南督军,陆军检阅使。

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将其所部改组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後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参加北伐。

191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

後因与蒋介石发生利害冲突,举兵反蒋,先後爆发了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

後赴美考察,1948年自美回国乘船途经黑海时,因轮船失火於9月1日遇难。

倒戈将军冯玉祥一生倒戈三次,有“倒戈将军”之称!第一次“倒戈”参与滦州起义,主要目的是反对清王朝。

第二次“倒戈”发动北京政变,主要目的是反对直系军阀统治。

第三次“倒戈”发动反蒋战争,主要目的是反对蒋介石独裁。

基督将军1917年圣诞节,刘芳牧师在亚斯立堂主持隆重的洗礼,共有94人接受洗礼,冯玉祥将军也在其中。

自此,冯玉祥正式加入基督教,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

冯玉祥将军在美国的进步活动

冯玉祥将军在美国的进步活动

冯玉祥将军在美国的进步活动
刘焕明;张宏艳
【期刊名称】《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1946年9月冯玉祥因不满蒋介石的内战政策,遭到蒋的排挤而离开祖国到美国考察.在美国近两年的时间里,冯将军参与组建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发表了大量的反蒋反美演说和文论,对中国的民族独立和民主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总页数】3页(P66-68)
【作者】刘焕明;张宏艳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法政学院;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1
【相关文献】
1.冯玉祥将军的抗日爱国活动 [J], 陈冠玉
2.冯玉祥将军在美国 [J], 赖亚力;薛葆鼎
3.冯玉祥将军的抗日爱国活动 [J], 陈冠玉
4.论“七·七”事变前冯玉祥将军的抗日活动 [J], 蒋铁生
5.酷似其父冯玉祥——访旅美华侨、冯玉祥将军之子冯洪志先生 [J], 朱晴方;熊庆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冯玉祥响应北伐战争的原因

论冯玉祥响应北伐战争的原因

论冯玉祥响应北伐战争的原因
黎世红
【期刊名称】《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014)002
【摘要】冯玉祥响应北伐战争、参加国民革命的外部原因在于国共两党对他长期的争取工作,在于苏联对他的争取和援助;而内在原因则是他本人思想上的进步.【总页数】5页(P55-59)
【作者】黎世红
【作者单位】重庆教育学院政治经济系,重庆,40006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2.34
【相关文献】
1.北伐战争胜利原因探析 [J], 李晓红
2.北伐战争中蚌埠会战胜利的原因及影响 [J], 张新志
3.浅析诸葛亮北伐战争失败的原因 [J], 宋乃成
4.北伐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新探 [J], 无
5.北伐战争时期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 [J], 赵晓天;龚大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冯玉祥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隐居与复出

冯玉祥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隐居与复出

Feng Yuxiang's Withdraw and Restarting in Early
Thirties
作者: 王晓荣
作者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出版物刊名: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51-55页
主题词: 冯玉祥 20世纪30年代 隐居生活 反蒋抗日活动 "九·一八"事变 抗日主张
摘要:表文依据大量历史资料揭示冯玉祥在30年代初隐居与复出的历史活动,认为冯在隐居期间的主要活动是准备武力反蒋,寻机东山再起.九一八事变后出现的民族危机为冯玉祥复出创造了客观条件,冯出山活动的目的是以抗日为号召走上前台,这使他对于反蒋、抗日的宣传,不免带有私利性和情绪化因素.但冯在国难当头之际呼吁抗日,向公众、向政府提出具体的抗日主张,而且将抗日的宣传和呼吁付诸实施,自筹武力以抗日,具有激励人心的积极作用.。

湖南新军与辛亥革命

湖南新军与辛亥革命

湖南新军与辛亥革命
翁敏
【期刊名称】《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2)003
【摘要】湖南新军是清末军制大变革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支地方性新式军队.新军士兵与革命党人有着天然的联系,易于接受革命思想,所以武昌起义一肇始,他们就与湖南革命志士密谋举事,光复长沙.湖南独立之初,又积极投身于援鄂大业,对巩固武汉革命大本营、争取各省响应革命做出很大贡献.不过,湖南新军也不免沦为权力争斗的工具,卷入长沙事变之中,饱受舆论指摘.但是,在整个辛亥革命期间,湖南新军可以说起到了生力军的作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湘省乃至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总页数】5页(P77-81)
【作者】翁敏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9
【相关文献】
1.试论新军的革命化及其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J], 张晓燕
2.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对新军统战活动探析 [J], 姜广峰
3.湖南保路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历史渊源——兼评《近三十年来湖南保路运动与辛亥革命研究综述》 [J],
4.清末“新军”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前十年史札记之四 [J], 乔志强
5.辛亥革命中山西新军起义之背景探析 [J], 李志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民国时期满族作家的民族意识

论民国时期满族作家的民族意识

论民国时期满族作家的民族意识闫秋红【期刊名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00)004【摘要】民国时期满族作家的民族意识,从纵向看,经历了遗民情结与反思意识的隐显与消长的过程;从横向看,民族自恋意识与中华民族意识最初各行其道,后来随着全面抗战历史步伐的行进,二者逐渐发展为完全对抗的两极。

这种民族意识的差异与社会阶层和地域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Manchurian writers' national consciousness went through a process from growth to decline of adherent complex and reconsideration. Initially, their national narcissistic consciousness moved towards a different direction from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Afterwards,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the two became polarized in opposition. This was closely related with social stratum and regional factors.【总页数】6页(P111-116)【作者】闫秋红【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文学院,广州5106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92.1【相关文献】1.满族作家佟希仁儿童散文中的民族意识2.清代满族作家的民族意识及其在创作中的体现3.满族的女真意识与“满洲”意识——清代满族民族意识的形成发展4.满族的八旗意识与国家意识——清代满族民族意识的形成发展(续)5.当代满族作家的民族意识及在创作中的表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apital N ormal University 2003年增刊(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专辑 史苑捃拾冯玉祥研究综述钟海涛(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系,北京 100089) 摘 要: 本文试图对大陆、港台及国外方面有关冯玉祥的研究成果作一概要性总结和介绍,并进行分析,力图找出这一研究领域中仍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有待加强之处,冀图将冯玉祥研究推向深入、推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 冯玉祥;近代军事;西北军;民国政治中图分类号:K 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03)增刊-0146-08收稿日期:2003-00-0作者简介:钟海涛(1979-),男,湖南平江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2001级硕士研究生。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有着曲折传奇经历的爱国民主将领,冯玉祥曾经扮演过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其所起的历史作用不容忽视。

从大陆的研究状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冯玉祥的研究工作有了长足进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至2000年止,大陆已出版各类著作2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0篇左右,可谓硕果累累;港澳台方面,研究则相对薄弱,这主要与政治气候及意识形态的差异有关。

据笔者所见,仅有各类著作8部,论文10余篇,其中以简又文的《冯玉祥传》(上下册)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是研究冯玉祥不可多得的专著;值得一提的是:国外从五六十年代起,即有研究冯玉祥的论著陆续发表。

如原苏联人维・马・普林马科夫(此人曾担任冯部顾问)的《冯玉祥与国民军———一个志愿兵札记1925-1926年》、美国学者薛立顿(James E sheridan )在1966年撰写的《冯玉祥的一生》、日本学者布施胜治的《支那国民革命与冯玉祥》等等,数量虽不多,却较有份量。

但总的说来,这一研究工作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系统的进行。

为此,笔者不揣浅陋,试对冯玉祥研究的主要成果作一综述。

一、冯玉祥人生历程研究 冯玉祥的一生,历尽沧桑,饱经磨难。

在风云变幻的旧中国,其人生轨迹也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史家对冯玉祥将军所走过的并不漫长但坎坷不平的66年人生路,倾注了很多心血,推出了大批研究成果,论文著作均不在少数。

主要是围绕以下两方面进行探讨的。

11冯玉祥人生的几大转变及转变原因许多论著均指出,冯玉祥人生之路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呈现出一个明显的“之”字形。

他一生追求光明,追求真理,但在历史的车轮急速转弯或行至十字路口时,也曾因迷失方向而误入歧途。

然而,冯玉祥能够顺时应变,奋力拼搏,最后终于走上了人生光辉的顶点。

正如周恩来同志所说:冯玉祥先生“从一个典型的旧军人,转变成一个民主的军人。

他经过曲折的道路,最后走向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1](p.215)他的人生历程基本体现为以下四大转变:第一,从朴素的忠君爱国到投身辛亥革命。

这是冯玉祥一生进步的开始,其标志是1911年12月的滦州起义。

第二,从单纯排满到参加北伐。

这是冯玉祥人生第二次重大进步,其标志是1926年的五原誓师。

第三,从联苏联共到拥蒋反共。

这是冯玉祥前进途中的一次倒退,641其标志是参加1927年6月的郑州会议和徐州会议。

第四,从倒蒋反蒋到积极准备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建国。

这是冯玉祥一生的根本转变,其标志是1948年毅然决定由美国返回解放区。

对其转变原因的分析,学术界也形成了基本一致的共识。

虽有不同表述,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四点:第一,卑贱的身世和童年的艰辛,使冯玉祥能够设身处地了解和同情人民群众的疾苦。

这种朴素的感情一旦融入“厝火积薪”的民族危机之中,就转化为忠贞的爱国热忱,很可能做到“耸起两只铁肩膀,挺起一架穷骨头,将救国的担子担负起来”。

[2](p.8)第二,20世纪以来世界及中国革命形势的鼓舞、苏联的帮助和影响、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伟大感召力,都促成了冯玉祥向革命的转变。

第三,冯玉祥具有勤奋学习、积极探索、,不断接受新思想、新知识,以此为前进的动力,永无止境地追求光明、追求真理。

第四,蒋介石的独裁、内战、卖国政策及特务恐怖统治,导致冯玉祥与其矛盾日深,最终分道扬镳,冯玉祥选择了与中共合作建国为生命的归宿。

[3]21对冯玉祥一生的评价大陆方面:对于冯玉祥一生的总体评价是很高的,认为冯玉祥“是一生不断追求进步的爱国将领”[4]、“也是同我们党长期合作的朋友”,是一位坚定的民主主义斗士和伟大的爱国者。

但对其1927年的“分共、清党”行动,史家也给予了实事求是的批判和评价,对其逆转原因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分析,认为冯玉祥这一行动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两者相互影响。

冯玉祥的这一行动,在国民革命的关键时刻,背离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对国民革命的失败有不可推诿的责任。

但冯玉祥的清党并不像蒋介石、汪精卫那样大开杀戒、血腥屠戮,而是采取温和的“礼送出境”和护送回国(苏联顾问),这也体现了冯玉祥与蒋介石、汪精卫的质的歧异之处。

港台及国外方面:美国学者薛立顿认为冯玉祥是一名“守德行的军阀”,“他一生锐意革新,但他的改革只是由其少数的军事、专业人员秉承其意志推行”,“冯的改革使其身上带有革命者的气味,但与真正的革命者相比,就不难看出其本来的军阀面目”。

台湾学者简又文先生认为:冯玉祥“为国民革命努力以完成北伐之殊功伟绩,与夫晚年团结戮力以达到抗战胜利之苦心孤诣,耿耿精忠,自无可非议者,虽期间及其晚年与中央时分时合,屡有不协之言论与行动,不免受人指责。

然而,无论如何亦不能掩盖其半生奋斗成功,叱咤风云,与屡次扭转时局,促进革命,毕生爱国为民之奇行、大志、苦心与功勋,在中国近代史、民国建国中,当然不失为一个有数人物而占有相当地位的”。

[5](p.2)此外,一些港台报刊则多数把冯玉祥描写成残忍、虚伪、背信弃义的奸诈人物,这类作者多少与冯玉祥都有点恩怨瓜葛,文章不免缺乏客观性。

二、冯玉祥与北京政变 1924年10月,冯玉祥率部发动震惊全国的“北京政变”,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如何理解这次政变发生的原因和历史条件?怎样认识政变的性质和作用?史学界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大陆方面:有关论文指出,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的主观原因有二:一是北洋军阀对其压制、排挤和打击,是他发动政变的直接原因。

冯玉祥对北洋军阀集团的卖国求荣和黑暗统治深表不满,遇事敢于拿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因而引起北洋各系首领对其的忌恨、排挤和打击。

认为“冯玉祥一贯不听命令,并与南方的势力相勾结。

因此,早已不把他看作北洋系统的成员而时时予以排挤和压制”[6]。

二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深刻影响和国民党人的帮助。

冯孙虽从未谋面,然神交已久,孙中山与冯玉祥经常有书信、使者往来。

冯玉祥作为一名正直简朴的爱国军人,深感实行中山先生主义为中国唯一出路。

同时国民党人黄郛、徐季龙、蒋百里多次与冯玉祥商洽反直大计。

有学者认为,以往史学界对北京政变的作用评价偏低,应实事求是地予以肯定:首先,它完成了辛亥革命“赶走皇帝”的未了任务,肃清了封建余孽;其次,它推翻了直系军阀的北京政权和统治地位,瓦解了根深蒂固的北洋势力;再次,它促进了北方革命运动的进一步高涨,并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然,由于冯玉祥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缺乏本质的认识,致使北京政变流产,国家政权仍旧落入北洋军阀之手。

对于如何认识这次政变的性质,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伟大的革命,称之为“首都革命”。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一次带有民主主义色彩的改良性质的军事政变,并非完全意义上的革命。

[6][7]港台及国外方面:对于冯玉祥发动这次政变的原因,薛立顿认为:“观察家们把政变之原因,归结于国民党的影响,是错误的”。

“毫无疑问,在孙741(中山)早已成为中国革命的象征后,才作如此的解释(包括冯本人的著作),显然是牵强附会的”。

他认为“冯与吴佩孚关系的恶化”是冯玉祥发动政变的主要原因,同时他还指出冯倒吴得到了日本人金钱的支持。

英国学者斯特莱姆斯基根据英国外交档案,对冯玉祥发动政变的原因也进行了论证,他认为这个政变是日本在幕后操纵,其目的是防止张作霖被击溃,进而危害日本在满洲的利益[8]。

但简又文、陈森甫等人则提出证据加以反驳,认为冯玉祥发动这次政变的原因主要是孙中山及国民党的影响。

对于政变和日本关系,简先生列举了11条证据,论证说明冯玉祥根本没有得到日本的金钱支持。

基于上述观点,他们对此次政变的性质也持截然不同的看法,薛立顿和斯特莱姆斯基认为这纯是一场军阀之争,不过斯氏更强调其受外国控制的一面。

简又文、陈森甫则认为这是一场革命,而冠之以“首都革命”的称号。

[5](p.2)三、冯玉祥与基督教 冯玉祥一度曾以“基督将军”著称于世,他与基督教的关系较为复杂。

这引起了史学工作者的兴趣,发表了一批学术论文。

大陆方面:关于冯玉祥信仰基督教的原因,一种观点认为:冯玉祥之于基督教,有一个信奉-利用-放弃的过程。

他信仰基督教之初衷,并非别的,乃出自个人修身养性之需要。

他认为基督教哲学中“诚”、“仁”、“忍”、“义”以及博爱、利他的道理,多与他原来信奉的儒家思想相类似。

“耶稣宣扬世人不应互相虐待,这和我们儒家所说的‘己饥己溺’的仁爱之道一样”。

冯玉祥一旦信仰基督教后,他便企图利用它。

一是正人心,改良社会。

如何救国,如何改良社会呢?他认定救国拯民的先决条件,必须“正人心”,而基督教义却是“正人心”最好的思想武器。

因为,《圣经》的“爱人如己,舍己救人”的精神是救国拯民的“万灵药方”;二是利用基督教义来整训军队,加强对部队的精神教育。

冯玉祥自认基督教义是“军队中精神教育的极好资料”,因为“耶稣博爱救人之旨,与军人献身救国之义,一一吻合”,在军中宣传基督教义,这可以增强军人为国捐躯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冯玉祥皈依基督教,是他追求自我完善的因素与扩大个人权势的企图交织在一起的产物。

认为冯玉祥在北洋军阀系统的发迹几乎与信仰基督教同时起步。

并认为随着冯玉祥地位的升迁,基督教也成为他进行政治活动的媒介,通过与各方面“教友”的联系,冯玉祥扩大了自己的政治影响。

关于冯玉祥放弃基督教信仰的原因,有关论文指出,原因有三:一,冯玉祥爱国心切,追求进步,与时俱进,这可说是他逐步摆脱基督教义的束缚,到最终放弃对它的信仰的主观因素。

“五卅惨案”的发生及基督教徒的种种恶劣表现,使冯玉祥丢掉了对基督教的幻想。

二,信仰三民主义,矢志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这是冯玉祥抛弃基督教的又一重要主观原因。

三,赴苏联考察与中国共产党人对他的帮助,是促使冯玉祥摆脱基督教影响的一个重要客观条件。

作为基督教徒的同时,冯玉祥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

一,他从未以“基督将军”为资本,去投靠任何帝国主义,并始终表现出坚定的反帝立场和高度的爱国热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