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阿房宫赋》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2语文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 苏教版 必修2 教案
阿房宫赋一、教学目标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2.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二、了解时代背景及、赋1、阿房宫,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全部工程秦灭亡时犹未完成。
阿房者,一说:“此以其形名宫也,言其四阿旁广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索隐)为了建筑阿房宫,秦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工程浩大,耗费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促使农民起义的爆发。
秦亡后,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台基。
这个历史教训,就是杜牧在赋中所表现的讽喻意义。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
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先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2、赋何为赋?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
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
也就是要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来直陈其事,用新奇美丽的辞藻来描摹事物(体物),抒写情志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写、铺陈、夸饰等文学手法的运用,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
赋在结构上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前面有序,说明作赋的缘由,用不押韵的散文或骈体文;中间是赋的本身;后面有“乱”或“讯”的部分,对全篇作小结。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案 苏教版 必修二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案杜牧一、教学目的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2.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二、课时安排:两课时三、教学过程:1.读注释,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2.熟读教材,依据课下注释,梳通文意。
3.再读教材,总体把握文章内容,根据赋的特点,找出“体物”与“写志”部分。
第一步总体把握:全文分为两部分,即“体物”部分,包括1、2两段;与“写志”部分包括3、4两段。
第二步反复研读“体物”部分,即1、2段,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要求熟读成诵。
第三步细致研读“写志”部分即3、4两段,弄清彼此之间及与前一部分相辅相成的关系。
4.品读比较。
对文体特征、表现手法、思想内容进行拓展,并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一步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用意。
第二步感悟文章的艺术概括力。
点拨:(一)解题阿房宫,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全部工程秦灭亡时犹未完成。
阿房者,一说:“此以其形名宫也,言其四阿旁广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索隐)为了建筑阿房宫,秦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工程浩大,耗费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促使农民起义的爆发。
秦亡后,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台基。
这个历史教训,就是杜牧在赋中所表现的讽喻意义。
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
它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起来,《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
到汉代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赋者,铺者;铺采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
它铺陈文采,描写事物,以抒写情志,重视辞藻和押韵,以铺陈、对比、对偶、夸张等传统技法为主,文章显得整齐和谐,清新流畅而又具有磅礴的气势。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苏教必修2苏教2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阿房宫赋》教学设计苏教必修2苏教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典型的文言知识;2.探讨作者观点和文章主旨;3.探讨文章的现实意义;4.了解“赋〞体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六国论》,文中苏洵将六国破灭的原因归结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灭六国一统天下,公元前206年灭亡,仅仅存在了十五六年的时间就被农民起义军所灭,那么秦帝国灭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著名文学家杜牧的《阿房宫赋》,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2.作者简介说起杜牧,给我们的第一个印象便是,他是一个大诗人,千古传诵的名句:“南朝西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都出自他的手笔。
但是只靠写诗,是考不上进士,得不到功名的。
据《唐才子传》〔元代辛文房〕记载杜牧公元828年,参加科举考试,太学博士吴武陵阅过他的文章后便推荐他为头名状元,而主考官礼部侍郎崔郾认为杜牧放纵旷达,不拘小节,把他排在第五名,这篇文章便是脍炙人口的《阿房宫赋》。
此文一出,便震惊朝野,长安文人学子争相抄阅,一时间洛阳纸贵。
那么,《阿房宫赋》是何奇文,引起这么大的社会反响呢?让我们来一睹它的风采。
通过PPT展示教学目标〔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3.疏通文章,解决文言理解和赋体文语言特点问题〔PPT播放第一个学习目标“掌握文中典型的文言知识〞〕第一段:①同学们已充分自学了这篇文章,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关注一下读音。
〔朗读后,纠正度因错误〕②请同学们自读本段,关注重点的文言知识〔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典型的文言现象〕。
找一找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文言知识③你认为第一段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文言知识?〔请几个同学发言〕看看还有没有文言理解方面的问题?〔有那么处理,无那么进入下一步〕④请同学们齐读本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3专题 《阿房宫赋》名师教案(第2课时)
《阿房宫赋》名师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赏读第三、四段,欣赏文章结构,把握整体思路;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名篇《阿房宫赋》历来受到人们的高评。
“至杜牧之《阿房宫赋》,古今脍炙”(元·祝尧《古赋辨体》),“古来之赋,此为第一”。
文章不仅有严谨的结构,而且还有绚丽华美的语言。
这优美的语言既有堆红叠翠的亭台楼阁,又有百姓的叹息,宫女的啜泣,帝王的呵斥,戍卒的呐喊。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欣赏这优美的语言吧!二、指导自读课文3、4两段这两段难度不大,要求用略快的速度研读。
具体进程是:第一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读完后教师提出若干词语、文句来考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并略作点拨;第二遍,默读、轻声朗读、断续朗读均可,边读边体味结构思路和表现手法,读前教师提示用韵情况,读后教师提出若干问题要求学生解答,并略作点拨。
关于词语、文句的考查和点拨:“锱铢”、“庾”、“九土”、“独夫”、“举”、“族”——这些词语,文言中常用,课本中均有注释,要牢牢记住。
其中“锱铢”、“庾”要注意写法;“九土”,即“九州”。
用“九州”代指中国,源出《尚书》中大禹治水后巡行天下,分天下为九州的记载。
“独夫”,语出《孟子》,特指众叛亲离的残暴君主;“族”,作“灭族”解,是封建时代的一种严刑。
“一人之心,天下人之心也”——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之意,言生活得好的心理,自己如此,全天下的人又何尝不这样。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纷”,多;“纷奢”合用,指豪华、奢侈。
“念”顾念。
按“念”,《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重点掌握的实词,本义是“思念”,引申为“念头、想法”、“惦念顾念”等,这两句是紧承上句具体说明。
“南亩”——即“田亩”。
语出《诗经·七月》:“洗彼南亩”。
注家谓古时农田多在南面向阳之处,以后文言中就常用“南亩”代指“田亩”。
“架梁之椽(chun)”——指在屋梁上的承瓦木条。
注意“椽”的读音和写法。
“管弦呕哑”——“管弦”,管乐器和弦乐器的合称,古诗文中常用来代指音乐。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阿房宫赋》说课教案设计 苏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阿房宫赋》说课教案设计苏教版必修2唐诗在古典文学中独领风骚,唐朝一些散文也是千古流传的名作,今天我的说课就是唐朝杜牧的《阿房宫赋》。
一、分析教材。
1、教材的特点及在本单元的地位。
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阿房宫赋》为晚唐文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
赋讲究铺陈和声韵,而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2、教学目标和确立的依据:德育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以浪费为耻,引以自戒。
知识目标:了解赋的特点,学习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
能力目标:培养文言文的记诵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本课作者极尽铺陈秦始皇的奢侈和残暴,在结尾处点明主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作者借秦始皇讽喻唐朝皇帝吸取教训,这篇文章是指向统治者的。
学生从中学到的是要艰苦朴素,不能奢侈浪费。
《阿房宫赋》的语言绚丽多姿,朗朗上口,运用了排比.比喻、对等修辞方法。
中学生正处于语言积累时期,鉴赏语言的能力非常重要,潜移默化积累语言知识,使有意而变为无意从而提高语言的品位,不但能提高语文素质,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篇句句精彩,更适合诵读,语言的学习规律证明诵读是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新教材强调诵读无疑是育人之长久大计。
3、教材重点、难点:①①作者写本文的目的何在?②本文的结构层次二、说教法。
《阿房宫赋》是课内自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取讨论法、发现法、联想法。
用讨论法是为了培养学生探讨学问的好习惯,这是练习思维能力的最佳方式;发现法是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联想法练习思维的发散,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空间,为创造思维打下基础。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阿房宫赋名师精编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理解课文中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3.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朗读背诵课文,探讨演绎、交流分享本文的精神养分。
2.能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从而体会“历史回声”的内涵。
3.进行思维训练,切实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认识并揭露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哪位同学能说说作者的情况?生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
京兆杜氏自魏晋以来就是名门世族,杜牧的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所撰《通典》一书,开典章制度专史的先河。
他所生活的晚唐,藩镇拥兵,宦官专权,民不聊生,《阿房宫赋》就是他二十三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
杜牧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人们将他和杜甫比,因而称他为“小杜”;又和李商隐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
李商隐比他约小十岁,很欣赏杜牧的为人和诗篇,在给他的一首诗中写道:“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阿房宫赋》教案及练习(苏教版必修二)
《阿房宫赋》教案及练习(苏教版必修二)《阿房宫赋》教案【课前导学】1、请同学对文中关于文言文知识点做预习。
2、熟读课文3、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
作者预感到唐玉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
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
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
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人“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
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敬宗的年号——引者)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简介“赋”“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
“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
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阿房宫赋》0
师生互动构建新知经爪尖散文化,句式参差,长短不齐,多以散代骈,押韵也比较自由,人称“文赋”。
三、指导自读课文1、2两段。
1、诵读指导。
2、关于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的点拨。
四、研习第一段1、补充解释。
2、本段主要写什么?分几层来写?明确:本段主要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可分三层。
①第一层(“六王毕”四句)写秦统一的气概,阿房宫的规模和建造它的辛苦。
②第二层(从“覆压三百余里”到“不知西东”)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宏伟瑰丽。
其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雄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广、高。
自“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到“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就广、高两方面作进一步的描写。
③第三层(从“歌台暖响”到段末)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歌舞之盛,衬托出阿房宫的宏大宽广。
五、分析第二段1、补充解释。
2、第2段主要写什么?内容可分为几层?明确:第2段写阿房宫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
本段内容可分三层。
①第一层(从“妃嫔媵嫱”到“为秦宫人”)接上文,点出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同时又回应“六王毕,四海一”说明歌舞者的由来。
②第二层(从“明星荧荧”到“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通过六组排比句,写宫人梳妆打扮,既表现了他们的悲惨命运,又揭示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
③第三层(从“燕赵之收藏”到段末)承上歌舞之盛,美人之多,进而写珍宝之富。
由写人的被欺压转而写物的被践踏。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领略了杜牧的华美的语言,希望同学们课后反复诵读和咀嚼,模仿运用,只有如此,文章才有望增华。
第二课时[导学要点]:赏读第三、四段,欣赏文章结构,把握整体思路;比较阅读。
一、导入新课名篇《阿房宫赋》历来受到人们的高评。
“至杜牧之《阿房宫赋》,古今脍炙”(元·祝尧《古赋辨体》),“古来之赋,此为第一”。
文章不仅有严谨的结构,而且还有绚丽华美的语言。
高中语文第9课阿房宫赋教案2苏教版必修2 教案
(5)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流派,类)
(6)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液体流动)(头破血流)
(7)始有流落天涯之叹(漂泊,流浪)(颠沛流离)
二、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四、特殊句式:
1、戍卒叫,函谷举(被动句)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宾语前置句)
五、翻译句子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2.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学生掌握文言知识
翻译相关的语句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授课方法
复习点拨法,诵读法
教学辅助手段
多 媒 体
专用教室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二次备课
一、文言知识整理:一词多义
5、“毕”:(1)六王毕,四海一(了结,灭亡)
(2)吾与汝毕力平险(尽) (3)毕礼而归之(使……完毕)
(4)此印者才毕,则第二版已具(完毕) (5)众妙毕备(尽、全、都)(原形毕露)
(6)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完毕,结束)(毕其功于一役)
3、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朝”“夜”,名词作状语)
三、古今异义词:
1、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气温,环境气氛;今:气象情况)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聚敛的金银;今:筹划并管理)
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可惜;今:怜悯,值得怜悯)(“可爱”——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阿房宫赋(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必修2-苏教版高中必修2语文教案
阿房宫赋
【教学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一”“焉”“之”“流”“走”等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
3、了解唐代文赋的特点及与骈体文的区别。
4、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背诵全文。
【自读导学】
通读课文第2、3段,解释划线和加点的实词虚词,翻译文中句子,并总结通假字、古今异
义字(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为.
.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
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
宫车过也;辘辘.....,尽态极妍
........;
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
.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
之椽
...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
戍卒叫.,
函谷举.,楚人一炬.
解释:
翻译:
【总结】
一、通假字
二、古今异义字(词)
三、词类活用
四、特殊句式
【课内探究】
1、在第2段中“明星荧荧”等四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2、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
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总结反思】。
高中语文 阿房宫赋教案 苏教版必修2 教案
word 1 / 1 某某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阿房宫赋教案 苏教版必修2 ①登记表随作品同时提交电子文档。
② 登记表随课件一起打包上交。
作品
名称
学科 语文 作品 大小 MB 作者
信息 姓 名
手 机 电子 魏丙清
150******** abing11816 通信地址 武训高中 邮编 252500 课件
设计
思路 (包括:1、整体教学环节设计说明。
2、课件每页面的设计意图。
3、概括本课件的特点。
)
1、我在设计《阿房宫赋》这篇课文的教学环节时,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在实际的操作中可能会把更多的学习内容放手给学生,比如自己解决字音和字义,在课件中的是着重强调的。
2、在课件中,首先我明确了一下这篇课文的目标和重难点以及课时的安排等。
为了让学生更能牢固地掌握掌握这篇课文的相关知识,在整堂课讲解完之后,我
加入了一些随堂练习题。
作品安装
运行说明。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1.1【教学设计】《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作为晚唐文赋,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2.了解“赋”这种文体;3.体会课文运用的比喻、排比、铺陈、夸张等艺术手法;4.了解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作者“借古讽今”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小组合作,依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2.加强朗读。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同时体会课文精彩的描写艺术和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最后能够基本背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批判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横征暴敛、劳民伤财的罪恶。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并背诵全文;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1.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2.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熟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对照书下注释翻译课文;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以及文章的背景。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二、初步感知,整体把握听课文诵读,注意字词的读音。
(一)识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
阿房宫赋-苏教版必修二教案
阿房宫赋-苏教版必修二教案一、教学背景1.1 教学目标•了解《阿房宫赋》的历史背景、作者和写作背景,理解其文学价值;•掌握《阿房宫赋》的重点快词和词语,加深对唐代文学的理解;•分析《阿房宫赋》的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学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文学经典篇目:《阿房宫赋》•周易经典篇目:《乾卦》•语言知识系统:重点快词和词语等1.3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文学经典篇目《阿房宫赋》的文学鉴赏和古代文明史知识;•难点:掌握文学《阿房宫赋》修辞手法和形式等,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过程2.1 热身活动•点播一下中国历史纪录片,了解西周的盛世与灭亡,带领学生进入古代文明史的氛围。
2.2 学习重点2.2.1 【文学篇目】•教师简要讲述《阿房宫赋》的写作背景和历史背景;•学生阅读阿房宫、长乐宫、止马于临皆回译,了解阿房宫的规模和建筑精美。
2.2.2 【周易篇目】•学生学习《周易》中的乾卦,了解其象征意义和作用,对理解《阿房宫赋》有一定帮助。
2.2.3 【重点快词】•教师讲解《阿房宫赋》中的重点快词,如:白虹、霓裳、玉楼、霜凋、镜销魂等等;•点播相关视频,辅助学生理解上述快词的具体含义。
2.2.4 【词语系统】•学生学习《阿房宫赋》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如:新丰恣、临洮、万国、帷幄等等;•带领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认知、解释和理解。
2.3 学习难点2.3.1 【修辞手法】•教师为学生简要介绍《阿房宫赋》中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等等;•分析文中各篇段落的修辞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3.2 【文章结构】•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阿房宫赋》的篇章结构,了解整篇文章的情节、人物和意蕴;•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出文章主旨和核心思想。
2.4 总结回顾•点播相关视频,回顾学习历程中的重难点知识;•总结学习经验和方法,为下一场学习做好准备。
三、教学评价•学生独立完成小作文,谈谈自己对《阿房宫赋》的理解和感受;•课堂测验,检测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个人思考、小组讨论、现场展示,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3专题 《阿房宫赋》教案1(第1课时)
《阿房宫赋》教案【教学目标】1、深情诵读,疏通和落实本文的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2、品味语言,理解和学习本文中的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及写作特色。
3、把握文意,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重点】1、疏通和落实本文的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教学难点】1、理解和学习本文中的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及写作特色。
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长安。
帝王若竭生灵力,大业沙崩固不难。
”这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一首咏史诗。
诗人借阿房宫的兴废告诫君王要爱惜百姓,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而与胡曾处于同一时代的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则也选择了阿房宫作为他讽时刺世的一把利刃,那么在杜牧的名篇《阿房宫赋》一文中,杜牧又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观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杜牧,学习《阿房宫赋》。
二、初读文本,解决字音。
要求:1、学生自由朗读,通过工具书解决都不准的字音。
2、让个别学生朗读,教师做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3、教师范读、播放录音,个别学生再读。
最后全体学生齐读。
骊(lí)山廊腰缦(màn)回囷囷(qūn)焉矗(chù)不知其几千万落不霁(jì)何虹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 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xián)明星荧荧(yíng) 梳晓鬟(huán)也辘辘(lù)远听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剽(piāo)掠其人鼎铛玉石(chēng)锱铢(zīzhū)弃掷逦(lǐ)迤(yǐ)架梁之椽(chuán)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缝参差(cēn cī)直栏横槛(jiàn)管弦呕哑(ōu yā)戍(shù)卒叫三、再读文本,疏通文意。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苏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阿房宫赋》教学目的要求:知识要求:理解文本所表现的内容,懂得秦国真正灭亡的原因,掌握有关实词虚词的意思,以及多种特殊句式的表达与运用。
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能体会赋文铺陈夸张的语言特点。
懂得此文中议论的气势之美。
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借史讽今的真正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理解文本所表现的内容,懂得秦国真正灭亡的原因,掌握有关实词虚词的意思,以及多种特殊句式的表达与运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能体会赋文铺陈夸张的语言特点。
懂得此文中议论的气势之美。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放手让学生自学文本解决疑难,尤其是对文言文的疏通这一关,教师只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关键是学生能联系以往的学习经验,通过举一反三,来达到此项目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曾经踏平六国、叱咤风云的秦王朝,顷刻间,竟然那么容易地坍塌了。
这巨大的历史悲剧,激起后代多少人的思索,多少人的概叹,杜牧也正是从这样一种强烈的悲剧感中思索秦王朝毁灭的内在原因,从而写下千古流传的赋文《阿房宫赋》,从此刻开始让我们走进文本,走进作者。
二、初读文本,落实字词句式等。
(略)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抽学生分别朗读。
全文四段,分别由四人朗读,纠正读音;逐段概括描写或议论的内容。
教师明确:宫殿(雄);宫女(多);珍宝(富);秦爱纷奢而亡国,希后人以之为鉴。
四、分析描写语段,感受语言魅力(一)、分析第一自然段如何在这一自然段中表现出本文铺陈夸张、想象奇特的语言特点的?教师明确:从描写内容来看:此段首先写阿房宫的外在形势,“覆压三百余里”到“流入宫墙”,表现了阿房宫占地之广、楼阁之高、依山傍水的非凡气势。
接着写主体构筑:“五步一楼”到“不知东西”,先写重楼叠阁,细致精巧不计其数;再以长桥如龙、复道似虹映衬宫宇之宏伟、楼阁之奇丽;最后深入宫殿内部,写歌舞生活,这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作铺垫。
从描写手法看:此段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法再创了阿房宫的辉煌。
《阿房宫赋》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2_苏教版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2_苏教版阿房宫赋》摘要:(3)词类活用辇秦名——》状朝歌夜弦名——》状,《阿》用是“赋”形式《》也具有浓厚“赋”色彩,宫殿——》宫人宫藏——》骄奢而亡——》不爱其人“赋”体特 () 泼墨如云铺张扬厉 () 铺叙有序环环相扣 (3) 妙用语珠圆玉润</【教学目标】、理主旨与作者思想感情和社会历史状况关系以便与《秦论》进行比较;、了赋写作特并了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体表现主旨; 3、学习积累有关言知识【教学安排】3—课【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历史是面镜子所以唐太宗说“以古鉴可知兴替”朝代兴和衰总是有其规律杜牧政治上是密切视世事作他曾表示己十分历代“治乱兴亡道”、“古人长短得失”他《上知己启》说“宝历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这是讽刺世作对历史回顾有着现实用心杜牧企冀统治者以秦镜回心这《阿房宫赋》就是他匡世济国思想体现二体介绍“赋”是古介韵和散种体到汉代形成种特定体裁讲究铺叙夸张渲染讲究词藻还讲究音韵对仗等三学生学要学生不看课通全把不懂、词、句标出然对照再全尚有不懂地方标出()、()……序(让学生通课致了容并且有层次地运用已有言能力和借助课、进行学教师巡视发现较普遍问题作筛选寻教学针对性、集性和实际性)板补充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 音骊(l)山不霁()何虹妃嫔()媵(g)嫱(qg) 辇()秦尽态极妍() 鼎铛(g)玉石管弦呕()哑() ()不霁何虹雨(雾)天晴高低冥迷幽深杳不知其所也深远不见尽头不见踪影;到齐楚精英精华秦爱纷奢多可怜焦土可叹(“可怜身上衣正单”——值得情;“可怜体无比阿母汝”——可爱)(3)词类活用辇秦名——》状朝歌夜弦名——》状;名——》动燕赵收藏韩魏营动——》名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名——》动族秦者秦也名——》动(使动)廊腰缦回名——》状人哀……而不鉴动()句式判断句、被动句运用例如明星影荧荧开妆镜也戌卒叫函谷举(5)完成“思考与练习”四、五 3 翻译全(口头练习)四深入理开头几用是什么?明阿房宫出现代背景因下妃嫔、珍宝六国秦始皇纷奢骄横也是因他灭了六国以功高千古随心所欲造成所以这明代背景是这赋总纲这赋写作思路宫殿宏伟壮丽(宫歌舞盛)——》宫人宫藏多(秦人骄奢)——》骄奢导致灭亡阿房宫被烧毁——》分析原因抒发感慨3 学创作艺术形象塑造讲型性塑造形象是阿房宫这形象型性体现哪里? () 是秦始皇骄奢见证 () 是封建独裁象征 (3) 是秦王朝灭亡标志所以选取这形象用论秦很是贴切由宝历年正建宫室以阿房宫论今很恰当而要把这型生活形象变散艺术形象就要充分从多角对这形象加以描绘作者塑造形象充分发挥了“赋”特试举例分别说明“赋”体特 () 泼墨如云铺张蹈厉 () 铺叙有序环环相扣举例(略) (3) 妙用语珠圆玉润形式虽华美令人有目不暇接感但却给人以强烈印象并揭示了历史质真实因而总结历史验教训也能够深入人心5 构思是借古讽今是议论政铺叙描写是议论铺垫是必备条件;议论是描写归宿是必然结因宫而起缘宫而发越是写得壮观繁华面议论越是扎实可信唯其描写笔墨淋漓、酣畅议论才显恣肆汪洋历史回顾有着现实用心作者议论给唐王朝不啻浇了瓢冷水突出“鉴”以昔借以讽今企冀唐统治者更弦易辙作者到这步才揭示了他写作6 比较《秦论》写作手法及思想容 () 先铺叙议论; () 借古鉴今《秦论》喻汉朝皇帝《阿》喻唐朝统治者;(3) 《秦论》作者认秦忘是“仁义不施攻守势异也”杜牧认秦亡是“不爱其人”;() 《阿》用是“赋”形式《》也具有浓厚“赋”色彩五、板设计写作思路宫殿——》宫人宫藏——》骄奢而亡——》不爱其人“赋”体特 () 泼墨如云铺张扬厉 () 铺叙有序环环相扣 (3) 妙用语珠圆玉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房宫赋》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2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的主旨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历史状况的关系,以便与《过秦论》进行比较;
2、了解赋的写作特点,并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一文体来表现主旨的;
3、学习积累有关的文言知识。
【教学安排】3—4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历史是一面镜子,所以唐太宗说:“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一个朝代的兴和衰,总是有其规律的。
杜牧在政治上是密切注视世事的作家,他曾表示自己十分注意历代“治乱兴亡之道”、“古人之长短得失”。
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可见这是一篇讽时刺世之作。
文中对历史的回顾,有着现实的用心。
杜牧企冀统治者以秦为镜,回心转意。
这篇《阿房宫赋》就是他匡世济国的思想的体现。
二文体介绍:
“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和散文的一种文体,到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裁,讲究铺叙夸张渲染,讲究词藻,还讲究音韵对仗等。
三学生自学:
1 要求学生不看课文注解,通读全文,把不懂的字、词、句标出。
然后对照注解再读全文,尚有不懂的地方标出(1)、(2)……序号。
(让学生通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并且有层次地运用已有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借助课本注解、字典进行自学。
教师在巡视中发现较普遍的问题作筛选,寻求教学的针对性、集中性和实际性。
)
2 板书补充,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1) 注音:
骊(li)山不霁(ji)何虹妃嫔(pin)媵(ying)嫱(qiang)
辇(nian)来于秦尽态极妍(yan) 鼎铛(cheng)玉石
管弦呕(ou)哑(ya)
(2)注解:
不霁何虹:雨(雾)过天晴
高低冥迷:幽深
杳不知其所之也:深远,不见尽头,不见踪影;到,去
齐楚之精英:精华
秦爱纷奢:多
可怜焦土:可叹
(“可怜身上衣正单”——值得同情;“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爱)
(3)词类活用:
辇来于秦:名——》状
朝歌夜弦:名——》状;名——》动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动——》名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名——》动
族秦者秦也:名——》动(使动)
廊腰缦回:名——》状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意动
(4)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在文中的运用
例如:明星影荧荧,开妆镜也
戌卒叫,函谷举
(5)完成“思考与练习”四、五
3 翻译全文(口头练习)
四深入理解:
1 文章开头几个字的用意是什么?
点明阿房宫出现的时代背景。
因为下文中的妃嫔、珍宝均来自六国,秦始皇的的纷奢骄横,也是因为他灭了六国之后,自以为功高千古,随心所欲造成的,所以这点明时代背景的12个字,是这篇赋的总纲。
2 这篇赋的写作思路:
宫殿的宏伟壮丽(宫中的歌舞之盛)——》宫人宫藏之多(秦人的骄奢)——》骄奢导致灭亡,阿房宫被烧毁——》分析
原因,抒发感慨。
3 文学创作中艺术形象的塑造讲求典型性,本文塑造的形象是阿房宫,这个形象的典型性体现在哪里?
(1) 是秦始皇骄奢的见证
(2) 是封建独裁的象征
(3) 是秦王朝灭亡的标志
所以,选取这一形象,用来论秦很是贴切。
由于宝历年间正大建宫室,以阿房宫来论今很恰当。
而要把这一典型的生活形象变为散文中的艺术形象,就要充分从多个角度对这一形象加以描绘,作者在塑造形象时,充分发挥了“赋”的特点。
4 试举例分别说明“赋”体的特点:
(1) 泼墨如云,铺张蹈厉
(2) 铺叙有序,环环相扣举例(略)
(3) 妙于用语,珠圆玉润
形式虽华美,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但却给人以强烈印象,并揭示了历史本质的真实,因而总结的历史经验教训,也能够深入人心。
5 本文的构思是借古讽今,是议论时政,铺叙描写是议论的铺垫,是必备条件;议论是描写的归宿,是必然之结果。
本文因宫而起,缘宫而发。
越是写得壮观繁华,后面的议论越是扎实可信。
唯其描写笔墨之淋漓、酣畅,议论文字才显恣肆汪洋。
历史的回顾,有着现实的用心。
最后作者议论,给唐王朝不啻浇了一瓢冷水。
文章突出一个“鉴”字,以昔借以讽今,企冀唐统治者更弦易辙,作者到这一步,才揭示了他的写作本意。
6 比较《过秦论》的写作手法及思想内容:
(1) 均先铺叙,后议论;
(2) 均借古鉴今:《过秦论》喻汉朝皇帝,《阿》喻唐朝统治者;
(3) 《过秦论》作者认为秦忘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杜牧认为秦亡是“不爱其人”;
(4) 《阿》用的是“赋”的形式,《过》也具有浓厚的“赋”的色彩。
五、板书设计:
写作思路:
宫殿——》宫人宫藏——》骄奢而亡——》不爱其人“赋”体特点:
(1) 泼墨如云铺张扬厉
(2) 铺叙有序环环相扣
(3) 妙于用语珠圆玉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