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代谢与运输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合成、代谢、运输与分配
植保051班 3号 叶良妹
一、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合成
原料:CO2、H2O、光照 产品:直接产物有糖类,包
括蔗糖和淀粉 间接产物有脂肪,蛋白质等。
有机物物的合成来自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释放 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三大步骤:
糖在无氧状态下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又 称EMP途径。糖酵解过程在细胞原生质内 进行
二、三羧酸循环(TCAC) z 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进入
线粒体逐步氧化分解,形成水和二氧化碳 的过程
三、磷酸戊糖途径(PPP) PPP是细胞存在。由于 磷酸戊糖是该途径的中间产物,故该途径 称为磷酸戊糖途径
的O2分子数或固定的 CO2分子数 光系统Ⅰ( PSⅠ)
其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吸收700 nm的红光并 发生光化学反应。 PSⅠ颗粒较小,存在于 间质片层和基粒的非垛叠区。它与 NADPH 的生成有关
光系统Ⅱ( PSⅡ) 其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吸收 680nm的红光
并发生光化学反应。PSⅡ颗粒较大,存在 于基粒片层的垛叠区它与 H2O的氧化即氧 气的释放有关
z 呼吸作用的场所:线粒体
主要糖类的代谢
z 淀粉(叶绿体内)、蔗糖(细胞质)经过 水解成葡萄糖,又经过糖酵解生成丙酮酸 若经过无氧呼吸则生成酒精或乳酸和少量 的ATP;若经过有氧呼吸则生成CO2、H2O 和大量的ATP。
三、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和 分配
有机物的运输
1、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 z 维管系统是专门执行运输功能的输导组织,由
韧皮部和木质部组成,贯穿植物全身 z 有机物的运输途径是由韧皮部担任,主要运输
组织是韧皮部里的筛管和伴胞。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与分配
环割、放射性同位素实验说明:
1、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途径是韧皮部; 2、叶子的同化产物既可向上运输到正在生长的顶芽、 幼叶或果实,也可向下运输到根部或地下贮藏器官。
3、有机物在韧皮部中主要行纵向同侧运输; 4、木本植物根部贮藏的糖类或形成的有机氮化物是 由木质部向上运输; 5、根部吸收的水、矿质由木质部上运,叶子吸收的 矿质及老叶中撤退出的矿质离子是经韧皮部运输的。
韧皮部运输的几种糖结构
蔗糖运输的优点:
①溶解度很高(0℃时,179g / 100ml水)。
②是非还原性糖,很稳定。 ③运输速率很高。 ④具有较高能量。 适于长距离运输
(二)有机物运输的速度
第一节、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
植物体内有机物合成的场所 和贮藏或消耗场所在空间存在着 一定的距离,因此二者间必然存 在着一个运输过程。
有机物质运输是决定产量的重 要因素,要使较高的生物产量转化 为较高的经济产量,有机物质的运
输和分配是关键。
一、有机物运输的途径
(一)短距离运输——胞内与胞间运输 1. 胞内运输: 指细胞内、细胞器间的物质交换。 有分子扩散 原生质环流 细胞器膜内外物质交换, 囊泡的形成与囊泡内含物的释放等
胞 间 运 输
共质体运输
共质体与质外体间交替运输 ——转移细胞
细胞内运输:细胞质——细胞器间的物质运输
细胞的内膜系统:核膜 内质网 高尔基体 溶酶体
分泌小泡 内吞小泡
高尔基体
溶酶体
运输小泡 内质网
质膜
细胞核
质外体与共质体间的运输--交替运输
植物组织内的有机物运输,多数情况下是两条途径交 替进行。 • 例如:当质外体两端的 扩散梯度平衡时,运输 物质将由质外体进入共 质体;在共质体内,由 于胞质环流促进了物质 在细胞间的转移。当运 输两端再度出现渗透梯 度时,溶质透膜进行质 外体运输。
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
四. 有机物运输与分配的调控
1. 代谢调节 (1)细胞内蔗糖浓度
<阈值 ,非运态 >阈值 ,可运态 K/Na比值低,有利于淀粉→蔗糖,输出率 提高。
(2) 能量代谢 ①作为直接的动力; ②通过提高膜透性而起作用。
2. 激素调节
除乙烯外,其他内源激素(主要是 IAA,GA, CTK) 都有促进有机物运 输与分配的效应。
库细胞
图6-7 蔗糖卸出到库组织的可能途径
2. 卸出机理
两种观点 ①质外体中蔗糖,同 H+ 协同运转,机制与 装载一样,是一个主动过程。
②共质体中蔗糖,借助筛管与库细胞的糖 浓度差将同化物卸出,是一个被动过程。
三、有机物运输动力——筛管运输机理
(Mechanism of Sieve Tube Transport)
受该叶片同化物的组织、器官(库)以及 连接它们之间的输导系统合称为源库单位.
2. 优先供应生长中心 3. 就近供应,同侧运输 4. 功能叶之间无同化物供应关系 5. 同化物和营养元素的再分配与再利用
三. 光合产物分配与产量的关系
1.影响同化物分配的3个因素
①供应能力 ——源的同化物能否输出以及 输出的多少。 “推力” ②竞争能力——库对同化物的吸引和“征 调”的能力。 “拉力” ③运输能力——联系直接、畅通,距离近, 库得到的同化物就多。
P-蛋白:亦称 韧皮蛋白,是 被子植物筛管 细胞所特有的, 利用ATP释放 的能量进行摆 动或蠕动,推 动筛管内有机 物质的长距离 运输。
成熟筛分子和伴胞(sieve elementcompanion cell,SE-CC)的结构
第二节 同化物运输的形式、方 向和速率
Section2 Form,direction and Rate of
《高三生物必修2课件:植物的体内运输》
水分的运输与植物生长
水分的运输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通过根压运输和蒸腾拉力运输,水分从根部吸收运送至叶片,为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提供了必要的原料,促进了植物的生长。
葡萄糖的运输和利用
葡萄糖是植物体内的重要有机物质,它通过植物体内运输系统被有效地分配 到各个细胞和组织,用于能量供应和构建植物体内的结构和器官。
《高三生物必修2课件: 植物的体内运输》
欢迎来到《高三生物必修2课件:植物的体内运输》!在本课件中,我们将深 入探讨植物体内运输的意义、方式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让我们一物体内运输对植物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它能够将水分、营养物质和有 机物质有效地输送到不同部位,保障植物的正常生理活动。
有机物质和矿质元素的运输
除了水分和葡萄糖,植物体内还需要运输其他有机物质和矿质元素。这些物 质通过植物体内运输系统在不同部位进行分配,满足植物的生长和代谢需求。
植物对运输过程的调节
植物能够通过多种机制对体内运输过程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环境和生长需 求。这些调节机制确保了植物体内运输的高效性和适应性。
植物体内运输的方式
植物体内运输有两种方式:根部至顶部的根压运输和叶片至顶部的蒸腾拉力 运输。这些方式通过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协同工作,确保营养物质的顺利传递。
细胞外液在运输中的作用
细胞外液在植物体内运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包裹着细胞,形成了运输通 道,并且传递营养物质和激素,促进植物各个部位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第一节
高等植物体内的运输十分复杂,有短 距离运输和长距离运输。 短距离运输是指细胞内以及细胞间的运
输,距离在微米与毫米之间。 长距离运输是指器官之间、源与库之间
运输,距离从几厘米到上百米,
第一节 有机物运输的途径
一、
(一)胞内运输 指细胞内、细胞器间的物质交 换。有分子扩散、原生质的环流、细胞器膜 内外的物质交换,以及囊泡的形成与囊泡内 含物的释放等。如光呼吸途径中,磷酸乙醇 酸、甘氨酸、丝氨酸、甘油酸分别进出叶绿 体、过氧化体、线粒体;叶绿体中的丙糖磷 酸经磷酸转运器从叶绿体转移至细胞质,在 细胞质中合成蔗糖进入液泡贮藏。
二、韧皮部运输的机理
“压力流动学说”是最能解释同 化物在韧皮部运输现象的一种理论。当 然,该理论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深入研究, 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如上述讨论的是被 子植物的情况,而裸子植物韧皮部的结 构与被子植物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其 运输机理也将存在很大的不同,但这方 面的研究尚很缺乏。
第三节 有机物的分配
在某些植物,含有其它糖类,如棉子糖、水 苏糖,但这些糖都是由1个蔗糖分子与若干个半乳糖 分子结合形成的非还原性糖。当叶片衰老时,韧皮 部中含氮化合物水平非常高。木本植物逐渐衰老的 叶片向茎输出含氮化合物以供贮藏,草本植物通常 向种子输出。另外韧皮部运输物中还有维生素、激 素等生理活性物质,这些物质的运输量极小,但非 常重要。
第六章 有机物的运输、分配
农业生产实践中,有机物运输是决定 产量高低和品质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即使光合作用形成大量有机物, 生物产量较高,但人类所需要的是较有 经济价值的部分,如果这些部分产量不 高,仍未达到高产的目的。从较高生物 产量变成较高经济产量就存在一个光合 产物运输和分配的问题。
植物生理学:第五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代谢和运输
一、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系统
短距离运输系统
一、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系统
短距离运输系统
一、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系统
(二)长距离运输系统:指器官之间、源与库之间运输, 长距离运输系统:指器官之间、源与库之间运输, 距离从几厘米到上百米
1、微管束的组成:以导管为中心的富含纤维组织的木质部;以 微管束的组成:以导管为中心的富含纤维组织的木质部; 木质部 韧皮部; 筛管为中心的周围有薄壁组织伴连的韧皮部 筛管为中心的周围有薄壁组织伴连的韧皮部;穿插与包围木 质部和韧皮部的多种细胞,微管束鞘。 质部和韧皮部的多种细胞,微管束鞘。 微管束的功能: 2、微管束的功能: • 通常情况下,水分与无机盐通过木质部输送,有机物通过韧 通常情况下,水分与无机盐通过木质部输送, 皮部输送。 皮部输送。 • 信息(信使)物质传递的通道:如根部合成的细胞分裂素、 信息(信使)物质传递的通道:如根部合成的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等通过木质部输送至地上部分; 脱落酸等通过木质部输送至地上部分;茎尖合成的生长素则 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植物受环境刺激后产生的电波( 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植物受环境刺激后产生的电波(膜电 也主要在微管束中传播。 位)也主要在微管束中传播。 • 两通道之间的物质运输: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侧向(横向) 两通道之间的物质运输: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侧向(横向) 运输可相互间运送水分和养分, 运输可相互间运送水分和养分,如筛管内的膨压变化就是由 于导管与筛管间发生水分交换产生的。 于导管与筛管间发生水分交换产生的。源自一、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系统
(二)长距离运输系统
2、微管束的功能 • 对同化物的吸收与分泌:韧皮部对同化物的吸收与分泌不 对同化物的吸收与分泌: 仅发生在库源端,而且在同化物的运输途中, 仅发生在库源端,而且在同化物的运输途中,微管束能与 周围组织发生物质交换。 周围组织发生物质交换。 • 对同化物的加工与贮存:同化物的运输过程中可卸至微管 对同化物的加工与贮存: 束中的某些薄壁细胞内合成淀粉,并贮存起来。 束中的某些薄壁细胞内合成淀粉,并贮存起来。是个中间 需要时再转运出去。 库,需要时再转运出去。 • 外源化学物质以及病毒等的传播通道:杀虫剂、灭菌剂、 外源化学物质以及病毒等的传播通道:杀虫剂、灭菌剂、 肥料、以及病毒分子经两通道的传输,能产生周身效应。 肥料、以及病毒分子经两通道的传输,能产生周身效应。 另外筛管汁液的蛋白抑制剂能抑制动物消化道内的消化酶, 另外筛管汁液的蛋白抑制剂能抑制动物消化道内的消化酶, 说明筛管本身存在一定的防卫机制。 说明筛管本身存在一定的防卫机制。 • 植物体的机械支撑:木质部导管、管胞。 植物体的机械支撑:木质部导管、管胞。
第五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回节次
积累有机物
环剥
早在1675年,意大利的马尔皮基(M.Malpighi)就用 环割试验证明了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韧皮部运输的。
回节次
压条繁殖
多用于茎节和节间容易自然生根,而扦插不易生根的 木本花卉。其基本方法是把母株枝条的一段刻伤埋入土 中,生根后切离母株,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压条时 间在温暖地区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北方多在春季进行。
回节次
第四节 同化产物的分布(命运,去向)
一、配置
1、保留在源叶中, 供给自身代谢所需(在叶中进行配置)。
2、多余部分—形成运输化合物运输入库。
回节次
1、保留在源叶中,供给自身代谢所需(在叶中进行配置)。 又有2种命运: 1)立即用于代谢:通过呼吸,为细胞生长提供能量和碳 架,维持光合系统本身需要。 2)转化为暂时(临时)贮藏物,供阴雨天 或夜晚代谢所需。 暂时贮藏物的种类:淀粉(贮于叶绿体,主要种 类)、蔗糖(贮于液泡或细胞质)、果聚糖。大多数植 物特别是双子叶植物的暂时贮藏物大部分是淀粉,小部 分为蔗糖;甜菜、甘蔗的主要为蔗糖;而许多草本植物 则为果聚糖。既有淀粉又有蔗糖的植物,用时一般先动 用蔗糖,蔗糖用完后才动用淀粉。
回节次
2、多余部分—形成运输化合物运输入库
库可分为2种: 1)使用库:大部分输入的同化产物用于生长 的库。一般来说,分生组织为此类。 如大麦须根中大约有95%输入糖用于生长。 2)贮藏库:绝大部分输入的同化产物以不同 物质形式贮藏起来的库。各种贮藏组 织或贮藏器官为此类。如水稻种子、甘蔗 茎、马铃 薯块茎等。
回节次
1、韧皮部卸出的途径 共质体途径:嫩叶、根尖等分生组织中,筛管与库 细胞间具有胞间连丝,筛管中的蔗糖通过胞间连丝转入 库细胞。 质外体途径:在种子、块茎等贮藏组织中,筛管与 库细胞之间没有胞间连丝,筛管中的蔗糖需先释放入细 胞壁(质外体),再转入库细胞。2种方式:A、蔗糖由 筛管排入细胞壁,在细胞壁中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以 葡萄和果糖形式进入库细胞,再合成为蔗糖,贮于液泡 中。如甘蔗茎、甜菜根。B、蔗糖由筛管排入细胞壁后 不水解(直接)进入库细胞。如大豆种子、玉米种子。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及分配
※有机物运输的部位筛管●韧皮部薄壁细胞普通伴胞伴胞转移细胞中间细胞※运输形式:蔗糖※运输方向●方向:从源向库运输。
▲代谢源(源)→成熟展开的叶片(光合产生有机物)▲代谢库(库)→幼嫩、衰老、为展开的叶片▲既可横向,也可纵向运输。
(双向运输)※运输速率●比集转运率:单位截面积韧皮部或筛管在单位时间内运输有机物的质量g/(cm2·h)※韧皮部装载: 同化物从合成部位进入筛管的过程。
→伴胞类型、有机质形式质外体途径:伴胞类型为普通伴胞或转移细胞●装载的途径共质体途径:伴胞类型为居间细胞●装载机理:AH+-A TP胞外H+增加→形成质子动力势→蔗糖质子同向运输器→H+与蔗糖同时装载※韧皮部卸出: 光合同化物从SE-CC复合体进入库细胞的过程。
→是否有胞间连丝共质体途径: SE-CC与周围细胞间有胞间连丝●卸出途径质外体途径: SE-CC与周围细胞间缺少胞间连丝※韧皮部运输的机制●压力流动学说▲源端:水势降低,吸收水分,膨压增加▲库端:水势提高,水分流出,膨压降低。
▲源库间产生压力梯度,光合同化物可源源不断地由源端向库端运输。
▲三个条件:A:源库两端存在溶质的浓度差;B:源库两端存在着压力差;C:源库之间有畅通的运输通道。
▲二个特点:A:在一个筛管中运输是单向进行的;B:运输不直接消耗代谢能量。
※源和库的关系●源与库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源和库的量度▲源强的量度源强: 是指源器官同化物形成和输出的能力。
A.光合速率B.磷酸丙糖的输出速率C. 蔗糖的合成速率:▲库强的量度库强: 是指库器官接纳和转化同化物的能力。
库强=库容*库活力↓↓物理指标生理指标●源库关系▲源是库的供应者,而库对源具有调节作用。
库源两者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
①源限制型源小库大,疏花疏果②库限制型库小源大,保花保果(环割)③源库互作型(共同限制型)同时增大源和库。
※同化物分配规律①按源库单位分配②优先分配生长中心③就近分配④同侧运输※影响有机物运输的因素●内因:伴胞的类型●环境因素:温度光照水分矿质元素激素。
农学: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分配和运输
农学: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分配和运输1、问答(江南博哥)温度对有机物运输有什么影响?解析:温度太高,呼吸增强,消耗一定量的有机物,同时原生质的酶开始钝化或受破坏,所以运输速度降低。
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呼吸作用减弱,影响运输过程所必需的能量供应,导致运输变慢。
2、单选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是增加经济系数,增加经济系数的有效途径则是:()A.适当地降低株高B.减少氮肥C.增施磷肥答案:A3、名称有机物的装卸解析:同化物质从筛管周围的源细胞进入筛管和筛管内的同化物质进入到库细胞的过程。
已有实验证明,同化物质进入筛管和流出筛管是一个主动过程,故称装卸。
4、判断韧皮部中的物质不能同时向相反方向运输。
答案:错本题解析:可以同时5、填空就源库间关系看,当源大于库时,籽粒增重受()的限制,库大于源时,籽粒增重受()的影响。
解析:籽粒本身容积、同化物供应不足6、填空从同化物运输与分配的观点看,水稻的结实率主要取决于(),而籽粒的饱满程度主要取决于()。
解析:花粉形成期和开花期限同化物质供给水平、灌浆期同化物质供给水平7、填空筛管中含量最高的有机物是(),而含量最高的无机离子是()。
解析:蔗糖、K+8、填空题叶肉细胞中的糖分向韧皮部装入是()浓度梯度进行的。
解析:逆着9、问答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分配的特点如何?解析:(1)光合产物优先供应生长中心,如孕穗期至抽穗期,分配中心为穗及茎。
(2)以不同叶位的叶片来说,其光合产物分配有“就近运输”的特点。
(3)还有同侧运输的特点。
(4)光合产物还具有可再分配利用的特点。
10、单选IAA对有机物质的运输和分配有:()A.抑制作用B.促进作用C.很小的作用答案:B11、单选植物体内同化物运输速率对光合作用的依赖是间接的,主要起控制作用的是:()A.光照的强弱B.叶内蔗糖浓度C.温度的高低答案:B12、问答蔗糖是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主要形式,缘由何在?解析:(1)蔗糖有很高的水溶性,有利于在筛管中运输。
植物生理学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第一节
有机物物质运输的途径、速度和溶质 种类
一、运输途径(Pathway of transport) 有机物运输 的途径是韧皮部,主要运输组织是筛管和伴胞。
韧皮部卸出是指韧皮部的有机物输出到库细
胞的过程。 一、有机物卸出的途径 (一)共质体途径卸出 (二)质外体途径卸出
二、依赖代谢进入库细胞
低温和代谢抑制剂处理的研究表明:同化 物进入库组织是需要能量的。在质外体卸出 过程中糖至少要跨膜两次,运输器在跨膜过 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四节
输导系统的畅通
思 考 题
1.植物体内同化物运输的途径有哪些?
2.同化物运输的特点有哪些? 3.简述压力流动学说的要点及不足之处?
3.简述同化物分配的规律。
4.源与库的相互关系怎样?库对源的调控机理是什么? 5.影响和调节同化物运输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影响和
调节同化物运输的?
6. 名词解释 代谢源与代谢库 库强度 生长中心 P-蛋白 库容量 库活力
一
筛管运输的机理
压力流动学说 德国E.Mnch(1963)提出:筛管液流是靠源库 两端的膨压差来推动的
复习集流,集流产生的动力?
A、B两水槽中各有一个装有半透膜的
渗透压计,水可以自由出入,溶质则不 能透过。
加入溶质
韧
移去溶质
木
库端
源端
将溶质不断地加到渗透计A中,浓度
升高,水分进入,压力势升高,静水压 力将水和溶质一同通过C转移到渗透计 B。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
• (2) 苯丙酸内酯类化合物: 亦称香豆素 A ( coumarin )
类,也具苯环-C3的基本骨架,但C3与苯环通过氧环化,例 如 伞 形 酮 ( umbelliforone ) , 补 骨 脂 内 酯 ( psoralen lactone)、香豆素等;
• (3)苯甲酸衍生物类:,具苯环-C1的基本骨架,例如水
31
第四节 含氮次生化合物
•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中有许多是含氮的,大多数含氮次 生产物是从普通的氨基酸合成的。这里,着重介绍植 物含氮次生代谢产物中的生物碱和含氰苷等,它们都 具有防御功能。
6
各 种 有 机 物 代 谢 的 相 互 联 系
7
次生代谢产物的作用
• 某些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生命活动必需的,如 吲哚乙酸、赤霉素等植物激素,叶绿素、类胡萝卜 素和花色素等色素以及木质素等属于次生代谢产物。 它们的存在使植物体具有一定的色、香、味,吸引 昆虫或动物来传粉和传播种子;某些植物产生对植 物本身无毒而对动物或微生物有毒的次生代谢产物, 防御天敌吞食,保存自己;因此次生代谢产物的产 生是植物在长期进化中对生态环境适应的结果。某 些次生产物往往是重要的药物(如奎宁碱)或工业 原料(如橡胶),深受人们的重视。
20
二、酚类的生物合成
植物的酚类化合物是通过多条途径合成的,其 中以莽草酸途径和丙二酸途径为主。 在高等植物,大多数通过前一种途径合成酚类; 真菌和细菌通过后一种途径合成酚类。
21
1 莽草酸途径
糖酵解产生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和戊糖磷酸途径产 生的D-赤藓糖-4-磷酸作用形成中间产物3-脱氧-D-阿拉伯庚 酮糖酸-7-磷酸,进一步环化成重要中间产物莽草酸。莽草 酸再与PEP作用,形成3-烯醇丙酮酸莽草酸-5-磷酸,脱去Pi, 形成分支酸。分支酸是莽草酸途径的重要枢纽物质,它以后 的去向分为两个分支:一个分支走向色氨酸,另一个分支是 先形成预苯酸,经过arogenic acid,然后再分支:一是形 成苯丙氨酸,另一是形成酪氨酸。广谱除草剂草甘磷之所以 能除草,就是因为它能抑制催化莽草酸与PEP合成3-烯醇丙 酮酸莽草酸-5-磷酸的酶。本途径存在于高等植物、真菌和 细菌中,而动物则无,所以动物不能合成苯丙氨酸、酪氨酸 和色氨酸这3种芳香族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补充。 大多数植物次生产物是苯丙氨酸在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作用下,脱氨形成桂皮酸。PAL是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的分 支点,是形成酚类化合物中的一个重要调节酶,它受内外条 件影响,例如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光照长短、病菌、机械 损害等,可影响PAL的合成及其活性。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短距离运输:主要通过细胞质流动、胞间连丝和细胞壁孔隙等途径进行。这些途径允许有机物质在相邻细胞间或细胞内进行快速转运。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生理机制
03
负责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长距离运输,通过筛管分子的原生质体连接,形成连续的运输通道。
筛管分子
与筛管分子紧密相连,为其提供能量和物质支持,参与有机物运输的调控。
代谢相关基因
通过调节转运蛋白基因和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实现对有机物运输的间接调控。
转录因子
通过影响植物体内代谢速率和细胞膜透性,调节有机物的合成和运输。
温度
光照
水分
土壤养分
通过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和植物体内激素分布,调节有机物的合成和运输。
通过影响植物体内渗透压和细胞壁松弛度,调节有机物的运输和分配。
水分对植物体内溶液浓度的影响
水分还影响植物体内的溶液浓度,进而影响有机物的扩散和运输。水分充足时,溶液浓度适宜,有利于有机物的扩散和运输。
水分对植物生理代谢的影响
水分是植物进行生理代谢的必要条件之一,缺水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从而影响有机物的合成和运输。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调控机制
伴胞
在源器官中,有机物通过主动装载进入筛管分子;在库器官中,有机物通过卸载离开筛管分子,进入细胞质和液泡。
装载与卸载
负责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长距离运输,通过导管分子的连接,形成连续的运输通道。
导管分子
纹孔
蒸腾作用
导管分子之间的连接点,允许水分和无机盐通过。
水分从叶片蒸发,产生蒸腾拉力,驱动水分和无机盐在木质部中的运输。
探究有机物运输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途径和方式
植物生理学第05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与分配
第五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与分配内容提要: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形式有多种,其中以蔗糖为主。
物质运输的途径包括短距离运输途径和长距离运输途径。
有机物运输的机理有几种学说,如压力流动学说、P-蛋白学说等。
植物体内物质分配的特点是:同侧运输,就近供应;优先保证生长中心;功能叶之间无物质交换。
植物的源库代谢与作物产量品质关系密切,只有“源足、库大、流畅”,才能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第一节有机物运输的概况一、运输形式糖类:以蔗糖为主蛋白质脂类有机酸激素二、有机物运输的途径(一)短距离运输1、细胞内运输2、细胞间运输共质体运输质外体运输交替运输(二)、长距离运输韧皮部运输:三、运输方向(一)代谢源、代谢库及其相互关系1、代谢源:制造并输出有机物的器官、组织或部位。
2、代谢库:接纳、消耗或贮藏有机物的器官、组织或部位。
3、源库关系:¶相互影响·随时间可变(二)有机物运输方向:多向性,总趋势:源库四、有机物运输速率1、运输速度:单位时间内有机物转移的距离。
2、运输速率比集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韧皮部横截面积的有机物数量。
第二节有机物运输的机理一、源端装载1、途径: a. 共质体途径 b.交替途径2、装载机理糖-质子共运输学说二、库端卸出1、卸出途径2、卸出机理三、有机物运输的动力1、压力流动学说2、细胞质泵动学说3、收缩蛋白学说第三节有机物的分配一、分配方向1、多向分配:a.纵向:向上、向下;b.横向2、源库单位:二、分配特点1、有限供给生长中心2、就近供应、同侧分配3、功能叶之间互不供应三、有机物可以进行再分配、再利用四、光合产物分配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第四节有机物运输与分配的调控一、代谢调节1、胞内蔗糖浓度2、能量代谢调节二、激素调节三、环境因素调节1、温度temperature2、光照light3、水分water4、矿质元素mineralN、P、K、B。
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和分配
➢⑤代谢抑制剂如DNP及厌氧处理会抑制SE-CC复合体对蔗糖 的吸收,这表明质外体装载是一个主动过程;
➢⑥用质外体运输抑制剂PCMBS(对氯汞苯磺酸)处理14CO2标 记的叶片,然后进行放射性自显影,发现SE-CC复合体中几乎 无14C蔗糖存在。
2021/4/9
3
(2)胼胝质(callose)
是一种以β1,3-键结合的葡聚糖。正常条件下,只有 少量的胼胝质沉积在筛板的表面或筛孔的四周。
➢ 功能:保护功能。
2021/4/9
4
同化物的运输方向
总的方向:源
库
➢不同植物或不同生长势的植物个体,其 同化物的运输速度不一样,生长势大的 个体运输速度快。
通过短距离运输途径被运送到库中的其它细胞。
3.储存和代谢 在最后一步中,同化物在库
细胞中储存或进行代谢反应。
2021/4/9
30
卸出途径
共质体途径 SE-CC与周围 细胞间有胞间连丝
质外体途径 SE-CC与周围 细胞间缺少胞间连丝
2021/4/9
A.共质体韧皮部卸出途径 B.质外体韧皮部卸 出途径 类型1:卸出发生在筛管分子-伴胞复 合体。类型2:卸出发生在远离筛管分子-伴胞 复合体的其它部分。2A:卸出离筛管分子-伴 胞合复体合稍体远稍近C.;蔗2糖B:进卸入出接离收筛细管胞分的子可-能3伴方1 胞式复。
2021/4/9
24
支持质外体装载的实验证据:
➢①许多植物(如大豆,玉米)小叶脉SE-CC复合体与周围薄 壁细胞间无胞间连丝连接;
植物的营养物质吸收与运输途径
植物的营养物质吸收与运输途径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离不开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这对于植物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
植物通过各种途径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以满足其生长和代谢的需要。
本文将介绍植物的营养物质吸收和运输途径。
一、根系吸收根系是植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其细根上的根毛可以增大根表面积,提供更多的吸收区域。
植物根系通过根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溶解在其中的营养物质。
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通过渗透压的作用,向上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分。
而营养物质则通过根毛细胞内的运输蛋白通道,进入植物体的细胞。
二、茎部运输茎部在植物的营养物质运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茎内的导管组织,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是植物体内运输营养物质和水分的主要通道。
木质部主要负责输送植物体的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而韧皮部则负责运输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和氨基酸等。
茎部的运输是通过植物体内的细胞间空隙和导管相互连接而实现的。
水和溶解在其中的无机物质通过细胞壁和细胞间隙的渗透压差异,形成流动的液体,从而实现茎部的运输功能。
三、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叶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新的有机物质,也是植物运输营养物质的重要部位。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在叶片内被合成成糖类,并通过植物体内细胞间隙和导管运输到其他部位。
叶片的运输方式主要是由光合细胞内的细胞间连丝和叶脉中的导管组织相连接而形成的。
光合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运输蛋白将产生的有机物质运输到相邻的细胞,并进一步通过导管组织运输到其他部位。
四、花部和果实运输花部和果实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也需要运输营养物质来支持其发育和生长。
花粉、花蜜和果实中的有机物质通过植物体内的细胞间隙和导管进行运输。
在花部中,花粉通过花药中的细胞间隙和花瓣中的导管运输到花蕊中,以满足花蕊的生长和发育需要。
而花蜜中的有机物质通过花萼中的导管运输到其他部位,如花蕊和茎部,以供植物体的生长和代谢所需。
在果实的运输中,果实内的有机物质通过果皮中的导管运输到其他部位,如种子和茎部,以支持种子和果实的发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运输方向和速度:
1、方向:由源到库
双向运输,纵向和横向运输,纵向为主横向 为辅,纵向受阻横向加强。
2、速度:一般为100 cm/h
(1)不同植物,速度不同
如:大豆84-100cm/h,南瓜40-60cm/h
(2)同种植物不同生育期,速度不同
如:南瓜幼苗72cm/h,较老时30-50cm/h
c、水分:
水分胁迫降低光合速率,影响向外输出
d、矿质元素:
环割实验:
• 内容:环割树枝,有机物下运受阻,切口处 积累许多有机质,形成膨大的愈伤组织或瘤 状物。环割较宽,时间久了根系饥饿死亡, 环割不宽,自行恢复运输能力。
• 利用:
1、增加花芽分化和座果率
2、促进生根
筛管和伴胞:
1泡1细、、膜胞筛伴、质管胞微、无:丝核细有、糖胞细微体核胞管、、核、线液、 高粒尔体基等体、核糖体; 有质膜、线粒体、质 体2、、与内筛质管网邻、接细,胞之质间、 韧有皮胞蛋间白连、丝胝相连
Chap.5.5 同化产物的分布
一、配置(allocation)
1、概念: 是指源叶中新形成同化产物的代谢转化。
2、配置方向: (1)代谢利用
通过呼吸等代谢,为细胞生长提供能量和碳架,维 持光合系统本身需要等。
(2)合成暂时贮藏化合物
暂时贮存当需要时再输出配置
(3)从叶输出到植株其他部分
成熟叶只担任源的角色,将形成的蔗糖输出到植株 其他部分。(嫩叶新形成的同化物主要供自身所用)
源与库:
代谢源(metabolic source):指制造并输送有机物质 到其他器官的组织、器官。如成熟的叶片(功能 叶)。
代谢库(metabolic sink):指植物接纳有机物质用于 生长、消耗或贮藏的组织、器官。如发育中的种 子、果实、幼叶、根、茎等。
源与库的相互关系:源与库共存于同一植物体,相 互依赖、相互制约;两者是相对的,不同生育时 期源和库是会发生变化的。如幼叶是担任代谢库 的角色,随着叶的生长而转变为代谢源。
三种经济作物类型: (1)源限制型 (2)库限制型 (3)源库互作型
5、影响同化物运输的因素
(1)内部因因素:
a、糖代谢状况 b、植物激素
(2)环境因素:
a、温度:
20-30℃时运输速率最大 土温>气温---同化物向根部分配较多 气温>土温---同化物向顶部分配较多
b、光照:
功能叶白天输出率高于夜间
2、几种主要的酚类:
1)简单酚类: • 从苯丙氨酸合成,广泛分布于维管植物中 • 在植物防御草食昆虫和真菌侵害中有着重
要作用 2)木质素: • 广泛存在,居有机物第二位,仅次于纤维
素; • 是简单酚类的醇衍生物的聚合物,在细胞
质中形成
3)类黄铜类: • 根据3碳桥的氧化程度可分为4种,即: • 花色素苷、黄酮、黄酮醇、异黄酮 • 其重要功能:呈现颜色;防御伤害 4)鞣质---丹宁 • 缩合鞣质和可水解鞣质-------具有防
过共质体和质外体进行胞间运输,最终进入 筛管的过程。 2、装载途径: (1)质外体:速度较快
a 主要装载运输的是蔗糖 b 支持实验:质外体运输糖主要是蔗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共质体:速度较慢
a 运输糖主要是水苏糖,棉子糖及蔗糖等
b 支持实验:14C标记后,自由空间不出现14C-水苏 糖,荧光染色液进入小叶脉。
3、装载机理:
而来的产物。
可分为:萜类、酚类和含氮次级化合物等3大
类(参见P125-140)。
次生代谢产物的特点:
• 贮存在液泡或细胞壁中 • 大部分不再参与代谢活动 • 使植物具有色、香、味等功能 • 有些具有防御和保护自身的作用 • 是植物进化的结果
二、酚类:
1、种类: • 根据芳香环上带有的碳原子数目划分 • 简单苯丙酸类:咖啡酸等 • 苯丙酸内酯:香豆素等 • 苯甲酸衍生物类:水杨酸等 • 木质素:木质素等 • 类黄酮类:花色素苷、黄酮等 • 鞣质:缩合鞣质等
• 这些次级代谢产物种类繁多,在植物 体内担任着不同的功能。如:防御病 虫害、吸引昆虫传粉、影响植物的色 彩等。
四、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植物次级代 谢物广泛应用在生活中
– 如:花卉育种
– 农作物性状改良
– 药用植物的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
Chap.5.2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一、运输途径:
(一)短距离运输: 1、共质体运输------通过胞间连丝完成
存在的压力势差(膨压差)推动的。压力势在筛管
内是可以传导的,因而就产生了一个流体静压力, 这种压力推动筛管的溶液向输出端流动。
2、存在问题:
a、筛管细胞内压力差<<同化物快速流动所需压力差
b、难以解释双向运输 c、与有机物运输的主动过程相矛盾
二、细胞质泵动学说(Cytoplasmic pumping theory)
御功能
三、含氮次生化合物:
(一)生物碱 • 是植物体氮素代谢的中间产物 • 是核酸的组成成分,又是VB1、叶酸
和生物素的组成成分 • 对动物具有毒性,有防御敌害的作用 • 是重要的药物的有效成分
(二)含氰苷
• 多分布于豆类、禾谷类和玫瑰物种中
• 含氰苷本身无毒,但经糖苷酶作用后生成 的HCN有剧毒,故有防御作用。
如:无机离子,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激素,核酸
2、质外体运输------自由开放连续的系统
如:自由扩散的被动过程,速度很快
3、交替运输------共质体-质外体交替运输
通过转移细胞完成
(二)长距离运输: 实验一:环割实验
证明:韧皮部是有机物运输的主要途径 实验二:示踪法实验
证明:主要运输组织是韧皮部里的筛管和伴胞
(1)糖-质子协同运输模型(蔗糖装载机理)
内容:H-ATP酶不断将H+泵到细胞壁,使质外体和 共质体间产生H+浓度差,形成跨膜电化学势差。 当H+回流到共质体时,通过质膜上的蔗糖/H+共 向运输器,将H+和蔗糖一同进入筛管分子。
(2)多聚体-陷阱模型(寡糖装载机理)
内容:叶肉细胞合成的蔗糖运到维管束鞘 细胞,经胞间连丝进入居间细胞后,转 化为棉子糖和水苏糖等大分子糖,不能 扩散回微管束鞘细胞,只能运输到筛管 分子。
二、分配(Partitioning)
1、概念: 是指新形成同化物在各种库之间的分布。 2、分配方向与特点:
(1)优先供应生长中心 (2)就近供应,同侧运输 (3)功能叶之间无同化物供应关系 (4)同化物与营养元素可再分配和再利用
3、库强度及其调节: (1)库强度(Sink strength):是库容量和
第五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 质的代谢与运输
Chap.5.1 有机物质的代谢
一、有机物代谢的主干(糖代谢)
卡尔文循环 合成
糖
戊糖磷酸途径
糖酵解
中间产物
三羧酸循环
分解转化
蛋白质 脂肪 其他
2、糖、蛋白质和脂肪之间可互变 3、由糖类等可衍生得到许多次级产物 初生代谢产物:如糖类、脂类、核酸、蛋白质
等是直接通过初生代谢产生的有机物。 次生代谢产物:由糖类等有机物次生代谢衍生
• 可以解释双向运输现象。同一筛管中不同胞纵连束,
在相同时候可进行相反方向的移动,糖分也就向相 反方向运输。
三、收缩蛋白学说(contractile protein theory)
• 筛管分子的内腔有一种由P-蛋白形成的微纤丝相连 的网状结构。微纤丝一端固定,一端游离于筛管细 胞质内,微纤丝似鞭毛一样颤动。
(3)环境条件影响速度
如:白天速度快,晚间速度慢
(4)有机物成分不同,速度不同
如:丙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较快 甘氨酸,谷氨酸,天冬酰胺较慢
三、运输的形式
研究方法----蚜虫吻刺法 主要是糖类,尤其以
蔗糖为主要形式运输
Chap.5.3 韧皮部的装载与卸出
一、韧皮部的装载:
1、概念: Phloem loading:是指光合产物从合成部位通
23、、韧主皮要蛋功白能:把呈光管合产 状物,和纤AT维P状供;给把筛受分伤子 筛4、分有子3的种筛类孔型堵:住通。常 3伴、胞ca,llo传se递:细把胞受,伤居筛 分间子细的胞筛孔堵住,胁 迫解除可自行恢复运 输功能。
蔗糖形式运输的优点:
1)蔗糖有很高的水溶性,有利于在筛管中运输; 2)具有很高的稳定性适于从源运输到库; 3)蔗糖具有很高的运输速率,可达100 cm/h。
3、卸出机理:
(1)蔗糖-质子协同运输(同装载) 是主动过程
(2)借助筛管分子与库细胞的糖浓度差,将 同化物卸出。是被动过程
Chap.5.4 韧皮部运输的机制
一、压力流动学说(Pressure-flow theory) 1、基本论点:(1930年德国植物学家明希提出)
有机物质在筛管内的流动是由于筛管的两端之间所
库活力的乘积。
库容量(sink volume):库的总重量 库活力(sink activity):指单位时间干重吸收
同化物的速率。
(2)库强度的调节:
a、膨压:促进运输速率 b、植物激素: 如:蓖麻蔗糖的装载受IAA的促进,ABA的抑制
甜菜根吸收蔗糖受ABA的促进,IAA的抑制。
4、同化物分配与产量的关系:
二、韧皮部的卸出
1、概念: Phloem unloading:指装载在韧皮部的
同化物输出到库细胞的过程。 2、卸出途径: (1)共质体途径:通过胞间连丝卸出
如:正在发育的嫩叶和根尖
(2)质外体途径: a、蔗糖进入质外体后,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
进入库细胞后再合成蔗糖。 b、蔗糖通过质外体直接进入库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