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音乐之声(节选)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_音乐之声(节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音乐之声(节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音乐之声》(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画面美——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品味文中的环境描写。

2、赏析形象美——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学习正面与侧面相结合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

3、感受音乐美——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教学重点: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前播放《哆来咪》《铃儿响叮当》乐曲,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课前听到的乐曲吗?知道这些乐曲的名称吗?这些名曲都与一部著名的影片有关。

在美国的电影史上,有一部拍摄于1965年的经典音乐故事片。

它取材于193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于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它获得了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音响奖、最佳改编音乐奖和最佳剪辑奖五项大奖;它在各国民意测验中经常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影片,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

这部闻名世界并深受各国人民喜爱的影片就是《音乐之声》。

(多媒体出示)那这部影片因何而魅力四射、脍炙人口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电影文学剧本节选的《音乐之声》,来一探究竟吧!二、明确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明确学习目标。

三、预习检查字词多媒体出示所检查的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四、常识简介——影视剧本多媒体出示影视剧本相关常识,学生了解。

五、整体感知,赏读环境美。

1、“电影语言”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电影文学剧本当然少不了对每一个场景的描写。

课文中的情节发生在哪些场景中?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学生读课文后交流回答)明确:课文主要写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丽亚在快乐游玩,纵情歌唱;第二个场景是在修道院内,众嬷嬷七嘴八舌对玛丽亚议论纷纷。

第16课《音乐之声》课文简介

第16课《音乐之声》课文简介

第16课《音乐之声》课文简介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

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残雪斑斑点点,山风阵阵呼啸。

乐声在旷野中荡漾响。

钟声嘹亮。

…………山麓下。

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座落在绿树浓阴中。

…………山上。

流连忘返的玛丽亚在山坡草地上远眺群山,她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俯身拾起一块石子丢入溪水中,溪水激起了涟漪。

她又向前走去,一面放声歌唱《音乐之声》:群山洋溢着音乐之声,群山唱着古老的歌儿,群山把音乐之声充满我心房。

我的心要把听到的歌儿欢唱。

我的心想要像鸟儿从湖上飞回森林,它的翅膀不停地扑腾;我的心想要像小天使随风飘出教堂,深深地叹息;像在石头上翻滚的溪水一样欢笑;像初试歌喉的云雀通宵达旦地啼唱。

每当我的心感到寂寞,我要到山里去,我又会听到过去听到过的歌儿,我的心又会充满音乐之声,我又会放声歌唱。

玛丽亚伫立良久,隐隐听到修道院传来的钟声,她陷入遐思。

忽然,她猛省过来,用手一拍自己的额头,急忙拔腿就跑,没跑上几步,又转身奔回捡起地上的外衣,发出一声惊呼:“哦!”急速地跑下山来。

古老的修道院优雅、肃穆,从院里传来阵阵唱圣诗的和谐女声。

修道院内。

修女们从各处走来,端庄严肃的修道院院长、大嬷嬷贝尔塔和玛格丽塔三人正容款步走入经堂,一起虔诚地做日常功课。

钟声响起,院长顶礼膜拜,众修女齐声唱起《哈利路亚》。

院场上。

贝尔尼斯嬷嬷急匆匆走来,对院长说:“院长嬷嬷。

”院长:“贝尔尼斯嬷嬷。

”贝尔尼斯不无抱怨地说:“哪儿都找不着她。

”院长问:“玛丽亚?”贝尔尼斯:“她又跑到外头去了。

”大嬷嬷贝尔塔生气地:“也许……应该在她脖子上拴个铃铛。

”玛格丽塔大嬷嬷对贝尔尼斯说:“牲口棚去过吗?你知道她最喜欢牲口了。

”贝尔尼斯:“我到处找遍了,想得到的地方都去了。

”院长:“贝尔尼斯嬷嬷,别忘了这是玛丽亚,就应该到想不到的地方去找找。

16音乐之声(节选)

16音乐之声(节选)

16 音乐之声(节选)从容说课《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

影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欢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并表现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剧本集中体现了画面感和音乐故事片特有的音乐特色。

指导学生自读本文,应引导学生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体会其画面感;感知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体会音艺故事片的艺术特色。

课堂教学可采用朗读品味赏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鳞次栉比、顶礼膜拜”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能力目标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2.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重点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底色。

教学方法1.朗读品味赏析法2.讨论法3.点评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资料助读;研习课文,整体感知;欣赏品味,鉴赏画面美、形象美、音乐美;说话训练,体现鉴赏的个性。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音乐之声》节选部分。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角色扮演、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理解家庭亲情、友谊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音乐之声》节选部分的基本内容。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角色形象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专业音乐术语的理解。

2. 课文情节的深入分析和推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音乐之声》节选部分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音乐素材。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音乐之声》主题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音乐之声》相关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音乐之声》节选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专业音乐术语的含义。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角色形象的性格特点。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解答。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情节,理解家庭亲情、友谊的重要性。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的练习。

(2)学生进行相关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是否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音乐之声(节选)

音乐之声(节选)

16音乐之声(节选)教学依据音乐剧《音乐之声》系根据玛丽亚·特拉普自传体小说《托普家族的歌手》改编,1959年在美国纽约百老汇首演,在1960年该剧一举荣获第十四届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女主角、女配角等五项大奖,这是音乐剧大师理查德·罗杰斯(曲)和奥斯卡·汉姆斯特恩二世(词)的最后一次合作创作的作品,被认为是两位大师最杰出的传世佳作。

1979年,该剧还荣获劳伦斯·米格纳奖。

后来,厄内斯特·勒曼依据小说和歌剧改编成电影剧本并摄制完成。

本课就是电影剧本的一个片段。

20世纪30年代末,热情活泼的修女玛丽亚到奥地利退役军官特拉普上校家给7个孩子当家庭教师。

上校丧妻后一直用军纪管教孩子。

玛丽亚顺应儿童心理的教育方法深得孩子们好感。

她教他们唱歌跳舞,家中充满欢乐。

上校也被玛丽亚征服并向她求婚。

蜜月归来,希特勒吞并了奥地利,上校拒绝加入纳粹海军。

民谣节上,全家表演了精彩节目,然后机智地躲过纳粹追捕,翻越群山奔向自由。

在这样的一个故事里,美丽的修女玛丽亚不受繁文缛节约束,带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生活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脚下,她的形象打动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心。

浑身洋溢着的青春活力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气息成为这个人物最鲜明的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在对阅读的要求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剧本中人物的个性是鲜明突出,因此,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对人物个性和精神内涵的把握能够极大地帮助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从而由学习语文走向学会生活。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a.身处庄严肃穆的修道院,玛利亚显然是一个不太“和谐”的音符。

剧本通过主人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歌咏心声和修女们对玛利亚的评说,巧妙地向人们道出主人公的个性特征。

在学习中要注意从这两个方面思考“玛利亚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个问题的答案。

b.本部分剧本中两种活动背景(场景)的安排也是具有戏剧性的,尤其是对大自然这一背景的描绘极富画面感,它与修道院的气氛形成了鲜明对照,人物的精神个性在这种对照中即可窥一斑,阅读时要细细体会。

九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16 音乐之声(节选)(测)(提升版,学生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16 音乐之声(节选)(测)(提升版,学生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戏剧见人生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30分 3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A.巢穴.(xué)怪癖.(pì)粗犷.(guǎng)高屋建瓴.(línɡ)B.秀颀(qí)暂.时(zhàn)提.防(dī)惩.恶扬善(chénɡ)C.虔.诚(qián)窥.视(kuī)踟.蹰(chí)斤斤计较.(jiào)D.婆娑.(suō)欺侮.(wǔ)平旷.(kuàng)刚正不阿.(ā)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对于这是否构成侵权,双方各执一词,最后只得对簿公堂....。

B.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座落在绿树浓阴中。

C.中日两国人民经过民间交往,逐渐增进了解,最终签订城下之盟....,我们应保持这种睦邻友好关系。

D.许世友将军不仅有勇而且有谋,是个暴虎冯河....的常胜将军。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修女们从各处走来,端庄严肃的修道院院长、大嬷嬷贝尔塔和玛格丽塔三人正容款步走入经堂,一起虔诚地做日常功课。

B.事实告诉我们,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

C.即使作者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如不能进行认真分析,寻求它们彼此间的内在联系,也是难写出好作品的。

D.和传统书法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艺术性,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它们,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②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音乐之声(节选)》;(2)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文精神,培养爱国情怀;(2)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音乐之声(节选)》;(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3)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音乐之声(节选)》的背景;(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文本;(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生字词和句子理解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文精神;(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课后作业的完成。

四、课后作业1. 朗读课文《音乐之声(节选)》,巩固生字词;2.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修辞手法;3. 写一篇关于课文《音乐之声(节选)》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的准确性;2. 学生分析课文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能力;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4. 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音乐之声(节选)》;2. 相关历史背景资料;3. 课文朗读音频;4. 投影仪和投影幕;5. 教学卡片或黑板。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课件

作者简介
勒曼 ( 1915-2005 ),美籍德
国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就学于柏林, 师从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M.马林格。1909 年在汉堡歌剧院首次登台扮演《魔笛》 中的第三男童。 1910 年,在 O. 尼古拉的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扮演埃恩肯。 1914 年在维也纳演出获得成功, 1916 年 成为维也纳歌剧院的主要演员。此后一 直到 1945 年,她连续在维也纳歌剧院、 伦敦科文特加登皇家歌剧院、纽约大都 会歌剧院演出。由于纳粹德国吞并奥地 利,她于 1938 年离开维也纳,定居美国。 1946 年和 1951 年先后退出歌剧和音乐会 舞台,从事声乐教学和著述活动。
写作特点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成 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玛丽亚在萨尔茨堡郊外纵情歌唱,快乐游玩→正 面描写。 修道院内,众人对玛丽亚七嘴八舌地议论→侧面 描写。 玛丽亚风风火火地闯进修道院→正面描写
很好地体现了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1 、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来 塑造人物形象的? 示例:第一个场景和第二个场景结尾玛利亚 回到修道院时的情形,是对玛丽亚形象的正面描写; 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的对话和对唱,则是侧面 描写。课文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辅相 成,从不同的角度塑造了玛丽亚的人物形象。尤其是 其中的侧面描写,它丰富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 更加丰满,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 容,简练而艺术的加以表现,活泼风趣的议论,增添 了轻松欢快的喜剧气氛。
4.通过众人之口来表现玛丽亚这个人物的 形象,这种方法叫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是
侧面描写。能更全面、更完整地塑造人物 形象,使玛丽亚这个形象真实地、丰满地展现在 人们面前。
5.从选文中选择一个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 的性格特点

2017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习题课件 (共13张PPT)

2017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习题课件 (共13张PPT)

C . 2013 年热播的《咱们结婚吧》,虽然是一部常见的被观众戏称
为“电视购物剧”的都市情感剧,高圆圆却将它演绎得别具浪漫主义 气息,成为当年最火的电视剧之一。 D .据悉,目前只有部分省份使用高考课标卷,该“阵容”包括由 青海、吉林、河北、河南、山西等省份组成,且队伍日趋壮大,加入 的省份数量呈上升趋势。
材料二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在回忆童年生活时写道: “ 我对
整个博物馆里的一切熟悉得就像背一本书一样。我们那个名叫艾格莱丁格小姐 的老师差不多每星期六都带我们去。有时候我们去看动物,有时候看古代印第 安人做的一些玩意儿——陶器,草篮以及类似的玩意儿。我只要一想起这事, 心里就非常高兴,连现在也这样。” 参观博物馆会成为一种习惯,伴随人的一生,并最终使他走向成功;丰富童 年生活,获得知识和成长的原动力。
16
音乐之声(节选)
C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虔诚(qiǎn) 皎洁(jiǎo) 峥嵘(rónɡ) B.山麓(lù ) 伫立(chù ) 窥视(kuī) C.嬷嬷(mó ) 严厉(lì ) 弥撒(mí ) D.涟漪(yī) 按捺(nà i) 忏悔(chà 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斑斑点点 流连忘返 B.固执己见 峰环水抱 B )
6.(2015,兰州)请根据下面的两则材料,探究博物馆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写出两点即可) 材料一 诺贝尔奖得主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有童年时期的博物馆经历。国
外曾有研究,若一个孩子6岁前常参观博物馆,这种习惯会伴随其一生;若6岁 前没有这样的经历,博物馆在他此后的生活里将会被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
音,这让我纠结不已。终于有一天,这种情绪在父亲面前爆发了。“
我不想当着那么多人去演奏。”我说。“你必须去。”父亲坚定地说 。“为什么?”我叫了起来。父亲心平气和地说: “因为它能给你自

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

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

读《音乐之声》的歌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试找出这段话用到的所有的修辞手法。
排比 前三句和后三句。 比喻 我的心想要像鸟儿从湖上飞回森林。
我的心想要像小天使随风飘出教堂。 ……
夸张 像初试歌喉的云雀通宵达旦地啼唱。
《音乐之声》这首歌暗含了玛利亚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她对故乡、大自然、音乐的无比热爱之情。
小结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 音乐故事片,我们品读节选的部分,已经 感受到了影片明快的节奏、幽默的情趣, 认识了善良美丽、不受繁文缛节约束的修 女玛丽亚,领略了迷人的阿尔卑斯山清澈 的溪流、明媚的阳光,还有玛利亚迷人的 歌声。让我们再次倾听电影中的插曲,让 美妙的歌声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些美好! (播放歌曲《雪绒花》)
2.学习课文对比的写法和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 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3.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音乐 故事片的艺术特色。
故事背景
1938年奥地利萨尔茨堡的冯·特拉普 上校和他的七个孩子及妻子,在纳粹德国吞 并奥地利以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 唱奥地利的民歌和爱国歌曲。这部影片成为 最经典的音乐片之一。广为流传的经典音乐 有:《音乐之声》《孤独的牧羊女》《雪绒 花》《多来咪》《晚安,再见 》等。
2.大声朗读玛丽亚的唱词,从这些唱词中你 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玛丽亚?
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音乐; 情感丰富、心灵美好;自由活泼。
3.众修女和院长眼里的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
天性活泼、热爱唱歌;不守常规、无 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自己快乐 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十分可爱又让人 头痛。
4.在众人对她议论纷纷时,玛丽亚出现了,作者对她进行了 怎样的描写?在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玛利亚什么性格?

8语文九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16课《音乐之声》3PPT课件

8语文九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16课《音乐之声》3PPT课件
请以“成长”为题,运用本开头法,写一个开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巧设悬念式 人都有好奇心,爱读文学作品的人尤其如此,当你在文章 的开头,设下许多能激起人们好奇心的悬念时,你的文章无疑 已成功了一大半。 示例: 心中从来没这样糟糕过。试卷一发下来,我就知道不妙, 老师冷冷的眼神像一把刀在心头轻轻擦过,心立刻就凉了。
(长沙中考优秀作文《留点感激在心中》)
◆点拨:这里作者先制造悬念,然后巧妙回答,点明主旨。 既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又巧妙引起下文。可谓水到渠成, 顺理成章。
2.“每天都是一首诗”这个题目,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来构 思立意:①谁(什么、哪里)每天都是怎么样?这个对象可以是 自己,也可以是他人,还可以是大自然,当然也可以指一些特 殊的动物;②那些时候都是诗意的生活,如可按时间顺序写出 生活的多姿多彩;③诗意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精彩?
3.着眼于诗意,可以在语言文字方面加以突出。语言尽量 清新自然、优美洗练;语言技法上可以利用长短句、比喻,等 等。这一点要求较高,需要同学们平时多加积累。
3.文意感知 作者运用_语__言___、__动__作__、表情及环境描写,并运用正面 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 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特点。全文脉络 如下: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音乐之声》的节选内容。

(2)分析并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音乐描写,感受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认识音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弘扬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音乐之声》的节选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理解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2)欣赏文学作品中的音乐描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音乐之声》主题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丽。

(2)简介课文《音乐之声》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合作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音乐描写,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魅力。

(2)分析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重点关注音乐描写的部分。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并简要阐述原因。

5. 总结拓展(1)总结课文中的音乐描写和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音乐之声》的节选内容。

2. 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喜欢的音乐及其原因。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2. 学生对音乐描写的欣赏能力和对音乐在故事中作用的认知。

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朗读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音乐描写的欣赏。

16音乐之声(节选)

16音乐之声(节选)

27郭沫若诗两首○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②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③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①有感情地朗读。

②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课前准备老师:准备投影仪、录音机、磁带(提琴曲《梁祝》、钢琴曲《星空》)学生:了解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有条件的查阅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

今天,我们跟随着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朗读课文,先从整体上了解诗歌内容①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并出示投影(朗读节奏与重音),播放背景音乐:提琴曲《梁祝》部分,创设一种美好的情境。

(也可以播放课文录音带)②学生按投影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a.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像的?b.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像过程。

③全班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因为这两个问题都比较简单,所以很快老师可以明确:a.第一节是写实的,第二~四节是写想像的。

b.诗人想像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想像过程(板书):街灯} →天上的美丽街市一街市上陈列的珍奇物品→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明星探究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①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a.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b.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c.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这个环节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16音乐之声

16音乐之声
背景概要
《音乐之声》讲的是发生在1938年,奥 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 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 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 利以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 利的民歌和爱国歌曲。这部影片成为最经典 的音乐片之一。广为流传的经典音乐有: 《音乐之声》《孤独的牧羊女》《雪绒花》 《多来咪》《晚安,再见 》等。
3课文对主人公是如何刻画的?表现 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 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 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 如生的刻画了少女玛利亚热爱 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 纯真快乐的性格。
艺术特色
一、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来刻画人物形象。
二、生动的画面感。
结构
音乐之声(节选)
勒曼
野外纵情歌唱(正面描写)
热爱 歌唱
玛利亚 心灵美好
活泼自由
修道院内的议论(侧面描写)
纯真快乐
音乐故事片有哪些特点?
以音乐为刻画人物性格的 重要表现形式和剧情发展 的重要表现手段,并将音 乐与主人公的生活和命运 紧紧相连 。
给生词注音 鳞次栉比( zh)ì 伫立( zhù) 山麓( lù) 众说纷纭( yún)嬷嬷( mó mo) 按捺( nà) 峥嵘( zhēng róng) 涟漪( lián y)ī 忏悔( chà)n 虔诚( qiá)n 远眺( tià)o



1.本文写了主人公生活的哪两 个场景?
第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场景: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 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
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 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2 课文第二个场景是众修女七嘴八舌 评说玛丽亚,请概括众人的意见,说说众 人眼中的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

音乐之声(节选)

音乐之声(节选)

16音乐之声(节选)教学依据音乐剧《音乐之声》系根据玛丽亚·特拉普自传体小说《托普家族的歌手》改编,1959年在美国纽约百老汇首演,在1960年该剧一举荣获第十四届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女主角、女配角等五项大奖,这是音乐剧大师理查德·罗杰斯(曲)和奥斯卡·汉姆斯特恩二世(词)的最后一次合作创作的作品,被认为是两位大师最杰出的传世佳作。

1979年,该剧还荣获劳伦斯·米格纳奖。

后来,厄内斯特·勒曼依据小说和歌剧改编成电影剧本并摄制完成。

本课就是电影剧本的一个片段。

20世纪30年代末,热情活泼的修女玛丽亚到奥地利退役军官特拉普上校家给7个孩子当家庭教师。

上校丧妻后一直用军纪管教孩子。

玛丽亚顺应儿童心理的教育方法深得孩子们好感。

她教他们唱歌跳舞,家中充满欢乐。

上校也被玛丽亚征服并向她求婚。

蜜月归来,希特勒吞并了奥地利,上校拒绝加入纳粹海军。

民谣节上,全家表演了精彩节目,然后机智地躲过纳粹追捕,翻越群山奔向自由。

在这样的一个故事里,美丽的修女玛丽亚不受繁文缛节约束,带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生活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脚下,她的形象打动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心。

浑身洋溢着的青春活力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气息成为这个人物最鲜明的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在对阅读的要求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剧本中人物的个性是鲜明突出,因此,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对人物个性和精神内涵的把握能够极大地帮助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从而由学习语文走向学会生活。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a.身处庄严肃穆的修道院,玛利亚显然是一个不太“和谐”的音符。

剧本通过主人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歌咏心声和修女们对玛利亚的评说,巧妙地向人们道出主人公的个性特征。

在学习中要注意从这两个方面思考“玛利亚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个问题的答案。

b.本部分剧本中两种活动背景(场景)的安排也是具有戏剧性的,尤其是对大自然这一背景的描绘极富画面感,它与修道院的气氛形成了鲜明对照,人物的精神个性在这种对照中即可窥一斑,阅读时要细细体会。

语文人教彩色版九年级下册(2016年重排)《音乐之声(节选)》剧情简介

语文人教彩色版九年级下册(2016年重排)《音乐之声(节选)》剧情简介

word整理版
《音乐之声(节选)》剧情简介
在奧地利的萨尔茨堡,喜爱歌唱的姑娘玛利亚,由修道院院长派去给海军上校冯•特拉普的七个孩子当家庭教师。

特拉普上校失去了妻子,他像统领军队一样严格死板地管理孩子们,使孩子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

玛丽亚来了以后,给孩子们带来温暖,带来欢乐,带来歌声,受到孩子们的爱戴,也改变了上校的沉闷心境。

玛丽亚与上校结婚,全家组成了家庭合唱团。

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德国军方胁迫上校接受任命,为他们服务。

上校一家在音乐会上演唱歌曲,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激起全场人们的爱国之情,在音乐会尚未散场之际,全家摆脱了监视,开车驶往国外,逃离了德国军方的魔爪。

学习参考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不只歌唱》等。1902年
发表了《我的歌唱艺术》一书, 对她的歌唱体会进行了详尽的总 结,在声乐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音乐之声》讲的是发生在1938年奥地利的一个
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
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
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
景致中,让主人公渐次“亮相”。这一段环境描写,
作为主人公出现和活动的背景,与玛丽亚的纵情歌
唱相映衬,有力地烘托出了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
2.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语句,分析人 物的性格特征。(玛丽亚的唱词和动作描写的语句) 玛丽亚的歌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仅表现了她 对音乐的天赋和热爱,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美 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性。 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
16 ﹡音乐之声(节选)
1.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2.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 美。 3.理解文中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玛丽亚形象
的方法。
勒曼(1888—1976),美籍 德国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被
誉为当代最杰出的抒情斯宾托女
高音之一。主要著作有《开始和
的性格特征。(玛丽亚的唱词和动作描写的语句)
3.课文第二个场景是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说
说众人眼中的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
4.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来塑造人
物形象的?
1.课文开头部分,大段环境描写对塑造玛丽亚
形象有什么作用?
节选部分开头,由远而近,层次渐进地向人们
展现了富有奥地利特色的地方风光,在诗情画意的
1.《音乐之声》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 是世界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 2.课文可分为几个场景?每个场景写什么? 全文共有两个场景,分别是: 第一场景: (开头至“急速地跑下山来”)在萨尔茨 堡的野外,玛丽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
情歌唱。
第二场景: (“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在修道院 内,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辅相成,从不同
的角度塑造了玛丽亚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其中的侧面
描写,它丰富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简练而 艺术地加以表现,活泼风趣的议论,增添了轻松欢快 的喜剧气氛。
二、分析艺术特色 课文是怎样体现音乐故事片 的特色的? 玛丽亚内心独白式的纵情歌 唱,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嬷
嬷对白式的、夸张的歌唱,则具
有喜剧风格,这二者都体现了
《音乐之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
色,而后者突出地体现了音乐故 事片常有的喜剧色彩。
画面美 音 乐 之 声 玛 形象美 丽 亚 音乐美
野外歌唱
正面描写
院内议论
侧面描写
回修道院
正面描写
戏剧是时代的综合而简练的历史记录者。
——莎士比亚
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
……拍额头、拔腿跑、捡外衣、惊呼等动
作描写,从外在形象上呈现了她纯真快乐、
无拘无束的性格。
3.课文第二个场景是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
说说众人眼中的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
在众嬷嬷眼中,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
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
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
3.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本文通过玛丽亚在野外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的
情景和众嬷嬷在修道院内对玛丽亚的议论,塑造了
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天真、纯真
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
一、研读文本 1.课文开头部分,大段环境描写对塑造玛丽亚形象有 什么作用?
2.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语句,分析人物
峥嵘(zhēnɡ rónɡ) 鳞次栉比( zhì )
二、记一记 峥 嵘: 高峻,突出。


漪:细小的波纹。 诚: 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
众说纷纭: 各种说法又多又杂,很不一致。 流连忘返: 形容留恋景物或某种事物而不 愿离去。 通宵达旦: 整整一夜直到天亮。
1.《音乐之声》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 2.课文可分为几个场景?每个场景写什么? 3.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
协调,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她们对玛丽亚
非常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4.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来塑造 人物形象的? 第一个场景和第二个场景结尾玛丽亚回到修道院 时的情形,是对玛丽亚形象的正面描写;第二个场景
中院长与众嬷嬷的对话和对唱,则是侧面描写。课文
奥地利的民歌和爱国歌曲。这部影片成为最经典的音
乐片之一。广为流传的经典音乐有:《音乐之声》 《孤独的牧羊女》《雪绒花》《多来咪》《晚安,再 见》等。
பைடு நூலகம்
一、读一读 伫立( zhù ) 按捺( nà ) 虔诚(qián) 众说纷纭(yún) 山麓( lù ) 忏悔( chàn) 嬷嬷( mó mo ) 涟漪( lián y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