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精选
《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精选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课文名为《紫藤萝瀑布》。
本课主要内容为作者宗璞对紫藤萝瀑布的描写,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紫藤萝瀑布的壮美和生命的顽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紫藤萝瀑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掌握描写自然景观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描写自然景观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课件、相关图片、视频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播放紫藤萝瀑布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瀑布的壮观和美丽。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瀑布有什么印象?瀑布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感受?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课文主要描写了紫藤萝瀑布的哪些特点?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对瀑布的喜爱和赞美的?3.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如动静结合、比喻、拟人等。
让学生讨论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自然景观的描写。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例题:以“夕阳西下”为主题,运用动静结合、比喻、拟人等手法,描绘夕阳美景。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分享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紫藤萝瀑布板书内容:动静结合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请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校园一角”为主题,运用动静结合、比喻、拟人等手法,描绘校园美景。
2. 预习下一课《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紫藤萝瀑布的描写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但在描写细节方面,部分学生还需加强。
下一节课将继续学习描写自然景观的方法,引导学生更加细腻地描绘景物。
猜猜他是谁教案
猜猜他是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猜猜他是谁》。
本节课主要通过描述一个学生的外貌、爱好和性格特点,让学生猜猜这个学生是谁。
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能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动手写一篇《猜猜他是谁》的作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动手写一篇《猜猜他是谁》的作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会在课堂上描述一个学生的外貌、爱好和性格特点,让学生猜猜这个学生是谁。
通过这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翻开课本,自读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猜猜他是谁》这篇课文。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描写的方法。
3. 课堂讨论: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课堂讨论。
让学生分享自己课文的感悟,讨论如何通过外貌、爱好和性格特点来描写一个人。
引导学生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4. 例题讲解:选取一篇优秀的《猜猜他是谁》的作文,进行分析讲解。
让学生了解这篇作文是如何通过外貌、爱好和性格特点来描写人物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写一篇《猜猜他是谁》的作文。
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
6. 展示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从外貌、爱好和性格特点等方面,对作文进行客观评价,给出建设性意见。
7.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猜猜他是谁》外貌爱好性格特点8. 作业设计:提示:选取一个你熟悉的人物,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描写这个人物的外貌、爱好和性格特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01课时_平行与垂直》(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01课时_平行与垂直》(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行与垂直》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含义,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性质,并能运用垂直与平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垂直与平行,并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垂直与平行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交流能力,他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特征,对本节课的垂直与平行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含义,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垂直与平行的概念理解。
2.垂直与平行的性质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垂直与平行。
2.采用观察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深入理解垂直与平行的特征。
3.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认识垂直与平行。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垂直与平行的理解。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垂直与平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其中的垂直与平行线段。
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每组选择一个图形,画出其中的垂直与平行线段。
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加深对垂直与平行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解答。
题目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填空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垂直与平行的掌握。
《空气》教案(精选
《空气》教案(精选教案:《空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空气》。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空气的性质和成分,以及空气对生物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知道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性质和成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空气的存在,空气的性质和成分,空气对生物的影响。
难点: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气球,水杯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与空气相关的现象,如吹气球,呼吸等,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2. 实验观察(10分钟)(1)让学生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观察空气的性质,如气球的变化,水杯中的水气泡等。
3. 空气的成分(10分钟)(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空气的成分,如氮气,氧气等。
(2)引导学生了解空气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4. 空气对生物的影响(5分钟)让学生了解空气对生物的重要性,如氧气对人体的作用,二氧化碳的产生等。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空气的性质,空气的成分,空气对生物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空气的性质有哪些?(2)空气的成分是什么?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多少?(3)空气对生物有什么影响?2. 答案:(1)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不可见。
(2)空气的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
体积分数分别为:78%,21%,0.94%,0.03%,0.03%。
(3)空气对生物的影响:氧气供给人呼吸,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水蒸气和杂质维持生物体的水分平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空气的存在,空气的性质和成分,以及空气对生物的影响。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麻雀 》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课后作业含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板书:麻雀)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14课,《文言文二则》,则是什么意思?(则就是篇的意思) 2、这一节课我们先走进第一则文言小故事《学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弈”指什 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
(三)、选词填空,组成词语。
撕嘶
搏博
(
)咬 (
)开
拼(
)(
)士
(四)、回答问题。
1.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把老麻雀掩护小麻雀的经过写具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麻雀战胜了“大”猎狗一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八、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感悟和体会为主。我从找老麻雀保护小麻雀这种伟大的母爱精神
的句子着手,让学生们的感悟和体会都很深,从他们的朗读中,我真正找到了语文的魅力。 我在这节课上从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句子,结合重点词语谈体会来理解课文入手,逐步培养学 生抓重点词体会感悟句意的能力。通过小练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情感和作 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没能巧妙地抓住课文中的意外生成,产生的情感共鸣。在课文的最后,学生都能体会到老 麻雀对小麻雀的母爱精神。但是对于人间的母爱,人间的各种真爱,没能体会出来。这也反 映了一个问题,说明我在设计教案时,对教材内容没能够吃透,对教材外的意外生成,也没 能够去好好的把握。 2.在本节课中我虽然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但读书的形式单一化(指名读)缺乏多样化 :默读,自由读,齐读……在授课环节中细节设计不紧密(板书),时间驾驭的不是很合理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5单元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人教版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第一课时《观察物体》(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从上面观察物体,由平面图形判断立体图形。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单元教学目标1 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立体思维。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单元重难点教学重点:能辨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会从上面观察物体,由平面图形判断立体图形。
(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
过程与方法:知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判断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学习了位置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主要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
通过一些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2如果有学生知道,请一名学生讲给大家听,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简单地把故事内容介绍给大家。
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观察物体,教材第41页。
教学目标:1、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在实际的拼搭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深化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3组教具请同学仔细观察:这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分别搭成的物体。
问题:从正面看这三个立体,形状相同吗?从侧面和上面看呢?2、教师指导引出结论:从正面看到的是一个横着的长方形;从上面看……二、试一试如果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一个大长方形,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一个小长方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不一样,这4个小正方体还可以怎样搭?搭一搭,并在小组里交流。
允许学生在小组交流或集体点评后修改自己的拼搭方法。
三、组织练习1、第1题:把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见书图),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哪一面看到的?连一连。
2、第2题: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分别搭成下面的立体(见书图)从哪个面看,看到这三个立体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从哪个面看,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表扬观察仔细的学生,请这些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小经验或小办法。
3、第3题: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按要求拼拼搭搭。
(具体要求略)4、第4题: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按要求拼拼搭搭。
(具体图形见书)鼓励和引导学生想一想,还能搭出符合要求的不同形状的立体吗?四、质疑小结。
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提出疑问。
五、作业设计完成《补充习题》中25页的练习。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1《认识线段》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1《认识线段》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发现线段的特征,从而加深对线段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能准确地理解和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线段的认识,并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教学难点:学生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分,以及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直尺、绳子等教具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线段,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线段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特点。
3.学生操作:学生用直尺和绳子自己动手测量线段的长度,体会线段的两个端点。
4.交流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讨论线段的特征。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线段的特征,强调线段的两个端点。
6.巩固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加深对线段的理解。
7.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线段的特征和测量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线段的特点。
可以设计如下:线段的特征:1.线段有两个端点2.线段是有限长的3.线段可以测量长度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圆的认识。
我们将会学习圆的定义、特点、直径、半径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大家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圆的定义和性质,难点是理解圆的直径和半径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圆形教具和一些实际物品,如硬币、瓶盖等,让大家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圆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个硬币,让大家观察硬币的形状,引导学生发现硬币是一个圆形。
2. 圆的定义:我会给出圆的定义,即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的图形叫做圆。
3. 圆的直径和半径:我会解释直径和半径的概念,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半径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4. 实例讲解:我会用实际的硬币和瓶盖等物品,让大家观察和测量它们的直径和半径,加深大家对圆的性质的理解。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大家测量身边的物品的直径和半径,巩固所学知识。
6. 圆的应用:我会给大家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让大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的定义: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的图形圆的直径:通过圆心,两端在圆上的线段圆的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测量身边的一个圆形物品,记录下它的直径和半径。
答案:例如,我测量了一个硬币,直径是2厘米,半径是1厘米。
2. 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假设圆的直径是10厘米,那么周长是31.4厘米,面积是78.5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圆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家在实例测量和问题解决方面表现出色。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太阳
03
LOREM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04
LOREM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05
LOREM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主题概括
课文采用 、 、 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 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它与人类之间有着 的关系。
非常密切
太阳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课堂小结
了解了太阳的特点知道了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了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_______摄氏度;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_______。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约有___________千米。√×二、 Nhomakorabea断对错。
七彩课堂 伴你成长
01
QICAIKETANG
默读第4—7自然段,小组讨论: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对人类的作用?找出关键词,用简练的话说一说。
第二课时
动物
植物
吃的
人类的生活
穿的
煤炭
第4自然段从动植物的生长、人类的生活、煤炭的形成三个方面写了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第5自然段写的是水在太阳的作用下形成云、雨、雪。
第6自然段写的是太阳对风的形成的影响。
第7自然段写的是太阳光能杀菌。
“气象的变化”
“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结合生活经验或相关书籍,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和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
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四季的变化,氧气的产生,太阳能发电等。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相交与平行》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教学内容在知识点不变的基础上,以发挥学生主动性,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多一些合作学习,练习情势也努力做到多样化。
如学生在学习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时,允许同桌两个人可以
互相看、互相说、互相指点。在学生学会画垂线后,可以引导学生在对方的
本子上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直线外点一点,让其练习做垂线。做完之后,
量给同桌看,让同桌明白是怎样操作的及是否正确,让自己的操作过程也更
熟练。这样安排,目的是有意识的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精神。使
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
合。第三步:从直线的顶点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这
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第四步:画上垂足。 (2)过直线外一点
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出示例2:
学生根据画已知直线上的一点画垂线的方法试着画出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
的垂线,汇报的过程简要说一说画垂线的方法。展示学生作品,并且让学生说一
说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师在实物投影上演示: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视察、分析、交流的能力。考虑到本
节课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学生的年龄较小,抽象逻辑思维较差,还是以
形象直观思维为主,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
象的,有利于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理解
平行与相交的本质区分。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溶解》教案通用
《溶解》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溶解”。
教学内容包括:1. 了解溶解的概念;2. 掌握溶解的基本过程和特点;3. 探究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4. 学会用实验方法验证溶解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的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溶解的概念、溶解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实验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溶质、溶剂、计时器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溶解现象观察日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如饮料、调料的溶解,引导学生关注溶解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讲解溶解的概念、过程和特点,让学生初步认识溶解。
3. 实验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情况,探究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学会用实验验证溶解现象。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6.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六、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1)判断题: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的过程。
()(2)选择题: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有()。
A. 溶质的质量B. 溶剂的温度C. 溶质的形状D. 溶剂的质量2. 观察日记:记录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并简要描述溶解过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溶解概念、溶解过程和影响溶解速率因素的理解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领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领会“全体”与“部分”的关系。
3、在解决成绩的活动中,学会与别人合作,能表达解决成绩的过程,并能解释结果。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一个“全体”,和“部分”与“全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全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全体”相反,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相反。
教学过程:一、导课1、用分数表示下方图形的涂色部分。
2、猜一猜:用分数怎样表示万无一失()七上八下()师:今天我们一同学习“分数的再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求新知1、说一说(看书63页)3/4可以表示甚么?举例说一说2、分数的意义甚么叫做分数?把一个全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其中的一份叫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3、认识全体(单位)“4、活动:拿一拿拿出你一切铅笔的1/2,为甚么会不一样呢?小结:1/2的全体不一样,所以1/2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样。
5、快速抢答:把谁看着全体16、说一说他们的页数一样吗?小明看了这本书的1/3,小华也看了这本书的1/3.小结:相反分数所对应的“全体”不同,它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不同。
(大大小小)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P64页)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有甚么播种?板书设计分数的再认识(一)分数:把一个全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相反分数所对应的“全体”不同,它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不同。
教学反思:反思全部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成功的关键在于先生是经过自主探求获得知识的。
先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作为基础,因而正确分析先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我认为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基础在于以下几点:分数与小数的转化;分数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倒数的知识;商不变的性质等。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去图书馆》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 元第一课《去图书馆》。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 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通过现实的教 学活动,让学生学会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结合具 体情境,认识八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培养学生 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 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四个方位的认识和辨认能 力,并能灵活地根据方位确定物体的位置。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 去图书馆》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 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去图书馆》。下面我将从说教材、 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 过程、课堂练习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九个方面展开。接 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6、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平面图,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 南、西南这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 所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பைடு நூலகம்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 地方,能准确地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
生1:我认为可以先向南走到大象馆,再向东走经过狮子馆,最后到达孔雀馆。 生2:我认为还可以先向东走到熊猫馆,再向东南走到孔雀馆。 鼓励学生:我发现同学们能当一个合格的小导游了。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 单位,选出一名小导游,继续带领大家参观公园,并说出你们的参观路线。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注意学生的语言描述,及时纠正。 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图书馆主题图。 师:笑笑想去图书馆,但她不知道路线,同学们可以利用你学的知识帮助她吗? 先给你的同桌说一说,然后把你说的路线画出来,送给笑笑。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5.1什么是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5.1什么是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课题是《什么是周长》。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使用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学习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理解周长的概念,以及如何测量和计算物体的周长。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如何测量和计算物体的周长,并且能够应用这个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以及如何测量和计算物体的周长。
难点是让学生们能够将周长的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的教具和学具,包括直尺、圆规、剪刀、绳子等,还有一些测量工具,如卷尺和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圆形、正方形等,让学生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边缘,从而引入周长的概念。
2. 讲解:我会通过一些实例,解释什么是周长,让学生们理解周长的含义。
3. 测量:我会让学生们使用直尺和绳子,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4. 计算:我会教学生们如何计算物体的周长,使用公式:周长=2×(长+宽)。
5.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巩固他们对于周长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将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周长的定义,测量和计算的方法,以及一些重要的公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并写出计算过程。
1. 正方形,边长为5厘米;2. 长方形,长为8厘米,宽为4厘米;3. 圆形,直径为10厘米。
答案:1. 周长=4×5=20厘米;2. 周长=2×(8+4)=24厘米;3. 周长=π×直径=3.14×10=31.4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周长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掌握测量和计算物体周长的方法。
认识线段(课件)数学二年级上册
画一画
左手压尺要用力 , 右手画线要笔直 , 两个端点要牢记。
画线段歌谣:
闯关成功!
1. 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2. 每个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填在( )里。
( )条 ( )条
4
5
( )条
4
( )条
返回
3. 用直尺把下面的两点连成一条线段。
连接两点可以 画几条线段?
仔细观察这些线段,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直直的 有两个端点 有限长 不同点:有长有短 方向不同
直尺、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折一折
问题:
1.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 2.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短的折痕吗?
活动要求: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
2.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刚才观看的微课,折一折并和 小组成员交流讨论(你是怎样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 怎样折出比这条线段短的折痕的),合作交流完马上安 静坐好。
只有一条
今天,我们一起到线段王国里走了一趟,谁能来说 说线段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呢?
刮刮乐 棒棒糖一份
刮刮乐 铅笔一份
刮刮乐 生字本一份
回家跟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 今天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同学们,再见!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一 根 根 , 一 条 条, 编 织 衣 物 少 不 了, 有 时 直 来 有 时 弯, 缝 缝 补 补 要 用 到。
(谜底:线)
什么是线段
1 桌上的线 是弯曲的。
把线拉紧, 它就直了。
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线段可以用
端点
表示。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去图书馆》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去图书馆》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去图书馆》P61,62教学目标:1.能根据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2. 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准确地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体会同一段路往返的方向具有相对性。
教学准备:希沃课件、手机、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一起认识了描述方向的方位词语,谁来说说是哪几个词?学生说出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
师:在平面图上是怎样规定方向的呢?(出示课件)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师:其余四个方位你知道在哪吗?生:东北在东和北之间。
(教师指课件东北的位置)师:它的反方向是?生:西南。
师:其他的呢?生:东南在东和南之间。
生:西北在西和北之间。
师:看来你们对这些方向记得真牢。
师:现在请你根据这幅图说说商场的位置。
(出示课件)生:商场在在游乐场的西面。
(学生边说,教师边点击课件出示)师:还可以怎么说?生:商场在医院的南面。
师:都是在说商场,为什么有的说在西,有的说在南呢?生:因为观测点不同。
师:是的。
(我们把掌声送给他)观测点变化,引起方向的变化。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熟练掌握了这几个方向。
笑笑可高兴了。
师:周末她想去图书馆借书,但她不知道路线,只有一张地图。
你们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帮帮她吗?(出示课件)生:可以。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去图书馆》。
板书:去图书馆二、交流讨论,探究新知1. 探究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61页情境图。
师:这是笑笑从家去图书馆的地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有几种走法?谁能到前面指一指。
指生上台。
师:有几种走法?生:两种。
师:你来指一指。
(生指路线,边出示课件)(2)师引导:看清楚了吗?笑笑从家到图书馆一共有两条路线。
汉语拼音dtnl课件(完整版)
汉语拼音dtnl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dtnl”,主要学习声母d、t、n、l以及整体认读音节“yi、wu、yu、yue”。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四个声母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要领,能够正确拼读音节,并能将其运用到词语中。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声母d、t、n、l以及整体认读音节“yi、wu、yu、yue”,并能够正确拼读音节。
2. 学生能够通过拼音游戏和练习,提高拼音水平,提升对汉语拼音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认读和书写声母d、t、n、l以及整体认读音节“yi、wu、yu、yue”,能够正确拼读音节。
难点:声母d、t、n、l的发音要领,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和拼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音标卡片、拼音板、教学挂图等。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公园里玩耍,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感知音节。
2. 教学声母d、t、n、l: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每个声母的动画,讲解发音要领,然后让学生跟读,并进行音标卡片的练习。
3. 教学整体认读音节: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每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动画,讲解发音要领,然后让学生跟读,并进行拼音板的练习。
4. 练习环节:教师通过课件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拼读练习,并对学生的发音进行纠正。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声母d、t、n、l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yue”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声母d、t、n、l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yue”的发音要领和拼读规则。
七、作业设计d、t、n、lyi、wu、yu、yue2. 作业答案:d、t、n、lyi、wu、yu、yue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动画展示、练习环节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声母d、t、n、l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yue”的发音要领和拼读规则。
玩小车说课稿
玩小车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玩小车”。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探究小车运动的相关因素;2. 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实验;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掌握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观察、分析、创新能力;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探究小车运动的相关因素,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轨道、斜坡、挡板、计时器、测量尺等。
学具:小车、轨道、斜坡、挡板、计时器、测量尺、实验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辆小车,引导学生思考小车运动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2. 探究小车运动的相关因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斜坡角度、不同轨道摩擦力对小车运动距离的影响。
3. 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了解控制变量法的原理,并在实验中运用控制变量法,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数据分析与结论: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小车运动距离与斜坡角度、轨道摩擦力的关系,得出科学结论。
5. 创新与拓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更具创意的小车实验,提高小车运动距离。
六、板书设计1. 小车运动原理2. 控制变量法3. 实验数据分析4. 创新与拓展七、作业设计1. 请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小车运动距离与斜坡角度、轨道摩擦力的关系图。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折线图,展示小车运动距离与斜坡角度、轨道摩擦力的关系。
2. 请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实验的小论文,阐述你的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结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小车创新设计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玩小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关:快速的说出它们的运 算顺序。 24+246÷6 40×5-162 240-24×6 220175÷5
第二关:快乐小法官。 (1)28+36÷2 =64÷2 =32 (2)20×6-108 =120-108 =12
第三关: 1、妈妈星期天逛街买了一双鞋和5 双袜子。鞋每双75元,袜子每双8 元,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 2、学校花225元买来3个篮球, 120元买来一个足球。篮球和足球 哪个贵?贵多少?
三年级数学上册
你能快速准确的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吗? 36-14+25 75×125÷46 305-183-96
1、我会结合例题进行分步计 算,并能改写成综合算式。 2、我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 顺序,并能准确的进行计算。
认真看课本66-67页的 内容,看图看文字思考并讨论以 下问题:
1、例1中一共用了几种方法?说说每一种方法的 意义。方法2是怎样改写成方法三的? 在24×3+12和12+24×3中,24×3表示的是什 么?比较一下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看例2,你知道每步计算的是什么吗?分步计 算又是怎样改写成综合算式的呢? 3、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又有加减,要先算 什么后算什么呢? (学生先进行自学,后进行对子交流、汇报展示。 5分钟)
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 除法,又有加法、减法, 要先算乘法、除法。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பைடு நூலகம்? 2、你还有什么疑惑?
3+96÷6和96÷6×3的运算 顺序相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