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章 观察物体单元分析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章 观察物体单元分析
章节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课题
单元解读
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能画出多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形并对其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教学内容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例如:呈现出从不同方位观察到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判断分别是从哪一个方位观察的。这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活动,这些活动容易引起现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次序地展开,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另外.活动课也时时需要学生进行交流,教师要借机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己见。
教学难点
结合观察和操作进行直观推理,想象并表达物体的空间方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课时:
本单元建议安排3课时。
教学目标
能分辨从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较复杂物体的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空间概念。
经历比较复杂物体的观察过程,体验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二)》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观察物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是,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往往只关注到物体的某一部分,缺乏全面观察的能力。

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不同角度的物体图片。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用品,如玩具、书籍等,用于实物观察。

3.练习题:设计一些有关观察物体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角度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会看到什么不同的形状?2.呈现(10分钟)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不同形状。

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并画出所看到的形状。

然后,各组之间进行交流,分享观察成果。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二)》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观察物体,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提高他们的几何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多面体,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帮助他们建立空间想象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进一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出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提高他们的几何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2.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解决一些复杂的多面体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用于辅助教学。

3.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用于记录和展示观察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我们会发现哪些不同的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几何体图片,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些几何体,并用语言描述出它们的形状和结构。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2课时观察物体(2)》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2课时观察物体(2)》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2课时观察物体(2) 》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2课时,课题为《观察物体(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巩固观察物体的方法,提高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利用简单几何体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简单的几何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空间想象力方面还不够强,对于复杂一些的立体图形还较难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几何思维。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提高空间想象力。

2.难点:对于复杂一些的立体图形,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3.采用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运用实践操作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简单的几何体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等。

2.准备一些关于立体图形的图片和视频,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书本、文具盒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然后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并通过多媒体展示这些几何体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几何体的形状和结构。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教
学计划及教案
一、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
1.认识和了解立体图形;
2.掌握准确的观察方法,能够准确描述立体图形的形状、特征和转动方
向;
3.观察立体图形的性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 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识别和描述常见的立体图形;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对于某些立体图形形状的辨认;
•如何准确描述和表达立体图形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学工具:几何模型、图形图表等;
•教学材料: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学环境:教室应保持整洁,布置教学板书。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知识
•通过展示几何模型,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立体图形。

2. 学习新知识
•带领学生探究立体图形的特征和转动方向。

3. 巩固训练
•练习识别和描述各种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

第二课时
1. 复习上节课内容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巩固掌握。

2. 学习新知识
•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物体,描述其形状和特征。

3. 练习运用
•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在观察和描述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

但在后续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立体图形性质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2. 描述几何体的特征: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几何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观察和描述几何体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描述其形状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准确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简单几何体模型、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2. 新课:讲解观察物体的方法,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几何体的特征,举例说明,让学生充分理解。

3. 活动与实践:分组进行观察、描述几何体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合作意识。

5.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观察物体(二)2. 主要内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描述几何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3. 重点:观察和描述几何体的能力4. 难点: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几何体的特征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些复杂的几何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 实践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观察物体(二)”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本单元共安排了3个课时,分别是例1、例2和练习。

本节课时为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例1和相关的练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物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比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和操作实践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

2.准备一些图片,如教室、家具等,展示不同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

3.准备课件,展示相关例题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图片,如教室、家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

然后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哪些物体?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例1,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出它们的特征。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请你们用自己的双手,尝试摆出正方体和长方体,并观察它们的空间关系。

”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观察物体(2)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观察物体(2)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观察物体(2) 》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2)》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对物体和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观察物体时,仍然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物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认识物体的形状。

2.难点: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独立、全面地观察物体。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

2.准备一些图片,展示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结果。

3.准备一个计时器,用于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书本、文具盒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形状是什么?从不同角度观察,它们有什么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形状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所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并记录下它的形状。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二单元第2课时观察物体(2)》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二单元第2课时观察物体(2)》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二单元第2课时观察物体(2) 》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2)》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二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感知物体的形状和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在前三册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空间概念。

但是,对于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方法和特点,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感知物体的形状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观察和思考,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感知物体的形状和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准确地描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和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眼睛一闭,尾巴一翘,里面藏着许多宝”,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3.实例观察:展示一些实际的物体图片,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感知物体的形状和特点。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用语言描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特点。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特点,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主要让学生在四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仰视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三视图与物体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动手的过程中,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物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观察物体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对一些物体的观察角度和方式还不够准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画出其三视图。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画出其三视图。

2.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使学生能够准确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画出其三视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物的模型,如立方体、圆柱体等,用于让学生实际操作观察。

2.准备一些图片,用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房屋、汽车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物的模型,让学生实际操作,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尝试画出其三视图。

人教版四下数学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教案.docx

人教版四下数学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教案.docx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一、单元教学内容观察物体(二)P13——P16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2.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4、在观察、操作和验证等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在“搭一搭”的具体活动中,用拼摆小正方体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5、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用连一连、画一画、摆一摆等形式解决问题6、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2.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四、单元教学安排观察物体(二)。

2课时第1课时观察物体一、教学内容:观察物体P13——P14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和左面观察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在拼摆、观察等数学活动中,提高推理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重点:能正确判断从前面、上面和左面观察到的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难点: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时,体会看到的面数与物体的个数的不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一座庐山,为什么世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师生交流后明确: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庐山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色。

这里,诗人是从不同位置对实物进行观察。

2、出示由若干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立体图形。

请学生猜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教案)

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教案)

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我始终坚信“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在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教学中,我选择了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作为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几何认知水平。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34页至第36页的例题及练习题。

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特征,旨在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培养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能正确识别和描述几何图形。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实物道具。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例,如魔方、篮球等,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物体的重要性和乐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进行讲解。

让学生在讲解过程中,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35页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认识。

4. 小组合作(10分钟)5. 成果展示(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观察物体(二)1.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2. 几何图形的特征七、作业设计1. 题目:教材第36页练习题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反思。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解读)-【上好课】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解读)-【上好课】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其次单元观看物体(二)单元解读一、链接课标本单元的内容在新课标“图形与几何”中内容要求:“能依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位置观看到的一个简洁物体或简洁几何体的外形”;学业要求:“能结合身边的场景,通过从不同方位观看同一物体,引导同学将观看到的图像与观看方位对应,进展空间观念与想象力量。

”教学要求:“在观看、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加对“空间与图形”的爱好,逐步形成乐观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单元目标学问技能:通过观看、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看物体所看到的外形是不一样的。

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数学活动阅历,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进展空间观念。

数学素养和数学眼光:在活动中培育同学学习数学的热忱,养成良好的合作、沟通的习惯。

三、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看单个的简洁实物或几何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从不同位置观看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外形(例1),进而学习从同一位置观看不同的几何组合体(例2)。

这些内容不但是连续学习空间学问和图形学问的必要基础,并且对于挂念同学建立空间观念,培育同学的空间想象力量和推理力量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科书的编写考虑到了同学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从单个几何体过渡到由多个几何体搭成的简洁几何组合体,让同学经受动手操作、认真观看、表象思辨、空间转换等过程,老师把培育空间观念和提高推理力量这些教学目标融入数学活动之中,是由生活走向数学的逐步推动。

教科书中的例1主要强调了同学在不同位置的观看力量,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看到的物体的外形,初步感知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外形是什么样的。

而例2则是在同学初步体会了观看物体的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进展同学的空间想象力量。

例2的要点在于呈现三个完全不同的物体,让同学从相同的位置去观看它们,使同学生疏到从相同的位置去观看不同的物体,得到的结果是有不确定性的。

他们看到的外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关于观看物体的学问,同学在二班级时已初步接触,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看到的一个简洁物体或简洁几何体的外形,具备了肯定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力量。

20秋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教案)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20秋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教案)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20秋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教案)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

主要是通过学生亲身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关系是因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从正面、后面、左面和右面观察单一物体和观察两个物体的相对关系。

本单元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环节,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学生能正确辨认从四个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单一物体或两个物体的形状及位置关系。

1.通过观察,学生能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

2.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以观察为载体,不断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空间与图形学习的核心目标,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观察物体”的学习就是在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另外,根据给定的平面图形中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确定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结果,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2.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物体之间的相对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创设学生熟悉的、有趣的生活情境,这些情境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且学生又很少关注其中是否蕴含着数学知识,这样既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1看一看(一)1课时2看一看(二)1课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_人教新课标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总述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

这些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关于观察物体的知识,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初步接触,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一个简单物体或简单立体图形的形状,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本单元所观察的对象不再是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是较为抽象的由小正方体拼摆而成的立体图形,本单元更注重学生抽象、推理能力的培养。

1.明确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掌握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的方法。

3.能正确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

4.能辨认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得到的形状。

5.经历观察、实践的过程,建立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重点:1.明确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掌握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

课时教学设计观察物体(二)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20分钟)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由4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

(1)引导学生各自拿出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用这4个小正方体摆成例1中的立体图形。

(2)引导学生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提醒学生注意:在前面和左面观察时视线要与立体图形保持水平)(3)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观察结果,并汇报。

(4)师生共同总结:在不同位置看到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引导学生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

(1)引导学生用小正方体独立拼搭例2中的立体图形。

(2)引导学生实际观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1)拿出学具,独立拼摆。

(2)按要求开始观察,并画出自己看到的形状。

《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设计《《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设计内容:单元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二、单元教学设计的目的:通过对整理单元的构思,找准单元教学目标,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在快乐操作中理解知识,学会学习,丰富数学科学学习方式;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时候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能动起来,从而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自主合作、探究、分析、归纳、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还课堂给学生,把这种参与的思想渗透在以后的学习中,以便更好的学习小学数学知识。

三、单元设计理念:1、从学生、教师、师生发展三个层面出发,突出数学课堂的完整性和实践性,努力尝试建立和谐人文情怀的数学课堂,教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在生本课堂理念的践行中做出探索性尝试。

2、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在快乐的动手操作实践中掌握知识,改变以往枯燥的学习方式,轻松学习数学知识,把这种思想和理念渗透到以后的数学课堂上。

3、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设计时要把握住每一节知识之间的紧密的联系和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本单元整体结构的设计,体现出课时知识与单元整体知识的关联性,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单元教学设计。

4、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时候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从而通过“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自主合作→探究分析→师生归纳”的完整过程、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课堂给学生,把这种参与的思想渗透在以后的学习中,以便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小学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真正爱上数学,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四、单元教学要素:1、数学分析:《观察物体(二)》这一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几何体的基础上学习的。

主要内容有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单元教材通过观察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还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1.辨认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

2.给出3个由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

二、重难点设置:
重点:辨认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

难点:给出3个由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

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从物体的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体,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材分两段编写:第一段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第二段是给出3个由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

安排这些教学内容,都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几何体、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
和形状。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摆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

也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3.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是本单元最主要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准备必要的学具,切不能以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画来代替观察实物。

观察物体(二) 1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