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执中:辩论十讲之正反方决策思考(需根解损)
黄执中关于辩论的
关于态度和努力一、学辩论,就像学英文,除了多听多练,其实没什么特别的诀窍。
不过同样的,学辩论,就像学英文,即使是多听多练这么简单的一件事,都很少有人能真正的做到。
而且依我个人的经验,那些做不到的人,最喜欢夸那些做的到的人「头脑好好喔」或「好聪明喔」……好像只要确认了对方的本事是一种「聪明」,那自己就没责任了(笑)。
所以,学弟,以下三件事,你做过几条?一、比赛后,你有没有录像或录音?打完后,不论输赢,你有没有再回头去看去听?听的时候,你是直接跳到自己上场的那段,还是有耐着性子,整场比赛从头到尾的听?听完后,你有没有继续假装自己是裁判,然后再听一遍?有没有假装自己是对手,然后再听一遍?有没有假装自己是不懂辩论的观众,然后再听一遍一遍又一遍?你一边听,有没有一边想?有没有每听一段就停下来,想着如果再一次,自己该怎么问?该怎么申论?在账面上,我打比赛的经历不到两百场,但在心理上,不夸张,我的「经历」会是这个是数字的四、五倍──就是这个原因。
二、比赛前,你是怎么讨论的?你是想讨论出一个「完美的论点」而熬夜到通宵?还是花时间将「有缺陷的论点」练到精熟?你是不是常为了跟队友争辩出一个完美的论点搞的天昏地暗睡眠不足只有精神因紧张而异常亢奋然后第二天用这个「极陌生的完美」上台去支支吾吾?然后输了再哀叹昨晚的攻防没用到或是裁判听不清楚?直叙、倒述、举例、譬喻、类叠、一句讲完或延伸到一分钟……你会用几种方式讲你的架构?每种方式,你讲过几次?你有没有试过每个论点要讲多久?练习要足,记得睡饱(打两岸杯时,比赛前一个小时我都会跑去睡午觉)。
论点是没有无敌的,所以在抓出大方向后,时间要放在「人」身上,而不是放在论点的细节上。
三、比赛中,你的注意力放在哪?是放在「比赛」上?还是放在「自己的论点」上?你有没有专心去听对方讲话?你知不知道对方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讲这段话?你有没有专心听自己的队友讲话?你知不知道你的队友在你上台前讲过了哪些话?听人家说话时,你会不会抓关键字?你会不会想要去厘清或确认某些意义模糊的字词?厘清后,你能不能正确的总结或归纳他们的话?你能不能告诉裁判比赛现在进行到哪?别人说的听不懂,自己上台就说不通。
辩论理论之需根解损
不过根属性的观念不只运用于在需要性与制度之间的关联,象是制度与制度所带来的利益之间也有根属关系,所以我们在场上有「利益不根属」的攻击。而在思考质询问题的设计之时,也有所谓「答案不根属于问题」的状况,也就是所谓的答非所问。而也有制度与题目不根属的状况,我们通称「合题性」。但我们没有必要去硬背每种不根属的名称和状况,只要在辩论场上很自然的从因果关系去思考,能抓出对方不根属的地方,然后用简单的语句告出对方的所说的结果并不源自于他所说的原因就好了。
Eg:在「我国应对青少年施予宵禁政策」一题当中,正方发现,青少年皆多为在学学生,而学生晚上本就应该乖乖待在家睡觉,不得外出游玩。且又青少年依法规的概念,身心智发展都尚未成熟,一个良好的政府本应主动对他们伸出保护。所以在深夜如此危险且治安防治较为困难的时段,政府基于保护青少年的立场,理应对他们实施宵禁。
Eg:在「我国高级中学应回复留级制度」当中,正方发现因为学分制导致学生在高中对课业挑食,造成用学分制新进大学的新一批学生们,二一人数及选错课的人数大幅暴增。为解决此一问题所以有回复留级制度的需要。
2.价值导向
采取价值导向的正方,相信有某种精神、某种价值是更值得今天的我们去追求的。而当然的,这样的价值与精神并不存于现状的制度当中,所以正方才必须要改变制度去追求。而追求这样子的价值即是采取这种导向的正方的需要性。然而有的时候采价值导向的正方会将其追求的价值视为绝对的、视为应当去遵循的,意与反方的价值做出相抗,而这样比赛胜负关键就在于双方的价值说服能力和具有渲染力的举例了,而非数据资料了。(不过这由于价值导向十分抽象,没有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与渲染力将会把比赛打得相当空洞。所以如能阐明出在这价值落实后,对社会所连带带来的实质利益,正方的立场将会更加稳固。)
黄执中 关于辩论的十个观点
黄执中——之于辩论的十个观点
一、沒有無敵的論點,只有無敵的辯士。
二、價值才有爭議,事實不會有爭議,所謂「有爭議的事實」,其實都只是資訊不足。
三、事物的優點,其實是用它在其他領域的缺點換來的,反之亦然。
四、你永遠不能「真正的」證明任何事,你的證明,只能建立在對方無法負起舉證責任之上。
五、不要證明你的對手是錯的,而是要利用你的對手來證明你是對的。
六、凡是有意義的話,都有可能錯,而不可能錯的話,都沒有意義。
七、講話要像地上走,思考要如天上飛。
八、那些「只有在辯論台上才能用」的辯論技巧,不要學!
九、需要瞄準十秒鐘的投籃,再準也沒有意義;無法在時限內講清楚的論點,再對也沒有意義。
十、如果不太討厭輸,你就不大可能贏。
黄执中讲座笔记
黄执中讲座笔记黄执中第一讲:辩论的架构(以价值性辩题为主) 基础概念及其辨析一、争论的原因:定义(理解世界的视角)例:林志玲是女的林志玲是美女大眼睛的女生是美女以上三句的争论程度逐渐增强。
所以,如果说有无争论的,那只有1+1=2。
争论与无争论的语句区别在于他们是约定俗成还是人造语言,人造语言无争论,约定俗成有争论。
二、定义与架构对定义的争论是由其要质决定的,而本质是人的心灵图式决定的,因而,可以把一切辩题理解为价值判断。
定义:某种理解世界的方式架构:在该定义的方式下,使命题成真P。
S。
所以打定义就是为了大家理解为什么用这个定义而不是另一个定义三、背景与架构背景:谁在理解世界(如果说定义是望远镜,那背景谅是拿望远镜的那个家伙) 架构:对背景而言,使命题为真例:威尼斯商人:从威尼斯商人角度读的话,反而会得到犹太人被压迫、无可奈何的理解架构就是以谁,用什么方式来理解,使命题为真。
架构的要素一、新1、定义:打破常识,使之突破(大众本应注意到但却没有想到的),而非离经叛道。
例:划龙舟的图画,一般人画出来的龙舟都是顺江而行,突破则在于可以画出使它冲向欣赏者的样子2、思考过程:新观点---------------------加减法乘除法正负法例: 列诸多中介变量好的说成坏的-------------------------------------------------------------------------------???新信息熟悉的陌生的例:西游记、三国、金庸小说(基于熟悉的背景,提取少见的信息) -------------------------------------------------------------------------------------------------------???产生动摇二、同:相同事物相同理解内部一致(概念界定)``````````````````````````````````````无例外(穷尽性) 不矛盾(互斥性)```````````````````````````````````````````````````````````````````` ````````````````````````````````````???外部一致(概念之间)``````````````````````````````````````合经验(索引性) 可延伸(联想性)???化解反抗```````````````````````````好像真的是这样~三、乐扩大理解~~~~~~~~~~~~~~~~~~浪漫侠侠,是一种伟大的同情(罗家伦)浪漫就是用明知有限的资源去追求无限的不可能的目的???消除摩擦~~~~~~~~~~~~~~~~~~~~~~~~~~~~~~~~~~~~~~~~~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预知未来是快乐的前者既说广告不是坏人,又证明命题没有任何人有预知未来的经角色不同,各为其主:媒婆可以,如:自动售货机???提供诱因~~~~~~~~~~~~~~~~~~~~~~~看起来这样也不错呀~(不理解常识世界,就不能劝服常识世界的人)新----------------------------------------同----------------------------------乐思考`````````````````````````````````````表达````````````````````````````````接受第二讲: 政策性辩论政策性辩论(结合奥瑞冈赛制)一、辩题类型:单题制:反对即胜(穷尽性) 如:应该/不应该双题制:反+立 (未穷尽) 如:经济/文化二、名词解释现状推定:在被证明之前,先假定现状下一切都完善,且顺利进行持方责任:在政策辩论中,正方扮演政府部门的角色,负责说服国会通过议案三、架构环节总纲:需要----根属----解决----损益步骤:STEP1: 现状发生的问题需要(现状与期待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发生的原因:根属例:149挤,寻找原因,深入理解线性(单一因果)与非线性(如下所述)?寻找主要原因(横向寻找)?寻找根本原因(纵向挖掘)???解决方法与损益比较四、基本质询要求举证??? ?确认资料确认推论? ? ?为何相信它定为废话是否想过其它推论的可能```````````````````````````````````````强化举证责任???这部分谁该举证````````````````````````````厘清推定???对方目前是否能得证```````````````````````````````````````````````````````` 明确举证???这部分证据不足时,怎么办```````````````````````````````````````````````````````````````````` `````````???强调持方责任或变动成本例:目前学生的学习太重~~~~~~~~~~~~~~~~~~~~~~~~~~~~~~~~~~~~~真的有问题吗, 真的是问题吗,(量上使之可能) (期待的标准是否合理)~~~~~~~~~~~~~~~~~~~~~~~~~~~~~~~~~~~~~~~~~~~~~~~~~因为一纲多本,使学生多念很多版本是这个原因吗, 是主要原因吗,(因果是否一一对应) (原因间对比)~~~~~~~~~~~~~~~~~~~~~~~~~~~~~~~~~~~应改为一纲一本~~~~~~~~~~~~~~~~成本如何, 效果如何,第三讲申论的技巧陛下,语言就是一个帝国最强大的武器——牛津大辞典编著致维多利亚女王一、书写与口语的差异(两个系统) 表达效果=7%内容+38%语气+55%的表情等相关视频:黄执中、林正疆、余磊二、潜在表达者与语境的设置为听众设置语境,使之有亲身之感,从而达到意识操纵的目的——你要成为代言人相关视频:黄执中03年国辩决赛的结辩、第三届海峡杯决赛的结辩三、说服的类型——告知型与沟通型1、告知型特点:熟悉、专业、权威——我和你们不一样打法:高打,即以高打下例证:金钱之辩中的袁丁陈词、彪哥的结辩2、沟通型特点:友善、体谅、坦承——我和你们是一样的打法:低打,即以低打上例证:通过父母、小孩、学生等小例子,开启经验库,如黄执中三、具体技巧1、类比悟:以类比代替解释渐:举例先易后难、解说先难后易倒:倒推举证责任,即由对方证明类比不正当性2、譬喻三:三位说,即道理---譬喻---道理明:让大家觉得这还用说呢,(仔细解释譬喻)置:找机会,置入关键词,即下例中,在譬喻后的陈词,由夏虫代替晚辈————例:代沟的主要责任在长辈,因为长辈都当过晚辈,而晚辈没有当过长辈。
黄执中谈需根解损
黄执中谈需根解损黄执中我们都知道,在政策辩论中有所谓的四大核心议题,分别为需要、根属、解决与损益。
传统上,在理解与拟定辩题架构的时候,其讨论流程往往依序是「需要→根属→解决→损益」。
不过我认为,这个流程用在辩论上,其实并不正确──要能够真正理解并解释政策辩论的架构脉络,其所应遵循顺序,反而应该是「解决→根属→需要→损益」。
这两种顺序,前者,我个人暂称为「医生模式」,后者,则暂称为「推销员模式」。
(一)医生模式什么是医生模式?比如说:看病的时候,医生会问病人:「你哪里不舒服啊(你的需要是什么)?」这时,病人也许会说:「我的肚子痛(我的需要是让肚子不痛)!」可是,引起肚子痛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胃癌,也可能是胃炎,而医生总不能什么药都开一点(只知需要无法判断解决方案)。
所以,他必须先试着找出是什么造成了病人的肚子痛(找出肚子痛所根属的原因)。
而在一连串的检查后,医生终于发现,这位病人的肚子痛,原来是胃溃疡引起的(肚子痛根属于胃溃疡).此时,医生便可以向病人建议各种治疗胃溃疡的方法(向决策者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看他是要选择用药物,还是要动手术。
不过,每一种治疗法,多半都有其各自的利弊,像吃药或许安全、便宜,却是复原慢、疗效差;而开刀虽然能快速根治,却是费用高、风险大……这时,病人就得根据自己的条件与偏好,去评估利弊(损益比),选出一个最好的治疗方式(当然,所谓的最好,必定是一种价值判断)。
以上,就是医生模式在处理问题时的基本流程。
一、确认根属性,是确认解决力「有/无」与「强/弱」的关键对每一个决策者而言,他们最需要、却同时也是最难以判断的,就是:要如何才能在某方案实际执行之前,确认此一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说:由于高登市的治安持续恶化,亟待改善(需要),因而市政府提出了一个警力增强计划,打算扩编警察员额,加强打击犯罪(解决方案),并将此案送进市议会,希望可以争取到预算(提交决策)。
此时,盯着厚厚的一本计划书,市议员们又怎么知道这项耗资不菲的计划,是否能解决高登市的治安问题(解决力的有无)?又能解决多少问题(解决力的强弱)?所以,他们必须要先搞清楚:高登市的治安恶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找出治安恶化的根属)?治安为什么会恶化?可能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警察贪污,所以不愿抓坏人,可能是警械老旧,所以不敢抓坏人,可能是警察太笨,所以抓不到坏人,可能是警力不足,所以坏人抓的太少……当然,也可能与警察都无关,其实都是检查官在私纵犯人。
需根解损-徐纯、黄执中
【徐纯】要理解需根解损必须先理解政策辩,我们就用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模型来讨论政策辩。
假设你有一天走在一个池塘边,看到一个萌妹子(或小帅哥,取决于你的取向,下同)落水了。
你怎么办?按照日常的思维,我们可能立即开始考虑是不是跳下去救,或者找跟竹竿什么的了。
但等下,其实并不能那么快地开始考虑是不是跳下去救的问题的。
我们必须先考虑一些先决条件。
我们首先要考虑,这个萌妹子(小帅哥)有没有危险。
如果水深一米四,落水的又不是四娘(严正声明:本人反对身高歧视!)。
那么,显然她不会有危险了。
这个时候,我们根本不用考虑跳水还是竹竿的问题。
这一步考虑就是政策辩中对于harm(需)的考虑。
只有确实有“需”存在的时候,我们才需要做更进一步考虑。
我们接下来需要考虑,周围是不是有其他人能救他。
如果你看到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已经在脱衣服准备下水救人了。
那么,我们也不用继续考虑是不是要跳水了。
这步考虑叫做根属。
这里和正常人的考虑可能会有些不同,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真看到有人落水了,其他人的救援不是自己不参与救援的理由。
但在政策辩中,基于小政府的假设,政府需要尽可能地避免行动。
在这个考虑下,根属的意义才显得重要。
现在,我们既看到有人有危险,又发现没有其他人参与救援,我们就可以决定:我们要参与救援。
这时,应该怎么救援才会被提上日程。
当然,作为辩论赛,拟定救援方案的步骤是被省略的,因为辩题就是救援方案。
救援方案草拟了以后,我们就需要考虑要不要执行救援方案。
这个时候会有两种状况,只有一个可行方案,或者有多个可行方案。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还有第三种可能:没有可行方案。
我们假设现在你只有一个救援方案,跳下去救她。
那你接下来会考虑什么呢?能不能就她。
如果你发现你不会游泳,又手无缚鸡之力。
那还是念个阿弥陀佛,然后回家洗洗睡吧。
这叫做没有解决力。
也就是“解”不成立。
如果你发现自己身体强壮,善于游泳,能够把那个萌妹子(小帅哥)救起来,那么“解”就成立了。
那还要考虑什么?在认定自己能够解决问题之后,要考虑自己下去就她/他划不划算。
(完整版)黄执中历年结辩词大全
辩题:在校大学生创业利大与弊世新大学四辩黄执中总结陈词大家好!有一个道理很简单:一件事情你把它看的越严重你就越害怕它的失败。
你把一件事看得越严重你就越恐惧它的失败。
它的失败对你承担的压力就越大,我的计算就越多,于是你就胆胆颤颤----这是很正常的。
今天这场比赛对方辨友为什么会认为创业是这么这么不适合大学生做的一件事情,为什么大学生创业事一件如此弊大于利的一件事情呢?因为对方辨友把创业看的非常非常的严重,认为创业一种是人生极大的一个抉择,人生极大的一个投入。
这种东西是跟你求学的另外一个目标是全然抵触的,或者说有可能抵触绝对是两者不可得兼的,或者一定是得不偿失的。
他把它看的太重了。
各位呀,一个学生考大学考不上,他觉得天都快要塌下来了,他50岁的时候会以为这是什么?一个人二十岁的时候失恋他会觉得整个世界都要毁灭了,你以为他50岁的时候觉得这是什么?历练嘛,历练嘛!(掌声)如果我在二十岁谈恋爱先想着会不会成功,它会不会妨碍我的学习,她是不是值得我的专注?这个人以后是不是值得讨来做老婆,万一她红杏出墙了我怎么办?(笑声)现在先不要请她出去吃饭,万一她移情别恋了,那我不是在帮人家养老婆?我算这么多,人生过得有意思吗?(笑声,掌声)我们今天只是讨论一个简单的行为----一个大学生,他想要去创业,他不想放弃学业的同时他又想去创业。
他认为他已经准备充足了,他认为他有自信。
当然这个自信可能只是一个年青人的自信,他认为的充足只是一个二十岁的充足。
可是为什么浇他冷水呢?五十岁的人干吗熄灭二十岁人的火焰呢?等五十岁的时候再来回忆他二十岁的莽撞,这不是一种人生吗?而且,谁又知道这真的是莽撞还是一种深思熟虑呢?谁又知道这是得还是失呢?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他二十岁的青春或者二十岁梦想呢?难道成败可以决定一切吗?我们认为讨论这个题目我们在讨论的是一个大学生在他认为他想去创业的时候,我们来怎么评价他的行为。
我们不知道他是成,也不知道他是败。
黄执中经典辩论
经典辩论:执中反方结辩:公众人物应该表里不一黄执中:我现在坦白的说一个事情,马英九是个表里不一的人,因为他对外说他最爱的是台湾,而其实他最爱的是老婆。
我们今天在谈表里不一,对方辩友告诉我人内心有邪恶,人当然有邪恶。
从你小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小的时候我们都是表里不一的人,因为我们很简单。
我们不喜欢的东西就是坏的,我们喜欢的东西就是好的,拿到东西就我要,拿不到东西我就要哭。
我的喜怒哀乐,我做的不舒服,痛苦或者是对别人的不欣赏会很明白的写在脸上,因为我们那时候没有责任,父母会容纳我们,老师会包容我们,我们没有责任。
等你慢慢地长大以后,就会发觉这个世界没有那么简单。
当你走出到你的家门,进到社会之后你会发觉:社会会要你对社会尽一些责任。
于是,你会在一路的跌跌撞撞当中,像对方所说的,有些话不能讲有些事情不能做,可是你要知道你于是就要把自己失意的东西,感觉藏起来。
哎,没有错。
我不喜欢黑人,可是我不行,我对外讲话我不能说这种话。
我对内的觉得很嫉妒,对外我要说他的得奖是很应该的。
我内心有愤怒,有仇恨,可是我没有说因为我知道,当我站在公众人物的那一霎那的时候,我讲话是要对全体负责的。
可是,今天要辩论的是,讨论一件事就是我对内的这种感受,我是要承认它仍然存在还是我要告诉我自己,这些东西都是假的,其实我并不恨,我并不讨厌它,我并没有嫉妒,我没有,我没有。
后者很恐怖,我不太能够理解。
今天这场比赛谈的是个大原则,就是人的互相体谅,人都是人,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在座各位都是。
你每天都做什么呢?在座的各位,你的每一个私生活每一个点滴,你都知道有很多东西不能给人家看,这是正常的。
我的有些欲望不能给人家看,我们自己不会认为是很邪恶的。
我们只是人,我们是用文明包装起来的野兽。
可是当包装的时候不会用对方的语气。
对方说包装的时候,他是嘲笑这个包装。
对我而言,感谢我们人类还有这种包装。
我们愿意彼此包装自己,所以我们才能很祥和的相处。
我如果不愿意包装,那就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我们每一个人努力的把自己format就是把自己给格式化。
辩论赛推荐书籍[教材]
最初只是大一孩子们读书太少,对于很多很经典的社会学、历史学观点都是迷茫状态,尤其是某些观点居然还不能了解,于是乎开始推荐几本自己看过的书,后来越来越多的人都说了下自己的书单,慢慢汇聚而成,很是壮观。
读书之前,说一句话,书只是为了让你自己更好的思考,而不是让你背诵出来。
就这样。
1、社会财经类《统计陷阱》解释:很多数据为什么不够权威,为什么有些数据是真的却没有任何作用,孩子,仔细看看这本书,最基本读物。
《货币战争》解析:这本书观点可以信,不可以全信,带着批判的角度看。
《道德情操论》(亚当斯密)解析:咳咳……只知道国富论的都看过来,自己看看了解下亚当斯密提出的人性自私论究竟是什么意思。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解析:看一下中国的东西……《中国不高兴》解析:批判性阅读,不要过深了。
《牛奶可乐经济学》解析:经济学著作中最好懂的书籍之一。
《黑天鹅》解析:经济学经典名著。
2、心理伦理学类《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解析: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巨著,研究大众心理学的最好读物,也是基础。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又名:精神病人的世界)解析:破除传统观念用的。
《梦的解析》解析:弗洛伊德的经典之作,我就不说了吧。
《花田半亩》解析:咳咳……这本书纯属是为了修身养性。
《旧制度与大革命》、《论美国的民主》托克维尔解析:都是经典啊。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亨廷顿解析:貌似观点有争议,可以了解一下《通往奴役之路》解析:也不用多说了吧《政治自由主义》解析:好难啃......挑战阅读。
《为什么做个好人很难》解析:伦理学入门,可以代替《实践理性批判》和《伦理学导论》作为了解伦理学基础知识使用3、历史文化类(最缺失的!!)《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著解析:别问我为啥……自己看看全球史观分析法去……不懂历史的用这本书扫盲去。
《中国共产党70年》胡绳著。
解析:没啥好说的,个人认为党史上的精品,很有阅读价值,这样对近代以来我国的历史能有一个较为深刻且客观的看法(个人还是觉得胡绳的史书比较有借鉴价值。
黄执中谈辩论
谈定义辩题之所以会有争议,乃是在「一般人的理解」里,这个题目两边都合理,两边都难以取舍。
想打破这个僵局,只有两个方法,一是新信息、一是新观念。
新信息,就是说出一般人在两难时所「不知道」或「没考虑到」的利弊得失(如死刑误判的实例,或全面禁烟的机会成本),好为天平的一端添砝码,让他们在恍然受教之余,做出取舍。
这在辩论政策时常用,在辩论价值时,不容易。
新观念,则是重新诠释辩题中的那个「一般人的理解」,从中挖出一层新意义(如广告对消费者,或创业对大学生的意义),好在砝码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支点,让他们觉得「喔,原来我还可以这样看!」需要去定义的,都是需要去诠释、去说服的。
至于那些温温吞吞、理所当然的定义,不如干脆大方点放掉,别费工夫了──大家都同意的定义,只会回到辩题那个大家都知道的两难。
这在辩论价值时常用,在辩论政策时,不容易。
对己方有利,不是指「在此定义下,我会赢」,而是指「在此定义下,辩题会有新意义!」而我方的立场,只是「碰巧」符合了这层新意义(摊手)。
观众是受了新意义的吸引,才愿意接受我方的定义……是接受了我方的定义,才碰巧让我方赢。
我们那颗想赢比赛的心,是很被动、很低调的。
所以,我们只好花点心思,把「爱情」诠释的更清楚一点。
所以爱情中的自私,跟一般人的自私不一样。
一般人说的自私,是以「我」为核心。
但爱情中的「私」,是以「我们」为核心。
爱情中的「非我」,一般的认知叫无私。
但爱情中除「我们」之外,极为自私。
最后,切定义的手法,其实并不适用于比较性的辩题,然为解释新观念的操作,不得不以此案例一试。
下评论时,每个人都是从常理出发。
另有苦衷?那是你(妳)家的事,别人可没有理解的义务!所以遇上这种状况,一般而言,有三个选择:一是勉强自己,遵循常理。
二是赌赌例外,万一被抓,就认了。
三是奋力抢夺发言空间,让大家都明白你(妳)的苦衷。
辩论的题目,虽然层出不穷,但核心的「大争议」,其实并不多──主客观之辩,就是最典型的一种。
黄执中辩论十讲申论的技巧
申论的技巧大陆选手的申论,无关的话讲太多,但是说话很稳定。
陛下,语言就是一个帝国最强大的武器。
--- 牛津大辞典编著致维多利亚女王一、书写与口语的差斥(两个系统)表达效果=7%内容+38%语气+55%的表情等相关视频:黄执中、林正疆、余磊二、潜在表达者与语境的设置为听众设置语境,使之有亲身之感,从而达到意识操纵的目的一一你要成为代言人相关视频:黄执中03年国辩决赛的结辩、第三届海峡杯决赛的结辩三、说服的类型一一告知型与沟通型1、告知型一一处理事实项特点:熟悉、专业、权威一一我和你们不一样打法:高打,即以高打下例证: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否并行一一武汉大学反方金钱之辩中的袁丁陈词2、说服型一一处理判断项特点:友善、体谅、坦承一一我和你们是一样的打法:低打,即以低打上例证:通过父母、小孩、学生等小例子,开启经验库,如黄执中金钱之辩胡渐彪的结辩(层层开解,节奏跟不上)1995年国际大专辩论赛金钱追求和道德追求可不可以同步具体技巧:案例1台湾应立法禁止吃狗肉——吃狗肉是一种野蛮残忍的行为标准价值论点,太简单却不好讲,逻辑容易出问题吃狗肉吃人肉吃胎儿是野蛮而残忍,不是吃狗肉的行为残忍,而是狗肉这种东西就不应该吃,就像吃胎儿,即使是死的,也残忍野蛮至极。
1、类比的诀窍(把吃狗肉不舒服的感觉带给别人)悟:以类似代替解释渐:举例先易后难、解说先深后浅倒:倒推举证责任,即让对方证明类比不正当性问问题,不要阐述不要正攻法。
比如:吃人肉不残忍吗?人类不是我们密切熟悉的吗?他自己能反驳好吗?案例2代沟的主要责任在长辈,因为长辈都当过晚辈,而晚辈没有当过长辈。
可用譬喻,夏虫语冰,晚辈从未揣摩经历过晚辈的感受。
2、譬喻的诀窍(越好的论点、两句话讲完,交锋越少。
所以需要小题大做)三:三位说,即道理---譬喻---道理,九曲桥的道理,明:要把观众当做小学生般去解释,仔细解释譬喻,让大家觉得这还用说呢?置:找机会置入关键词,即下例中,在譬喻后的陈词,用夏虫,小虫子换掉晚辈让道理留下的印象久一点,还更有趣一点。
黄执中辩论十讲2 辩论的架构
黄执中辩论十讲2 辩论的架构一、引言黄执中辩论十讲是一本关于辩论技巧和辩论思维的重要著作。
作为一名辩论爱好者,我深感这本书对于提升辩论水平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本文将对黄执中辩论十讲中辩论的架构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辩论构思和表达方式。
二、背景介绍辩论作为一种论证和交流的方式,其架构在辩论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辩论的骨架,决定了整个辩论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黄执中在其著作中详细地介绍了辩论的构思和表达方式,为辩论者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指导。
三、辩论的架构1. 立论阶段立论阶段是整个辩论的开端,辩论者在这个阶段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论点,并进行充分的论证。
在黄执中辩论十讲中,他强调了“主攻点”和“换攻点”的重要性。
辩论者需要尽可能明确并精准地阐述自己的主攻点,以打动听众并争取辩论的主导权。
而换攻点则是为了应对对方的反驳和质疑,防止自己的立论被击破。
2. 推理阶段推理阶段是辩论的核心内容,也是辩论者展示自己逻辑思维能力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辩论者需要展开充分的推理和辩证,运用逻辑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黄执中在书中提到了“辩证逻辑”和“理性辩论”的重要性,辩论者应该善于运用不同的论证方式和方法,并注意辩论的逻辑连贯性。
3. 反驳阶段反驳是辩论中的一项重要技能,辩论者需要在这个阶段对对方的论点和观点进行批驳和反驳。
黄执中在书中提到了“最佳辩论者之谦虚法”和“犯难式”等方法来增强自己的反驳能力。
辩论者需要善于发现对方论点的缺陷,并用恰当的方式予以批驳,从而使自己的论点更有说服力。
4. 总结阶段总结阶段是辩论的尾声,辩论者需要对整个辩论过程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自己的主要观点并提出最后的观点。
黄执中在书中提到了“点题法”和“高远法”等总结方法,这些方法能够使辩论者的结论更加简明扼要,给予听众深刻的印象。
四、辩论的思考辩论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思考方式。
在黄执中辩论十讲中,他提到了“辩证思维”的重要性。
辩论理论之需根解损,
辩论理论之需根解损(需要性、根属性、解决力、损益比)奥瑞冈式辩论比赛与身为政策决策者的光荣??我们都知道奥瑞冈式的辩论比赛是政策性命题的辩论比赛,他的赛制源自於法庭辩论的制度,其不同於新加坡式辩论比赛的价值性命题讨论,奥瑞冈式讨论的都是关於国家政策决策的题目。
所以,在这样子的比赛制度之下,早期,前人都常以身为国家决策思考者为荣,甚至也在辩论场上深信,其所支持的政治制度必定是自己认为对国家来说是最好的制度、有一定的立论基础,才敢在辩论场上道出。
因此,前人们设计了一套关於国家政策的思考框架来帮助初学奥瑞冈式辩论的新手们如何思考国家政策的架构。
??而这套思考方式我们通常称为「需根解损」或「一般性论点」。
正方的政策决策思考步方案」式也可以用在於说服观念当中,如果某人在某时某地的行为正在进行顺利,当吾人今天想要说服它对此行为做出改变,就不能莫名其妙地叫他说改就改,一定要告知其现在的行为何以有需要被改变,让他了解改变的需要,他就自然能够心甘情愿地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改观。
而一般来说,论述需要性的方式有三大方向:1.??问题导向问题导向即是正方发现今天现状底下,有很严重的问题存在,动摇到社会或动摇到原本的制度。
而这样严重的问题用现状的制度又不能够解决,所以必须改变制度以解决这个问题。
而解决这个严重的问题,即是采取这种策略的正方的需要性。
Eg:在「我国应对青少年施予宵禁政策」一题中,正方发现,在深夜,青少年的犯罪率相当的高。
为解决此一问题有所需要对青少年采取宵禁政策。
Eg:在「我国高级中学应回复留级制度」当中,正方发现因为学分制导致学生在高中对课业挑食,造成用学分制新进大学的新一批学生们,二一人数及选错课的人数大幅暴增。
为解决此一问题所以有回复留级制度的需要。
2.??价值导向采取价值导向的正方,相信有某种精神、某种价值是更值得今天的我们去追求的。
而当然的,这样的价值与精神并不存於现状的制度当中,所以正方才必须要改变制度去追求。
黄执中:辩论十讲之正反方决策思考(需根解损)
一、正方的政策决策思考由于奥瑞冈制度下的正方立场必定是违反现状政策制度的一方,所以作为想要推翻现今政策制度以建立新的制度的一方,必须要有符合一定的论述证明的标准才能被人信服。
而又正方因为要推翻现状制度所以必须是先讲的一方,所以为了比赛双方进度的顺利进行,通常裁判会要求正方最好能在一辩的时候就负起「需根解」三者的立论证明完整,否则就很有可能会直接输比赛。
而正方在这一开始就要负起的这三个推论证明,通常则被称作为「初步方案」,那我们现在就开始来为正方的需根解损来个别作介绍吧:需要性:改变现状制度的理由、原因、需要。
「需要性」即「需根解损」当中的「需」。
一般而言,如果一个政治制度进行顺利,你若想改变它,就必须要有改变它的理由。
要不然它进行的好好的,何以要莫名其妙的突然被改变,而这就是需要性的精神。
这样的思考模式也可以用在于说服观念当中,如果某人在某时某地的行为正在进行顺利,当吾人今天想要说服它对此行为做出改变,就不能莫名其妙地叫他说改就改,一定要告知其现在的行为何以有需要被改变,让他了解改变的需要,他就自然能够心甘情愿地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改观。
而一般来说,论述需要性的方式有三大方向:1. 问题导向问题导向即是正方发现今天现状底下,有很严重的问题存在,动摇到社会或动摇到原本的制度。
而这样严重的问题用现状的制度又不能够解决,所以必须改变制度以解决这个问题。
而解决这个严重的问题,即是采取这种策略的正方的需要性。
Eg:在「我国应对青少年施予宵禁政策」一题中,正方发现,在深夜,青少年的犯罪率相当的高。
为解决此一问题有所需要对青少年采取宵禁政策。
Eg:在「我国高级中学应回复留级制度」当中,正方发现因为学分制导致学生在高中对课业挑食,造成用学分制新进大学的新一批学生们,二一人数及选错课的人数大幅暴增。
为解决此一问题所以有回复留级制度的需要。
2. 价值导向采取价值导向的正方,相信有某种精神、某种价值是更值得今天的我们去追求的。
辩论的技巧——黄执中
辩论的技巧——黄执中辩论的技巧,目的是要吸引别人注意辩论的内容……在这个大原则下,不同的技巧,就像冬天的火锅跟夏天的冻柠,没有什么「最好」,只有「在当时的情况下最受欢迎」。
当大家都在背稿,搞的精雕细琢、天衣无缝时,我会劝你即席……如此一来,你平实的用语、偶尔的结巴、激动下的辞不达意,反而一样一样,都是武器。
当大家都是即席,搞的朴拙无华、原形毕露时,我会劝你背稿……此时,你精炼的用词、流畅的节奏、连排比带押韵的段子,就会异军突起,鹤立鸡群。
所以,当大环境是摇头晃脑的严肃论理,那子申四两拨千金的调侃就超强;当大环境是针锋相对的傲气辩手,那哲耀大智若愚的稚气就超强;当大环境是俏皮话满天飞,那培德的不苟言笑就超强;当大环境是乾坤烧鹅……那,那政大帅气的神雕侠侣就超强。
所以,没有「最好」的技巧,只有「在当时的情况下最受欢迎」的技巧──而看准大环境的变动,调整队伍的风格,是教练的工作。
可是,我瞎猜的啦──如果你的问题不在于「吸引不了他人的注意」,而在于表达能力还「不足以传达辩论的内容」,则所谓的技巧,是另一回事。
说话时,把意思表达得很清楚,是其一。
要做到这一点,口齿清楚是基本,但我们毕竟不是说相声,所以不用练到腔圆字正……意思表达的清不清楚,关键是你有没有表达出「内容间的因果关系」。
刚学辩论的人,讲话有个毛病,就是他们喜欢直接讲结论,不习惯慢慢讲推论。
这种「经济」而不「精确」的讲话方式不改,表达起意思来就永远都会是模模糊糊、松松散散的(至于老辩士的毛病,则是连聊天时都爱用推论,推的不厌其烦)。
习惯推论,就是习惯把「因为」跟「所以」当作语句间的连接词。
脑子里能常保因果关系的人,讲起话来,有起点,有终点,哪里该直走,哪里该转弯,清清楚楚,不容易乱。
拿一篇社论,看一遍,然后照着它的意思,试着自己说一遍。
接着,拿枝红笔,把社论里的因果关系标出来,看懂后,照着因果关系再说一遍。
多练几次,慢慢就习惯了。
别人听你的意思,能听得很不费力、很舒服,是其二。
黄执中谈辩论文字选
关于英雄每一个时代,都会创造出它所属意的赢家与输家。
可是,有些输家,却会选择以漫长的排斥、抵抗与冲突来拒绝认输──当然,像他们这样的逞强,可以很可笑,也可以很伟大。
因而,便更有些输家,不得不在最后,选择了以死亡,来使他的可笑,变成伟大。
所以我说:我们这个现实世界,对英雄很残酷……当然,如果你愿意,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成:我们的英雄,对这个现实世界,很残酷。
不过,我认为,这一切的认输或不认输,基本上,是无关乎勇敢不勇敢或坚持不坚持的。
至于站在每一个庞大、森严而紧绷的时代之前,我也不认为,会有哪一个英雄的不认输,是源自于他相信自己还会有机会赢──喔,当然不,我是不会把短视者的愚蠢与英雄的浪漫,混为一谈的。
嗯……我是不是不小心提到了「浪漫」?嗯,好吧,我指的的确是浪漫。
要知道,英雄,与胜利者之间,对于理解得失的差别,就相当于是段正淳,与郭靖之间,对于理解爱情的差别一样。
要知道,在一位惊才绝艳的英雄眼中,世间上那些个为了求「得」,以致充满了大量算计、妥协与交换的胜利(例如,相忍为国、委曲求全、投鼠忌器甚或王马共治等等),是多么的苍白、狼狈又琐碎!而虎视眈眈的英雄所要的,却是人生中一个全然操之在手,完全属于自我的结果──也唯有这样的结果,才能证明那样的英雄,曾经存在过。
因此,最吊诡的情况发生了:我们的英雄终究会发现,人生在世,一切的胜利,永远是属于大家的,是以,你最后唯一能够任凭己意安排、掌控其进程、方向与终点的──只有自己的失败。
所以,在浪漫的失败中,英雄爱上了自己(当然,如果你愿意,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成)。
所以,英雄们不惜以血肉之躯,迎头击碎在每一个众人止步的时代之前:他们以才华的浪费,来证明自己拥有过足以浪费的才华;以割舍,来证明自己拥有过不忍割舍的事物;以拒绝承认现实,来证明他们始终拥有信念──以死,来证明这一切并不可笑!所以您瞧瞧:英雄,真是靠不住,但,也真值得人疼。
英雄,只是个孩子,他不能长大,长大了,就庸俗了。
黄执中辩词
200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初赛正方:广告有利于大众消费(墨尔本大学)反方: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世新大学)胜方:反方(世新大学)总结陈词反方世新大学队黄执中:大家好!我们今天在这边告诉大家,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其实我们不是要来消灭广告,也不是对广告怀有敌意,也不是对商家怀有敌意,我们说报喜不报忧,我们强调的只是任何人在推销自我的时候一个本能的反应,这是人之常情,我们可以谅解这种行为,可是不能够误把这种行为,当成其实都有利。
对方辩友刚刚讲到北京申奥,北京申奥当然是把北京最好的一面呈现出去,怎么可能呈现任何坏的一面,这是人之常情啊,可是这个申奥的时候,我们北京所提供的咨询,是对北京有利,我们会主动提供对对方有利的咨询吗?这是不可能的嘛。
所以我们是在逻辑上告诉大家,任何的产品,不管你是怀着多么大的善意,不管你是多么有良心的广告人,它都有一个先天的限制,是它只能报喜不能报忧,无论是对方求职,还是我们辩论,都是只报喜不报忧。
这是先天限制,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了解这个先天的限制之后,我们就要再往下讲。
对于消费者而言,他跟厂商是处于什么样的关系,厂商是希望卖卖卖,希望消费者去买买买,对于厂商而言它希望的是赚到消费者荷包里的钱,我要怎么赚到钱,我商品本来有多好,我就把拍得有多好,本来没那么好,我就要把它拍得更好,这是任何事物的常理,我不去苛责厂商,可是我们要警告消费者。
我们不去苛责原告,可是我们总要提醒被告,这是今天场上一个简单的相互的关系嘛。
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他们说广告一旦打出去以后,很多人来买,我的成本反而降低了,可是各位要想清楚,本来根本就不应该有广告成本的,为什么我们今天去买一个手机,发觉这个手机广告,不是单纯的介绍手机性能,那个张曼玉、巩俐或者布拉德·皮特的头像会比手机还大,为什么?它是单纯要传递咨询吗,我买的又不是布拉德·皮特,也不是张曼玉,所以广告它不是单纯地在传递产品咨询,它诱发你的欲望。
黄执中辩论十讲 论点与推论
缺启发式教学,学生缺思考力请注意这篇文章的重点!李家同教授日前批评,只有笨蛋才去看PPT,接着又指出年轻人爱看网络文章,他认为无助提升思考能力,也长不出智慧,不如多看法院判决书。
注意它想表达什么?不知是有意或巧合,学测作文便以大法官会议的释义文为题,加上台大校长的观点为引,要学生论述,日前李教授参加电视节目录影,又对台湾经济数热销,大家向钱看的现象,感到忧心。
注意作者想说什么?李教授是资讯工程学者,他会对高科技的网络运用,以及社会文化提出警语,相信是有感而发,言人所未言。
这些现象点出一个深层的问题,台湾正面临一个尴尬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看什么书,怎么看,反映的就是当下的社会背景,文化思维一边看一边问自己就数字而言,台湾有相当高的人均所得,就像李教授所说“台湾应该没有这样缺钱的问题”,但是经济的富裕,背后却隐藏着一个社会肤浅,制度混乱,文化贫乏的现象,台湾是不是一个成熟的已开发国家?至少经济合作发展组建还不这样认为。
这篇文章的议题为何?台湾许多结构落差问题,从现在政治,社会,法律,教育各个层面,都没有能够跟经济一起均衡成长,也都需要好好提升、好好改革,这是过去十年,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所忽略的问题。
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几乎家家有电脑,也有很高的网络覆盖率,但内容都很贫乏,讲求富裕不是不好,但是却没有“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胸怀,我们虽然号称民主,但是施政仍不全然以民意为依归,论证更是混乱一团糟,我们的司法忽视人权,违背正义,甚至酷刑逼供的事,也时有所闻。
作者想说的结论是我们虽然有各级学校,也有很高的就学率,但是却没有先进国家那种启发式的教学思维,小学、中学用的是考试引导教学的填鸭方法,甚至到大学也还是这样。
说到启发式教学,几乎没有大学老师敢用,这在自然科学是如此,在文史哲、社会科学更是如此,在这种师生恶性循环的惯性下,学生不善于思考或者不喜欢思考,也就不足为奇了,在网络文化的快捷、多变的推波助澜下,李教授担心的年轻人“长不出智慧”,可能不是危言耸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都知道奥瑞冈式的辩论比赛是政策性命题的辩论比赛,他的赛制源自于法庭辩论的制度,其不同于新加坡式辩论比赛的价值性命题讨论,奥瑞冈式讨论的都是关于国家政策决策的题目。
所以,在这样子的比赛制度之下,早期,前人都常以身为国家决策思考者为荣,甚至也在辩论场上深信,其所支持的政治制度必定是自己认为对国家来说是最好的制度、有一定的立论基础,才敢在辩论场上道出。
因此,前人们设计了一套关于国家政策的思考框架来帮助初学奥瑞冈式辩论的新手们如何思考国家政策的架构,而这套思考方式我们通常称为「需根解损」或「一般性论点」。
一、正方的政策决策思考由于奥瑞冈制度下的正方立场必定是违反现状政策制度的一方,所以作为想要推翻现今政策制度以建立新的制度的一方,必须要有符合一定的论述证明的标准才能被人信服。
而又正方因为要推翻现状制度所以必须是先讲的一方,所以为了比赛双方进度的顺利进行,通常裁判会要求正方最好能在一辩的时候就负起「需根解」三者的立论证明完整,否则就很有可能会直接输比赛。
而正方在这一开始就要负起的这三个推论证明,通常则被称作为「初步方案」,那我们现在就开始来为正方的需根解损来个别作介绍吧:需要性:改变现状制度的理由、原因、需要。
「需要性」即「需根解损」当中的「需」。
一般而言,如果一个政治制度进行顺利,你若想改变它,就必须要有改变它的理由。
要不然它进行的好好的,何以要莫名其妙的突然被改变,而这就是需要性的精神。
这样的思考模式也可以用在于说服观念当中,如果某人在某时某地的行为正在进行顺利,当吾人今天想要说服它对此行为做出改变,就不能莫名其妙地叫他说改就改,一定要告知其现在的行为何以有需要被改变,让他了解改变的需要,他就自然能够心甘情愿地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改观。
而一般来说,论述需要性的方式有三大方向:1. 问题导向问题导向即是正方发现今天现状底下,有很严重的问题存在,动摇到社会或动摇到原本的制度。
而这样严重的问题用现状的制度又不能够解决,所以必须改变制度以解决这个问题。
而解决这个严重的问题,即是采取这种策略的正方的需要性。
Eg:在「我国应对青少年施予宵禁政策」一题中,正方发现,在深夜,青少年的犯罪率相当的高。
为解决此一问题有所需要对青少年采取宵禁政策。
Eg:在「我国高级中学应回复留级制度」当中,正方发现因为学分制导致学生在高中对课业挑食,造成用学分制新进大学的新一批学生们,二一人数及选错课的人数大幅暴增。
为解决此一问题所以有回复留级制度的需要。
2. 价值导向采取价值导向的正方,相信有某种精神、某种价值是更值得今天的我们去追求的。
而当然的,这样的价值与精神并不存于现状的制度当中,所以正方才必须要改变制度去追求。
而追求这样子的价值即是采取这种导向的正方的需要性。
然而有的时候采价值导向的正方会将其追求的价值视为绝对的、视为应当去遵循的,意与反方的价值做出相抗,而这样比赛胜负关键就在于双方的价值说服能力和具有渲染力的举例了,而非数据数据了。
(不过这由于价值导向十分抽象,没有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与渲染力将会把比赛打得相当空洞。
所以如能阐明出在这价值落实后,对社会所连带带来的实质利益,正方的立场将会更加稳固。
)Eg:在「我国应对青少年施予宵禁政策」一题当中,正方发现,青少年皆多为在学学生,而学生晚上本就应该乖乖待在家睡觉,不得外出游玩。
且又青少年依法规的概念,身心智发展都尚未成熟,一个良好的政府本应主动对他们伸出保护。
所以在深夜如此危险且治安防治较为困难的时段,政府基于保护青少年的立场,理应对他们实施宵禁。
(像这样,之后的比赛争执点将会重在,政府保障青少年的权限界线应当划在哪。
而哪一方划赢了,架构就算哪一方获胜了。
比赛的层次和着重点就比较不会在实质看得见的利益上面,而会着重在价值层次上。
)Eg:在「我国高级中学应回复留级制度」当中,正方认为高中为基本学识,是一般的知识基础。
所以作为学生不能够任意抛弃其中的学业。
不然新一波的因学分制而学业挑食则被二一的大学新生增加,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不管如何,高中生本应要学好高中的一切学业,并学习如何分配读书时间和学习读书方法,因为高中是知识的基本,高中生本就不应有自我决定该学何者科目的自由。
(这则是连带实质利益的例子。
)3. 补充性导向采取补充性导向的正方发现,某国在某方面与我国国情相同,却因其所采取的国家制度不同,因而能带来其它庞大的利益,所以我国也应使用同一制度,来吸取此一制度所产生的利益价值。
这种吸取他国制度来补充我国所不足的,即是补充性导向。
(注:此种导向在台湾的辩论圈使用较少,由于与台湾政治或社会制度相近的国家不多,所以多为国外辩论所用。
且采用此种导向的论述方式,需要将其整体论述得明确,困难度较高。
故口传技巧不高和概念不清的人,常会因此在台上被问得难以回答清楚我国在实施后的实况。
) Eg:在「我国立委选举应采单一选区制度」一题当中,正方发现由于英国实行了单一选区之后,造成了两党政治的出现,两大党良性竞争实现了政党政治的最佳典范,也促进议会进度的顺利和民意的反应。
所以我国也该实施相同的制度。
在此请注意的是,不管上述何种导向,那都只不过是论述需要性时,正方可实行的方法而已。
没有说用了哪一项就必须不能用哪一项,而且现今辩论圈时常混合着用,根本不太注意彼此的分别。
在此只是为了介绍在论述需要性时可出发的思考方向而已。
论述本身是自由的,只要你能够清楚阐明出你要表达的意义和需要,并清楚的落实出您方的需要和利益制度的连结,让别人不会听不明了。
那么不管怎么讲、从哪种方式出发,都是可以的。
根属性:制度和需要性之间的确切关联。
根属是一个逻辑上的专有名词,由于一般人于日常生活中没机会习惯这个词汇,所以在以前辩论圈常常因为为了这个词语更深入的思考与应用而有许多的争执。
根属这个专有名词,简单的来说,就是当今天有因果关系时,原因「造成」结果,而结果「根属于」原因。
请见下图(图一)的关系。
那为什么,在打辩论时会使用到这个逻辑上的专有名词呢?这是肇因于当今天我们在和别人讨论问题之时,时常会发现对方所说的结果可能不导因于他所想象中的原因。
而为了能够清楚明白直接指出对方在逻辑上的错误,因而使用了这个专有名词。
所以我们会常在辩论场上听到有人说:「对方辩友您所说的利益好像不根属于您方的制度喔!」之类的话语。
举例来说:Eg:在「我国普通刑法应废除死刑」一题中,偶而会听到有正方论点是,在废除死刑之后就可以解决误判的问题了。
由于词语逻辑不清楚,这个论点像这样子的发展相当有问题,所以通常你会听到反方响应正方论点的思想架构是这个样子的:由于误判不根属于死刑,正方想藉由废除死刑来解决误判的想法,也就被推翻了。
不过根属性的观念不只运用于在需要性与制度之间的关联,像是制度与制度所带来的利益之间也有根属关系,所以我们在场上有「利益不根属」的攻击。
而在思考质询问题的设计之时,也有所谓「答案不根属于问题」的状况,也就是所谓的答非所问。
而也有制度与题目不根属的状况,我们通称「合题性」。
但我们没有必要去硬背每种不根属的名称和状况,只要在辩论场上很自然的从因果关系去思考,能抓出对方不根属的地方,然后用简单的语句告出对方的所说的结果并不源自于他所说的原因就好了(像图二那样的思考)。
解决力:制度能达成需要性的程度多寡。
正方藉由制度来解决其需要的程度会因为在比赛进行的当中,由于正方语句的重新补述和数据的填补、或者是对方的攻击和对正方利益大小的拆解,而变得与正方一开始所预期能够达成的解决能力而有出入。
而「需根解损」中的「解决力」在谈的就是这个。
正方一辩上台至少要负起一定程度的证明,去证明正方的制度能够解决他想达成的需要性。
如果不能的话,那我们根本不知道今天正方的制度到底有没有效用,而也就根本无法能相信正方的立场。
所以有满多人会说一开始在正方一辩申论要负起「需根解」的成立,也就是之前所说的「初步方案」。
(但要在几辩成立通常在辩论圈裁判会因辩士素质、程度不同,而有不一样的要求。
一般来说,是对初学的高中生能要求到在正二申论前做完就可,而大型杯赛则标准会再提高更多;而对大学生则是要求要在正一申论就要达成。
不过也有人是则是要求在正一答辩之前,因为可能有些「初步方案」和「合题性」问题是需要看对方的质疑和正方的响应而定的。
)总之,正方从头到尾一定要能守住制度所能带来的解决力,如果制度不能带来任何解决需要的程度,那比赛也就没什么好谈了。
损益比:正反双方的利益比较。
但是正方就算整场比赛从头到尾都确保了需要性、根属性、解决力的成功,告知了裁判这需要的存在以及今天的题目的制度能够解决这需求而且还有确实的解决效力,但这样并不代表正方就已经赢得了比赛了。
此时的正方还差一个步骤,即是「损益比」。
因为今天正方是一个要变动现状的一方,就算他的制度可以带来利益,但那也要所带来的利益比现状既存的利益还来的大;或是换句话说,正方变动现状所带来的利益必须在扣除「变动成本」之后还要比反方的利益来得大,才算是赢得比赛。
而什么是变动成本呢?因为今天正方要改变制度,而在改变制度时,必定会因为制度的转变所花费掉一些社会成本。
举例来说:在「我国应成立色情特区」一题里,盖出特区的花费、重新划定都市规划的人事成本等等…这些都是「变动成本」。
或是在「我国应继续兴建核能电厂」一题里,盖核能电厂的费用就是「变动成本」,而带来发电的利益那则是属于「正方变动制度后所带来的利益」,然则反方攻击正方会有环境污染问题,这我们一般则把这归类在是「反方维持现状的利益」(因为环保是反方的利益而正方的利益则是经济),则与变动成本无关。
于是,前人打趣地化约了一个公式,来解释损益比,大家不妨可以参考:正方变动后带来的利益-正方的变动成本>反方提出的利益要依照这公式,正方才算是利益比反方来的大。
我们才能够相信变动制度改采正方所提出的新世界会是更好的,所以裁判会依此派定正方赢得比赛。
这样子双方利益的互相比较,就是「损益比」。
而损益比的工作不太可能在比较前面的辩次做到,像是正一申论时,反方根本还没上台,正一根本还不知道反方的制度为何,要如何做损益比?所以损益比的工作在申论上只有正二和正三能够做得到。
不过,一般而言都是正三时才会做损益比的,因为正二的辩次多半要全力响应完反方一开始的攻击,所以比较没有时间做损益比的动作。
不过谈到这里,这就是「辩士职责」的问题了。
之后会另开一课再谈,现在是在讲需根解损,所以不对此多做说明。
而损益比的工作,正反双方都可以做。
因为只要哪边比赢了,比出谁带来的利益比对方大,谁就赢了。
所以正三反三理应都会花不少时间在这上面,只不过在整场比赛没做损益比,而双方又互相攻击来攻击去弄得彼此千疮百孔的情况下,裁判一般会比较苛责正方没做损益比。
因为是正方要变动现状,所以正方有积极证明自己制度比现状来得大的责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