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辩
《格言联璧》全文及译文
《格言联璧》处事类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处至大之事愈宜平,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
【译文】:处理难处理的事,越应宽大;与不好相处的人在一起,越应宽厚,处理紧急的事,情绪越要和缓,处理重大的事,态度越应平和;处理有疑难的问题,心中越应没有意见。
不自反者,看不出一身病痛。
不耐烦者,做不成一件事业。
【译文】:不自我反省的人,看不出自己一身的病痛;不耐烦的人则不能成就一件事业。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
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译文】:天天走路不怕千万里路遥,天天做事则不怕千万件事多。
过去事丢得一节是一节。
现在事了得一节是一节。
未来事省得一节是一节。
【译文】:过去的事不必多计较,现在的事能做多少是多少,未来的事不必自寻烦恼。
居处必先精勤,乃能闲暇。
凡事务求停妥,然后逍遥。
【译文】:生活工作首先勤快才能有所闲暇,一切事务都能处理得当才能逍遥自在。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译文】:心中没有成见则处事公平,心中没有自我则光明正大。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
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译文】:当事人应置身于利害之外,提出倡议的人则应设身于利害之中,才能知道利弊得失。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译文】:没事要戒掉一个“偷”字,有事要戒掉一个“乱”字。
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撇得开。
【译文】:有见识的人做事能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及撇得开。
救已败之事者,如驭临崖之马,休轻策一鞭。
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少停一棹。
【译文】:挽救失败的事,就好像驾驭悬崖边的马,不能轻拍一鞭。
对于即将成功的事,就好像拉船上沙滩,不能少停一桨。
以真实肝胆待人,事虽未必成功,日后人必见我之肝胆。
以诈伪心肠处事,人即一时受惑,日后人必见我之心肠。
【译文】:用真诚待人,事情虽不一定成功,日后他人必定知我真心诚意。
以欺骗的心肠处事,别人一时或许受到迷惑,但日久必见我心肠狡诈。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
不争不辩的经典语录
不争不辩的经典语录
1、不争,但自强;不辩,但坚定。
——伏尔泰
2、抗争之中,常有失败之;论辩之间,有耻辱之。
——杨炎正
3、不争不辩,既能实现公平,又能省去口舌之烦。
——叔本华
4、智者没有知识的比拼,贤者没有功力上的争辩,修道者没有不
容的争端。
——陶行知
5、不要总想着与别人比试,不要总想着与别人辩论,因为这样的
思想当中往往存在一种任性、自信、贪婪和傲慢。
——徐玮
6、不要争论,不要争斗,勿惹争执,和为贵,商易更高。
——南
怀瑾
7、天下英雄,谁可无辩;天下伟士,谁可无争。
——韩愈
8、不与敌对之人争斗,和谐之气才能就此纯洁无穷。
——班固
9、智者不与人争,贤者不与人论,修道者不与人竞。
——孔子
10、你争,我温和;你辩,我恭敬;你烦躁,我安详,我就能获胜。
——歌德
11、谦虚者没有争吵,温柔者没有论辩,尊重者免遭争斗。
——
佚名
12、不争不论,安受安定,和气之气定可拥抱。
——贺知章
13、不要总想着与别人比试,不要总想着与别人辩论,这样任性、自信、贪婪和傲慢终究是徒然的。
——王维
14、聪明人不怕理论上的争论,有理智的人讲道理而不讲火气,
有礼貌的人虽有意见也不提出来,有文化的人尽量把属性上的争执收敛。
——周百祥
15、不争也不尊,虚心而听,有利于自己;不辩也不减,谦逊而行,有益于己。
——戴晶。
百家争鸣是怎样开始的
百家争鸣是怎样开始的?先秦诸子著书立说,孔墨先出,老子在后,至于法家兵家,那更是后来的事。
实际上道家主张“无辩”,他们是不喜欢参与辩论的。
那么只能说:是墨子开启了百家争鸣。
墨子是如何开启了百家争鸣?当然是走“非儒”的路子。
有趣的是,墨子早年也以儒为师,后来又针对儒家学说的弊端展开了深刻的文化批评。
这在有些腐儒看来,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东周早年,当中原学术思想还沉迷在“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传统中时,墨子的非儒思想评论,突破了当时对权威学术的迷信,实践了对思想文化的自由评判,可谓雄鸡一唱天下白,开启了百家争鸣之路。
墨子的非儒实践,其自由评判的文化精神,可以说引领了春秋战国“百花齐放”一个时代的到来,这对当下中国的自由文化运动仍然具有启蒙价值。
以非儒评论,开百家争鸣,可见墨子的文化批评必有独到之处。
那么,墨子的非儒思想评论到底有哪些独到之处?南方在野认为,墨子的独到之处在于选题得当。
具体地说,墨子与儒生辩论,选取的辩题皆直指对方的要害,且涉及当时社会问题的核心。
而绝对不是象我们现在的一些“大学生辩论赛”,专挑一些不痛不痒的话来扯皮。
墨子非儒,都有哪一些重要选题?据《墨子-公孟》记载,墨子与儒生程子辩论,说儒家有四种政治主张,“足以丧天下”。
墨子或与儒生辩论,或直接批评孔子,其主要事迹散见于《墨子-公孟》《墨子-耕柱》,是可信的材料。
总结这些材料,南方在野认为墨儒争鸣的中心辩题有六:天人之辩;力命之分;礼法之别;古今之争;义利之辩;名实之论。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六个问题:(1)信不信神?(2)认不认命?(3)如何建设和谐社会?(4)复古,还是开新?(5)义利分离,还是义利结合?(6)讲不逻辑?一、天人之辩(信不信神?)儒家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但墨家是主张明天志的,“天之兼爱天下之百姓”,“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
”这是一个信仰问题。
墨子批评孔儒没有天志信仰。
庄子寓言故事(原文、译文及标准答案)
屠龙之技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庄子〃列御寇》[译文]: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
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
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
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寓意]: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随珠弹雀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
)——《庄子〃让王》[译文]:有一个喜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
人们看了,都嘲笑他。
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寓意]: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
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
鲁侯养鸟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至乐》[译文]: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以为这是只神鸟,令人把它捉住,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
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
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这只鸟是被他吓死的。
[寓意]:办事不看对象,完全根据自己的好恶行事,好心也会把事情办糟。
老汉粘蝉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吾处身也,若橛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
弘一法师(李叔同)生平简介
弘一法师(李叔同)生平简介展开全文弘一法师简介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是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
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
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
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就是由他谱曲的。
弘一法师杰出贡献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中国僧俗两界闻名于世弘一法师, 在近代文艺领域里无不涉足,诗词歌赋音律、金石篆刻书艺、丹青文学戏剧皆早具才名。
而他在皈依佛门之后,一洗铅华,笃志苦行,成为世人景仰的一代佛教宗师。
他被佛教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他传奇的一生为我国近代文化、艺术、教育、宗教领域里贡献了十三个第一,堪称卓越的文艺先驱,他爱国的抱负和义举更贯穿于一生。
大师的懿行在当代清晰可寻,天津、上海、嘉兴平湖、泉州、厦门、成都、温州、漳州、惠安、安海、青岛、台北等全国许多市区、寺庙建有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馆堂、设立大师塑像,成为城市名片、旅游景点,供人们祭奠瞻仰、参观学习。
1918年,弘一法师38岁出家,1942年62岁圆寂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依据有关他的大量史料和传记,吾认真地进行了有据可考的总结,弘一法师可成就中国近代历史第一的则有十三个之巨。
谨敬列如下:一、1906年考入日本东京最高美术学府学习西洋绘画,主持创办中国第一个话剧社团“春柳社”。
二、1906年主编中国第一本音乐刊物即《音乐小杂志》介绍西洋音乐和自己创作的歌曲到国内发行。
三、1907年组织中国第一部话剧《茶花女》在日本东京为国内赈灾义演,主演茶花女传为佳话,开中国话剧先河。
弘一法师经典语录名言集锦
弘一法师经典语录名言集锦1、“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常有超越古人之大志,欲成就一番大业于胸中,但有时候却对不少今人的言行无法容忍,目前我可为是有大志而小气量之人。
2、“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
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不知是否真有才,但性格稍显愚木;向往智慧,大多时间能够保持一个和气的心境。
大才和大智是我此生向往的境地,应该加以勤学苦练才对。
3、“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
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
”宽恕自己是常有的事情,而且借口十足;也有能够宽恕别人的心,但是需要时日。
斥责别人倒是不多,如有,却似乎很严厉,如雷霆,实不足龋但也常以斥责别人的姿态内责自己。
4、“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
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这点倒是做的还可以,遇事敢于承担责任,敢于直言,不怕吃亏。
5、“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思。
”做事情,还是替自己想的多,似乎还没有多替别人思考的习惯,这点今后应该多加注意。
书面文字论人功过,虽然不属那些长舌妇类,但也毕竟不是好的品性气质,应引以为戒。
6、“某某某常思已过。
闲谈莫论人非。
”闲谈时候,一般不喜欢论人非;以前喜欢气功,还常常某某某,也能够思考自己的得失过错,但现在很少能够屏息某某某常思己过,虽偶尔留于行文,但毕竟不如某某某思过来得彻底。
7、“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
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与故人朋友相约,时常提起那些陈旧的往事,有得意的眉飞色舞,也有失魄时的义愤填膺和无所事事。
以后如遇此等场面,应该简单掠过,不要多提自己,还是多听听他人的故事。
8、“不尽人情,举足尽是危机。
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9、“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已,以弱字御侮。
居安虑危。
处治,思乱。
”还能够做到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心态交朋友;在杜绝或自行消化那些经过自己眼、耳的流言蜚语还需要下功夫;以后应该时常严厉自责,以弱的姿态化解外界的强势之力,鼓励自己做到居安思危。
10、“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
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李叔同歌曲及语录
1、《送别》词:李叔同曲:约翰·P·奥德威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词:释太虚曲:释弘一人天长夜,宇宙黯暗,谁启以光明?三界火宅,众苦煎*,谁济以安宁?大悲大智大雄力,南无佛佗耶!佛佗耶!昭朗万有,任席众生,功德莫能明。
今乃知,唯此是,真正归依处。
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二谛总持,三学增上,恢恢法界身;净得既圆,染患斯寂,荡荡涅磐城!众缘性空唯识现,南无达摩耶!达摩耶!理无不彰,蔽无不解,焕乎其大明。
今乃知:唯此是,真正归依处。
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绩佛灯明,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僧伽耶!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
今乃知:唯此是,真正归依处。
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3、《春游》词曲:李叔同春风吹面薄於纱,春人妆束淡於画。
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
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4、《梦》词:李叔同曲:斯蒂芬·C·福斯特哀游子茕茕其无依兮,在天之涯。
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
萝偃卧摇篮以啼笑兮,似婴儿时。
母食我甘酪兴粉饵兮,父衣我以彩衣。
月落乌啼,梦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汩半生哀乐之长逝兮。
感亲之恩其永垂。
哀游子怆怆而自怜兮,吊形影悲。
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
梦挥泪出门辞父母兮,叹生别离。
父语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语我以早归。
日落乌啼,梦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汩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
5、《清凉》词:释弘一曲:俞绂堂清凉月,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洁。
今唱清凉歌,心地光明一笑呵!清凉风,凉风解愠暑气已无踪。
今唱清凉歌,热恼消除万物和!清凉水,清水一渠涤荡诸污秽。
今唱清凉歌,身心无垢乐如何!清凉!清凉!无上究竟真常!6、《花香》词:释弘一曲:徐希一庭中百合花开,昼有香、香淡如,入夜来,香乃烈。
弘一法师李叔同经典语录
弘一法师李叔同经典语录弘一法师李叔同经典语录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语录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语录具有语言简洁朴素、生动形象、明白易懂的特点。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语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弘一法师李叔同经典语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弘一法师李叔同经典语录11、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这是弘一大师圆寂前的两个偈子:不管是相伴一生也好,偶尔邂逅也罢,都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缕灵光。
不必把一切看得过重,简单就好,想的,做的,看的,听的,都不过是雪地鸿爪,风过之后自然了无印痕。
如朗月在心,心头一片光明,没有阴影,自然也就没有了嗔怒。
天心即是人心,人心即是我心,我心即是禅心。
2、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留点余地,才可能从容转身,话不可说绝,事不可做尽,拒绝时别忘给人留个台阶,内心多一分爱,生活就会多一分惊喜,凡事只达七八分处才有佳趣产生。
3、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在是非和既得利益面前学会退让一点,反而会得到好处;反之,如果争个高低,贪心太大,看似满足,实则是福分的丢失。
退一步海阔天空,吃亏是福。
4、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心志要苦,不苦则无堪忍之力,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苦其心志,是增益其所不能;意趣要乐,不乐则不能通达幻化世间,不能广结善缘,不能广行佛事;气度要宏,内心的度量气概,表现在外的`气魄风度,内外一如,共同构成一个人的气质;言动要谨,言语动作要谨慎,态度谦和,才不会伤害别人。
5、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有时候,多思多虑、惶恐不安的生活并不是外界给我们的,而是自己见识浅薄造成的。
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充实自己,开阔眼界;威望都是从德行而来,真正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表现出的,必定是谦虚恭敬和平易近人;话多有时候从侧面表现出了一个人信用的缺失,所以守信非常重要。
6、修己,以清心为要。
涉世,以慎言为先。
谚语说,“忧能使人老”,杂念多、欲望多的人往往容易烦躁不安,身体多病;心地清净,也是保持身心和谐健康的关键所在。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守则
• 3.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 “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 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 ‘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 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 杂篇》)
贯 —— 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 注意:“贯” 往往用在前五种方法都 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时,但也不能随便 使用,否则容易像开头所讲的《庖丁解牛》 的翻译一样。 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
从现代汉语看来,文言文之所以不能“文 从句顺”,较主要就是在于其句式的特殊和省 略的运用,所以“调”和“补”对翻译是很重 要的;“贯”虽然作为备用方法,但它的“结 合语境”的精神还是极为要紧的。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中的“兄” “举酒属客”中的“属”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中的“告诉”
小结:字字落实留删换
2、调、补、贯
调——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主 要指的是文言常用句式里的变式句,包括:主语后置,宾 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甚矣,汝之不惠。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总结
明确要求,掌握方法——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注重积累,强化训练
增强语感,提高能力
——文言文翻译的根本
〖布置作业〗
按照文言翻译的要求书面翻译《语文读本》 中《〈庄子〉寓言两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
呆若木鸡 纪渻〔渻〕音shěng。子为王〔王〕指齐王。养 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 〔鸡已乎〕意思是 斗鸡养好了吗?曰:“未也,方虚而恃气。”〔虚 而恃气〕虚浮骄傲,而且自恃意气。,通“骄”。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犹应向景〕 还是听到声音或者见到影像就有所反应,意思是心 还是为外物所牵制。向,通“响”。景,通“影”。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 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 木鸡矣,其德〔德〕德性,可以理解为作为斗鸡的 基本素质。全矣,异鸡〔异鸡〕别的鸡。 无敢应者, 反走矣。”
弘一大师箴言
弘一大师箴言●偶披此卷,如饮甘露,深沁心脾,百读不厌。
——弘一大师李叔同弘一大师原集永恒订正注解补录修心十训1.虚心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2.慎独群居防口,独处防心。
3.宽厚泰山不让寸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4.吃亏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5.寡言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6.不说人过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7.不文己过巧言令色,鲜矣仁。
8.不覆己过君子之过如日之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9.闻谤不辩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10.不嗔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弘一大师]弘一大师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其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
【格言联壁】●偶披此卷,如饮甘露,深沁心脾,百读不厌。
——弘一大师李叔同○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
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老子》)○意粗,性躁,一事无成。
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度量,如海涵春育。
持身,如玉洁冰清。
襟怀,如光风霁月。
气概,如乔岳泰山。
○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
(刘忠介《人谱》六条)○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气,忌盛。
心,忌满。
才,忌露。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
以弱字御侮。
居安,虑危。
处治,思乱。
○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在讷。
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精明顺芷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
○公,生明。
诚,生明。
从容,生明。
公生明者,不蔽于私也。
弘一大师精辟格言
弘一大师精辟格言1、意粗,性躁,一事无成。
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2、无事时,戒一偷字。
有事时,戒一乱字。
3、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
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4、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处须住。
5、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
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6、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7、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8、惠不在大,在乎当厄。
怨不在多,在乎伤心。
9、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思。
10、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
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11、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12、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13、必有容,德乃大。
必有忍,事乃济。
14、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15、富贵,怨之府也。
才能,身之灾也。
声名,谤之媒也。
欢乐,悲之渐也。
16、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17、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18、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19、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
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20、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已,以弱字御侮。
居安,虑危。
处治,思乱。
21、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
此存心厚薄之人,故人品因之而别。
22、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23、穷寇不可追也,遁词不可攻也。
24、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
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25、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
26、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27、人性褊急则气盛,气盛则心粗,心粗则神昏,乖桀谬戾,可胜言哉?28、一动于欲,欲迷则昏。
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29、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30、处事大忌急噪,急噪则先自处不暇,何暇治事?31、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32、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
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庄子》《齐物论》原文与译文
《庄子》《齐物论》原文与译文《齐物论》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代表作。
这篇文章的宗旨在于论述万物齐一和是非相对,既谈到了从无到有的本体论问题,也涉及到了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认识论问题。
在本体论问题上,主要倾向是主观唯心主义,但也有某些唯物主义因素;在认识论问题上,主要表现是万物齐一和否定是非的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但也有较丰富的辩证法内容。
本篇分三个层次:从“南郭子綦”到“怒者其谁邪,”论述了“吾丧我”的精神境界,指出诸家争鸣都是各持己见的结果,要想停止纷争,就得做到“忘我”。
第二部分,从“大知闲闲”到“故寓之无竟”,是作者在本文中论述的中心内容。
这一部分中,主要论述了各种主观世界的争论纠结,是迷失自我的表现,是主观成见所致使,要想停止争论,就得用“莫若以明”的认识方法,排除成见,开放心灵,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齐物境界。
第三部分,用“罔两问景”和“庄周梦胡蝶”两个故事来说明万物融化为一的“物化”过程,得出“物化”的万物齐一的结论。
1、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
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译文:南郭子綦靠几静坐,仰面朝天,缓漫吐气,形体木然,仿佛精神脱离了身躯。
颜成子游立侍在跟前,问道:“您怎么这个样子啊,形体安定本来可以使它像枯干的树木,而精神岂能可以使它像熄灭的灰烬呢,您现在靠几而坐的情况,不是您过去靠几而坐的情况了。
”2、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译文:子綦回答说:“偃,你问的问题,不也是很好的吗~如今我忘掉了功名利禄,你知道这一点吗,你听到过人造的萧声,却没听到过地上自然形成的音响,你听到过地上自然形成的音响,却没听到过天空中自然形成的音响吧~”3、子游曰:“敢问其方。
”子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
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
陶朱公《致富奇书》全文及翻译
陶朱公《致富奇书》全文及翻译陶朱公《致富奇书》全文及翻译一、明路计然曰:“人生于世,非财无以资身。
产治有恒,不商何以弘利。
”【译文】人生在世,没有财产就无法得到生存和发展。
财产的运作遵循固有的规律,它本身不会自动增值,不经商就无法获得利润。
范蠡按语:“财为养命之源,人岂可无有,而不会营运,则蚕食易尽,必须生放经商,庶可获利,为资身策也。
”【译文】财产是滋养生命的源泉,是生存之本,人们岂能没有财产?但是如果不掌握经营之道,那么这些财产就会像蚕吃桑叶一样,一点一点的被消耗掉,很容易坐吃山空。
因此,必须运用财产来从事商业活动,怎样才能获得利润,使财产想生命一样得以生长,这时每个人安身立业的策略。
二、擅谋计然曰:“财溺于人共爱,义取者希。
利起于众所争,贪嗜者伙。
”【译文】钱财沉浸在世人的共同喜爱之中,能在道义的立场上获取钱财的人,世上少见。
利润正是在众人的你争我夺中获得,那些贪心、嗜财如命的人,比比皆是。
范蠡按语:“财者通行蠻貊,虽婴孩亦所知。
爱是以人多竟求强取,致有丧身失德,忘耻受辱,甘当无悔。
其知义安分,不事妄贪者,世之罕有。
”【注释】蠻:通蛮,我国古代居住在南部的少数民族。
貊,我国古代居住在北部的少数民族。
【译文】钱财可以通行于任何地方,甚至那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偏远的南方和北方,这一点就连婴儿、小孩也明白。
正式因为对钱财的狂热喜爱,所以人们纷纷竞相追逐钱财、强取豪夺,以致有的人丢弃了自身准则,道德沦丧,忘记羞耻,甚至受到别人的侮辱,还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由此可知,能够深明道义、安分守己、满足现状,并且不做非分之想、没有贪心杂念的人,世上罕有。
三、知人计然曰:“人皆人,贪廉无辩。
心非心,真伪难知。
”【译文】人与人在表面上看来都一样,无法从表面去辨别一个人是贪心的还是清廉的。
心与心则大不相同,但也难以判断它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
范蠡按语:“人不处财,心不久一交一,徒以面情相觌,语言相奉,而不识其忠诚奸诈,嗜利苟且,必须试之以财帛,处之于患难,然后其人其心则详知矣。
《庄子》:则阳原文译文
【导语】全篇⼤体可以分成两⼤部分,前⼀部分写了头⼗个⼩故事,⽤⼈物的对话来说明恬淡、清虚、顺任的旨趣和⽣活态度,同时也对滞留⼈事、迷恋权势的⼈给予抨击。
后⼀部分则讨论宇宙万物的基本规律,讨论宇宙的起源,讨论对外在事物的主体认识。
下⾯是⽆忧考分享的《庄⼦》:则阳原⽂译⽂。
欢迎阅读参考! 《则阳》 【题解】 “则阳”是篇⾸的⼈名。
本篇内容仍很庞杂,全篇⼤体可以分成两⼤部分,前⼀部分写了头⼗个⼩故事,⽤⼈物的对话来说明恬淡、清虚、顺任的旨趣和⽣活态度,同时也对滞留⼈事、迷恋权势的⼈给予抨击。
后⼀部分则讨论宇宙万物的基本规律,讨论宇宙的起源,讨论对外在事物的主体认识。
前⼀部分⼤体分作九⼩段,⾄“故⽈待公阅休”为第⼀段,写公阅休清虚恬适的⽣活旨趣和处世态度。
⾄“以⼗仞之台县众閒者也”为第⼆段,写圣⼈的⼼态和⼈们对于道的尊崇与爱慕。
⾄“⽆内⽆外”为第三段,写⼀个⼈要善于⾃处,善于应物。
⾄“譬犹⼀吷也”为第四段,通过巧妙的⽐喻指出⼈在世间的渺⼩,倡导与世⽆争的态度,同时讽刺和嘲弄了诸侯国之间的争夺战争。
⾄“其室虚矣”为第五段,通过孔⼦之⼝盛赞市南宜僚“声销”⽽“志⽆穷”的潜⾝态度。
⾄“内热溲膏是也”为第六段,指出为政“卤莽”、治民“灭裂”的严重危害。
⾄“于谁责⽽可乎”为第七段,通过柏矩游齐之所见,批评当世君主为政的虚伪和对⼈民的愚弄。
⾄“然乎”为第⼋段,说明⼈们的是⾮观念不是永恒的,认识也是有限的。
⾄“之⼆⼈何⾜以识之”为第九段,谴责卫灵公的荒唐⽆道。
后⼀部分写少知与⼤公调的对话,借⼤公调之⼝从讨论宇宙整体与万物之个体间“合异”、“散同”的关系⼊⼿,指出各种事物都有其⾃⾝的规律,各种变化也都会向⾃⼰的反⾯转化,同时还讨论了宇宙万物的产⽣,⼜最终归结为浑⼀的道。
前⼀部分可以说是杂论,内容并不深厚,后⼀部分涉及宇宙观和认识论上的许多问题,也就较有价值。
【原⽂】 则阳游于楚(1),夷节⾔之于王(2),王未之见(3),夷节归。
《则阳-庄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则阳-庄子》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则阳-庄子》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则阳游于楚,夷节言之于王,王未之见,夷节归。
《庄子》译注则阳
《庄子》译注则阳《庄子》译注则阳[题解]《则阳》以人名篇。
全篇的主旨在于道论,反映了庄子的世界观。
在本篇的“则阳游于楚”、“圣人达绸缪”段落中阐述了王公士人追求于禄而圣人追求的是无言之道。
不用语言,返归本性,以道化人。
在“旧国旧都”、“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段落中,说明归还自然本性不仅畅然,而且“得其环中以随成”才能达到天人合一,与物偕行,善于自处。
在“魏莹与田侯牟约”段中,以虚静之道讥讽战国之争,实即以无为斥有为。
“孔子之楚”中又以隐士的无为而斥孔子及楚君的有为为佞人。
在“长梧封人问子牢”、“柏矩学于老聃”段中,指责为政卤莽和君主作伪的问题,说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丧失本性,徇逐俗事的必然结果。
最后在蘧伯王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少知问于大公调日”段落中,阐述了天地万物的变化是无止静的,这种变化又皆尊道而行,充分说明了以道为核心的自然观。
在论及万物的起源问题时,庄子陷入了不可知论。
则阳游于楚(1),夷节言之于王(2),王未之见,夷节归。
彭阳见王果曰(3):“夫子何不谭我于王(4)?”王果曰:“我不若公阅休(5)。
”彭阳曰:“公阅休奚为者邪?”曰:“冬财罔鳖于江(6),夏则休乎山樊(7)。
有过而问者,曰:‘此予宅也(8)。
’夫夷节已不能(9),而况我乎!吾又不若夷节(10)。
夫夷节之为人也,无德而有知(11),不自许(12),以之神其交固(13),颠冥乎富贵之地(14),非相助以德(15),相助消也(16)。
夫冻者假衣于春(17),暍者反冬乎冷风(18)。
夫楚王之为人也,形尊而严;其于罪也,无赦如虎(19);非夫佞人正德(20),其孰能挠焉(21)!故圣人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贫;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22);其于物也(23),与之为娱矣(24);其于人也(25),乐物之通而保己焉。
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26),与人并立而使人化(27)。
父子之宜(28),彼其乎归居(29),而一闲其所施(30)。
其于人心者若是其远也(31)。
《荆园小语》
《荆园小语》《荆园小语》清申涵光【申涵光(1618---1677),字孚孟,号凫{昭下皿}一号聪山。
直隶永年(今属河北省)人。
清顺治中恩贡生,绝意仁进,累荐不就。
少年时即以诗名闻河朔间,与殷岳、张盖合称“畿南三才子”。
其诗以杜甫为宗,兼采众家之长。
有《聪山集》、《荆园小语》诸书。
】贫贱时,累心少,宜学道;富贵时,施予易,宜济人。
若夫贫贱而存济人之心,富贵而坚学道之志,尤加人一等。
常有小不快事,是好消息。
若事称心,即有大不称心者在后,知此理,可免怨尤。
凡宴会,宾客杂坐,非质疑问难之时,不可讲说诗文,自矜博雅。
恐不知者愧而之。
读书有不解处,标出以问知者,慎勿轻自改窜,银根之误,遗笑千古。
人言果属有因,深自悔责;返躬无愧,听之而已。
古人云:“'何以止谤’?曰:'无辩’”,辩愈力,刚谤者愈巧。
小人当远之于始,一饮一啄,不可与作缘。
非不和恨也。
泛然若不相识,其恨浅。
若爱其才能,或事势想借,一与亲密,后来必成大仇。
结盟是近日恶道,古人不轻交,故必不负。
今订盟若戏,原未深知,转眼路人,又何足怪。
勘一“利”字不破,更讲甚理学。
游大人之门,谄固可耻,傲亦非分,总不如萧然自远。
奴仆小过宜宽。
若法应扑责,当即处分,不可愤愤作不了语,恐愚人危惧,致有他端。
即应责,亦须委人。
自行鞭仆,易致过当,且暴怒时百脉奋张,先已自损,误伤肌腕,犹其小也。
畏友胜生严师,群游不好独坐。
亲故有困窘相求,量情量力,曲加周给,不必云借。
借刚或不能偿,在人为终身负欠,在己后或责望,反失初心。
公门不可轻入。
若世谊素交,益当自远。
既属同心,必不疑我不疏傲。
或事应面谒,亦不必屏人秘语,恐政有兴革,疑我与谋;又恐与我不合者适值有事,疑为下石。
人生承祖、父之遗,衣食无缺,此大幸也。
便可读书守志,不劳经营。
若家道素贫,亦有何法?惟勤学立行,为乡里所敬重。
自有为之地者,若丧心以求利,人人恶之,是自绝生路矣。
书画古帖,可以寄兴,嘉者自当宝惜。
若夫设机心,费重贿,刚不必矣。
弘一法师语录
弘一法师语录【弘一法师简介】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九月初四圆寂于泉州。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
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同时,他在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
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
作为高僧书法,弘一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怀素,尽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们的一生并未以坚定的佛教信仰和恳切实际的佛教修行为目的,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浪漫。
八大山人笔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讽刺的意味是显而易见的,他的画作实在为一种发泄,是入世的,并未超然。
比之他们,弘一逃禅来得彻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要为律宗的即修为佛而献身,是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
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
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自古仁人志士,以儒济世、以道修身、以佛治心,可谓是智慧通达。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