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随记架起生活与作文之间的桥梁
周记,将生活与习作串起
周记,将生活与习作串起作者:刘翠红刘庆良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年第01期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怕写作文的现象依然存在着,学生感到无话可写,即便寫了也是内容空泛,缺少情感和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习作提出了要求:“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文章不应是硬做出来的,而应该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
”这清泉来自生活,生活中的点滴,可以用周记的方式记录下来。
于是,我通过周记帮助学生架起生活与习作的桥梁,引领他们从五彩纷呈的生活中汲取习作材料,使之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一、抒写阅读感受良好的语文学习要从阅读开始。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每学年教材都有要求的必读书目,我要求学生坚持每天阅读,计划好多少天读完一本书,一学期读几本书。
“不动笔墨不读书。
”为了便于交流,要求学生每本书统一时间段读完,指导学生写读书感受。
要求从几方面着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人物?你喜欢谁?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什么?读完这本书还有什么想法?当然,每本书都有不同的特点,不是千篇一律。
阅读是个长期工程,只有长期的坚持,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才得以大幅度的提高。
其次,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一本书读完后,就要求进行阅读交流,通过交流,可以弥补阅读的不足,充实读书笔记的内容,这样,学生的阅读笔记越来越丰富,更加完善。
在交流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和情感,他们在交流中收获。
享受了读书的乐趣,情绪高涨,也就期待下一次的展示。
如读曹文轩的《草房子》,学生较多写桑桑,有几位女生却写秦大奶奶。
从一开始的蛮不讲理到救小女孩,最后为了替学校捞一只落水的南瓜而溺水身亡。
孩子们虽然小,却读出了秦大奶奶生活虽艰辛、凄苦,却舍己救人、无私奉献。
字里行间充满对秦大奶奶的同情、敬重,读来催人泪下。
鲁迅先生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釀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用随笔架起生活与作文的桥梁
用随笔架起生活与作文的桥梁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主要工作。
如何让作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是教师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随笔可以真正体现学生作文生活化,让学生抒写真情实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德素养,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
教会学生把生活融入随笔中,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探究生活;让课堂成为学生表现的舞台,在课堂中丰富情感,习得写作能力,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入社会,了解社会。
关键词随笔生活作文一、丰富生活,用随笔表现生活(1)、从观察生活到探究生活作文源自生活,历来的作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其实只有在探究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才会不断学会分析、合作、表达。
例如: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我在班上开展了“让我为您泡杯茶”主题活动,并鼓励学生由“茶”开展活动。
反馈的情况是内容丰富,富有真情实感。
因为在活动中,他们对茶的种类、功效、料的配置、冲泡方法、茶的色泽等均作了探究,对身边喝茶人的工作、喜好、身体状况也进行了调查,所以,真情实感泻于笔端。
在另外的一个平行班里,老师只布置了题目,没有说明“探究”二字,其效果就逊色多了。
可见,探究与否,其结果有明显差异。
(2)从个别参与到整体参与。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应关注到全体学生才是作文的主体。
首先让学生活动得有趣、尽兴。
其次尽可能把活动、体验、感悟的主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富有习作情趣和冲动的前提下就被教师艺术性地带进了习作的大门。
例如,我曾经在班上举行过这样两次活动:一次是以“怎样看待网络世界”为主题的辩论会,一次是“语文课上算24点”。
应该讲从选材来说,这两个话题对学生来说都有强烈的兴趣,可是从后来学生的随笔来看,效果是极为不同,前者只有参加辩论的选手文章才有血有肉,后者全班38位学生的习作都是写得有声有色。
究其原因,我认为“辩论会”活动,在学生参与面上,我犯了一个错误,除了参与辩论的学生外,其他学生只能描述“观战”的过程,而不能切身体会网络世界的利与弊。
架起习作与生活的桥梁
2 0 1 S . 6 新课 私 导 学
架 起 习 作 与生 活 的 桥梁
福建 省 晋江 市第 四实 验 小 学 吕少 若
叶 圣 陶先 生说 过 : “ 生活犹如 泉源 , 文章 犹如溪水 , 泉 源 丰 盛 而 不 枯竭 , 溪 水 自然 活 泼 地 流 个 不 歇 。 ” 充 实 的生 活 , 丰 富的储备是写作成 功 的必 要条 件。 因此 , 我们 的作文 教学 应该 以 生 活 为 起 点 , 注 重 引 导 学 生 积 累 生 活素 材 。 细心观察 。 关 注 生活
一
母做些力所能及 的事 情。于是 , 我 鼓 励 孩 子 们 把 做 家 务 的 经过 、 遇 到 的 困难 和 自己 的 感 受 写 下 来 。 这 样 , 学 生 写 出 来
、
文章反映生活 , 作 文始 于观察 。认 真指 导学 生观 察既 是 写 好 作 文 的起 点 , 也是让 学生 进行 感知训 练 与积 累材料 的一个重要环 节。在组 织学 生观察 前 , 教 师要 向学生 说 明 此次观察的 目的 , 做到有 的放矢 , 还要让 学生在观 察过程 中 做到 : 一要有顺序地进行观察 ; 二要仔 细 、 全 面地进行 观察 ; 三要抓住 特点进行 观察 ; 四要调动 多种器官 参与观察 活动。 这样 , 学生才能真 正认识 事物 , 准 确把握 事 物的特 征 , 也才 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还 原出来 。 如教学了三年级下册 《 小松鼠》 一课后 , 我 因势利导 , 设 计了一次练笔 , 让学生运用学 习到的观察方 法 , 观 察一种小 动物 , 写 一 个 小 片 断 。有 一 位 学 生 这 样 写 花 蝴 蝶 : “ 我 在学 校的操场上捉到了一只花蝴 蝶 , 放 在手上仔 细一瞧 , 美丽极 了 !只 见 它 绿 色 的 翅 膀 上 点 缀 着 黄 色 的 小 斑 点 , 翅膀 边上 镶了一道粉红色的花边 , 两只翅膀 像蒲扇似 的扇个不 停 , 触 角像两根细丝似 的向外弯 着 , 六只红 色 的小脚 长在 毛茸茸
架起生活与作文的桥梁
朵, 睁开眼睛, 像哨兵似的警觉, 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
随时记下见闻就叫生活杂记。要让学生养成写生活杂记的习 惯。在习惯未养成之前 , 要采取布置的方式, 每周一到二篇。 教师要将学生的生活杂记予以阅改, 从中收集真实生动的素
材, 发现真挚感人的情感, 定期给学生讲评, 让他们互相交 流, 开拓生活视野, 发现别人的长处。同时, 教师也要做生活 的热心人 , 熟悉社会生活和校园生活, 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心 理, 做开掘生活、 提炼素材的表率 , 自己的观察所得与学生 把 分享,可有效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提炼生活的能力。 这与提倡教师“ 下水” 作文是同样的道理, 而且还能取到事半
鹏》文章写童年印象中的小鸟给予许多的欢乐, , 那些小鸟的
名称是极富地方色彩的叫法 : “ 红靛儿”“ 、虎不拉儿”“ 、苇咋 儿”“ 、燕鸡儿” 教师在此就可以让学生用乡音说说家乡的、 。 童
言宝藏的能力。在教材语言生动精彩之处, 让学生试图用自 己的语言去表达。如有一教师执教《 我愿意是急流》让学生 , 仿照诗句表述爱人之间的关系, 学生就能说出一些很生活化 的语句。如“ 我愿意是一把破旧的古琴, 只要我的爱人是一串 活泼的音符, 在我的琴键上跳来跳去, 奏出美好的乐音” 。很 多教师及家长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 要求学生摘抄精彩 片断和背诵名言佳句。 这些材料虽然丰富, 但往往支离破碎,
架起学生乐于习作的桥梁
架起学生乐于习作的桥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开展习作教学,让习作化难为易,让学生乐于表达呢?一、小练笔,架起阅读与习作的桥梁三年级是作文的起始阶段,学生从二年级的写话训练一下子过渡到三年级段篇训练,难免有些不适应,甚至产生畏难情绪。
对于这样的心理障碍,抓示例模仿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
由于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能力,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
同时小学语文课本中精选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其中清晰的段落、优美的语言以及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都是学生学习习作,练习语言的最好范文。
学习课文《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以及《富饶的西沙群岛》时,课文中有几个片段是围绕中心句展开来写的。
引导学生理解中心句的表达作用及效果后,让学生自己选一处场景、一种事物,围绕它展开写。
于是便有了“操场上真热闹。
”“我们的校园真美啊!”“集市上的人真多。
”“我家变化大。
”这样的片段具体生动地表达。
学生积累语言的同时,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进行加工改造,组合表达,既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或理解的准确程度和深度,又创造了语言运用的训练机会,强化了语言训练力度。
学习《花钟》过程中,学生读懂并感悟到作者描写不同花开放用词生动准确的特点。
我知道时机已到,于是我安排学生进行小练笔训练。
出示“菊花”“迎春花”“月季花”让学生也用不同的表达写写花开放的情景。
学生兴致盎然地投入到练习中。
这样的训练即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让学生积累与运用了语言。
学生有时进行补白训练,有时进行拓展训练。
总之,小练笔的训练因文而异,随机进行,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极大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
同时理解、感悟与表达相得益彰,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小练笔降低了习作的难度,让学生有了兴趣,学生表达水到渠成,大大激发了学生习作信心。
用生活架起通往写作大门桥梁
用生活架起通往写作大门的桥梁作文难教、作文难写是广大教师与学生对作文的一致看法。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就作文教作文,只重教不重学,将学生限定在固定的范围内,使得天性活泼、有着超强模仿力与想象力的小学生没有施展的空间,完全是在被动写作,写作兴趣不高,写作素材缺乏,所写出来的文章也多是空洞的,学生的写作水平整体低下。
然而,写作水平的高低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写出真情实感,学会用笔来表达自己的生活与情感。
”那么,如何来改变目前的写作教学现象呢?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改革的方向。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生活与写作的联系,作文要引导学生写自己感受到的属于自己的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语文课堂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要以生活为桥梁,将学生带往写作世界,让学生真正学会写作,爱上写作。
一、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教师要把握好新课改关于写作教学与现实生活关系的教学理念,在平时将阅读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来体会生活与写作的关系,认识到每一篇优秀之作都是作者细心观察生活、留心生活的结果,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这样做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与畏难情绪,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从而投入到写作教学中来。
首先,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师要有一颗热爱生活、乐观生活的心,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视角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趣人趣事,并将其展现给学生,与学生一起享受生活的美好,并让学生产生要把这些趣闻轶事记录下来的激情,从而使学生产生想写的主观意愿。
其次,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新课改提倡个性化阅读,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架起生活与作文的桥梁
四 、 文 评 价 紧扣 生 活 作
二、 作文 命 题 生活 化
小 学作 文选 题 比较 呆 板 . 数是 教 师 出 示 命 题 作 文 , 生 多 学 在 作 文 题 目面前 完全 是 被 动 地 服 从 . 有 主 观 能 动 性 , 题 作 没 命 文 对学 生 的表 达 有很 多限 制 . 往 使 学 生 的个 性 得 不 到 充 分 发 往 挥. 因此 . 师可 以 尝试 开 放 式 的作 文 命题 方 式 教
1自拟 题 作 文 .
要 求 学 生 根 据 自己 的 生 活 积 累 . 自己 的感 受 来 定题 , 以 可 写 人 也 可以写 物 . 以写 大 自然 中 的一 切 , 可 一 没有 任何 限制 , 只要 是 学 生 自己 的真 实感 受 就 可 以 。
2半 命题 作文 .
作 文评 价 是 作 文教 学 的一 个 重 要 环 节 , 评 恰 当 讲 发 学 生 写作 的兴 趣 . 能 促进 学 生 写 作 水 平 的 提 高 。f 还 价 要 注 重体 现 层 次性 原 则 . 对 学 生 的 具 体 情 况 , 其 针 在
实 践 讲 堂
架起 生 活 与作 文 的桥 梁
郦 少春 ( 常州市第 二实验 小学 . 江苏 常州 2 3 2 ) 10 6
作 文 教学 一 直 是语 文 教 学 的 重 点 , 是难 点 . 目前 小 学 作 也 .
文 教学 存 在 着 学 生 兴 趣 冷 淡 化 , 文 内容 虚 假 化 . 文 形 式 套 作 作
还 是 给学 生提 供 了很 广 阔 的 可以 自由诉 说 、 自由发 挥
3话 题 作 文 .
路 化 等 问题 . 成 这样 现 状 的原 主要 是 当前 作 文 教 学 重课 堂 造
日记,架起生活、阅读和写作之间的桥梁
日记,架起生活、阅读和写作之间的桥梁每一年,我都把日记(读书笔记)写作作为第一篇作文;和每一位想把语文学好的同学交流,我都将写日记、读书笔记作为最重要的方法推荐……如题所说,日记确实是生活、阅读和写作之间的桥梁,不写,怎么提高写作能力?不读,怎么提高阅读能力?何况除此之外,日记还有备查检、助修养、提醒人有条理有规律生活等种种作用呢?虽然影响寥寥,可能只是少数班级、部分同学,仍乐此不疲。
今年,希望坚持,和同学一起坚持,和同事一起坚持。
日记:生活、阅读和写作之间的桥梁——高三年级作文教案〇一 2021.07目的:引导部分同学写好“高三日记”;充分发挥日记在写作训练方面的作用;用日记在自己的生活、阅读与写作之间建立密切联系;用几则日记来写一个中心事件。
过程:一、文话日记叶圣陶夏丏尊日记是把每天自己的见闻、行事或感想等来写述的东西,性质属于叙述文。
凡是文章,都预想有读者;日记是不预借给他人看的(名人所写的日记后来虽被人印出来给大家阅读,但这并非作者当时的本意),所谓读者就是作者自己。
因为除自己外没有读者,所以写述非常自由,用不着顾忌什么,于是日记就成为赤裸裸的自传。
日记写作的目的,第一是备查检。
某人关于某件事曾于某日来信,自己曾于某日怎样答复他,某日曾下过大雨,某一件东西从何处购得,价若干,钱是从哪里来的,诸如此类的事,只要写上日记,一查便可明白。
第二是助修养。
我们读历史,可以得到鉴戒。
日记是自己的历史,赤裸裸地记着自己的行事,随时检阅,当然可以发觉自己的缺点所在。
日记除了上面所讲的两种功用以外,还可以做练习写作的基础。
“多作”原是学习写作的条件之一,日记是每天写的,最适合于这个条件。
又,日记除自己以外不预想有读者,写作非常自由;所写的又都是自身的经验,容易写得正确明了。
所以一般人都认为记日记是学习写作的切实的手段。
日记的材料是个人每天的见闻、行事或感想。
我们日常的生活,普通平板单调的居多,如果一一照样写记,不特不胜其烦,也毫无趣味。
架起作文与生活的桥梁
架起作文与生活的桥梁【内容提要】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令人忧虑,学生空话,套话、假话、大话、大人话比比皆是,,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毫无童心童趣,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品味生活,架起作文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不再闭门造车,笔下无物。
【关键词】作文生活引导课堂桥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然而,学生作文语言干瘪,没有文采,内容陈旧,没有个性和创新,情不真切已成通病,究其原因还是许多教师疏于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因此寻找符合现在气息的技巧方法,从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勤于表达、乐于表达,最后让学生爱上作文是至关重要的。
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让学生写出反映生活的文章,需要老师们时时引导,以架起作文与生活的桥梁。
首先,拟定生活化的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激情。
审视近几年来中考作文命题的变化轨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展示自我”,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旋律。
因为,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是中考作文命题的重要准则。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关注学生的生活,拟出让学生感到“不陌生”,“有话说”的标题。
因为一个好的文题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就像叶老说的,“学生平时干些什么,玩些什么,想些什么,教师心中都要多少有个数,有个数,出题目就有了考虑的范围……总要接触照顾到学生有什么可写,总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的积极性。
“因此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多元化命题,以此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例如《走进初三》、《我的校园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月光下的遐想》等等,这些话题多以学生的生活为源泉,让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而这种观察,绝不是冷漠的旁观,而是热情地参与,同时还要融入自己的思考,通过分析色彩斑斓的生活表现,探究事物的实质。
给随笔和考场作文搭座桥
平时多积“粮”,考试不慌张。
三、思维拓展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四、方法点睛
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2.确定中心,选好材料 3.列好提纲,修改剪裁
4.认真书写,及时检查
• • • •
加(换)上题目 添头加尾(开头、结尾、首尾照应) 润色语言(巧用修辞) 尤其注意:细节描写(对人物的描 写、环境描写) • 详略得当 • 可以一枝独秀,一篇随笔成文 • 几篇随笔连缀成文
五、考场泛舟
命题作文:
1.生命中不能没有你
半命题作文:
2.让 在心底永驻
话题作文
• 一只小鸟在窗台上跳跃顾盼,抖动漂亮的 羽毛冲你叫了那么一声,一颗滚动的草叶 上的露珠被风摔碎之间的最后一次闪耀; 朋友的眼神和手势,父母的包容和呵护, 师长的教诲和关爱„„这些无不使你感动。 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可记叙,可描写,可抒情,可议论;文 体不限。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山东省邹平县明集中学
于晓慧
一、随笔回读
我喜欢随笔,它让我情感的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纸上 轻轻流淌,它让我十六岁的心事得到自由倾 诉,它记录了我成长的历程,拓下我青春的 印记。 ——摘自某同学的随笔 我喜欢写随笔,却不喜欢考场作文, 随笔与考场作文能否联系起来,让我省时 省力呢? ——摘自某同学的随笔
二、我思我在
六、佳作展评
我展示,我精彩!
七、温馨提示
• 1.忌审题不清,生搬硬套 • 2.忌思维混乱,修剪不当 • 3.忌语言生涩,书写潦草
架起作文与生活之间的桥
在 小 学 作 文 教 学 中 , 文 教 师 要 不 断 拓 宽 学 生 生 活 的 领 域 , 设 一 定 语 创
么 的重 要 。 十 分 精 辟 地 道 出 了生 活 与 作 文 的 关 系 。 生 活 是 写 作 的 源 泉 , 离 的生活情景 , 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 自由表达 的训练项 目, 让学生见 题生意 ,
却背道而驰 , 我并没有否定 这位 学生, 相反 , 我认 为这位学生 的思 维与众 不 点” 更能激发 学生写作 的热情 。同时, 他们意识 到, 作文与 自己的生活是密
同 , 独 创 性 , 出 了 自 己 内心 的真 心 话 , 出 了 自 己 的 真感 觉 。长 期 以来 , 不 可 分 的 。 叶 圣 陶 说 过 : 生 活 就 如 泉 源 , 章 就 如 溪 水 , 源 丰 盈 而 不 枯 有 说 写 “ 文 泉
… …
这 时 , 他 们 自由 表 达 , 拘 形 式 , 限 内 容 。 让 学 生 在 急 于 倾 泄 心 情 端——不到 3 让 不 不 0分钟 , 精彩 、 好玩的游戏作文完成 了, 让学生们体 会到 了: 这
再 如 , 泗 阳“ 三 届 杨 树 节 ” 临之 际 , 悄 悄 地 告 诉 学 生 , 内 外 将 值 第 来 我 国
写 使 缩 开 了生 活 实 践 , 文 将 成 为 无 本 之 木 , 源 之 水 。 因 此 , 想 让 学 生 写 好 作 自 由 为文 , 出 自 己的 个 性 , 训 练 性 习作 与 有 感 而 作 合 拍 , 小 课 堂 习作 作 无 要
小 露 文教 学 必 须 与 生 活 紧 密 相 连 , 做 到 “ 生 活进 入 作 文 , 作 文 体 现 生 活 ” 与 学 生 平 时 写生 活 作 文 的 距 离 。 做 到 了 这 一 点 , 学 生 能 绘 童 心 、 童 趣 、 要 让 让 , 就 写 抒 帮助 学 生 架 起 作 文 与 生 活 之 间 的 那 座 桥 。 让 学 生 在 学 校 中体 验 生 活 , 家 叙 童 乐 , 能 写 实 在 的 事 物 , 丰 富 的 想 象 , 发真 情 实感 。 在 庭 中寻 找 生 活 , 自然 中 观察 生 活 , 社 会 中开 阔 生 活 , 正 让 学 生 做 到 有 在 在 真 话 可 写 , 情 可 表 。 在 教 学 中 , 者 尝试 以 下 策 略 , 得较 好 效 果 。 有 笔 取
架起写作与生活的桥梁
架起写作与生活的桥梁前几天拜读了莫言先生的《红高粱》一书,文中对故乡高密农村生活的写照,让身处边陲小城的自己深感震撼,不啻于当代文学巨匠啊!大家都知道,中国近现代著名作家大都出自农村,如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就充满对故乡高邮的挚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和寻根文化。
那一望无垠的田野、青山碧水、蓝天白云,那广袤的生活天地和令人回味的民情风俗,无一不给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
应该说,在写作素材和能力上,农村的孩子要远比城市的孩子更能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可现实恰恰相反。
在农村中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状况:一上作文课,老师在课堂上讲得没劲,学生在底下听得没趣,作文写起来头疼。
一布置作文,就有学生在底下唉声叹气:“又要写作文”。
而老师一批作文都喊头疼,批了学生是不看、不批学校又要查。
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教师害怕批改作文,学生抄袭优秀作文,敷衍了事。
它无情地昭示了目前农村中学作文令人堪忧的现状:教师厌教,学生厌写。
当然,造成这样的恶性循环绝非一人之过。
家庭、学校甚至整个的教育机制,都难逃其咎。
首先是家长的认识问题。
在农村,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
至于孩子的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
长久如此,无形当中父母的态度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养成的致命一击。
其次是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每到开学之初,教师总会对自己的学科教学拟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然而作文教学却在计划之外。
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作文教学没有预先的全盘考虑,作文课上,随手拈来一个题目就让学生写,或是零星的讲点作文技巧让学生练,至于下一次作文课要做些什么,就只好“到时再说了”。
学生在作文中不自觉地处于一种严重失语的状态,写作中没有了心灵的颤音。
而教师的指导往往只停留在对那些成功作文优秀因素共性的分析与解读上,使极具个性化的写作活动成为集体工场里的流水装配和批量生产,作文的个性化生命自然是岌岌可危了。
长此以往,我们培养出来的将是怎样的社会人才?面临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架起作文与生活之间的桥
架起作文与生活之间的桥作者:赵永刚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年第11期[摘要]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实践,作文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作文内容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要做到“让生活进入作文,让作文体现生活”,帮助学生架起作文与生活之间的桥。
[关键词] 作文生活桥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
”这句话深刻地指出,生活积累对于写作是多么的重要。
十分精辟地道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实践,作文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学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要做到“让生活进入作文,让作文体现生活”,帮助学生架起作文与生活之间的那座桥。
让学生在学校中体验生活,在家庭中寻找生活,在自然中观察生活,在社会中开阔生活,真正让学生做到有话可写,有情可表。
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以下策略,取得较好效果。
策略一:走进生活,丰富写作素材喜爱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坚持开展一些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由此积累各种写作材料。
比如,可组织作文兴趣小组,举办故事会、主题班会,或者组织学生外出活动,搞野炊、放风筝,等等。
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找到写作材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一次有趣的活动》时,我让学生星期天回家后,每个人准备一个鸡蛋,不论用什么样的办法把它带在身边,如果鸡蛋一天不坏,则是护蛋成功。
反之,则是失败。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把你的做法、心情感受等记录下来。
周一,我先让学生谈谈这次活动的感受,并说出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由于活动中出现很多情况,因此大家情绪高涨,各抒己见。
然后,我让学生把这次有趣的活动写下来。
学生在玩中学,玩得痛快,写得真实、具体,写作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策略二:解放思想,写出真感觉“言为心声”,学生的表达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倾吐”,是自觉地、自主地表现。
如何架设“生活”与“作文”的桥梁
如何架设“生活”与“作文”的桥梁宏力学校郭德勇[案例]前一段,我上了一节六年级的作文指导课。
在这节课中,我尝试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通过创设情境,体会作文的乐趣,感悟到作文的方法。
进而达到指导学生习作实践的目的课一开始,我首先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怎样通过描述,使人物的语言鲜活起来。
然后,引入学生作文中常出现的一种人物语言的写法:(课件演示)××说:“你过来。
”指几名学生读出这句话,并强调:“要有感情的读出来。
”几位学生不同感情的朗读马上引起了下面同学的小声议论。
我知道他们已经发现了问题。
于是,我微笑着说道:“刚才,这几位同学在读的时候,我发现下面有些同学皱起了眉头,看来是有问题了,有什么问题,谁站起来说一下。
”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归纳到:这句话只有干巴巴的语言不知道是谁说的,也不知道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中怎样说出来的,很难把握究竟该怎样有感情的朗读。
见目的达到,我趁机说道:“这句话只有简单的叙述和人物的语言,究竟该怎么读,的确谁也不好把握。
然而,在我们平时的习作中,却有许多同学就是这样写的。
那怎么样才能把干巴巴的语言变得鲜活起来呢?我们不妨把这句话放在这样一个情境当中试试看。
譬如说,这句话是在晚上九点半,你的爸爸从学校参加过家长会,回到家中,见到你之后说的。
话还是这句话“你过来”。
想想,怎样通过描述,使这句话变得鲜活起来。
谁愿意站起来直接描述一下?”课堂上一阵小小的骚动,从学生探询、惊奇的眼神交流中,可以看出他们一下子来了兴致。
果然,汇报时学生描述出爸爸回来后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生气,愤怒,高兴,兴奋,平淡,冷漠……如:爸爸瞪大的眼睛中充满了愤怒,额上的青筋蹦起来老高,喘着粗气,右手拿着鸡毛掸,左手指着我的鼻子大声吼道:“你过来!”那声音像半空中响起一声霹雳。
看来爸爸真的动怒了,今天晚上免不了一顿“竹板炒肉”了。
爸爸眉开眼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裂到了耳朵边,得意的哼着跑了调的京剧,又拿出烟美美的吸了两口,然后,从衣兜里拿出两张崭新的钞票冲我晃了晃说:“你过来。
构建生活与作文的桥梁
构建生活与作文的桥梁摘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树立起生活作文观,让学生把作文看作是一次聊天,一次愉快的放松的充满乐趣的交流;把作文当作联系各学科的桥梁,当我们用心去体验作品中的境界,认识大自然的规律,把握教学的奥秘,实际就是在充实生活,在体验生活,实际上也是完成文章信息的积累;让学生体会到作文即是一种生活。
关键词:小学作文语文生活作文小学生活作文是小学生走进现实生活,运用生活信息,依据自身生活与情感的积累,把现实世界的事物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的随感、随意、随情作文。
一、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背景所谓生活化作文,其实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建立在自己的实际经历和由此产生的真情实感的基础上。
生活化作文源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日本,主张作文应当让青少年根据自己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件和体会,顺其自然地以文字形式表述出来。
生活化作文的出现符合人的表达特点和规律,是一种具有教育思想价值的作文指导和写作模式。
它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到他们自己生活的现实世界中,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自由地进行意见表达和陈述,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
学生在进行语言能力锻炼和培养的同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主题人格,即从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的人格特点,从而把写作和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儿童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其中充满了诸多有意义的人、情、景、物,而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即是教会学生用心、用真情实感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描述感受。
二、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现路径1.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1)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让学生广泛地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①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
例如:让学生亲自尝试翻地、播种,捉虫、施肥等,跟踪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以及与阳光、水分、气候的关系,并从中体验劳动的辛苦与乐趣;让学生饲养小动物,观察小动物的成长过程,培养他们与小动物之间的情感等。
体验——架设生活与习作的桥梁
体验——架设生活与习作的桥梁摘要在生活与习作中架设起一道桥梁,最大程度地诱发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写作拥有“源头活水”。
关键词体验生活习作桥梁生活是习作的源头活水,已是不争的理论。
然而小学生认知特点是注意力易分散,观察不细致,思维水平不高,而对热火朝天的生活,难以选准观察的切入点,不善于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取生活的实质,更难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于是,虽每天迎来朝霞,送走晚晖,看飞鸿影下,听虫声轻唱;锅碗瓢盆、喜怒哀乐……却眼“看不清”、耳“听不见”、心“悟不到”、情“感不深”,习作时自然胸中无物、文思堵塞、下笔生涩。
可见,生活的丰富程度与习作水平的高低无法成正比,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用一颗敏感的心去捕捉生活的精彩,汲取情感的营养,从内心里产生表达的渴望。
而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若能有意识地围绕一定主题,创设一定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便能将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在生活与习作中架设起一道桥梁,最大程度地诱发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写作拥有“源头活水”。
活动体验——享受生活中的快乐体验的产生,首先缘于体验者对体验对象有了切身的感受,因此,亲身经历和直接经验对于体验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
作文教学要让孩子们说真话,诉真情,这就需要有真实的生活实践和真实的生活体验。
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产生体验。
我校少先队部常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六一游园、慈善一日捐、迎奥运书市义卖、鼓浪屿军训……新鲜的充足的体验让孩子们文思泉涌,及时稍加点拨,引导孩子记录下自己的经历感受,鲜活的语言、超常的创造力便俯拾皆是。
就说“迎奥运书市义卖”吧!看,义卖前孩子们设计的广告语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2008让爱像奥运火炬一样传递”;“让心田遍地开放书籍的鲜花。
书的约定,花的约定”“买下我的书,献出你的爱!”“好书低价,爱心无价!”“春风拂面,爱心无限。
物美价廉,温暖飞扬!”……瞧,义卖场上,卖出第一本书的惊喜,推销无果的焦急,找不开零钱的尴尬,买到好书的兴奋,每一个片断,无不带着孩子真实体验的足迹:“ 看,来了一位小女生!她好像看中了一本图书,扭扭捏捏地说:‘姐姐,这本书多少钱?’‘5元一本!很实惠的!我们还有送橡皮呢!多卖多送!怎么样?’她兴冲冲地递给我10元,我却犯难了,因为我们忘了准备零钱,没办法找零,怎么办呢?……”“买书后,我不经意的一抬头,看见了书市上另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线:篮球架下,器械区里,风雨跑道旁,坐满了看书的同学,一些找不到位置的同学干脆直接蹲在一角捧着书看了起来。
用随笔架起生活与作文之间的桥梁
用随笔架起生活与作文之间的桥梁刘小荣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可见生活对于习作的重要性。
只有拓宽了学生生活的空间,让他们亲身理论,切身体会,才能题材丰富,写作时才会得心应手,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
〔一〕观察生活“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小学生的生活世界丰富多彩,变化万千,而他们却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周围事物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导致作文时头脑空空无内容可写。
因此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观察才能的培养。
1.学会观察我在教学中打破了封闭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投入到大自然中,投入到社会生活中。
引导他们用具有个性的眼睛去欣赏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去欣赏城市的高楼大厦、乡村的小桥流水人家。
用具有个性的耳朵去聆听春天燕子第一声婉转的啼唱,夏夜青蛙欢乐的蛙鼓,乡镇小贩大声的叫卖,母亲耳边温顺的唠叨。
经常不断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多方位地观察事物。
让他们能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有目的,有顺序,认真细致地而不是走马观花地对事物进展观察。
从生活中掘取大量的信息以充实自己的写作题材库。
2.学会考虑老师不光要让学生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还要教他们用自己的大脑去考虑,用心灵去感受体会。
同一片飘落的黄叶,有的人看到的是满目的苍凉,有的人却看到了新生的希望。
老师要擅长引导学生透过看得见摸得着的表层现象,看到本质的内在的东西。
让他们能从劳动者额头滚动的汗珠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的珍贵;从狂风暴雨中摇动的小草上感觉到一个不屈的,敢于抗争的生命;从风雪中送来的雨伞上感受到真挚的,浓浓的亲情。
〔二〕体验生活1.让课堂成为学生表现的舞台老师应加强与其他各科老师之间的联络,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亲自理论的时机,让他们唱唱跳跳,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动人的歌喉;让他们涂涂画画,尽情挥霍自己的灵感创造出出色的有灵气的作品;让他们在百米跑道上拼搏冲刺,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让他们亲手实验探究,享受其中的欢乐和愉悦。
架起语文与生活之间的桥梁
架起语文与生活之间地桥梁架起语文与生活之间地桥梁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刘桥小学()方亮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序地进行生活化地教学是时代发展地需要,也是教育本身地需要.心理学证实,小学生地学习是从感知身边具体而直观地事物开始地.同时,语文新课标也指出:语文教学只有在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地基础上,才能实现对学生整体素养和综合能力地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教学引向学生地生活世界,让学生在自己熟知地领域中,体会到学习语文地乐趣,从而架起语文与生活之间地桥梁.一、回归生活,引发体验仔细翻阅我们地语文教材,随处可见生活地影子,不管是短小精悍地美文,还是长篇大论地佳作,无不是对现实生活地折射.对这些反映实际生活地教材文本,只有将之放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学,才能唤起学生最真切地感受和最原始地体验,从而实现高效地课堂教学.例如,《师恩难忘》这一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对自己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地田老师地回忆,全文描写细腻、情感真挚,不仅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地好教师,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田老师地尊敬和感激之情.针对文章表达地主旨,我这样设计本课教学:首先,文中表达地“感恩”思想对学生是很有亲和力地,也具有一定地认可度.因此,我让学生仔细回忆一下自己生命中需要感恩地人,并谈谈为什么.有地学生说,他最想感谢地是他地妈妈,因为妈妈是冒着生命危险生下他地;有地说,他最需要感谢地是自己地奶奶,是奶奶教会了他爱惜粮食地道理;还有地说,他也想感谢一位老师,是那个老师孜孜不倦地教诲,让他从一个坏孩子变成一个好孩子……这些静静流淌地回忆,激发了学生强烈地感恩情怀.然后,我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让他们用自己地感受去理解作者地内心,体会作者心中对老师强烈地感激之情.最后,再让学生细细回味“恩”之于我们地意义,升华文本地主旨.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文章地主旨“感恩”存在于生活中地各个角落,学生无时无刻不是在体会着“感恩”.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寻找那些值得自己感恩地人和事,这样他们才能切身体会和感悟作者在文中表达地感情. 二、再现生活,引导感悟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语文.离开了生活地语文是枯燥地,离开了语文地生活是乏味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就是一个世界,包含了作者全部地生活感受.学生要想走进这个世界,走进作者地内心,就要将自己看做是这个世界地一分子,用自己地真心去感知、去体会、去领悟,从而深入文本,挖掘出文章地本质.例如,《她是我地朋友》一文,讲述地是在战争期间,一个小男孩为挽救自己地同伴,毅然献出自己鲜血地事情,其中最让人感动地是小男孩误以为献血会失去生命,但依然选择为同伴奉献地无私之情.这样地感情对学生来说是陌生地,也是无法理解地.为了让学生能有效地理解本文地思想,教学时,我通过提问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害怕死亡吗?()如果自己最喜欢地人就要死去了,比如爸爸、妈妈、老师、朋友,你会怎么办?()如果需要你付出生命去救他们,你愿意吗?对第一个问题,学生们都害怕死亡;对后面两个问题,他们就很迷茫了,最喜欢地人如果不在了要怎么办,可是自己也很害怕死亡啊.在他们正处于激烈地心理斗争时,我将他们带回课文.这时候,大家才真正体会到小男孩阮恒地情感,领悟到他对同伴纯洁、高尚地友情.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三个问题,将学生引入文中主人公所处地情景,让大家体会到小男孩所面临地问题以及下了多大决心才做出献血地决定.这样,不仅有效地实现了本文地教学,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友情地理解.三、超越生活,升华情感语文就像一棵大树,生活就是孕育它地土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深入孕育语文地土壤,才能真正理解大树存在地本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只有在生活化地教学中,才能实现思想地延伸和拓展.例如,《沉香救母》一文,虽然是一个虚拟地神话故事,但却真切地写出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地决心和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地一片赤诚之心.本文地主旨是“孝”,而我们生活中也处处存在“孝”.因此,我首先让学生收集身边有关“孝”地故事,并整理分析.然后,再仔细感悟父母对儿女地生养之恩,而作为子女要怎样才能报答他们.这样,将课文地孝、身边人地孝及自己地孝加以比较分析,感受沉香为救出母亲而不顾一切地心情.最后,在生活感悟地基础上再次回归课文,理解中国“以孝为先”地优秀文化传统.生活地力量是无可估量地,语文教学只有在生活地基础上,才能实现有血有肉有情地教学.同时,每一篇文章地产生都包含了作者强烈地情感.要理解这些情感,就要先理解让作者产生这些情感地生活.文本本身是局限地,但我们对文本地感悟却可以通过生活这个基础而无限拓展延伸,从而在回顾生活中超越生活.总之,语文来源于生活并超越生活,生活是语文地基础.因此,语文教学只有回归到学生地实际生活,才能实现最根本、最有效地教学.(责编韦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随记架起生活与作文之间的桥梁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半边天,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作文教学往往忽视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忽视学生个人的生活实践与情感体验,使学生一见作文就头痛。
如何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让作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随笔对于学生作文生活化,让学生抒写真情实感,提高作文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把生活融入习作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可见生活对于习作的重要性。
只有拓宽了学生生活的空间,让他们亲身实践,切身体会,才能题材丰富,写作时才会得心应手,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
(一)观察生活
“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小学生的生活世界丰富多彩,变化万千,而他们却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周围事物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导致作文时头脑空空无内容可写。
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1学会观察
我在教学中打破了封闭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投入到大自然中,投入到社会生活中。
引导他们用具有个性的眼睛去欣赏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去欣赏城市的高楼大厦、乡村的小桥流水人家。
用具有个性的耳朵去聆听春天燕子第一声婉转的啼唱,夏夜青蛙欢乐的蛙鼓,乡镇小贩大声的叫卖,母亲耳边温柔的唠叨。
经常不断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多方位地观察事物。
让他们能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有目的,有顺序,认真细致地而不是走马观花地对事物进行观察。
从生活中掘取大量的信息以充实自己的写作题材库。
2学会思考
教师不光要让学生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还要教他们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心灵去感受体会。
同一片飘落的黄叶,有的人看到的是满目的苍凉,有的人却看到了新生的希望。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透过看得见摸得着的表层现象,看到本质的内在的东西。
让他们能从劳动者额头滚动的汗珠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的珍贵;从狂风暴雨中摇动的小草上感觉到一个不屈的,敢于抗争的生命;从风雪中送来的雨伞上感受到真挚的,浓浓的亲情。
(二)体验生活
王安忆曾说“其实生活本身只有那么一点内容,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一样的生活,大家观察到的也都差不多,而大家写出来的作品却不一样。
”教师应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直接参与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只有让学生直接参与,切身体验的事情才是具体生动有情感基础,最富有生命活力的。
1让课堂成为学生表现的舞台
教师应加强与其他各科教师之间的联系,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亲自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唱唱跳跳,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动人的歌喉;让他们涂涂画画,尽情挥霍自己的灵感创造出出色的有灵气的作品;让他们在百米跑道上拼搏冲刺,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让他们亲手实验探索,享受其中的欢乐和愉悦。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不断地进行思考、感悟,同时也积累了许多极富生命活力的素材。
2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教师平时应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带学生到田野里去春游,去各地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为生活有困难的人献爱心,组织学生到郊外放风筝、
挑野菜,到名人故居、历史博物馆寻访名人和历史的足迹,到附近的工厂、养殖基地去参观访问。
让他们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访一访,大自然与现实世界不断给他们以新鲜感,使他们的内心受到触动,留下深刻的印象,等到写作时自然有话可说随手拈来。
3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
教师应多与家长进行联系,对一些家长进行家庭、社会生活方面的指导。
让孩子多参加家务劳动,做父母的好帮手,多带孩子走走逛逛,看看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多带他们去走亲访友,感受纯朴的亲情,学会交往的礼仪。
让学生广泛的接触社会,使他们的视野更广阔,知识层次更高,知识容量更广阔,写作的题材库更充盈。
二用作文表现生活
学生掌握了大量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不等同于就能写出生动感人的好文章了。
要把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为抽象的语言文字,绝非易事。
生活仅仅是写作的一个入口,“只谈生活,不谈技巧”是不行的学生仍然只会面对纷繁芜杂的生活,咬着笔杆半天挤不出一句话来。
如何让学生用习作来表现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和学生付出巨大的努力。
我在教学中试着以随笔为突破口,让学生用随笔来表现生活,描绘生活,用随笔架起生活于习作之间的桥梁。
(一)让学生易于动笔
于漪老师曾说“每个人头脑里都有一个活仓库,教师要善于给他们抽个线头,插个路标,启发他们到仓库里去找,找自己最熟悉,最有感情的东西。
”学生刚开始写随笔往往不知从何处入笔,一天的生活就像一团雾,理不出头绪,分不清重点,结果写出来的随笔就像“流水账”一样,三言两语,面面俱到。
为此在每次活动之后我都会抽出时间来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
我在作文题材、教学形式、方法等方面突破传统作文教学的限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宽学生的选材空间,开阔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提倡习作自由,教师只是在学生思维卡壳的时候多加启发,使学生能够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感悟所得有条理,流畅地表达出来。
对于学生平时的随记更是不加限制,不拘形式,鼓励学生放开手脚,放开思路,只要心有灵感就可以随时随地拿出本子,自由自在地把见闻和想象倾注于笔端。
可以是洋洋洒洒上千言,也可以是短短的两三句话;可以是对生活中某个精彩片断的描绘,也可以抒发心中的某种情感。
渐渐地学生的语言越来越活泼生动起来,见地越来越独到深刻起来,写作的本领在无形之中渐渐高明起来。
(二)让学生乐于表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除了注重收集素材,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方面的指导,更要重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教师应变多问多讲,以教师分析为主的作文教学为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口,边体验边倾吐,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作文教学。
无论是指导学生观察,带学生参与实践,还是指导习作训练,教师都不是牵着学生的脖子走,而是创造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充满信心充满激情,自觉地搜索素材,探索习作形式,进行构思写作。
传统作文教学往往以同一目标,同一尺子来要求和衡量不同知识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这就照成了差生吃不了,好生吃不饱的现象。
为此我让学生写随记时,非常重视体现层次性,对于后进生我采用“扶着走”的方法,只要求他们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把生活中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记下来,内容不空洞,语句通顺,能让人看懂就可以了。
这样放缓了习作的坡度,学生跳一下就能摘到果实,使他们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乐于写作。
对于写作水平高的学生则大胆放手让他们自由表达,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题材新颖,构思独特,语言活泼,力求精益求精,每次习作都有新的进步。
这样分层要求,可适应和满足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写作水平,避免了望尘莫及的心理压力,又使学有遗力的学生得到了充
分的发展,使学生都乐于主动参与,自觉愉快地进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