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最新资料推荐------------------------------------------------------

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宾州镇中心学校罗琼英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新课标》又指出: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可以激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故事造境,环境营造,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模拟生活。

1、环境营造,媒体辅助心理学告诉我们,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色彩鲜艳的对象,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

如在教学《青蛙吃虫》一课时,教师利用媒体播放青蛙在稻田里吃害虫的过程,学生被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深深地吸引住

1 / 6

了,他们从大青蛙和小青蛙的对话中知道了大青蛙吃了 56 只害虫,小青蛙吃了 30只害虫。

这时教师让就青蛙吃害虫提数学问题,学生由于有了兴趣,思维一下就活跃起来,很自然地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学习更为主动、积极。

2、巧用游戏、故事造境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时,教师引导学生讲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许多的数学问题。

教师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要求学生把问题说完整,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

二、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1、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教材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最新资料推荐------------------------------------------------------ 如:

调查学生一周用几只铅笔,一共需多少钱;家里每星期买菜要付出多少钱;对最近数学测验同学的得分情况进行调查等等。

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其它综合素养。

2、写数学日记在教学中让学生编写我和数学的故事,写数学日记,可以培养对数学的感受能力,深化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

如让学生写在家里, 爸爸妈妈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上商店买东西,又用了哪些数学知识通过记数学日记,既让学生探究了生活中的数学,明白了数学知识不仅有用,而且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也可以了解学生有没有较强的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以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三、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

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

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

3 / 6

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

鉴于此,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学生引导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如,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

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

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

又如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比大小说成排排队等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四、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 1、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

经常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

如,认识圆以后,让学生到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去观察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学习了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之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体。

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你见过周

---------------------------------------------------------------最新资料推荐------------------------------------------------------ 围那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又如,在学习了普通记时法与 24 时记时法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去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部门是用 24 时记时法的,哪些地方、哪些部门又是用普通记时法的。

2、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问题。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包含着数学知识。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研究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受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存在,而且可绽放绚丽的创造之花。

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

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

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

3、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通过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能力。

如,学习了有关面积计算的应用题后,学生学会量窗户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而后再导入生活,引导学生实际计算做窗帘要用多少米布。

这就应考虑到窗帘要比窗户长一些,宽一些,如果是面积较大的,用两幅窗帘面对拉,两幅窗帘中间还应考虑应有的重叠部分等等。

5 / 6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数学。

上善若水,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何文英)

上善若水,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从化流溪小学何文英 2014.9 老子说:“上善若水”,做人应该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才是最崇高的品德。“教师采用怎样的方式把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具有怎样的教育观念,源于对现代数学思想的领悟程度。”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用全新的教育观念设计、组织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教师要摒弃过去的旧思想,积极投身到教改的洪流中去,活用教材,采用新教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以迎接未来的挑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精神,使我深受启发。以下谈几点反思: 一、创设氛围,导航指引使学生主动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们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在教学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贯穿始终,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教师首先要营造出学生感兴趣的、愉悦的、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到学生当中去,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从而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案例一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我是这样设计练习题: 一首古诗:“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 问题:(1)哪一个字出现得最多? (2)“春”字共有几个? (3)“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 (4)小林和小方她们谁说得对?说说你的看法。 小林说:“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 小方说:“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40%。学生感兴趣的,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本来枯燥的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民主、平等、愉悦的氛围下,学

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确定起跑线》案例

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确定起跑线》教学案例 【背景与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当中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学习活动。”如何合理地使用新的修订教材中的“综合与实践”部分的教材呢?如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把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变成活灵活现的生活情境,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呢?我在参加广州市卓越小学教导主任培训期间到广州市荔湾区华侨小学参观学习他们的科组活动时,听取了他们数学科组老师以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为主题的研讨课——《确定起跑线》,以下三个片断给我启发甚多。 【事例与点评】 片断一:生活导入,激活经验 师:课前通过了解,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跑道的结构。 生:两边可以看成是半圆,中间是长方形。 师:了解了跑道的结构,看两幅图,一个是100米起跑点,一个400米的起跑点,你发现了什么? 生:100米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400米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 师:为什么400米的没有在同一起跑线上呢? …… 片断二:寻求、探究解决方法 师:为什么相邻两个跑道的差是一个不变的数?四人一小组继续讨论论。

汇报: 生:相邻两个的宽是一样的。 生:间隔没有扩大或是缩小,7.85一直不变,再多跑道也是7.85。 师:如果有长有短,有宽有细就不公平了。 师:如果我们用d外表示外圆直径,d内表示内圆直径。那么这样两圆的长度差是多少呢? 生:d外×3.14—d内×3.14 师:看到这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生:(d外-d内)也就是两跑道之间的间隔。因为有两个间隔所以间隔×2×3.14。 生:(d外-d内)就表示两跑道之间有两个间隔,所以间隔×2×3.14。 师:也就是说外圆的直径减去内圆的直径就是两个间隔,即间隔×2×3.14。把掌声送给那位同学。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我们把求相邻两跑道差的方法加以推广就得到了这么重要的一个规律。 片断三:新增练习,强化方法 师:如果跑道有无限条的话,起点应该怎样确定啊? 生:旁边那个跑道加或是减7.85就可以了。 生:不一定,算出二道和一道差多少,依次加就可以了。 师:那么我们以后再计算相邻两跑道差时,只要知道什么就行了。 生:间隔。 师:知道了间隔按照这个规律去做就可以了。 师:今后我们在研究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就要按照这个思路去研究。

数学日记,为学生搭建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数学日记,为学生搭建起生活与数学的 桥梁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指出,数学不仅来源于日常生活,数学又 为实际日常生活提供服务,两者互相不可依存,缺一不可.那么如何才能让应用 数学真正走进日常生活,生活中又如何充分体现应用数学呢?因此,数学日记就 是我们搭建起日常生活与学习数学之间的那座理想桥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新 载体.生活本身本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包含有大量极有研究价值的 现代数学现象和许多数学规律.数学日记是学生平时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学习平 台之一,本文主要是让广大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 际应用. 关键词:数学日记数学问题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 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1】我们的现代数学教育课堂教学偏向注重 基础数学知识的系统掌握,数学理论思想思维方法的综合渗透,每节课只有部分 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看法和做法,学生数学问题思考、 发现的问题和思维能力往往没能真正得到充分培养.然而以书写日记形式,记述 他们在学习数学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数学过程实践中的具体感受与经验体会,就 可以弥补这一点. 数学日记是使现代数学与各个相关学科有机地相融合的理想教学媒介,它唤 醒了教师对学生心灵世界的了解,数学教学中也具有着独特的美学魅力,可以让 学生时刻闪烁着人生智慧的美丽光芒.“情感型数学日记”旨在搭建生活与学习 数学的沟通桥梁.“预习型日记”唤醒老师在备课中要注重思考学生的思维和学情,而不是自己想怎么样上就如何备课,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反思型数学日记”发展了学生的多元认知水平能力.“解题型数学日记”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会数 学生活视野,也可以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会数学日记的撰写,

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学生的生活中已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学内容发生相互作用,够建自己的数学知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融人生活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拉开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把学生固定在一个看似有趣的”数学世界”里,而排斥在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世界”之外,那么学生只会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具体理解如下; 一、按照生活实践创设数学教学情景 教学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学习的好奇与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景:先要求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5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种放法进行提问,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地接近新知识。例如,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我设计了到商店买商品的情境。

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到商店里购物好不好? 生:好!(电脑显示情景) 师:商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这是什么? 生:文具盒。 师:看你能根据图的意思编成一道应用题题吗?谁来编一编?(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 生:商店里有24个文具盒,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师:刚才,同学们都是编题高手,现在老师来变魔术(把一部分的动物文具盒变成了卡通人物文具盒)。你能根据图的意思编成另外一道应用题吗?(电脑显示情景,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生:商店里有6个动物文具盒和18个卡通人物文具盒。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师:同学们越编越精彩。 通过电脑演示情景使生活悄悄的走进了数学课堂。 二、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 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端正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新的质量观、教育观和学生观。 为了帮助学生架起一座数学王国与生活体验的桥梁,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走近生活中的数学 1.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设宽松、自然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主动有效地学习,激发其学习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促进课堂良好开端的形成。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如销售问题的应用题与生活联系的就很密切,商场超市优惠活动中的打折问题,也是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可结合实际对学生讲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消费者购买最合算等等。其实,对于一节成功的数学课:课题的导入就像给汽车加油---例题是方向盘指明前进方向---然而起步之后开上跑道那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了。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李军和同学们在操场踢球,李军一个大脚,只听见“砰”的一声,教学楼实验室的玻璃碎了,原来李军用力过大,把球踢飞了,这时,实验室的老师找到李军,让他重新换新玻璃,李军同意了,可这块玻璃到底有多大呢?……从而引出新课,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 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例如: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高、课桌的长度、一袋盐的质量等。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使学生感到数学与我们并不太远。 二、走进数学中的生活 数学课堂相对于别的课堂,整个过程有点单一,枯燥,因此,让数学课堂生活化,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学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让每一个孩子找一找我们身边物体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并且和同桌的孩子合作,找一组自己喜欢的图形表面来量,作好记录,计算答案,孩子们积极动手动脑,有量课桌表面的,有量黑板表面的,还有量走廊瓷砖的……兴趣之浓,学习劲头之足。不仅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活动中感受体验的乐趣,而且也解放了教师,让

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作者:庄月琼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年第04期 一、把生活引入课堂,创设乐学情境 法国学者卢梭认为儿童时期是理解性睡眠时期,不宜用理性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我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善闻乐见的生活之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学生在日常购物生活环境中常常有机会接触人民币,在这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把“1元=10角”这一重难点的解决置于具体购文具的生活情境之中,学生能踊跃参加,想出多种不同的付钱方法。以这样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再过渡到新知,学生对新知识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二、用数学眼光观察、思考生活,激发欲望 引导学生用数学量化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相关的事情,发现新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热情。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为例,旧的教学模式是就圆柱论圆柱,就公式论公式,而对于油桶、牙杯、热水瓶等,为什么都做成圆柱体,这一常见又不为人注意的生活现象却很少思考,我让学生讨论,除了美观以外,这里是否有其它数学因素,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都说不到点子上。这时我问:一条长100米的绳子,在地面围一个平面图形,你认为围成什么图形面积最大?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分别讨论、计算,得出正方形面积大于625平方米,圆的面积为796平方米。通过计算得出:当周长一样时,围成的各平面图形以圆形面积最大。反过来思考,当平面图形面积相同时,以圆形的周长最小,进而让学生明白在同样空间的不同容器中,如果它们的高度和底面积都分别相同,那么侧面所用的材料以圆柱状的最省。当学生习惯于把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用数学的语言,用数学的眼光来思考的时候,数学教学与儿童生活便融合了。学生就会逐渐养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生活,认识世界,乐于探索。 三、动手操作,直接感受生活,培养探索能力 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过程抽象成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方法与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学梯形面积,我对如何进行“操作”没作详细指导,而是启发学生思考,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一下子激活了学生思维,他们纷纷投入到探索“如何转入”的学习活动中,热切地讨论,大胆地尝试操作,独立地操作,积极地思考,不少学生找到了不同于教材的转化方法,表现出良好的思维创造性。有的学生在独立的操作过程中还发现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无论是三角

为学生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为学生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等活动。”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把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这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突破的难点。教师应该怎样做好架桥铺路的引导者呢? 一、联系生活,感知数学 数学概念十分抽象,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挖掘生活实践,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激发他们想要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几和第几的认识和位置左、右及数学符号“>”、“<”等内容时,先让高矮差距较大的5位同学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好纵队,然后提问:有几个同学在排队?第几个最矮?第几个最高?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1、我是看到的第1个最矮,第5个最高。学生2、我是从头数前边的最矮,后边的最高。学生3、我是从左边数的,我及时让大家给这三个学生以鼓励性的评价。再让这5个学生向后转过身站好,又以同样的问法,学生纷纷举起小手回答,正好和刚才相反,我继续提问:“怎么和刚才不一样了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和同桌交流一下,学生交流后举手回答:刚才是从左边数的,现在是从右边数了,应该是第一个最高,第5个最矮,“那么站在中间的是第几个人?”学生答第三个人。我又进一步

提问:“5和第5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说一说,通过交流后使学生感知:5个是站队的有5人,第5个是站在最后的那一个人,使学生初步了解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在教学认识“>”、“<”时,有的同学往往分不清,我启发学生说:知道左手和右手吗?仍有个别学生不分左右,接着针对学困生问:“你吃饭时用哪手使筷子?”当看到这个学生表情木呆时,我以微笑面对,同时更进一步说:请举起你写字的手,此生便举右手,我向这个学生解释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叉开象什么符号,学生高兴的说象“>”,换左手也这样伸象什么,学生争答象“<”。通过以上教学使每个学生身受生活体验,直接参与操作实践、交流、感知几和第几、前后、左右以及大于号、小于号的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又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二、挖掘素材,体验数学 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作为教师,既要注意捕捉生活中的数学,又要能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再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如在教学“吨的认识”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拎纯净水”“背同学”等亲身体验的活动,将一个学生容易记住,但缺乏真实感受、不易掌握的数学概念,设计成一个既有趣,又能真实“经历”、切实感悟的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建立“数学抽象”与“生活体验”之间的联系。在教学“射线的认识”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将活动设计成观察现象(如灯光)———游戏体验(学生玩手电或红外线玩具)———动手体验(尝试画射线)———抽象特征(给图形取名字并说说图形特征)。整个活动过程围

撰写数学日记构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撰写数学日记构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撰写数学日记——构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描述他们发现并挖掘出的身边的数学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经历的一种有效拓展。数学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建立良好的进一步学习的情感,所以很有必要把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数学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笔者认为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和途径,也是一种新型的师生交往方式,这是一个很新颖的研究课题。 一、撰写数学日记的意义 1.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基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活动,数学日记的撰写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日记可以不拘泥于课本限制,也不受教师的束缚,是学生综合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大胆进行尝试,能够独立对问题进行探究所完成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独特的个性。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写数学日记的活动,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动手实践,心理学研究表明,这样的活

多储蓄点捐到的钱可以资助多少贫困学生实现上学的梦想呀!学生能从这些角度通过数学的计算去思考社会意义,它的价值就能远远超过数学研究的本身。 3.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主要用来记录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感兴趣并有亲身体验的的有关数学的情景记录。写这种数学小论文的题材特别多,比如有学生写到了人民币为什么只有1元2元5元而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的?这些生活中每天要经历的很平常的事,但学生一旦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和思考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问题,就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课堂上的数学问题。主要指学生在课堂数学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发现。这对学生数学学习非常有帮助,比如学习画三角形高的时候,书上介绍了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而钝角三角形只介绍了一条高。有位学生课后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尝试,画出了钝角三角形的另外两条高,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后,欣喜万分,连忙写下了“我发现了钝角三角形的另外两条高”这篇数学日记。 5.数学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指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获得的启示和得到的结论等。写出自己在动手实践过程中的想法和体会,就会让学生觉得其乐无穷。

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宾州镇中心学校罗琼英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可以激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故事造境,环境营造,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模拟生活。 1、环境营造,媒体辅助 心理学告诉我们,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色彩鲜艳的对象,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如在教学《青蛙吃虫》一课

时,教师利用媒体播放青蛙在稻田里吃害虫的过程,学生被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从大青蛙和小青蛙的对话中知道了大青蛙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吃了30只害虫。这时教师让就“青蛙吃害虫”提数学问题,学生由于有了“兴趣”,思维一下就活跃起来,很自然地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学习更为主动、积极。 2、巧用游戏、故事造境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时,教师引导学生讲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许多的数学问题。教师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要求学生把问题说完整,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 二、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1、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给学生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杨昌辉 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要把数学课堂回归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如在平常生活当中一样。教师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把课堂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学生在课堂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学生才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才体现数学课堂的真正意义。 数学在小学阶段都以简单的计算为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比较接近,学生在生活当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数学知识,如果老师在学习数学的课堂中运用好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更高、更主动。在课堂中如何使数学课堂生活化呢?如何给学生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呢? 一、学习新知从生活知识入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 教师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内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学生感觉不陌生,有兴趣听,与老师有话谈。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

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数学知识与课堂知识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让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课堂里的学生如在生活中玩一样学习,在课堂中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话题。 1. 结合生活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教师要挖掘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的最佳联结点,架起桥梁,使它为课堂教学服务。例如在导入新课《年、月、日》一课时,可以对学生说:“大家都过过生日吗?”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回答“过过!”然后个别提问几个学生:“今年你几岁了?过过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一个人每年会过一个生日,可是李文今年12岁了,只过了3个生日。其实,这不是他的家长不给他过,而是天文现象造成的,大家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学生们听了,人人情绪激动,一种强烈的求知渴望情不自禁地产生了。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可以设计“有2个橘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几个橘子?如果只有1个橘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橘子?”这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就会伴随学生自身的情感成为他们自己学习的需要。从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不仅能够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而且也加深了学生领会和应用数学的自信。 2. 利用生活领略情境,探究新知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问题要求教师配置出来的生活原型情况在课堂中虽然不能真实再现,然而学生却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亲身经历,那么教师就可选取接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材料,采用问题情境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亲自体会。例如

数学建模—数学世界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数学建模—数学世界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数学建模是一种将现实问题抽象化,通过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法。它是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桥梁,将数学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 和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建模的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问题的确定、模型的建立、求解和验证。在 问题的确定时,需要充分了解问题的背景、目标和限制条件。在模型的建立时,需要选择 适当的变量、函数、方程和参数,建立能够描述问题本质的数学模型。求解模型需要运用 数学工具和方法,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并得到可行的解决方案。验证模型需 要将结果和实际情况作比较,并评估模型的优缺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数学建模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工业、经济、管理、军事等。在工业领域中,数学建模可以用于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例如确定最佳的加工方式和 工艺参数,并预测生产线的运行状态。在经济和管理领域中,数学建模可以用于制定最优 化的策略、评估风险和预测市场走势,例如确定股票投资和风险管理策略。在军事领域中,数学建模可以用于战场决策、目标识别和武器设计,例如预测敌军位置和转移,以制定打 击方案。 与传统数学教学不同,数学建模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和解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 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数学建模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多元化的问题 和实际应用情况,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并培养创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总之,数学建模是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求解和验证, 最终得到解决方案的过程。它将数学科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发挥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 用价值,为现代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信息技术让数学教学架起通往生活化的桥梁

信息技术让数学教学架起通往生活化的桥梁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 加强数学与学园丁教育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 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数学的兴 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生的生活 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的桥梁将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引入数学课堂,进入学生的视野,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 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 师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捕捉典型的生活 实物,重视课余实践作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 身边,这样既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营造生活化学习环境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尤其 在小学阶段,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这直 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 的聪明才智,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运用信息技术,借助其声光电影为一体的优势,将生 活中的数学生态呈现在课堂上,引入生活中的数学,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以营造生活化 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亲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的喜爱和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数学 学习活动中,发挥数学课堂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学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后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景“我为校园添艺术”的情境活动:“我们的学校都是一些长方体建筑,看起来缺少灵动感,而且 少绿化。现在想用54米长的栏杆在教学楼前设计花圃,增加一些艺术气息,请你帮帮忙, 画出你设计的草图,并求出它的面积。”帮助学校设计方案,大家都愿意,同时校园是学生所熟悉的环境,所以学生的兴趣很浓,创造性思维被激活。学生的设计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日”形……一个个都很努力,很投入,在纸上画图,认真演算,调动一切创 造性思维和已有知识经验去寻找问题的最佳答案。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台,将每小组推选出 的代表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说明自己的创作意图,学生非常积极参与活动,在生活化的情 景中感受更深。这样的教学设计让“生活”进入课堂,让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生活化拓展,在 生活实践中感知,让数学与生活融会贯通,让学生切实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手段,架起生活化学习桥梁 在信息化数学教学方法上,要坚持启发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 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要善于用信息技术去呈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与学生生活相 关的数学问题去激起思维的涟漪。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应让多媒体 课件在引导思考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使学生能形成一条清晰 的思路。为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质疑,自觉地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另外,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从教学手段看,要重视观察 和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严肃认真、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还要尽量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现代气息,使 他们感受到现代科技成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例如学生对几何图形很难区别,我们在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就可 以先用幻灯片出示平时见到的桌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 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 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再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课件开始出示的不是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教具,而是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生活实物,如酒盒子、麻糖盒、化妆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