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数学与生活结合的桥梁]数学桥梁搭建法

合集下载

帮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搭桥

帮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搭桥

帮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搭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活动,帮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搭桥。

然而,怎样帮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搭桥呢?一、在基本技能与生活之间搭桥在基本技能与生活之间搭桥,就是把数学活动的切入点放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上,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与数学之间找到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使学生的思维能迅速进入到“最近发展区”。

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先让学生利用身边或自己制作的圆,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感知圆的周长),再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进而引导学生量一量、算一算,探索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探索圆的周长)。

学生在动眼观察、动脑思考、猜想、验证、动手操作、动口叙述中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点。

二、在逻辑思维与生活之间搭桥在逻辑思维与生活之间搭桥,就是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我在教学中,会有意识地联系生活,适当补充一些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虽简单却不太顺手的问题,以达到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目的。

如“英语考试满分是60分,小明得了57分,折合成百分制是多少分?”“羊肉每斤50元,妈妈今天买了40元钱的羊肉,妈妈今天买了多少羊肉?”……我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联系生活,引领学生在“再创造”中学习数学知识,以达到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目的。

如教学《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速算法》时,学生面对“275-198=275-200+2”,很难理解“减去200后要再加上2”,我便引领学生联系购物找零的生活实际,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爸爸带275元钱去超市买了一瓶价格为198元的白酒,她付给收银员两张百元钞票(应从275元里减去200元),收银员找回2元(应加上2元)。

搭建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发展学生思维

搭建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发展学生思维

搭建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发展学生思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数学与生活相互依存,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因此,作为教师就应当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打开数学与生活的屏障,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明确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我注意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理解数学就在身边,就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积极主动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我在教学“连减应用题”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对例题的事例进行了改换,使例题的教学更有亲近感、现实性,增强学生的共鸣感。

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老师计划带100元钱,到商场买一个44元的篮球和一个36元的足球,你能帮老师算算,老师还剩下多少钱吗?”学生一听要帮老师解决问题,热情很高,很快就有了方案。

有的说:“老师,我知道你还剩多少钱,我是这样想的,先算出你买一个篮球后还剩多少钱100-44=56(元),再算出又买了一个足球后还剩多少钱,56-36=20(元),所以,你还剩20元。

”还有的说:“我也知道您还剩多少钱。

我是这样想的,先算出您买一个篮球和一个足球共用了多少钱,44+36=80(元),再用100元减去买球用的钱,100-80=20(元),就是您剩下的钱。

”这样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就把解答连减应用题的方法轻而易举地掌握了。

而且学生情绪高涨,能积极参与新知的探索过程。

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_从《比例尺》的教学谈起重庆市永川区金龙小学:王子芸《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从这一理念出发,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架起一道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一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比例的意义和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但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离实际生活较远,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我在预设课堂教学时,着眼于“用教材教”,把重点放在思考将比例尺这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下面就以《比例尺》的教学实践为例,浅谈我关于如何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的几点做法。

一、引入生活化,从生活走进数学生活是知识之源,数学起源于生活。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把握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连结点,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与数学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沟通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

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中国地域在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上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学生看见两幅图后顿时产生了疑惑:中国地域为什么在两幅图上会是一大一小呢?是用什么方法把这样大的地域画在尺寸见方的纸张上的呢?地图一角的比是什么意思?使得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积极参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然后我请同学们目测教室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并提问“如果要画中国地图,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 可能吗?”这时让学生遇到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此想到该怎么解决,从而引出课题。

搭建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搭建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搭建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刘南纯小学史夏摘要: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

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课堂情境,桥梁实践源于生活、艺术源于生活、健康源于生活……任何东西都可以说是源于生活,当然数学也不例外,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那么如何使学生“乐之”呢?那就是教师必须将索然无味的数学问题寓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搭建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预期教学目标。

同其他学科不一样,数学是一个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

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刚刚开始形成的小学生而言,教师如果不能将抽象性的知识转化成具体地、易于小学生理解的知识的话,任凭老师在讲台上绘声绘色、滔滔不绝的讲,台下的学生会觉得毫无头绪,云里雾里的,这无异于“对牛弹琴”。

这也是像我一样的年轻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教龄大一些的教师之所以能使学生很容易理解数学问题,就在于这些教师能将难于理解的问题回归生活中,以便使学生达到易于理解的目的。

因此,教师,更多的是年轻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数学情境与生活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却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的阶段。

因此,教学中应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实例联系起来。

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创 设 生活 情境 。 感 受数 学有 趣
生活 是数 学 的源泉 , 数 学与 生 活密切 联 系 。新 课程 要求 教 师从 生 活 实际 导入 , 创 设 生 活情 境 , 激发 学 生学 习 兴趣 。爱 玩 好动 是 孩子 的天性 , 在 小学 数 学教 学 中创 设 生活 情 境, 营造 良好 的学 习情 感 , 可 以激 发 学 生 探 索的兴趣 ,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全身心 地投 入 学 习 。因此 , 我们 要 寓数 学 知识 教 学 于游 戏 活动 和生 活 情境 之 中 , 让 学 生在 玩 中 学, 学 中玩 , 学得 有 趣 , 学 得 愉快 , 学 得 轻松 , 学 得 主动 , 学得 深 刻 。 如: 在二 下 教学 “ 统计 ” 这 一课 时 , 一 位 老师 借助 媒 体创 设 了大 象 过 生E l 的情 境 ,并 以此 为 线索 展 开学 习 活动 , 将 本来 枯燥 单 调 的知 识 变得 生 动有 趣 , 学 生 学 得 主动 , 效果 非 常好 。
二、 设 计 有效 实践 性 作 业 。 培 养 学 生运 用 数学 的 习惯 与能 力 传 统 的作 业 形式 是 学 生 做 教材 或 教 师 早 已编 制好 的 类似 于例 题 的 习题 , 学 生可 以
不 动 脑 筋 的依 样 画 葫 芦 的解 答 完 所 有 的作 业。 这样 的作业 已部分 地失 去 了其 “ 生命 ” 的 价值 , 而只 是 成 为考 试 的 附 庸 , 不 利 于 学 生 数 学素 养 的提高 。 为此 , 我在 给 学 生 布置 作 业 时 , 为 弥 补 其不足 , 往 往结 合 学 生 的 实 践 活 动 , 以 活 动 为载 体 , 不定 期 地 为他 们设 计 一些 实践 性 作 业。 比如这 次 1 0月 份 的秋 游 , 我校 组织 四年 级学 生游 公 园 、 采 橘子 。 利 用这 次 机会 , 我让 学生 以小 组 为单 位 ,自己设 计 活动 方 案 , 让 他们 设计 如何 购 买午 餐 做 到营养 的搭 配 ; 如 果按 班 级 为 单 位购 买 活 动 项 目的 门票 的话 如何 最省 钱 ; 通过 让他 们 去 了解 公 园 门票 的 价格 , 团体 优 惠 的 措施 等 , 而后 要 求 他 们 具 体 算 出每 位 同学 在 本 次 秋游 活动 中所 需 的 钱 数 等等 。这 样 , 学生 自觉地 运用 了平 时所 学 知识 ,比老 师 出十 道题 的效 果 要好 的多 ! 不 仅学 生 的主 动性 、 积 极性 被 充分 地 调动 起 来了 , 而且各 方 面 的能力 也得 到 了锻 炼 。 又如 , 本学 期在 学完 了 “ 统计 与可 能 性 ” 这一 单元 后 我设 计 了一 个 实践 作 业 “ 了解 我 自己 ” ,让学 生 综合 应 用学 过 的统 计 知识 对 自己班级 同学 的情况 进行 调查 统计 。 先 让 学 生讨 论想 要 了解 自己班 上 的哪 些情 况 , 帮 助 学生 设计 调查 统计 的项 目。 接 着讨 论具 体 的 调查 方法 , 选 择学 过 的方 法 , 收集 整 理数 据 , 完成 相关 的统 计 。 活 动前 要先 让学 生 主动 确 定统 计 项 目 , 产 生 统计 愿 望 , 并 选择 收集 数 据的 方法 。然 后 通过 小组 内、 外 分工 与 合作

怎样来架设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

怎样来架设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

---------------------------------------------------------------最新资料推荐------------------------------------------------------ 怎样来架设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怎样来架设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生活经验数学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存在,只有如此,才能让凝固的数学变为生动的数学,让理论的数学成为实践的数学。

在教学中,怎样来架设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本人结合学习《课程的反思与重建》与自己教学实践,谈点肤浅的认识与体会:一、让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理解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理念,有效地运用好教科书已有资源进行教学。

另一方面,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进行教学。

从而把数学引向生活,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生活气息,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使数学学习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基础,从而带来对数学学习的更大热情。

1 / 6二、回归生活天地,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作广泛沟通,会使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这个重要道理。

众所周知,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

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原来的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系统太强,与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太少,使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无法达到同步,导致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搞题海战术,反复机械训练,阻碍学生思维发展。

架设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架设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架设数学与生活的桥梁数学离不开生活,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既应洋溢着文化的气息,又应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是现实的,丰富的。

让孩子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1.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增添生活气息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情境,从孩子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数学不再枯燥、抽象,进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设计这样的导入:师:同学们,现在进行一项比赛,老师这里有两种白色的纸,发给大家,请给涂上颜色,先涂完者为胜。

生1:我不同意。

因为纸的大小不一样,涂大的肯定要输。

生2:我要涂小的,肯定会赢。

师:同学们真有眼力。

还没涂色就能分出胜负。

那么决定胜负的关键是什么呢?生:纸张的大小不同。

师:“纸张的大小不同”它就是我们遇到的新问题——面积。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数学书和文具盒的面、练习本和课桌的面。

感受一下它们的大小。

(感受面积的含义)2.改变教材中部分知识的呈现模式,增强应用性。

在现行教材中有不少内容,特别是应用题部分存在着一种标准化的模式,无论是叙述的方式还是题型结构上都呈现出程式化、固定化的倾向,新课程标准指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的学习需要。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突破教材在内容呈现上的局限性。

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改变一些例题“纯文字化”的呈现模式,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可以有机地将表格、漫画、情境图、情景剧表演等引入数学课堂。

3.建立贴近学生生活的评价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生活化的评价方法,如游戏化评价,就是将学习内容融入游戏当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价值判断,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在无形之中深化对知识的认识;体验性评价,就是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画面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去实践,在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搭建小学生“生活数学”和“学科数学”之间的桥梁-文档

搭建小学生“生活数学”和“学科数学”之间的桥梁-文档

搭建小学生“生活数学”和“学科数学”之间的桥梁一、需求产生动力,体验数学作用1.在数学教学中,为数学设置一个小学生感兴趣的场景,在这样生动活泼的场景中学习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发挥思维,理解数学。

而数学起源于生活且作用于生活,为数学问题拟定的情景不仅是简单地讲述一个数学知识或模型,其中更重要的是它所包含的数学问题中具象生活场景与抽象的概念间的共通之处。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学习数学是枯燥的,特别是学习计算,学生的情绪更低,为此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感受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性。

2.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现年龄段具备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有所关联,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程度出发,以生活中的例子作为根据,让学生在动手中学得知识,并对生活同类问题有所了解。

让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互辉映,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有独特的活力。

二、创设合适情境,兴趣促进发展1.有意义的情境应该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能在情境问题上有所思考与发现,所以一切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生活场景都可以作为教学情境,如果可以,最好拿生活中的现实处境作为情境问题的背景,当然其他的关于童话故事、动画片等学生感兴趣的想象场景虽然不真实,但是因为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也可以作为教学情境的背景。

情境问题作为让学生更感兴趣,更利于学生数学发现的一种教学方式。

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和身体都还在发育当中,其课堂的纪律性、专注度都不够。

面对这样的学生,你所创作的教学背景其重要依据之一就是让学生觉得有趣。

2.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

情境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孩子可以提出问题,情景本身应该服务于数学探究,所以情境设置需要高效,教师在提出情景时要考虑其对数学本质的探讨推进。

要让这个场景不仅能够有“生活性”,其中本质应该是一类数学知识的延伸。

3.利于思考。

成功的情境应该利于学生以情境为基础展开思考,也就是情境内容的问题性,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可以延伸出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更多的数学思考。

浅谈如何搭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浅谈如何搭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浅谈如何搭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提炼和抽象数学的知识,体现学用结合,使“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达到真正沟通,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而又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充分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一、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寻找与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生活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发展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

1、从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教学时,教师可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如我在教学体积单位“立方米”时,把全班同学每8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学生准备一根1米长的米尺,要求学生用8根1米长的米尺,围一个棱长是1米的立方体,从而让学生明白棱长是1米的立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然后让学生分组钻进1立方米的空间里,亲自感受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

这样教学,数学与学生亲密接触,学生乐此不疲,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如让学生判断现实生活中一堆木材的体积,学生就能从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推测,而不会不着边际的胡乱猜一通。

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氛围。

2、从生活实例中寻找数学原型小学数学的许多概念、原理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

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学习对象,学生就会在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把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来研究,就能更清楚的认识事物的特征,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中 去 , 学 生 觉 得 数 学 是 有趣 且有 用 的 。 使 例 如 , 学 “ 行线 ” 课 时 , 师让 学生动手摆小 教 平 一 教
实 际 问题 , 高 了 学 生 学 习数 学 的 兴 趣 , 时 还 对 学 生 提 同
进行了孝敬老人的教育。 三、 注重 动 手 实践 用 数 学
学 生 说 脑 子 里 出 现 两 个 平 面 , 的 两侧 像 两 条 直 线 。 3 桥 . 总 结 认 知 规 律 :利 用 多 媒 体 课 件放 映 立 交 桥 的 图 形 并
数 学 来 源 于 生 活 , 应 用 于 生 活 。构 建 学 生 数学 应 又
用的理念 , 数学教学 中必不可少的环 节 , 是 占有 十 分 重
在 生活 中是 处 处 存 在 的 , 习数 学 是 为 了 解 决 生 活 中 的 学
出 地 进 行 教 学 , 掘 书 本 知 识 与 现 实 生 活 的联 系 , 可 挖 尽 能 让 抽 象 的数 学 概 念 在 生 活 中找 到 原 型 ,消 除学 生 学 习数 学 的 枯 燥 感 , 而 以 积 极 、 悦 的 心 态 投 入 到 学 习 从 愉
要 的地 位 。《 学 课 程标 准 》 出 :动 手 实践 、 数 指 “ 自主 探 索
与 合作 交流 是 学 生 学 习数 学 的 重 要 方 式 。 ” 师 应 在 日 教
生 活 中撷 取学 生熟 悉 的 问题 引入 新 内容 , 生 就 能 积 极 学
中和 其 他 学 科 学 习中 的 问题 , 强 应 用数 学 的 意 识 。 ” 增 数 学 家 华 罗 庚 曾 经 说 过 : 宇宙 之 大 , 子 之 微 , 箭 之 “ 粒 火
速 , 工之 巧 , 球之 变 , 化 地 日用 之 繁 , 处 不 用 数 学 。 ” 无 这

构架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彩桥

构架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彩桥

构架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彩桥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更离不开实际生活,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过程。

数学本身所涉及的一些具体问题,都离不开学生的日常生活。

因此,我们平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

一、巧用学生身边的实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社会生活纷呈复杂、包罗万象,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为现实生活和数学之间架起桥梁。

例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从小到大排或从大到小排数时,学生往往觉得有点难,无从下手,教师可以请同学们走出教室排一排、比一比、看一看数字宝宝排队跟我们小朋友有没有联系呢?小朋友是怎样排的,数字宝宝是怎样排的?学生们的兴趣一下提高了,通过这些活动他们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如何比较数的大小及如何排列数的顺序,学起来就很容易。

在教学中,如果把发生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纳入到课堂中来,都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产生共鸣,从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用数学”这节课时,我先请学生看一段《西游记》中小猴在玩耍的片段,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虽然学生对西游记中的一些情节很熟悉,但把它提到课堂中来,就大不相同了。

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从而很自然地进入新课。

看到孙悟空到花果山去,他们很自然地想到花果山里有小猴子,看到小猴子,他们想到了许多问题。

如问:“树上到底藏起了几只猴子?”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这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引出数学问题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使他们逐步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这样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数学教学不应只重求知的过程,在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练习数学技能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世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

在教学中如何构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在教学中如何构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实际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考试 周 刊 2 0 1 5 年 第 4 4 期
在 教 学 中 如 何 构 建 数 学 与 生 活 的 桥 梁
甘 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永 登 县 红 城镇 中 心 小学 , 甘肃 永登 7 3 0 3 0 0 )
摘 要 : 数 学 贴近 生 活 . 在 数 学教 学 中教 师 应 从 大 量 的 生 活 实例 和 学 生 熟 悉 的 情 境 入 手 , 消 除 学 生 对 数 学 的 陌生 感 , 缩 短数 学 与 现 实生 活 的 距 离 , 让 学生 体 验 到 : 生 活 离不 开 数 学 , 数 学 来 源 于 生活 , 并服 务 于 生 活 。教 师 要 重 视 构 建 数 学与 生活 的 桥 梁 , 使 学 生 有 更 多机 会 从 周 围 熟 悉 的 事物 q - 学 习和 理 解 数 学 , 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 感 受 到 数 学 的趣 味 和 作 用 , 体 验 到数 学 的魅 力 。 关键 词 : 数 学 问题 数 学语 言 课 堂 练 习 数 学 情境 数 学作 业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实验稿 ) 》 指出 : “ 数 学 教 学 是 数 学 活 动 的教 学 。 教 师要 紧密 联 系学 生 的生 活 环 境 。 从 学 生 的经 验 和 已有 的知 识 出发 . 创 设 生 动 的数 学 情 境 … … ” 如 何 使 学 生 “ 领悟” 出数 学 知 识 来 源 于生 活 , 又 服 务 于生 活 . 能 用 数 学 眼 光 观察 生 活 实 际 . 把“ 生 活 问题 数 学 化 . 数 学 问 题 生 活化 , 体 现 数 学 的应 用 价 值 ” , 这 是 一 个 值 得 深 入探 讨 的 问 题 。 下 面 我 根 据 自己 的教 学 实 践 谈 谈 在 小 学 数学 教 学 中 如 何 构 建 数 学 与 生 活 的 桥梁 。 数 学 问题 思 想化 为 了使 学 生 能 够 认 识 到 数学 存 在 于 现 实 生 活 。并 被 广 泛 应 用 于现 实 生 活 , 切 实 体 会 到 数 学 的应 用 价 值 , 并 使 学 生 思 想 受到教育 , 形 成 正 确 的情 感 、 态度 、 价值观 。 在 学 习 了小 数 的 加 减 混 合 运 算 应 用 题 后 .我 围绕 学 生 营 养早 餐 供 应 出 了 这 样 一 道题 : “ 政 府 为 小 学 生 每 天 供 应 一 个鸡 蛋 .一 袋 奶 子 ,一 个 花 卷。 已 知一 个 鸡 蛋 的价 格 是 0 . 5 2 元. 一包奶子的价格是1 . 7 5 元, 个 花 卷 的价 格 是O . 8 O 元 .算 算 政 府 每 周 为 你 供 营 养 餐 付 出 多少 钱 ? 照这样计算 , 你 小 学毕 业 后 政 府 共 拿 出多 少 钱 为 你 供 营养 餐 ?” 这 样 的 题 不 仅使 学 生进 一 步掌 握 了小 数 加 减 混 合 运 算的方法 , 拓 宽 了思 路 , 更 重 要 的是 能 把 所 学 的 知 识 应 用 于 生 活 中, 培 养 了学 生 的 应 用 意识 , 而且渗透 了思想教育 , 让 学 生 学有所得 。 二、 数 学 问题 生 活 化 新 课 程 标 准 更 多 地 强 调 学 生 用 客 观 的 眼 光 .从 生 活 中 捕 捉数学 问题 , 探 索数学规律 , 主 动运用数 学知识 , 分 析 生 活 现 象, 自主解 决 生 活 中 的实 际问 题 。 在 教 学 中要 善 于 从 学 生 的 生 活中抽象数学问题 , 从 学 生 的 已有 生 活 经 验 出发 . 设 计 学 生 感 兴趣的生活素材 . 以 丰 富 多彩 的形 式 展 现 给 学 生 . 使 学 生 感 受 到 数 学 与 生 活 的 联 系 。 因此 . 我 在 教 学 中通 过 学 生 比较 了解 、 熟 悉 的 社 会 实 际 问 题 ,为 学 生 创 设 生 动 活 泼 的探 究 知识 的 情 境, 从 而 充 分 调 动 了学 生 学 习数 学 知识 的 积 极 性 . 激 发 了 学 生 探究的欲望。 例如 , 教学 “ 圆的认识” 一课 时 。 我 向学 生 提 出 一 个 生 活 问 题: “ 家里 冬 季 取 暖 用 的炉 子 中 烤 箱 的 盖 子 为 什 么 是 圆 形 的 . 而不是正方形呢? ” 有 的学 生 很 快 说 出 . 因 为 圆形 盖子 美观 。 等 等。我适时引导他们 : “ 能 否 用 我 们 学 过 的 知识 解 释 这 个 问 题 呢?” 学 生 及 时 联 系 所 学 过 的知 识 思 考 、 交流 。 最 后 得 出“ 因 为 圆的直径 相等 , 圆形 的 盖 子 翻起 时 , 不怕掉下 去 ; 做 饭 和 烧 水 的 用 具 都 是 圆 形具 有 稳 定 和 封 闭 性 ” 这个结论。通过点拨 、 引 导. 学 生 把 数 学 知 识 与 生 活 实 际 紧 密联 系起 来 . 学 会用 数 学 的 眼 光 看生 活 问题 , 用 数 学 的 知 识 和 头 脑 想 生 活 中 的 现象 。 不但 使 学 生加 深 了 对数 学 知 识 理 解 ,而 且 让 学 生 感 受 到 了数 学 知 识 在 现 实 生 活 中 的应 用 。 三、 学 习材 料 生 活 化 陶行 知说 : “ 生 活 教 育 是 给 生 活 以教 育 。 用生活来教育 。 为 生 活 的 向 上 向前 的需 要 而教 育 。 ” 生 活 中处 处 有 数 学 . 数 学 渗 透 在 生 活 的每 个 角 落 。 在数学教学 中, 我 经 常搜 集贴 近学 生 生 活 的素 材 , 引 导 学 生体 会 数 学 , 如: 在教“ 千克和克” 时. 让 学 生 观 察 几 件 物 品 的包 装 , 记 下 它 们 的 重 量 。在 交 流 时 , 同学 们 提

如何架设生活与数学间的桥梁

如何架设生活与数学间的桥梁

如何架设生活与数学间的桥梁长期以来,许多孩子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究其原因恐怕是数学离孩子们的生活实在太远了,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抽象和难学。

我们的数学教学是,教师为教数学知识而设计教学,学生为学数学知识而进行学习,由于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学生的学习缺乏动力,教师的教学难以奏效。

因此,我们认为数学教学应考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架设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重新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

一、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数学是生活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的,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

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

要求学生到日常生活中,生产劳动中去寻找数学,并把它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当学生走进生活,仔细观察生活时,他们惊奇的发现生活与数学竟是那样的密不可分,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有数学,生活的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数学。

让我们翻开学生的数学日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竟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们看到二年级的学生在买衣服的时候找到了数学:“今天,大姑带我去买衣服。

大姑给我买了一套衣服,要45元。

大姑给那位叔叔55元,那位叔叔找回10元钱。

我想到了:55—45=10元。

”在吃饭的时候发现了数学:“今天中午,我回家吃的时候,妈妈烧了7只螃蟹,我吃了一只,姐姐回家吃了两只。

”集市中有数学:瞧,那集市上多热闹啊,让我们去那儿找找数学吧!卖皮鞋的地方怎么这么热闹呢?我们去看一看吧!啊,原来那里的商品都打八折出售,怪不得那么多人。

八折就是现在商品的售价比原来便宜二折。

构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桥梁

构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桥梁

构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桥梁【摘要】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两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指出了如何构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连接的桥梁与途径,并利用具体案例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数学生活具体形象抽象概括《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这段话充分地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即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

两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因此,帮助学生构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桥梁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介绍了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体验学习”中的一些感悟。

一、具体形象是连接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的桥梁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获取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在形象的感受、感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表象,从而形成概念。

作为青年教师,应该意识到教材中的例题取之于实际生活,是对实际生活的概括。

1.从实际生活中建立数学概念如面积的概念为:“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法让学生掌握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教法一:让学生看黑板上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教师用手一指平面图形,告诉学生求四条边的长度之和是求周长,求平面的大小就是面积,然后让学生背概念。

教法二:让学生拿出手中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用手摸一摸,然后体会一下,摸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四条线段、平面图形,这时老师用重要的词语加于补充,添加到学生回答的内容中来,就把概念完整地陈述出来。

再让学生复述一遍,定义就准确地渗入到学生的大脑之中。

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前者虽简洁,但学生死记硬背下来的概念,只是堆砌而成的一个孤立的集合,时间久了,就会淡忘。

而后一种虽繁琐,但学生是从生活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再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建立概念,这种概念记忆深刻。

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宾州镇中心学校罗琼英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可以激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故事造境,环境营造,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模拟生活。

1、环境营造,媒体辅助心理学告诉我们,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色彩鲜艳的对象,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

如在教学《青蛙吃虫》一课时,教师利用媒体播放青蛙在稻田里吃害虫的过程,学生被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从大青蛙和小青蛙的对话中知道了大青蛙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吃了30只害虫。

这时教师让就“青蛙吃害虫”提数学问题,学生由于有了“兴趣”,思维一下就活跃起来,很自然地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学习更为主动、积极。

2、巧用游戏、故事造境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时,教师引导学生讲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许多的数学问题。

教师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要求学生把问题说完整,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

二、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培养数学应用能力关键词:数学;生活;应用1.创设生活情境,引起学习兴趣2.搭建“生活经验”桥梁,巩固学生数学知识。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体,在他们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宝贵的资源——生活经验。

很多数学规律,数学思想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我们要善于捕捉,尽量提供,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主动探究数学规律。

高职数学教学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

教师要重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教学设计注意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测量操场篮球架的高度,理论上讲测量篮球架的高度并不难,学生会很快想到借助篮球架在阳光照射下留下的阴影来估算篮球架的高度。

但是这个过程中需要用到相似三角形、处理误差、计算比例等方面的数学知识。

因此,真要实践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到篮球场实地操作,绝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这样的活动是很愿意参加的。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相似三角形的建模差异、理论计算值与实际测3.借助生活实际,培养应用能力4.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能力有位哲学家曾说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依靠成功的教学而激发出来的。

”在教学中渗透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更好学习集合数学和亲身体验其思考过程,所以在高职数学集合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广大高职数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多加注重对生活化教学的应用。

由于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的许多不同之处,我们首先要打破传统的统一教材、教案的约束,从学生不同专业特点出发,编写不同的教学大纲,使用不同的教材和教案,在教学上同时突出基础性和应用性。

做到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师要擅长处理教材,要不拘泥于教材例题内容,善于发现每一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把这样的问题作为例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唤醒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点,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讲最值问题时,可以设计这样的例题:去博物馆看画展,有一幅画高1.8米,如果画框的底边高于你的眼睛1.4米,问观察者在距离画多远处看到的画面最清楚?对高职集合数学教材进行创造性地使用,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乐趣,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所选取的素材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且学生都很熟悉的素材,通过这种素材才能够让学生有话可说,激活数学教科书的教材内容。

搭建生活桥梁 让学生高效学数学

搭建生活桥梁 让学生高效学数学

搭建生活桥梁让学生高效学数学作者:谢益梅来源:《求知导刊》2021年第44期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较为简单,其更需要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建立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这一过程,实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基于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也应从生活出发,关注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数学学习更加高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4-0064-03作者简介:谢益梅(1978.10—),女,江苏省海安市曲塘镇中心小学,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言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便是它突出的抽象性和很强的逻辑性。

这样的特点虽赋予了数学学科与众不同的内涵,但也造成了学习者思维发展与数学学习之间的矛盾。

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其逻辑思维能力刚开始形成,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顾学科特殊性,而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滔滔不绝地在讲台上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会因缺少抽象思维能力,认为数学学习索然无味,仿佛在听“天书”[1]。

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及时改变教学方式,由生活案例来导入课程,在教学中适时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切身感知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2]。

同时,教师也要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方案,努力寻找生活和数学的连接点,探寻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契机,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一、创设生活导入情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者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关注兴趣,从而为课堂教学打造良好的开端[3]。

教师可以话题讨论、情境创设等形式融入生活元素,让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从而为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建数学与生活结合的桥梁]数学桥梁搭建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因此,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一些数学知识,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

教师要努力架设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数学真正的能服务于生活,并且能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用数学”的意识。

一、搭建“问题情境”桥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数学脱离实际。

”只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将数学与生活有机的整合到一块,让学生能从生活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是“非常有趣的,也是非常有用的。

”要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教师就要会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

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有时会感受到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因此,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加深学生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

例如: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见过的字母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一下子就举了很多,如饮料瓶上的L,电灯泡上的V、W。

音乐课本上的声调C、D、E、F……。


师再用多媒体出示一幅完整的扑克,然后再把里面的数和大小王抽去,剩着字母A、I、Q、K。

请学生思考这些字母分别表示什么,学生一下子情绪高涨。

二、搭建“生活经验”桥梁,巩固学生数学知识。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体,在他们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宝贵的教育资源――生活经验。

同时,他们幼小的心灵又对周围的这些事物和现象充满了无比的好奇,若教师能真正意识到这一点,紧紧抓住这份难得的好奇心,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实例,着力加以诱导、挖掘,这样将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数学规律,数学思想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我们要善于捕捉,尽量提供,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主动探究数学规律。

新课程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

教师要重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教学设计注意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

例如:在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时,先让学生说一说乘坐公交车时的情景,学生会说到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还有可能是一群人蜂拥而上等,这时老师提问“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很自然地会提出“下了多少人,又上了多少人,车上现在有多少人?”这很自然地引入新课,而且会让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因为一群人蜂拥而上,就不会清楚上了多少人,下了多少人,因此要遵守秩序“先下后上,前门上,后门下”。

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既让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了他们的数感,更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搭建“实践”桥梁,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数
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习
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以致用。

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课本上经过数学处理的问题。

学生只要按照学过的解题方法,一步一步地去解决就可以了,但碰到实际生活问题往往显得不知所措,一筹莫展。

特别是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一堆数据符号前,自然而然产生一种乏味厌学的情绪。

长此以往,学生有可能产生一种对数学的恐惧感。

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学生日后的和谐发展,完全有必要让学生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现在课堂。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

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

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开始了自己的演出。

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