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经济学院提出调结构,首先是调整收入分配

合集下载

人大经济学院指出供给侧改革的四个要点

人大经济学院指出供给侧改革的四个要点

人大经济学院指出供给侧改革的四个要点自从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成为了广为人知的高频词汇。

不过,“供给侧改革”等术语在主流宏观经济学很少被提及。

比如,非常流行的曼昆版《宏观经济学》教科书只是简略介绍了导致滞胀的供给冲击和应对冲击的总需求管理政策。

此外,供给学派也没有建立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客观地说,“供给侧改革”确实是切中中国经济时弊的重大举措,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结构失衡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因此,需要深入思考并认真研究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

第一,不能照搬英美供给改革经验,因为他们当时面临的是滞胀而我国现在是通缩。

从表象上来看,当前中国面临的增长下滑、国企效益下降和宏观调控效果欠佳等问题与20世纪80年代初英美的处境有些类似。

不过,问题背后的内在机理却完全不一样。

英美当年所面临的经济困境是滞胀,缘起于超越发展阶段过度建设福利社会、石油供给冲击、资本主义条件下过度发展国有企业等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多重因素。

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总需求管理手段无法同时实现稳增长和控通胀两个目标。

在这一背景下,英美推行了以减税、放松管制、国企改革和削减福利开支等为核心的供给改革。

其根本目的是刺激供给,推动总供给曲线右移,同时实现稳增长和控通胀两个目标,从而帮助经济走出滞胀困境。

也就是说,英美推行的供给改革是完全对症的药方(当然,经济史学界对此尚未形成完全一致的意见)。

然而,当前我国经济并没有陷入滞胀,而是呈现出“债务-通缩”迹象,一方面债务不断攀升,另一方面通缩压力持续加剧。

客观地说,当年英美供给改革的很多举措值得中国借鉴。

但如果照搬其治理滞胀的供给改革来解决中国面临的“债务-通缩”问题,显然药不对症。

在当前产出缺口和GDP平减指数均为负的背景下,笼统地通过增加资本、劳动、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和提高效率,虽然会推动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弥补产出缺口,但是却会加剧通缩压力、提高中国陷入“债务-通缩”陷阱的可能性。

人大经济学院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

人大经济学院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

人大经济学院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访中国人民大学卫教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工作要求,针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卫兴华教授。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记者: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您认为首先要解决哪些关键问题?卫:我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统一的关系。

需从两个方面认识这个问题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动因素,是经济发展的主导性推动力量。

劳动者及其家属的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劳动者科技知识和精神面貌等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如马克思所说,社会主义社会要“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

这些年来,中央也十分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而每个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要以教育公平、分配公平为条件,以人们体面劳动、体面生活为基础。

社会主义发展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应享受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

邓小平同志所讲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把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统一起来,也是把生产力标准与价值标准统一起来。

他先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讲生产力标准,讲经济发展;又讲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是讲价值标准,实际上讲了人的解放与发展。

重视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关心人民的疾苦,致力于人民生活的改善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奉行的宗旨。

但是这一宗旨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又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偏离,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自觉地坚持与奉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总体上说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初步实现了小康。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一、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框架国民收入初次分配(1)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领域内部进行的分配。

通过初次分配,形成了劳动者、政府、企业三者的原始收入。

(2)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税收杠杆和法律法规进行调节和规范,一般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

国民收入再分配(1)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形成的原始收入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内进一步进行分配的过程。

通过再分配,不直接参与生产活动的社会成员或集团从参与初次分配的社会成员或集团那里获得收入,这种收入又称派生收入。

(2)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的四个渠道国家预算劳务费用价格调整银行信贷国民收入第三次分配第三次分配是慈善公益组织建立在志愿性的基础上,以募集、自愿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的分配,它依靠“精神力量”,奉行“道德原则”。

国民收入三层次分配之间的关系在国民收入分配的三个层次中,初次分配作为国民收入分配的起点,是原始分配,对整个分配过程及分配关系形成的基础性作用;再次分配是对初次分配的调整,以政府调节来弥补市场分配的不足;第三次分配则是对再次分配的补充,以民间捐赠来弥补政府调节的不足。

二、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基本制度和分配状况(一)基本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质上就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二)分配状况1、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扭转;2、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居民收入出现下降趋势;3、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

居民个人收入分配状况的衡量——洛伦兹曲线居民个人收入分配状况的衡量——基尼系数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2003--2012)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部分国家基尼系数比较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占比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0—2010年,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由53.3%下降到47.8%。

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使改革成果惠及百姓

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使改革成果惠及百姓

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使改革成果惠及百姓作者:赵惠敏来源:《新长征》 2011年第3期赵惠敏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这既是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也是增加居民收入对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更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形成的分配比例关系,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通过要素市场在各要素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

再分配主要由政府按照一定原则,通过财政税收、扶贫及社会保障统筹等方式来进行,包括税收收入、财政转移支付、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服务性收费等。

由于初次分配主要是建立在市场机制自发起作用基础上的分配,很难实现社会所追求的公平目标,为此,再分配被用来校正初次分配的偏差就显得非常必要。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注意到再分配对公平的作用也是有限的,第三次分配便应运而生。

第三次分配是指通过社会救助、社会捐赠等非强制方式再一次进行分配,在现阶段的我国,它对收入分配影响很小,但从长期来看,它的影响会逐渐增强。

目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与政府、企业所占比重相比较低且下降,而政府和企业收入却呈快速发展趋势;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与土地、资本、管理等要素相比较低,使得企业收入增长较快,政府次之,居民最少。

居民收入占比低,从理论上看是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比例不合理,积累率过高,反映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主要是政府积累高,投资支出比例大,导致经济增长依赖投资;居民收入水平低,消费倾向和消费水平低及民间投资不足。

劳动报酬占比低,从理论上看是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关系处理不当,反映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主要是劳动者的工资增长赶不上国民经济增长和企业利润增长。

人大经济学院说明调结构首先是调整收入分配的问题,最后才是产业和区域问题

人大经济学院说明调结构首先是调整收入分配的问题,最后才是产业和区域问题

人大经济学院说明调结构首先是调整收入分配的问题,最后才是产业和区域问题2010:中国经济发展的“喜”与“忧”“2010年中国GDP预计增长9.6%。

考虑到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淡出,2011年经济增速约为9.1%,2010、2011年CPI分别达到3.6%、3.2%。

”4月13日,在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召开的“后危机时代宏观经济调控”发布会上,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罗伯特·魏图(RobertWihtol)对2010年及今后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展望。

喜:2010年世界贸易形势将有所好转,可促进中国商品出口恢复性增长,预计出口增长13%亚行提供的报告预测,2010年世界贸易形势将有所好转,可促进中国商品出口恢复性增长,预计出口增长13%,2011年增长13.5%。

于今年1月1日生效的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也将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

由于国内需求旺盛和全球原油及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企,2010年中国进口预计增长13.5%,2011年增长15%。

考虑到贸易顺差及收入账户盈余的增加将慢于国内需求的增长,预计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重将略有下降。

另外,考虑到工业化国家经济的逐步复苏,2011年净出口还将进一步增长,但还不足以恢复到全球经济危机前的水平。

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将不断下降,而消费和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将不断上升。

在财政政策方面,亚行认为2010年中国将维持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但为避免过度投资可能造成的问题,中国政府将对其进行适当调整。

在此之前,中国政府已明确表示,将着力控制有可能造成产能过剩的投资项目,遏制因投资膨胀而导致的地方政府债务不断增加的势头。

因此,亚行预计2010年中国政府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仍将在2.8%左右,到2011年将略降至2.6%。

在货币政策方面,2010年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目标是17%,但2010年7.5万亿元的新增贷款目标仍比2007-2008年的平均水平高出70%。

2021年高级经济师经济学部分讲义个人收入的分配过程与收入分配的调节

2021年高级经济师经济学部分讲义个人收入的分配过程与收入分配的调节

个人收入的分配过程与收入分配的调节1.个人收入的分配过程与政府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个人收入的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过程。

在微观分配领域,所有参与分配的社会成员都是以劳动者或生产要素所有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们以其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公有制经济中〕和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及各种生产要素的奉献取得相应的报酬。

在这一领域,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者和生产要素的产权所有者,无论以何种分配方式获得收入,这些收入通常都表现为利息、利润、地租或租金以及工资或薪金。

个人收入经过初次分配以后还要进行再分配。

对个人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必要性就在于,在微观分配领域,主要建立在市场机制自发作用根底上的分配方式,很难实现社会所追求的社会公平目标,甚至可能引起两极分化,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

为此,在个人收入初次分配完成以后,还要进行再分配。

所谓对个人收入进行再分配,亦即对个人在初次分配过程中所获得的收入进行再调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或政府对个人收入的调节,应集中在宏观领域中进行而不应发生在微观领域。

因为在微观分配领域,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政府对个人收入进行再分配,应主要在宏观领域中进行,即在宏观领域发挥调节个人收入的作用。

2.个人收入的调节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形成对个人收入进行调节或再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以及集体组织或社会团体。

其中国家或政府是最重要的调节主体。

政府对个人收入的调节包括对个人收入的某种扣除和给予个人某种形式的收入两个方面。

首先,国家通常以税收的形式强制地把个人收入的一局部集中起来,形成国家的财政收入;然后再将集中起来的收入以某种形式转移支付给个人,形成个人的社会保障收入或福利性收入。

社会团体或集体组织对个人收入的再分配也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个人将自己收入的一局部以某种形式捐赠或缴纳给社会团体或集体组织;另一方面,社会团体或集体组织再将其所获得的收入以某种形式分配给个人,形成个人的福利性收入。

我国收入差距的调节PPT课件

我国收入差距的调节PPT课件

建议性政策:
1、 企业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或是工资谈判制度(日本的工资倍增计划,新加坡的国 家工资理事会,工会组织建设,企业利润上报制度)。
新加坡全国工资理事会于1972年成立。由1位主义(通常是大学教授)和雇主、雇员、政府各5
名高级代表组成。作为政府的顾问机构,其职责一是拟订与执行有关工资与劳资关系的政策,二是 为劳资政三方在工资问题上的利益达成协议。新加坡工资理事会成立的目的是提供有秩序的工资增 长,确保工资政策与国家的长远经济政策互相配合.全国工资理事会制定工资的一般指导原则,在 每年的6月公布,适用期限是1年(从当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开始是刚性的制定工资增长幅
为使倍增计划有可实施的基础,日本政府又将经济增长率分解到三次产业,并依据三 次产业的增长目标分别测算出各产业的税后法人收入、个人所得、税收的分布,再通 过产业关联分析厘清国民产出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完成从生产到分 配再到支出的推算过程,预估出各种情况下的分配结果,使国民经济增长计划不脱离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个终极目标。
纵向看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政府,企业,居民在GDP中的比重
改革开放初期的24:18:56,2009年31:32:37
横向看 世界很多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均比我国高,日本稳
定在50%,美国则接近60%
微观看 从利润和职工工资之间的比例看,利润比重过大、工资比重过小。根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组织发布的2007年《中国企业竞争力报
中国目前是否解决了”谁给加” (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许多问题,例如融资难,前 段时间出现的南方中小企业业主出逃现象,很值得思考,这样盲目而且刚性的加薪会 不会加重中小企业负担),“给谁加” 会不会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公务员,国企工人 的工资和私企职工之间的差距已经很大,如果同样的给国企工人和私企工人加薪,那 么这种差距还是会依然存在,更有甚者,如果国企借此机会大大加薪,而中小企业却 不能做到,那么岂不是一个更大的差距将会诞生?)?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复试模拟题(二)及答案详解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复试模拟题(二)及答案详解

Born to win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经济学复试备考试
题二
一、名词解释
1. 产权
2.流动资本
3. 二元经济
4.马尔萨斯人口论
二、问答题
1.“萨伊定律”的内容要点是什么?
2.李嘉图的国际贸易和分工学说。

3.简述马歇尔理论体系的特点。

4.综合资本集中和资本积聚原理谈谈我国大中型企业谋求发展的战略。

5.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生产的新特点。

6.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的国家有什么影响?
7.运用劳动价值理论说明高科技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8.分析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危害和解决方法。

9.试论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影响及政府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

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经济学复试备考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
1. 产权
答:产权主要是指财产权利,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权利,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

人大经济学院提出调整经济结构可借鉴“广东经验”

人大经济学院提出调整经济结构可借鉴“广东经验”

人大经济学院提出调整经济结构可借鉴“广东经验”人民币升值Vs美国霸权贬值中美再平衡真相:人民币升值Vs美国霸权贬值在目前世界经济寻求由失衡转向平衡的过程中,以中美为代表的主要经济体面临一场结构调整的博弈。

「再工业化」过程或令美国经济增长引擎由消费转向投资,而对中国来说,积极调整内部经济结构、刺激居民消费无疑是博弈中的最优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在重构平衡过程中产生的诸如贸易保护、人民币汇率等问题,将可能转化为政治领域的争端,必须高度警惕。

「后危机时代」中美在各自转型的过程中,应顾及对方的核心利益,互相调适,确保「再平衡」过程平稳顺利,避免出现新的危机。

「中国模式」显现弱点亟需转变增长模式对此,刘煜辉认为,在美国主导建立的全球经济循环中,中国的地位是异常脆弱的。

在原有的国际分工地位使得中国经济很容易受到外部冲击,同时也令中国经济发展迟早会面临「需求天花板」,难以为继。

「这种发展模式导致中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非常高。

外部需求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一旦外部需求短期内急速下滑,必然会引起中国经济的快速下滑,加大中国经济的波动风险。

从目前看,这种发展模式的收益在逐渐变小,压力日益增强,内部面临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的压力,外部面临贸易环境恶化的压力,难以为继。

」从长期来看,这一发展模式将恶化中国已经存在的产能过剩,扩大政府的权力边界,并减弱消费水平,挤出私人部门的投资,给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恶果。

「因此从这点看,中国绝不能畏惧,必须坦然面对和承认现行模式的不足,积极调整并顺应『全球经济再平衡』这一趋势。

」刘煜辉表示,「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再平衡进程早已展开。

例如,中国在下一阶段将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以内需特别是最终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

另外,透过抑制过剩产能、推进低碳经济模式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措施,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再平衡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当中美两国的经济增长模式都面临了短期调整和长期重塑的压力与挑战,谁调整得越快、越主动,谁将重新确立在未来全球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影响与作用。

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结构调整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看来,经济过热的出现,无论是需求过度还是结构问题,其最终的 原因都是战后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的结果。特别是美国,60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时过度 使用了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致使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持续的通货膨胀,并且这种通货膨胀通 过固定汇率制度传播到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此之后,盛行于英美的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开始对西 方的经济过热进行治理,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久而久之,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主张便自然成了治理经济过热的 主流经济学思想,这种思想概括而言无非如下两点,其一,治理通胀和经济过热要以紧缩为手段,其二,治理通 胀和经济过热要以牺牲经济增长速度为代价。无论是在拉美,还是在东亚,一旦这些经济体出现过热或危机,国 际货币体系总是以紧缩政策作为首选方案推荐,甚至作为国际经济组织援助的前提条件;在原苏联国家经济转轨 过程中出现的通胀现象,美国经济学家也是推荐以“休克”疗法来应对(即以经济衰退为代价来治理通胀)。
支撑这种生产模式的生产要素有四个方面:资本、土地(自然资源)、劳动、管理和技术创新。高资本投入, 低廉的劳动力价格、资源价格,技术创新不足,都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不要转型的问 题,而是必须要转型的问题了,现在我们已经是被动式的了。在金融危机之后,出口部门的压力越来越大,贸易 保护主义盛行,贸易摩擦时有发生。欧美市场吸纳中国制造产品的能力下降了,出口很难恢复到金融危机以前的 水平,所以经济必须转向内需,这是被动式的。
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大型垄断企业,而大型垄断企业的发展是通 过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而逐步发展形成的,技术优势在市场上能够在一定时期中维持垄断利润,而分工与协调又 要求在垄断企业的周围产生中小企业群。因此,在国外一个大型垄断企业一旦技术优势形成,企业的生命周期往 往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上。

人大经济学院:改革重点在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

人大经济学院:改革重点在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

人大经济学院:改革重点在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国科学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过去的表述是基础性作用。

一词之变的意义在哪里?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基础性的调节作用。

所谓基础性的调节作用,指的是整个社会资源应该由市场机制来配置。

同时,国家不应该对企业进行直接干预,而是应该通过调节市场环境和市场条件以达到对经济干预的效果。

政府应通过调节市场机制全面调节经济活动,用通俗的话来讲,也就是只有在市场做不好或者做不了的情况下,政府才去弥补市场缺陷。

上世纪90年代确定改革的基本路线,经过了一二十年的改革实践,中国的市场化程度在不断地提高。

无论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还是公有制经济的改革,乃至自由价格体系的形成,都得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和发育过程。

应该说,改革的成就是很大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在改革过程当中,由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权力边界、利益边界划分得还不够清楚,因此在市场化的过程中,首先,我们看到了政府对经济不恰当的干预,或者说政府的越位错位现象频繁地发生,具体表现为,政府主导了经济运行过程,过多干预微观主体的经营活动,从而扭曲了市场机制,主要表现在价格体制上,比如我们的要素价格还比较扭曲,也包括利率受到行政力量的控制、土地价格的扭曲等等;其次,市场化过程中,由于区域性市场比较发达,行政割据、地方封锁,造成全国的统一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另外,微观主体当中,民营经济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在国有企业当中,由于一直在强调发挥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主导地位,因此也应该看到许多国有企业始终处于垄断地位,特别是国有企业存在的不恰当竞争,都导致了一些不良后果。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经济要以决定性作用来替代其基础性作用。

这一提法,实际上是在首先肯定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确定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

所以,在解读这个问题上不要产生误解。

现在有一些说法,误认为提出市场决定性作用是对基础性作用的否定,这样的理解是不对的。

人大会议议题发言稿范文

人大会议议题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我是来自XX省XX市的人大代表,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就本次人大会议的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我想谈谈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等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

因此,我认为,在本次人大会议上,我们应该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作为重点议题,为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一、稳增长稳增长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快铁路、公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供给质量,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3. 拓展内需市场。

加大消费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激发消费潜力。

同时,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投资结构优化。

4. 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通过多边和双边谈判,争取更多市场准入和贸易便利化政策。

二、调结构调结构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以下是我对调结构的几点建议:1. 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2.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3. 促进创新驱动发展。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4.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劳动力向高端产业、高技能产业转移。

三、惠民生惠民生是党的执政之基、民生之本。

以下是我对惠民生的几点建议:1.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水平。

2. 加强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改革。

人大经济学院指出今年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转为结构调整

人大经济学院指出今年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转为结构调整

人大经济学院指出今年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转为结构调整专家:今年宏观经济政策宜稳不宜退专家认为,货币政策将回归常态,而财政刺激经济的力度也会有所减弱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2009全年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呈现“V”型反转势头。

但随“V”型图一起出炉的还有去年12月份快速回升的CPI、PPI,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们对2010年通胀压力、资产泡沫风险的担忧以及对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疑虑。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们表示,2010年的宏观经济政策还将延续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基调,但会依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局部微调,货币政策将回归常态,而财政刺激经济的力度也会有所减弱。

经济政策整体取向是宜稳不宜退。

货币政策回归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定的调,宏观经济政策的大方向不会变化”,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的货币政策还会保持适度宽松,但相对于2009年的宽松政策,今年更侧重于“适度”。

据2009全年经济数据显示,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新增贷款大幅增加。

去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0.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增幅同比加快9.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22万亿元,增长32.4%,加快23.3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6万亿元,同比多增4.7万亿元。

而据相关部门预测,2010年M2增速会降至17%左右,而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将降至7.5万亿元。

“2009年我国货币政策总体来讲是极为宽松的,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

但现在货币政策应恢复到正常状态”。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好转,货币政策应从过度宽松向适度宽松回归。

货币供应量、信贷增长应控制在一个适度宽松的范围内。

此外,他认为,在当前流动性过剩和房地产业泡沫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产业结构调整很难实施。

虽然2010年信贷规模可能会降至7.5万亿元,但还是有些偏高。

人大经济学院说明有效的结构调整才能谷底重生

人大经济学院说明有效的结构调整才能谷底重生

人大经济学院说明有效的结构调整才能谷底重生核心观点●需求饱和的只是既有的产品和服务,但提升了的产业结构和服务是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打开一片新的需求天地的●结构不能有效调整的经济学意义就是社会的稀缺资源被投放在无效产业上的白白浪费,整个经济缺少进一步前进的支撑点●政府工作的重点就是创造有利于创新、有利于结构调整的环境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

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必须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并把化解产能过剩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首。

结构效应是没有尽头的,因为调整结构可以创新出新的需求,调整结构是发挥经济结构效应的前提和条件化解产能过剩就是调整结构。

经济发展可以分作水平效应和结构效应。

水平效应是在给定技术条件、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片面地扩展和重复既有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重在经济规模。

结构效应是通过创新,提升产业、产品结构而获得更高层次的经济发展。

结构效应更着重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水平效应是有边界的,一种产业产能总有饱和的时候。

结构效应是没有尽头的,因为调整结构可以创新出新的需求,人们的需求是永远没有尽头的。

需求饱和的只是既有的产品和服务,但提升了的产业结构和服务是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打开一片新的需求天地的。

例如,在传统手机饱和的同时,苹果公司及时地推出了智能手机,开辟了一个新的、巨大的市场。

产业、产品结构的层次和水平,给定了发展的层次和规模,产业结构的固化会导致一国经济的长期徘徊不前,典型的案例就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的经济结构曾使中国经济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发达国家经济所以能不断发展,就是其产业结构会通过充满活力的经济机制,自动地提升、调整、吐故纳新。

这种调整和提升是内生的,通常是某一企业在竞争规律的作用之下,率先创新,探寻未来的新兴产业以及新的技术走向和市场走向,产业结构由此得以提升。

人大经济学院认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要点依然在结构性改革上!

人大经济学院认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要点依然在结构性改革上!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第 1 页 共 1 页 人大经济学院认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
要点依然在结构性改革上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霍文琦)3月2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5年第一季度)”在北京召开。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教授认为,目前中国结构调整的核心要点依然在结构性改革上面,而不是在具体的一些政策上面。

刘分析,有人说,既然全球不平衡要逆转,是不是应该让人民币汇率升的更快?可能会有新的产业出现,是不是建立一系列的产业基金来帮助进行全面孵化? 或者号召全面进行创新,进入到一些新的行业?这些举措可能都是有问题的。

因为几个市场的大变化,在未来并不一定是一个完全趋势性的变化,依然存在很多周期性的变化。

因此,我们顺势而为不是简单的借力打力、简单的往前走,可能我们需要在结构上调整的一些耐性,在结构政策上的一些弹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大经济学院提出调结构,首先是调整收入分配解析:房价这么高中国人能富吗2009发生了什么国民财富重整引子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成为近期中央高层频频表态的"中心思想"之一。

经过2009年,"调结构"的理解发生了巨大转变以往更局限于产业结构,现在的共识是,调结构,首先是调整收入分配问题,其次是消费不足储蓄过高问题,然后是内需不足、外需过高的问题,最后才是产业和区域问题。

这样的逻辑重整,让人期待着在虎年春节之后,是否会有国民财富的新一轮重整。

事实上,国民财富重整一直在进行着,但其间的张力却不断紧绷地王与蜗居,民资与国资,煤老板与国有矿……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投资的狂飙突进,更是让这种张力动人心魄。

梦想与泡沫同在,欢呼与叹息齐鸣。

年关当前,欢聚之余,人们必定会筹算一年来的所得所失。

这一组稿件,我们希望通过一些热点人群的财富故事或是个人账单,粗粗勾勒财富分配的图景地产商、失地者、蜗居者、煤老板、电影大亨、创投玩家,乃至医生、教师以及从大都市逃离的异乡人。

这样的图景,或许会在春节之后继续,有些部分甚至还会加码。

我们期待,新的国民财富重整,能更关注社会平等与革新,建设社会安全网,防止财富结构巨变带来的冲击,让更多普通人有安放梦想之地。

国民财富急盼重整未来20年,社会改革在中国经济主题中的重要性将不断提升,以此建设社会安全网,防止财富结构巨变后带来的冲击临近春节,中央领导对调整经济结构密集表态。

其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首当其冲。

2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说:"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 他就此提出了8点意见,在第一点中就提到"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2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要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革分配制度,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中央并就此提出三项举措。

2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发表讲话:"我国已进入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强调说,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之源,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安全网,要更加注重就业和劳动报酬在一次分配中的作用,更加注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此前,胡锦涛在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等内容为主题的中央高层学习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部署2010年财政工作时,都强调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经过2009年,大家对`调结构`的理解发生巨大转变,以往调结构更局限于产业结构,现在则认识到,调结构,首先是调整收入分配的问题,其次是消费不足储蓄过高问题,然后是内需不足、外需过高的问题,最后才是产业和区域问题。

对经济结构的逻辑关系认识得更为真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负责人刘元春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2009年,宏观经济与社会问题关联愈发紧密。

"国进民退"、"蚁族"、"蜗居",这些滚烫的"热词",背后是财富结构在财政刺激计划和信贷洪峰下快速调整,给社会一些阶层带来的冲击。

"决策层已高度认识到社会结构脆弱性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制约。

未来20年,社会改革将是中国经济重要主题,以此建设社会安全网,防止财富结构巨变后带来的冲击。

"刘元春说,"以往零敲碎打的改革已经不足以应对今日局面,应有整体性方案。

"超高房价的两端2009年究竟发生了什么?2009年,全球经济经历了"二战"以来首次负增长。

中国则调转宏观调控方向,实施了以"四万亿"为代表的财政刺激计划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由此,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主导型特点更为突出。

根据央行1月29日公布的数据,2009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67.2%,增幅比2008年提高61.8个百分点,全年增速达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

房地产领域应声而起。

大批国企手握大笔银行贷款,迅速突破了国资委关于"有进有退,做好主业"的原则,也大举进军房地产业。

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成交总价前十名的地块中,国企独占八席,成交楼面地价前十名中,国企也独占八席。

2009年成交总价前十名的住宅用地,平均成交金额为75.76亿元,单价前十名的住宅用地平均楼面地价为26365元/平方米,而2007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51.93亿元和16234元/平方米。

国企大举进入,抬高了土地价格,加之通货膨胀预期,大批民营企业纷纷将资金投入楼市避险。

2009年3月份后,房价连涨10个月,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8%,200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比上一轮暴涨时期的2007年高20.8%。

一线城市数据则更高。

"房子是要卖给有房子的人。

"房产的居住属性弱化,投资属性强化,成为财富再分配器。

由于涨速过快,拥有资本和房产的富人更富,"非富"人群也可以参与获利,但月供等门槛已高不可攀。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等,于1988年、1995年、2002年、2007年进行了四次全国范围内的大型居民收入调查:从1988年至2007年,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从7.3倍上升到23倍。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的研究,1998 年的住房制度改革是中国消费支出模式的"拐点",1994~1998年消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不断提升的态势,由52.4%持续上升到1998年的58.2%,但1998 年住房制度改革后,该比值从1998 年的58.2%直降到2006 年的52.0%。

其核心原因就是居民对于住房投资的支出大幅度挤压了消费支出的空间。

中国居民住房投资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从1998 年的2.96%上升到2006 年的11.2%,中国居民投资支出与消费支出的比例从1998 年的0.051:1 上升到2006 年的0.215:1。

虽然还没有2009年的最新统计数据,但房价史上最猛的暴涨,显然加剧了上述趋势。

正因如此,2009年,"地王"超越了房地产界,也超越了经济界,成为全社会最热词汇。

那么,从居民消费中挤占出来的房地产资金又流向了哪里?据《财经国家周刊》对深圳的调研,2009年深圳市1944亿元房价总市值分配去向中,包括268亿元银行利息、124.7亿元房地产业税收和130亿元土地出让收益,余下部分,理论上归开发商分配,也包括中介机构和炒房者。

$$$不对称的增长房价暴涨背后是国民财富结构的迅速调整。

刘元春分析说:近年来,中国财富不仅在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的比重方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且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各自的内在结构也发生着巨变。

经济高速增长后,国民财富已积累到一定规模,要求更多的金融工具来分散资产风险,资产结构多元化需求日渐强烈。

居民大规模重新组合资产,包括在消费贷款创新的带动下,将银行储蓄资产提前转移到不动产上;将银行储蓄转化为股票、基金、保险以及债券等金融资产,出现居民储蓄活期化和大搬家的现象。

2009年,这一局面有强化之势。

"原本用来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大量资金,却在金融系统打转。

"刘元春说,2009年新增信贷9.59万亿元,金融机构新增存款13.1万亿元。

第四季度开始,存款活期化明显,货币大量流向资本和投机领域,从而导致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以及黄金等投资品价格大幅上扬。

比如,作为各种投资产品价格风向标的黄金价格,于2009年10 月初突破1000 美元/盎司,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2009年末上证指数收于3277.14点,与2008年底的1820.81点相比,上涨1456.33点,涨幅达80%。

被中央领导再三强调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则在2009年形成了史上最紧张的局面。

收入分配格局是指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比例关系。

根据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社会管理研究室主任常兴华的研究,在1992~2007年间,政府、企业和居民部门收入分别增长了9.83倍、19.35倍和7.52倍。

政府初次分配收入增长速度超过其他主体收入增长速度;企业收入增长主要是本世纪以来比较快,超过了平均增长速度;而居民初次分配收入增长速度始终是最慢的,且低于平均增长速度。

这是一种并不对称的增长。

结果,在高速经济增长过程中,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滑。

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预计达到68477亿元人民币,增长11.7%。

根据国土资源部2月份数据,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总价款达15910.2亿元,同比增加63.4%。

2009年我国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收入的23.22%。

在2009年这轮房价暴涨中,政府收益最为明显。

过高的企业留利和财政收入直接导致企业投资规模和政府基础建设规模高速增长,也导致中国投资-消费局面恶化。

而这,也正是政府千方百计用投资扩大内需,内需却难以真正启动的原因。

"扩大内需"与"扩大内供"看起来,要减少企业留利和政府税收在GDP 中的比重。

然而,财政刺激计划将形成大量政府赤字,让人联想到其结果之一可能会是加税。

与此同时,经济要素也借财政刺激计划进一步向政府集中。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由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在过去一年中暴增,2009年末,全国有3800多家地方融资机构,在当年全国9.59万亿元的新增贷款中,投向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占比高达40%,总量近3.8万亿元。

一些地方性融资平台的负债率达到94%,有的地方甚至高达400%。

以至于在1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温家宝提出:"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

"一贯对中国经济体制富于信心的经济学家张五常,在新近出版的《多难登临录》记录了金融危机后对中国经济政策的思考:"政府大手加速项目肯定会扼杀无数半生不死的私营工厂的生存机会。

"张五常提出,应将"扩大内需"改为"扩大内供",废除所有妨碍私营工业发展的制度,使之增加产出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